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考政治必背要點知識點小結

來源:文萃谷 6.21K

大學聯考即將到來,高三學生正在緊張的複習,我們都知道政治這門學科的複習是很強調知識的記憶的,知道哪些知識點是需要背誦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政治重點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大學聯考政治必背要點知識點小結

  大學聯考政治易錯知識點

易錯點1 凡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

易錯分析:

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一種勞動產品雖然用於交換,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價值,也就不再有價值,那麼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產品、假冒偽劣產品不是商品。

易錯點2 跟着價格走就是自覺遵循和運用價值規律

易錯分析:

價值規律發生作用與自覺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價值規律是客觀的,其作用也是自發的。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認識和利用價值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因而,自覺遵循和運用價值規律,不是被動地跟着價格走,盲目地擴大或縮小生產規模,而應該根據價格信號綜合各方面信息,從長遠和動態中把握價格和供求的變動趨勢,進行正確的決策。

易錯點3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紙幣是勞動產品,用於交換,因而是商品,有價值

易錯分析:

(1)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紙幣是勞動產品這一點毫無疑問,但紙幣“用於交換”與一般商品的“用於交換”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價值和價值兩種屬性。商品“用於交換”是指一方通過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或價值)而獲得另一方商品的價值(或使用價值)。紙幣“用於交換”,人們的目的不獲得紙幣的價值即生產紙幣所耗費的勞動或紙幣的使用價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屬貨幣來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正因為如此,紙幣才需要國家發行並強制使用。紙幣不是商品,其本質只是價值符號,它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職能。

易錯點4 凡物價上漲就意味着通貨膨脹,凡物價下跌就意味着通貨緊縮

易錯分析:

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的關係:通貨膨脹伴隨着物價上漲,但物價上漲不等於就是通貨膨脹。只有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才是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與物價下跌的關係:通貨緊縮伴隨着物價下跌,但物價下跌不等於就是通貨緊縮。只有全面、持續的物價下跌,才是通貨緊縮。

易錯點5 通貨緊縮,物價下跌,對消費者而言,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好

易錯分析:

(1)通貨緊縮,物價下跌,企業和商家為擴大銷售也會相應降價,給消費者直接帶來一定的價格實惠。

(2)通貨緊縮影響企業產品銷售和利潤增長,增加企業的經營困難,嚴重的通貨緊縮更會影響投資信心和消費心理,導致惡性價格競爭以及經濟衰退,從根本上不利於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3)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秩序,都不利於經濟的平穩發展,都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易錯點6 等價交換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換是等價的

易錯分析:

等價交換原則是在動態中通過價格波動實現的,從單個交換過程中看,價格時漲時落,但從一段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價格總的來説仍然與價值相等。等價交換只存在於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

易錯點7 提高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是提高居民收入

易錯分析:

發展生產,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是提高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就消費與生產的關係而言,是生產決定消費,因為人類消費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都靠生產創造出來。因此,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

易錯點8 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會限制消費,與當前擴大內需的形勢要求不一致

易錯分析:

(1)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作為一種精神和傳統美德,並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方式,不管處於何種消費層次,這種精神都不能丟掉。

(2)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是要求人們根據實際需要和收入水平進行合理消費,不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因而,它反對的是高消費、超前消費和鋪張浪費,而不是要抑制人們的合理消費需求,限制人們的正常消費,符合適度消費原則。

(3)不能把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看成是永遠只能過苦日子,有錢也不去消費。否則,就會抑制消費,阻礙生產的發展。隨着生產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也在不斷髮生變化。

(4)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從根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與當前擴大內需的經濟形勢不矛盾。

易錯點9 企業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能營利和取勝

易錯分析:

公司經營成功,需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公司要依靠技術創新、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包括價格、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品牌效應等);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兼併。企業經營成功往往是上述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單單提高勞動生產率,無法保證企業營利。

易錯點10 個人儲蓄都能為經濟建設積累資金,居民儲蓄越多越好

易錯分析:

(1)適量的存款儲蓄,可以為國家建設籌集資金,支持現代化建設;有利於調節貨幣流通,穩定幣值,維護宏觀經濟穩定;有利於居民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因而,適量的`存款儲蓄利國利民。

(2)存款儲蓄並非越多越好。過量的存款儲蓄,不僅不利於居民消費的擴大,也會加大銀行的運行風險。

(3)看待存款儲蓄的作用,還要結合國家的實際經濟運行形勢進行具體的分析。在經濟過熱時,擴大存款儲蓄,有利於抑制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存款儲蓄過少,反而對經濟降温不利。在經濟下滑時,減小存款儲蓄,有利於擴大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存款儲蓄過多,反而不利於拉動消費,不利於經濟回暖。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識點

個人收入的分配

(一)收入分配公平

1.為什麼要維護社會收入分配公平? (經濟意義)(觀點+意義)

① 公平收入分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② 公平是提高效率保證。有利於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積極性,增加社會財富。

③ 收入是消費前提和基礎 。有利於縮小社會收入差距,提升社會整體消費水平,擴大內需,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④ 實現公平收入分配,有利於縮小行業、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⑤ 公平收入分配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的要求。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⑥ 維護社會公平,有利於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2.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如何實現社會公平--------如何實現共同富裕)

A、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創造條件讓更多羣眾擁有財產性收入,統籌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指導思想)

B、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物質基礎)

C、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還要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有利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發展。(制度保障)

D、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有利於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係,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於合理投資與消費的關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初次分配)

E、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要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健全以税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着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問題。

要規範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再次分配)

F、發揮好財政作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完善社會會保障體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二)按勞分配和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分配的制度(參考教材)

(三)分配原則:效率與公平

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效率的保證;同時,二者也存在矛盾,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識點

唯物辯證法的聯繫觀

1、聯繫的含義:

所謂聯繫,就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和相互作用。

2、聯繫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和條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

方法論意義:客觀性——切忌主觀隨意性。多樣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

3、整體和部分的含義、關係及其把握二者關係的方法論意義

含義:整體是事物的全局和發展的全過程,從數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發展的各個階段,從數量上看它是多。

關係: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方法論:樹立全局觀念,重視局部作用。

4、系統的含義、基本特徵,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意義

含義:系統是由相互聯繫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

基本特徵: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掌握系統優化方法的意義:用綜合的思維方式來認識事物。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1、什麼是新事物?什麼是舊事物?什麼是發展?(即發展的實質)

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舊事物是違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最終走向滅亡的事物。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2、發展的普遍性

自然界是發展的、人類社會是發展的、人的認識是發展的。

3、為什麼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這一觀點有何意義?

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和腐朽的東西,吸取了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並增添了為舊事物所不能容納的新內容。

(3)社會領域內的新事物能夠得到人民羣眾的支持和擁護。因而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

(2)人們對新事物的認可也有一個過程。

(3)舊事物總是頑強抵抗和極力扼殺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然經歷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意義:在曲折的道路上問鼎事業的輝煌。既要充滿信心,鼓勵、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接受挫折與考驗。

4、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相互關係:

含義: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兩種不同的狀態。量變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飛躍,是一種根本的、顯著的變化。

相互關係:

(1)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質變又為新的量變開闢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

(4)事物的發展就是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

5、把握量變和質變關係原理的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