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蟲小巷》讀後感9篇

來源:文萃谷 5.86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螢火蟲小巷》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9篇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1

書香滿校園,開卷有益,螢火蟲小巷讀後感。讀書月的活動仍在繼續。在四月份期間,我利用課餘時間讀了《違童之原》和《螢火蟲小巷》兩本書。而帶個我最多感動的便是《螢火蟲小巷》這本書了,它講了一個關於友情的故事,它告訴我所謂朋友都是生活安排給我們的夥伴;它教會我理解愛、分享愛。

九十年代《我是每個女人》、 千禧年《這樣的一刻》。這是一個關於、成長與忠誠的故事,作者以美國跨越30年的風俗畫卷為背景,以真實歷史人物和事件貫穿,從十四歲到四十歲,兩個女孩相互依靠走過人生短暫而漫長的道路,經歷了妒忌、憤怒、傷害、憎恨、又重歸於好的故事。

“人生是一段孤獨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早已不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什麼時候了,但還好我還記得書中那兩個美麗的女孩塔莉和凱蒂。故事發生在70年代到千禧年間。因為友情和愛,美麗叛逆的塔莉和乖乖女凱蒂在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相遇,從此擁有了只屬於她們的友情。從14歲開始她們一起經歷着青春期,叛逆期,直到擁有各自的生活軌跡。故事裏的的塔莉長大後成了家喻户曉的新聞主播,凱蒂成了三個孩子的母親。和曾經一樣,她們依舊擁有迥異的人生軌跡,但在彼此心裏都明瞭“你不是我,卻又像世上的另一個我。”我想她們該是有多麼幸運,可以有一個知己,在成長的路途中經歷誤會,吵架,和好,直到生命的最後關頭,還能與對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塔莉是一個叛逆又驕傲的女孩,對於做過的事從不後悔,也不會主動説對不起。而凱蒂卻是個安靜、細膩而堅強的人。性格的迥異使她們的友情之路更加坎坷,但凱蒂懂得塔莉,所以她願意做那個妥協的一方,而驕傲的塔莉也會在迷茫無助的時候找到凱蒂。饒是歲月有多大的變遷,生活給予她們多少波折,彼此的友情終究不會褪色。三十年,一個關於友情的故事,曾經有過激烈的爭吵,但我仍願意在你面前保持最真的自我。故事的最後,凱蒂在自己的葬禮安排上選定了塔莉最愛的花,將自己的孩子放心的交給塔莉;而在任何場景都能擺出微笑塔莉卻在凱蒂的葬禮上徹底陷入恐慌。我想當塔莉在無人的街頭起舞,心裏一定在回憶那個陪她哭,陪她瘋,給予她愛的女孩吧。

我想讀完這本書,最深刻的體會便是友情的偉大。我渴望擁有這樣的友情,無論我變成怎樣,都可以在你面前保持最真的自我。因為你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你填補我生命中的遺憾、空缺。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2

“人生是一段孤獨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世界上的另一個我。”這是《螢火蟲小巷》裏的一句獨白。這世界上能理解我的人為數不多,但值得肯定的是一定會有真正理解你的人出現在你的生命裏,成為重要的一部分。

在我還沒開始閲讀這本書時,這一個故事是朋友給我敍述的,那時候沒什麼深刻的感受,就感覺有點類似於《七月與安生》電影裏的故事情節,但當你開始雙手捧着這本書實打實地閲讀它,它絕對會讓你產生強烈共鳴。

十五世紀英國詩人喬治·赫伯特説過:老友為明鑑。而書中主人公塔莉與凱蒂完全印證了這一説法。塔莉,美麗聰明,但行為叛逆,總是人們目光的焦點,但沒人知道,她害怕被拋棄,母親的拋棄,外婆的去世,讓她更加孤獨,渴望愛與被愛。凱蒂,一個受盡家庭温暖,在母親的守護下,成為一箇中規中矩額乖乖女,但她的內心渴望長大,渴望掙脱。是什麼讓着倆個性格不同,身份地位也不同的女孩走在了一起?14歲那年,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在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温暖相遇,從此人生有了巨大轉變。

