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語文黃鶴樓相關內容

來源:文萃谷 1.59W

導語: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脱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下面小編將為大家分享黃鶴樓課文的教學設計等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閲讀

九上語文黃鶴樓相關內容
  黃鶴樓 / 登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過去的仙人已經駕着黃鶴飛走了,這裏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看見悠悠的白雲。

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天色已晚,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註釋

1.黃鶴樓:故址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國初年被火焚燬,1985年重建,傳説

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禕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

2.昔人:指傳説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駕鶴過黃鶴山〔又名蛇山〕,遂建樓。

3.乘:駕。

4.去:離開。

5.空:只。

6.返:通返,返回。

7.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8.悠悠:飄蕩的樣子。

9.川:平原。

10.歷歷:清楚可數。

11.漢陽:地名,現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與黃鶴樓隔江相望。

12.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

13.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

上鸚鵡,故稱鸚鵡洲。唐朝時在漢陽西南長江中,後逐漸被水衝沒。

14.鄉關:故鄉。

  譯文及註釋二

譯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黃鶴飛去,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再也沒有返回這裏,千萬年來只有白雲飄飄悠悠。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鸚鵡洲。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看江面煙波渺渺更使人煩愁!

註釋

1.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2.悠悠:飄蕩的樣子。

3.晴川:陽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歷歷:清楚可數。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根據後漢書記載,漢黃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

7.鄉關:故鄉家園。

8.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有用(724)沒用(316)

參考資料:

1、李靜 等 .唐詩宋詞鑑賞大全集 .北京 :華文出版社 ,2009 :144 .

2、於非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 .

分聯詳析

首聯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常可見的江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愁情結的抒發作了潛在的鋪墊。

頷聯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是詩中頷聯。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雲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説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人們留下什麼才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她不是別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爛也割捨不斷的綿綿鄉戀、悠悠鄉情。 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覆品味的名句。

詩中“黃鶴”所指甚明,除了實體“仙鶴”之外,它的指向應該是即“一切”之意。“不復返”,更是涵覆了生不逢時、歲不待人的無盡感傷。“白雲”變幻難測,寓託着作者世事難料的吁嗟歎喟。如果説這個詞和“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間的廣袤,那麼“千載”則使人看到了時間的無限性。時間和空間的組合產生了歷史的縱深感和空間的開闊感,更加催生了鄉愁。

頸聯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兩句筆鋒一轉,由寫傳説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説轉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裏,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了鋪墊。[2]

尾聯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遊子要歸鄉,然而天下游子的故鄉又在何處呢?江上的霧藹一片迷濛,眼底也生出的濃濃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繫天下蒼生的廣義鄉愁,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也無由。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纏綿的鄉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餘音。

  《黃鶴樓》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並掌握“昔、鶴、萋”等生字;

2、讀悟結合,理解詩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愁。

3、品味感受詩歌所體現的物是人非、歸思難禁的思想感情,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歌大意,感悟作者思鄉之愁。 教學過程:

一、講述故事,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煙花三月》這首歌,學生欣賞。師問:這首歌讓你想起哪位詩人的哪首詩?(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學生背誦李白的其他詩歌或者別人寫李白的詩歌,説説對李白的印象。師:是啊,後人都稱李白為“詩仙”,説“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就這樣一個才華橫溢、狂放不羈的李白,卻有一個人讓他欽佩不已。想知道這個人是誰嗎?聽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出示課件)

聽了故事,知道是誰讓他佩服不已了嗎?(崔顥)對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讓李白自愧不如的詩——《黃鶴樓》。(學生讀題。指導寫好“鶴”字)誰來説説你對黃鶴樓的瞭解?學生暢談,課件出示黃鶴樓的資料及圖片。“黃鶴樓,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瀕臨萬里長江,雄踞蛇山之巔,挺拔獨秀,輝煌瑰麗,很自然就成了名傳四海的遊覽勝地。歷代名士都先後到這

裏遊樂,吟詩作賦。”

二、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把古詩讀熟。

2、指名學生讀,注意“昔、載”的讀音。

3、高明的朗讀者不僅能夠讀出詩歌的節奏,還能帶上一定的感情,誰再來讀讀?並相機評點學生的朗讀;如這是深沉的崔顥、這是憂愁的崔顥??

4、學生結合註釋,默讀弄懂詩歌大意,並同桌互相説説。 三、讀悟結合,感受憂愁。

1:在一個晴好的日子裏,詩人崔顥來到了黃鶴樓。望着巍峨瑰麗的黃鶴樓,他有什麼感受呢?(課件出示:“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學生讀。

(課件出示關於黃鶴樓來歷的傳説。)

古代武昌蛇山上有一座酒樓,老闆姓辛。此人很慷慨。某日有道士來飲酒,辛老闆不收其酒錢。道士為了感謝辛老闆的盛情,臨別時,用橘子皮在牆上畫了一隻仙鶴,誰知這仙鶴在客人來飲酒時,會跳舞勸酒。從此酒店生意紅火,辛老闆也因此發了財。十年後道士重來,歌笛一曲,只見白雲朵朵空中來,仙鶴隨之起舞,道士也騎鶴而走了。辛老闆為紀念此事,在蛇山上興工動土,建高樓一幢,取名黃鶴樓。 學生讀後,指名説説這幾句的意思。

