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讀後感12篇

來源:文萃谷 2.72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控力》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自控力》讀後感12篇

《自控力》讀後感1

有段時間買了不少書,竟然有部分一直沒有開封。上週打開了其中一本,是《自控力:和壓力做朋友》。作者是斯坦福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

這本書不算燒腦,作為心理學書籍,書本中有很多心理實驗作為結論的支撐。我大概花了3天時間閲讀完。對於我來説,留下深刻印象並認同的想法有以下部分:

一、對待壓力的看法對結果產生決定性作用

這樣結論讓我想到了佛教的説法:境由心轉。通常大家對壓力是什麼看法?可能相信壓力有害的負面的描述會多一些。比如壓力會讓人感到焦慮,緊張,壓力會讓人生病。沒有人會直覺認為壓力是有益的,亞歷山大這個網絡新詞基本上反映了大家對壓力的看法。

這本書中實驗的結論是:你認為壓力有害,那它就有害,會傷害你的身體,影響你的健康,讓你更加失敗。如果你認為壓力有益,正面積極的態度對待壓力,那麼壓力會使你更加健康和幸福。

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對待壓力的看法,改變對待壓力的思維模式。這個結論很奇葩,而且似乎也有些像悖論。如果你不相信它,那你是對的。因為如果你不相信它,那麼壓力真的會傷害到你,你認為壓力有害的念頭會導致自毀行為,你會逃避挑戰,隱藏問題,無視反饋等等。

如果你相信它,那也是對的。因為你面對壓力的時候,就會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應對挑戰,得到更積極的結果。書中的案例表明,積極對待壓力的信念超越了安慰劑效應;表明樂觀看待變老的人,得心臟病的概率低80%;對變老持積極態度和觀點平均增加壽命8年。這太有吸引力了。

當然,你不能簡單説我相信,就夠了。作者認為是持積極和樂觀態度的人更願意採取積極措施,因此得以更多的機會改變結果。

上帝説,信我得永生。佛説,境由心轉。顏回説,回也不改其樂。在我看來,這個論點是這本書的核心思想,也是我看完這本書的最大收穫。工作中壓力無處不在,生活中也會和家人產生衝突和矛盾。如果以負面的情緒對待壓力,迴避問題只能讓問題越來越嚴重,就會無形中產生抱怨的心態,牴觸行動。事情永遠得不到解決。

反之,如果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不斷的尋找方法去解決,事情就會逐步的好轉。

二、成長性思維:每個人都是可以改變的

其實,這本書在成長性思維着墨並不是很多,但是我聯想到去年閲讀的那本英文書《succeedhowwecanreachourgoals》,這本書中也一直強調要抱有成長性思維,而不是固定性思維模式。抱有固定性思維的人為了避免負面評價,會本能地逃避挑戰。而抱有成長性思維的人,並不害怕失敗。失敗只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我想,面對壓力的挑戰,解決問題,這本身就是成長的過程。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上看。大腦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這或許是每個人能夠成長的生物基礎。

三、壓力是有益的,甚至在某個方面來説,那是上天的饋贈

這個世界有些古怪,因為凡是有意義的事情,都是不容易做到的,也就是説是有壓力的。人活着必須尋找意義,否則容易發生抑鬱症。你的生活有意義,那你的生活就有壓力。壓力是你履行職責,追求意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結果。比如為人父母,為人兒女,為人配偶,完成工作,保持健康,維持良好的社交關係等等。這些都會給你帶來壓力,但同時也是你存在的意義,也是你幸福的源泉。

很多人都幻想,有足夠的金錢,不愁吃,不愁喝,從此過上無憂無慮的,沒有絲毫壓力的.幸福生活。實際上,這是最糟糕的生活方式。(當然我不是説有足夠多的錢是糟糕的,而是沒有壓力,沒有值得追求的意義的生活很糟糕)。《反脆弱》一書中指出,人類作為有機體,是能夠從挫折中,從壓力獲取收益變得更加強大的。反之,對小孩無微不至的照顧就是對他最大的傷害。

達爾文曾經發現,野生動物的部分大腦區域要比圈養的家畜的大百分之十五到三十。這是因為野生動物有着求存的壓力,必須不斷保持敏鋭的學習狀態才能存活,而圈養的家畜過上的是不愁吃不愁喝多無憂無慮的生活。

所以説,壓力對於我們來説其實是不可或缺的上天饋贈。

四、善用壓力,應對壓力

這部分內容是這本書中最接近應用方法的一部分。當你面對困難,面對壓力的時候,你沒有辦法消除焦慮。不管是如何告訴自己不要緊張,不要焦慮,甚至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壓力還在那裏,什麼策略都不能消除焦慮,不能阻止腎上腺激素的分泌,不能阻止心跳的加快。

但是。我們可以轉換壓力,變緊張為興奮。

腎上腺激素的分泌和心跳的加快,本來就是為了提高我們的能力以應對挑戰的。當你面對觀眾要進行演講的時候,當你面對領導要進行彙報的時候,當你要進行期末考試,乃至於大學聯考的時候,告訴自己很興奮,能夠更好地應對挑戰。採取這樣的思維模式,書中給出的數據是實際表現會提高33%。我不知道這個數據是否經得起推敲。但是很顯然,面對大學聯考這樣壓力巨大的事情,就是有人超常發揮,有人發揮失常。我覺得書中給的建議是非常值得去嘗試的。

結束語

壓力無處不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從中獲益不少。壓力是我們成長的最好營養,就如書名所説,做壓力的朋友,共同成長。壓力,永伴左右。

《自控力》讀後感2

在這個暑假裏我翻閲過許多書籍,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書就是陽光姐姐伍美珍的《自控力是我的魔法棒》了。《自制力是我的魔法棒》主要講了小讀者們向陽光姐姐訴苦的信,訴説他們的學習,生活,交友,成長中的種種煩惱。

陽光姐姐也很熱情的為每一個來信的讀者排憂解難,而惜咪兔呆四人組也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小讀者的煩惱,更有豐富的故事,勵志的箴言和一些有趣的測試題。裏面的人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因為iPad近視的雨欣了。她的媽媽買了一個iPad回來追劇,雨欣在那時還沒有發現iPad的用法,對iPad不感興趣。在一次與媽媽和媽媽的閨蜜逛街時她迷上了iPad,常常玩iPad玩到三更半夜還不睡覺,她本來也是心有所慮,但是她的媽媽卻把iPad送給了雨欣,雨欣也打消了顧慮。過了一段時間,雨欣近視到了快兩百度了,她的媽媽為此只允許雨欣每星期玩一個小時iPad。雨欣也答應了,在不玩iPad這幾天雨欣發現iPad其實也不怎麼好玩。可每次看到媽媽玩iPad她的心裏終有一種説不清的感覺。

在一個晚上,雨欣偷偷摸摸地玩起了iPad,剛好被媽媽抓個正着,雨欣向媽媽哭訴:“你讓我不要玩,我也答應了,可你也是整天在對着手機和iPad。”這一聽,雨欣的媽媽態度軟了下來,並每天與雨欣玩遊戲,畫畫等。可過來一個星期後,她的媽媽又恢復了老樣子,並對雨欣愛理不理的。從中我也從雨欣身上看到了我自己,我四年級的那一個暑假玩手機玩的很厲害,過了暑假,我就戴上了銀鏡,但還是賊心不改,不過我在這個暑假中,我就有改善了,基本都是把手機放在一邊,無聊的時候聽聽歌,經常跟我姐姐出去玩。

在這裏我也想説大人們要是真的想孩子戒掉手機,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放下手機,跟孩子們一起聊聊有趣的事,孩子有什麼不滿的就鼓勵他説出來,看看孩子們有什麼憋在心裏不敢説出來的話,也要好好了解到自己為孩子好的事情有沒有傾聽過孩子真實的想法。有的大人就説了可是我們工作需要手機,也沒什麼時間陪孩子説説話,我在這裏説,你們在忙也會有一點空餘的時間吧,那絲時間你們也是陪伴在手機旁邊吧,也不一定全部的事情在一點時間內説完,也可以每天聊一點,要是非常有時間的大人們,不要整天像監督罪犯似的監督着你的孩子,最好帶他們出去開闊一下視野,漲一點見識。