深讀這本書,我才慢慢知道塔莉的為人,她不像開始説的叛逆,違禁不管,她只是利用這些行為去躲避內心的空虛與寂寞,她甚至會希望能有個像凱蒂媽媽一樣的母親叨嘮她。最終,她渴望的得到了。凱蒂將真正的“愛”帶給了塔莉,讓她開始懂得付出,瞭解“家”是什麼感受,而塔莉豐富了凱蒂的人生,讓她看到了生命的各種精彩。她們把自己的愛互相給予了對方,並凝結成為一體,讓彼此成為彼此的紐帶。

她知道,只要説“我需要你”,好朋友就永遠會在。小説中從14歲到40歲,她們互相依靠走過人生短暫而漫長的道路,也經歷了嫉妒,憤怒,傷害,憎恨,最終重歸於好。

我羨慕塔莉與凱蒂之間那種堅固不裂的友誼,那種相知相惜令人欣羨的友情,是一輩子可想卻不能輕易達到的。就像《紐約時報》評價的,也許生命是一件很孤獨的事,所以上帝會派給女人一個男人,甚至,另一個女人,這段跨越慢慢歲月的女性友誼再一次驗證了羅曼·羅蘭的經典之言,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心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嚐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

就是這樣,在那個沒有螢火蟲的小巷,兩個女孩的友誼,像螢火蟲的微光,卻足夠温暖彼此一生。同時也讓我們讀者終生受益。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3

塔莉,美麗聰明,卻行為叛逆,總是人們目光的焦點,但沒有人知道,她一直活在被母親拋棄的陰影中,更害怕一直照顧她的外婆撒手人寰,讓她徹底孤單。她渴望歸屬感、渴望有人能無條件愛她。

凱蒂,一個看起來中規中矩的乖乖女,有着幸福温馨的家庭,性格温順可愛,只是乖巧的外表之下,也充斥着無法消解的束縛感,偶爾渴望掙脱。

十四歲那年,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在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温暖相遇,從此人生有了巨大轉變。

凱蒂將真正的“愛”帶給了塔莉,讓她開始懂得付出,瞭解“家”是什麼感覺;而塔莉豐富了凱蒂的人生,讓她看到了生命的各種精彩。

從十四歲到四十多歲,她們互相依靠走過人生短暫而漫長的道路,也歷經了嫉妒、憤怒、傷害、憎恨,重歸於好。

從青葱歲月到四十不惑,凱蒂和塔莉互相依靠,用感情詮釋着友情的不朽。《螢火蟲小巷》是一篇感人的小説,是一段能與我們產生共鳴的故事,是一股流經內心的清流。童年的友情是百合的種子,多年後悄然攜手回望,已是一片花開。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總是固執地認為,真正的友誼,應是無話不談,追求相同,性格相同。但看着看着,我不免有些失望,凱蒂和塔莉的性格截然不同,她們不經常在一起,説話有所保留,甚至做錯了事一方任性一方妥協。真正的友誼不應該是不含一絲雜質的愛,沒有嫉妒,絕不傷害,愛對方所有的嗎?“人生是一段孤獨的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世界上另一個我。”當凱蒂輕輕説出這句話時,我豁然開朗。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永遠不可能純粹化,再深厚的友誼也會摻雜一些羨慕、嫉妒、防範,只是愛總會戰勝這些人性中的缺陷。友情也是如此,就像凱蒂和塔莉,知道對方不完美,還是將對方放在心裏最重要的位。

塔莉和凱蒂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卻都活成了冬天,然而兩個人在一起就是春天。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4

