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精選8篇)

來源:文萃谷 9.61K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我們又有了新的學習內容,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教學計劃了。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精選8篇),歡迎大家分享。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精選8篇)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1

為了搞好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學成績,特制訂本冊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全班有學生58人,其中優秀生18人,佔全班人數的三分之一。這18人普遍閲讀能力強,基礎知識牢固,寫作水平較高。但是優秀生之間也有差距,差生5人,這五人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講,閲讀寫作差,但普通話還不錯,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有課文32篇。精讀課文16篇,略讀課文12篇,選讀課文4篇。

本冊課文的編排,圍繞訓練重點設計了一個大體的序,注意訓練的整合性,螺旋上升,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一般3——4篇課文,在每組課文之前安排了導讀。在每篇精讀課文的前面安排了預習,再後面編寫了思考練習在略讀課文的前面安排了“略讀提示”。在每組課文之後編排了“積累運用”。本冊社設2個重點訓練項目,他們是《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按一定的順序寫》,分別安排在二、五組中。

1、導讀。安排在每組課文之前。目的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簡要説明本組教材的組成、提示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習中的注意問題。

2課例。包括課文、預習或閲讀提示以及思考練習。

3、讀寫例話。安排在一組課文之後,是對訓練重點的概括和歸納總結。這些訓練項目,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特點,突出了在訓練中對語言的理解、感悟和積累,同時又突出了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4、積累運用。安排在每組課文之後,每個積累運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項內容:讀讀背背、閲讀、口語交際、習作。

三、教學重點難點

1、詞句訓練始終是中學階段的一個重點。在低中年級訓練的基礎上,應提高訓練要求,要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準確理解詞語,特別是那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朗讀訓練也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功,課上一定要有朗朗的讀書聲,課堂教學要多讀少講,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練習朗讀。

3、閲讀能力的培養始終是中學階段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思考,注意讀中有悟,重視獨特感受。

4、習作訓練既是中學階段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要切實培養學生寫文尤其是寫記敍文的能力。

5、積累語言也是一個教學重點。本學期安排了名言警句、古詩、成語、對聯、諺語,重在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和積累語言,做到熟讀成誦。

四、教學目的要求

1、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瞭解革命戰爭的艱苦,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習革命前輩的遠大志向和獻身精神,從中樹立為祖國刻苦學習的思想;繼承和發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受到尊敬師長、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等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

2、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

3、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4、能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5、繼續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6、能借助字典或有關資料獨立閲讀程度適合的讀物,瞭解主要內容。

7、能聽懂程度適合的講話並能轉述。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的講述一件事情。討論問題能講清楚自己的意思。能簡要複述課文,養成先想後説的習慣,説話有禮貌。

8、能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能在觀察的基礎上寫出內容比較具體、有一定條理、有真情實感的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學寫讀後感。練習從內容、詞句、標點等方面修改自己的習作。

五、教學措施

(一)、保障措施: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2、思考練習的教學

要充分利用思考練習中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到讀書作文的方法。

3、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4、要注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培優轉差措施:

對於優秀生要在培養閲讀能力的基礎上,重點指導其寫作和寫字;對於差生要指導他們克服畏難情緒,指導平時按時完成作業。

(三)、競賽輔導措施:

這學期要在朗讀、寫字、閲讀、寫字等方面進行輔導,朗讀不要單純從技巧上指導,使朗讀和理解密切結合。寫作要注意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不拘形式的自由表達。

六、教學進度(略)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2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學習的成效如何,往往影響甚至決定着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對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來説,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榮而神聖的。因此,如何搞好九年級語文教學,如何使學生在國中階段的最後九個多月學有所獲,在會考考場上交一份令學生、家長滿意的語文答卷,這是擺在我們每一位九年級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和研究課題。為此我們必須對照新課標,冷靜反思、深入分析當前語文教學的得與失,使我們對自己的語文教學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估價,進而對整個九年級語文教學作出前瞻性的籌劃,以便努力踐行新課程理念,從而決勝會考。因此,特制定九年級語文學年度教學計劃。

一、基本情況分析:

兩班的學生思想較為活躍,能向老師大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高,少部分學生在語文的學習目的性上不夠明確,態度不是很端正,認為語文的學習可有可無,考試時成績拉不出什麼差距,因而不重視語文的學習。有一半左右的學生通過教師近兩年的語文自學能力教學的培養,他們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但總體來看,學生的語文成績不是很好,甚至還有考不及格的學生存在。優生的比例太小。

九年級中,由於學科的增加,學習任務的加重,壓力的加大,語文學科的教學時間就更少,除課堂時間外,學生基本上是不動語文的。

二、教材分析

我們採用人教版教材,本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讓學生感悟人生,第二單元、第三單元關於人與自然。第四單元關於民俗文化,第五單元、第六單元古文閲讀。六個單元有閲讀,這套教材的主要特點,我覺得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

一是比較全面的體現了義務教育國中語文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各項要求;

二是建立了具有整體綜合語文教學效應的“單元合成,整體訓練”的新的語文教材編排體系;

三是設計了比較完備的助學系統,利教便學;

四是堅持了教學內容的質和量的統一,有利於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九年級語文的學習,是國中學習過程的第三個階段(第五、六學期),也即最後階段。教學重點上升為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語文對生活的服務關係,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課文按照文體分類編排。語文基本訓練更進一步,進行記敍、説明、議論三種表達方式綜合的訓練,並落實到實際運用上。

三、教學策略:

1、領會課標內涵,鑽究《考試説明》。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了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應達到的能力與目標,領會了課程標準的內涵,才能瞭解學生知識與能力,語文素養等方面的不足;它是開展語文教學要重依據和指導性綱要,教學的理念、情景的創設,互動的教學平台的搭建,都離不開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同時它又是語文課程標準理念的外在體現;它是會考命題的指導思想與基本理念,是會考命題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標準才有可能吃透語文會考評價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展開針對性的教學。

《考試説明》是課標的具體化和進一步的精細化,它根據課標,結合考試實際,以會考的範圍和要求及主要題型示例甚至試卷的長度,難度,各部分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十分具體的説明。因此,作文老師必須認真研究考試説明,讓複習能做到低時高效。

