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鐵的教學設計

來源:文萃谷 2.73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電磁鐵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磁鐵的教學設計

  電磁鐵的教學設計1

一、課程標準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及《物理課程標準》。

二、課程理念

本節課主要採取動手製作、實驗設計、探究的方式。希望通過一系列的學生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調動學生全員參與。教師努力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大膽猜想、設計實驗,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並希望能通過本節課的實踐活動,使學生養成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

三、教學設計

(一)素質教育目標

1、知識教學點

瞭解什麼是電磁鐵;會製作電磁鐵;掌握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瞭解電磁鐵的一些實際應用。

2、能力訓練點

通過製作和研究電磁鐵的過程,培養學生對科學問題的探究能力,親歷體驗探究過程的嚴謹與樂趣,掌握對一般科學問題的探究方法;通過對電磁鐵應用的介紹,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

3、德育滲透點

體驗科學探究的歷程,感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不斷深入研究的探索精神。

4、美育滲透點

通過對製作的電磁鐵以及電路設計的交流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教法與學法

1、教學方法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這一年級的學生對於周圍的世界的實際問題具有越來越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活潑好動、善於想象、善於研究是他們的最大特點。學習本節之前,學生已經對螺線管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還不知道它的實際應用。因此,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上以“情境設置——引導製作——引導設計——指導探究——互動交流——得出結論"為主線,採用“引導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2、學習方法

學生將主要採用“親自動手——主動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直觀情境的觀察和自主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並通過交流與合作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三)教具與學具

採用自制的教具、相關實驗器材以及多媒體的使用,來激發學習興趣,引領學生進入不同的課堂環節,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另外,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的東西可作為物理實驗用品,物理實驗並不是非要在學校才能進行,在家裏同樣能夠進行研究,從而逐漸拓展了學生的探究空間和時間。

(四)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

激發學生想動手製作電磁鐵,探究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

2、難點

引導學生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

3、解決辦法

通過電磁鐵的製作,以及對電磁鐵磁性有無的檢驗,讓同學們不知不覺對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影響因素有一些認識;再通過猜想環節充分挖掘出認識結果;然後通過實驗探究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影響磁性強弱的。

【設計意圖】

先通過一系列鋪墊,同學們對電磁鐵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然後再來進行實驗探究,同學們操作起來就會顯得輕鬆自如、有的放矢。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

先給同學們表演一個小魔術。(用一個包有永磁體的小盒來吸引水中的小船,讓小船運動起來)

學生活動:

學生代表為同學們揭開謎底。(原來是盒裏的永磁體吸引小船來實現的)

教師活動:

進行第二個魔術表演並揭示答案引出自己製作的電磁鐵。(用自制的電磁鐵做上面的表演)

為同學們簡單介紹電磁鐵的歷史,並引發學生想自己製作一個電磁鐵從而進入本課的教學。

【設計意圖】

通過魔術表演,從普通的磁鐵具有吸引鐵的性質對比電磁鐵通上電後也有這樣的性質從而引出“電磁鐵”的名稱,這樣顯得很自然,而且對為什麼叫“電磁鐵”也有了認識。同時,這樣設計還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很快能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

2、實驗探究、探索新知

(1)製作電磁鐵

教師活動:

指導學生自己製作電磁鐵並檢驗通電後是否有磁性。

學生活動:

製作研究電磁鐵,初步認識電磁鐵的一些特點。

教師活動:

鼓勵製作並引導學生交流檢驗通電電磁鐵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學生活動:

交流檢驗通電電磁鐵是否具有磁性的方法。

教師活動:

滲透一個科學研究方法——轉換法。

【設計意圖】

通過同學們的動手製作、隨意研究,不僅瞭解了電磁鐵的主要構造,更主要的是為引出學生下面的學習探究需要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同時這樣做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了師生的情感,併為科學方法的滲透創設了一個好的時機。

(2)探究電磁鐵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

教師活動:

在學生對電磁鐵有了初步認識之後,引導學生説出自己下面的學習需要。

學生活動:

説出還想要知道的關於電磁鐵的有關知識。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先來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並引導學生進行猜想。

學生活動:

學生進行猜想並説出自己的理由。

教師活動:

和學生交流共同設計實驗方案,並滲透科學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學生活動:

和老師交流共同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任選想要探究的因素和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學生活動:

實驗探究並交流實驗成果。

【設計意圖】

從尊重學生學習需要的角度出發,引出要研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通過師生共同設計實驗方案,促進學生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並體現師生互動、交流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實驗讓學生親歷了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到了探究的樂趣,掌握了對一般科學問題的探究方法。

(3)總結電磁鐵優點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電磁鐵的優點

學生活動:

歸納電磁鐵的優點

【設計意圖】

明確學習電磁鐵的意義,引出重要應用。

(4)瞭解電磁鐵的應用

教師活動:

用自制器材演示磁懸浮,引出電磁鐵在磁懸浮列車上的應用以及其它設備上的重要應用。

學生活動:

感受從物理走進生活的過程。

【設計意圖】

讓學生感受到一項物理上的偉大發明給人們帶來的極大的財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物理知識,將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3、總結拓展、體驗收穫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從知識上、方法上等方面談談收穫或感受並給予肯定。

學生活動:

談談自己的收穫或感受。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自我反饋、自主發展的意識,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良好的發展,並讓師生情得到最後的昇華。

4、佈置作業、反饋回授

利用自制的電磁鐵對自己又產生的其他猜想進行探究。

5、板書設計、重點示範

9.4電磁鐵

優點——電磁鐵——應用

電流大小——磁性強弱——匝數多少

有無鐵芯

【設計意圖】

力求簡潔、明瞭,重點突出。

四、課後反思、永不止步

1、本課成功之處

教學過程中達到了預先設定的教學目的。首先根據兩個小魔術,即用一個永磁體吸引鐵和用自制的電磁鐵來吸引鐵進行對比,很自然的引出了本節課要接觸的電磁鐵。然後通過對電磁鐵的簡單介紹,激發學生也想要做一個電磁鐵。學生通過製作電磁鐵對電磁鐵有了一些感性認識和好奇心。接下來學生説出了自己還要了解關於電磁鐵的一些什麼知識。為了能進一步瞭解更多的其他知識引導學生先要了解電磁鐵的磁性強弱和什麼因素有關這一問題,這樣將學生引入了科學實驗探究之中。通過探究得出了本課的重點知識,從而為下面瞭解電磁鐵的應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本課的設計可以説環環相扣,上一步總是在為下面要進行的環節做着準備,學生不知不覺很快地度過了一堂課的同時,把要掌握的知識自然接受了,整個過程顯得輕鬆和諧。

教學過程中應變措施得當。例如,同學們在製作電磁鐵時顯得很興奮,以至於有意猶未盡,不願意停下來的勢頭,但其實都已經制作完了。這時我對同學們説:“看着同學們這興致勃勃的勁兒,我真不忍心讓同學們停下來。這樣吧!我將同學們的製作成果——電磁鐵,送給你們了,這樣回到家裏還可以繼續進行自己的研究,你們説好嗎?”短短的一句話同學們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來,很自然的進入了下一個課堂環節。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本節課可以説是新授課、實驗課的一個完美的統一。二者互相補充,充分顯示了課堂教學中手、眼、口、思維的綜合合理的運用,大大增強了教學效果。教學中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式,學生間的交流互評成為了本課評價的主要形式。

板書設計簡單明瞭、條理清晰、重點突出。

2、本課不足之處

在實物投影和電腦課件之間的轉換上應再熟練一些。以便增加課堂教學中可利用的時間。

五、教學案例

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遇到很多在備課中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這就要求教師做到應變得當,而不應一味地非得按原來的套路來走。下面我就來回憶一下本節課所發生一些事情的隨機處理。

在製作電磁鐵時,同學們顯得很興奮,以至於有意猶未盡,不願意停下來的勢頭,但其實都已經制作完了。這時我對同學們説:“看着同學們這興致勃勃的勁兒,我真不忍心讓同學們停下來。這樣吧!我將同學們的製作成果——電磁鐵,送給你們了,這樣回到家裏還可以繼續進行自己的研究,你們説好嗎?”短短的一句話同學們欣然接受很快地停了下來,很自然的進入了下一個課堂環節。

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有的同學很快地設計出來了自己的方案,並直接進行了探究實驗,而有的同學還在設計或者設計完等老師“下令”好開始實驗。這樣就讓設計實驗環節和實驗探究環節無法分開了。這時我順勢説:“我看到有的同學實驗方案設計完了,並已經開始做實驗了,那麼,下面就讓我們用自己設計好的實驗方案來做實驗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吧!通過這麼一説,整個過程渾然一體毫無“亂”的感覺,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同學們設計實驗方案我在巡迴指導時,有一組其中一位同學説:“老師,我們能不能設計出一個電路,在這個電路中就能驗證所有的因素”。我一聽,心頭不禁一亮,這組同學的方案最後不是正好可以做個實驗總結嗎!因此,在所有同學一一交流完本組的設計方案後,我請這組同學代表和同學們交流了他們的設計方案,果然這個方案爭得班級所有同學的一致好評,這也讓本課的實驗探究環節達到了一個昇華。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一堂課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環節。但是,只要我們教師反應靈活、恰當處理,就會給一堂課增加不少新鮮的亮點。