從青葱歲月到四十不惑,凱蒂和塔莉互相依靠,用感情詮釋着友情的不朽。《螢火蟲小巷》是一篇感人的小説,是一段能與我們產生共鳴的故事,是一股流經內心的清流。童年的友情是百合的種子,多年後悄然攜手回望,已是一片花開。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總是固執地認為,真正的友誼,應是無話不談,追求相同,性格相同。但看着看着,我不免有些失望,凱蒂和塔莉的性格截然不同,她們不經常在一起,説話有所保留,甚至做錯了事一方任性一方妥協。真正的友誼不應該是不含一絲雜質的愛,沒有嫉妒,絕不傷害,愛對方所有的嗎?“人生是一段孤獨的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世界上另一個我。”當凱蒂輕輕説出這句話時,我豁然開朗。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永遠不可能純粹化,再深厚的友誼也會摻雜一些羨慕、嫉妒、防範,只是愛總會戰勝這些人性中的缺陷。友情也是如此,就像凱蒂和塔莉,知道對方不完美,還是將對方放在心裏最重要的位置。

總是聽到身邊的同學説,朋友走着走着就散了。當我目睹凱蒂和塔莉的友情之旅時,才深深體會到,或許那種什麼都能想到一起的知己根本不存在,更多的是彼此之間的理解和需要。塔莉和凱蒂,一個是火紅絲帶,一個是雪白純布。凱蒂隱藏在塔莉的光環下,走着塔莉規劃好的路,自己在好友的光環下毫不起眼,然而凱蒂並沒有因此疏遠她,而是第一時間理解她,理解她不完整的`童年。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卻分分合合共同經歷了30多個春秋,凱蒂的包容和塔莉的需要維持這段友誼之路。我想,朋友不會走着走着就散了,散了的是互相的理解和尊重。斤斤計較、互相猜疑不會顯得你有多精明,只會加速友情的瓦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優點,不要總想着自己先道歉很不公平,先等事情過去再認真和對方溝通,既消除了不歡而散的可能性,又能讓朋友意識到你的真心,何樂而不為呢?

塔莉和凱蒂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卻都活成了冬天,然而兩個人在一起就是春天。這才是友情的真諦啊!

“在呼嘯的風聲中,在金黃落葉掃過人行道的窸窣中,在空無一人的街頭,塔莉戴上耳機按下播放鍵,開始跳舞。”從此,姐妹花永遠只存在於心裏。螢火蟲小巷沒有螢火蟲,但星星點點的回憶,足以照亮那裏。

“如今這裏荒草叢生沒有了鮮花,好在曾經擁有你們的春秋和冬夏。”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5

世間有一種友情——叫做“凱蒂與塔莉”。《螢火蟲小巷》是美國作家克莉絲汀·漢娜寫的一本關於友誼的小説,故事裏的主人公,一個叫凱蒂·穆勒齊,另一個叫塔莉·哈特。凱蒂是一箇中規中矩的乖乖女,她擁有着幸福完美的家庭,而塔莉,她美麗聰明,大膽叛逆,但始終生活在被母親拋棄的陰影之下,兩個性格完全不相像的人卻彼此陪伴,走過了超過三十年的時光。

從1974年到20xx年,彼此陪伴,相互攙扶,一起走過。從14歲的青春,到四十歲的暮年,彼此擁抱,彼此需要,共同成長。她們在對方的人生旅程中成功留下足跡。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家庭,卻造就了永恆的友情。塔莉羨慕着凱蒂擁有美滿幸福的家庭,而凱蒂又何嘗不是羨慕着塔莉成功的事業?也許塔莉在新聞直播上為了收視率而傷害了凱蒂,但最後,她又因為凱蒂,放棄了那個讓她一炮而紅的節目;也許凱蒂在心中因為女兒而恨着塔莉,但過不了多久,她就會立刻對塔莉説出“我愛你”。在凱蒂那個陰暗的葬禮上,她仍然選擇了嬌豔、耀眼的化粧,因為那是塔莉最喜歡的;而塔莉,在凱蒂逝世後,辛苦將凱蒂的三個孩子一一撫養長大,她們的友誼,是天底下最純淨、最美好的友誼。

