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七年級上覆習提綱

來源:文萃谷 2.13W

一、西晉的興亡和內遷的各族

歷史七年級上覆習提綱

1、西晉的統一(三國滅亡順序:蜀、魏、吳)

①魏滅蜀;②265年,西晉代魏;(開國皇帝:司馬炎;都城:洛陽)③280,西晉滅吳,實現了統一。

2、內遷的各族(東漢末年開始;五胡:匈奴、鮮卑、羯、氐、羌)

3、西晉的滅亡

原因:①統治集團腐朽,西晉皇族為爭奪皇位,混戰了十幾年,(八王之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②西晉的官僚地主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激起他們的反抗。

公元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力量滅亡了西晉。

二、淝水之戰

1、形勢:①南方:司馬睿重建晉朝,都城在建康,史稱“東晉”。

②北方:氐族人苻堅建立的前秦政權強大起來,統一了黃河流域。

2、時間:公元383年作戰雙方:前秦VS東晉結果:東晉以少勝多,大敗前秦。

3、影響:前秦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狀態,東晉取得暫時穩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江南經濟的發展

1、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區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②南遷人口,帶來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主要原因)③江南戰爭較少,社會比較安定。④經過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江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

2、表現:①大量的荒地被開墾為農田。②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③農業技術的進步:開始使用綠肥,牛耕和糞肥得到推廣。④小麥推廣到江南地區。

3、影響:江南地區的開發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4、江南地區變化的原因,對張家口經濟發展有什麼啟示?引進人才、創造穩定、和諧的環境、艱苦奮鬥、發展科技。

第20課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統一

439年,在東北地區興起的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統一了黃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黃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漸成為大趨勢(孝文帝改革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

遷都洛陽: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強對中原的統治。

漢化政策:學漢語;穿漢服;用漢姓;與漢族聯姻;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

作用:北魏孝文帝的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進程。

評價孝文帝及其改革:順應歷史發展趨勢,促進民族融合,有利於北方經濟恢復和發展,是黃河流域統一後各族大融合的發展趨勢和鮮卑族社會封建化的必然結果。

第21、22課

類別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貢獻

數學南朝祖沖之《綴術》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一千年。

農學北朝賈思勰《齊民要術》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

地理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書畫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寫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是“書聖”。

繪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石窟藝術北朝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

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附:

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要求記住夏、商、西周、東周、秦、西漢、東漢、三國、西晉、東晉建立時間、都城、開國君主)

注意事項

複習:

1。要理清知識脈胳,合上書也能知道22課每一課的題目是什麼,裏面講哪個時期,有哪些大事、主要內容和人物。

2。注意教材中每一課的“動腦筋”,真正弄懂為什麼。

3。注意《精析精練》中一些大題的思路。

3。本提綱可以幫助複習和記憶,但只是基本綱要,還是要以課本為主。

4。一些相似的知識,自己進行歸納。

考試:

1。仔細審題,不要貪快。時間充足,選擇題至少要用25分來完成,大題要考慮好再動筆,但不要留空白不做(即使拿不準也要嘗試回答)。

2。回答大題時,先寫“答”,內容要有條理性,按題目的要求回答。最好分段,不要一題寫一大段。

3。大題實在不會或拿不準時,先回到前面選擇題去看一下有沒有相關內容。或者在開始做卷前,先瀏覽一下大題,做到心中有數。

4。回答問題儘量全面,如問原因時,通常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歷史原因、現實原因等(不一定每個題都全部具備);評價人物,要看到兩面,既要有評價,也要有史實説明。

5。選擇題小技巧:

問歷史事件或事物產生的根本原因時,答案通常是和經濟因素(生產力)有關的。

問統治者實施某種措施的根本原因或目的,一般是加強控制或鞏固統治之類。

當你初步選擇一個答案時,先看看其他答案是不是更合適,選最合適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