2、依據學生實際,探尋語文差異。

本學期時間緊,任務重,學生語文能力差異大,有必要研究現階段學生最缺什麼知識與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語文素養,區分出主要差異與次要差異,有選擇、有重點地突破性地分層教學。這是我們有效開展本學期教學與複習工作的第1個前提條件。

3、選好、用好有關資料,追蹤會考考點趨向。

領悟了課標的內涵,鑽研了《考試説明》,明確了學生最需要突破的重點難點,僅僅是開展本學年教學與複習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學,高效複習,還需要選好、用好資料,把握會考動態、追蹤會考考點趨向。資料的準備,最好是自己精心篩選,不用外面的資料。根據學生實際自己出一些資料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訓練。不搞提海戰術,下攔河網。

4、精心備課,上好課。

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得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每一節課,老師必須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達到一個什麼樣的要求。並且要擇其重點進行教學,不能面面俱到。重點引導學生進行教讀課文的學習,自讀課文完全放手學生自己學習。

5、重視閲讀訓練。閲讀是考試的“半壁河山”,也是社會生活中常運用到的,最接近人們生活的語文知識。抓好閲讀訓練,一方面在講課時認真分析,多教給學生一些閲讀技巧,使學生掌握一定的閲讀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多閲讀一些課外書籍,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自讀第學年不少於80萬字(其中文學名著2——3部),因此,要求學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我決定把自己的一部分課外書籍拿來借給學生看,原來沒有開放過的學校圖書室,請求管理員開放,也要求學生跟其它老師藉着看。有條件的買一些來互相傳閲。總之,儘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看一些課外書。

看了課外文章要求學生做到三個方面:

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詞語和名言警句,注意歸類收集,如寫人的和寫物的分開,與四季的分開等等;

二是體會文章的時代意義、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時代的精神,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教育意義,文章是作者心靈世界的反映,從文章內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閲讀文章,一定要求學生能體會出這些內容;

三是注意學習各篇的寫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內容,而且運用了較好的表達技巧,閲讀文章要求學生注意吸取這些好處,以便“遷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來。

6、加強寫作訓練。要加強寫作訓練,從三點入手:第一點是多觀察,多積累(多積累前面己談到)。多觀察就是要培養學生經常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第二點是要多感悟,文章往往是有感而發,感悟得深,才發得快,發得猛。第三點是多練。可按照自己的作文訓練系列進行一次全面的訓練,全面地儘可能地提升學生作文的質量。

7、最後是注重培養學生其它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質,表達能力的提高,大綱中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良讀課文,養成默讀的習慣,並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鐘500字左右),表達能力的培養不僅只是在課堂上訓練,課餘時間也可以搞,根據兩冊書中口語交際的安排,我計劃每個星期用一個早自習,讓學生輪流上講台進行演説。

8、採用“整體教學法”、“單元教學法”、“作業訓練法”、“邊教邊複習法”進行第一學期的教學。要求在第一學期內完成全年的教學任務,教師只引導學生學習教讀課文,自讀課文完全放手學生自學。

“整體教學法”——就是讓老師、學生均站在一個系統的高度來學習語文知識。這個高度就是整個國中語文系統的高度,力爭在本期的第一個月內,讓全體學生了解國中語文知識系統、能力系統,第二個月內能站在這個高度進行自我的學習語文。

“單元教學法”——就是以一個單元的內容作為授課的內容,不就每一個單獨的一篇課文進行教學。這個方法主要用在小説單元、詩歌單元的教學。

“作業訓練法”——就是以作業的形式來學習課文,理解課文,掌握相關的知識,培養學生閲讀的能力,提高學生解題的能力。這種方法主要用在議論文的單元的學習上。

“邊教邊複習法”——就是在進行新課教學的同時,進行專項的複習,力爭在第一學期完成所有單項知識的複習,第二學期全面進入總複習階段,以大量練習、考試為主,提高學生應考的能力。

9、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思路決定出路。如果學生學習語文的思想問題不解決,學生是學不好語文的,因此,最關鍵的問題是解決好學生學習語文的思想根源,要讓學生想學語文,愛學語文,能學好語文。做學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進行。只要達到目的就行。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3

本屆學生試行課程改革一年,在這一年語文教學探索中,努力營造輕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學生能積極參與、理解,大膽發表見解,大膽質疑,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基本學會同學間的討論,養成讀課外名著的習慣,採用寫隨筆和作文相結合的方法,學生把生活作為寫作的源,絕大多數作文內容真實,感情真切,養成了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了寫作能力。一年課程實驗改革,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變化和成績,但也發現了諸多缺漏,需在本學年中,探索新方法,採取新措施,逐步快捷提高教學效果,真正讓學生打好語文基礎,提高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

存在問題如下:

1、注重了對學生思維的激發,問題探討、口頭交流。忽視基礎知識掌握、詞彙的積累、書面表達。語文能力重要標誌:除了有靈活的思維外,一要有豐富的生活積累,二要有豐富詞彙積累。

2、對課文閲讀理解不透,有囫圇吞棗現象。以本文為載體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多角度分析總結概括上欠缺較多。

3、部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主動性不強,俗語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其主動性、積極性是關鍵。

4、讀課外書對豐富學生知識有幫助,但效果不明確。

針對以上情況和英才樹立四種意識,高起點、高定位的目標,具體採取如下措施。

1、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積累豐富的詞彙,並結合具體實際運用,採用競賽、多媒體等,形象、直觀、大容量,紮紮實實把該積累的詞彙作為學生語文的積澱,實現每學期積累詞彙的目標。

2、挖掘豐富的課程資源,利用多媒體教學,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經驗,生活世界和社會、科學世界緊密聯繫。比如學習《巴東三峽》蒐集三峽的電視軟件資料,直觀現象展示給學生並與課本結合。學習《生命之舟》將電視劇《驚濤駭浪》等現代化的真實情景,再現給學生,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將學習語文富有時代生活氣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4、作文采用全批、抽批、面批,學生互批等方法,快捷、及時反饋給學生,及時指導、評價、交流,激發寫作動力,同時結合每週兩篇隨筆指導、交流,用最貼近學生生活和學生最容易接受,最容易受感染的學生作品啟發,激勵學生寫作,把作文教學落到實處。

