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藏珍寶款銅香爐賞析

來源:文萃谷 4.65K

《古玩指南》中曾提示,宣爐“清雍正、乾隆兩朝都極力摹制,只是都沒有珍品產出。”那麼,家藏珍寶款銅香爐是哪個朝代的?下面是賞析,為大家提供參考。

家藏珍寶款銅香爐賞析

數年前,筆者於重慶古玩市場偶得一銅香爐,落有“家藏珍寶”篆體方款。現介紹如下:

銅香爐,三足雙耳鼎式。高26。5釐米,口徑17。3釐米,重4750克。香爐主紋飾為開光鏨花山水人物圖。繩紋雙耳,足為三獅鼎立。器型古樸大氣,做工精美,可能是官宦或大富人家的家藏珍品。

“家藏珍寶”銅爐,普遍認為出於清代中期,按其優美的造型和精緻的紋飾,估計為乾隆時期的藝術品。

在明清時代的銅爐中,明宣德時期鑄造的爐一直被看成是爐中驕子,究其原因,主要在於材質上。據有關資料,宣爐所用銅,一是雜質少,銅的冶煉次數在6~12次之多,其銅質極為精細;二是在精細的銅中再摻入少許黃金、白銀,即為含有貴金屬的合金銅。正因如此,宣爐才有“寶色內涵,珠光外現”的美妙效果和富貴氣質。

能與宣爐媲美的莫過於“家藏珍寶”爐(以下簡稱“珍爐”),這可以從宣爐與珍爐的價格上證實。在古玩收藏領域,大小相同的這兩種爐在價格上也不相上下。為什麼如此,仍在於珍爐的材質上。

筆者收藏的珍爐有極強的壓手感,其比重不會低於8。6,銅質特別細膩,猶如趙汝珍先生《古玩指南》中所説的宣爐,“看上去像一件柔軟得可以掐捏的物體”。這首先表明珍爐銅質極純,按當時冶煉水平,其冶煉次數至少不會低於六次。

珍爐上的鏨花山水人物圖細緻入微,就連人物的絲絲毛髮和鬍鬚亦表現得淋漓盡致,這在銅質上反映出其延展性極好。縱觀明清以來的銅質藝術品,鏨刻極其細微的紋飾還是甚為少見,多出現在金銀器上,同時山水人物圖中的珍珠地亦是唐至明清金器上一種特有的傳統紋飾。由於其延展性大,所以筆者認為,珍爐除銅質純正外,還似宣爐摻有少量金銀等貴重金屬。

值得一提的是,此爐還有一個特殊現象是其幾乎不見綠鏽,即使是在水中浸泡後仍未產生綠鏽。眾所周知,含錫鉛合金的.青銅,含鋅的黃銅以至純的紫銅,一定條件下均不可避免會生成綠鏽。也就是説,這些銅器都可能在潮濕環境中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生成銅綠(鹼式碳酸銅)。為什麼此爐不見銅綠,這可能與仿宣爐的冶煉技術有關。據《古玩指南》介紹,宣爐除用風磨銅外,還用了金銀等貴重礦物三十三種,並説,“宣爐的製作材料屬於合金,合金必需水銀,水銀混在金、銅質內,都能保持這些器物原來的光澤”。自然,水銀易於揮發,僅是一種添加劑,除器物具防腐功能外,還使器物表面產生一種柔嫩的效果。珍爐恰好具有這些特點。

作為祭祀品,此爐歷經香火薰陶,長久的歲月使爐體外觀呈古玩界所説的黑漆古色,但黑中泛點點金色,質感細嫩且隱現寶石般光澤。這種光澤,應與銅質中的水銀受沁後的色調有關。

總體看來,珍爐具備宣爐的感官效應和品味。由此,筆者認為,珍爐的材質應與宣爐基本相同,同樣是含金銀等貴金屬的合金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