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24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日》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日》讀後感

《日》讀後感1

我國著名的作家巴金先生在《日》這篇文章中,借用“飛蛾撲火”這一現象來闡述自己的生死觀和人生觀。他讚歎和崇尚“飛蛾不畏化為灰燼的結局,為追求光明而飛身撲火”的壯舉,他還在文章中説道:“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氣勢可敬,精神可歎。

但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於巴金先生的觀點,我有我自己的看法。那就是,一半接受,一半不敢苟同。

我一半接受的理由是因為他這樣做會使他“英明一世”,“千古流芳”,是英雄的所作所為。讓人們為之欽佩和敬仰。

可我一半不敢苟同的理由是因為對於人來説,生命是寶貴的。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況且,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裏,沒有戰爭,沒有痛苦,過着美好的生活。所以,用不着轟轟烈烈的去死。其次,不用,有時也會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然而有時,即使你轟轟烈烈的去死了,也不一定會得到“英明一世”,“千古流芳”,反而會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寶貴生命。

有一句成語説的好“卧薪嚐膽”。説的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為報仇雪恨,每天在吃飯和睡覺前,總要嘗一嘗膽的苦味,藉以不忘亡國之恨。最後,不也是把吳國給打敗了嗎!

越王並沒有因一時之恨而“飛蛾撲火”,即沒有去“轟轟烈烈的死”,但是結局仍舊還是隨了他自己的意願。所以,世界上的事情並不都須非要以轟轟烈烈的死來換取成功。

這是我的一孔之見,不一定符合實際,但,我的確是這樣認為。

《日》讀後感2

俗話説,打鐵全靠自身硬。人生的道路艱難漫長,要想走得長久。讓人家攙着你,是絕對行不通的。還得需要自己咬緊牙關,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走下去。而《單臂猿的末日》告訴我們的,就是這個道理。

飼養員——老莫,一次打掃長臂猿籠舍的時候。不小心把一隻小猿的左臂踩斷了。小猿雖然活了下來,但卻成了單臂猿。

單臂猿因為殘疾,經常被別的猿欺負。老莫很內疚,便處處護着它。只要有猿欺負它,老莫就會揍它們一頓。相反有猿對它好,老莫便會給它們食物。在老莫的幫助下,單臂猿在眾猿之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好景不長,老莫坐車外出時出車禍死了。接替老莫的小夥子不知道單臂猿和老莫之間的關係。單臂猿沒了靠山,半個多月後,單臂猿死了。

看來:要想自己光彩奪目,還是要靠自身發光;依靠外來光源照射,雖然也能閃閃發亮,但是時間維持不長,一旦外來光源熄滅,你便會陷入黑暗中。誠然,有外力相助,能使你披荊斬棘,事半功倍。但若你因有外力相助,而鬆懈了自己的努力。變得開始依賴於外力,把命運押在別人身上。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外力悄然離你而去,而你卻在困境之中。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要想成功,還是得需要自己的努力啊!

《日》讀後感3

據説人死前的一秒會想起自己的一生。

但女主薩曼莎卻在死前的一秒,想到的卻僅僅是遺忘多年的一個童年玩伴的笑臉以及她的“瘟神”—朱麗葉。

説是“瘟神”倒也不準確。畢竟於薩曼莎而言,朱麗葉既沒有傷害過她,與她也沒有過多的交集。反而是薩曼莎為了迎合自己的好友,為了能在高中“社會”中生存,便向校園暴力的深淵一步一步往下墜入。於是乎,死亡之際,她在深淵中看到了朱麗葉的倒影。

太宰治在《斜陽》中疑問道,“有不屬於壞蛋的人嗎?”

自省,深思,極恐。自己一直以來幼稚且無知的行徑暴露無遺,似乎被《忽然七日》的作者看個透,“我是善良的。”的幻想逐漸被擊破,如同薩曼莎一般。

於她,起初的種種行為不過是朋友間的“玩笑”,但漸漸的,校園中每一個皆視朱麗葉為“怪胎”,迫使朱麗葉逐漸從一個開朗善良自信的女孩最終如他們的願,變為了長髮遮臉,走路駝背的怪物。自此,薩曼莎若是向朱麗葉伸以援助之手,反倒像個異類且做作。為了顯示自己是個正常人,只能向朱麗葉惡語相加,並且主觀地認為,不與怪物同行,自己才是“不屬於壞蛋”,或者説,就根本沒有思考過那些似乎是無意的行為是否屬於暴力。事實上,這是施暴者的沉默。

學校中的每個人竟和薩曼莎的所想所説所做都如出一轍,於是,學校終於成了個弱者和善者的地獄;於是,當朱麗葉再也無力反抗上千個惡魔時,自殺成了她惟一的出路。這是被施暴的自我拯救。

