北京市部分知名中學大學聯考成績參考

來源:文萃谷 4.56K

北京市部分知名中學2016年大學聯考成績大比拼

北京市部分知名中學大學聯考成績參考

北京部分中學大學聯考成績:

人大附中:600分以上理科421人、文科52人,其中650分以上理科 211人、文科4人,數學單科滿分14人。

北京四中:應屆畢業生參加考試人數為477人。理科平均分617.08分,上線率99.7%;文科平均分583.63分,上線率100%。470餘名參考學生中97.87%達到第一批錄取線,其中99人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清華附中:600分以上188人,其中理科170,文科18,姚瑤同學以709分奪得海淀區理科第一名。錄取清華42人、北大8人。

十一學校:600分以上理科172人,文科29人,理科最高721分(含20分優惠),文科最高663分。

101中學:重點率近90%,本科上線率100%,600分以上理科131人,文科11人。

首師大附中:600分以上138人,其中理科600分以上人數佔考生人數的47.9%。

師大二附中:重點率文科94%,理科93%;600分以上理科220人、文科70人。

北京八中:本科上線率100%,600分以上共200多人,考生楊蕙心為理科狀元。

北京二中:600分以上理科151人,文科19人。考生何旋搶得文科第一名。

北京五中:600分以上理科140人,文科10餘人。

其中部分學校大學聯考600分以上的人數排名情況:

第一:人大附:理科421人,文科52人,共計:473人;

第二:師大二附中:600分以上理科220人、文科70人,共計:290人

第三:十一學校:理科172人,文科29人,共計:201人

第四:北京八中:600分以上共200多人

第五:清華附中:理科170人,文科18人,共計:188人;

第六:北京二中:600分以上理科151人,文科19人,共計:170人

第七:北京五中:600分以上理科140人,文科10餘人,共計:150人

第八:101中學:600分以上理科131人,文科11人,共計:142人

第九:首師大附中:600分以上138人

重點高中實驗班區別於普通班的三點不同

1、實驗班生源好,學習氛圍濃厚。

北京市的重點高中大都採用分層次教學,就是將最優異的學生放在最好的班上,比如人大附中高中最好的班是14班,其次是13班;北大附中最好的學生進入實驗1班,其次2班 高一,3班等等。

2、實驗班配備的師資力量雄厚。

任何一位重點中學的校長都明白一個道理:高中不再屬於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範疇,大學聯考成績成為衡量一個學校是否實力出眾的最重要的標準。將最優秀的高中老師和最優異的學生結合在一起產生“化學效應”,是重點高中保證出大學聯考成績的最佳手段!

3、實驗班的學生將會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高中各類競賽。

許多重點中學的實驗班,例如人大附的第一實驗班及實驗中學的競賽班等都肩負着為學校摘金奪銀的重任,在這類班級就讀的學生勢必受到學校和老師的最大關注和支持。進入實驗班就意味着能夠參加更多的全國、全市競賽,還能得到更多大學的加分,順利進入名校,所以非常值得為此一搏。

天津2016年春委高中校本課程六大熱點

四大變化

(1)在課程設置方面,由國家統一管理的模式變為“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的模式,即把一部分課程的開發和設置權放給地方和學校。

(2)在教材編寫方面,由過去的全國統一課本變為“一標多本”,並提倡一個省市要選用多種版本的教材。

(3)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提倡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開發課程資源,不再像過去那樣要求“緊扣教學大綱和課本”。

(4)在教學方式方面,要求師生要轉變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少講,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今年春季開學,全市高一學生將像大學生一樣,體驗“選課制”和“走班制”。昨日,記者從“天津市普通高中校本課程開發與建設研討會”上獲悉,市教委要求各學校結合實際,制訂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方案。鼓勵開設綜合性、創新性、有特色的學校課程,開足108課時、不得少於6學分。

天津市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所長王敏勤對校本課程開發進行解讀,並表示開發校本課程對於各學校形成獨特辦學風格,一線教師提升專業科研水平,學生個性特長充分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資源 鼓勵遠程共享