5、指導學生讀書和寫好,每週一節交流隨筆和課,形成豐富、生動的語文學習過程,避免死讀課本和讀死書現象。

6、大多數學生已有自學課文的能力和習慣,加強指導自學的方法,提高自學的效果,督促學生按時及時自學並能提出問題,質疑、探討。

7、做好每月的月考和考試總結,分析每一個學生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及時鼓勵、表揚,及時對一部分較差學生指導,幫助,使其儘快趕上來。

總之,要對每一位學生做深入瞭解,做他們的知心朋友,做學生學習的夥伴,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幫助者。“讓學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人道之美,感受到理性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類心靈的博大與深邃,感受到人類所創造的文化的燦爛與輝煌,而且能呼喚學生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讓學生對未來充滿熱切的憧憬和樂觀、光明、正直的期待,使他們能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肖川博士語)

國中語文第五冊教材,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點,充分顯示了語文的特性,是一種文化的載體。為完成好這學期的教學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素質,特制訂如下計劃。

一、培養目標:

在聯繫生活的基礎上,能有序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減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並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其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文化的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社會主義道德,使之具有較健康的發展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能力培養:

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養成習慣積累一定的詞彙,能把內心的情感、思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學會對生活的觀察和分析、表達。

三、教材分析:

本冊共有30篇課文(其中講讀15篇,自讀15篇),分為四大板塊,閲讀、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漢語知識等。

四、教材重點:

聯繫生活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並積累一定的語文能力和寫作能力。

五、教材難點:

認識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繫,良好的學習和寫作習慣。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4

新學期的開始,也意味着九年級學年將進入一個最緊張、最繁忙的時期,如何搞好九年級的複習備考工作,如何使學生在國中階段的最後幾個月學有所獲,在會考考場上交一份令學生、家長滿意的答卷,這是擺在每一位九年級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和課題。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語文學習的成效如何,往往決定或影響着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因此,對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來説,更肩負着光榮而沉重的使命。為此,在新學期的開始階段,經過認真回顧和思考,特擬定了以下複習備考計劃: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

1、思想膚淺,思維單一,缺少靈活性和深刻性。古文知識掌握不好。

2、閲讀理解能力、文字組織和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不強。

3、語文習慣較差,讀書缺乏耐心,做題不夠細心,書寫不夠規範。

4、語文學習態度不正確,認為憑自己現有的知識水平即可應付。

二、近些年會考語文試題命題分析:

近些年我市會考試題,在試題結構、命題內容和題型、題量上基本上變化不大。試卷分為“積累運用”、“現代文閲讀”、“文言文閲讀”“綜合性學習”和“作文”五大板塊。試題內容也保持相對的穩定:從課內外名言名句的積累運用,到綜合性學習的考查,到課內文言文的閲讀,再到課外現代文的閲讀,最後是作文的寫作。遵循“重視積累,突出讀寫,強調運用,鼓勵創新”的命題思路。重視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和生活經驗,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指導思想

以《國中語文教學大綱》和《語文課程標準》7—9年級“語文課程目標”以及我市制訂的《語文會考説明》為指導方針,立足教材,結合學生實際,研究複習方法,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系統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技能和綜合素養。

四、複習目標

通過複習,使學生對國中階段的語文基本知識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瞭解,強化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力爭在今年的畢業會考中,語文科的綜合評價指標能有較大的突破。

五、複習原則

1、明確目標,立足教材。教師應認真研究《語文會考説明》,明確考試的範圍與目標,對出題動向和題目類型作出科學的分析和預測,以便在複習的過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語文複習應以課本為主,按大綱要求進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掌握每課的重點、難點,輔之以適當的練習;並不斷地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複習中,要精選有代表性的訓練題和模擬題進行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全體參與,分層達標。複習課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在當前高中擴招的形勢下,教師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數“尖子生”身上,而應該更多地關注那些基礎不紮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可適當“放”,中等生宜“引”,後進生需“扶”。

3、強化基礎,突出重點。針對會考試題基礎性強的特點,對於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掌握的語文知識和基本篇目,教師應進行適當的梳理,只有理清了頭緒,學生才能思路清晰,複習才有更佳的效果。閲讀理解與作文是語文複習的'“重頭戲”,教師應加強指導。在進行閲讀訓練時,應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教給學生一些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漁”,並結合有針對性的訓練,舉一反三,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作文複習應重點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導上,從立意、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進行訓練,淡化文體要求,提倡創新意識。

4、點面結合,講練同步。整個複習過程見附表。

5、團結協作,共同提高。本着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原則,加強同科教師之間的經驗交流與資料共享,發揚團隊精神,爭取共同進步。

六、複習方法和措施

分塊複習指導基本思路:

1、積累運用、綜合考察。考試的範圍基本是國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近年來,隨着會考命題改革的不斷深入,記誦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對於陶冶學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誦複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並且能夠靈活運用。一種考查綜合性較強的命題越來越受命題者青睞。因此,在指導複習時不但要求學生能篇篇背誦,字字落實,還要“會理解、能運用、善歸納、懂遷移”。尤其是在平時默寫中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温故”,明確地告訴學生評分的標準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5

光陰荏苒,在我們不斷慨歎時光流逝的同時,九年級年級的教學工作已經進入了緊張的複習階段。經過上學期的工作,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和語文技能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本學期打算針對上學期存在的問題,有意識地進行解決與改進。並且認真全面地作好複習工作。本學期的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轉變思想觀念,強化質量意識,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以新課改為契機,以提高質量為主題。堅持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一批有紮實、活潑、語感豐富、文化底藴深厚,語文能力強的現代中學生

二、教學內容:

本學期將進行全面的複習。對三年來所學語文知識進行系統複習。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閲讀技能和寫作水平。

