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15篇)

來源:文萃谷 9.51K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精選15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印度傳記片。影片講述了印度冠軍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將兩個女兒訓練成摔跤世界冠軍的故事。

正所謂一千個讀者眼裏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部電影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東西。我從影片裏看到最多的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我覺得影片中的父親,是一名出色的育兒高手。

好的家長能夠發現孩子的潛能。兩個女兒把比自己高大的男孩打得鼻青臉腫,本以為嚴厲的父親會為此責罵他們。沒想到父親卻在這次事件中看到了隱藏在她們身上的摔跤的天賦,她們的命運因為一次打架事件而發生了改變。大多數孩子可能都會在早期表現出某個方面的天賦,可是僅有少數孩子能夠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因為很多人的天賦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就被埋沒了,有些家長甚至會充當殘忍的殺手,把孩子的興趣扼殺在萌芽狀態。多少孩子的天賦來不及閃光就熄滅了。

所以,影片中的姐妹是幸運的,她們有一個善於發現並且開明的父親。在那個保守封閉的小村落,他排除萬難,頂着巨大的壓力,把兩個女孩子送上了摔跤之路。

好的家長能夠給孩子專業的幫助。如果父親沒有摔跤方面的專業知識,即便兩個孩子有摔跤天賦,在那個婦女地位低下的時代,她們也不可能走上世界級的舞台。父親創造一切條件,化所有不可能為可能。

從田野裏的沙土摔跤場,到房頂上的被子摔跤場,再到標準的合金摔跤場,父親絞盡腦汁為孩子想辦法幫助她們訓練,為孩子們提供一切舞台,讓她們盡情發揮展示。

從每天早上五點的督促訓練,到摔跤技能的指導,再到比賽場上的現場指揮,父親給她們的幫助遠遠超過學校的專業訓練。

大女兒在參加比賽前,每一次父親都會仔細觀察對手之前比賽的視頻,然後分析對方的特點,結合女兒的特點總結出比賽的策略。女兒賽前總會向父親取經,彷彿父親的話就是她取勝的法寶。

每次比賽前與父親談心,真有醍醐灌頂之感。事實證明父親是很有智慧的,他的仔細分析、耐心指導最終幫助女兒站在了世界領獎台上。天底下沒有家長不愛孩子,可是能夠正確恰當地給孩子提供成長幫助的卻寥寥無幾。

大多數家長要麼沒有專業知識,又不願意虛心學習,最終不能與孩子一起成長。要麼就是家長太忙,忙於各種追逐,奔波,沒有時間的精力,更沒有耐心輔導孩子。

如果一個家長把孩子的教育全權託付給學校,那他的孩子不可能出來拔萃,除非孩子本身特別厲害。我相信所有那些有所建樹的孩子,他們的背後一定站着一對睿智的家長,能夠陪伴他們成長,能夠在她們成長的關鍵時期提供重要的幫助,引領他們走得更遠。

好的家長總是不停地肯定孩子。

影片中的父親一直相信他的女兒能夠成為世界冠軍,儘管歷史上印度女子從來沒能摘得桂冠。他就那麼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女兒在摔跤上絕對有天賦,一直一直給予她們正確的指導,充分的信任。

相比較之下,體育學院的教練就讓人所不齒了。他是一個唯利是圖的自私的人,第一次出場就以侮辱學員的家長開始。他只關心獎牌數,不在乎學員的個性差異。學員本身擅長攻擊,他卻非要她們防守。他寧肯保守地要求學員爭得銅牌,也堅決不同意她們去挑戰未知的冠軍。每次學員比賽失敗,他只是一味地指責她們——“你是怎麼防守的?”“你今天是怎麼搞的?”眼神裏滿是嫌棄、鄙夷,從來沒有給予她們及時的安慰和正面的鼓勵。他充當了學員摔跤場上的差評師,他對學員沒有愛。

相反男主角卻總是用肯定的眼神注視他的兩個女兒,在賽場上為她們吶喊助威。

有人説所有的問題孩子都是因為缺愛。他們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難道不是在吸引我們的關注嗎?所有人都不喜歡被忽視,被否定。我們只有在感覺好的時候才能做得好。只有當我們感受到愛,感受到信任,感受到被關注了,我們才能正常甚至超長髮揮。

前段時間央視的紀錄片《鏡子》在眾人心中掀起一陣波瀾,人們久久不能平靜。

到底是什麼把我們原本可愛陽光的孩子變得麻木冷漠甚至無情無義?

作為家長,我們揹負着各種社會賦予的角色,我們馬不停蹄地追逐着我們認為值得擁有的一切,我們努力要實現自我價值。可是,當我們回到家裏,卸下面具,準備享受天倫之樂時,看到的卻是孩子冷漠的眼神,不屑的表情,我們的心彷彿在滴血。

我們哪裏錯了?我們沒有錯啊,我們所有的努力不都是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嗎?我們自認為我們太愛孩子了,太想讓他們過上優越的生活才會忙碌、拼搏,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卻離我們越來越遠?拿什麼來拯救我們的孩子?拿什麼來拯救我們的教育?

答案,在風中。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20xx年5月,迎來了一部印度電影《摔跤吧 爸爸》,演繹的是一位爸爸在眾人不解甚至嘲諷下培養自己的兩個女兒走上體育競技———————摔跤運動之路的故事。

母親節當天晚上20點,想和孩子媽媽相約去看這場電影,看到朋友圈很多灌水,對該影片的評價都比較高,為此也把女兒帶上了,雖然她還不認識很多字,更聽不懂印度語,但是看到她的熱情,那就欣然前往吧!

對於該影片我相信每個人所看到的或許都有不一樣的觀點,比如:重男輕女的思維觀念、霸權強權的男人主義、富養女兒的觀點等等,我也是一位爸爸,也有一個女兒,當我看後,在感動父女的堅持中確實又一次很好的梳理了一下我自己的內心,再次感受到了爸爸的力量及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

相信每位爸爸都有自己的理想,之所以理想往往是還沒有實現或者已經沒有實現的可能,這是命運的殘酷嗎,在家庭裏這些爸爸想讓自己的孩子繼續這個夢想是人之常情嗎?因為在現實中爸爸的這種期望要是處理的不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甚至傷害。(當下中國這種情形想必也有很多)當然劇中結局是非常的好,即圓了爸爸的夢也造就了孩子,皆大歡喜。感慨之餘,還是應該好好的思索一下如何在熒幕褪去後的繼續……,因我也是一位父親。

一:接納

當馬哈維亞接連得到四個女兒的時候,他有過失望、有過灰心,因為他需要一個兒子來完成他的夢想,但在影片中我們所看到的,他對妻子的態度還是和藹的,他把牆壁上的獎盃、榮譽全部收納了,心平氣和的去接納眼前的一切,假使這樣的現象放在中國,情緒的控制就很難説了,是不是又再一次提高了離婚率的可能,答案或許不便多説了。

二:發現

我們經常説:這個世界不缺少美,但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待孩子也是一樣,聖經中説:孩子是我們最大的產業,(這裏面的孩子是不分男女的,因在上帝的眼中,孩子都是寶貴的),我看到知乎上有這樣一條評論:“那又怎樣,他的兩個女兒只是完成了父親個人自私的夢想,只是父親實現夢想的工具。”對於這點我反駁,試想一下當下中國又有多少孩子每天學這學那的,難道都有這樣的天賦?還是被父母所逼?至少影片中的馬哈維亞是透過女兒的一次打架,發現了孩子有這方面的肯定,才這樣堅持去做,靜下心來,孩子的優秀我們用心觀察過嗎?