“有的學校在師資力量、辦學條件、課程資源方面比較欠缺,在短時間內開發不出很多供學生選擇的多樣化課程,”王教授建議,部分學校“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合開發一些課程共同開設。

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高等學校、科研單位、職業學校,聯合開發課程或邀請他們到學校開設課程;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的優勢,搞聯合開發,一些好的課程通過互聯網共享。特別鼓勵城市中條件比較好的學校,通過互聯網和遠程教育系統把一些比較成熟的課程傳送給農村學校。

課程 必須開足18課時

按照《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要求,每門課程作為一個模塊最低1個學分,1個學分每週2課時需要講授9周18課時 高一,另加1周2課時的複習考試。“目前有些活動課或選修課只講三五課時,不能算是一門課,只能算是一個專題講座或系列活動。”王教授表示。

另外要有“課程綱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活動安排、課程實施説明、考核評價説明等等),不同於一般的系列講座與活動。

教材 不提倡編寫教材

“現在有些老師認為開發校本課程就是編寫教材。”王教授認為,不是每一門課程都需要教材,因為教材的編寫週期長,相對穩定,而校本課程的特點是比較靈活,能根據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及時更新,另外也考慮到學生的經濟負擔,所以現在校本課程一般不提倡編寫教材。

開發 多方共同參與

各學校要成立由校長、教師代表、學生及家長代表、教育專家和社區相關人士等組成的學校課程審議委員會,師生比2:1,重大決策獲半數以上成員通過才准予發佈。

每學年兩個學期開設的學校課程,須分別在當年的5月1日和11月1日前形成《學校課程開發方案》,遞交給具有行政隸屬關係的教育行政部門審核;沒有通過審核不得在學校中實施。每年報告實施情況,教育行政部門決定是否繼續實施。

選課 遵循志願優先

首先,分大類逐門統計第一志願選課人數。人數達到班級限額上限90%的課程先行確定,學生的第二、三志願一般不再調劑;選課人數接近或達到班級限額2倍的課程,如師資、設施條件允許,可以組建兩個教學班,由主講教師負責與其他教師共同開設,以確保學生意向的實現。

選課人數未達到班級限額下限(10人)的課程,優先從選課人數超過班級限額上限的課程中,調劑第二、三志願補足,以確保課程的豐富性。調劑仍未達下限的課程,淘汰出局。按志願優先原則綜合調劑餘缺,不要強求班級人數的均衡。

評價 學習成就評價多樣化

學校課程開發評價包括課程方案評價、課程實施評價、學生學業成績評價3方面。採用多種評價方式,建立自律的校內評價機制,評價的結果應向相關人員或社會公佈。

建立多樣化的學習成就評價體系,倡導在學習活動的情景中評價學生,倡導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背景進行個性化評價,幫助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記者:胡春豔)

課堂四十五分鐘:教你注意聽講的小竅門

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確實讓許多國小生感到煩惱。有許多孩子和你一樣,因為上課不能注意聽講,而影響了學習成績。有人説,注意力是學習的窗口,沒有它,知識就照射不進來。如果你真的想有所改變,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1、相信自己能夠注意聽講。別總以為自己注意力不行,你看電視時不是能夠聚精會神嗎?那説明你是有注意的能力的,只不過,你沒有把這種能力用在課堂上而已。假如你願意,你當然能夠在課堂上也聚精會神。因此,從今天起,對自己説,我是有能力注意聽講的。

2、假裝自己喜歡聽講。看電視能夠集中注意,是因為你對電視節目有興趣,你喜歡看。能不能也喜歡認真聽講呢?也許你不太喜歡。沒關係,先假裝喜歡一下,再給自己找找喜歡的理由,看看認真聽講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也許會是老師的讚揚,家長的鼓勵,同學的羨慕等,你肯定能想出好多條。想想,認真上課,成績提高了,那該多神氣啊。

