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來源:文萃谷 3.06W

  第二單元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學習重點整理

空:ōnɡ:天空 空中 nɡ:空隙 空地

曲:qū: 彎曲 曲線 qǔ:戲曲 樂曲

爪:zhuǎ:雞爪子 爪子 zhǎ:爪牙 手爪 鷹爪

鋪:pū:鋪張 平鋪直敍 pù:牀鋪 上下鋪

  《古詩兩首》

《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緣:因為。 題:書寫、題寫。 此山:(此:這)這座山,詩中指廬山。

不識:不能認識,辨別。 真面目:指廬山真實的景色

前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遊山所見)。後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即景説理,談遊山的體會)。

意思:從正面看,廬山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從側面看,廬山是陡峭挺立的山峯。從遠處看,從近處看,從高處看,從低處看,廬山的景色各不相同。為什麼不能看清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只因為自己置身在此山之中,看來看去,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

道理: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也各不相同。看待任何事物,都要全面地去了解,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

 《遊山西村》:(宋、陸游)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西村:村莊名,在今浙江紹興。 豚:豬。 疑:以為,懷疑。 足:足夠,豐盛。

意思:不要笑話農家的酒渾,豐收之年有豐足的佳餚款待客人。走過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以為無路可走了,忽然看見前面柳色濃綠,花兒豔麗,一個村莊出現在眼前。

道理:形容陷入困境,似乎沒有希望了,忽然絕處逢生,出現了新的契機,告訴我們在面對克服困難時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

“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各不相同。”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説一説。(如畫楊桃時;不同角度看杯子時;盲人摸象……)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舉例説明。(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數學題的時候,儘管我認真思考,反覆計算,還是想不出解題的方法。這時爸爸走過來,給我指點了一下,我很快就解出了這道難題,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爬山虎的腳》:

課文先講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然後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後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課文的重點是講爬山虎腳的特點。文中用三個自然段講了三層意思:①爬山虎的腳的位置、形狀和顏色;②爬山虎的腳怎樣在牆上爬;③爬山虎的腳與牆的關係。

“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這句話寫了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第一句:綠(綠得那麼新鮮);第二句:又多又密,(鋪得那麼均勻,不留一點兒空隙);第三句:美,(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

這句話寫了爬山虎腳的位置(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形狀(枝狀的細絲,像蝸牛的觸角)、顏色(嫩紅)。

“爬山虎的腳觸着(zhá)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這句話中描寫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動作的詞語有:觸、變、巴、拉、緊貼、爬。

  《蟋蟀的住宅》:

“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温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卧室。”

“隨遇而安”是指適應周圍的環境,不論環境如何都能得到滿足。

從“慎重選址、自己一點一點挖掘”這兩點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隨遇而安。

“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台上彈琴。”

這句話中,作者把蟋蟀發出的聲音比喻為“彈琴”,又將洞穴門口的平地稱為“平台”,這使我們感到:這座住宅的設計是很講究的,它不僅能藏身棲息,而且還有休閒娛樂的功能,我們可以想象到當四周靜悄悄時,小蟋蟀演奏着樂曲,享受着生活的樂趣。這種形象的語言反映也作者對小蟋蟀的喜愛之情。

“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這句話把蟋蟀的住宅稱為“偉大的工程”是不是太誇張了?

(答:不是。因為蟋蟀的住宅排水優良,有温和的陽光、傾斜的隧道、隱蔽的門口、平坦的平台、光滑的牆壁,這座住宅是這樣的簡樸、清潔、乾燥和衞生。可是蟋蟀用來造住宅的工具卻只是那樣柔弱的前足和後腿,這簡直是一個奇蹟,所以這住宅對於蟋蟀來説不能不説是一個偉大的工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