不這樣的話,整天讓他們寫作業,寫作文。這樣怎麼能寫出好的作文,作文只有你自己親身經歷過才能寫出好作文。好了,你在這個暑假裏看了些什麼書呢,歡迎與我們分享出來。

本書闡述了人們為何會在誘惑面前屈服,以及怎樣才能抵擋誘惑。此外它還詮釋了為什麼自控力非常有限,以及培養自控力的最佳策略。意志力實際上就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意志力的挑戰就是兩個自我的對抗。一個是衝動的自己,一個是明智的自己,每一次挑戰,總會有一個自己獲勝。明智的自己越強大,你就越能抑制衝動,控制自己。冥想可以訓練我們的意志力,專心呼吸是一種簡單的冥想技巧。(原地不動,安靜坐好,閉上眼睛,吸氣時,默唸“吸”,呼氣時默唸“呼”,當你走神時,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面。)

意志力是一種生理本能,它和壓力一樣,通過不斷進化來保護我們不受自身傷害。出門散步可以減少壓力,改善心情、提供動力;把呼吸降至每分鐘4—6次,可以將身體調整到適合自控的生理狀態;良好的睡眠或是打盹及補覺可以消除睡眠不足帶來的意志力失控;放鬆能夠讓我們恢復意志力儲備。躺下深呼吸,可以讓我們從自控和壓力造成的疲憊中恢復過來。

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有極限,自控力用得太多會疲憊,但堅持訓練可以增強自控力。大腦的首要任務是獲得更多能量,而不是保證你做出明智的決定,實現你的長遠目標。所以確保你的身體攝入足夠的食物,能為你提供足夠多的能量。增強“我不要”的力量:不隨便發誓(或者不説某些口頭禪)、坐下的時候不蹺腳、用不常用的手進行日常活動,比如吃飯和開門。增強“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做一些事

(但不是你已經在做的事),用來養成習慣或不找藉口,你可以給朋友打電話、冥想5分鐘。增強自我監控能力:認真記錄一件你平常不關注的`事,可以是你的飲食、上網所花費的時間。發現你的最重要的“我想要”的力量,就是在你脆弱的時候給你動力的東西,每當你面對誘惑、想要放棄的時候,都想一想這個東西。

當我們將意志力挑戰看成衡量道德水平的標準時,善行就會允許我們做壞事。為了更好地自控,我們需要忘掉美德,關注目標和價值觀。最能給我們帶來動力的事是獲得我們想要的,避開我們不想要的。不要因為自己的善行,而允許自己做些壞事。(我們總是把進步當放鬆的藉口。這個時候的一個你想的是自己的長遠利益,另一個你想的是及時行樂。)當我們關注目標的時候,更能夠持之以恆。你不能嚮明天賒賬,因為明天我們不一定會彌補今天的過錯。

《自控力》讀後感3

拿到本書的第一時間,我翻出家中書櫃另外兩本自控力書籍,三本同時閲讀。其中一本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的《自控力》,結合心理、經濟、神經等學科深層剖析了自控力。而本書——潘鴻生的《超級自控力》,用很多淺顯易懂的小故事,穿插在各項自我管理技能的道理中間,作者煲得一手好雞湯,讀者喝得津津有味。倘若又能在某個時刻點醒自己,抑或在某個故事實中例觸動心絃,那着實是算上了一課吧。

自控只是一時行為,失控卻是常態,缺乏意志力是完成目標的最大絆腳石。時代變遷,社會越來越複雜,人們越來越需要自控力,為了適應環境,人腦很早就學會了自控。意志力不但區分了人和其他動物,也區分了每個人。我認為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於拿高分和成功。

人類用幾百萬年進化出了滿足要求的前額皮質,懂得未雨綢繆,近幾十年,神經學家發現,人腦的“很強”,通過鍛鍊,甚至可以根據主人的要求重塑。我們甚至可以通過“冥想”提升自控力,實驗發現大腦灰質會增多。十八世紀,美國有位意志力頑強的工人修路時發生了事故,因為前額皮質被炸藥衝擊波穿過,幾個月後雖然身體痊癒,但是性情大變,沒有任何自控力。雖然我們不會因為炸藥失去前額皮質,但是醉酒、睡眠不足、不專注等不良習慣,也會讓它重新塑型的。

自控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腦裏彷彿有兩個自我,在自我博弈的過程中,如果自控系統佔上風,原始本能就被拋棄。例如,為了激發購物者的購物本能,賣場的商品擺放設計也是利用技巧削弱購物者的自控力。

求生專家貝爾·格里爾斯荒野求生系列中,在他穿越時,曾説過一句話:野外生存,除了需要豐富的知識經驗和那麼點運氣,更多的時候,讓自己活下來最重要的是頑強的意志力。

剋制衝動,掌控情緒,是心理素質的體現,除了控制情緒,還要將情緒消化掉,才能理智支配自己的行為。對孩子來説,情緒管理是全面發育的重要體現,會管理情緒的孩子,並不是不能生氣。相反,他可以難過、憂傷、發脾氣、哭泣,因為孩子只有體驗了情緒,才能真正認識情緒,然後學會控制和發泄情緒。但是一定要告訴他,釋放情緒不能傷害他人。一個能管理自己情緒的孩子,長大後一定是個思慮周全的人。對我來説亦如此。拿破崙曾説,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弗吉尼亞·伍爾夫也曾經在《伍爾夫讀書隨筆》寫道:一個人一旦有了自我認識,也就有了獨立人格,而一旦有了獨立人格,也就不再渾渾噩噩,虛度年華了。換言之,他一生都會有一種適度的充實感和幸福感。心態對了,狀態就對了。肯尼斯·克利斯汀在《這輩子,只能這樣嗎?》寫到:很多低成就的人,是甘於平凡庸碌的。人們總是對自己的生活設限。總之,低成就就是日常生活中“慣性墮落”的延伸,例如看不完一本書、總是拖延減肥計劃等等,這個世界並不怎麼重視在逆境中力爭上游,或是堅持個人理想、長遠奮鬥這類的。反而更喜歡有趣、快速和容易的事情。人們對天才和奇人比較感興趣,而不是一步一步朝向目標邁進的人。大腦喜歡走捷徑,這是人之常情,但是無形中就放棄了曾經設定的目標,那些年,我丟掉的目標就是如此。

用目標約束自己。師傅之前佈置的101個目標事情,對我來説還是有作用的,我將這些事情重新整理、分解、排序,剔除一部分不那麼堅定的,又新增加一部分修正的.。如果人生只一味盲目地往前走,日子很累,卻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無論世事怎樣,慶幸的是我還是原來的那個我,有我自己的原則和目標,純粹了,簡單了,所有的一切比你想象中的都要美好,努力活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心有目標,何懼跌倒;心懷理想,怎懼摔跤。

“高處不勝寒”,所有的強者都是“孤獨”的。世人在提到“孤獨”一詞時,往往含帶同情和憐惜,根本謬解了當事人的心境。佛,左邊是人,右邊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轉成白話,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這裏面有極為深刻的寓意。當一個人的心志能往山上走,不斷的轉化,使一切負面的情緒都轉化成正面的情緒,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覺行圓滿的佛了。

人生在世,慾望總是無止境的,但你要時刻提醒自己,什麼該爭取,什麼該放棄。離開舒適區從頭開始,也許會很辛苦,但一定會更值得。守得住慾望,才抵得住誘惑。

會管理時間的人,他的起點就高人一等了。事有輕重緩急,合理安排時間,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凡成功的人,都是時間管理高手,不會蹉跎歲月,不會拖延浪費。書中提到魯迅先生的話“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擠就會有”。比較認同,我的閲讀時間全部來自見縫插針的時間碎片,收效甚多。