三:榜樣

當他下定決心準備訓練兩個女兒之後,一切都是自己親力親為,即便條件再艱苦。當女兒被拒絕進摔跤場,他一個人砍掉莊稼,收拾一片空地出來,給她們作訓練場;當女兒缺乏營養、體重過輕,但家裏又沒錢,他自己去跟賣雞的人討價還價,並説服對方便宜賣給他;等等細節,都展現出馬哈維亞作為一個父親和教練,甘願所付出的代價。看似獨斷專橫的父親,其實為了女兒今後能有選擇的權利而傾盡所有。人別無選擇有多可怕,不言自明,而父親能衝破層層非議堅持着把女兒送出大山,怎一個偉大可以概括。現實,永遠比感情來的冰冷。馬哈維亞不是不能温柔,只是為了女兒的未來,他必須這樣嚴格。如果現實註定殘忍,那就先把自己煉得剛強。身教永遠重於言傳,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四:敬畏和感恩

馬哈維亞對孩子們説:要對大地母親敬畏,記住,你們越是敬畏,得到的尊敬越多。每當參加比賽,都能看見吉塔和巴比塔對大地心懷敬畏。擁有感恩與敬畏之心,便少了埋怨與浮躁;多了腳踏實地對情緒的掌控與對自我的瞭解。已深深融進父親馬哈維亞的血液裏,並在女兒們身上得到延續。

五:關注孩子的情緒

對馬哈維亞而言,面對孩子的反叛:調鬧鐘、對燈泡做手腳、假訓練、裝受傷;面對吉塔對父性權威發起的挑戰;還有,吉塔內心的成長變化,甚至有些誤入迷途……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逆反很正常,焦慮很正常,甚至在父母可控範圍內,短暫的自我迷失都很正常。馬哈維亞只相信一點:他的女兒是最棒的!他用耐心陪她度過層層難關,知女、懂女。

六:父愛如山

與其説馬哈維亞將夢想強加給孩子,倒不如説他的信念與精神力量,耳濡目染讓女兒們對世界冠軍有了渴望與憧憬。當他買不起正規的訓練墊子,在紙上給女兒們畫了一個墊子的模樣,女兒們眼裏閃爍着希望之光。當訓練隊欲開除她們的時候,父親的話又一次讓所有人淚奔。他説,她們沒錯,她們錯就錯在有一個瘋狂的父親,他所做的一切,他自己心中有數。

七:學會放手

電影最後一段設計很巧妙。在吉塔決賽中爭奪冠軍的激動時刻,父親馬哈維亞則被關在小屋子裏,掙扎着出不去。此刻在電影院裏的我也是非常緊張。“吉塔,記住,爸爸不是每次都能來救你,我只能教你方法……”此時此刻,父親的話在吉塔腦海中清晰浮現。是的,父母能夠幫助我們一時,卻不能陪伴我們一世。更何況,成長,永遠是自己需要經歷的事情,任何人都幫不了。而父母要做的,就是懂得適時放手。嚮往藍天,就要獨自翱翔。渴望大地,就要獨自馳騁。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首先,爸爸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作為家庭頂樑柱時,哪些該放棄哪些該繼續,同時也很清晰自已的孩子有怎樣的性格和能力。劇中爸爸悲情埋葬自己夢想,徹底息心後,當看到自己的兩個女兒具有能打善戰的秉性時,在燃起自己心底夢想煥發出巨大力量的同時,毅然決定突破社會侷限想盡一切辦法引導女兒走上職業摔跤之路,當然他也是一位負責的爸爸,他也怕走眼,耽誤了孩子,因此和妻子約定了一年的觀察期,這裏也要感謝媽媽的支持。

其次,目標一旦確定,無論從心理上和行動上都不會動搖,哪怕是前進路上佈滿荊棘也要去克服,沒錢給孩子買運動衣、沒錢提供高熱量食物、沒錢置辦訓練器材,除了家人沒有外部的支持,甚至在女兒不理解想放棄時,爸爸都是沒有條件那麼就創造條件去解決。爸爸一路的堅定產生出的定力強大到克服了別人都認為的那些不可能。

第三,全然的沉浸在與女兒一同成長的過程中,用爸爸強大的內心力量包容和承載一切,忍他人之不能忍,受他人之不能受,然後在靜中用智慧為孩子為家庭營造出一個穩如磐石的環境氛圍,傳遞出只要爸爸在,一切都沒有問題,當然要做到這點爸爸是在背後默默付出了他的全部。

中國傳統文化《大學》針對成人的修為,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這段話的明示,由阿米爾.汗在劇中給予了淋淋盡致的展示,這應該是兩個文明古國在人生修煉上的一次互相致敬。

為了幫助孩子實現人生目標,爸爸用關愛、不放棄甚至威嚴包裹孩子,然後助其發揮出最大潛能,為個人為社會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爸爸 擁有的止、定、靜、安、慮的能力,使其在充分知曉自己所能和孩子能力的基礎上,用篤定、用平靜、用信念、用籌劃一步一步做着萌發孩子天性的有效陪伴。這完全符合中國傳統文化中,人的成長就是要認識事務本來面目和客觀發展規律,然後事有始終,最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個過程中,爸爸教女兒在技巧上的以逸待勞、防守反擊、聲東擊西這些技時都暗含了符合道的痕跡。

片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當爸爸被人暗算不能現場指揮時,爸爸那早早為孩子種下的不能總靠別人,你自己可以的心錨在最後的關鍵時刻發揮出了絕地反擊的作用,同時也完成了孩子心理上的蜕變,從此可以放開爸爸保護的手而自立自為的前行了。看着孩子揹負着自己的使命安全遠離的背影,一定是天下爸爸們共同的願望

近期,在微信朋友圈中,總看到好多朋友在曬電影《摔跤吧!爸爸》的票根,或者是正想約好友一同前去觀影。筆者瞭解到,這部電影講述曾經是摔跤冠軍的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影片沒有宏大的場面,沒有絢麗的特效,沒有排片的優勢,卻憑藉炸裂的口碑,一路逆襲,硬是把上座率、票房拗成了一個上揚的曲線影片不僅牢牢佔據單日票房榜首位,還打破了印度電影在中國內地的票房紀錄,使得在國內的票房上力壓印度本土,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

這部電影使用印地語,以印度農村為背景,演員也全都是印度人,僅僅用普通話簡單地配音或配有字幕。但有誰會想到,一部有關女性摔跤手的冷門題材的寶萊塢影片,成為口碑與票房齊飛的現象級之作。那麼,《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紅,對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又有怎樣的啟發呢?