3、提前瞭解要學的內容。每天晚上花一點時間把明天要上的內容先偷偷地看一遍,想一想,猜猜老師可能會説什麼,你可以怎樣回答。第二天上課,老師一提問,你就舉手,別人還在想呢,你都回答出來了,多棒。另外,仔細聽聽教師講的內容,看看有沒有和你想的不一樣的,趕緊用筆做個記號,等會問老師或者同學。也許你還能聽出老師哪句話講錯了,也悄悄地記下來 高中政治,然後回來告訴媽媽。這一定要保密,只讓媽媽知道,不可以告訴別人噢。

4、清理一下你的桌面。別把那些小刀、尺子等小東西放在自己眼前,將它們收起來,最好放到書包裏去,不需要用時,堅決不拿出來。你還可以在文具盒蓋上、教科書的包書皮等顯眼處,寫上幾個醒目的字,如“注意聽”等,提醒自己注意聽講。

5、使用一些調控注意的技巧。如:儘量看老師的眼睛,並跟隨老師移動。只要一會兒,老師就能感覺到你在注意聽講了,也許他還會給你一個特別的眼神作鼓勵呢。這可是隻有你們兩人才知道的祕密噢。在老師講話的間隙,小聲或在心裏把老師講的內容重複一遍;或者準備一本小本子,把老師講的重要的話隨時記下來,這也能夠使你一直保持注意。

6、邀請周圍的同學監督。有沒有膽量向周圍的同學宣佈,從今天起自己要注意聽講?如果有,那太好了。周圍的同學往往是最先發現你開小差的人,和他們搞好關係,請他們中的某一個人幫幫忙,當他看到你又在胡思亂想或做小動作時,給你個信號,提醒你注意聽講。

7、為自己訂個可行的目標。不是要你明天上課就能夠注意聽講,而是要你命令自己,從現在開始上課時比過去更多些注意。也許明天你只是開小差的時間短了一些,次數少了一些。沒關係,這也是一種進步。想一想,每天都能減少一些,沒多長時間,我們就能注意聽講啦。因此,只要達到了這個目標,就給自己一些鼓勵,或在鏡子前對自己説“我真棒”,或將拳頭握緊,悄悄地給自己鼓勁。

相信只要你願意努力,堅持去做,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上課的時候,你也能像看電視一樣,聚精會神。

高中生提高寫作能力

一,閲讀與摘記

這裏的閲讀不僅僅是指語文課內的閲讀,更不等同於語文課本的學習,還包括大量的課外閲讀。只憑借語文課內的閲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葉聖陶先生就指出:"國文課本為了要供同學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太多太長了,不適宜做細琢細摩的研討工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覆的歷練。單憑一本語文書,是夠不上説反覆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 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首先要有閲讀的條件,同學們可在圖書室借書,也可以自己訂課外書,或者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對於一本好書,反覆誦讀,在讀中自悟,在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詞佳句,古詩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在筆記本上。再對這本書其他內容進行快速的瀏覽,得到想要的要點或具體的信息,就停下來,把它們記下。讀完全書以後,回顧全文內容,根據要點列成提綱,從而整體把握。而我校的讀書筆記,這個時候是最能派上用場的了。

二,觀察與思考

作文源於生活。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着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同學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見,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善於觀察。同學們觀察時應調動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進行細緻的觀察。對觀察到的現象,要給自己多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並勇於向別人請教,要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獲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覺得很有收穫的就記下來。 同學掌握了大量的語言材料與生活素材,就為寫作做好了準備。剩下要做的,就是實踐,實踐,再實踐,也就是反覆多次地進行習作訓練。

三,每日一憶,每週一記

堅持寫日記確實能有效地提高同學的作文能力,但也會給同學造成較重的課業負擔。"每日一憶"改"記"為"憶",只要求同學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經歷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義的事情挑選出來,想想可以寫成什麼作文。第二天在課堂上交流,比比誰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會發現。如果碰到自己特別感興趣又有把握寫好的素材,就寫成周記。 同時還要注意,積累要持之以恆,鍥而不捨。英國著名科幻小説作家儒勒·凡爾納為了積累寫作材料,曾寫了幾百本讀書筆記,摘錄了兩萬多張卡片。