三、具體工作及措施

(一)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新的教育形勢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和豐富的文化知識,更需要教師有足夠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和較強的教學能力,因此,本學期在教學工作時,要加強業務理論學習。學習新課改的有關理論知識,以便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適應新課改教學;有意識地加強自身業務能力訓練,主要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認真學習新課改理論和教學方法

教學之餘,有目的地學習新課改理論,以用於教學實踐。平時教學注重教學方法的積累與運用。有意識地學習優秀課的成功的教學方法。把握一些重要的複習方法,做好九年級語文複習工作。

2、認真備課

本學期將在上學期的基礎上,加大備課力度,結合複習材料,認真領會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從而做到有的放矢,重點突出,難點突破,使學生對當堂所練內容能當堂消化。保證複習課的質量。

3、認真學習新的好的輔助教學手段,盡力付之於實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認真做好指導和批改工作

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太差,對語文知識的接受能力也較差,但是大部分同學的語文學習能力還是很高的,並且有很大的積極性。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如有疑問要及時問教師,鼓勵學生多到教室問題,以求及時解決。指導學生多做題。指導正確的做題方法。本學期將有目標、有目的地加大對部分學生的課後輔導,尤其是作文的指導。這樣使他們能跟上教師的步伐,更快地進行語文複習。

認真做好作業批改和反饋工作。課後的作業能很好地反映學生課上的學習情況,因而本學期要精選課後作業,並且及時批改,認真記分析學生的作業中存在的優缺點,並及時反饋,杜絕學生作業重複犯同樣的錯誤。以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

有目的地做好作文指導和批改工作。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更是九年級學生考學的關鍵。學生一上作文課就愁眉苦臉,他們感到無話可説,無事可寫,本學期將改變上學期的做法,認真指導學生作文,鼓勵他們多關注社會,觀察生活,注意從生活中搜集素材,要寫出自已的真情實感。平時多給學生創造寫作的氛圍和寫作的靈感,使他們真正地愛上作文。能寫出真正的內容。課後加大作文批改力度,分析好學生作文中的優缺點,在反饋時讓學生注意發揚優點,改正缺點;上好作文批改課,讓學生相互批改,讓他們自己發現別人作文中的優缺點,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熱情和作文能力,也從而提高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努力做好提優補差工作

在所教的班級學生中,有幾名學生其它科成績較好,但他們最不理想的卻恰好是語文,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本學期決定加大力度,做好優生的提高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鞏固基礎知識,把七至九年級的語文基礎知識進行有計劃的鞏固。加大字詞的理解掌握。

(3)、加大閲讀能力的培養,有部分學生從未看過什麼文學書籍,因此知識面太窄,平時做題理解能力上不去。本學期將有意識地指導他們閲讀分析,鼓勵他們廣泛地閲讀,拓寬他們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文學視野。

(4)、提高作文水平,鼓勵學生多寫多練,力爭三天一篇,並且保證質量。教師做到及時批改,並儘量找相同題目、相同體裁的例文讓其比較,以揚長避短,提高作文能力和作文質量。

四、結合相關材料,重點文章,進行思想教育。

在所做材料中,有很多做為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因此,教學中要合理地把握這些文章的特點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悟到人生奮鬥的意義,感受人間的關愛與温情。從散文詩中,捕捉作家們的情感律動,去感受他們心靈的無限風光。保護自然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從環保材料中教育學生樹立環保意識。所以,通過選文的學習,增強學生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學習古代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篇,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文言文。學習古人高尚的品質、博大胸襟及遠大的政治抱負。

五、有意識地提高自身業務能力。

教學中注重提高自身業務能力,精心備課,認真上課,根據學生髮展特點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平時加強課外閲讀,擴大積累,拓寬知識面。在閲讀名著時,有意識地做讀書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閲讀能力。課上指導學生閲讀理解時,有意識地訓練自己的能力,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提高語文素養。這樣對以後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6

一、指導思想:

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味,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學情分析:

本班在上學期的教學中,本學科貫徹新課程理念,認真執行新課程標準,潛心進行教學改革,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兩年半時間的國中語文學習,學生的語文知識、閲讀和寫作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本屆學生已進入國中學習的衝刺階段,本學期即將順利完成國中階段的學習任務。

毋庸諱言,也有部分學生,語文學科成績不夠理想,有待在最後的總複習階段得到全面的鞏固和提高,爭取在20xx會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按照《課程標準》編排的新教材,在內容、體系、結構上都有所突破和創新,體現了新理念和新目標,致力於構建新的教材系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利於學生綜合學習,因而達到較高的綜合教學效應。

教材分為三大塊;整合優化單元(課文分教讀和自讀,練習分必做和選做,自讀課文後的練習尤其可以靈活處理)、綜合性學習(含口語交際和寫作)、名著推薦和閲讀。努力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綜合性語文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不斷的語文實踐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擴大了知識容量,增強了綜合教學的整體效應,有利於全面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素養。

四、總體要求:

目標20xx年會考,從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入手,着重對學生進行應試技巧的指導,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實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創造性學習,創造必要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爭取在會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

五、教改措施:

1、認真解讀課程標準,吃透教材的編輯意圖,理清教材的文化內涵,擺正形成性學習與終結性學習的關係,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積極投身新課改,運用先進教學理念和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在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激發學生地學習興趣,喚起問題意識,實施教學民主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教師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每一個活動階段應該做什麼。基本原則是,教師精心設計學習情境,並組織協調,學生明確任務,展開活動。本冊教科書中,六次綜合性學習分為“二大四小”,即大型綜合性學習二次和小型綜合性學習四次,前者強調研究能力的培養,後者突出寫作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2、認真做好備、教、輔、改、考、評等教學環節的每一項工作。用心融入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總攬全局,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利用教材留下的空間,恰當把握教材的量和度,面向全體,對全套教材進行宏觀的把握,理出知識能力訓練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以此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教學過程中明確一本書中只是其中一部分需要講授這一點。教師的教學要兼收幷蓄,有所取捨,尤其注重獨立思考,自行設計教學思路,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仔細做好試卷分析,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注重補差補缺,爭取教學大面積豐收。

