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讀後感:解決生活中的雜亂

來源:文萃谷 3.17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斷舍離讀後感:解決生活中的雜亂,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斷舍離讀後感:解決生活中的雜亂

我們為什麼會陷入生活被雜物壓迫的情況?

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

1.逃避現實類型,對家庭有所不滿,不願意待在家裏,所以就讓自己忙碌起來搞得家中亂七八糟,其實你知道通過收拾屋子,整理掉那些影響你思考的物品你就可以發現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東西了。

2.執着過去類型,幾十年前收到的情書,年輕時候的照片,和情侶分手時那些恩愛的物件全都保存起來捨不得丟棄,這樣的做法多半是對過去時光的留戀,所以必須要收拾起所有心有留念的物品,實現心靈上斷舍離,重新接受自己現在的生活。

3.擔憂未來型,這類人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過分地囤積紙巾等日用品,一旦沒有了就會覺得困擾和焦慮不安,總是投資於不知道何時發生的不安因素裏,其實這樣的朋友只要積極地扔掉手邊與自身焦慮相關的物品,就能夠減輕內心的負擔。

書中作者提供了四種思考法則,讓我們更好的做到斷舍離:

1.以自我為軸心,所有的物品,能用的東西和我正用的東西是不同的,所以思考一下在你家裏,只是因為能用就留在那裏的東西是不是有很多呢,請養成經常自問的習慣,這樣我們就能做出需要或者不需要的判斷,才能形成是因為真的.能用所以我才再用的思考模式。

2.認清自己與物品的關係,給自己最好的東西,把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換成需要、合適、舒服的東西,那些我們肉眼不可見的運勢就能有所提升。

3.重新思考住所的意義,當我們工作累了一天開門回到家裏,看見到處都是亂糟糟的,那我們恐怕會無意識地歎口氣説:“累死了”,可如果換一種情況,家裏是一塵不染的呢,那就很有可能你就會在推開門的一瞬間會説:“還是回到家裏好啊”。斷舍離認為所謂的大前提是確保安全和健康,如果不能確保安全和健康的話,那麼住所就成了一個雖然叫做住所但卻不能住的空間了,居住環境是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改變的環境,我們為什麼不去打造一個能夠款待自己的空間呢。

4.關注不扔東西造成的損失,經濟學裏有個眾人皆知的2/8法則,説的就是80%的營業額都是由20%的營業員達成的,這個原理在生活中同樣適用,具有價值並且仍在發揮作用的物品其實只佔所有物品的兩成,而且絕大多數時候光靠這20%的東西足以應付生活了,説到底如果你只需要兩成的東西就能搞定五分之四的狀況,況且剩下的那八成都是沒用的,令人徒生苦惱的破爛物,不扔掉它們反而更吃虧。

其實斷舍離不是想象什麼是幸福,而是反過來想,什麼東西對自己來講是不幸福的,當然了,想要做加法其實很簡單,但做減法卻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希望大家能夠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讓自己的居住環境變得清爽並由此改善心靈環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