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的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1.28W

“你們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海蓮·漢芙《查令十字街84號》

《查令十字街84號》的讀後感

看這本小書並沒有花費我預期的那麼多時間,只一個下午,在湊人數參加會議的會場裏便看完了。這是一本書信集,信件的兩邊,是隔着大西洋的美國和英國。1949年,美國的老姑娘海蓮·漢芙想找書,於是寫信給了英國倫敦查令十字街84號的馬克斯與科恩書店,由此建立了起了20年的通信往來。一個直率純真、嗜書如命而又窮困潦倒的紐約女作家,一個是有着紳士風度但拘謹嚴肅的英國書店負責人弗蘭克·德爾,在以書籍為橋樑的通信中,建立了一個跨越時空的真摯情誼。這樣的通信往來擴展到了漢芙的朋友、書店的其他店員、德爾的家人乃至鄰居,從購買精緻的英國圖書擴展到了禮物相贈。信件裏,漢芙多次期待到英國一遊,到位於查令十字街84號的書店看看,但終究未能如願,隨着德爾的辭世,通信往來廿年的他們終於還是未能謀面。

因為是私人信件的緣故,這本小書言辭真切,率真的紐約老姑娘與拘謹的倫敦紳士的形象活靈活現,漢芙對於好書的渴求和德爾查找、介紹和郵寄書籍的嚴謹的畫面也栩栩如生。從這些跨度達廿年的通信中,可以看到愛書人的真摯與售書人的`熱忱,還有基於通信所建立起的感情的昇華的真摯友誼。儘管自己只是一個貧窮的劇作家,但漢芙還是慷慨地給二戰後物資匱乏的英國朋友們寄去了許多物資;而德爾則是兢兢業業地為漢芙尋覓好書。

若是這樣的信件能一直寫下去,毫無疑問這是一件微小而幸福的事情。但是,漢芙數次想到英國未能如願,德爾先生又與世長辭,讓這跨越20年的往來迎來了一個哀傷的結局。

因為書店所有人相繼離世,後代又並未從事這一沒落的事業,查令十字街84號的這家書店早已消失無蹤。今天,查令十字街84號依然佇立在倫敦街頭,只是已經從書店變成酒吧,再變成麥當勞。據説,在店門口的牆上,一塊圓匾刻述着這個地方因為這本書而名滿天下的事,但當年的那個有着木黴味書架的二手書店,卻已確鑿地消失在了時空裏。但是,那長達廿年的通信以及這些信件所承載的深厚情誼,卻永久地傳承了下來。

儘管在那些歲月裏,漢芙為她購買的書籍足額支付了書款,還無償地饋贈了一些物資給她的英國書店的朋友們,但在她看來,她從所郵購的書籍那裏所獲得的收益,遠大於她的付出。因此,德爾先生去世後,漢芙在給她去英國的朋友的信件中囑託她的朋友,“若恰好路經查令十字街84號,請代我獻上一吻,我虧欠她良多……”我想,她虧欠的,不僅是書籍所帶來的溢價,也有那流淌20年的真摯與熱忱的感情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