3、認真抓好聽、説、讀、寫訓練,自行設計寫作和口語交際,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結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賞,誦讀欣賞、引導學生進行綜合訓練,特別是注重培養語言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根據會考新題型,設計相關練習,進行口語表達方面的訓練。

4、認真訓練並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報刊雜誌網絡上精選精彩的時文和美文加以借鑑,掌握分析文章的閲讀技巧,重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5、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繫和相互滲透,強化綜合能力的培養,積極開發第一課堂學習資源和第二課堂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努力提高語文素養,實現語文能力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終身受用,為會考乃至大學聯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6、高度重視作文教學,針對會考作文要求,進行作文應試訓練,側重進行記敍文寫作的達標訓練,要求學生寫出親身體驗和真實情感。注重對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講究文面,講究寫作的形式的包裝。擴大一類文比重,減少四類文。

六、教學進度:

時間教學內容

1—9周單元課文教學

10周左右期會考試

11周語文基礎知識複習訓練

12週記敍文閲讀訓練

13周説明文閲讀訓練

13周議論文閲讀訓練

14周文言文閲讀訓練

15—18週會考總複習綜合訓練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堅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原則和語文教育的規律,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知道,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鑑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還應聯繫生活,紮根課堂,向課堂要效益,向課堂要成績,把課堂內外的知識加以整合,取得應有的成績。

二、教材分析

〈一〉編排特點

本冊特點:以專題組織單元,兼備文學體裁,人文內涵豐富,突出文學賞析。

本冊目標:培養欣賞文學作品和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力,學會品味、揣摩文學藝術語言,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學素養。

九年級下冊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7~9年級)》的最後一冊,也是整個義務教育的最後階段。在編排體例上,仍是以專題組織單元,同時兼顧文體。從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來説,九年級下冊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大板塊,設計了六個人文專題。它們分別是:土地情思、人物畫廊、生命之歌、舞台人生、百家爭鳴、古代生活。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愛祖國、愛家鄉、愛人類的思想感情,引導他們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從知識與能力這個維度來説,全套教科書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安排如下:七年級上、下冊,不分文體,文白混編,側重培養基本的閲讀能力,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揣摩語言、體驗情景、質疑問難等;八年級上、下冊,文體分編,文白分編,側重培養閲讀記敍文、説明文、抒情文和淺易文言文的能力;九年級上、下冊,文體分編,文白分編,側重培養欣賞文學作品和淺易文言文的能力。本書屬於第三個階段,六個單元分別安排為詩歌、小説、散文、戲劇、先秦諸子散文、敍事散文以及古代詩歌。

從過程與方法方面來説,九年級下冊側重文學教育,在引導學生進行文學欣賞的時候,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略作品的內涵,並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學會聯繫當時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另外,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是學習母語的最佳範本,要學會品味和揣摩這些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閲讀淺易文言文,要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熟讀或背誦精彩篇章。

〈二〉教學重點

在內容上,九年級下冊由六部分組成:閲讀;寫作、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課外古詩詞背誦;名著導讀;語法知識(補白);附錄等。現將各部分的教學重點介紹如下:閲讀部分包含四個現代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

第一單元學習中外詩歌,主要學習自由體詩。與以前各套教材相比,這套教材大大加重了自由體詩的比例。全套教材共有中國新詩和外國詩歌17課23首,佔全套教材課文比例的1/10。再加上古典詩詞的篇目,這套教材對詩歌的重視是顯而易見的。那麼,我們為什麼如此重視詩歌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在於欣賞詩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趣味的最好途徑之一。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經説過,詩是文學體裁中最謹嚴、最純粹、最精微的一種,如果對詩沒有興趣,對於小説戲劇散文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不愛好詩而愛好小説戲劇的人們大半在其中只能見到最粗淺的部分,那就是故事。而要真能欣賞文學,一定要超越簡單的好奇心。深入領會藝術家對人生的深刻觀照和表達技巧,加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在青少年階段學習和背誦大量精彩的詩歌作品,可以為學生奠定一個良好的審美基礎。學習這個單元要注重誦讀和體味,抓住詩中飽含詩人思想感情的具體形象,深入領會詩歌的情感內涵與思想意藴。

第二單元學習小説。小説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為學生所喜聞樂見。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傳統小説的基本要素,現代小説則有淡化情節、注重表現人物內心世界的傾向,但總的來説,文學是人學,任何文學作品都離不開對人的關注。本單元圍繞“人物畫廊”這一專題,選編了四篇中外小説,目的就在於引導學生抓住小説的主要因素──人物,瞭解小説的主要特點,深入體會小説的思想和藝術魅力。在學習時,要注意從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方面入手,抓住人物特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分析體會作者隱含在字裏行間的思想感情,聯繫小説的時代背景和社會背景,深入理解小説的主題。同時,還要關注小説的結構和篇章佈局,體會作者藝術構思的巧妙。小説的語言往往是鮮活而又經過精心錘鍊的語言,學習時要注意細心揣摩。

第三單元學習散文。散文的種類很多,按表現手法而言可以分為三類:記敍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哲理性散文。本單元側重學習哲理性散文。這類散文,除了具備一般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以外,還有一些自己獨特的特點。如在具體細膩的描寫之外,一般都隱含着某種深刻的理念。這類散文有時也抒情或敍事,但往往不是為抒情而抒情,是為了表達作者的某種思想或人生感受。它們有的直接説理,用大量形象的比喻來闡述自己對人生的某種認識,如《談生命》和《人生》。有的則藉助對環境和景物的描寫,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悟,如《地下森林斷想》。學習時要學會抓住關鍵語句,深入理解文章的豐富內涵。

