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多收了三五斗知識要點

來源:文萃谷 1.9W

葉聖陶(1894~1988)現代作家、兒童文學作家、教育家。原名紹鈞,字聖陶,主要筆名有葉陶、聖陶、桂山等。江蘇蘇州人。1907年入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1911年畢業後任10年國小教師。1914年開始發表了10餘篇文言小説,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在20年代陸續出版了《隔膜》、《火災》、《線下》、《城中》、《未厭集》等短篇小説集,以及長篇小説《倪煥之》。早期小説大多描寫知識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難中》等;後轉向攝取與時代鬥爭有關的重大題材,如《夜》、《倪煥之》等,較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前後的社會現實。他的小説呈現出樸實冷雋的藝術格調。“九·一八”事變之後,積極參加愛國抗日活動,發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説,技巧日臻圓熟。抗日戰爭爆發後,輾轉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寫作以散文和文藝評論為主。主要散文集有《腳步集》、《未厭居習作》,《西川集》,《小記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樸實,意趣雋永,語言潔淨,大多具有厚實的社會內容。《藕與蓴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牽牛花》、《春聯兒》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

九年級上冊語文多收了三五斗知識要點

葉聖陶還是中國現代童話創作的拓荒者。童話集《稻草人》展現了勞動人民的苦難,但有時氣氛顯得低沉和悲哀,稍後的童話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現人民羣眾團結抗暴的集體力量。他的童話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富於現實內容。魯迅説,葉聖陶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表·譯者的話》)。

葉聖陶從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學和大學任教。1923年起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曾任商務印書館、開明書店編輯,主編過《文學週報》、《小説月報》、《中學生》等多種重要刊物,發現、培養和舉薦過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還出版不少詩集、評論集和論著,編輯過幾十種中國小語文教科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於文化教育的領導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中央文史館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穀賤傷農”的古語成為都市間報上的時行標題。

地主感覺收租棘手,便開會,發通電,大意説:今年收成特豐,糧食過剩,糧價低落,農民不堪其苦,應請共籌救濟的方案。

金融界本來在那裏要做買賣,便提出了救濟的方案:

(一)由各大銀行錢莊籌集資本,向各地收買糧米,指定適當地點屯積,到來年青黃不接的當兒陸續售出,使米價保持平衡;

(二)提倡糧米抵押,使米商不至羣相採購,造成無期的屯積;

(三)由金融界負責募款,購屯糧米,到出售後結算,依盈虧的比例分別發還。

工業界是不聲不響。米價低落,工人的“米貼”之類可以免除,在他們是有利的。

社會科學家在各種雜誌上發表論文,從統計,從學理,提出糧食過剩之説簡直是笑話;“穀賤傷農”也未必然,谷即使不賤,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雙重壓迫之下,農也得傷。

這些都是都市裏的事情,在“鄉親”是一點也不知道。他們有的糶了自己吃的米,賣了可憐的耕牛,或者借了四分錢五分錢的債繳租;有的挺身而出,被關在拘押所裏,兩角三角地,忍痛繳納自己的飯錢,有的沉溺在裏,希望骨牌骰子有靈,一場贏它十塊八塊;有的來人去説好話,向田主退租,準備做一個乾乾淨淨的窮光蛋;有的溜之大吉,悄俏地爬上開往上海的四等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