一方面,這部影片在中國觀眾看來之所以這麼引人入勝,是因為這部電影的幾個最重要主題得到了我國觀眾的強烈認同。比如説,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尤其是在農村社會,以及偏愛男孩的觀念。這些也是目前中國在努力解決的問題。孝順的重要性、生活在農村的人們他們與機遇無緣因而更加渴望成功的雄心,以及與體育相關的愛國熱忱,這些在印中兩國觀眾中看來引起了共鳴,從而證明兩國具有種種共同的社會關切與渴望。我國體育界的一些名人,也談了各自對這部影片的觀後感和思考,表示這部影片真實反映出運動員成功背後付出的艱辛和努力,引起強烈共鳴。其實,之前的《三傻大鬧寶萊塢》也反映了一個兩國觀眾共同面臨的問題工科院校中的學生們所面臨的沉重學習壓力,而大獲成功。

另一方面,踏實的講述、飽滿的細節、過硬的影像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原因。筆者從網上的幕後花絮視頻中瞭解到,為了完成好這部電影,飾演爸爸的演員阿米爾汗拒絕穿脂肪假體衣,選擇先增肥54斤,再在5個月內像皮球泄氣一樣瘦回去;姐姐強忍一週六天專業訓練帶來的疼痛,只因怕被人説不夠強大來演摔跤手妹妹為了一分鐘不到的鏡頭,也跟着訓練了9個月正是演員從頭到尾的用心,才讓電影裏的每一場對決,都像真實的比賽,扣人心絃。

樸素的《摔跤吧!爸爸》憑着淚點和燃點齊備的好故事、過硬的演技等因素,引起觀眾強烈的共鳴,拿下了超過5億的票房,獲得成功。對於某些國產電影存在追求大場面、特效、顏值的現象,電影人應引起反思,應更多注重電影故事的本身,本本分分講好故事,發自內心地尊重觀眾,尊重電影這個行業,用心去演繹和創作。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一開始想去看這部片子是聽説其中的演員阿米爾·汗為了完美詮釋劇中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這一角色做了非常勵志醒人的行為: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捨棄化粧特技,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體重97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

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用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

在演藝圈為拍戲增肥減肥的都有,但是增重且隨後又減重這麼多的也是很罕見的。

從感性角度來看,劇中有無數個亮點感動和感染了我,喜劇效應加理念傳達,銜接十分自然。

在這主要説3點。

第一點:夢想

這個夢想不僅僅是辛格的想要為國家爭得金牌的夢想,更是其想要兩個女兒打破常規,蜕變當地婦女狀況,走出小村莊實現更多自我的夢想,在決賽前夕,辛格對貝塔指出,這次決賽的成功不僅代表着個人,更是要證明給那些瞧不起女孩的人看,女孩也是有能力的。

可以説第二個夢想是老天安排的(畢竟連生四胎都是女孩~~),但辛格能打破傳統,由小夢想轉為更深層次的夢想,這種遠見與格局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第二點:父愛

劇中關於父愛的描寫是最最感人的地方。

中年的辛格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非常專橫的父親,強迫自己的兩個女兒脱掉花裙,剪掉頭髮,每日晨起鍛鍊,練習摔跤,完全不符合當地女子的教養。

但是為了女兒營養跟上,舍下老臉與賣雞商販講價,為了有一個合格的摔跤毯,與體育局人員談判碰了一鼻子灰,為了能讓女兒可以參加當地的稍正規的摔跤賽,千里迢迢還差點被趕出門外……這是一個非常自傲的人為了可以給女兒提供極好的條件作出的各種讓步,碰了無數的釘子,也接受了無數的鄙視與諷刺,但是他對於女兒的要求只有認真訓練與鼓勵,外界的壓力從未發泄在孩子身上,也從未中斷其對兩個女兒的期望。

中年辛格的父愛是感染,老年辛格的父愛是感人。

首先一個造型一看就讓人莫名想起了家裏的父親,霜染鬢髮,父親一輩子對我們的關愛。

其次老年的辛格,一輩子的驕傲,卻因為條件的限制,失去對大女兒貝塔的管控,看着她逐步走上彎路無能為力的悲哀,在每次其流露的憤怒無奈落寞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女兒失敗了,不是責罵其為何不聽勸,而更多的是鼓勵與自責。

為了女兒的比賽,孤身一人(雖然帶了個侄子)住在學校附近,指導女兒訓練,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和自尊,一個邁入暮年的老人,在學校領導面前祈求女兒的學習資格,自我批評的無力與心酸無人可體會(自己還沒有任何真正過錯的情況下)。

這讓我想到了超級演説家崔萬志《不抱怨靠自己》中父親為了讓自己可以在學校唸書給學校領導下跪的那個情節,作為一位女性同胞,更作為一位不算成熟的心高氣傲的自己,以前的我的確無法理解這種行為,但現在我也開始逐漸理解了“忍一時風平浪靜”的意義。

人的這一生,每一個舉動,沒有必要過多計較得與失,遠大的目標與卓越的格局會指引我們的前進的道路。

第三點:堅持

要説堅持,這部劇中無時無刻不在體現這一點。

從生孩子追求男孩(一下生了四胎)到不顧妻子朋友的反對培養自己的女兒成為摔跤手,從一貫要求孩子認真學子自己所教到一路指引貝塔在比賽中的表現(即使被學校驅逐也不放棄指導),這種近乎頑固的、不畏他人異樣眼光、放棄驕傲的堅持的精神,是十分令人欽佩的。

現實生活中,能做到不畏他人異樣眼光不為他人所擾的又有幾人,就拿現今的保險行業來説,很多人聽了保險就拒絕,卻從未涉足,從未給予機會去了解,與那些個一開始説不可能、説辛格瘋了的人又有什麼區別呢?放棄一時的自尊與驕傲成就更偉大的理想,這種卓越的犧牲又有幾人可以毫無猶豫的去執行?自尊是自己給自己的,驕傲也是自己給自己的,他人的吹捧僅是一種表面形式,塑造強大的內在自己,那是真成功!

從理性角度來看,這部劇的優點在於真實。

沒有炫酷的特效,人設對比十分自然,沒有抬高也沒有貶低,與現實十分貼合,整部劇的進展也十分具有邏輯性,銜接十分自然,以第三口吻講述故事的模式,貫穿首末。

主角間的矛盾由第三方一語道破,沒有妥協沒有誇張的感情戲,在勵志過程中,人設的幽默風趣、高冷自信的表現,比賽過程中緊張壓迫的渲染為整部劇添磚加瓦。

人物造型也是非常的成功。

總體而言,這部劇給我的感觸太多,還需慢慢體會,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十分感性的勵志片,沒有炫酷的技巧,唯有真實。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你是我的驕傲。”當你的父母對你説這句話時,你有想過自己是獲得了多麼傲人的成功嗎?