最終,是朱麗葉的死亡敲醒了自私的施暴者的警鐘,在深淵中吶喊着“與我無關!”確終究被校園暴力的深淵吞噬,迷失在精神奔潰中。在書中,薩曼莎被賦予了拯救朱麗葉的使命,以及拯救自己的`使命,在最後一日中救了衝向馬路的朱麗葉而葬身在了車禍中,只是,在這最後一次的車禍中,“她感受到了温暖。”

“又不屬於壞蛋的人嗎?”是否沉默就能離塵世而獨立?就能不受污濁的沾染?答案是否定的,沉默同樣是施暴者的所作所為。我想起了“當兩方並非平等時,選擇中立等同於時對弱小一方的暴行。”

《日》讀後感4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小兒辯日》,這其中講了兩個小孩這兩個小孩圍繞着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

講了這兩個孩子有理有據的理由,就算是知識非常淵博的孔子也無法做出判斷,説明了我們以後要善於觀察探索,學無止境。

《日》讀後感5

時光不曾慢下它平和的步伐,在我還沒來得及回眸,它已悄無聲息的從指縫間溜走。大一的生活裏,我們都還很懵懂,不曾弄懂老師的每一句叮嚀,不曾體會生活複雜多變。大一的酸甜苦辣、歡聲笑語已言盡過半。《我的視覺日記》——旅德生活十五年這一書是老師讓我們真正讀懂生活,感悟生活的樂與悲,費盡心思給我們一次心靈深處的洗禮。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我不停的穿梭在大街小巷尋覓着,最終買到了這本書。欣喜若狂的趕回了家,走得太累了,眼皮難免會沉重,沒錯,是應該睡上一覺了!第二天的清晨,窗外透過的光讓沉睡的夢甦醒。慢慢的睜開眼睛,捧着老師的叮嚀,書裏的每一個字已融入眼映。慢慢讀來,每一段都給了我一種感動,每一篇都給了我一份收穫。所以説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面對一本好書也就是面對一位優秀的行者,與它們交流溝通,從中得到了不匪的收益,能讀到這樣的好書,真是我的幸運。視覺日記裏的王小慧是一個追求安靜和寧謐的女人,也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把心中的世界用攝影表達了出來。她把美好的瞬間珍愛、不期而遇的愉快,還有淡淡的惋惜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卷,她用手中的快門訴説着她的故事。是啊!撳動快門的瞬間人生也許由此而改變。我也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和王小慧有着同感,那就是王小慧所説的“朦朧遙遠的夢,靠近它,靠近它,會成真”。

在我攝影的旅程中,我像一個剛學走路的孩子,但在我每一張照片裏都能看到我自己的那份朦朧和遙遠的夢,我正在走近它。 書中的許多照片讓我為此而感動,被車輪碾過的滾柏油馬中,在王小慧的鏡下卻成為了“金秋森林”;一塊用洗滌劑洗刷過的玻璃牆,在瞬間就變成了烏雲翻滾的海景;一塊飄然的薄紗窗簾,在光電閃過後看到的是沙漠與海灘。這是一種具體和抽象的思維表現,她把日常生活中最不起眼的東西,與最有美感和震憾力的事物聯繫在了一起。一種藝術的創作,經過由簡到繁,由繁到簡的反覆,都能達到一種境界,正像黃奇帆先生對王小慧攝影的評價那樣“一滴水裏看見大海,一片影中映出人生”。

在書中不僅被王小慧傳奇般的經歷所感動,更重要的是從她的攝影作品中讀出了一種生命的激情,這種激情給了我力量,讓我這個想靠近它的小卒,也想用攝影來展示這個大千世界,用攝影來書寫生命日記。 王小慧對幸福的理解也是與我有同感的地方,幸福是一種使二者平衡的遊戲,幸福的人是有遠大目標,同時不忘記自己生活在現實中。幸福並不意味着“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而是想要我們得到的東西。人有時不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卻總想那些得不到的東西,到頭來一無所獲。”是啊!一切都有了,可能就會感到不幸福了。要做一個有自尊、自愛、自由和自信的人,一個樂於助人的人,一個知道自己能承受痛苦和挫折的人,一個能從日常生活小事中感到樂趣的人,一個有愛的能力的人,那才是幸福!看了這些,我覺得自己要做得還有很多,做一個幸福的人也不容易,幸好自己離幸福也不遙遠,我會努力!這麼一本好書,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看到它,因為這是一本能讓你感動的書,在這裏能看到藝術家的靈魂,在她的作品中能使我們認識別人也認識自己……

《日》讀後感6

寒假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裏面的故事個個好看,我印象最深的是這個故事。下面,我就給你們講講吧。

傳説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個太陽,那無比巨大的熱量把大地上的萬物都要烤焦了,人們無法生存。在這危急的時刻,后羿不畏艱難,用弓箭射下了9個太陽,給大地帶來了清涼,大自然得救了,人們得救了,后羿也成了人間的英雄。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很佩服后羿,他太勇敢了,連太陽都敢射。他不怕困難、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的行為很值得我學習,以後我也要多幫助別人。我還知道:當你幫助別人時,你自己也會感到很快樂的!