逆商高的孩子,擁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是那個永遠打不倒的小孩,總能在一次次挫折中逆風翻盤!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內心豐盈而篤定,順境中自然,逆境中泰然,寬己達人,寵辱不驚。巴頓將軍説: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峯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意志堅定,做內心強大的自己。

人生裏的跌倒與失敗,幾乎是必然的,跌倒的價值是使人堅強,失敗的意義則是讓我們更珍惜人生。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最大的學問。很多時候,我們要學習自我催眠,保持一顆謙卑的心,寬以待人。謙卑的心猶如一株小草,既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默默地積蓄自己的力量。人生境界大不同,做好自己就好。有兼聽之明,而無奮矜之容;有兼覆之厚,而無伐德之色。

又一次合上書本,借書之言結尾:放縱容易,自控不易,且學且珍惜。一切積極的改變,都從你的自控力開始。

《自控力》讀後感4

在這個寒假裏我看了兩本書,這本書是我最後看的一本書,在寫這篇讀後感得時候,我並沒有選擇看完這一本書,而是跟隨作者的推薦以周為期限一章一章得讀。雖然只有三週但是這三週就猶如上了三星期的實踐課,同時也給了我的生活莫大的幫助。

在這個寒假裏我得自控力在前半段時間可以説崩潰了。毫不誇張,我在這段時間裏完全是放飛自我,預計中得事情基本沒有一件辦得到,危機感在此刻就像癟了的氣球突然連上充氣口一樣膨脹了起來。這本書就是在這個時候被我在千千萬萬的‘成功學’裏找到了,並且挽救了我那僅剩的自控力。

在書的導言裏,作者介紹了自己寫這本書前一些人們對自身意志力得看法,也表達了自己的寫這本書的意願,作者是在斯坦福大學教學的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博士,此書是博士開設“意志力科學”這麼課後寫出的。書裏不僅有着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是結合了數百位學生的智慧,這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前提。而這本書中並沒有給出成功的方法,而是給出了實驗方法並從科學的角度給出增強自控力的可能性,這是我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它為我的自控力開啟了通道,讓我的自控力重現身上。

書開始便提到自控必須意識到自己失敗的地方,這個觀點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也與書中的方法例子等息息相關。在第一章開始前作者便推薦這本書的運用方法已經給出自己的觀點——慢慢來!

書本開始就給出了一份作業選擇意志力挑戰,你需要的是“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當中一個還是當中幾個。而後便開始了正文。

第一章解釋了什麼是意志力已經意志力的重要性。開始作者便從人類進化的歷史談及意志力出現的原因以及意志力到現代社會中依舊重要甚至比以前的社會更重要的原因。接着作者就由人類意志力生物原理,精神原理以及驚人的例子解釋每個人意志力薄弱或者説是選擇出現的原因。

在第一章快結束時,作者寫到大腦其實跟人們身上的肌肉一樣可以鍛鍊,並且給出科學依據,這給了我們希望並把那些以笨藉口的人臉打的啪啪響。第一章在最後提出了一個方法——冥想。通過五分鐘注意呼吸加強注意力,這個方法對我來説是有效的!

這本書有一個讓人驚喜的地方是每一章都會進行自己總結,提出核心以及進行深入剖析,這讓我們這些懶人更容易學到每一章的重點。

時隔一週,我再次翻開這本書,在看第二章的內容時,第一章也被緩緩引導出來,對的,在第二章裏你完全可以看到與第一章內容相關的內容!第一章解釋了什麼是意志力以及意志力的重要性,而第二章開頭便與第一章相呼應,以慾望來解釋你的自控力。

相信如果你讀這本書時,你會完全感覺不到一絲絲無聊,與第一章一樣,文章剛剛開始便以人類在遠古時代的場景來解釋你大腦的進化,用科學的解釋來説出你現在在應對某一些情況時,你大腦會出現什麼反應。在談及現代時,作者運用一點小小的.幽默:“你還在塞倫蓋蒂大草原上,準備來個虎口脱險嗎?抱歉,我們時間旅行的日程安排的很緊,現在必須返回現代了。”這一點小小的幽默或許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但在這些嚴謹的教學書籍裏,相對着大量的科學事實卻顯得如此完美!正如萬花叢中一點綠,明明渺小卻因為這一抹綠色,把所有的花襯托得如此嬌豔動人。

在第二章解釋了意志力是我們生來就有得一項天賦,更是説明了我們得意志力並不會每次都有效,但我們可以鍛鍊我們得意志力,作者擺出了幾個關於學員得意志力鍛鍊成果,從而向我們説明意志力可以鍛鍊,並且鍛鍊難道根本不高,這猶如經濟學學當中那些投入不高,卻是穩賺不賠得買賣。

在這本書裏提出了與我的觀念不同的意見,正如在結尾文章提出了意志力的死敵——壓力。我經常會讓壓力保留在自己身上,像人們口中説的把壓力化為動力!但是在看完這一章書時,我的這個觀念被刷新了!本來我看到這一點時,腦海中更多的是懷疑,但在看到書中列舉的事實,還有回想的記憶,我發現這個觀點是對的!在被壓力壓着的時候,或許在短時間我會爆發比較大的工作力,但是事情總不如在放鬆時完成的好。

這本書裏有着大量的科學依據,在你學習着如何增強自控力時,你會連連驚歎!因為你學到了更多你在平時很難接觸的專業知識!這裏包括了生物學,心理學,人類進化史等等。雖然為數不多,但是你的知識確實在增加!相對着知識,這本書更讓你歡喜的是,它貼近於普通人,它沒有要求你壓抑自己的情緒,更多的是讓你學會體會自己的情緒,真正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麼。並且書本的文字淺顯,明明枯燥的科學依據,在你看到是簡單易懂,在文章中還會有深度剖析,這會讓你在看書時不會脱離重點。可以説這本書完全適合任何人,哪怕你有多害怕讀書,都可以在書中獲得一定的知識。

《自控力》這本書提出的例子相對於其他書更讓人信服的是,它選擇的例子是參與課堂普通人,有廚師,有白領,有醫生等等等等,他們與我們的生活貼近,這更讓我們產生信服力,在我們看着書時更有代入感。書本的內容更是與我們的生活相通,例如書本提出自控力是有極限的以及提出各種簡單在生活不需要太多時間的實驗,這讓我們更容易接受書本的內容。

《自控力》這本書在我剛剛看的時候以及受益匪淺,在進行了書中的實驗後,在回來看這本書更是讓我獲益良多!我喜歡這本書,它的科學依據,例子,實驗方法都讓我深受啟發,我相信如果其他人看到了這本書也會有這種想法!