第四單元學習戲劇和影視文學。本單元包含的種類比較豐富,有傳統的話劇劇本,也有當代戲曲作品,有這些年新興起的話劇小品,也有經典的電影劇本。這也是本套教材惟一的一個戲劇和影視文學單元。設計這樣一個單元,目的在於通過這些劇本的學習,激發學生對戲劇影視文學的興趣,開闊視野,增強對不同藝術類型的感受能力。學習時要注意抓住每篇作品的藝術特點,重點把握戲劇衝突和戲劇語言,注意劇本如何在矛盾衝突中展現人物性格,怎樣以個性化的語言塑造人物形象。對於電影文學,則要注意體會其生動的畫面感。學習這個單元,可以讓學生觀看有關的戲劇、影視演出,以便更好地瞭解戲劇和影視藝術,豐富自己的審美感受。

第五、六單元是淺易的文言文。其中既有諸子散文,也有先秦時期的一些敍事散文,還有《詩經》中的兩首名篇,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先秦諸子散文是中國哲學和思想的源頭,另一方面又是優秀的文學作品。這裏所選都是其中比較淺顯易懂的篇章,而且多運用寓言或故事來發議論,講道理,學生理解起來應該不太困難。另外幾篇敍事散文敍述完整,曲折動人,學習這類文章,有助於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興趣。學習這兩個單元,首先要藉助註釋和工具書,努力掃清文字障礙。常用文言詞語、句式是學習的重點。另一方面,學習文言要注重誦讀,反覆朗讀直至成誦。積累豐富的文言篇章,對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閲讀和寫作能力也非常有幫助。

九年級下冊的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與前幾冊一樣,也主要有兩種呈現形式:一種是整合於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本冊一共設計了六個綜合性學習活動:腳踏一方土,走進小説天地,關注我們的社區,乘着音樂的翅膀,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歲月如歌──我的國中生活。它們一般都是由本單元的課文內容生髮、拓展來的,每項活動的內容都比較豐富。如由第一單元的“土地情思”,設計了“腳踏一方土”的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土地的過去和現狀,講述土地的故事,增強對祖國、鄉土的熱愛之情。如第二單元在學習小説之後,做一次有關小説的探究活動,總結自己過去讀過的好小説,講述它們的故事和人物,既可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文學的興趣,還可以藉此指導學生的閲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另一種是設置在課文後面的“研討與練習”中。這類寫作與口語交際練習相對簡單一點,一般會隨課文而生髮,進行一些仿寫、改寫或説話練習等。

古詩詞背誦和名著導讀也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本冊選了10首古代詩詞,都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佳作。推薦這些背誦篇目,主要是為了增加背誦量,使學生在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多一點文化積累。本冊推薦的名著有《格列佛遊記》《簡?愛》和泰戈爾的詩。讀整本的書是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必要途徑和最終目標,民國時期的大綱中就把讀整本的書列為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並專門規定了學時和學分。解放後,這方面的指導和要求比較欠缺,以至後來一個時期竟把讀課外書當成“不務正業”。事實證明,多讀書,讀整本的書,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必由之徑,決不可忽視。現在設這樣一個板塊,目的就在於提醒廣大教師注意全面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進行課內外溝通,指導學生讀整本的書,讀好書,養成他們良好的讀書習慣。

本冊書將有關的語法知識放在了補白中,一共五項,分別是:句子的結構要完整,表達要合事理,句子成分搭配要得當,語序要合理,使用句式要單一,其核心內容是“如何修改病句”。這也是課標中一項重要內容和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俗話説“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我們希望學生不僅能寫文章,而且學會自己修改文章,養成修改文章的良好習慣。這些補白提供了一些修改文章的角度和重要技巧,學習時可以結合自己的閲讀和寫作實際加以細細體會。

附錄是兩篇如何進行文學欣賞的指導性文章,一篇是“談談散文”,一篇是“談談戲劇文學”。這兩篇文章分別從各自的體裁出發,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散文與戲劇文學的不同特點,並以教材所選文章為例,談到如何進行文學欣賞的問題。教學時既可以在相應的單元教學之前,引導學生自己閲讀這兩篇文章,增進對散文與戲劇文學的瞭解,也可以在單元教學之後,結合課文進行總結性閲讀,促進學生的認識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

〈三〉各單元目標及要求

第一單元以土地情思為主題(中外詩歌)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自由體詩,瞭解詩的格調,理解藝術形象,欣賞詩中語言。

2、過程與方法:反覆誦讀,找出詩中名句,旨在品味並積累。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詩歌,陶冶情操,淨化心靈,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情感。

(二)基本內容

《詩二首》(《我愛這土地》詩中藴含深沉而真摯的愛國情懷。《鄉愁》詩人由鄉愁升為為國而思,體會詩中的思鄉國之情。)《我用殘損的手掌》本詩形象地寄寓了詩人的主觀情感。《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詩中表達我與祖國合二為一、無法割捨之情。《外國詩二首》(《祖國》《黑人談河流》兩首詩均抒發詩人愛國思鄉的情懷。)《祖國》詩人歌頌自己國家山川之美,以表懷念之情。《黑人談河流》詩人表達了黑人對祖先、故土的眷戀之情,鼓勵黑人同胞不要放棄希望,要對自己的種族充滿信心。

(三)單元教學要求

學習本單元要注意誦讀和體味,抓住詩中飽含詩人情感的具體形象,深入領會詩歌的情感內涵與思想意藴。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深入領會詩的藝術對人生的深刻觀照和表達技巧,加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形式:舉行一次以“祖國在我心中”為主題的新詩朗誦會,以提高朗誦技巧和欣賞水平。

目標:圍繞“腳踏一方土”的主題,探究土地本義,挖掘土地背後的文化含義,加深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

第二單元:以人物畫廊為主題(中外小説)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抓住小説要素,瞭解小説特點,體會小説思想和藝術魅力。

2、過程與方法:學習時注意從人物描寫入手,抓人物特徵,概括人物性格特點,聯繫背景,理解主題,悟出其社會和人生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基本內容

《孔乙己》運用以喜寫悲的藝術手法,塑造了孔乙己這一弱勢知識分子形象,揭示了封建科舉制度對人們的毒害及世態人情冷漠的社會現實。《蒲柳人家》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説和説唱藝術的表現手法,生動地刻畫出京東運河邊幾個農民的形象,突出表現了“一丈青大娘”淳樸的形象。《變色龍》作者塑造了奧楚蔑洛夫這樣一個媚上欺下、見風使舵、溜鬚拍馬的小官僚形象。作品通過人物自己言行的前後矛盾、醜態百出,尖鋭地諷刺了具有奴性的人物。《熱愛生命》作者塑造出一個剛毅頑強、不畏艱險、永不言敗的鐵漢形象。