《日》讀後感7

我讀了《夸父逐日》這個故事,我覺得這故事很有意義。

這篇故事是説夸父是個巨人,他想讓大地變得永遠有光明。就去追太陽,追到後口乾舌燥,渴的難受極了,就喝乾了兩條喝的水,還不解渴,又要到雁門北邊喝水,可在半路上倒下了。第二天這個地方就變成了山,山上不僅有綠油油的小草還有果樹。好給路人享用。

夸父太偉大了,活着的時候為人類尋找光明,死後還不忘給別人做貢獻。

《日》讀後感8

今天我讀了來自列子·湯問的。兩小兒辯日這個故事藴含着深刻的道理。做人要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而且做人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創新和獨立。

《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課文很有趣,寫出了古代人的那種善於思考,善於獨立思考的精神,敢於向對方提出挑戰,敢於説出自己的想法,不怕出錯的精神。也體會出孔子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知之,是知也”,並不會裝作很有文學,而是謙虛向上。

我很佩服課文中的“兩小兒”,他們勇於説出自己的觀點,學會爭辯自己的觀點,向別人挑戰。他們有自己獨立與創新,不會膽小,也不怕出錯。

我認為,在平時的學習裏,我們太過於依賴老師和同學,很少發表自己的觀點,一點都不懂得創新,不懂的獨立。應該學習文中的兩個小孩,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觀點,互相交換自己的思維。

這篇課文也暗含着一個成語“學無止境 ”,是啊!們也要像孔子一樣實事求是,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我覺得我自己在學習上就缺少一點獨立和創新的精神,過於依賴老師和書本是不能有自己的見解的。

《日》讀後感9

這我讀了一個故事——夸父追日。

從前,有一個巨人名叫夸父。因為不喜歡黑暗的緣故,他想讓太陽永遠掛在天上。於是,他便拿起自我的手杖,追趕起了太陽。一向追到了太陽下山的地方,他口渴了,於是他就去喝了黃河、渭河裏的水,但是還是不夠他就想去喝瀚海里的水。但是還沒有到達瀚海夸父就累倒了。他把手杖向前一拋,就閉上了眼睛。第二天早上,夸父變成了一座山,他的南邊有一片桃林,那是他的手杖變成的。

我覺得夸父是一個為了自我的夢想而努力的人。因為他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受到了許多的挫折,但他一向在堅持着。可他又是一個天真的人,自然界的變化是不會被改變的。

我們就應學習夸父這種精神,他這種精神能夠讓許多人成功,但夸父的要求是否太高?自然變化是沒有人能夠改變的,他這種決定讓我感到遺憾。

夸父追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追求自我的夢想,像夸父那樣為光明努力,一切都會擁有奇蹟。但同時也告訴我們,不要盲目的去追求自我想要的東西,凡事都要想一想再去做。

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情。就拿我練舞蹈來説吧!練習舞蹈是件很枯燥很累的事情,每一天都要回家練習,而且每週四晚上不管作業多多,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堅持去舞蹈學校學習。但是我還是堅持了下來。一級、兩級、三級……到此刻我已經考過了五級,而且我從中收穫到了許多人生經驗。

《日》讀後感10

傳説中很久以前東方天帝有十個太陽兒子,他們住在東海邊,一齊玩耍,一齊洗澡,每一天都會有一個太陽,駕着馬車圍着太陽轉一圈,給地球上的人們帶來温暖和光明,人們按時上班和休息,有着豐厚的收成。

可是有一天,太陽弟弟嫌一個人太無聊,就把幾個哥哥叫出來一齊圍着地球轉,結果大地烤焦了,河流乾枯了,動物曬死了,人們躲到了地下,忍飢挨餓。

這時候,有個叫后羿的神箭手站了出來,他背上弓,拿上十支箭,翻過九十九座大山,越過九十九個峽谷,歷盡千辛萬苦最之後到了東海邊,他拉起弓箭,用盡力氣,將九個太陽射了下來,剩下一個太陽嚇得再也不敢調皮了,每一天認真地工作,地球上又出現了新的生機,動物也出來了,人們又有了好的收成,大家都安居樂業,幸福地生活了。后羿成了英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正義感,在人們需要的時候要勇敢地站出來,不計較個人得失,當然做了好事,人們也會永遠感激你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