四,作文的修改

作文自己改,進步更顯著。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改錯先於求美",作文之道總是"先求其通次求其美",同學學會自改作文則更是有益一生的事。 寫作上必須努力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同學的主體意識,提高同學自主作文的能力和創新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學一旦對作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樂此不疲"。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讓同學敞開自己的心懷,擁抱自己的天空,寫出感情,寫出個性。通過寫作,從現實走向未來,從未知走向已知。

新高一學習方法:高一新生應從五方面制定學習計劃

導讀:新高一馬上開學了,從國中到高中的過度,學習方法也大不一樣,高一新生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適應高中的生活節奏。以下是版主熱情分享的高一學習方法。如果你有更精彩的內容,歡迎一起分享。

高一的同學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拼搏,順利地完成了國中的學業,完成了人生的又一次轉折,成為一名高中學生。與國中相比,高中的學習有一些新的特點:①知識量大;②學科內容深,學科知識的抽象概括性強,需要掌握大量的科學概念、公式、定理、定律;③綜合性、系統性強,要理解或解決一個問題,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高中生每天要學的內容很多,如果不分先後順序和輕重緩急,就會手忙腳亂、丟三落四,本來能學好的東西也學不好,這就需要制定一個學習計劃,每天運用計劃促進學習目標的實現,磨鍊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提高學習效率 大學聯考,減少時間浪費。

每個同學的具體情況不同,學習計劃也應該因人而異,但在制定計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黃金時間來記憶

同學們應該抓住記憶效果最佳的時間段來安排記憶,提高效率。一般而言,早上6:00—7:00頭腦清醒,記憶效果比較好,上午、下午都有課程安排學習比較緊張,中午休息30—50分鐘可以緩解疲勞,以便下午有充沛的精力學習。而每天如果不能保證7—8小時睡眠,記憶效果也會降低。

尊重自己生物鐘

由於生理條件和生活環境、習慣的不同,人們的生活節律和最佳感覺也往往不盡相同。有的人的學習最佳時間在上午,有的人在下午,還有的同學感覺晚上學習效率最高。在瞭解了自己的最佳學習時段之後,按照它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休息。將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佳感覺時間去做,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要有時間限制

為了提高效率,在制定計劃時,要適當給自己“壓力”,對每一科目的預習和複習要做到三限制:即限定時間、限定速度、限定準確率。這種目標明確,有壓力的學習,可以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複習效率。同時,每學習完一部分時,都有一種輕鬆感、愉悦感,會更充滿信心地複習下去。

對照計劃反省

計劃一旦制定,就要雷打不動地完成,如有完不成的,也應立即在次日加倍補上。如:反省自己,當天的計劃完成了沒有,明天先幹什麼?再幹什麼?如果完成的好時可獎勵自己一次;如果完成的不好時可懲罰自己一次。這樣做,既有約束力又有可*作性,每天都會感到在進步。一段時間後,還應該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計劃做出進一步完善,使其更好地促進學習。

公開學習計劃

少數高中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這樣的同學在制定學習計劃後,最好向家長、老師或者同學宣佈。這樣做一方面會起到監督作用,也會起到一個強迫約束效果,當自己不能堅持時,馬上就會想到:“是否別人會笑話自己意志薄弱”或者“太沒出息了”,因此就能堅持到底,“無論如何,一定要堅持實行自己的計劃”。

英語學習策略

每一箇中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英語學習是高效的,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不同學生的學習效率卻總是有高低之分。老師面對這些學習效率不同的學生終歸要有某種解釋,此類解釋通常是:基礎較差,學習不努力,上課不能專心聽講,等等。

其實,這類解釋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因為,它們過於籠統。一個基礎差的學生聽了這樣的解釋之後,仍然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基礎”好起來。事實表明,很多英語學習成績欠佳的學生都曾經嘗試過“努力學習”,結果,他們這樣的嘗試沒能成功。由此可見,在“基礎較差”、“學習不努力”、“上課不能專心聽講”一類解釋的背後還有更加根本的原因。

所謂“更加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這正是本文探討的問題,即“學習策略”問題。

一、什麼是學習策略?