《自控力》讀後感5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常用來形容對客觀世界的自我感受。而同時也經常成為面對失望的自我表現結果自我評判的一句牢—話。

從內心到外部世界,那究竟是什麼決定了我們的行為的最終效果。首先,客觀的外部環境是我們我發左右的,這就需要我們心存感恩心,不持偏執念。接受客觀世界的無常。使我們的心具備安靜下來的外在條件。

除卻我們不能預測、評判、又不能毫無偏見認知但處處施加絕對影響的的客觀世界。的影響因素就是我們的內心了。

現在人們比過去更關注意志力。所謂意志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我們知道,意志力會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經濟安全,人際關係和事業成敗。也知道,應該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麼,做什麼説什麼,買什麼。

但這些真的像説起來那麼容易嗎,如果果真,那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覺得自己意志力薄弱了—自控力只是一時的行為,而力不從心和失控卻是常態。凱利的《自控力》被評為斯坦福大學歡迎的心理學課程。整本書的'寫作方法屬於實驗案例探討形式,這和國內的書有些卻別,看起來感覺枝杈繁茂,聲情並茂,但找到主幹需要你認真的領會:

作者先從一個討論議題開始:為了成功自控,你必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開始。意識到自己多容易失控,並非意味着你是個失敗者。恰恰相反,這將幫助你避開意志力失效的陷阱。他的研究表明,自詡意志堅定的人反而容易在誘惑面前失控。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缺陷是人之常情這個現實,是提高自制力的重要開始。

整本書大都在論述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歸結起來提升自制力的方法有以下幾點:1、設定長遠切合實際的目標,將目標分解。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激勵結合。2、自我形象認知。將一個將來理想中的自己作為這個認知的範疇。提升面對誘惑時的自制力。書中沒有對於自我想象進行進一步論述。但這顯然是一個更浩大的工程,提升個人修養與境界從來都不是想象畫個框框就可以輕鬆實現的。3、在面對誘惑的時候適當的做出迴避短期行為的措施,適當的迴避有助於將眼光放到長期目標上。

但意志力也有很容易失控的時候:當我們面對壓力時不能認真傾聽自己內心的訴求時造成的自我約束的放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呢,作者沒有迴避這樣的問題解決方法:

面對誘惑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自己是可以迴避解決的。顯然實際中我們越想回避什麼自己越是往上面放心思。這時候作者提出的作法是:“用心感受自我忠於你的感受,但別相信你所有的想法。”用對內接受自我,對外控制行動的方法駕馭自我的衝動。作者進一步詳細説:你無法控制會出現什麼想法,但你不必接受他的內容……換言之你可以對自己説“好吧,那種想法又來了,有得心煩。不過,這就是思維的運作方式,他並不一定意味着什麼”但不要對自己説:“好吧,我想這是真的。我真是個糟糕的人,糟糕的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想要接受這一點”。這真是個想得開的好辦法,有什麼比放低身段,坦然面對自己的想法更能解決問題的呢。

書中還論述了:自控力的極限,為什麼善行之後會有惡行,壓力會使人屈服於誘惑為什麼我們把渴望當幸福及時享樂為什麼我們的決策趨向於短期利益的決策等。但無非都是圍繞提升自制力的方法的幾個措施進行的不同角度分析。比如為什麼我們趨向於短期利益的決策而不是看的更長,就是對長期目標設置模糊造成的結果。而為什麼我們把渴望(多巴胺分泌的生理原理)當幸福就是對目標的模糊導致了沒有認清結果的假象,但當我們感受到現實狀況的時候就又會調整期望值。比如沉溺於遊戲、不停地刷新微博、論壇……為什麼善行之後會有惡行,説的是沒有身份的自我認同導致的反覆。這些雖然是從各個角度論述的解決問題的一致方法,但無一例外的不是呈現了生活中常見到的種種自我消極表象的深層原因。

怎麼樣消化這本書呢?認識自我,關心(接受)自我和提醒自己(自我認同下的認知)真正重要的事物(目標)這三種聆聽自己內心聲音的方法正是自我控制的基石。而自我目標的設置,自我高尚身份的認同感,短期的迴避行為將注意力放置於長遠目標可以看成是基石上的三棵支撐的柱子,支撐着自求上進者的聖潔靈魂。填充期間的牆體是什麼呢,這也是書中沒有敍述到的,顯然知識、文化、個人修養是聯繫於身份認同感這些柱子間的牆體。而個人的目標管理、設置、跟蹤、階段性總結激勵的方法又是長遠目標設置的關鍵紐帶。而短期的迴避措施支撐下面的又是自我感知,觀察自我心境的種種方法。

當然這少不了一顆追求寧靜、恬淡的心。

《自控力》讀後感6

規則是生活的必備條,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是由規則掌控,在規則內我們生活、學習,跟上社會的發展。自控力就是要控制自己按照規則做,規則也讓我們學會自控,擁有自控就擁有不同的生活。

學會自控,從媽媽懷上寶寶是,寶寶就遺傳了我們的自控,孩子是按照一定的基因控制長成人形的,自控的力量藴藏在他的每個細胞裏。

自控力就是把人體的自控程序啟動,並不斷的使用,我們把它叫能力。超級自控力就是啟動身體內所有的自控程序,達到所謂的超級的能力。

哪些東西會影響我們的自控力了?有自控力又是怎樣的表現了?讓仔細閲讀下這本書。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它會讓你變的不冷靜,衝動。它也會通過別人傳遞,想感冒一樣傳染。清除不掉就會生氣,讓身體消化情緒,身體就會不舒服。時間長了身體就會扛不住的。

學會控制情緒,別人的情緒還給他,給一個正面的情緒給他。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正的力量,看一些積極的書,聽一些美好的歌,讓自己的心胸開闊,就不容易產生壞情緒了。分解壓力,遠離浮躁這些都是社會給我們的,我們要學會化解。讓自己的心能夠靜下,聽聽身體的聲音。情緒時你控制不了是最好是立刻安靜下。

習慣會固化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打破習慣的束縛是學習的開始。

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思想活躍,不易受習慣,思維控制,按照自己的決定處理看到的事,想到的問題。

嘗試、冒險、行動有利於我們控制力的形成。有利於喚醒身體控制系統的其他部分。這些都是在不斷強化我們控制力,都是在給身體在確認。

練習好的,形成習慣,堅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之一。放棄等於沒有開始。換一個角度調節心情,把壞事變成好事,在裏面找到給你帶利益的點,把它放大,壞的就小了。不要想着改變別人,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自己變了,所有的事都會按照你的想法在變,那就是真實的變。

內心有什麼,你就發出什麼信號,水瓶裏裝滿糖水,倒出的水都是甜的,很受歡迎!裝滿藥水就沒人願意接近。糖水給你的感覺是,甜的、有温度的、充滿熱情的!這些熱情能感染更多人,也會有更多人願意和你在一起。

工作時我們要讓自己舒服了,只有自己舒服了才能在工作上去的成就,怎樣舒服?幹好本職工作,找到工作的樂趣,哪怕是枯燥的。你不能放棄,那麼你就勇敢面對。用不同的心情處理的事情結果是不一樣的。

你想要的未,是你現在決定的。慾望,想一些能夠實現的慾望,想一些自己愛好的慾望,實現一個再想一個,守住自己,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住內心的寧靜。(fsir)慾望多又實現不了就會煩躁,先實現自己的能實現的慾望。慾望能落地的就是理想,理想實現了就是成功。

虛榮是為了滿足內心渺小的自己,用假面具滿足自己,覺得有意思,當識破的.時候就會自卑。要給自己一個正的暗示,培養自信,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虛榮的!

設計目標,有利提高控制力,目標確立後,就要去實現,要去除那些和目標沒有任何關係的愛好,要學習那些和目標有關係的知識,這些都要有控制力的。目標不對是還要修改,還要為目標安排很多時間,計劃,按照計劃行事,這些都要控制力的。達成目標,控制力超強!

一個有能力,有控制力的人,會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言語和別人交流。説人長短者,自己也是不完整的,還讓人留下憎恨。多聽,做一個聽眾,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

給別人留面子,就是給自己留退路,一視同仁。同一事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用一顆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人,用一顆認真的心對待和沒個人相關的事情!