這成功也不完全是你自己的。

“你是我的驕傲。”話音剛落,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也隨之圓滿落幕。一部好的電影總是能將心劈出一條蜿蜒曲折的溝壑,深不見底,思緒就那樣洶湧澎湃、此起彼伏着飄蕩。

這部紅火的幾乎就要燒起來的電影是關於一名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為了國家的榮辱與畢生夢想,狠下心來剝奪兩個女兒美麗的童年、靚麗的青春,刻苦訓練半生,最終讓她們掛上獎牌,高舉獎盃,站在最矚目的焦點的勵志故事。

毋庸置疑,馬哈維亞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從不會放棄女兒、更不會忘記初衷——讓自己的國家獲得金牌。他的嚴苛,都只是為了兩個女兒不會如同一般印度女人一樣一生庸庸碌碌、一味依附男人、只得相夫教子,他一定要讓女兒變得自信而強大、鬥志昂揚。在馬哈維亞的身後,我看見了,一個那樣的印度——迷信、庸俗、歧視、男尊女卑。馬哈維亞的妻子就是典型的例子:馬哈維亞説一,她絕不説二。當他要女兒練習摔跤,妻子只微弱地反抗,但瞬間順從;當他要做雞肉為孩子補充營養,妻子也只是一言不發地貢獻小鍋,從不抱怨;當兩個女兒痛苦哭求時,妻子只是無奈道:“這一年,你們就當沒我這個媽媽吧。”從一出生,印度女人便屈服於命運,任憑家人的擺佈調遣。她們有着最想做卻不能做的事、最想追逐而不可得的美夢、最遙不可及的旅途和牽絆、最渴望的温暖幸福和地位尊重。但是,一切都與她們無緣。榮耀和成功與女人沾不上邊,那隻屬於遍身肌肉的男人。

馬哈維亞父女三個正是用毅力頂住壓制和昏暗,打破了冰冷的傳統封建,贏得了無數女性振聾發聵的歡呼與聲嘶力竭的喝彩。

鋒自磨礪出,玉乃雕琢成。馬哈維亞不僅有高超精湛的摔跤技藝,更是天生的雕玉師,磨礪出渾圓的美玉,讓她們為祖國去拼搏、去贏得地位與尊崇。如果他有絲毫心軟,那麼女兒們不會擁有無上的榮耀和喜悦;如果他有一絲懈怠,那麼她們的人生依舊平淡無奇;如果他有些許動搖和退縮,那麼印度絕對無法得到熠熠生輝的獎牌。這正是他不同於常人的一點,一個摔跤手,他堅韌、持久、不肯言棄的內心世界中,迸射出了燦爛的火花。

決賽前夕,他對大女兒吉塔的教誨,激昂地扣動我的心絃:

“明天的策略,就是要讓人們永遠記住你。如果你得了銀牌,那麼你終究會隨着時間被人們遺忘。如果你得了金牌,你就是榜樣。而榜樣,是永遠不會被忘記的。”

是的,榜樣是龍頭,最巔峯的位置,怎會輕易失去光芒!

這就是馬哈維亞的心靈智慧。只有榮譽才能讓一個人立於不敗之地。唯有最璀璨的光芒才會讓人們紛紛矚目,真心敬服,就如同天空中冉冉升起的第一顆啟明星,不論之後如何,這一刻,它就是最亮的。

有馬哈維爾這樣光輝睿智、坦坦蕩蕩的人物形象,自然也會有渺小卑鄙的人物進行反襯與對比——吉塔的教練一無是處,白白拿着國家的俸祿,毀掉一批批人才,有眼無珠,強權專制。正是這類人物,嚴重阻礙了國家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只為一己私慾。他不識千里馬,卻還自以為是伯樂。此類人社會並不少有,多數古板、嚴苛、斤斤計較、心胸狹隘、為蠅頭小利而使盡手段。但是電影中這一形象塑造得十分完美,教練灰白的鬍鬚頭髮、語調的高傲輕浮、眼神動作的狡詐變幻,都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然而最終讓我落淚的,還是那個女孩兒吉塔。

良師益友,乃成功之關鍵,可吉塔只有一個嚴父慈父。她的朋友慫恿她打破爸爸立下的規矩,她的教練命令她忘記爸爸教授的方式。在多次失敗和灰心的打擊下,她流着淚傾訴。她的決心、她的堅強、她的倔強、她的蜕變,一幕幕讓我震撼不已,只覺心靈都在顫抖,一步一步走來,如此不易,她已然成長——她不再為了自己而比賽,而是為了自己的父親、自己的祖國。

吉塔走上了自己的道路,那一條明亮的路時,我為她激動,內心泛起層層欣喜的波瀾。

不望而卻步、不依賴他人、堅信自我、突破自我……吉塔傳遞而來的能量注入心房,令人聞之振奮、心潮澎湃。終極對決,她用自己多年積澱的沉着、冷靜、不再浮躁的心去對戰。摔跤,首先就是要克服一切的內心的恐懼與膽怯,英勇地向前,與對手交手,才能有機會一舉打敗他,成為一個勝利者、佼佼者。深海中刺骨的寒冷,也只有心中的温度能使你到達彼岸。終是靠着這些,她贏了、勝了。贏了!贏了!贏得了自我的榮譽與功勛、贏得了祖國的光輝與地位、贏得了一把聚集了力量的刀刃,切割開古老的印度封建,向着世界宣泄情緒!當她潸然淚下,我感到熱血上湧,心中的某一處被她的情感狠狠觸動,鹹澀的淚珠夾雜着難以言喻的辛酸與敬仰、無以言表的暢快與欣慰迅速滾落下來!

這才有了最後時刻,兩鬢斑白、苦苦磨礪了半輩子、在煙花聲中實現了自己畢生夙願的馬哈維亞的那一句壓軸之詞:“你是我的驕傲。”

父女兩個都視對方為驕傲,此時此刻,他們同樣是整個印度的驕傲!

這是一個輝煌的奇蹟,一個背後無數汗水、辛勞、忍辱負重鑄造的銅牆鐵壁,無上光輝。第一光榮的烙印永不抹去。

意志被磨難和苦痛淬鍊過後,才是白潔無暇、堅毅不拔。人而不苦練,焉能藝精深?聯繫國家的成功與夢想實現後,你才是真正無所畏懼、無人超越!要堅信,花費數十載光陰學會的本領,不會輕易消失丟棄,而經過不懈的持之以恆,用大好年華收穫的技藝更不會付之東流。

記得有一句話:如果你真的願意去努力,那麼你人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而已。

摔跤吧,爸爸!

奮鬥吧,我們!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今天上午,我們帶孩子看了中國交通廣播舉辦的電影,《摔跤吧!爸爸》

電影《摔跤吧!爸爸》,很勵志很有教育意義的片子,強烈推薦給大家(家裏有小朋友的人一定要帶上小朋友一起去看。)

記着,爸爸不能時刻保護着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戰鬥,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試着自己拯救自己。"

───《摔跤吧,爸爸》

在印度那樣一個絕對男權的國家,女性地位極其低下,社會給予女性個性發展的空間非常有限,對於底層家庭的女孩來説,夢想就是奢望。

所以在影片中,爸爸“逼”女兒學摔跤,既是為自己圓夢,也是為女兒尋找到一個改變人生的方位。

不然,她們的命運無非是早早結婚生子,成為一種傳宗接代的“工具”。離開印度真實的社會環境討論女孩的“個性發展”,多少有一種“何不食肉糜”之感。

無論所謂“女權的勝利”,還是“父權的遊戲”,觀瀾君看到的,只是一個父親。

他是個無所不能的父親。

他“冒天下之大不韙”讓女兒與男孩練習摔跤、為了女兒能走上摔跤賽場跟人吵架、為女兒DIY了一個沙坑摔跤場、還用家裏的棉墊代替正規摔跤場的墊子,最終摔出了兩個全國冠軍。

他又是個脆弱的父親。

他會在大女兒進入體校之後跑到教練面前低聲請求;會在與進入科班的大女兒的“對決”中敗下陣來;在聽到女兒因比賽失利哭泣時手足無措;體校要開除兩個女兒,向校方求情時滿眼淚光——“她們沒有錯,真要説她們有什麼錯的話,那就是她們有個瘋狂的父親。”

你看,如同你我的父親一樣,他再普通不過。

在我們質疑這位父親的初衷時,捫心自問,誰不是被父母略帶強迫地引導着呢?

