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二絕賞析

來源:文萃谷 1.61W

《香山寺二絕》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白居易。其古詩全文如下:

香山寺二絕賞析

其一

空門寂靜老夫閒,伴鳥隨雲往復還。

家醖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

其二

愛風巖上攀鬆蓋,戀月潭邊坐石稜。

且共雲泉結緣境,他生當做此山僧。

【前言】

《香山寺二絕》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所題寫的二首絕句。該詩描寫了詩人晚年隱居於香山寺之後的平淡閒適生活,表達了詩人對這種閒散、恬淡生活的.怡然自得。

註釋

①空門:指佛寺。明華察《遊善卷碧仙巖》詩:“落日下空門,齋鍾出林莽。”老夫:詩人的自稱。

②石稜:石頭的稜角。此處專指多稜的山石。唐於鵠《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面壁攀石稜,養力方敢前。”

③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庾信《卧疾窮愁》詩:“野老時相訪,山僧或見尋。”

【賞析】

香山寺在今河南省洛陽市龍門山的南側,白居易晚年退隱之後,定居於此,並自號“香山居士”,可見他對這個地方的喜愛。元和年間,白居易出守杭州時,曾詣鳥窠禪師問道。《五燈會元》卷二記載了他們相見的情形:“(白)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曰:‘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禮而退。”鳥窠禪師所説的那兩句話,是學佛之人的最起碼的要求,但卻被他提到“佛法大意”的高度,是為了説明禪不是要看怎麼説,而是要看怎麼做,也就是重視自己的證悟。《五燈會元》卷一記載大迦葉“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彌見,乃問尊者:‘何得自為?’者曰:‘我若不為,誰為我為?’”也是説明這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親證的重要性。白居易是否從鳥窠禪師那裏悟到了這一點,還有待於證明,但他不僅嚮慕和欣賞在家出家的生活狀態,而且身體力行之,就是他的越過一般士人之處,因而他也成為後世讀書人的一種生活理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