你想獲得尊重,你首先要尊重自己,帶着自尊你敢不尊重別人麼? 距離產生美,刺蝟也怕冷,相互依靠要保持距離,當你們想通後,你能不能容忍他的缺點?就是刺。你會不會揭傷疤?這些就是為什麼要保持距離的根本原因。距離讓你們更長久。

提高效率,做好規劃,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處理更多的事情。

你的行為、情緒、語言、行為,要符合社會的規則,規則是控制我們標準。在這個標準內,學會讓自己的行為、情緒等帶快樂。

面對失敗時,要控制自己,想想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從失敗中獲得的,唯有堅持才能成功。

失敗,磨難都是獲得大成就動力,卧薪嚐膽,力量無窮。做一個自信,擁有自控能力的人,就會看見讚許的目光,獲得信任的支持,懂得分享的快樂,也會真心讚許別人,知道禮貌待人,謙虛請教,謹慎處事。懂得尊重規則,懂得制定計劃,按照規則完成計劃。

《自控力》讀後感7

善待自己的人,自控力也不差。

所謂自控力,就是能管住自己的能力。儒家學説中的“克己復禮為仁”,就認為一個人只有能管住自己的思想、情緒、行為,才能建功立業,有所成就。

我從小接受的教育認為,一個人要想有所得必須有所舍。想進步,必須捨棄娛樂;想苗條,必須捨棄美食。

我深知缺乏自控力是限制自己進步的最大阻礙,曾經不止一次為自己制定又長又嚴格的計劃,並不斷提醒自己不能懶惰,不能懶惰,可總是因為拖沓而在執行過程中慘遭滑鐵盧。

説起自控,有人為了戒網癮、煙癮,可最終抵禦不了慾望;購物狂想控制消費,可總是抵禦不了商場的優惠大促銷;想改掉熬夜的壞習慣,卻總是忍不住玩抖音,刷微博,看朋友圈。

不是不想改變,只是每次下定決心熱血過後,不到三天便又以失敗告終。雖然當下心中懊惱不已,決定一定痛改前非,可第二日還是故態復萌。為什麼做到自控會那麼難呢?那些成功人士是天生具有超強的自控力嗎?

斯坦福大學健康促進項目的健康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凱利·麥格尼格爾提出:自控力是每個人天生就會有的,只不過有時會很弱,但只要通過正確的訓練,便可使之變得更強。

凱利·麥格尼格爾長期致力於幫助人們管理壓力,做出有利於健康的選擇。在工作過程中,她發現人們因為對意志力的'理解存在問題,這不僅給生活帶來壓力,同時也阻礙了他們走向成功。很多人為了達到自控,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不説,甚至還造成反效果,變得失控。於是,她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的最新洞見,面向大眾開展了“意志力學科”這門可課,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控力》這本書的基礎便是這門課程。全書一共10個章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何為自控力,第二部介紹了導致失控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介紹了自控力的侷限性。全書結合了優秀的科學理論和課上實踐練習,告訴人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信息管、克服拖延、管理壓力。

書中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例子,節食者在多吃一塊披薩或一口蛋糕之後,會感覺情緒低落,覺得整個計劃都落空。可是他們並不會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而不吃第二口,相反他們會説:“那又如何,既然我已經破壞了節食計劃,不如把它全部吃光。”

通常,我們把這種現象稱為:“那又如何”效應。這種效應的實質是“放縱—後悔—更嚴重放縱”的惡性循環,是意志力領域的最大威脅之一。

我經常也這樣,本來規定自己一天要看三個小時的書,寫讀書筆記兩個小時。但如果遇上突發事情,而導致其中的一件做不完,雖然當時離睡眠時間還有兩個小時,我完全可以選擇看書或者寫讀書筆記,把當日的任務完成一部分,可大部分的情況沒這樣做,而是拿起手機刷朋友圈。卻又在心裏不斷地責怪自己不能完成任務。第二天開始自暴自棄,更沉迷於各種社交,結果計劃失敗,破罐子破摔,開始懷疑人生。

不僅減肥會導致這種惡性循環,任何的挫折都會,而導致更多墮落行為的並不是第一次的放棄,而是放棄之後產生的羞恥感、罪惡感和絕望感。於是,我們迫不及待地下個通過立各種flag來改變這種心情。然而。只是下定決心而沒用付出切實的行動,註定要再一次面對失敗。於是最初決定改變的良好感覺不斷被不良情緒所替代,以至於徹底失控,迫切需要再次擁有希望,然後我們再次發誓要改變,最後,我們變成了一個只會立flag的“積極廢人”。

所謂積極廢人,就是在言語上不斷地立下各種計劃,卻總是不願意付出行動。

我們之所以會成為“積極廢人”除了本身行動力的缺失,還存在着一種錯誤的思維。認為人一旦犯錯是不可能改正的,失敗了便很難再成功,一切是不可能改變的,於是就破罐子破摔。

然而,人都會犯錯,一不小心染上壞習慣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意識到錯誤之後,一直揪着不放,那麼你的自控力到這裏也就徹底消失了。所以除了用行動來維持自控力之外,最重要的是改變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一書中介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性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前者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一成不變的,而後者則相信個人的能力是通過努力來培養的。

破罐子破摔,就屬於固定型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在面對挫折時,不會採取有效行動來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反而陷入“計劃失敗—沮喪—自我批評—制定新計劃—繼續失敗—自控力消耗殆盡“的負循環當中。

這種循環不僅消耗”我要做“的力量,還會會消耗”我想要“的力量,對成長一點好處也沒有。

要打破這種循環,最有效的辦法是及時止損,不要沉湎於自我批評和譴責之中,而是要學會原諒自己,並且從中尋找原因,使之轉化為成長型思維模式下的正循環。

正循環是這樣的”計劃失敗—原諒自己—深度思考失敗原因—改善問題—制定新計劃—自控力不斷提升”。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總是能從每一次挫折之中尋找到未來成功的希望。

如果你也正在提升自控力,不妨從因貪圖一時之快而盲目設定的繁重任務中抬起頭來,適當的自我同情,讓自己從錯誤中走出來,然後繼續往前走,越能善待自己的人,自控力也更好。

《自控力》讀後感8

週末,趁着沒下雨,跑去超市採購一番。本來就是簡單的幾樣日用品,但各色促銷和新奇的誘惑還是讓我超預算回家了。這是個大多數人非常容易出現的狀況,我們原本只是奔着個5塊錢的麪包進了超市,但結果,我們可能花了150元買了一堆似乎有用的東西返回。這種消費衝動,就需要通過事先的計劃加以控制,即計劃在先,嚴格執行,自我控制衝動消費的情緒。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對一個人自身的衝動、感情、慾望施加的正確控制。廣義的自控力指對自己的周圍事件、對自己的現在和未來的控制感,它決定你能否支配自己的成功,你能否支配你的人際關係,你能否支配你的人生走向。這段來自白文婷編著的《自控力》名詞解釋,讓我從理論的角度去理解,人的情緒與行為之關係,而自控力可以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

這本書共分為14個章節。

第一章,重點闡明何為自控力,及其要義重點。特別提及,沒有自控,世界和人就亂套了。指出,在社會道理方面,我們給予自己最嚴厲的控制我們可以控制不了自己減肥,但我們必須守住法律的底線,不去進行攻擊性的行為(在自我權益不受破壞的前提下)。這也應該是自控力的主旨。近段時間,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報道:某人因情緒激動,無緣由的情況下對公交司機大打出手,危及行車安全;某人為圖自己舒適,竟罔顧飛行安全,在飛機候機待飛狀態下,打開逃生通道,造成飛機航班取消。這樣的情緒難於控制,已經到危機他人安全、侵害他人利益的地步,真是亂套了。

第二章,重點是擁有強大自控力的前提條件,意志力。書中提到,現代人自認最缺乏的品質就是意志力。而想擁有它,必須是自發的,而且源於一個人的進取心。説白了,一個人對目標實現的強烈渴望,演變成自我的信念,調控好自身的節奏,不懈向前。請注意,節奏二字。作為自我控制力的強大精神支柱,意志力,猶如電量需要合理修正,不斷補充。因此,在這個自控力行進的路上,我們因自控良好所獲得的成功、讚許、榮譽都是我們良性能源的補充,使我們更堅定信念,勇敢前行。

