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讀後感300字

來源:文萃谷 8.4K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文集,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論語十則讀後感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論語十則讀後感300字

  論語十則讀後感300字(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與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着智慧的光芒。

《論語十則》主要講了兩個方面:一是講學習方法及態度的;二是講思想修養方面的。這十則教給了我如何處世待人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説的是:學習了不思考就會迷惑,只思考不學習就會有害。國小學古詩《楓橋夜泊》時,其中有一句“江楓漁火對愁眠”老師給出的解釋是:江邊的楓樹伴着漁家的燈火,帶着思想之愁我難以入眠。可是我發現:楓樹“性惡濕”,不宜生長在江邊。我又查閲了一下,發現“江楓”還有一種説法為:“江邊的楓樹”且當時就有一座橋名曰“楓橋”。因此,我認為江楓應採取第二種解釋。我將我的想法告訴了老師,老師説:“現在大多采用第一種解釋,而且這兩種説法處於爭論之間,還是選擇第一種更為妥當。”老師還誇我善於思考、探究呢!既然“學而思”如此有益,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説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這以後才能知道松樹柏樹是最後凋謝的。我們正應像松柏一樣堅韌不拔,無論何種境地都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文天祥面對着敵人提出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力誘-惑,義正言辭地加以拒絕,忍受着敵人殘酷的嚴刑拷打,寧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國。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表現得大義凜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應當像他一樣堅貞不屈,不畏艱險的環境,保守自己的節操!我們應勇於挑戰困難,像松柏一樣在寒風中挺立!

《論語》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其中所藴含的豐富哲理啟迪着我們的心靈,它告訴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修身養性。

有人説過:“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讓這個世界更加和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説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和探討,指引我們前進。

  論語十則讀後感300字(二)

論語中有很多論述在今天看來,仍然非常有現實意義,小到一個人的為人處事,大到一個地區的管理,都有指導意義。

《論語·衞靈公》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現在的話説就是,子貢問他的老師孔子,有沒有一句話可以作為終身的行動準則,孔子説,那就是寬恕、原諒,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如果現在的人能夠按照孔子所説的那樣去要求自己,我相信很多事情是萬萬不能發生的,比如暴力強拆,又比如搶劫,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不會發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我們應當從自身做起,不論社會地位是卑賤,還是高貴,我們都應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越來越和諧、安定,人們的生活才更加幸福安康。

  論語讀後感300字(三)

我們學校要舉行論語讀後感比賽我先來介紹介紹論語吧,論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經典之作。記錄了孔子與弟子的言行與,《大學》《中幅》《孟子》稱為,四書。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與朋友交言而不信,呼意思是;不尊守諾言。我來説説我吧有一次星七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姥姥家到了門外面我突然想起我好向還有一些事情一想願來是和朋有一起去玩我和爸爸媽媽説了説爸爸媽媽走了朋有來了我説別但心我給朋有講講,朋友説你真是個守信用的人。我開心急樂

你要來到我們班就會聽到我們的朗讀聲。

  論語讀後感300字(四)

論語中有一話説是這樣説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這樣一句話,在我的家裏有一本《逆流而上的魚》一本書它上面寫的是一句:己所不欲,就施於人。的話。

他是這樣寫的:我不喜歡的,你肯定也不喜歡,所以我不會給你,他不願意做我肯定也不願意做,所以你不會勉強我去做這件事情。

對呀!我不喜歡的東西你怎麼會喜歡呢?我不喜歡青菜你一定也不喜歡!

我不喜歡流行歌曲,那你也一定不喜歡?

我不能克服一種困難那你一定也不行?

我知他説的不一定都對,但是最讓我感到了不起的是,那個寫書人的.勇氣!是那種敢於面對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發表自己的看法的勇氣!

我家的那本書,雖然比起《論語》來差的很多,但我學會了很多他的東西,那東西看不見也摸不着。

  論語讀後感300字(五)

聽了劉定一老師的報告,讓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幾年以前,我曾經開設過一門自主選修課——《<論語>導讀》,以夏傳才的《論語講座》為經,以楊伯峻的《論語譯註》為緯,參考楊樹達的《論語疏證》和司馬遷的《孔子世家》,分專題講解《論語》。今年上半年,我還做了一個嘗試,讓高三學生每個星期讀一章《論語》,寫讀書札記,然後利用答疑的時間講解學生在閲讀《論語》過程中碰到的疑難問題。

兩次講解《論語》下來,讓我益發覺得給中學生講解《論語》之必要。起初,我只是覺得,現在的高中生,至少應該完整地讀完一部文言文的著作。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打破中學生對閲讀文言文的恐懼心理,才能樹立學生閲讀文言文的信心,培養學生閲讀文言文的良好語感。而《論語》作為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讀本,堪稱絕佳的文言文入門讀物。

劉老師的講座,讓我深刻認識到讓中學生閲讀《論語》的育人價值,更加堅定了我讓學生閲讀《論語》的信心。我打算在下個學期的高三教學過程中,用十週左右的時間,帶學生讀完《論語》。大體做法如下:以楊伯峻的《論語譯註》為學生用書的底本,人手一冊橫着讀《論語》,每週讀兩章,摘抄5-10則,並撰寫讀書札記。以錢寧的《新論語》為教師用書的底本,每週固定一課時,分專題開設《論語講座》,深入闡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