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 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45W

我家有一本書,這是一本家喻户曉、婦孺皆知的好書,它就是赫赫有名的水滸傳。這一本書主要講述了一百零八個好漢的英雄事蹟,他們先與朝廷對抗,再一次又一次地拒絕不義之財,他們的種種壯舉總是使得我熱淚盈眶!

徵文 讀後感

在這一本書中,我最喜愛的英雄好漢就是天巧星浪子燕青。燕青本是北京土居人氏,從小父母雙亡,是盧俊義撫養成人,他會吹,會彈,會唱,會舞,還會箭術、武術。在李固和盧俊義娘子分家之時,他不是隨着他們一起享受榮華富貴的日子,而是日夜在城外等候主人的到來;在宋江想接受招安之時,眾人都要退縮之時,是他奮勇挺身而出請求前往;在大家覺得天下已經太平,想安心地過日子之時,他卻主動請求告老還鄉......這一連串的英雄事蹟都是出自燕青的舉動!

相反,在此書中我最厭惡的人是高俅高“太尉”,他是一個浮浪破落户子弟,自小不務正業,只喜歡刺槍使棒,因踢得一腳好球而得名。因得端王(宋徽宗)的“欽佩”,而當上了太尉。他曾屢次三番地與宋江作對:先造船去攻;再故意把招安上的話讀成破句,使得兩軍不和;還在宋江他們立下赫赫戰功後將其逐一殺死......這種傷天害理的不道德的事情全部都是他做出的!

爸爸説:“你看的是白話版,原版更精彩喔。”到底是不是這樣?我想暑假看一看就知道了!

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素質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着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和學會審美,為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奠定基矗

素質教育既體現一種教育思想,又表現為一種實踐模式,它具有廣泛的思想涵義。

首先,素質教育着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質必須得到全面的發展。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都要落實到人的可持續發展,素質教育體現了教育對社會及人本身的終極關懷,要求着力培養學生一種能使其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更好地不斷學習和持續發展的素質,這種素質的養成能使人終身受用。素質教育是一種全面發展的教育,是貫徹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最有利的教育模式,它要為學生的成長打好三方面的基礎:一是身心健康成長的基礎;二是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基礎;三是走向社會所必備的知識、技能、思想意識及心理的基矗素質教育的全面性要求是有其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依據的。人的素質的結構化特性決定了各素質要素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係,從而也決定了人的素質養成的綜合性特徵。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是全面的,因而素質教育應立足於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以及合理的素質結構的形成。

其次,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都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應試教育只面對少數學生,是一種被扭曲的教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都能獲得事業上的成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人才是有層次、有類別的,每個人的才能及其所獲得的成就自然存在差異,社會需要各種類別、各個層次的人才。一個人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找準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做出一定的貢獻,那他就是一個事業的成功者,就是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宋代理學家朱熹曾經指出:“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無棄人也”。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素質教育必須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應有的發展,都能成為基本素質合格的畢業生。特別是對後進生,更要激發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其興趣和才能所及的一切領域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第三,素質教育致力於培養人的適應與創造相統一的素質,不僅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視學生潛能和個性的發展。應試教育用考試一種模式來鑄造學生,學生疲於應付考試,整天埋頭於作業之中,其興趣和愛好得不到滿足,創造能力受到壓抑,個性得不到發揮。與此相適應,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較多地強調受教育者對環境和社會的適應,而對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則重視不夠。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一切創造潛能,主動地改造環境與社會,從而使環境、社會與人處在一種充滿創造的'良性互動的適應狀態。素質教育着眼於人的適應與創造的一致性,強調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都能生動活動地發展自己的個性。素質教育對於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客觀要求。實施素質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應試教育不同,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觀的立足點是要充分考慮如何更好地滿足未來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

素質教育的上述理念是我們重新審視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與問題,認清語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深化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出發點。語文素質是民族文化素質形成的基礎,語文教學對於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質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面對21世紀的形勢發展與客觀需要,當前中學語文的教學改革要以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整體素質為目標,其中改革的突破口就在於牢固樹立語文教學的素質觀,重新明確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與任務,改革的着力點則是課程、教材、教法以及考試方法的改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