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畫鑑賞觀後感範文

來源:文萃谷 5.86K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齊白石畫展參觀,齊白石一生創作勤奮,作畫極多,一天不畫畫心慌,真是有天賦還夠刻苦啊!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齊白石的畫的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齊白石畫鑑賞觀後感範文
  齊白石的畫觀後感篇一

大凡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些富有童心童趣的人。

童心童趣是藝術家內心情感世界的最原始的東西,是一個人的性靈的根本。一個藝術家如果散失了童心童趣,變得世故老成可能未必是什麼好事情。齊白石老先生的成名作品都是在六十歲後畫出來的,老先生的畫作基本上反映的是一個主題,畫些花草蟲魚,信手拈來,相映成趣。比如,老先生畫的兩隻小雞搶食的畫,就很有意味。

這幅畫很簡單,就兩隻毛絨絨的小雞,一上一下,稍稍的有些錯位,兩隻小雞埋了頭在搶食一條蚯蚓。蚯蚓被兩隻小雞緊緊地啄住,被拉扯成一條直線。白石老先生通過畫面渲染了一種來自童心的童趣。對這種畫面的捕捉,對這種畫面的表達,如果不是心存童心童趣,是不會把眼光和心理投向這些小玩藝兒的。但這些物事小嗎?我認為它一點也不小,通過這兩隻小雞的搶食,我們看到了我們的童年,看到了我們的童心和童趣。更可貴的是,這些童心童趣未泯,對我們今天超負荷的心靈,又是一種自然有趣的釋放。看了之後,我相信,誰都會釋然一笑,內心深處都會有那麼一點點輕輕地顫動,有那麼一絲絲温暖掠過,有那麼一些曾經的想念流溢而出。哦,多有趣啊,我們曾經可能也象兩隻小雞那樣“蠻不講理”的爭搶過什麼,但那不是你死我活的格鬥,而是一種生活情趣的再現,是一種真我和本性的表現。白石老先生的畫真是厲害,它能透視我們的心靈和性情的空間,直指我們心窩的那個本我。

薑還是老的辣啊。

  齊白石的畫觀後感篇二

齊白石對點、線、面的構成極其重視,因此多有奇妙的章法和生命的律動。當齊白石臨摹八大山人的鴨子時,將冊頁變為四尺條幅,上部三尺皆為縱向題跋,已顯露了齊白石在構成上的奇思;

齊白石作品齊白石作品

雛雞一畫,僅在下方五分之一處畫三隻小雞,左上方五分之一處落窮款,三個點與一條線遙相呼應,把那大片空白化為有生命的空間;蓮蓬蜻蜓中,四尺長的'一條縱向線與一尺長的一條斜線的交叉,就完成了秋思的意韻,已簡到不能再簡,這是齊白石的奇思妙構。在魚、蝦的畫面中運用同向線的排比造成運動的節奏同樣體現出齊白石的構成思想。作品小魚都來中“向心”的節律,荷律羣魚中兩個圓(荷葉)與一組斜 線(游魚)的組合,是齊白石內心生命律動的跡化。在鬆鷹、紫藤、牽牛花這類作品中,齊白石善於運用複雜的線型變化以造成複雜的旋律。題鬆詩句"虯枝倒影蛇行地,曲幹橫空龍上天";畫藤題句“亂到十分休要解”,“老藤年年結如蠅”,表白的都是對特有形象的審美感受。將嫩荷、夏 荷、殘荷作比較對照,清晰地發現,齊白石善於運用筆墨,也擅用線的節奏、組合方式的變化,表現不同的氣氛。這種奇妙的構成,有齊白石的技巧,而這獨特的技巧又與齊白石對內在美的獨特追求有關。構成柴耙作品中的一根篆書般的大線與七根短線,是柴耙的形象所提供的,是以柴耙入畫的齊白石這個“鄉巴佬”本質的體現,是“以農器譜傳吾子孫”的願望刺激下的產物。

  齊白石的畫觀後感篇三

今日下午,陪朋友到朝陽區法院執行庭的立案廳辦理申請強制執行法院生效判決的事,在取號機拿了號後一看,只有兩名法官在接待,前邊還有十個人在等。其間看到一位女士申請執行給付金錢的判決,判決生效後發生的利息有5000多元,法官要求:申請人除了按要求提交申請書和法院生效判決書外,還得從網上查詢到同時銀行利率表,並把這網頁打印出來,然後列出本人申請利息的計算方法或公式和計算結果,不能差。不這樣提供申請材料,法院執行庭不受理強制執行給付利息的申請。這位女士説她已經跑了好幾趟了,這次還是無功而返。本來我覺得申請執行很簡單,有生效判決和申請書就行,現在覺得還挺麻煩。朋友的申請書上沒有寫利息的數額,也沒有事先打印好帶有銀行利率的網頁,只好回去準備,改日再來了。

