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優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2.69W

看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優選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雖然今天才看這部經典的法國電影,卻深深為她打動。我自以為可以為這部片子説點什麼――雖然不是專業的影迷,雖然剛看過一次。但因為被感動,我覺得就可以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因為才在腦子裏將此電影過了一變,我倒覺得第一次的痕跡更真實。就像你吃雪糕第一口時感覺的清涼會更讓人印象更深刻、體會更自然一樣。

我覺得此片中文名叫《放牛班的春天》,雖不一定最貼切,但未嘗不可。放牛班的孩子就象片中在寄宿學校的孩子一樣,沒太多人關注、沒什麼人關心、,內心的素養全然靠他們自己天成。學校以為教育他們的最佳選擇是犯錯必受懲罰,沒有人去刻意瞭解他們的心靈,反而把他們視為有潛在不良細胞的`一羣。但是放牛班的孩子自然、純粹,憑直覺更容易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雖然內心不願意承認。他們需要別人的平等對待,也等待着別人對他們耐心的調琢。

碰巧,這樣的老師出現了。放牛班的春天也就來臨了。雖然是平凡的班主任,但不求聞達,只追求內心的平靜和對音樂的崇尚。他能夠把這些不良因素的少年當普通的孩子對待,能夠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惡作劇。他用音樂整頓好了紀律,也用音樂打動了孩子的心。説的好像有些羅嗦。

片子有兩個場景很感動我。一個自然是老師被解僱離開學校時,發覺沒有學生敢破壞紀律來送他時的失落和當他看見小孩從高處扔下紙條祝福他的感動,我也感動了。看到小孩們齊齊伸出揮動的小手,人的心靈都會被熔化。

另一個是當老師知道學生的獨身母親有了男朋友時落寞的表情。我們看過太多俊男靚女的愛情,彷彿愛情就是他們的專利。當年紀不小、體態胖胖、曾被學生戲稱為光頭佬的老師的愛情破碎時,我也為之淡淡的哀傷,我也體會到了非俊男的他的傷心。這就是這部片子的力量,讓平凡人的感情打動平凡的人。

老師的循循善誘和對孩子的愛心打動了孩子,也向孩子敞開了音樂世界,最終誕生了一位指揮家。本來也算是簡單常見的情節,但我不得不佩服法國電影,沒有大的製作、沒有光環四射的明顯,沒有震耳預聾的特效,只是絲絲入扣的描述就足以感動你心底的最深處。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温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這是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主人公馬修老師的經典台詞,也是能讓我們受益一生的一句話。

在“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學校中,有各種各樣的壞學生,他們偷錢、詐騙、打羣架、辱罵他人,甚至還放火,抽煙,簡直是無惡不作!他們的校長便使用各種手段去嚴懲他們:鞭打,抽臉,關禁閉,做勞動……可這不但沒有阻止他們,反而使孩子們更加猖狂。

就在這時,來了位矮小的新代課老師,他就是當年失業的大音樂家馬修。馬修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突然發現孩子們特別愛編歌曲罵人,有幾名學生甚至有着幾乎是上帝賜予的金嗓子,於是他就試着用音樂救贖這些所謂“無藥可救”的孩子們,居然讓他們樂觀起來了,建立一支合唱團,他還成功馴服了禽獸班“危險問題少年”等級的`新學生孟丹,讓他成為了自己合唱團中的男中音!最終,當所有人都出去了,校長也去領勛章時,孟丹燒掉了“池塘之底”男子寄宿學校……

在這部電影中,我最喜歡馬修。他從來不懲罰學生。對於學生,他寬容對待,當皮埃爾被關禁閉,皮埃爾的母親前來看望他時,馬修沒有説皮埃爾被罰的事,而是説皮埃爾牙疼去看醫生了,皮埃爾的母親只好掃興而歸;對於校長,他橫眉冷對,就在他即將被辭退的時候,他當面指出校長的粗暴自私、追名逐利,對別人沒有絲毫信任之意與變態心理。

馬修之所以能夠做出這些事來,靠的是什麼?是工薪的誘惑嗎?不,做好做壞都是得那麼多工資,他靠的是職業信仰!畢竟,他是一名教師,教育孩子們是他的職責,既然他擅長音樂,那就用音樂去感悟心靈,教化學生,激發天賦,培育人才!正如他對皮埃爾的母親所説:“我不但有孩子,而且有六十個孩子!”