  電磁鐵的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本課是教科版國小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能量》第二課。學生已經在上一課通過實驗認識了電可以產生磁,經歷了用通電線圈做電生磁實驗,這為理解電磁鐵的原理打下基礎;本課將引導學生對電磁鐵這一電生磁的最直接應用裝置,開展兩個方面的研究——製作電磁鐵與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

設計説明

本設計主要有兩大特色:一是從能量單元整體出發,從瞭解學生前概念作為起點,以建構新的科學概念為導向,引領學生展開探究活動,強化了邏輯思維訓練,注重了實證意識培養,充分體現了國小科學課的特點,促進課堂實效的提升。二是教師的預設充分、靈活多樣,不少活動準備了兩套教學預案,便於根據學情選擇最佳的教學策略;同時在設計、製作、測試、記錄、交流、分析等一系列探究環節,突顯了追求細節卻又引而不發的教學指導,給學生留下獨立思考、質疑的空間;巧妙藉助一些關鍵詞、問題、記錄表、板書等,誘發學生產生新思想,發現新問題,生成新探究,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質;

2.改變電池的正負極接法或改變線圈繞線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過程與方法:

1.製作鐵釘電磁鐵。

2.做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的實驗。

情感、態度、價值觀:

養成認真細緻、合作進行研究的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製作電磁鐵與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

難點: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猜想的建立與研究方法設計

課前準備

1.分組器材:回形針2~3個、1m長細絕緣導線1根、指南針1只、大鐵釘1只、電池(電池盒)1只、開關1只、連接用導線1根、砂紙1、實驗記錄單3

2.教師準備:學生實驗器材1套、電磁鐵貼畫1、視頻展示儀、多媒體課件(兩種線圈的繞法示意圖、檢測題、活動背景音樂等)

過程預設

一、師生會話,導入新課

1.師生會話:通過上一課的研究,我們發現了電與磁之間有怎樣的聯繫?你可知道,根據這個發現,科學家發明了什麼東西嗎?——根據回答板書課題: 2.電磁鐵

2.講述:同學們,願意和老師一起來圍繞電磁鐵展開一系列的研究嗎?

[設計意圖:從科學發現到科學發明,讓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結果與科學知識的價值,發展學生開展科學探究的興趣。同時,瞭解學生的前概念,便於調整教學預設。]

二、先制後試,探究本性

(一)指導繞線圈

1.引發獨立探究製作方法:

預設方案一:

師生會話:那麼電磁鐵是怎麼製作的呢?請知道的同學來介紹一下!

預設方案二:我們準備怎麼來製作電磁鐵呢,先請大家研究一下課本P50頁上的圖文資料。

2.彙報製作方法:着重解決(1)需要哪些材料? (2)製作方法、步驟是怎樣的?

3.進行細節指導,完善製作方案:為了讓我們製作出高品質的電磁鐵,我們在製作過程中,還要注意些哪些細節呢?

引導問題預設:繞導線時要注意什麼(如繞線的兩種方向、準備繞多少圈等)?

怎樣處理導線兩頭等(如何固定?)

解決策略預設:通過師生會話、教師或個別學生的示範,掌握製作技巧

4.小組合作製作鐵釘電磁鐵

(1)師生會話:指導實驗記錄(課件展示記錄表),明確實驗要求、紀律等。

(2)學生取出器材,分組製作;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3)展評與小結:在檢查、評價製作質量後指出“像這樣由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電磁鐵”。

(二)測試鐵釘電磁鐵

1.師生會話:如何怎麼知道自己製作的電磁鐵是否具有磁性?

2.指導測試操作要領:如,明確分工、仔細觀察、記錄實驗現象,以及實驗成功後及時斷開電流等注意事項。

3.小組合作,完成測試後展示交流:重點引導學生藉助實驗記錄表,描述實驗過程,試分析觀察到的現象:

(在組織交流時,若有個別組發現磁化現象,教師則可先追問學生是否是多次實驗後結果?或者重新再試一次;在此基礎上教師應作適當補充解釋。此外本實驗用回形針儘量是新購的,同軌班較多時,教師的課前準備尤要留意這一點)

4.綜合各組實驗現象,由學生歸納出結論(師課件揭示):