(三)單元教學要求

注意從人物描寫入手,抓住人物特徵,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深入理解小説的主題、藝術構思和精煉的語言。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重點了解小説中:科舉時代下層知識分子悲酸的命運,30年代中國農民的獨特風貌,沙皇統治時期趨炎附勢小官僚形象,美國西部淘金者硬漢形象的逼真刻畫。

形式:通過小説讀書報告會,引領學生認識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培養其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目的:以“走進小説天地”為主題,可設計多項活動,引領學生走進多姿多彩的小説世界,探求生活的真善美。

第三單元:以生命之歌為主題(散文)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哲理性散文特點,品味散文優美豐富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抓住關鍵語句,深入理解作品的豐富內涵。

3、情感態度價值觀:領悟讚歎生命的奇蹟,謳歌生命的力量,哀憐生命遭遇的不幸,喚起我們對人生的感悟。

(二)基本內容

《談生命》作者探討人的生命現象和規律,表達對自然界生命尤其是對人類生命的直視和透悟,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哲理性。《那樹》通過描寫一棵大樹的命運,含蓄地表達對自然界寶貴生命慘遭虐殺的痛惜和憂慮《地下森林斷想》通過描寫“地下森林”這一奇特的景觀,抒發握作者對惡劣環境中掙扎成長的生命的禮讚。《人生》通過描寫虛擬的“高塔”“地洞”“廣闊領域”和“工場”的場景,對人生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述,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單元教學要求

重點把握《談》《人》用大量形象的比喻闡述自己對人生的某種認識,《地》藉助對環境和寫物描寫,抒發自己人生感悟,要學會抓關鍵語句,深入理解作品豐富的內涵。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以“關注我們的社區”為主題,開展語文學習活動。

形式:引導學生自行設計社區活動方案,開展調查、考察、訂公約、發表演説、綠化社區等,並結合寫作進行實踐。

目標:通過社區活動,激發學生對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

第四單元:以舞台人生為主題(中外戲劇)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戲劇文學和影視文學知識,品味豐富的戲劇語言。

2、過程與方法:注意作品的人文內涵,注重以人文觀念解讀作品的思想內容。

3、情感態度價值觀:瞭解戲劇文學和影視文學的特點,更好地欣賞作品,豐富對生活藝術的感受,培養文學鑑賞力。

(二)基本內容

《威尼斯商人》是描寫威尼斯法庭審判“割一磅肉“的契約糾紛案件的經過,通過尖鋭矛盾的衝突,塑造了鮮明對立的人物形象。《變臉》描寫了老藝人水上漂與他收養的女孩狗娃之間命運碰撞的一段波折,展示了人物的精神狀態和感情衝突,從心靈深處顯現人物性格。《棗兒》描寫了老人和男孩之間的一段親切交往,表現了老人對兒子、男孩對父親的深刻親情,反映了我國在現代化過程中,社會變遷的人際關係。《音樂之聲》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表情的描寫以及環境的襯托,並用正、反面描寫相結合的手法,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純真的性格。

(三)單元教學要求

教學戲劇、影視劇本,關注在戲劇矛盾中體會獨特的人物性格,學習戲劇的藝術語言,提高欣賞和閲讀戲劇作品的能力。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注意作品的人文內涵,注重以人文觀念欣賞作品的思想內容。

形式:在閲讀的基礎上,還可讓學生觀看戲劇或影視片,更好地瞭解和感受劇本作品的社會意義。

目的:通過學習劇本,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視野,增強藝術的感受力;通過“乘着音樂的翅膀”的活動,加強閲讀交流,感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內涵。

第五單元:以百家爭鳴為主題(諸子散文)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重點了解各篇文言文知識,及其表達的主要觀點以及論證方式,瞭解古代文化修養精神。2、過程與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培養國民性格的精神,積累文言知識。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傳統文化,瞭解先秦諸子散文的中國哲學思想源頭,培養學生對文言文和古代文化的興趣。

(二)基本內容

《公輸》體現墨子“非攻”思想,是瞭解墨子反戰的觀點所在,文章敍議結合。《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用兩例,分別證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以此突出戰爭勝敗的重要因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説明磨難對於個人成就大業的重要性,類比論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治國主張。告訴世人:施仁政者得天下,施暴政者遭唾罵;“苦況造就人才,逆境成就明君”的道理。《魚我所欲也》論述了“捨生取義”的觀點,告誡世人:保持並發展向善的天性,做一個純潔正直的人。《莊子?寓言二則》文中表現莊子安貧樂道、淡泊功名、悠然生死的曠達人生和大智徹悟的觀點。

(三)單元教學要求

學習本單元要藉助註釋和工具書,掃清文字障礙;常用詞語、句式是學習的重點;通過反覆誦讀來加深對課文理解,進一步感受古人的才略,豐富我們文言知識和閲讀能力。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重點了解古人的生活、文化、思想,充實和提升自我。

形式:通過“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的探究活動,收集資料,閲讀文本,達到古為今用的效果。

目標:閲讀古代經典,豐富自我人生,提高思維品質和表達能力。

第六單元:以古代生活為主題(古詩文)

(一)達成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言常用詞語,理解詞義句式,評價作品意義。

2、過程與方法:熟讀文本,理性地掌握文言知識,總結語言現象或某些規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理解思想內容,從中吸收民族智慧,充實知識,豐富人生。

(二)基本內容

《曹劌論戰》記錄曹劌對戰爭的論述,説明了政治上取信於民,戰略上把握戰機,這是弱國戰勝強國的必要條件。《鄒忌諷齊王納諫》記敍了鄒忌諷勸齊王納諫的故事,説明廣開言路、修明政治是富國強兵之本。《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本故事反映人類征服自然的理想和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關睢》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過程,表現了男主人公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心情。《蒹葭》全詩籠罩悽清落寞的情調,給人霧裏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

