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民歌《敕勒歌》賞析

來源:文萃谷 1.52W

敕勒川,-陰-山下。

北朝民歌《敕勒歌》賞析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解釋】

《敕勒歌》,這是南北朝時代北朝時期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敕勒川,敕勒族居人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甘肅、內蒙一帶。川:平川、平原。

-陰-山,山脈的名稱,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穹廬,遊牧民族居住的帳篷,西部歌王王洛賓在歌詞中叫它氈房,現在又叫它叫蒙古包,頂似扣着的鍋的形狀。

籠蓋四野,籠蓋,籠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蒼蒼,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野茫茫,草原無邊無際。

見,同“現”,顯露,露出來。

【古詩今譯】

敕勒族人的家鄉,就在-陰-山腳下。那裏的天空就像一頂偌大的蒙古包一樣,與四面八方的大地相連。藍藍的天空下,無邊無垠的草原洶湧着碧綠的波瀾,風吹草低的地方,一羣羣的牛羊時而隱沒在蓬勃茂盛的'草叢裏,時而又顯現出來。

【簡析】

這首民歌,雖然僅有二十七個字,卻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它歌詠了北國草原的富饒、壯麗,抒發了敕勒人對養育他們的水土,對遊牧生活無限熱愛之情。

“敕勒川,-陰-山下”,詩歌一開頭就以高一亢的音調,吟詠出北方的自然特點,無遮無攔,高遠遼闊。這簡潔的六個字,格調雄渾奔放,透顯出敕勒民族雄強有力的性*格。從中我們也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讚美之情。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兩句承上面的背景而來,極言畫面之壯闊,天野之恢宏。同時,抓住了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徵,歌者以如椽之筆勾畫了一幅北國風貌圖。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天”、“野”兩句承上,且描繪筆法上略有疊沓,藴涵着詠歎抒情的情調。作者運用疊詞的形式,極力突出天空之蒼茫、遼遠,原野之碧綠、無垠。這兩句顯現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最後一句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描繪出一幅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首民歌從語言到意境可謂渾然天成,它質直樸素、意韻真淳。語言無晦澀難懂之句,淺近明快、酣暢淋一漓地抒寫了敕勒人的豪情。(選自“龍騰遠程教育網”,有改動)

回過頭來縱觀全詩,在巍峨綿延的-陰-山腳下,在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隨着風兒時緩時疾,才可隱約望見掩映在蒿草叢中自一由自在地吃着草兒的牛羊,咋讀起來,難免在意識中籠上些許蒼涼;再細細品味,則令你覺得無盡的繁盛、殷實與富庶。揚鞭策馬在這綠浪無邊的原野之上,你會覺得生命是如此真實輕鬆。遼遠的天空,茫茫的原野,繁茂的芳草,時隱時現的羊羣,又藴含一着一種原始的蒼茫,而這種原始之中又彰顯出一種敕勒人所獨有的強悍、粗獷與豪放。這就是原始的魅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