通俗地講,學習策略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學習方法”。但是,不少中學生會説:我們幾乎每學期都在聽老師講學習方法,可是,我們的學習狀況並沒有因此而發生根本的改變。我必須承認:情況確實如此。老師告訴學生:“你們要注意學習方法。”這樣的告誡或教導可能太多了,然而,重要的不是老師的告誡或教導,而是學生自己的實際體驗;重要的不是老師對“學習方法”的籠統介紹,而是學生所接受的具有實際內容和指標的訓練。

這裏談的“學習策略”具有以下一些特徵:

1. 學習策略是行動的過程

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時都在執行某種策略。比如,你在閲讀一篇英語短文,你像以往那樣,在閲讀剛剛開始的時候就注意到“語言點”,而且就開始記住它們。這就是你在執行閲讀的學習策略。不管這種策略是不是有利於你對文段的整體理解,你實際上在通過行動來執行你的既定策略。當你認識到這種學習策略不利於你的閲讀理解時,你不可能立即丟掉這種策略,你需要用新的行動來代替原來的行動。

2. 學習策略是體驗的過程

有了學習的行動,也就有了對學習的體驗。因此,在你進行學習活動時,你就必定產生某種體驗。比如,你現在想改變自己的那種逐字逐句進行閲讀的習慣,於是,你加快了閲讀速度,忽略了語言細節,這顯然是一種新的閲讀行動,伴隨着這種行動的是發生在你內心的新體驗。

3. 學習策略是適應的過程

新的行動帶來新的體驗。但是,你曾經很適應用較慢的速度閲讀短文,你曾經習慣於探查一個個孤立的語言點,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對快速閲讀有一種不適之感,於是,你還要經歷一段適應的過程。

4. 學習策略是矯正的過程

過去,你不懂得培養有效的學習策略,不自覺地養成了一種不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英語寫作時,你已經習慣於把心中想好的漢語意思一句一句地翻譯成英語。儘管你已經知道這樣做的弊病,但是,你仍然需要用一段時間的訓練來矯正這個習慣,否則,你就會依舊執行原來的策略。

5. 學習策略是鞏固的過程

經過一段時間的行動、體驗、適應和矯正,你會逐步獲得較為有效的學習策略。但是,你應當堅持實施這些已經形成的學習策略,為的是使之得到鞏固。

6. 學習策略是發展的過程

一個人學習外語,實際上都有一套學習策略,比如,喜歡從理性上接受外語的學生,往往更善於規範的閲讀,更重視寫作,更樂於研究語法,等等。所以,當我們説改善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時,我們實際上指的是用一套新的學習策略來逐步代替原有的學習策略,而要做到這一點,是需要逐步把各項學習技能發展為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系統的,我們把它叫做“學習策略體系”。

二、中學生應當獲得什麼樣的英語學習策略?

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們從20世紀60年代末就開始系統地研究學習策略問題。他們認為,學習策略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叫做“基本策略”,另一類叫做“支持策略”,如下列簡表所示。

僅僅從上面的簡表,就可以使我們從整體上了解學習策略指的是什麼。事實上,上面涉及到的策略卻是我們須臾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在實施一定的學習策略,我們每天都在做上面涉及到的各個方面的事情。

上述學習策略的分類適用於各個學科。英語學習策略又有其專業性質,又可以在一般學習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具體化。

英語學習策略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 內省策略

心理學家把這類策略稱為“元認知策略”。通俗地説,這類策略就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的策略。孔子曾説過:“吾日三省吾身”(《論語》),現代學習策略實際上就是把這八個字變成具體的活動。

1. 計劃

假設你將要進行的.學習任務是:Making a short speech to argue that women are better at using the computer than men.

──我在這項語言學習活動中可以做些什麼?可能做些什麼?應當做什麼?

──我參與這項學習活動將會涉及到哪些語言知識和技能?

──我應當為此做哪些準備?

2. 定向地使用注意力

──我應當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什麼語言項目上?

──我有必要進一步研究某一項語法知識嗎?