第三、四、五章節,重點探討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對自控力的諸多影響。情緒,既是個人性格使然,也是環境因素的產物。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雞毛蒜皮的小事,有的人就可以情緒暴躁;而有的人即使面臨個人榮辱,仍可泰然處之。這就是情商,即認識、瞭解、控制情緒的能力。知覺與評估情緒的能力是心理學上兩類最基本的情商。低情商者對自己及他人的情緒感知能力弱,容易導致情緒失控;高情商者對自身的情緒能夠做理智的分析,對自身情緒的評估能力強,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情緒管理,是可以通過必要日常行為的改變、飲食的調節、環境的變化等來實現。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日復一日的工作,讓我們感覺很乏味,身體各個關節都那麼不舒服,似乎沒有什麼藥物可以解決。而我們的某個同事卻因為幾日休假神采飛揚。這就是調節,當我們有職業倦怠感的時候,一次酣暢淋漓的旅行、一次敞開心扉的朋友交流、一次刺激味蕾的美食聚會,都會讓人變得精神起來,愉悦起來。調節、改變、修正,不是為了逃避,是為了繼續向前。書中,還具體了給出不少方法和路徑可以借鑑。

第六、七章,慾望與壓力下的自我把控。有時候人的痛苦不是擁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特別簡單例子,當別人沒有車的時候,自己擁有一輛經濟型轎車就很是驕傲。但當別人的車子變成奔馳寶馬的時候,自己這個驕傲就變成折磨自己的傷痛了。難道我們的幸福感真的就是因為10萬和50萬的區別嗎?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在過去的幾年裏,對幸福與財富進行研究,並未得到這兩者必然相關的研究結論。高收入的人雖然對生活會比較滿足,但更容易緊張,也更不會去享受生活。書中,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層次的.瞭解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係,並幫助我們正確調節。

第八、九章,更為直接的幫助我們制定規劃並有效合理進行時間管理。很多事情的產生、發展、解決,都是圍繞我們的意志形成的。因此,把自己的目標明確化,同時變成實施的具體步驟,克服困難完成它,才是要務。盛夏將至,為了一件美麗的裙子,我們倒是可以制定一個控制飲食、適量鍛鍊的行動計劃,用以檢驗自己是否能拒絕美食誘惑;在有限的時間內,堅持有效的鍛鍊。實現目標的慾望有多強烈,動力就會有多強勁。

第十至十三章,談及個人情緒對他人或周邊環境的影響,即掌控自己的同時掌控別人。情緒的傳染無處不在。比如,你今天下班回家,一張苦瓜臉,估計你家這頓晚餐沒有人會高興。因此,情緒,不僅影響自己,也作用於他人,它決定我們的生活質量。現在特別流行正能量這個詞,就是你的行為對他人、社會最重要的影響。雖然我們個個都是小人物,並不見得有改變世界的能量。但是,我們可以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樂於助人的熱情、努力進取的行為,這一切都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在改變自己的同時,影響身邊的人,感染身邊的人。

最後一章,作者給出了一些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

只是粗略翻閲這本書,還需要進一步的仔細研讀。我感覺這不該是一本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我們生活中一本很好的情緒管理和培養訓練的教材。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放在手邊,隨時翻閲,參考,對照執行,反饋心得。

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匆忙的腳步,光怪陸離的誘惑,很容易讓我們易怒躁動,迷失自己。有時間了,有想法了,不如靜心看看這本書,嘗試一下,為自己有個好心情,也為一個和諧的生活環境做點貢獻。

《自控力》讀後感9

明知道熬夜對身體不好,還是忍不住追劇到深夜;明知道第二天要上班,依然把工作拖到最後一刻;説好的減肥和馬甲線,在美食麪前全部拋在腦後。對於想要了解如何更有效完成目標的人來説,自控力的管理必不可少,而《自控力》一書對於自控力本質的解釋與培養做出了深入的研究。這本書我從大二時讀過一遍,受益匪淺,對於大學生活的規劃有極大的意義,以致於自己在虛度一年大學生活後重新找到奮鬥的目標。如今步入職場,對於生活和工作的要求更高了,重讀此書,希望能有不同的收穫。

意志力其實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與“我想要”這三種力量。它們協同努力,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本書提出了一種鍛鍊大腦的方法,讓你的意志力變得更加強健。傳統意義上來説,我們認為自控力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個人的行為,但事實上,自控力是與我們的大腦前額皮質密切相關。

為什麼我們經常控制不住自己?本書作者總結了幾個原因:

一是“自控力”有限,意志力與肌肉一樣有極限,現代生活時刻需要自控,但這會榨乾你的意志力,但堅持訓練能增強自控力。當你遇到重要的事情,比如計劃下班後去健身,處理重大項目,遇到難纏的客户時你會發現自己毫無意志力,而且研究表明,人們早晨的意志力最強,然後意志力會隨時間逐漸減弱。你的衝動與放縱並不説明你的品德有問題,這就是意志力的天性。

二是自我感覺良好。它會給我們一種心理暗示,“我已經這麼好了,應該得到一點獎勵。”這種對補償的渴望常常使我們墮落,因為我們很容易認為,縱容自己就是對美德最好的獎勵。

如果你去鍛鍊了就説自己很“好”,而沒去就説自己很“壞”,那麼你可能今天去鍛鍊了,明天就不去了。又比如很多減肥的人常常難以抵抗美食的誘惑,或無法堅持運動,就是因為“從明天再開始減肥”,“吃了這頓我就不吃了”這些嚮明天賒賬的誘導造成的。簡單來説,就説只要我們的思想中有“好”和“壞”正反兩方的存在,好的行為就總是允許我們做一點壞事。

三是自我感覺太糟糕。情緒低落或遭遇挫折時,人們會更傾向於從讓人感到安全的物品上尋找安全感。比如看到新聞中報道恐怖襲擊或是殺人事件時,會讓觀眾更願意買手錶,因為手錶能讓人感覺更有掌控感。

四是誘惑的傳染力。自控力受到社會認同的影響,使得意志力與誘惑都具有傳染力。在你的社交網絡,你的社交圈子裏,你有沒有在模仿誰。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身邊的朋友都超重,他變胖的概率會大大增加。但好的意志力行為也會傳染,和一個天天早起的室友住在一起,你早起的概率也會增加。這就需要我們增強自己的免疫系統,避免重蹈別人的覆轍,在需要意志力時又想想意志力強的人會怎麼做,給自己樹立一個榜樣。

那麼怎樣才能抵抗住誘惑,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呢?本書作者也給出了建議。

一是針對“自控力有限”,在你精力不足時,注意休息,睡眠和冥想都能有效地幫你的大腦前額皮質回覆活力,從而提高自控力,減少衝動。

二是去道德化,不給食物貼上正反好壞的標籤。比如跑了十公里或是工作一天後,補償一下自己,大吃一頓,就是潛意識裏認為工作或鍛鍊是一件負面,辛苦的事情。而去掉這些標籤,才可能避免獎勵或補償自己從而有理由放縱的想法。

三是調節衝動。面對衝動,三思而後行,先花一分鐘去思考它,感受與調節,然後再做決策。比如你正在戒煙,在極其想抽煙前,嘗試先觀察煙盒兩分鐘,拿出煙再觀察兩分鐘,點燃香煙放到嘴裏,停下來,再觀察兩分鐘,抽煙的衝動會減少不少,你會發現抽煙的慾望減低了不少。

四是樹立自豪感,榜樣感。生活中多喝自控力高的人做朋友,他們的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工作習慣都可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

全書中有一個這樣的實驗是令我記憶非常深刻的,來自麥吉爾大學的兩名年輕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將一個電極深深植入小白鼠的腦袋裏,通過電極來刺激大腦的某個區域。其他科學家研究發現,這個區域能讓老鼠產生恐懼的反應,因此小白鼠應該很討厭這樣的電擊。但這兩位科學家的實驗結果卻恰恰相反,接受電擊的小白鼠不停的回到籠子裏,還想被電擊,他們用電擊來獎勵小白鼠,它就會往某個方向移動。他們不久就可以像操作木偶一樣操縱小白鼠了。難道是研究人員出錯了嗎?事實上,他們無意中發現了大腦中一處未被開發的區域,一個受刺激會產生強烈快感的區域,他們稱為大腦的快感中心。通過這個實驗,我們能看到自己渴望,被誘惑以及上癮的種種體驗。在我們追求幸福快樂的時候,大腦的指引可能不是總是那麼正確,操控我們大腦的,為我們製造慾望的原理。於是我們可以對自己的自控力進行鍛鍊,記錄自己在節食過程中什麼時候最容易放棄,什麼時候最想放縱的吃不健康的食物,工作時什麼時候總是抱怨,以及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

