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賞析

來源:文萃谷 1.2W

虞美人①

蔣捷《虞美人少年聽雨歌樓上》賞析

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

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

斷雁叫西風。②

而今聽雨僧廬下,

鬢已星星也。③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作者】

字勝欲,號竹山,陽羨(今江蘇宜興)人,生卒年不詳。寧度宗鹹淳十年(1274)進士。宋亡不仕,抱節以終。其詞多承蘇、辛一路而兼有眾長,與周密、王沂孫、張炎並稱“宋末四大家”。有《竹山詞》。

註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峯》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②斷雁:失羣的孤雁。

③星星:形容鬢髮斑白。

【品評】

此詞從“聽雨”這一獨特視角,表現了少年、壯年、晚年三個人生階段的不同境遇、不同況味的不同感受。作者通過時空的跳躍,依次推出了三幅“聽雨”的畫面,而將一生的悲歡歌哭滲透、融匯其中。“少年聽雨”的畫面,由“歌樓”、“紅燭”、“羅帳”等綺豔意象交織而成,傳達出春風駘蕩的歡樂情懷。

儘管這屬於燈紅酒綠的'逐笑生涯,畢竟與憂愁悲苦無緣,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識愁滋味”的青春風華。“壯年聽雨”的畫面,以“客舟”為中心視點,而在四周點綴以“江闊”、“雲低”、“斷雁”、“西風”等衰颯意象,映現出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而今聽雨”的畫面,則刻意凸現出僧廬之冷寂與鬢髮之斑白,藉以展示晚年曆盡離亂後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悲歡離合總無情”,是追撫一生經歷得出的結論,藴有無限棖觸,不盡悲慨。“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卻表明他並沒有真正進入超脱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只不過飽經憂患,已具有“欲説還休”的情感調節和心理控制能力。

三幅畫面前後銜接而又相互映照,藝術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歷程。其中,既有個性烙印,又有時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一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