我最不喜歡校長哈森。他是個追名逐利的人,與馬修相比,剛好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哈森眼裏,名譽、金錢是最重要的,學生通通是他的搖錢樹,賺錢機器。他的職業就是處罰學生,他只會坐等他人之功,獨佔他人之成功之果,我覺得,他才是真正的心理變態,而不是那些天真的孩子,不過,後來有一幕,我看了特別解氣,那就是孟丹燒學校的那一幕。像那種地獄般的地方,本來就不該有,看到哈森垂頭喪氣的樣子,我不禁想到:“惡人惡報!”

馬修先生對於孩子們到底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春天,意味着陽光,意味着通往心靈的一扇窗。是他——馬修,讓孩子們走出地獄,變得樂觀起來,行走在陽光大路上,獲得了生命真正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從一開始的捉弄嘲笑與不屑一顧,到後來的愛戴支持與敬之如父。馬修以海納百川的胸襟一再忍讓,憑潤物無聲的關愛潛移默化,用動人心絃的音樂循循善誘,將一羣放蕩不羈的少年引回正路。

構成全片的主要是對比。校長與馬修大相徑庭的教學,學生前後翻天覆地的改變,孩子們對校長和馬修截然相反的態度,無疑,造成這一切不同的,是愛。青少年常是“吃軟不吃硬”,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一味地鎮壓,迎來的不是第一個蒙東在沉默中的滅亡。就是第二個蒙東在沉默中的爆發。靠“以暴制暴”求取正義,雖然看似痛痛快快地解決了一時一地的小問題,但卻義言傳身教地教會了很多人不文明的表達方式,更可能激化問題雙方的矛盾,甚至挑起更惡劣的對抗情緒。綜上,以暴制暴的本質就是拳頭大就是硬道理,力量大就是正確。

然而縱然大家都懂以暴制暴只能招致以牙還牙,但還是少有人能做到以德報怨,仁愛待人。因為愛,是要付代價的。當選擇了愛,就必然招來傷害。校長的不理解與施壓,學生的懷疑和叛逆,不錯,愛可以帶來令人心顫的美麗,但隨之而來的必然是讓人心碎的過程。若那句泰戈爾的詩:“沒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就沒有可以鍛造出天堂的力量。”一切痛苦不僅在奮鬥中,其實更在愛與恨的抉擇中。選擇恨是一種本能,而選擇愛是一種本事。選擇恨帶來一時的滿足,選擇愛帶來長久的心安。

影片更是十分真實地展示了現實的殘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馬修,最後居然被辭退了,而兩面三刀的校長則將合唱團的功勞全部包攬。甚至差點獲得額外的獎金。我不由地想起那個恪盡職守的鞋匠格拉斯,他孜孜不倦地工作,對劣質鞋深惡痛疾,追求鞋子結實耐用,但,卻餓死了。難道是他的品質讓他死了嗎,斷乎不是,叫他死的乃是黑暗,但這黑暗的社會藉着那良善的品格叫人無路可走,便更顯出了那黑暗真是黑暗!無疑,這兩者都批判了社會的黑暗,現實的'殘酷,但我更看到,這是他們面對黑暗勢力發出的戰鬥的檄文!“雖千萬人吾往矣!”若我幸運生於光明的社會,那便隨這皓月之輝散發我的米粒光華,默默無聞獻上一點愛:若我不幸生於黑暗的世界,也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絕,散發縱然只是將殘燈火的一點光亮。縱然星火不能燎原,縱然一點微光終將被歷史的車輪軋碾,我也願做那被辭退的馬修,做那餓死的格拉斯。

我盼望這世界是美好,但我更知現實是殘酷。愛是一種立場,不是盲目不知後果地奮鬥,而是終知必死而不後退的抗爭。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世上只有不負責的老師,沒有真正的壞學生”,這是從電影中得到的道理。克萊蒙·馬修是“一個過氣的音樂家和代課老師”,卻改變了許多孩子的一生。可見,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經師易遇,人師難求。學生對老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品德。

