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範文

來源:文萃谷 3.0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字經讀後感範文

三字經讀後感範文1

放假在家休息的日子,爸爸要求我把以前讀過的《三字經》拿出來重讀,並給我講解了每一句的意思。上學前背《三字經》時,其中很多語句的意思我都不懂,現在上學了,經過爸爸的講解,我能理解了書中的一些含義。

特別是有一段關於古人學習方面的內容:昔仲尼,師項橐;古聖賢,尚勤學。趙中令,讀魯論;彼既仕,學且勤。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這六段話的意思是這樣的:大聖人孔子曾經把7歲的項橐當作老師,古代聖賢尚且能如此勤奮的學習;宋朝中書令趙普讀了一輩子《論語》,做了宰相之後,仍勤奮學習;漢朝路温舒把借來的書抄寫在用蒲草編的席子上,公孫弘削竹片用來抄書,他們沒錢買書,卻也如此勤奮;孫晉怕晚上讀書打瞌睡,把頭髮系在房樑上,蘇秦學習睏倦時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他們都沒有老師,但能自覺學習;晉朝車胤晚上用捉來的螢火蟲當作燈看書,孫康依靠雪的反光看書,他們雖然貧困,卻沒有因為點不起燈停下學習;漢朝朱買臣一邊砍柴一邊讀書,隋朝李密一邊放牛一邊讀書,他們儘管勞累,卻不放棄學習。

在讀懂了這一段後,我非常感動。古人沒有我們現在這樣優越的條件,坐在明亮的教室,有辛勤的老師教導着我們,書本都是嶄新的,爸爸媽媽給我們買了漂亮的書包、文具。這麼好的學習條件,是古人所沒有的。

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沒有刻苦、努力學習,就辜負了父母、老師對我們的期望。我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樑,就必須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認真讀書,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

三字經讀後感範文2

《三字經》把我國從古到今的許多故事、知識,以三字經文的方式展示給我們,其中有教我們做人的`,有教我們做事的,還有教我們學習的等等。

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學道理,生動而有教育意義。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得就是孟母三遷和孟子逃學後孟母剪佈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不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環境,特別是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

又比如“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段話講得是黃香九歲時就懂得孝敬父親,冬天把被窩捂熱後再請父親睡。讀了這個故事,我很受啟發,我覺得我要向黃香學習,多為父母做些家務,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哲學故事,給我們樹立了許多榜樣,告訴我們很多深刻道理,讓我們受益無窮。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為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説: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讀後感範文3

自從學校開展“誦讀經典”以來,我一直堅持背誦《三字經》。每每讀過幾句話以後,我還要仔細揣摩一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媽媽。

今天早上我讀到了“融四歲,能讓梨”。講的是一個叫孔融的孩子,年齡僅僅四歲就懂得謙讓的故事。當媽媽把洗好的梨端到桌上讓孩子吃時,孔融主動拿起了一個很小的梨,而把大梨讓給了哥哥,他説:“我應該吃小梨。”我當時真是吃驚,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歉讓,想想我自己的做法,真覺得臉紅。

在家裏,我總是和弟弟搶着吃,搶着玩,從沒有想着弟弟小,我應該有個姐姐的樣子,為這事爸爸媽媽也沒少跟我講道理,可我就是不服氣。現在我讀了這幾句話,覺得自己確實不應該那樣做,應該懂得謙讓。

再想今天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臉紅了。今天媽媽用面蒸了一條小魚,非常漂亮,當時吃飯的時候我還在屋裏躺着,跟媽媽慪氣呢,弟弟敲門説:“姐姐快來吃飯,有小魚。”我想我不出去,你也不敢給我吃完了,後來弟弟又來喊我,唉,再不出來估計媽媽又要生氣了,算了,吃飯吧。

我出來一看,那條小魚一動也沒動,我看看媽媽,媽媽説:“弟弟本來已經拿到手裏了,想了想還有你呢,説等你呢。”我二話不説幾口就吃沒了,弟弟端菜來了一看説:“你怎麼這樣啊你!”當時我還沾沾自喜,現在想起來覺得羞愧不已,弟弟還知道讓着自己,而我卻從來不體會弟弟的感受,真的不應該。

《三字經》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深刻的道理。以後,我不僅要堅持背誦《三字經》,我還要堅持學習主人公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讓自己越來越優秀。

三字經讀後感範文4

《三字經》裏,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知識呢!我知道了五嶽,有岱山,華山,嵩山,恆山,衡山。啊,我還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還是五嶽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記得以前我才知道四個天干呢,現在,我哪個都知道了。

我還知道了唐代有個神童,叫劉晏。他才七歲呢,是一個聰明絕頂的兒童。相對起來,我比他笨多了。《三字經》裏面是這麼説的:“唐劉晏,方七歲,舉神童,作正字。彼雖幼,身已仕,爾幼學,勉而致。有為者,亦若是”。後幾句的意思是“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後世。”我一定會把這句話牢記在心。

我還知道了人平時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辯出來的,有酸、甜、苦、辣和鹹,這五種味道。我們的鼻子可以聞出東西的氣味,氣味主要有五種,即羊羶味、燒焦味、香味、魚腥味和腐朽味。我以前還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還知道了人類生活中的主食有的來自植物,像稻子、小麥、豆類、玉米和高梁,這些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動物中有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這些動物和六穀一樣本來都是野生的。後來被人們漸漸馴化後,才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還知道了我國古代傳統的五種顏色。它們分別是:“青色、黃色、赤色、黑色和白色”。原來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國古代人把製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 我們的祖先把説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從今天開始,我要把《三字經》看完。我喜歡《三字經》,因為它好有趣,因為它裏面有太多知識了。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書。裏面的知識應有盡有。如果你有空的話,請你也來看看吧!

三字經讀後感範文5

經歷了多少滄海桑田,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一直毅力於世界之巔,源遠流長。其中以少兒啟蒙讀物《三字經》為代表的作品最為典型。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含義簡單易懂,還有些人們也把它譜成曲,讓優美的旋律淨化心靈。這本書告訴我們許多關於歷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許多知識,正所謂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便可知天下事,通聖人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在小時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對它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人剛生下來時,本性都是善良的。雖然每個人的本性差距並不大,可是,由於以後的薰染,環境的影響,差別會變得越來越大。

從“苟不教,性乃遷。”到“知某數,識某文。”告訴我們許多學習和做人的道理。其中“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告訴我們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而學習的方法,貴在專心。“昔孟母,擇鄰處。”裏面藴含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告訴了我們學習環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人就像玉一樣,不打磨雕刻,就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就像方仲永一樣:他家世代都是種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時候時,方仲永就已經會作詩,由此父親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很多人都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於是父親就一天到晚帶着方仲永去寫詩、賺錢,不讓方仲永去學習。直到方仲永十二三歲時,寫作才華仍和五歲時的寫詩水平一樣,到了二十多歲時,他的才華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了。這不正體現了這句話的意思嗎?

《三字經》的經典語句藴含着古人的智慧結晶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