壓力與焦慮是常常伴隨現代人的問題,失眠,暴飲暴食等等現象的出現也多是情緒管控的失調。這本自20xx年以來就十分暢銷的心理學書籍在的基礎上,給予我們正視壓力,提高自控力的建議,對每個階段的我來説每讀一遍都有不一樣的收穫,做好自我情緒的主人,才能更好的平衡工作與生活,也才能更好的工作與生活。有一句話説的好:自律即自由。

《自控力》讀後感10

上週剛讀過一本書,《自控力》,這本斯坦福大學廣受歡迎的心理學課程,我去書店的第一眼就注意到了它。

“自控力”這種東西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但是把自控力的概念搬到現實中去講一講,又有誰能真正做到完全掌握好自己的時間,控制住自己的慾望和衝動呢?

我想,人和其他動物的最大區別,也就是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做法,和可以控制自己的能力了吧。可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和自控力都不一樣,所以自控力不僅區分了人和動物,也區分了每一個人。

一個人的自控力,可以決定他的工作(學習)效率,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得分成績,甚至可以決定他將來的人生。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工具,也許別人花一個小時就能幹完的事,到你那裏卻需要一整天。有沒有想過這到底是為什麼?也許在他眼中,要先把這一件事做好,做快,讓自己聚精會神地做完這一件事,他就可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給自己留出更多的空餘時間。而你心裏,卻總是不着急,認為還沒到最後,沒必要那麼趕。這就是最常見的兩種人的不同思維。相比之下,前一個人給大家的感覺就會很輕鬆,有很多空餘時間,也從來沒有耽誤過自己的工作。而後一個人會讓大家認為,是工作太多,或是有其他各種事情耽誤了時間。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你沒有足夠的自控力。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手機。現在這個電子產品“滿天飛”的時代,幾乎是人手一個電子產品。公交上,地鐵上,馬路上,凡是你能看到的,甚至是正在走路的大部分人們,不論是青年或是學生,都拿着手機。他們有的是在工作,有的是在學習,然而這樣的人只佔了不到一半。剩下的大部分人,要麼是在打遊戲,要麼是在翻看手機的社交軟件。也許那些人還會和別人説,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或者只是忍不住想看一看,可那些只是藉口。你明明有能力管住自己,把時間用在學習或工作上,但是你卻沒有這麼做。試想一下,在這同一個時間段,你在用手機玩,別人是在用手機學習,甚至還有那些坐在辦公室裏整日對着電腦工作的公司員工,自己又怎麼好意思説是時間不夠用?相比之下,你又比別人浪費了多少時間?

想想那些有名的成功人士,沒有一個是自控力差的。他們經常在別人休息的時候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只是因為他們控制住了自己做其它事的慾望,合理地安排好了自己的時間,使自己用最短的時間,獲得了最高的工作效率,為自己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

晚上睡覺之前躺在牀上,別人在拿書複習,整理資料的時候,我想大多數人都認為工作時間已經結束了,應該休息了,於是就習慣性的拿出了自己的手機,翻看起來。注意我説的,是“習慣”。每天在一個固定的時間做着同樣的事,這就變成了你的習慣。也就是説,你每天都會在睡覺之前把手機拿出來看,甚至越看越上癮,一個本來可以擁有充足睡眠的晚上成為了“不眠之夜”,導致你第二天所做的事的效率下降,日復一日,你的精神狀態、工作效率一天比不如一天,卻還天真的認為是“工作的問題”。説實話,之前的我就是這類人。只不過後來仔細想想,説不定你可以控制住自己伸向手機的“小魔爪”,改掉這個“壞習慣”,比別人多出一點時間呢。哪怕是早點睡覺也好啊,最起碼是為第二天的工作“養精蓄鋭”,而不是一味地浪費時間。

之前也聽到不少同學説自己時間不夠用,聽的時候還是挺贊同的,特別是上了國中以來,總覺得要複習的東西太多,背不過來。又想起來班主任説過的:“我接觸到的大部分東西都是在高中,包括追過的劇和聽過的歌。”當時還很吃驚,高中明明是一個所有人都認為很緊張的時期,因為即將到來的大學聯考相當於人生的轉折點,老師怎麼還能有時間幹除了學習以外的事呢?直到現在才明白,自控力和規劃時間的`能力對於一個人來説是多麼重要。

我也喜歡玩手機,以前是純屬一點自控力也沒有的那種。也是由於這個原因,我的手機都被家長送去了天堂。不過國小的幾個同學徹底改變了我對手機的看法。

我身邊的那幾名同學,就是像學渣一般的學神。每次出去玩幾乎是隨叫隨到,微信QQ上找他們都是秒回,有事還會因為不寫作業被老師批評。看似我和他們走的很近,吃飯一起,寫作業一起,玩也在一起,可是人家一考試就考全班前幾名,而我自己……説多了都是淚啊。而他們又是怎麼控制自己的時間的呢?在我看來,他們應該是利用了在家的時間。因為他們和我在一起的時候,甚至比我還瘋狂,比我還能玩。寫作業的時候我們也都是寫了同樣的東西,也就是説,在家裏的時間如果利用好了,也會有很大轉變。可能是這羣朋友帶給我了力量吧,那段時間開始,我才定下了一個小目標:決定要努力成為向他們一樣的人。開始控制自己每天的電子產品使用量,以及增加自己閲讀的時間。直到現在,我覺得自己還是在努力改正,最起碼在“自控”這方面已經好了很多。

這正好是我需要的《自控力》,也是大多數人所需要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事實上都離不開自控。這是一個和肌肉一樣有極限的東西,卻又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控制住你的慾望,讓你冷靜下來,思考出更棒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本書,可以當作你的引導,教會你如何鍛鍊自己,成為一個自控的人,就像我的那羣學神朋友一樣,在它的引導下,你會漸漸地成為,也會在未來的某一刻遇見更好的自己。

《自控力》讀後感11

規則是生活的必備條件,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是由規則掌控,在規則內我們生活、學習,跟上社會的發展。自控力就是要控制自己按照規則來做,規則也讓我們學會自控,擁有自控就擁有不同的生活。

學會自控,從媽媽懷上寶寶是,寶寶就遺傳了我們的自控,孩子是按照一定的基因控制長成人形的,自控的力量藴藏在他的每個細胞裏。

自控力就是把人體的自控程序啟動,並不斷的使用,我們把它叫能力。超級自控力就是啟動身體內所有的自控程序,達到所謂的超級的能力。

哪些東西會影響我們的自控力了?有自控力又是怎樣的表現了?讓仔細閲讀下這本書。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它會讓你變的不冷靜,衝動。它也會通過別人傳遞,想感冒一樣傳染。清除不掉就會生氣,讓身體來消化情緒,身體就會不舒服。時間長了身體就會扛不住的。

學會控制情緒,別人的情緒還給他,給一個正面的情緒給他。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培養正的力量,看一些積極的書,聽一些美好的歌,讓自己的心胸開闊,就不容易產生壞情緒了。分解壓力,遠離浮躁這些都是社會給我們的,我們要學會化解。讓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聽聽身體的聲音。情緒來時你控制不了是最好是立刻安靜下來。

習慣會固化我們的思維和行為,打破習慣的束縛是學習的開始。

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思想活躍,不易受習慣,思維控制,按照自己的決定處理看到的事,想到的問題。

