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華爾街》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63W

(一)

《漫步華爾街》讀後感

一直想讀一本對自己有用的書,但是考慮到自己現有的浮誇,看名篇大作是不現實了的,所以最後在眾網友的推薦之下選擇了這本與自己專業有關的也算是與自己以後生活有點關係的《漫步華爾街》。

本書作者伯頓·馬爾基爾在這本書中主要闡述了以下幾個觀點:

第一,投資者若想在金融市場不虛此行,就應該購買並持有指數基金,而不是要總是鍾情於某個股票或者是專家理財的共同基金。曾經有人問作者是如何取得今天的成功的,“我的方法是如此之簡單,買入﹑形成指數且一直持有”,作者的回答是如此簡單和實在。現如今很多人其實對自己所投資的領域並不十分清楚,只是簡單地將資金交個自己的理財專家去管理。倘若有人問他們資金的流向時,絕大部分人估計都會持茫然的態度的。他們關心的僅僅是自己的資金是盈是虧,盈利的話,賺了多少;虧的話,又是賠了多少,所以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真正地融入金融市場,對於自己的資金他們也沒有做到充分利用,所以,從根本上説來,要想真正瞭解金融市場的運作過程,想要讓自己的資金得到有效的回報,對股市有一定的瞭解是有必要的。

第二,空中樓閣是很危險的,任何時候都要牢記金融萬有引力定律的存在性。金融市場的萬有引力定律叫做迴歸平均數,會讓高高在上的股票價格降下來,讓屈居下層的股票價格升上去。所以説,如果一隻股票股價升得很高,倘若它本身並不值這個價,那麼不久的將來,股票的價格必然會迴歸其原有的低價,與其真實價值相符合。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看重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一旦知道投資某物可以獲得好處後,他們就不會再放過任何一個獲得好處的機會,於是爭先恐後地追逐某物從而迅速抬高此物的市場價格就成了很多人的唯一樂趣。然而空中樓閣畢竟是經不住時間和風雨的衝擊的,當這股追逐熱逐漸淡去,這些物品的價格也會隨之一落三千丈,那些想要獲得更多財富而沒有來得及抽身的貪婪鬼們也會隨之跌地鼻青臉腫。不管是歷史上的鬱金香球莖熱﹑南海泡沫還是離現在不遠的日本股市不動產風波﹑90年代後期的互聯網熱潮都無不鮮明地闡述了這個道理。所以不要妄想投機取巧,即使那樣會獲得暫時的收益,但最後還是會跌得很慘的。

第三,儘管會存在一些短期的投資方法可以戰勝市場,但是事實上這樣的概率很低。“告訴投資者無法戰勝市場平均水平,就跟告訴一個六歲小孩聖誕老人不存在一樣,因為這會讓他們的生活失去顏色。”馬爾基爾在《漫步華爾街》的最後如是説道,這句話無疑是對該書的最好概括。對於初次投資的人來説,倘若為了不讓他們的生活失去顏色,那麼他們就會覺得他們還是會有戰勝市場的投機的,但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幾乎不會發生。誠然,告訴一個六

歲小孩聖誕老人不存在,會讓他的生活立刻失去顏色。但是,對這個孩子漫長的一生而言,明白聖誕老人不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難以替代的禮物。對初涉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來説,作者就是那個告訴我們不存在聖誕老人的人,而《漫步華爾街》無疑就是這樣的禮物。在某種程度上,他的話足以令人失去大部分豪情,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些話,他至少有助於我們腳踏實地地站在大地上。所以,無論是誰,作為這個市場上的投資者(也許還應該包括投機者),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然後再瞭解市場。如果你仍然期望每年在市場上能夠賺取20%甚至更高的收益率的話,市場先生必然會重重地以事實回擊你的幻想。

但是理論終歸是理論,紙上談兵的功夫再高也是徒有其表,要想真正瞭解投資,身體力行是很重要的。而且,這些也只是我讀了一遍的淺層次收穫,以後還需要自己更多地去思考和親身實踐。但不管怎樣,我覺得讀了這本《漫步華爾街》,我很有收穫。

(二)

波頓G馬爾基爾首版於1973年的《漫步華爾街》,是隨機行走派開山派之作,是半個世紀以來,真正能夠稱得上經典的投資理財書之一。

馬爾基爾基於學院派的有效市場理論和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提出了金融投資隨機行走理論,並以指數化投資實踐策略在市場中連續多年實現了驕人業績,證實了自己的理論。

這本書對證券市場的解釋全面、客觀、理性,讀後讓人對市場的認識更加深刻。只要確定適合自己的投資戰略,形成適合自己的交易策略,持之以恆,作為一個資質普通的人,我們也能夠實現“睿智與財富兼具於一身”——這一點甚合我意,亦令我我深信不疑。

自馬爾基爾提出指數化投資策略之後,指數類基金便開始大行其道,三十年來已經成為機構主力們所主打的投資策略。可以説,隨機行走是戰略,指數化策略則是具體戰術。

技術分析派的策略是追隨趨勢,基礎分析派的策略尋找價值窪地,而隨機行走派的策略則是與大盤指數綁定在一起同呼吸共起伏。作者原本是寫給中小投資者們的交易策略,不想最後卻成為主力機構基金們最喜歡的市場策略,一個指數化成為擋在基金經理金飯碗前的護身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