我從小就不太相信友情,但卻又渴望友情,我覺得友情,是一種虛假的東西,更別提那幾十年的友情了。而凱蒂與塔莉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想法有多麼荒唐,在追求友誼的道路上需要付出的是時間、忠誠、真心的愛,那些所謂的嫉妒、仇視、怨恨、傷害,只不過是草叢中一片微小的枯葉,而枯葉最終也會成為草的養分。要交到真正的朋友,必須先交出自己的心。讀後感·有時難免遭遇失望,但是不要放棄,萬一受傷了,何妨重新站起來,拍掉心靈上的灰塵,勇敢再試一次。

我今後,會用真心去對待朋友,我會把羅曼·羅蘭的話記在心中——“誰要在世界上遇到過一次友愛的心,體會過肝膽相照的境界,就是嚐到了天上人間的歡樂,有了朋友,生命才顯出它全部的價值。”螢火蟲小巷沒有螢火蟲,只有閃亮亮的夢想,還有我們瘋狂、笑淚交織卻比星星永恆的友情。

世間有一種名叫“凱蒂和塔莉”的友情,它像螢火蟲的微光,卻足夠温暖彼此的一生。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6

一直以來,聽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沒人能陪你一路走到最後。可是螢火蟲小巷改變了我的看法,他們的友誼令我感動也令我驚訝,原來在一個人的一生中,真的有人能一直陪你,你人生中的大小事都有人為你見證

全書講述了兩姐妹的感情,從青葱歲月到四十不惑,有歡樂有驚喜有淚水有嫉妒有背叛有分裂有和解,就像我們每個女孩和閨蜜的感情路一樣,一件件大事小事就構成了一生。現實中的我們也許朋友很多,每天嬉笑怒罵的人總有一大羣,可是當我們離開喧鬧的人羣,一巡酒席過後,總是自己一人,想着和他們沒有關係的事。一羣人的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這才是真正的孤獨。也許我們曾經有能夠談天説地到半夜的朋友,能夠叫着你的綽號嘲笑你的閨蜜,能夠喊着你的大名罵街的人,可時間久了漸行漸遠,曾經的好友脱離了自己的生活軌跡,變成了現在朋友圈的點贊之交。有人説,人生的每段經歷都會有新的朋友來見證,不會只是碎片,不完整。

其實友情和愛情一樣,也需要精心的維護,當我們刷微博看朋友圈的時候,看似我們知道朋友的動態,其實我們參與的只是他們構造的虛擬世界,是任何人都可以知道的生活狀態,是他們想讓別人知道的,甚至可能是想讓別人誤以為的生活狀態,這不是或者不僅僅是一個朋友應該知道的事。其實我們可以放下手機放下網絡,可以打通電話説説最近的新鮮事,可以小聚談談心事,可以一同旅遊拍美美的照片,可以做年輕時讓我們心動的事。

我一開始不明白,覺得她們之間不是純粹的友誼,真正的友誼應當是不含一絲雜質的愛,沒有嫉妒,絕不傷害,也不允許他人傷害,愛對方的所有。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永遠不可能純粹化,深厚的友誼也會參雜某一些羨慕、嫉妒、防範,只是愛總會戰勝這些人性中的缺陷。比如愛情,即使你看不慣對方,甚至討厭對方的某個小習慣,你還是不離不棄的愛着對方。比如親情,你知道自己的孩子有缺點,甚至是你討厭的缺點,你可以還是能為他付出一切。就像凱蒂和塔莉,知道對方的不完美,還是將對方深深放在心裏最重要的位置。願你我都能在短暫的生命中有凱蒂或塔莉相陪。

風雨如晦,友誼能為你在黑暗中前行助力;白雲蒼狗,友誼能令你堅守初衷,矢志不渝。沒有什麼是完美的,友誼也不例外。珍惜友誼,也許它不可避免世俗,但它始終如黑夜中的螢火,指引光明。所以,凱蒂和塔利渙然冰釋,她們回到了螢火蟲小巷。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7