著名教育家張伯苓以身作則戒煙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説過。一次,張伯苓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燻黃了,於是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不但不聽勸,還俏皮地説:“那您吸煙對身體就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問,歉意地笑了笑,答應戒煙,同時也讓其他教師一起當眾毀煙。從那以後,張伯苓再也不吸煙了,那個學生也把煙戒了。

教師的品德宛如一盞明燈,在黑暗中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同樣,如果沒有馬修,誰會相信,那樣一羣已經被社會“淘汰”的孩子會有美好的未來?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生對教師認可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才能。

“我一看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這句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一生。此句話出自皮爾保羅一位校長之口。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驚,在他不長的人生中,只有奶奶振奮過他一次,他堅信皮爾校長的話,從此他的衣服不像往常污穢,語言不再骯髒,行動不再漫無目的。經過40年的努力,他成功當上了州長。

看吧,老師的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幼小心靈的一生。所以,只要對學生充滿希望,就會有創造奇蹟的可能。馬修老師不僅是電影裏的角色,也是現實世界中那些德藝雙馨的師者形象化身。

興學之本,惟有師範。學生對教師欽佩的唯一源泉,在於教師的管教。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到辦公室,分別給了他們四塊糖。陶行知説:“第一塊,因為你比我先到;第二塊,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你尊重我了;第三塊,你打他是為了正義;第四塊,你及時認錯了。”聽完,打人的同學知道自己錯了。這是有名的“陶行知四塊糖”的故事。管教不是疾風驟雨,而是春風化雨,這樣才會被學生接受。

電影看過,感動卻久久不能彌散。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克萊蒙·馬修之所以打動萬千觀眾,就是因為他用靈魂捧起了更多的靈魂。教師兮,靈魂之工程師,吾信!吾敬!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池塘底學校雖然名為學校,實際卻是教養院,這裏聚集了眾多的問題少年,偷盜、説謊、抽煙、搞惡作劇對他們而言都是家常便飯;同時,這裏還有一個淺薄、勢利而冷酷的鐵血校長,一個把犯規處罰奉為圭臬的教師。在這裏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門、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會客安排、關禁閉罰勞役的處罰等近乎軍事化的管理使這裏更像是一座監獄而不是學校。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位。

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台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00字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在讀大學的時候教導員就放給我們觀看過。因為我們是學前教育專業,一些關於幼兒園,幼兒,孩子,教育類的電影班主任都會推薦給我們觀看。這幾天萬園長讓我們寫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我又將電影重温了一遍。説實話內心是忐忑的,為什麼會這樣,從教快8年了,在帶孩子過程中,矛盾已經很顯然。有些是我力不從心,自己不是一桶水,有些矛盾還是在於現在孩子的變化。時代在變,孩子們生活的家庭,社會,環境在變,現在的孩子是怎樣帶更好,我們都在摸索中。

馬修真的是一位用心教育的老師,他是一位好老師,至少他那個班級是這樣公認的,那些調皮的孩子甚至有惡劣行為的孩子他們在馬修那得到一些些温暖!孩子們發現自己的價值,至少在這個合唱班裏。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且教且反思。面對比較緊張的家園關係,我只想表明自己:一切為了孩子好!孩子交在了我們的手上,不管家長會不會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想讓孩子們知道:在集體中,在社會中和家中是不一樣的!在方式方法上還在累積經驗和學習中

馬修老師的精神我已領悟,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萬校長説我是個聰明的人,在培養孩子上我還要動腦動心!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影片,第一次看是上大學的時候,音樂老師為我們準備的,當時最強烈的感觸是是音樂的魅力;而這一次,和包河區210名新進教師一起觀看,太多、太多的感觸交織在一起,久久不能自拔,腦海裏不斷地浮現精彩的劇情;我心疼孩子們不幸的遭遇,慶幸孩子們遇到了馬修,感動於馬修的善良真誠,憤怒於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我為皮埃爾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着堅守而歡欣,為馬修的離去而遺憾……感謝包河區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敍回憶的方式: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安琦重回法國出席母親的贊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是當年音樂啟蒙老師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着當年老師的心境,拉開了回憶的大門……