嘗試、冒險、行動有利於我們控制力的形成。有利於喚醒身體控制系統的其他部分。這些都是在不斷強化我們控制力,都是在給身體在確認。

練習好的,形成習慣,堅持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放棄等於沒有開始。換一個角度調節心情,把壞事變成好事,在裏面找到給你帶來利益的點,把它放大,壞的就小了。不要想着改變別人,你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自己變了,所有的事都會按照你的想法在變,那就是真實的變。

內心有什麼,你就發出什麼信號,水瓶裏裝滿糖水,倒出來的水都是甜的,很受歡迎!裝滿藥水就沒人願意接近。糖水給你的感覺是,甜的、有温度的、充滿熱情的!這些熱情能感染更多人,也會有更多人願意和你在一起。

工作時我們要讓自己舒服了,只有自己舒服了才能在工作上去的成就,怎樣舒服?幹好本職工作,找到工作的樂趣,哪怕是枯燥的。你不能放棄,那麼你就勇敢面對。用不同的心情處理的事情結果是不一樣的。

你想要的未來,是你現在決定的。慾望,想一些能夠實現的慾望,想一些自己愛好的慾望,實現一個再想一個,守住自己,做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住內心的寧靜。慾望多又實現不了就會煩躁,先實現自己的`能實現的慾望。慾望能落地的就是理想,理想實現了就是成功。

虛榮是為了滿足內心渺小的自己,用假面具來滿足自己,覺得有意思,當識破的時候就會自卑。要給自己一個正的暗示,培養自信,一個自信的人是不會虛榮的!

設計目標,有利提高控制力,目標確立後,就要去實現,要去除那些和目標沒有任何關係的愛好,要學習那些和目標有關係的知識,這些都要有控制力的。目標不對是還要修改,還要為目標安排很多時間,計劃,按照計劃行事,這些都要控制力的。達成目標,控制力超強!

一個有能力,有控制力的人,會在不同的場合用不同的言語和別人交流。説人長短者,自己也是不完整的,還讓人留下憎恨。多聽,做一個聽眾,還是有很多人喜歡的。

給別人留面子,就是給自己留退路,一視同仁。同一件事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用一顆平常心對待身邊的人,用一顆認真的心對待和沒個人相關的事情!

你想獲得尊重,你首先要尊重自己,帶着自尊你敢不尊重別人麼?

距離產生美,刺蝟也怕冷,相互依靠要保持距離,當你們想通後,你能不能容忍他的缺點?就是刺。你會不會揭傷疤?這些就是為什麼要保持距離的根本原因。距離讓你們更長久。

提高效率,做好規劃,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更多的事情。

你的行為、情緒、語言、行為,要符合社會的規則,規則是控制我們標準。在這個標準內,學會讓自己的行為、情緒等帶來快樂。

面對失敗時,要控制自己,想想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從失敗中獲得的,唯有堅持才能成功。

失敗,磨難都是獲得大成就動力來源,卧薪嚐膽,力量無窮。做一個自信,擁有自控能力的人,就會看見讚許的目光,獲得信任的支持,懂得分享的快樂,也會真心讚許別人,知道禮貌待人,謙虛請教,謹慎處事。懂得尊重規則,懂得制定計劃,按照規則完成計劃。

《自控力》讀後感12

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書是《自控力》,它的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備受讚譽的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麥格尼格爾結合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的最新成果,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設了一門叫做《自控力科學》課程,告訴人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的新習慣、克服拖延、抓住重點、管理壓力。這門課還闡述了人們為何會在誘惑面前屈服,以及怎樣才能抵擋誘惑;詮釋了為什麼自控力非常有限,以及培養自控力的最佳策略。迄今為止,這門課程是斯坦福大學歷史上最受歡迎心理學課程。很多參與課程的人稱其能改變一生。

暫且不論這門課程是否真的能夠改變人的一生,我倒是真的相信較好的自控力可以帶來一個全新的生活。當今社會,大家或多或少存在拖延症、月光族、熬夜族、減肥控、淘寶控、電腦控、手機控、購物狂、工作狂、注意力渙散、抽煙、酗酒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在我身上或多或少也存在。我通過實踐這本書中所提供的培養自控力策略,使我的生活有了積極的改變。比如説,通過做我要做的意志力挑戰訓練,我的拖延症大有改善。再比如説,根據意志力波動規律和肌肉模式理論,我調整了工作方法,每天早上把當天的工作按照複雜程度列表,把最複雜和最不易完成的工作放在我意志力最強的時段上午的10點—12點之間來完成,這樣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準確率。的確很有效。

《自控力》這本書分為10章,每一章都講述了一箇中心概念和它背後的科學原理,以及如何將它應用到你的目標上。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講述了什麼是意志力,意志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意志力如此重要。

什麼是意志力?本書給出的答案:意志力實際上就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我要做的力量就是即使你並非心甘情願,它也會逼你完成必須做的事。抵制誘惑,改掉不良習慣就是我不要的力量,牢記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願意花更多的精力去關注的重要生活目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這三種力量協同努力,讓我們變成更好的自己。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大腦的功能,在原有的衝動系統和本能系統之上,我們進化出了自控系統。這些系統就造成了腦袋裏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克服衝動、深謀遠慮。它們互相競爭,試圖控制我們的想法、感受和行動。

每個意志力挑戰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讓更好的自己佔據主導,我們就要強化自我意識和自控力。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讓自己選擇去做更難的事。提高我們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健康、財務安全、人際關係和事業的成敗。因腐朽而被抓的幹部都是缺乏自控力,面對誘惑,無力抵制。自控力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自控力》這本書提供了循序漸進的方法,幫助你認清自己的目標,增強自控力,並做出改變的決定。

這本書裏並不完全都是枯燥、晦澀難懂的理論,它還記述很多有趣實驗,我們能看到自控力驚人的黑猩猩,也看到了很多喪失自控力的人類。看到節食者如何拒絕巧克力蛋糕,也看到了飽受焦慮的人如何面對恐懼。我們能看到神經科學家發現獎勵的承諾,也看到了神經營h銷學家是如何從中獲利的。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干預方法,用驕傲、原諒、鍛鍊、冥想、同伴壓力、金錢、睡眠,甚至是上帝,來激勵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方法。能看到很多心理學家,他們以意志力科學的名義,電擊小白鼠,折磨煙民,還用棉花糖誘惑4歲小孩。

這本書不僅僅讓人驚歎於神奇的科學研究。實際上,每一項研究都能告訴我們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關乎我們自己,也關乎我們的意志力挑戰。他們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是有時我們不太會運用這種能力。它們幫我們找到失敗的原因,為我們指出可行的解決辦法。它們甚至告訴我們,做人意味着什麼。比如,我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並不是只有一個自我,人是多個自我的混合體。

人類的天性不僅包括了想即時滿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標遠大的自我。我們生來就會受到誘惑,也能抵制誘惑。生來就能夠感受到壓力、恐懼或失控,但同時也能讓自己平靜下來,能夠掌控自己的選擇。自控力的關鍵就是理解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從根本上改變我們自己。在追求自控的過程中,罪惡感、壓力和羞愧是我們通常用來對付自己的武器,但都不起作用。

自控力最強的人不是從自我的較量中獲得自控,而是學會了如何接受相互衝突的自我,並將這些自我融為一體。如果説真的有自控力祕訣,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説確實有一個,那就是集中注意力。當你作出決定的時候,你需要訓練自己的大腦,讓它意識到這一點,而不是讓它自行其是,因為不控制的大腦總是去選擇最簡單的方案。你需要認識到,你是如何允許自己拖延的,你是如何用善行來證明自己自我放縱是合理的。你也需要知道,獎勵的承諾並非總能兑現;未來的你不是超級英雄,也不是陌生人,你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你需要看清,自己身處的世界,無論是銷售陷阱,還是社會認同,都在影響你的行為。當你的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或者你即將向誘惑投降的時候,你需要靜下心來,弄清自己的慾望。你需要記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才能真的讓你更快樂。

怎樣才能克服困難,實現最重要的目標?這本書裏,有你想要的答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