──我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有選擇地使用注意力

──我應當把有關computer方面的用語熟悉一下,如get started with the computer,make basic operations, learn the computer language,use the file system,etc.

──我應當複習和熟悉一下關於比較的句型和短語,be different from…,a littlebetter than…,…the same as…,be similar to…,etc.

4. 對學習活動的自我管理

──為了完成這項學習任務,我首先應當做什麼?

──我應當分幾步來完成我的任務?

──我可能會遇到什麼困難?是語言知識方面的?還是語言操作方面?

5. 對學習活動的自我監控

──我現在做得如何?有哪些問題?

──我在完成學習任務當中暴露出哪些弱點?

──我如何提高自己的語言反應速度?

6. 確定和解決問題

──這個學習任務的關鍵點是什麼?

──我應當集中解決哪個問題?

──我所面臨的問題之間的關係如何?

7. 自我評估

──我在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中表現出哪些優勢?

──我的語言表現有哪些改進?

──我的交際策略有哪些改進?

──我的哪些方面做得還不如他人?

──我的現場表現如何?

第二類 認知策略

這方面的學習策略包括學習者如何接受語言材料,如何存儲語言材料,如何組織語言知識,如何理解語言結構(包括語法關係),如何提高語言操作的技能,等等。具體地説,它包括下面一些內容。

1. 查詢和使用學習資源

──我如何使用教科書?

──我如何收集和利用其他學習材料?

──我是否使用詞典?我使用什麼樣的詞典?

──我是否對音像材料感興趣?

──我是否樂於發揮聲音材料的作用?

2. 模仿和演練

──我是否習慣於進行語言的模仿?

──我如何進行聽説讀寫的操練?

──我在學習時是思考多於操練,還是操練多於思考?

──我更擅長記憶,還是更擅長語言的表現?

3. 分類

──我把什麼看成是語言的最小單位?是單詞,是句子,還是完整的語境?

(1)shake

(2)The house shook.

(3)I heard a sound first,and then he house shook. I noticed pictures on the wall moved and the dishes too

──我如何對語言素材進行歸類?我把哪些材料放到一起?

(1)She is good at was surprised at the news. We are afraid of were short of money.

(2)She is good at learned the words by use them to express ’t talk with me this way!

4. 形象思維

──我在聽一段語言材料時想到了什麼?

──我在讀一段語言材料時頭腦裏出現什麼畫面?

──我在進行口頭表達時想到了什麼?

──我在寫東西的時候頭腦裏會出現過去的經歷嗎?

──我在學習語言時頭腦能夠像演電影那樣活躍嗎?

5. 解悟

──我在接受語言時能夠提出問題嗎?

──我在接受語言時怎樣提出問題?

──我怎樣理解語言?

──當我説“我明白了”的時候,我到底明白了什麼?

6. 遷移

──我是否經常用過去的經驗來理解新的東西?

過去的經驗:我學會了You need not always use the same sentence.

新的理解:We don’t have to need not talk about the matter this way.

如果必要的話,我是否能夠藉助母語的交際經驗來體會英語的交際活動?

母語的交際經驗:當我們説“這個房間很熱”時,我們可能是要求服務員把空調打開,或者我們是想換一個有空調的空間。

英語交際活動:我們想讓服務員把房間的燈打開,不必非説Will you turn on the light?而是説It is rather dark here, isn’t it?

7. 推斷

──我在遇到新的用語時是否一定要查閲詞典?

──我是否樂於體會一下語境,以便了解新詞的詞義?

The best way to learn about cat show is to go to one. It’s easy,inexpensive (a few dollars for the entrance fee),and anyone can be [FK]admitted. You don't have to have a cat.

8. 筆記

──我能夠把我認為重要的東西記錄下來嗎?

──我能夠確定記什麼和不記什麼嗎?(因為我不可能把一切都記下來。)

──我在記筆記時如何進行摘錄、概括、分析、評估、濃縮、約簡?

──我是否考慮過如何記筆記才能更有利於我日後的學習?

9. 建構

──我如何能夠説出或寫出“自己的話”?

──我如何使“自己的話”符合基本的語法規則而不致出現嚴重的錯誤?