馬修老師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底部”,因為這裏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後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幫問題少年,體罰在這裏司空見慣,性格善良真誠的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用自創的合唱曲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魅力,最終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封閉的心靈。

我被電影裏的很多情節所震撼,當皮埃爾第一次偷偷開口唱歌的時候,我有種想哭的衝動,誰説他是擁有天使的面貌,魔鬼的心靈?擁有這麼美妙、動聽聲音的孩子怎麼會和魔鬼掛鈎?這只是一個渴望關愛卻在一次次體罰中冷漠絕望的孩子,他唱歌時的眼神,專注的讓人無法挪開視線;當他懂得感激時的微笑,和馬修老師眼神的碰撞,讓我深深地、幸福地歎了一口氣。

最後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説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而我也流下了幸福的、感動的淚水。我羨慕馬修老師,他收穫了最大的幸福、無上的光榮和莫大的成就,孩子們的接納、改變、依賴、笑容就是他的幸福!而我,也想成為這樣的老師,累並幸福着!

最後引用一個老師的話“教育是愛的旅行,懷揣着愛上路,在傾心經營中,與學生兩情相悦,收穫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給我們佈置的假期作業,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故事發生在1949年,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它是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的。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用愛心關懷孩子,他費盡心思組織了一個合唱團,為孩子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森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同時也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印記: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學生在紙飛機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説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

一、作為教師,我們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關鍵要看我們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影片中馬修的行為,莫朗奇的成材,派皮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二、作為教師要有耐心與恆心。特別對於問題生,沒有耐心與恆心是不行的,問題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們也不可能一兩天就能改變他們。

三、教師要有一顆仁愛的心。夏丐尊説過: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馬修老師因為愛學生,為避免學生禁閉而對院長撒謊,為避免勒蓋萊克受處罰而與之達成私下協議。愛的力量是無窮的,愛是師生溝通與理解的橋樑,沒有愛的教育不能稱作成功的教育。

四、教師要終身學習,全面發展。只有這樣,面對不同的問題生,才會有針對性的方法來靠近問題生,才能取得與之溝通的主動權。影片中的馬修老師以自己擅長音樂這一能力來博取學生的歡心,從而達到師生和諧的目的。

我會像馬修老師一樣,用尊重、愛心、情感去感動學生,得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歡,在三尺講台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我願生命待你好,也願你被這世界温柔以待。

後來啊,我一直在想這應該是馬修最想對那一羣生活在“池塘畔底”的孩子們説的話吧。

影片的開始,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手中破舊的日記本將我們帶入了他對音樂啟蒙老師馬修的遙遠的回憶,而那時他正流浪在他們的一片風景裏。

過氣的音樂家馬修來到這所素有“池塘畔底”之稱的輔育院當代課老師。搗蛋的學生,近似酷吏的院長,還有讓孩子們聞風喪膽的禁閉,這裏的一切似乎都讓他感到莫名的不安和深深的恐懼。

因為這裏缺少光和愛,學生用墮落的姿態面對着生活,只有嚴酷的院規讓他們為之膽顫。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而他們則是來自地獄的天使,因為缺少光和愛。放牛班的孩子,放牛般的生活。

他想要改變他們,每一個孩子都該被這個世界温柔以待,沒有人可以剝奪屬於他們的温柔,於是他儘可能地給予他們一切愛與寬恕。幫助傷害麥神父的孩子保守祕密,教他用另一種方式彌補過錯;當院長衝進教室時,他為孩子們的吵鬧辯護;體諒偷錢的孩子……一切都可以被寬恕,一切都可以被原諒,只要你永遠記住你最純樸的本性。

他曾發誓永不再寫作,可是當他忽然發現這些孩子對音樂的喜愛後,他竟毅然決然地開始作曲教他們唱歌,或許是他教會了我們:永遠不要説永遠,總有東西要去嘗試。在他的合唱團裏,不會唱歌的小貝比諾成為了他的'音樂助手;連五音不全的郭和頒也成為了樂譜架;每個人在這裏都宛如新生,獲得被需要的滿足。

於是,他用音樂打開了他們的心扉,領着他們從地獄一步步爬向天堂。

還有殘暴的院長,可恨之人也定有可憐之處。當他説:“蕭老師,馬修老師掩護我!”時,當他和孩子們一起踢球時,當他一個人在房間裏折着紙飛機時,一種深深淺淺難以言喻的感動忽湧上心頭,猛然發覺,他也是想為學生好吧,做一個惡人也許並不是他的本意吧!