對這樣的家庭來説,沒有父親的強勢引導,又哪來女兒後期自我意識的真正覺醒?何況在那樣一個窮困封閉的村子裏,女兒的見識本就有限。

觀瀾君從電影中看到的,是父親與女兒的共同成長:

父親年輕時未實現自己的理想,總有壯志未酬的痛苦,因為“你本可以”。意外發現女兒的摔跤天分,這位遲暮英雄贏回榮譽的雄心活泛起來,果斷地以父親的強勢、霸道和專制,開始了一個將女兒培養成優秀摔跤手、進而嬴取冠軍獎脾的專項實驗。

女兒從牴觸到發自內心接受摔跤運動,轉折點就在那場偷偷去參加的閨蜜婚禮上。

從那之後,女兒理解了父親的愛,從心底接受父親的安排,將摔跤當成了改變命運的出路。小宇宙徹底燃燒了起來。

從開始練習摔跤遭鄉鄰非議、被同學嘲笑,到參加比賽處處受阻,父女內心關於“女孩憑什麼不可以”的詰問,齊並激發出來。

當女兒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遠,村鄰紛紛效仿時,父親對女兒説:

如果你明天贏了,勝利不僅屬於你,還屬於數千萬個被認為不及男孩的女孩。

講真,這話令人振奮!

有人又要問,成功了的女兒依然是父親夢想的附屬品嗎?

決勝的關鍵時刻,父親意外缺席了,“記着,爸爸不能時刻保護你,爸爸只教你如何戰鬥,你要戰勝自己的恐懼,試着自己拯救自己”,父親往昔的這句話,給了獨自戰鬥的女兒絕地反擊的智慧和力量。

賽場上印度國歌奏響,暗喻她真正從父親的庇廕裏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巔峯。

這樣的勝利不但屬於這對父女,因為她影響了整個社會。這,也是父親送給女兒的最好的禮物。

這部電影讓我們談論女權意義和女權表達,算是這對父女共同成長經歷生成的一個“副產品”。可就是這個副產品,卻讓影片高度上了一個level。

為何這樣一個看似平淡的故事,如此強烈地感動你我?

影評人 @梅雪風 説,它植根於真實的世界,而且它對片中的人物都有着深沉的情感,正是這種真實感和人性味,讓這個本質上看似俗套的劇本有了自己強悍的生命力。

觀瀾君認為,將女權和女性解放這樣一個沉重、宏大的命題,落到一個普通家庭身上,落到一個普通的父親身上,落到兩個普通的女孩身上,真實、不空洞、不説教,勵志而不失温情。這部影片讓中國的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不是偶然的,反觀我們的影視作品,充斥着太多遊離於現實之外的套路化人物和故事,鮮少觸及鮮活的現實。

將社會和人性的.缺陷暴露在聚光燈下並不羞恥,該羞恥的是,我們有缺陷,卻熟視無睹,甚至集體下意識地迴避,在現實中如此,在影視作品中同樣如此。

觀照社會、觀照人性,理應是電影的責任,也是其價值所在。

在一片叫好聲中,將《摔跤吧!爸爸》推上神壇大可不必。但是,影片散發出的以小見大的真誠、直面現實的態度,以及微笑含淚的表達,讓人們相信,只要不放棄努力,夢想終將實現。

女孩?憑什麼不可以!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今天晚上胃不舒服,睡不着覺,翻書看看。看到易經比卦的“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聯想到了上週日看的電影《摔跤吧,爸爸》,突發想寫點東西。今天的社會,互聯網的時代,人人都在神化自己,包裝自己,誇耀自己,希望把自己打造成神一樣的IP時代,我們最想要的又是什麼?

“比之自內,不自失也",跟着自己最渴望的感覺去走,不失去自我。讀易經最有趣,你能看到很多的東西,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定向思維。沒有定向思維,一切的一切都是浮雲,定向思維是我們的方向,是目標。飛機敢起飛,是因為知道有着陸點;學習開車,首先得學會剎車。今天有為是什麼?今天的有為是為了無為,所謂的無為而為?但是當自己還沒有習慣的時候,能無為嗎?所以我們都要經常問一問內心到底要什麼結果?最終要我們慢慢地養成習慣,所有的一切,剛開始的時候都是有為,然後才到無為,達到自然的狀態。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剛開始的時候都先不斷提醒自己。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一學就會,我們有句話叫知道不等於做到。學習了,知道了,但這認識並不是你的,因為還做不到。這是一個反覆的過程,不斷提醒自己,自我反省的過程。易經裏面有復卦,復卦就是要經過不斷地反覆慢慢地改變,只要我們感受到自己是不是比昨天好一點。

今天比昨天,這是一個趨勢,這是一個方向,但是不要執着於具體進步,我們不要總是無法接受自己,不要總是在壓力中前行,只要不自失,永遠不要迷失掉自己的目標,朝着一個方向前進着就好。在這個前進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得很多的偽風景,特別特別美,我們不想走了,當有一天你發現,跟我們同行的人已經看不到了。在這裏我要提一句不斷地激勵着我前行的話:“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因為能堅持的人太少”。每當我想放棄的時候,這句話就會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我會想我會是那個慢慢走丟的人嗎?不,一定不是!

這些認知自己也記不清楚是在那裏看到的,是什麼時候看到的,但是它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真正變成了我自己的認識。就像我們現在跟孩子讀經典,經典裏面那麼多的智慧,孩子不需要記憶,不需要強迫,他只要喜歡上閲讀,你也不知道那一天,經典裏面的智慧就會變成他自己的智慧了。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所有的基礎都建立在有為的基礎上,我們要陪着孩子形成閲讀經典的習慣,閲讀並不是一種形式,閲讀是理解能力的基礎,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學習,跟物相處,跟書本相處,跟自然相處,都是在相處。可是這個相處的過程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理解能力強的人,會更深刻,更加透徹,獲得的智慧也就會更多。

所以,當孩子還沒有形成良好習慣的時候,還沒有理解這個社會的時候,我們是要有所作為的。最近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很火,在老婆的號召下也去看了,去之前我是無所謂的,之前看過的電影都沒有特別的印象,看過了就看過了,純屬娛樂,沒有什麼意義。但是這個電影卻不一樣,裏面的畫面不斷地在我心中迴盪,感觸特別深,回來就想寫下觀後感的,但是一直靜不下心來寫。

作為兩個正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爸爸,站在一個父親的角度,談下我自己的觀後感:

一、父親的角色無可替代,他是勇氣與信心的源泉,即使全世界不相信孩子了,但是有一個人一定會始終相信他,那就是我們。父親們會更加理性,原則性更強,也更加之強勢。因為他知道有些東西不是講道理可以説得清楚的,世界從來不跟人講道理,它是無情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告訴他做人做事的邊界。

可是在具體的事情中,可能父親們也是感到難受,當你嚴厲規範孩子的行為時候,你內心可能是難過的,但是你必須得這樣做。孩子可能不理解,他會疏遠你,母親可能不認可,也會責備你,但是必須做的還得做,這是父親的角色賦予他這個責任與義務。

二、家庭的教育遠比學校重要,這一點我相信很多人已經都認同了,但是卻及少有人做得到。因為我們做不到,所以把希望都寄託在學校,學校的老師未必有你瞭解自己的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不一樣的優點缺點,如何發揮孩子的優點,鼓勵他前行。老師也沒有更多的耐心在一個孩子身上,優秀的孩子一定有優秀的父母,老師只是錦上添花。學校教育是大眾普及教育,家庭教育遠比學校重要。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去到好的學校讀書,可是那麼多的孩子不可能絕對公平,有擇校能力的人永遠只是少數人。那麼我們就放棄了嗎?當然不是,再堅苦的條件也會出優秀的人才,人生不只是九年,而一生,家裏就是最好的學區房,既是自我安慰,也希望與更多人共勉。

三、夢想,上面講到了易經裏面最重要的思維——定向思維。我的夢想,我的目標是支撐我們能走多遠,能飛多高的精神食糧,以至於我們不會迷失在前進的道路上。這個夢想既是父親,又是孩子的,只有孩子理解了這個夢想的意義,他才會理解父親,並激發他們內心的能量。而父親也要有夢想的支持,相信自己孩子能達到什麼高度,才能堅持地陪伴,相信自己,給了孩子最大的勇氣與力量。

現實是很多時候,是父親們做不到,不是孩子不優秀。我們常常自己先放棄掉了自己,怎麼可能給孩子樹立夢想,給他們信心呢?當我們抱怨孩子不夠優秀的時候,先看看自己是否做得足夠好。如果我們都不能控制好自己,那是沒有理由責備孩子的。我常常提醒自己的是:“你要能夠控制好自己,才會有足夠好的未來”。

四、最後那句話:“你是我的驕傲”,我希望這句話既是我們説給孩子的,也是孩子説給我們的。

晚安!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正在緩慢而堅定地佔領中國大陸的票房頭名,並且成功地超過第二名兩倍以上。對於一部上映首日只有13。3%排片的勵志電影,沒有什麼比這種票房逆襲更感人的勵志了。在上映十天之後,院線終於承認了它的強大生命力,在觀眾的呼喊聲中把排片調整為27。5%———當市場和自己的預期相悖的時候,商人會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從13。3%到27。5%,在中國電影的歷史上,很少有什麼片子能夠像《摔跤吧!爸爸》一樣,在上映第十天的時候,突然排片上升至上映日的兩倍以上。為什麼?為什麼會是這樣?

因為印度足夠遙遠,遙遠到只存在於我們的想象之中。而在我們的這種想象裏,印度擁有了一個妥善的位置。就像是我們貧窮而無害的遠親,過着我們曾經的日子,正在努力追趕卻永遠追趕不上我們的腳步。因此,我們會在這樣的遠房親戚身上,投射出最多的同情、理解以及慈悲。不全是為了他們,我們帶淚的温柔有一大半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昔日裏努力掙扎的自己。

設想一下,《摔跤吧!爸爸》改換為中國背景。1957年西部三省交界的某個山村裏,有一個執拗的前全運會摔跤冠軍爸爸,為了自己的夢想,非要逼着兩個女兒學摔跤。還有人要看嗎?還有那麼多眼淚麼?我猜那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情形,我們對於山村,對於貧困,對於一個生了四個女兒的農村漢子太過熟悉,對於那樣的生活太過熟悉。所以,我們並不會喜歡那種真實,尤其是在大銀幕上重温那種感受,不會有多少人感覺到舒服,就像是好容易擺脱的噩夢重又前來。

把這個夢移動到印度旁遮普邦,再在裏面放一點咖喱,增加一點印度歌舞。對於這個程度的真實,我們是熱愛的,而且隨時準備大哭一場。因為它足夠安全,是一種安全的真實。

對印度人而言,《摔跤吧!爸爸》也足夠安全。它蜻蜓點水一般説到了印度的童婚,談到了婦女在印度的命運,但就那麼點了一下,然後就飛快地講述一個勵志故事。它也點到為止談到了印度基層管理的無能和無恥,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謀其政,但也就那麼點了一下,然後就又融入了印度愛國主義的大合唱之中。由於《摔跤吧!爸爸》的輕功是那麼好,看到最後的時候,我們幾乎會忘記了這部電影的一開始,講述的是一個父親的執念,想要自己的兒子拿一會奧林匹克摔跤冠軍。而是習慣了最終的宏大敍事,變成了一家人一心一意在英聯邦運動會上,為了印度國旗升起而奮鬥終身。

這也是中國觀眾最喜歡的主題:從不被人看好到萬人敬仰,最小的最貧弱的個體為了國家做出了最大的貢獻。套用那句網上的話來説,“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弱小者的成功逆襲,配合上愛國主義的進行曲,永遠熱淚盈眶,永遠熱血沸騰。然而僅僅有這點東西是不夠的,還需要一點點安全感,也就是心理滿足———

在類似的命運之中,我們的婦女已經走過了《摔跤吧!爸爸》裏的那一段艱難歲月,平等地和男子運動員一樣站在賽場上為國家爭奪獎牌。而事實上,中國姑娘們幹得挺不錯,迄今為止她們無論是獎牌數量還是獎牌質量,都遠超男性選手。所以,我們淚水漣漣地看着落後、貧窮的印度大陸上,婦女艱難地站起身來,想要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裏發出一點聲音。在銀幕上看到印度婦女因為女摔跤手的勝利而神采飛揚的時候,我們竟然也產生了一點點白人感:哦!可憐的印度人,他們終於有了一點點進步!為他們鼓掌歡呼吧!歡迎他們迎頭趕上!他們終於走上了我們走過的正確道路!

如果説《摔跤吧!爸爸》在印度是一部純粹的勵志大片的話,它在中國的流行除了同樣的勵志和愛國元素之外,則帶着一種巧妙的恭維意味,成功地讓每一個觀眾產生了一種撫今追昔的感慨,並由衷地希望黑皮膚的印度女孩能夠擊潰各種金髮碧眼的英聯邦成員國家的白人女孩———有一種強烈的共同命運感,讓中國觀眾深深帶入其中。

對於我來説,《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充滿感人細節的類型片。它披着印度本土電影的皮,但是內核卻嚴格符合好萊塢類型片的要求。在每一個環節上都精心處理,在每一處情感爆發點之前都做了精確計算。它擁有相當不俗的演員和表演,也有相當專業程度的導演、攝影、音樂和剪輯。於是,哪怕它在劇情上落入了一切勵志片的俗套,但是依然能憑藉精湛的技術,以及在細節上的可信,讓觀眾深深陷入劇情,迫不及待地渴望着在最後一刻出現傳説中的5分,徹底扭轉戰局。

不單是在中國,在這個世界的每一處,《摔跤吧!爸爸》都沒有超越人們對印度的想象,也沒有超越人們對印度刻板印象的總和。它並沒有試圖告訴世人任何關於印度的新視角和新發現,它只是重新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印度故事,並且在這個故事上增添了許多戲劇性,為主人公設置了許多真實故事裏並沒有的障礙。影片中的印度並非是印度的真實,但是人們想象中需要的那個印度。因此,它擁有了最為“真實”的幕布,在這個幕布下面,坐滿了最為懇切的觀眾:請給我們講述一個真正的印度故事吧!