在當前,這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下,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積極在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利用假期的期間我將之前買的叫做《螢火蟲小巷》的這本書看完了。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生是一段孤獨旅程,但我遇見了你。你不是我,卻又像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我已經不記得第一次看見這句話的時候是什麼時候了,單這句話深深的感染了我。書中的塔莉與凱蒂,她們一個是美麗叛逆,一個是乖巧可愛,兩個人在冥冥之中在沒有螢火蟲的小巷中相遇了,從此開始了屬於她們兩個人的世界,屬於兩個人的友情。

從那一年14歲,她們開始經歷青春期、叛逆期直到最後擁有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書中的塔莉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家喻户曉的新聞主播,而凱蒂卻成為了三個孩子的母親。和曾經一樣,她們依舊擁有迥異的人生軌跡,但在彼此心裏都明瞭“你不是我,卻又像世上的另一個我。”我想塔莉與凱蒂真的很幸運很幸運,在年少時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朋友,一生的知己,在她們成長中,她們經歷過快樂、誤會、吵架、和好。但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依舊能向對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讀完這本書,最深刻的體會便是友情的偉大,我渴望擁有這樣的友情,無論我變成怎麼樣,都可以在你面前保持最真實的自我。因為你是世界上另一個我,你填補我生命中的遺憾、空缺。

同時這本書具有強烈的青春期的色彩,凱蒂在青春期對媽媽很壞,並且也會發脾氣摔門。而在三十年後她的女兒也到了青春期時,那一系列的行為都報復到她身上了。“你要等上三十年才能聽到女兒的道歉”,“不過至少還有一件好事,她還不曉得道歉的時候,你就明白她知錯了”。

這使我想起了十三四歲得我,以前我也經常跟老媽吵架,每次吵架都能把我氣哭,那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年代,會固執地堅持自己是對的,會在生氣的時候飆狠話,後來才明白那就叫青春期,而家人之間的狠話往往是最傷人的。

我非常喜歡書中的塔莉,因為她所到達的高度,是好多人都無法到達的。因為她的執着,什麼樣的人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也許你還在為眼前的問題煩惱時,他人便已經在想辦法了;當你還在抱怨今天天氣不好時,他人早已出發前行;而當你還在睡懶覺時,他人早已經奮鬥了好久。而我,也會努力,像塔莉一樣,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去付出自己應該付出的一切。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8

15年末初識螢火蟲小巷,16年初與它相遇,在我翻開它的那一瞬間,被深深擊中,愛不釋手。

螢火蟲,微微亮光,卻能安慰夜行人那顆孤寂恐懼的心靈。就如凱蒂和塔莉,在那個情緒氾濫,敏感多疑的年紀擁抱着取暖,擁抱着敍述各自的心事。你擁有我羨慕的穩定與温和,我擁有你羨慕的光鮮與自信。如此,甚好。

一個家庭幸福,生活甜蜜,卻厭倦這種千篇一律的生活;一個被爸媽拋棄,整天光鮮亮麗,卻在內心深處渴望温暖。兩個來自不同星球的天使,相遇在那個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從此喜怒哀樂,有你共享。

塔莉一次次被媽媽拋棄,渴望愛又吝嗇愛,即使看起來呼朋引伴,即使最後她享譽全國,她仍是一個孤魂野鬼,飄蕩在荒無人煙的世界上,倔強、恐懼滲透在她的每個細胞裏,幸好遇到凱蒂,給了她一個機會參與到家庭生活中來,感受正常家庭氛圍的温暖。

凱蒂迴歸家庭,面對與他恩愛有加的丈夫卻患得患失,沒有安全感,最初的夢想淹沒在家庭的瑣碎裏,面對每天做不完的家務,操不完的心,當生命在雞毛蒜皮中逐漸衰竭,當初璀璨的夢想再次發光,她再一次提筆,書寫人生,書寫對生命的留戀與對孩子深深的愛意。人是不是總是這樣,在失去後才懂得珍惜?換言之,在失去的最後關節悔悟是不是也是一種幸運,但願,活着的每個人,不負時光,體會生命的靜好。

