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測試題(附答案)

來源:文萃谷 1.06W

  一、 基礎知識(10分)

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測試題(附答案)

1、 選出讀音正確的一項(2):

A、乾涸(hè) 狩獵(shǒu) B、污穢(suì) 哂笑(xī)

C、迸射(bènɡ) 膽怯(qiè) D、緘默(jiān) 酷肖(xiāo)

2、選出沒有錯別字的的一項(2):

A、城惶誠恐 翻來覆去 B、相形見絀 不可明狀

C、海誓山盟 倉海桑田 D、藏污納垢 不容置疑

3、選出成語的使用不正確的一項(2):

A、為了支援災區,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捐出自己的零花錢。

B、聽了王軍的講述,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場騙局。.

C、他在眾目睽睽之下做出如此驚人之舉

D、劉翔在賽場上目空一切地戰勝了對手。

4、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2):

A、在學習實踐中,我們要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

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考試取得好成績的條件之一。

C、21世紀需要有科學文化的一大批知識分子去建設祖國。

D、小李到現在還沒有到,大家斷定他大概是生病了。

5、修辭方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A.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設問)

B.海鷗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呻吟着。(擬人)

C.我都要把你們燒燬!燒燬!燒燬!(排比)

D.但我眼前彷彿看見冬花在雪野中。(比喻)

  二、積累與運用(15分)

(一)默寫(10分):

1、長風破浪會有時, 。(《行路難》(李白))

2、忽如一夜春風來,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3、人有悲歡離合, ,此事古難全。。(《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蘇軾))

4、安得廣廈千萬間, ,風雨不動安如山!(《渡荊門送別》李白)

5、 ,到鄉翻似爛柯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二)綜合實踐活動(5分):

1、狐狸的母親在自己的孩子長大後會把它趕出巢穴,強迫它開始獨立生活。你怎樣看待狐狸母親的這種行為?(3分)

2、人們常説:“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請你對自己的第一任老師做個客觀的評價。(2分)

  三、古文閲讀(12分)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觀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悦,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餘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餘之勤且艱苦此。

1、解釋加點詞語的意思(4分):

(1)餘幼時即嗜學( ) (2)援疑質理( )

(3)媵人持湯沃灌( ) (4)同舍生皆被綺繡( )

2、翻譯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

(2)餘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

3、回答問題(4分):

(1)為什麼“人多以書假餘”?(2分)

(2)作者“緼袍敝衣”處在“燁然若神人”的同舍生之間卻“略無慕豔意”,為什麼?(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四、現代文閲讀(23分)

(一)名著閲讀(10分)

(A)貝多芬被這些話語深深地打動了。他留下來了。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舉行了《D大調彌撒曲》和《第九交響曲》的首場演出。非常成功,幾乎是盛況空前。當貝多芬出現時,觀眾們掌聲不息,連續了五次;在這禮儀之邦,即使皇族駕臨,習慣上也只是鼓三次掌。演出之狂熱竟然驚動了警察。交響曲引起了一陣狂熱的騷動。有許多人哭了起來。音樂會後,貝多芬因過於激動而暈了過去;他被抬到辛德勒家;他昏昏沉沉地和衣躺着:整夜未吃未喝,直到次日早晨。但勝利只是短暫一瞬,貝多芬分文未得。音樂會沒有給他帶回一個子兒。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苦痛的戰勝者。

“犧牲,永遠犧牲人生的愚鈍,為了你的藝術!上帝凌駕於一切之上!”

(B)親愛的貝多芬!有不少人讚頌過他藝術上的偉大。但他遠不止是音樂家中的第一人。他是當代藝術的最勇敢的力量。他是在受苦在奮鬥的人們的最偉大的最優秀的朋友。當我們因世界的劫難而憂傷的時候,他就是那個會跑到我們身邊來的人,彷彿坐在一位服喪的母親身邊,默然無語,在鋼琴上彈出一曲隱忍的悲歌,安慰着那位哭泣的女人。當我們同善與惡的庸俗進行了毫無用處的無休止的爭鬥而精疲力竭時,重新回到這片意志和信仰的海洋中浸泡一下,那真是有説不出來的美。從他的身上散發出的一種勇氣、一種鬥爭的幸福、一種感到與上帝同在的陶醉,傳染給了我們。好像在他同大自然每時每刻的溝通交融之中,他終於從中汲取了深邃的力量。格里爾巴澤讚賞貝多芬時帶有某種膽怯,他在談到他時説:“他一直走進了可怕的境界,藝術競和野性與古怪的元素混合在一起。”舒曼在談到《第五交響曲》時也説:“儘管我們常常聽到它,但它仍然對我們有着一種不變的威力,如同自然現象一樣。雖然一再產生,但始終讓我充滿着恐懼和驚愕。”他的好友辛德勒説:“他攫住了大自然的精神。”——這是真的:貝多芬是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