於是故事開始了:從前,有個印度男人,他一直想要一個兒子,好繼承他的摔跤天賦,爭奪一枚奧運會金牌,然而上天接連給了他四個女兒。當他已經完全絕望的時候,有一天,他回到家的時候,看到了憤怒的鄰居......

這樣的故事,在哪裏都會發生。但我們更愛看它發生在印度,否則,它只會以小品形式出現,叫做《超生游擊隊》。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9

這部電影期待了很久,對於主角-阿米爾汗大家最熟悉最記憶深刻的《三傻大鬧好萊塢》裏的表演,表演出色到位,並且電影反映的是應試教育問題,而《摔跤吧,爸爸》反映的是印度重男輕女的問題。

這部電影突破以往的印度慣例,就是電影裏沒有穿插各種羣體歌舞,反而中國電影卻開始有了,例如成龍大哥的《功夫瑜伽》最後結束畫面就是印度羣體歌舞表演。

所以説《摔跤吧,爸爸》的導演,敢於走一條不尋常路,印度電影一點點的小改變,也説明印度在改革,去年貨幣事件對印度產生各種社會問題,但是印度還是最終完成了這次金融改革。

對於印度雖然一直不咋感冒,但是你要看到別人在努力在進步。

不可夜郎自大。

説説這部電影內容(有劇透內容),主角我就叫摔跤王吧,這樣容易敍述些,摔跤王由於沒有國家支持,沒有獲得過國際上的金牌,沒有讓印度的國歌在體育場中迴盪,慢慢的遺憾。

後來想到可以讓自己的子女來實現自己的夢想,開始造人,造了四個都是女孩子,並且全村的人都嘲笑他,中國農村也有這種現象,就是一定要生個兒子,否則在村裏沒地位。

可以理解。

摔跤王就放棄了生男孩子的希望,收起自己的獎盃放到箱子裏。

突然又一次他家大姑娘二姑娘與別人男孩子大家,結果打贏了。

這件事情讓摔跤王看到了希望,於是開始他的魔鬼訓練兩個姑娘。

摔跤王老婆擔心以及反對,摔跤王説給一年的時間給我,就這樣慢慢訓練,兩個孩子慢慢開始偷懶,以及消極訓練。

有一次參加自己女同學婚禮,這個女孩子14歲,這女孩子説羨慕她們兩個,有可以追求的事業,她的一生只能與家務相伴。

通過這次交流,完全改變了兩個姑娘的思想,她們開始認真訓練,摔跤王還把自己的侄子拉過來一起訓練,讓他做陪練。

摔跤王帶着大姑娘到處打比賽,終於打到了全國第一,全國第一是進體育學院培訓,於是大姑娘離開了父親,接受水貨師傅的訓練。

大姑娘去了體育學院,如同我們進入大學一樣,開始放鬆自我要求,並且按照水貨師傅的方法去練。

有次放假回家,女兒跟父親鬧矛盾,女兒説父親的招式落伍了,摔跤王不服氣,與自己的女兒比了一場,主角的演技確實好,我在這裏看哭了,女兒的勝利只是説明他們的父親老了!大女兒回國家隊,出國去打國際比賽,二女兒出門打國內賽事。

結果大女兒輸的一塌塗地,二女兒獲得了冠軍。

二女兒也進入了國家隊,和自己的姐姐一起訓練,在與姐姐掏心聊天,讓姐給摔跤王打電話,父親聽了自家姑娘的哭聲,自己帶着侄兒去了無親無友的城市,幫助大女兒訓練。

水貨教練讓她打51公斤的比賽,她不服氣,私底下她爸幫他補能量以及提高技術能力。

最終被教練發現,國家隊要開除她們兩個,他爸出面説她們一路走過來的不容易,這次放過她們,絕無下次。

校長同意了。

女兒告訴她爸自己要面對的對手,她爸看錄像,幫她分析。

最終幫她取得代表國家隊出賽的權力!在比賽中,她完全不按照水貨教練的套路做,而是聽自己父親的安排,就這樣應得前兩場比賽,第三場比賽,水貨教練施計把她爸關小黑屋,讓大姑娘心神不寧,差點輸掉比賽,在比賽最後關鍵時刻,各種回憶回想,放出大計,得了一個5分,獲得了總冠軍。

這個時候他爸也被放出來,兩個人見面都是淚眼汪汪,我也是淚眼汪汪!

其實我不想談印度的男女歧視問題,我想談談愛國這個話題,看到電影裏國際比賽的時候,當時哪怕是中國隊出來,我也希望印度阿三能勝利!感覺自己都叛變了。

好的電影可以讓一個人去愛國,不僅僅只有戰爭的題材才能讓人愛國,電影用體育題材,宣揚了一個愛國的摔跤王,宣揚了一個要為祖國獲得金牌的摔跤王,摔跤王剝奪了孩子的童年,讓她們進入辛苦的鍛鍊之中,搞體育都知道辛苦。

可以看國內的,有多少體育明星讓自己孩子繼續走自己體育道路,為國爭光。

可以看到為了自己代言的產品,與教練組鬧矛盾,太多的這樣案例了,我們也要看到之前報道過,曾經獲得什麼名次的運動員,如今滿身的病或者從事卑微的工作等等。

一將功成萬骨枯,所以走體育這條路要想好,為什麼去走,風險係數太大了。

不用愛國的情懷去綁架他人,但是體育運動員必須是愛國的。

才有足夠的動力前行。

再談一個話題,就是人才培養問題,摔跤王培養出兩個國家級摔跤手,那麼為什麼這樣的人沒有進入國家隊做教練。

摔跤王去政府部門申請經費,結果是一毛不拔,看電影裏的對白,感覺摔跤王溝通技巧不夠,後來發現不是,摔跤王為了給自己女兒補能量買雞,跟買雞老闆的溝通技巧就是很牛逼。

所以説不是摔跤王的溝通技巧問題,而是有些政府官員佔着茅坑不拉屎,耽誤國家人才!如同當年馬雲去各個部委跑,都沒人搭理他,結果讓日本人孫正義投資了這麼牛逼的公司。

電影作為文化產業,他肯定傳播價值觀與世界觀,這是優秀電影必須要有的,美國電影的個人英雄主義以及人道主義讓美國的大片橫掃全球。

對於中國電影,我們傳播的僅僅是《功夫瑜伽》裏文物要上交國家的道德素質。

這樣的中國的電影缺乏足夠的“精氣神”去推開世界的大門!改革從來不是一句空話,改革的開始永遠是從思想改革開始!思想的改革需要文化產品來傳達!所以希望文化產業出好書,出好電影!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