2:仔細看看,這幾句有什麼特點?生:有三個“黃鶴”和兩個

“空”

説説這三個黃鶴各指的是什麼?“空”是什麼意思?生答。

(師生對讀。生讀一三句,師讀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雲千載”,生讀後半截。感受那種空茫的感覺。)

3:是啊,昔日的黃鶴和仙人都已飛昇而去,這裏只餘下了——生接“黃鶴樓、白雲悠悠、動人的傳説??”其實,千百年來,飛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黃鶴呢?朝代更迭,王侯將相,功名利祿、恩怨是非又何嘗不是“一去不復返”呢?出示:“-------------一朝去,白雲千載空悠悠。”教師示範説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再由學生補充,然後再讀。

(古人説“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一切都終將一去不復返,帶着這種感慨,這種空茫,再讀這四句詩)

4:詩人感慨之餘,登上了這“天下絕景”的黃鶴樓,極目遠望,他又看到了什麼呢?

相機出示“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理解“晴川”。學生閉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顥,看到了什麼? 指名學生説,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崔顥詩中的情景。

5:除了這樹、這川、這芳草,詩人應該還看到了什麼?學生想象補充。

想象着畫面,再指名學生讀好這兩句。

6:如此美景,詩人站在樓上,不覺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陽已斜,暮色漸合,詩人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出示:“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生讀,回答。(看到了“煙波江上”,想到了“鄉關”) 理解“鄉關”和“煙波江上”。

7:“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愁是沉重的,請讀“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是悠長的,請讀“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愁是綿密的,請讀“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學生感受“日暮”帶來的愁緒。

8:夜幕降臨,寂寞就會隨着暮色籠罩過來,尤其是四處漂泊的遊子,那種愁緒更是深入骨髓。再讀:“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9:崔顥站在黃鶴樓上,極目遠眺,看到了家鄉嗎?(沒有)家鄉汴梁,遙遙無蹤,難怪詩人才會朝着煙波浩渺的長江追問:“日暮鄉關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着鸚鵡洲的萋萋芳草追問:“日暮鄉關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着西斜的紅日追問:“日暮鄉關何處是?”難怪詩人才會朝着東昇的圓月追問:“日暮鄉關何處是?” 但是晴川之後更是晴川,家鄉汴梁卻在茫茫崇山之後,不見絲毫的影蹤,真是“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武昌望汴梁,遊子望斷腸”啊!再讀“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10:這可真是“日暮鄉關無處覓,煙波江上使人愁”(課件出示,生讀)

崔顥(約公元704——754年)唐朝汴梁人,公元723年進士。他才思敏捷,善於寫詩。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極為失意。

唐朝開科取士,每年也不過一二十人,當年白居易二十七歲的時候中了進士,他寫了這樣一句詩:“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得意之情,溢於言表,而崔顥呢,還不到二十歲就中了進士,本以為是前程錦繡了,但是卻是宦海浮沉,終不得志。你覺得此刻的崔顥,他還有什麼愁?生:人生失意之愁。再讀“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三、配樂誦讀,拓展昇華。

(播放音樂《寒春風曲》)崔顥站在黃鶴樓上,暮色漸濃,看着眼前滔滔東去的長江,看着煙靄籠罩的鸚鵡洲,他不由地輕輕吟哦起來:(生讀整首詩)

雖然説一切都如天上那悠悠的浮雲必將逝去,但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想着自己少年登第的得意,回首自己這些年四處奔波的艱辛,想着自己多年未歸的故鄉,崔顥的滿懷愁緒頓時化作五十六個字從嘴裏噴湧而出:(生再讀全詩)

崔顥的這首詩雖然只有五十六個字,卻將黃鶴樓的來歷、登臨黃鶴樓所見的美景和自己的感慨緊緊地融合在了一起,被稱為唐朝七言律師的第一作品。這也難怪當年李白見了之後會擱筆而去呢!當然,李白雖然這次沒有留下什麼詩作,但是不是白白走了一遭呢? 出示李白的詩作《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縱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學生讀,試與《黃鶴樓》比較,説説發現了什麼? 生談:有點相似,是仿照着寫的。

師:由此可見,《黃鶴樓》這首詩對李白的影響有多深啊!

四、總結談話,佈置作業。

(出示黃鶴樓的圖片)巍峨的黃鶴樓成就了崔顥的這首千古絕唱,崔顥的這首詩在揚名天下的同時,也讓世人知道了這座千古名樓。崔顥之前之後,歷朝歷代還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來到了黃鶴樓,他們也紛紛寫下了自己的感受。

佈置作業: 1、請同學們去搜集那些和黃鶴樓相關的詩詞,並做好積累。

2、背誦並默寫這首古詩。 板書:

黃鶴樓

起→用典引出黃鶴樓 承→感慨仙人已去 轉→描寫登樓所見 合→抒發思鄉之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