全然不同的生活軌跡,在最難熬的關頭,或許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或許只是一聲輕輕的“我在”,就能在暴風雨肆虐的生命裏,開闢出一片燦爛。每一次身心俱疲的時刻,撥通凱蒂的電話,就在那一個瞬間,所有的情緒瞬間煙消雲散,或許,這就是好朋友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友誼,早已昇華成血液至親方有的情誼,兩個生命相互交融,一個眼神就能看到彼此的心底。

看到最後,不知不覺哭出聲,人該有多麼幸運,從風雨飄搖的青春期遇到一個知己,經歷誤會,吵架,生疏,和好,循環往復,直到生命的最後關頭,還能與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你就像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擁有我沒有的那些特質,我從心底羨慕你,卻也努力過好自己當下的生活。

從來沒有一本像這樣描述女性之間情誼的小説,猶如一汪清泉,緩緩注入我的心田。我想,每個人內心都渴望這樣的温情,卻在一次次遲疑中錯失了機會,面對別人的善意,勇敢一點兒,生命會不會有些許的不一樣。

你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你填補我生命中的遺憾、空缺,我羨慕你,卻也認真過好自己的生活。

《螢火蟲小巷》讀後感9

很久沒有因為被書感動而流淚了,《螢火蟲小巷》徹底地讓我感動了一把。塔莉和凱蒂從十四歲初次相遇,兩個惺惺相惜,又互相羨慕、被對方吸引的小女孩從少女時代到恣意青春,再到結婚生子步入中年,中間有愛情的糾結、事業的迷茫和家庭的牽絆,但超過三十年的感情,歷久彌新,愈發深厚,無論兩人之間有什麼波折,但心裏最在乎的還是對方,知道對方最在乎的也是自己。

因為我的個性是比較不容易像別人吐露心事,即便是我最親的人,並且我的朋友都以男性居多(因為他們不會強迫我敞開心扉,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的友情)因此我沒有機會體味塔莉和凱蒂之間的這種友情,所以更加讓我感動和羨慕。

塔莉無疑是她們兩個當中最耀眼的那個,從小就是那麼與眾不同,到哪都可以第一時間吸引別人的目光。做起事情也是乾脆利落,一切都是圍繞着她的人生目標,從不後悔,也不會主動説對不起。

而凱蒂卻是個細膩的人,會替別人考慮。她追求的是一種平穩、踏實的生活,但同時也是個很堅強的人,比如在強尼去做戰地記者時,她願意讓強尼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當然她也是害怕會失去他),然後自己每天承受隨時都有壞消息傳來,到最後她自己得了癌症,還在考慮強尼和三個孩子以後的生活。

我想也正是如此,塔莉有的時候才會不加考慮地做出一些會對凱蒂產生傷害的事情,因為塔莉把她當做自己的避風港,像家人一樣,只有在她面前,塔莉才可以流露出外人所見不到的一面:疲倦、迷茫和孤獨。

因此在讀到最後一句“在空無一人的街頭,她開始跳舞”時,那種深深的孤獨感讓我有一種心被掏空了的感覺,就像《羅馬假日》的最後一個鏡頭:空無一人的大廳,只有格里高利派克離開的腳步聲。

另外,這本書中不僅僅是友情,還有夫妻之間的愛情,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特別是凱蒂和女兒瑪拉之間,青春期的子女與父母之間的那種衝突,也是最讓凱蒂焦頭爛額的事情,看的時候我也會想到我和我的女兒,我以後要如何面對青春期的她。因此我特別佩服凱蒂母親,她在面對十四歲時候的塔莉沒有將她拒之門外,阻止她和凱蒂來往,也不是沒有原則的不管不問,塔莉後來沒有走向她母親那樣的道路,這裏面有很大一部分都要歸功於凱蒂媽媽。希望我以後也能成為這樣的母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