(三)單元教學要求

整體把握課文,理清課文思路,背誦有關課文;整理文言詞義,積累文言詞語;發揮想象力,改寫故事,或交流討論評價作品。

(四)綜合性學習

內容:瞭解先人的理想和追求,掌握文言詞彙的意義和用法。

形式:誦讀課文,通過歸納整理,牢固文言基礎,充實閲讀理解文言能力。

目標:以“歲月如歌——我的國中生活”開展感悟交流活動,並認真總結三年學習生活,為驛站人生積聚能量。

三、目標要求

整套教材的教學目標,是按照三個維度設置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和方法,知識和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文學作品:

1、能夠區分寫實作品和虛構作品,瞭解詩歌、小説等文學樣式。

2、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文言文:

1、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誦讀和背誦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

四、具體措施

1、在閲讀教學中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注重在閲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活動,做到人人蔘與,參與全過程,讓學生們在課下多讀書看報,將自己喜歡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積累,並定期在班上舉辦摘抄本展覽,並從中推選出優秀的文章和摘抄、積累本在班上朗讀、展示。

2、在各課時時,把學生活動做為重點內容來安排落實,使學生最大限度處於動態之中,動腦想,動手寫,動口説,動眼看,動耳聽。

3、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講評中來。讓較好的學生對作文進行自我評價、然後廣泛地徵求所有同學的意見,相互評價、最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使學生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作文中的優點和問題。課後進行必要的修改,建立了民主的教學風氣,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係。

4、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從培養興趣着手,用圖片,實物,多媒體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

2)課後複習習慣。

3)課文背誦習慣。

4)作業習慣

5)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

6)上課作筆記習慣。

6、對古詩文無法過關的學生採用“一幫一”,“人盯人”辦法,並與家長取得聯繫。

7、深鑽教材,精心設計每一節課;講清每一個知識點;認真篩選作業;及時反饋每一次考試。

8、注重進行學法指導,抓好作業練習。要屏棄繁瑣、機械的作業練習。要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多實踐,多運用,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質。可以結合課文學習,讓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並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觀察所得,以此學生的寫作能力。從差生的實際出發,不要求他們做難題,而只做應知、應會的基礎題。在做一些練習篇同時,分A、B卷,有些B卷題目較難,就讓班上十幾個較好的學生做,一般學生做A卷,這樣一來,使差生的知識得到了複習鞏固,好的學生也能在複習鞏固的基礎上有所進取和提高,各得其所,各受其益。

  國中語文老師教學計劃8

本學期九年級語文新課的教學任務即將完成,為迎接會考,為系統地複習好語文知識,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增強學生會考應試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特制定該複習計劃。

本期教學時間約18周,用五週時間完成新課,十一週時間複習。三月到四月底進行第一輪複習,五月分進行衝刺練習,六月餘時就熱點題押題和考前準備。

一、分冊複習(用時兩週)

會考考綱規定考課內字詞和文常。梳理整個中學階段1—6冊語文課本的知識,使之系統化,使以前零散雜亂的知識有條有理,便於學生記憶、掌握。

複習要點:1、課文的字、詞

2、掌握其它文學體裁的常識,如散文、小説、

3、掌握重要的文學常識,側重於一些名人大家,如魯迅、唐宋八大家等。

二、專題複習(三月下旬和四月共六週)

(一)依據中學語文教材編排,文體分類,進行專題複習(大概用時五週)

1、古詩文專題複習(兩週)

2、記敍文專題複習

3、説明文專題複習

4、議論文專題複習

5、語言運用其他專項練習

(二)作文訓練(一週)

讓學生熟悉假期收集的大量寫作素材

學習優秀作文,摹擬其謀篇佈局,刻意選材新穎,內容新奇,力爭讓每位學生寫好記敍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找一些典型範文,引導學生分析,從審題立意、選材等入手進行詳細評講,讓學生拿到題目不盲目下筆。舉出一些作文內容,適用於哪些題目,讓學生作文不離題,能找準方向,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文訓練除專題外,同時堅持每週一個作文訓練)

三、模擬衝刺(三週時間)

此時離會考的時間已不多了,應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應多發試卷讓學生大量練習,提高心理素質,沉着應考。教師必須把握題目的量和度,認真批閲,準確評講,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訓練。模擬考試增加考前的觀場感,讓學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題目要求。

四、猜題、押題(六月餘時)

再次落實一些熱點問題理解,輔之以試題,針對性更強,目標更明確,一切為了分數,考前對學生進行答題技巧的培訓。

附:教學指導思想

本學期語文的教學重點是複習迎考,如何更優化、更有效地做好複習工作是本學期教學工作的難點。現備課組有如下思考:

一、突出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對於九年級學生來説,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學習習慣,但極少部分沒有養成。所以教師指導督促學生有每天的學習計劃、目標,並對應過手的知識進行自測和師測,做到今日事今日畢,千萬不能拖帳滾雪球。

二、功夫用在每一節課上

九年級下學期的時間本身就很緊張,指望學生課下在語文上花很多時間是不可能的。為此,要特別注意當堂的學習效果,突出重點難點、務必要求學生掌握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諸如第一輪複習當中,堅持當堂聽寫默寫,發現問題及時補救。

三、不忘學科的特殊性,注重語文的人文性

1、雖然在九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填入”式的傳授不可少,但還應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題能力,應對85%主觀題目的考試。

2、在教學中,始終突出語文的人文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累思想,對生活對社會有更深的認識,才能寫出高水平的作文。

四、教會學生學會分析歸納的能力

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讓他們成為一個學習上“會思考”的人,能和老師一起從大量練習題中歸納出答題的規律和技巧,真正擁有答題的絕招。

五、衝刺階段:培優輔差

努力挖掘優生的潛能,完成知識的系統化,提高他們的應試能力。在抓優的同時,也注重進一步鞏固並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差生取得適當進步,讓差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形成語文基本能力。從而,讓整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成績得到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