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23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後感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後感1

《愛心樹》是美國謝爾·希爾弗斯坦編寫的繪本。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把無私、博大的愛給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

這個暑假,我偶然翻到了書架上一本很薄的繪本《愛心樹》,它被其他厚厚的書包圍了。我想我小時候一定讀過,就簡單地翻了起來,當我看到《愛心樹》最後一頁上寫着的幾個字“大樹很快樂”和另一頁駝背的“孩子”坐在老樹墩上的畫面時,我一點都快樂不起來。大樹不求回報,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它真的快樂嗎?孩子看上去得到了一切,最後只想要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一坐,他真的快樂嗎?我覺得他們都不快樂。

我想,如果大樹當初不是給孩子蘋果、樹枝和樹幹,而是給了他一把種子,那孩子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呢?

也許孩子會拿着那把種子,選一塊好地種下,每天去澆水、施肥,等到種子發芽了,長成一棵小樹,孩子精心照料小樹,小樹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也結出很多蘋果。有更多的孩子每天跑到樹下,採集樹葉給自己做王冠,爬上樹幹盪鞦韆,吃樹上結的蘋果,和大樹捉迷藏,在樹陰裏睡覺,和孩子小時候一樣快樂!孩子再把從這棵樹採集的種子種到地裏,再種出很多蘋果樹,自己就擁有了一個大果園,那就什麼都不愁了,還給更多人帶來快樂。大樹看到孩子這麼幸福快樂,一定會很快樂的!

媽媽經常跟我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覺得就是這個道理。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後感2

寒假期間,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彷彿跟隨李鎮西老師從入職那一刻重新來過,去感受一個個難忘的師生故事、體會那一份份真摯的師生之情。敬佩李老師對教育的追求與探索、欣賞李老師對學生的關懷與投入,反思自己,唯有汗顏!

李老師初為人師,也是空有遠大理想,但沒有更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但面對這種現狀他卻能夠一邊實踐、一邊大量的閲讀教育專著,使自己在專業之路上迅速的成長起來,這種對事業的敬畏,對知識的渴求是讓我敬佩的地方。

李老師在教學之路上不斷前進,但他始終不忘初心,一心撲在教育教學上。他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親切的稱他為“老李”“鎮西將軍”。無論是在校就讀的學生,還是早已畢業的學生,學生永遠記掛着李老師,李老師也永遠牽掛着這些學生。一次活動、一份禮物,一篇日記——時間讓這份師生情更加深厚綿長,這是讓我羨慕的地方。

面對繁雜忙亂的工作,李老師能夠不斷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把對工作的一些所得、所思及時的記錄在案,分享給大家。這種良好的習慣,讓他能夠帶給我們那麼多的精彩著作,李老師這種勤耕不綴的精神,讓我為之讚歎。

縱觀全文內容,裏面有生動的教育故事、有感人的書信、有精彩的活動、有寶貴的經驗、有難忘的課堂、還有感謝李老師的人、也有李老師要感謝的人。學生的一封書信,一份禮物,李老師會收藏至今;別人對李老師的一份關懷,一次幫助,李老師會銘記於心,李老師的這份真摯的待人之心讓我倍感可貴。

一本書會很快讀完,但李老師的教育精神卻讓我永遠也學不完!看李老師的'書,去學習李老師的閃光之處,生活永遠是一本讀不完的百科全書!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後感3

世界上有兩大心理學流派,一個是弗洛伊德開創的精神分析學,另一個是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阿德勒認為自己老師所開創的精神分析學中,過於強調了人類的性慾和本能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卻忽略了社會感在人格塑造中的巨大作用。

阿德勒認為生命的真正意義可以分為三個部分:職業、人際交往和婚姻。而合作是實現人生意義的方式,合作的基礎是興趣的產生。

人的心理和身體是可以互相影響的,在人的行為模式中,心理的渴望和訴求會對人的所作所為產生積極或是消極的影響;而人的性格在人生早期即童年時期就已經形成,所以早期記憶和童年影響對一個人的日後的行為和選擇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一個人性格的行程過程中,家庭的影響是排在第一位的,父母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讓孩子對於社會對於他人產生興趣,尊重、愛護、家庭成員之間的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孩子進入學校後,學校的影響、老師扮演的角色都至關重要。老師應該瞭解孩子的過去經歷,瞭解孩子的興趣,用心關注每一個孩子,不忽視,不溺愛,不以成績作為判斷標準。

這本書寫在百年前,而現在很多的家庭,學校甚至還沒有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希望我們能更多的關注和了解心理學,更多的將心理學應用到生活中來。

阿德勒後期也在從事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工作,很多家長特別是隔代長輩,通常都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孩子是敏感而單純的,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我們用心去關懷,也需要我們以平等的身份去交流。需要包容而謹慎的態度,也需要柔和的方式,更需要底線和原則。

李鎮西愛心與教育讀後感4

讀了謝雲先生的教育著作《閲讀照亮教育》,感觸頗深。我是一名青年教師,閲讀照亮的不僅是我們自己的人生,閲讀還照亮了我的職業教育。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中假如沒有書籍,就好像植物沒有了陽光;學習中假如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了翅膀。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閲讀就是了解人生和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徑。學生在學校學到的主要是課本上的知識,學生如果只是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那麼知識結構就會趨向單一,不利於學生的只是構建。學生閲讀有益的課外書,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興趣,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閲讀還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文學作品中那些主人公所具有的美好品格,那些富有人文精神的感染,很容易感染我們的學生,引起學生對生活的認識。

閲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賴老師、教材和課堂,這種學習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然而閲讀一些有趣而又和學習科目相關的書籍,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吸收知識,並積極運用這些知識,開動腦筋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地培養和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從一開始的被迫學習轉向主動的學習。

這麼看來,閲讀和教育密切相關,和學生的成長更是息息相關。最後,用培根的一句話來概括閲讀的好處: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