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作文

來源:文萃谷 3.03W

《父親的病》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諷刺的筆調告訴讀者 庸醫誤人的道理,同時也感歎人生的悲哀。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父親的病讀後感,希望能幫到你喲。

魯迅父親的病優秀讀後感作文

  父親的病讀後感篇一

魯迅的童年之花雖然已凋謝,但在黃昏時仍能拾起來,在這裏其中有一朵花,雖然不是奼紫嫣紅,但它卻讓我感觸頗深。這朵花就是《父親的病》。

文章回憶了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那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和草菅人命的實質。

由此,我聯想到當時中國的落後,不僅僅是醫學技術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觀念上,綜合國力上又何嘗不是固步自封呢?正如曾國藩在《原才》中的兩句詩“風俗之原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向而已。”和“風俗之於人心也,始乎微而終不可御者也。”如果這兩位“名醫”就是《原才》中的“一,二人”那麼中國更是難以走出落後的泥沼。

讀後也暗暗佩服魯迅的文筆,表面上冷靜地敍述了事件的始末,卻暗念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諷刺,如握一管如椽之筆,蘸那滿腔心血,將守舊勢力罵得入骨三分。正如郁達夫形容魯迅的文字:“魯迅的文體簡練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鐵殺人,一刀見血。重要之點,抓住之後,只消兩言三語就可以把主題道破。”

這篇文章更是提醒我們,當下應刻苦學習,提升素養,不斷進取發展,使我們偉大的民族擺脱愚昧,繁榮富強,這才是我們交的最好的一份讀後感!

  父親的病讀後感篇二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記述魯迅兒童時期在故鄉的生活片段,展現了當時的人情世態和社會風貌,是瞭解少年魯迅的可貴篇章。

在《朝花夕拾》裏讀到了青年的魯迅有份深藏不露的志氣。《父親的病》裏寫到,在父親因庸醫愚昧而去世後,為避開那無聊的流言,也為了母親,魯迅毅然到陌生的他鄉求學。在日本留學時,為了救國圖存,毅然謝絕了藤野先生的極力挽留,又放棄自己的專業,孤獨地投入艱難的文藝運動 雖然這一切在文中都只是輕描淡寫,但是藴藏在字裏行間的那股無形的愛國熱情,把每一位讀者的心都點燃了,這是在許多作家作品中都找不到的`感覺。難怪一位日本學者説:“縱使日本有一千個川端康成,也比不上中國,因為中國有位魯迅。”

人生閲歷的疏密、時代氛圍的錯落,造就了不同時代不同人的思想。過多的“鬥士”形象的渲染,讓人過多的感受到魯迅的“冷峻”,就像最常見的那尊他的胸像。當我們忘記魯迅身上的光環,或者忘記魯迅,細細品讀《朝花夕拾》,就會發現一個“冷峻”外的魯迅。從而發現魯迅內心深處的一片淨土。正是在這片淨土上,散發着魯迅許多人性的靈光,使他的文章洋溢出濃濃暖意。

  父親的病讀後感篇三

記得魯迅先生曾在《吶喊》的序中寫道:“中醫不過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以前我永遠也想不通魯迅先生為什麼這麼説,中醫畢竟也是為醫學做出了無比重要的貢獻啊。後來我讀了他寫的《父親的病》,才稍稍理解了魯迅對中醫的看法。

魯迅先生幼年時,便為父親的病與城裏的兩位名醫周旋。這兩位名義的藥房藥引都十分與眾不同,尤其是陳蓮河。他的藥引最平常的也只是“原配”蟋蟀一對,蟲子用藥都要講究“原配”真可以算的上是夠“道德”了。此外還有一種可以克服水腫的藥丸,叫“敗鼓皮丸”,它只是用打破的舊鼓皮製成的。因為水腫一名鼓脹,用打破的舊鼓皮自然可以克服它——雖然我並不理解僅有字面意思牽強附會而來的“藥理”到底哪裏“自然”。用這種毫無藥用價值的東西做藥,恐怕除了顯示醫生的昏庸不懂醫什麼也做不了。更有甚者,還要查查病人是否有何冤愆。説醫生只能醫人,不能醫命。可笑,命都沒了還醫什麼命啊?

醫學本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可在那時的中國,卻完全倒了個兒,醫學竟與封建迷信扯上了關係,真是可笑可悲又可怕。可笑者,是有些帶着迷信觀念行醫的醫生卻會有人將其稱為名醫,讚歎其神妙;可悲者,是病人們滿懷希望喝下用半通不通的藥理和“道德”的藥引做成的藥卻往往只能換來病情不減甚至於加重病情的結果;可怕者,是倘若醫生或多或少都會用帶有迷信色彩的藥方為病人治病,如此這般,病人們又該怎麼辦?魯迅先生的父親經過這兩位“名醫”治療仍病重而死,也正因為這樣,魯迅先生才會這麼説吧。

好在當今,醫學已於封建迷信斷絕了關係,醫生也再也不會變成“有意或無意的騙子”魯迅先生在《吶喊》自序裏的那句話也不再適用於現在的中醫。但我想,這也是魯迅先生所希望看到的吧。


猜你感興趣:

1.父親的病讀後感400字

2.父親的病讀後感100

3.魯迅作品讀後感500字

4.朝花夕拾的讀書心得400字

5.父親的病讀後感400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