一切似乎都在改變,卻在這時,因失火事件,馬修被院長解僱。當馬修獨自一人走出學校大門時,那種冷清讓人倍感淒涼。但當看到反鎖在教室的孩子高舉着手,帶着天真的憂傷,天上高飛的熱氣球;地上低旋的紙飛機;紙上稚嫩的字跡;句中的錯別字……

在灰暗晨曦破曉時分,讓陰霾一掃而空,感受最初的悸動,他們如此幸運。

最後的最後他帶着貝比諾上了車。

故事的結尾是條一望無際的路,這一路情繁如夢。他還在路上。

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我只是慶幸,落紅已滿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藉着師德教育的機會我能和老師們一起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個平凡老師和問題學生的故事,我也是一個體育教師,工作第八年,每年都會陸陸續續有幾個學生來看我,為我帶來問候,帶來感動,這種問候類似於影片中孩子們送給馬修的“紙飛機”,這種感動更讓我堅信自己選擇了一份正確的事業。

影片的一開始是演繹一個偉大的指揮家的成功形象,而這個人年少時是放牛班的一員,是一個叫馬修的人影響了他的一生,影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在於,他不是在歌頌偉大的教育家式的人物,而是通過平淡的故事講述一個平凡的教育工作者馬修,恰恰正在於馬修的平凡和普通。

體育課中有一種課叫“放羊課”,所謂的放羊課就是隨便扔幾樣器材或者在一定的場地內讓他們自由活動,老師的存在與否並不會對學生的課堂活動產生積極影響。對學生不加區分、放任自流的教育和管理稱作“放羊”式教育,雖然我不懂法語但是我想這裏所説的“放牛”類似於中國式的“放羊”,無論是放羊還是放牛都意味着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和被教育者的不可救藥。

影片裏的放牛班多指學生的不可救藥,而這些不可救藥的學生在校長的鐵血冷酷式教育下,變得更加不可救藥,但當馬修的`出現,一切都隨着帶來改變,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小小”的學監馬修的到來而改變。馬修是這樣的其貌不揚,他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禿頂的腦袋讓他看起來甚至有些滑稽,但正是他創造了奇蹟。他從這些讓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中培養出來世界著名的指揮家“皮埃爾”,並讓受他教化的學生在幾十年後滿懷着敬慕和熱愛的心情來懷戀他,這本身就是作為一個教育者的無上光榮和莫大成就。

是什麼讓一個平凡的教師有這樣的成就,馬修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並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用他寬廣的愛心熔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永遠對每一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必然是一個寬容而富於愛心的人,十惡不赦的孩子是沒有的,即便墮落固執如蒙丹的孩子,他也自有其坦率和可愛的一面。而鄙視疏遠他們、對他們以暴制暴只能換來他們對社會的更猛烈瘋狂的報復,這不能不令教育者引以為戒。

願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在三尺講台前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開學這些天,我們班同學的表現一直都很好,孔老師一高興,利用下午兩節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講的是一位新音樂老師名叫馬修,他們班的同學調皮搗亂,老師不小心摔了一跤,同學們就開心地拿着他的包傳來傳去。遇到這樣的情況,院長一直是犯規就要懲罰,可馬修老師對於這些學生的錯誤,就不會懲罰,他會告訴學生錯誤在哪,並讓學生去彌補錯誤。

多麼好的一位老師啊!在同學們犯了錯誤,不是懲罰,而是讓學生知道他們自己的錯誤在哪裏,他愛每一位學生,為了他的學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天晚上,他都自己寫樂曲,自己編歌詞,再教給學生們。

