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和近課文賞析

來源:文萃谷 1.96W

《遠和近》這首詩很像攝影中的推拉鏡頭,利用“你”、“我”、“雲”主觀距離的變換,來顯示人與人之間習慣的戒懼心理和人對自然原始的親切感。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遠和近》課文賞析,希望大家多多閲讀

遠和近課文賞析

《遠和近》

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一九八O年六月

  《遠和近》課文賞析之一

《遠和近》雖只有短短的六句,卻容納了對歷史反思的豐富內涵。“遠”、“近”:是物理距離概念,這是客觀存在,有科學的衡量標準。但在情感作用下產生的心理距離卻不同,“遠”可以變“近”,“近”可以變“遠”。詩中用“你”、“我”、“雲”心理距離的變換,曲折地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戒備以及詩人對和諧、融洽的理想人際關係的嚮往、追求。

詩中的“你”、“我”、“雲”三個意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你”、“我”都生活在客觀現實中、同屬於社會的組成人員,“雲”則象徵着美麗淳樸的大自然。“你看我時很遠”,這是地近心遠,“咫尺天涯”:“你看雲時很近”,這是地遠心近,“天涯若比鄰”。詩人這種“人遠天涯近”的辯證感情方式已成為人審美理想的發展的方式,即“由客體的真實,趨向主體的真實,由被動的反映,趨向主觀的創造。”

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運,給人的印象是:自然而不自然,工巧而不矯飾。

  《遠和近》課文賞析之二

《遠和近》一詩,是詩人對不正常生活的本質發現。此詩初發表時,被視為難懂的怪詩。按照當時僵化的閲讀方式,人們已被習慣鈍化的思維模式,此詩確實難於解讀。因為在目光可視之間,你與我的距離不可能遠於你與雲的距離。可詩人為什麼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呢?原因是詩人所寫的是一種非正常的生活,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人際關係。在這扭曲了的關係中,一切都顛倒了。本應相親相近的人與人的關係,由於心的阻隔而疏遠了,顯得那麼孤寂而不可接近;因為人際關係的疏遠,人與自然反而拉近了距離,顯得十分親近。也許,正是由於人與自然的親切可近,更進一步顯示出人的孤寂;也許,正是這孤寂,常使顧城想到夢的天國。可顧城應該知道,在這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上,夢的天國是不存在的。

  《遠和近》課文賞析之三

這首詩是朦朧詩裏非常著名的詩篇,是被許多人傳誦的詩歌。

在詩歌中顧城表達了人對於遠近的哲理思考,人和自然,人和人的關係。

這種關係充滿了一種辨證的`距離、一種美和對愛的得失的痛苦。近處的愛人卻是遠在天邊,天上的雲卻在心靈近處。愛人可近卻不可能真正地接近,自然被隔離在遠方卻在愛人的心旁。

  《遠和近》課文賞析之四

眼睛給我們以看的功能,而看什麼與怎樣看卻因人而異,各不相同。詩中的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看雲和看人實際上是在雲與人之間進行選擇,擇其美者而愛之。詩中的你,令“我覺得”:看人時很遠,看雲時很近,冰清玉潔與云為伴,與大自然相親和。詩中的你——這一高潔而又飄逸的抒情形象,既具有優美的人格力量,也寄託着詩人的美學理想和美學追求。被稱為“童話詩人”的顧城,以一種柔弱的孩子氣深愛着大自然中那一切難以言説,超然、神祕而又永恆、無窮的美。看人時很遠,看雲時很近,這正是詩人這種美學趣味的表證。這雖是一首現代詩,但其中的精神內涵,卻承繼着我國傳統的詩心與文心:天人合一,與自然融為一體,在大自然的無限中逍遙有限的人生,寄情于山水天地之間,遨遊於長空飛雲之時,從而獲得精神的長駐與永恆。

人們的眼睛可以熟視無睹,視而不見;也可以極目無窮,見人所未見。“看不見林中的廟宇,看得見溪邊的和尚;看不見路邊的酒店,看得見林梢的酒旌;看不見趕路的行人,看得見待渡的小船”(見王朝聞《欣賞、“再創造”》)。樂山樂水,見智見仁,有所視才有所不視,有所棄才有所取。詩人的所取、所求、所親、所近,無不凝結着詩人的卓識,詩人的靈視。這首詩正是用遠和近警示着這樣一個道理:追求美的人,即使美在天邊,也並不覺其遙遠;對美無所用心之人,即使生活在美的故鄉,照樣會迷失求美的本性*。關鍵在於我們是否在尋覓,是否在祈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