──我如何使“自己的話”變得更加得體?

10. 總結

──我如何確定在一個單元裏重點學習了什麼內容?

──我如何確定在學期或學年裏重點學習了什麼內容?

──我如何概括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具體的優勢 高中學習方法?

──我如何具體地確定自己在英語學習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三類 情意策略

這是中學師生比較容易忽略的學習策略。大家在學習過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知識和技能的發展上,從而沒有重視自己在行為和內心的“深層”已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可是,往往就是這些事情阻礙了我們的進步。

1. 動機

──我為什麼要接受某段語言材料?

──我要用這些語言材料做什麼?

──我説話和寫作為了解決哪些問題?

──我是否能夠做到“有感而發”?

2. 信心

──我在閲讀時遇到難詞難句能夠保持原有的閲讀心態嗎?

──我在談話時會遇到“詞不達意”的情況,我能夠繼續維持談話嗎?

──我能夠不怕出錯嗎?

3. 堅持

──我能夠不斷地積累新詞語嗎?

──我能夠在較長的時間裏不斷地增加閲讀量嗎?

──我能夠不斷地進行口語的自我訓練嗎?

4. 激情

──我經常能夠被閲讀的東西感動嗎?

──我能夠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心聲嗎?

5. 合作

──我能夠和同學討論問題嗎?

──我能夠和老師進行良好的配合嗎?

──我能夠和同桌夥伴進行連貫的口頭表達嗎?

──我能夠向同學或老師適度地求助嗎?

以上三方面的學習策略對中學生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應當把這些學習策略作為基本目標,在學習英語的同時,逐步提高自己的英語學習策略水平。

三、中學生應當如何發展英語學習策略?

調查表明,我們的中學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學習策略的素養:

1. 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能力;

2. 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估能力;

3. 學習情緒的調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學習方法。

中學生應當針對自己的問題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改進學習策略。

一個人良好的學習策略應當及早培養,事實上,應當越早越好。但是,這並不等於説,高中學生已經無法提高學習策略水平了。我們應當認識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經過了學習策略訓練之後,也會明顯地看到效果。

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 按照上面的三類目標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我們應當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較準確的診斷。

2. 從改變學習習慣入手。學習策略一般都滲透在一個人的日常行為習慣之中,所以,我們進行學習的主要障礙是不良的學習習慣,改變習慣就是提高學習策略水平。

3. 放慢學習速度,克服急躁情緒。培育好的學習策略,必須從某一項具體的學習事件做起,放慢學習速度將有助於改變原有的不良習慣,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們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後,就會照該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進。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較短的時間裏就能收到明顯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漸地抵達目標。

5. 注重內心檢驗。在每一次學習事件裏,我們都應當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驗和反思上。比如説,你正在構思一小段英語短文,你可以先用幾分鐘想一想自己如何寫,然後停下來,“檢閲”一下自己這個“想”的過程,看看自己是怎樣“想”的,可否做一些調整,接下去,再進行幾分鐘的構思。

6. 反覆磨練自己在學習事件過程中的那些瞬間活動。你讀一篇文字,説或寫一段話,那轉瞬即逝的心理活動實際上是決定你的學習質量的關鍵性環節,你要抓住這樣的關鍵環節,不斷地鍛鍊自己,不斷地提高這些瞬間的“工作質量”。

在本文的結尾處,我想提一下著名的心理學家R.J.斯騰伯格(nberg),這位專家在研究信息加工能力時把信息加工分為3類成分:操作成分(Performance Components),知識習得成分(Knowledge acquisition Components),元成分(Metacomponents)。語言學習,從其本質上説是一種信息加工的過程。而我們在本文中討論的學習策略,在主要構成成份上應當説就是元認知能力。斯騰伯格把元成分看成是人進行信息加工的核心成份。

斯騰伯格斷言:元認知結構發展不健全的人必定就是能力較為薄弱的人。

由此,我們可以這樣來斷言:能夠努力培育良好的英語學習策略的學生就是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我希望中學生能夠在學習策略上作出自己的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