其實,我們孔老師也是這樣的呀!她平時對我們關懷備至,對每一位同學都那麼有愛心。為了讓我們學習吟誦,她自己先從電腦上自學,學會了,在認真地一遍遍教會我們。現在,當我們那首詩不會背時,只要把詩吟誦一遍,就會想起忘掉的詩句。

多麼好的一位老師啊!他自從發現很多同學都喜歡唱歌,嗓子都挺好,對自己寫的歌詞特別感興趣後,便發誓要成立合唱隊,教會同學們唱歌。

我們音樂老師也是這樣的好老師。六一兒童節前一個月左右,他決定成立一個合唱隊,參加六一的彙報演出。音樂老師從每個年級的各個班裏挑出隊員,每天利用下午放學後輔導我們唱歌,不圖一分錢,不要一點兒回報,心甘情願地一點點教我們樂理、唱歌技巧。

多麼好的一位老師啊!正因為他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愛,當他因故被院長開除,將要離職時,院長狠心不讓學生們與馬修老師相見,於是,同學們便疊出紙飛機,把自己想要説的話寫在了飛機上,當老師走過教室樓下,一隻又一隻的紙飛機從窗口飛落下來,上面寫着不同的'送別話。同學們在沒人指揮的情況下,又一次唱起了馬修老師教的歌,揮手與老師告別……

我又想到了我們曾經的英語老師,她教我們英語只教了一個學期,第二個學期只上了幾節課,老師就因為家裏的原因辭職了,當時,老師有樣東西忘在了教室,當已經致辭的老師又回來拿東西時,我們全班同學一下子圍住了老師,拉住老師的手,捨不得老師走……

這樣的好老師,愛心送給了一大羣調皮的學生;這樣的好老師,把一位簡直無藥可救的學生教成了歌唱家;這樣的好老師,教出了一羣團結友愛的合唱隊!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今天,全體教師觀看了教育經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馬修老師濃濃的愛意和學生們那猶如春日裏朝陽般美妙的歌聲勾引出我眼角的濕意,觸動了我內心的那份柔軟。從馬修老師的日記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在見證孩子們一點一滴成長時,內心深處那份無以名之的喜悦與興奮。馬修老師在描繪自己心路歷程時有這麼幾句話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當中。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

如果説知識可以改變命運,那也是需要“愛”來為這生命塗畫底色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內心無愛,內心缺愛,那麼他的教育生涯將如同乾涸的沙漠一樣荒蕪。成功的教育者應於無聲無形中已然在孩子的心田種下愛的種子,待它萌芽生長,最終開花結果。愛學生,讓學生感受到這深沉的.愛,並在愛中慢慢領悟到“愛”的要義,而後試着去愛別人。心中有愛,生命有了底色,才能描畫的更美。

“世事不能説死,有些事情總值得嘗試,永不輕言放棄,前方總有希望在等待。”

“永遠別説永遠,凡事都有可能。”

影片中,馬修老師對教育執着的信念,對孩子無限的包容,最終贏得了孩子的信賴,並感染影響了其他老師。在我看來,這麼巨大的轉變都應該歸結為一個字——“愛”的力量。愛融化鑄結在孩子內心那厚厚的冰牆,化作暖暖的清流,浸潤着純真善良的心田。這也讓我想到了教育名家華應龍老師的“融錯教育”理念:“容錯——融錯——榮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年幼天真的孩子,所以教師要容得下孩子犯錯,不應該以一個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過錯,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無藥可救”的標籤,更不能像影片中的校長那樣偏執地採取“行動反應”的體罰政策,要知道温柔的勸導所帶來的效果遠勝於嚴厲的懲罰。當錯誤出現後,我們教師更是要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後果並學習為自己的過錯承擔後果,孩子在對自我的否定中得到成長,並能在教師的包容與理解中,學會感恩,體會到“大愛”。