從那兒出來,執行庭的街口,是北京畫院,朋友和我都喜歡看畫展,看到現在展覽的是齊白石作品,就買了門票進去看看。存了包,到了三層和四層的展廳。三層展廳中央,是齊白石和徐悲鴻及另兩個人的合影,屬齊白石的年齡最長,可是看上去,覺得齊白石的眼睛最有神,令人有超凡出道的感覺。

雖然小時候在中國美術館年看過部分齊白石的畫,但是那時的印象和感覺已經不深了。現在看到這些真品,雖然有些舊,但是仍然令人覺得非常有個性。人説齊白石六十歲才開始畫畫,而且多畫些蝦蟹和農家所見類的景物,但是卻畫出了水平,也成了名,風格自成一家。使我覺得,人只要學於某事,不論何時開始,都不算晚;人不論做什麼,只要做到精緻,都會有成就。獨有的一幅畫稿,是一幅荷花圖的畫稿,荷花的枝葉和花的輪廓都已經定了,而且在每個輪廓內,都已經標寫了顏色的種類,並且註明了顏色的深淺。這畫稿不但讓人對齊白石作畫的程序和手法有些瞭解,也體現了齊白石做事的風格,當過鉗工和車工的我覺得,他作畫如同他作木匠活,畫稿類似一張加工工序圖。

有張畫,是農家用的竹耙,在農村勞動了七年的我對它很熟悉,這竹耙是用來摟草和摟麥子青苗用的。看了這畫,覺得大師畫的耙子有個漏洞。這種耙子在荊條編成後,在荊條所編的部分的上端和下端,都應當有窄竹片或細木棍做的夾檔,既防止荊條散亂,也防止耙齒抽出。大師畫的耙子卻沒有這夾檔,呵呵,大師畫的這耙子使不了幾下,就會散了架的。看來不論什麼事物,看是看了,沒有親自做過,或者沒有熟練地做過,對此事物的瞭解,是不同的。由此看來,大師沒有熟練地使用過這種耙子,雖然除了這個漏洞,別的部分,他畫得很像。呵呵,想起小時候聽過個故事,就是一老農指出一名畫家畫的馬不對,説這馬的腿畫得不符合實際。馬的腿在走的時候,是每側的腿同時向前邁的,並且是後腳要踏在同側前腳的腳印上。由此使我感覺到,事物有時候,就得實踐才能體會的。以前拍農家類的電影,演員們都要到農村去體驗生活一段時間,就是這個道理。看來,不是大師沒有體驗過使耙子的要領,就是給大師找道具的人,找了個偷工減料的貨,才讓我有今日的感覺。

有幅字,對我啟發很大。那是大師在1930年寫的,字體剛勁,“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我想,大師可能不苟與人討價還價的,自己出價也是自以為合理的,所以就寫來掛在他賣畫的房中,省得自己一遍一遍地提示那些來買畫的人。想來,那時假借交情想佔大師便宜的人不少,不然大師不會寫這幅字。這種態度,使人聯想起古代的仕的風格,我是有才華的,我為人用,必有所值。想到《馮諼客孟償君》這篇文章,就是講這種風格的。我感到,大師雖然是木匠出身,但是卻有古代仕的風骨。這幅字之於我的啟發是,我是有經驗和一定水準的律師,不能出於交情,總是少收律師費。呵呵,以後得常想想大師這幅字。

還有幅畫配字,使人覺得有味,一個市井平民之像,字為:人罵我,我也罵人。看似簡單,含義卻深刻。想來,為人處事,是得不卑不亢的。如果對付小人,也得用小人之道。否則,用君子之心對小人,小人就得志了。當然,前提是,人得先罵我,我才如何的,我不會先如何的。

展覽大廳,只有我和朋友兩個人在看,雖然是工作日,也覺得冷清。看來人們的興趣,已經非常廣泛了,以至大師的作品展覽這樣門庭冷落。突發奇想,如果哪天在這,説大師的作品無償贈送,會是什麼場面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