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從瞭解學生的前概念出發,導入電磁鐵的設計與製作活動,以及本環節中多種引導問題與對策的預設,均有助於正確定位學習起點,提升活動實效性;從本課開始學生將連着3課圍繞着電磁鐵展開研究,製作一個高品質的電磁鐵有其現實意義,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明確製作具體注意事項等環節,凸顯了細節指導,突出了本課教學重點;而引導學生在動手前關注到繞線的兩種方向、準備繞多少圈等製作事項,又為引發後繼階段的探究作了鋪墊。此外,本環節所設計的思考、交流、質疑、分析與解釋、評價等系列活動中,均重視了對學生科學思維的啟導,力求讓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而對有可能出現的磁化現象也作出了預案,意在引導學生尊重實驗數據,培養求實精神,以及學會分析實驗結果,反思實驗失敗原因。]

三、探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

(一)探究電磁鐵是否有南北極

1.師生會話:剛才通過研究知道了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這一基本性質,那麼電磁鐵還會有哪些性質呢?先請大家推測一下,並説説你的理由。

2.學生思考、猜測。(預設:鐵釘電磁鐵也有南北極)

3.引導設計驗證方案:下面我們就來研究電磁鐵是否也有兩個磁極,那怎樣檢測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呢?先請大家根據提示語設計一個方案。(課件出示設計提示語)

——方法:

器材:

操作步驟:

4.學生先獨立思考後交流

5.優選實驗方案,指導操作要領:同學們想到了多種方法,其中用指南針測試確實是最簡便的一種——利用多媒體提示:

⑴ 分別用電磁鐵的釘尖和釘尾靠近指南針;

⑵ 仔細觀察出現的實驗現象;

⑶ 根據實驗現象判斷釘尖和釘尾分別是什麼極;

⑷ 各組派代表將實驗結論填寫在黑板上的貼畫兩邊。

( )極 ( )極

( )極 ( )極

6.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7.彙報整理實驗現象:

從小組實驗結果中,大家發現了什麼?(電磁鐵是否有磁極?各小組電磁鐵的磁極位置一樣嗎?)

[設計意圖:當推測電磁鐵還會有哪些性質時,學生肯定會有多種想法,為此通過説出其理由,力圖使學生在頭腦中將電磁鐵與磁鐵性質之間建立對接;在設計驗證方案環節,只用了三句話,巧妙將學生思維引向研究目標上;採用板貼畫與各組實驗小組代表上來填寫實驗結果的形式,既符合各小組實驗用時有先有後的實際,又完成了對各組實驗所獲資料的整理。分析結果時,學生就非常清楚地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順利推進了科學探究進程,有效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探究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

1.引導學生提出假設——

預設方案一:

(1)對比觀察:比較釘尖磁極不一樣的兩個小組的電磁鐵裝置(可利用視頻展示儀),找出兩者之間的差異。

(2)交流觀察到的差異處,然後作出推測: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

預設方案二:

(1)回憶一下電磁鐵製作過程,你覺得如果改變哪些地方做法,就有可能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2)先組內討論後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預設兩種引導現象分析方案,讓教師能更靈活地視班級實際、學生能力狀況來選用最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引導方法。]

2.根據學生意見,教師隨機板書:

電池正負極接法?

線圈纏繞方向 ?

3.師生會話:那麼如何來驗證你們的猜想呢?

4.學生交流、教師結合課件逐步展示實驗記錄單,進一步引導學生完善方案,明確實驗操作注意事項(需強調只能改變一個因素,其它條件不能改變):

[實驗1]改變電池正負極接法,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嗎?

[實驗2]改變電磁鐵線圈繞線的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磁極嗎?

5.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靈活採取兩個實驗全做,或選其中之一進行分組實驗,並記錄下實驗現象與結論,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6.整理實驗器材,作好交流準備:在實驗即將結束時播放一小段輕鬆音樂,組織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並推派代表到講台前準備彙報。

7.利用視頻展示儀彙報各組實驗結果

8.學生歸納出實驗結論,教師完成如下板書,明晰科學概念:

電池正負極接法

改變 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線圈繞線方向

[設計意圖:在本環節中,多媒體課件與實驗記錄表等手段,突顯了實驗操作要領; 2張實驗記錄表的運用,既引導學生完善方案,又便於借視頻展示儀來彙報、分析與歸納實驗結果;而讓學生在輕鬆的音樂聲中整理實驗器材,實現注意力的轉換,提升探究後繼階段交流環節的有效性,也有利於培養國小生養成良好的整理實驗器材習慣。]

四、總結評價、反饋檢測

1.成果發佈會:邀請學生上台介紹本節課的研究成果——今天這節課上,我們獲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2.反饋檢測:(多媒體課件出示)

(1)線圈和鐵芯組成的裝置叫 ,它具有接同電流後產生 ,斷開電流後 消失的基本性質。

(2)改變 或改變 都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

[設計意圖:本環節藉助成果發佈會和反饋檢測,既發揮了評價的激勵作用,又進一步明晰本課所要求形成的兩條科學概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