對比馬xx老師初進校園與離開校園時的心情與學校不同的境遇,我相信有了“愛”才會有希望,有了“愛”才會有力量,有了“愛”才會有奇蹟、、、、、

但是,電影畢竟是電影,只是給我們一種精神,一些反思。馬修老師在幫孩子找到春天的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影片中不可能一一在影片中表現出來,正如我們以後在實際教育中也會面臨很多考驗,但我要相信:當愛成為生命的底色,即便曾經霧雨陰霾,也可以化為和風細雨豔陽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今天,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感慨頗多。這部電影主要介紹了一個教師在一個叫做“池塘之底”的地方,作為一個音樂教師,用音樂教育哪些被其他人看作是有問題的孩子,並且最終改變了一些孩子的命運。

通過觀看這部影片,我深刻的認識到教育應當做到“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

在克萊門特.馬修來到“池塘之底”之前,學校教育的模式是“行動—反應”,即在暴力的方式下壓迫孩子,一切行動全憑主管者的主觀意願,包括隨意體罰學生。但教育不應該是這樣,所以當馬修來到學校後積極地去教育學生,開展各類娛樂活動,在相處的過程中以一顆包容、寬廣的心去感化孩子。教育就應當這樣,不因世俗中對某些孩子的看法如何,在學校了他們都是相同的。作為教育者,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感受加諸與孩子。在知識面前,所有人是平等的,所以應當提倡“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並且用教育的力量來改變孩子的一生。

另一個方面,“因材施教”也應當被重視,強迫着去學不喜歡或者根本就不適合的東西,對於教育來説是一種失敗,我們應當積極去發現孩子的喜好、天賦並且依據此來進行教育。因材施教更容易出現頂尖的人才,就像影片中的音樂家皮埃爾.莫昂奇。作為一個老師應當與孩子找到共鳴。影片中的馬修和孩子們就是找到了他們共同的興趣,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最終使這些孩子在音樂方面找到了他們的立足點,影響了他們的一生。

有教無類是一種教學態度,而因材施教則是一種方式,一種教學的最好的方式。至聖孔子也曾因發出感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故而,作為教育工作者,就應當做到有教無類,充分尊重學生,不因無關學問的.其它原因而歧視乃至拋棄他們。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牛頓,愛因斯坦那樣的人,更不會成為全才,通才。所以,我們要着重去發現學生的特長,優勢,進而去教育他們,並將它們引領上正確的道路,這才是一個優秀的教育者。正如馬修老師一樣,排練同學唱歌進而融入了他的班級,最終培育出了優秀的音樂家。

最讓我感動的是影片結尾時告訴我們的關於馬修老師離開“池塘之地”後的生活:他一如既往的用愛感化着其他的孩子,引導者其他的孩子。我想,,作為一個老師,在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學生事業有成跟讓自己幸福的事了,所以馬修老師是幸福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如果一個老師是用懲罰這種方式讓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屈服,我絕不會對老師有所同情。但是如果一個老師是用感化這種方式讓一羣調皮搗蛋的孩子屈服,那麼我就會非常敬佩、想要認識這位老師。而我在思品課上認識了我理想中的一位老師——馬修老師。儘管是英文語言,中文字幕,我也沒有一點兒遲鈍。因為只看圖面就能看出每一個人在幹什麼、説什麼,我也真敬佩拍這《放牛班的春天》的老師。

這個電影講的是輔育院裏的許許多多的人發生的許許多多的事。例如壞蛋孟丹、邪氣校長、天才莫翰奇、善良麥神父……還有一位傳奇人物——馬修老師。院長以及所有老師從來都是用關禁閉這種方法來教育學生,從沒有想過這樣做不但會起到反效果,還會使學生更想逆着來。自從馬修老師來了,馬修老師用幽默的方法管制了整個班級,開始的“光頭”、“禿頭老師”這些話也不再出現。而另一方面,馬修老師又一直在舉行合唱團,他試圖在用合唱團把這一羣脱韁的馬變成温順的綿羊。對於在音樂方面是天才但是有很愛搗亂的莫翰奇他是用格外的.細心去換回他的温順。哈善院長把這一切看在眼裏,他先是慢慢改變然後又變回他自己,因為這時候,輔育院裏丟了二十萬美元。哈善院長下了一道死命令——不許在舉行合唱團,誰再求情就不要在輔育院了。所有的老師早被馬修老師的行為給同化了,就連校長的心腹也“叛變”了。在這種情況的掩護下,合唱團又在地下組織了起來。過了好一陣時間,輔育院出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丹尼放火燒了輔育院。因為丹尼恨院長冤枉他偷了二十萬美元,這下可是不得了了,院長氣急敗壞的退了馬修老師的職。馬修老師既失落又帶着滿滿的回憶走在路上。他忽然看到地上有許許多多的紙片,他發現是從教室裏扔出來的,教室裏還唱着他第一次教給大家的歌。他撿起紙片,發現都是同學們給他的信。馬修老師明白了,自己辛辛苦苦做的沒有白費。在走的時候,貝比諾懇求馬修老師帶他走。馬修老師看到他的決心後終於帶他走了。

我覺得馬修老師的付出的辛苦是值得的,能讓馬修老師在走的時候收到同學們的信收到同學們的歌,收到同學們已經改變的心。我覺得這就足夠了。若是我,我也會用懲罰的方式,我才不做這種費時間、費力氣、麻煩還有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的事兒。而馬修老師是用感化,讓所有的同學看到他對他們的無微不至的愛。馬修老師成功了,就沒有遺憾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但簡單,清純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這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我和同學們一起欣賞了這部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着決定性的作用。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有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着的手訴説着留戀與不捨,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挖掘,怎麼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今天,周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那就是——放牛娃的春天,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這部電影吧!

這個學校非比尋常,他和我們現在的學校與眾不同。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在學校裏發生的種種事件,電影的主人公克萊蒙馬修,他是一名代課老師,以前也是個音樂家。但,就是因為馬修老師,這所學校從冰冷到了温暖。以前,這所學校的校長,哈善,他可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他永遠不在乎這這些學生,一直為自己着想,他一直強加給學生一些迫切感,使學生們生活得很不開心,他們的校規是這樣的:犯錯者必須處罰。馬修老師在一次偶然的音樂課上,慢慢地挖掘出了學生的優點。馬修老師覺得他們有音樂這方面的天資,首先給他們安排低音、中音、高音,再安排他們各自的職位。莫翰奇是一個主人公,他可是哈善校長的眼中釘,所以每次處罰都該會有他的份兒,但,他喜歡唱歌,他可以面臨處罰的危險,還到教室裏唱歌,終於,有一天,馬修老師發現了莫翰奇的歌聲,併到後來,讓莫翰奇獨唱。可是,他們唱歌可不是一路順風的,剛開始唱歌,就被那哈善校長給拒絕了,可是,他們並沒有放棄,而是在他們睡覺的地方,偷偷摸摸地唱着歌,最後,麥神父和蕭老師向校長哈善反覆讓公爵夫人聽一下他們的歌聲,哈善校長聽煩了,只好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到了最後,他們的歌聲唱給了公爵夫人聽。唯獨莫翰奇沒有,因為他是獨唱的。後來,哈善校長因為學校被孟丹給燒了,竟然無緣無故的把善良的`馬修老師給開除了,但,後來好人還是有好報的,壞人可是有壞報的,不久後,哈善校長因教育太強迫,所以被開除了。

看完了這個電影,我內心的感受可有不少了。

我學校的老師就是像哈善校長一樣,戴着有色眼鏡説話。我們班上的學霸張小雨是老師的最佳助手,而且學校、街道的各種比賽不是第一,就是並列第一,給老師的臉上添了不少光彩呢!可我們班上和張曉宇相反的弱爆者朱小懶是老師的一顆臭釘子,每次考試永遠都離不開不及格。可有一天,他倆竟然吵架了。“你幹嘛打我啊,神經病!”朱小蘭大喊大叫地説。聽到這一聲音我們的老師飛快地來了,説:“怎麼回事?”“肯定是朱小懶乾的!朱小懶你把張小雨幹嘛啦?”老師一下子就把矛頭指向了朱小懶。接下來,我們班的老師就大罵朱小懶洗清壞名,可老師根本就不理睬,一點兒也不聽,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這放牛班的春天,令我有許許多多的感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