最近剛忙完論文的事,期間師妹和師弟不斷幫忙,回想上年師姐師兄畢業時,我完全不太清楚,覺得都是小事啊,現在發現對當時的我們來説絕對是大事,也發現自己做師妹是多不及格,。所以打心底裏感激師弟師妹,恰逢週六又都在實驗室,就約好做完實驗一起去看電影,看的是5月5號上映的《摔跤吧!爸爸》。

之前就看到消息説中國要引進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這又是米叔的一大經典之作,看後果然不讓人失望。影片針對印度當下的社會現實--性別歧視,我看到的除了這個,還有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長,結合自身經歷來談一談我的感受。

一。出生的環境

不説社會環境,這個範圍太大而且各個地方情況不一樣,越發達的地方越開明,這是不爭的事實,況且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所以我只説我出生的小環境。

我出生在的市郊的一個村莊,不算太貧窮也不太富裕,但爺爺這輩重男輕女很嚴重,爺爺最喜歡的大伯和小叔,最喜歡的孫子輩是大伯家的堂哥和小叔家的堂弟,奶奶好些,愛屋及烏也喜歡小叔家的堂妹,我爸排行老三和二伯一樣,從小不被過多關注,子女過多,爺爺奶奶關注不過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樣也成全了老爸和二伯相對自由的童年和自立自強的性格。

後來,我爸有了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我,是個女孩(大伯家有三個堂哥,二伯家已有一個堂哥一個堂姐,半年後又有看個堂弟),爺爺為此意見很大,因此我媽受了很大的委屈。我們村的青年大多都是國中輟學去學技術、打工等,現在我大堂哥生意做的就很好,帶領了好幾個堂哥堂姐。但我偏偏一直上學,這下我爺爺意見更大了,因為他覺得女孩子不需要上那麼多年學,以後都是要嫁人的,總而言之就是浪費錢、沒用。

二。父母的選擇

我爸本來就比較自立自強,不管做什麼絕對都是我們那附近數一數二的,所以我們家的小日子過得也越來越好。我們村有個張爺爺,曾經是書記,典型的知識分子,温文爾雅,幾個子女全都在外高就,退休後閒來無事,特別喜歡找我爸聊天。前兩天和我爸打電話,我爸還説到張書記(我爸習慣喊他張書記),説張書記告訴他哪怕現在自己苦點累點也一定要盡力讓孩子多讀書。

所以,在我準備專升本、考研時,在周圍親戚一片質疑和勸阻聲下,我爸只有一句話:"你想考就考",這和米叔飾演的爸爸很像,近乎固執地堅持着自己的做法。在4月28號《奇葩説》中馬薇薇説"自己做父母時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這點我爸絕對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三。子女的選擇

上面提到的張爺爺,他的太太張奶奶也是一個知識分子,我國中上學時幾乎天天騎自行車從她家門口經過,她都會笑着和我説話:"上學去啊,真好,好好學習哈"’,兒時的自己不理解張奶奶的苦心,有時會想辦法不從她家門口過,因為覺得天天和她打招呼好麻煩。有時週末還會去她家裏玩,現在只模糊記得她家很古典。高中住校後,每兩個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幾乎都會在張奶奶家門口看到她,然後和她聊會天再回家,她每次都囑咐我要好好學習。再後來,去外地上大學,有一次聽我媽説張爺爺去世了,之後沒幾年,張奶奶也去世了。每次回家從張奶奶家門前經過時,還是會習慣性的往張奶奶家張望,院子還在,門前的人卻已不在。

我不知道我喜歡學習有多少是受張奶奶影響,也許是小時影響不大,隨着年齡增加越來越大,反正我從來沒覺得學習是辛苦的,相反專升本和考研的日子是我最快樂和充實的一段時光。

影片中大女兒離開父母去到國家體校學習後,全盤否認爸爸之前的付出,還和年老的爸爸比試,比試過程中爸爸臉上滿是拼勁全力的痛苦。看到這裏,我淚流滿面,心疼米叔飾演的爸爸,也痛恨女兒的不懂事,同時心裏一個聲音在發問"我應該沒有這麼混的時候吧".

4月28號《奇葩説》的辯題就是"父母提出去養老院養老,你是支持還是反對".我們這輩人更多的在一線城市或省會城市工作,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養老問題。我非常同意馬薇薇説"自己做父母時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的下一句"自己做子女時要求自己做最好的子女".臨近畢業,面臨城市的選擇,我也迷茫很久,最後發現:不管在哪裏,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做最好的子女。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1

“忍受着諷刺、排擠訓練,摔跤改變了她們的一生。”

——題記

“Geeta,加油,”來自觀眾席上以及電視前看直播的所有印度人民正在吶喊,沒錯,這是英聯邦運動會,來自印度選手Geeta正在與澳大利亞選手Augelina正爭奪金銀,她們一年前曾交過手,Geeta在第一回合就敗給Auglina。她朝觀眾台望去,發現那個位置依然空着,那個位置是Geeta爸爸的位置,是她精神支柱,在接下來的一回合整個人心不在焉。

“Geeta,快啊,時間不多了。”Geeta妹妹Babita喊到。猛然Geeta回想她爸爸曾將她扔進水中訓練的情景,他説過“爸爸不可能一直保護你,你要克服恐懼。”看着眼前還有20秒,獨拿到5分才可以贏,想到她爸爸曾教過她先給對方一個假動作,然後像彩虹一樣講對方360°翻過去。“耶,就在比較後一秒,比較後一秒,Geeta做到了,新一年的摔跤冠軍誕生了。”所有人印度人民替她歡呼,此時被人故意關在小屋裏的爸爸正坐立不安虔誠為女兒祈禱,當頒獎時印度國歌傳人耳邊時,她爸爸幸福感動地哭了。此時,有人來開門,她爸爸跑到了賽場,女連忙跑過去與爸爸相擁,把獎牌交給爸爸……那一幕,所有的人焦點都在他們父女身上。

故事回憶到十幾前,Mhavir是個摔跤霸王,比較終沒能繼續當摔跤手,心中一直想把那個摔跤冠軍的夢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完成,但事實生了四個孩子,迷信各個偏方等等還是都是女兒,心中一直都是很不甘心,不願意留下遺憾。有一天,回到家,看見家中好“熱鬧”得知原來自己的大女兒Geeta和小女兒Babita把幾個男孩子打得臉青鼻腫,衣服都破破爛爛的,髒髒的,心中沒有憤怒,而是很欣慰,他看到了自己這兩個女兒流着摔跤選手的血液。他告訴了妻子用一年的時間訓練她們,如果真不行,將永遠埋沒自己的遺憾,妻子也沒辦法只好同意。把她們當男孩子訓練每天大早上五點鐘起來跑步去,自己建造的訓練場去訓練,學習得很快,很有天賦,於是找來了他們的表哥Omkar來陪練,日復日,他們都厭倦了,要三人聯合起來打敗他們的爸爸,在訓練上破壞,少訓練一天,一會,哪怕一分鐘也好。在他們一個姐姐婚禮的宴會,Mhavir當眾打了Omkar一巴掌隨後他們來到一間小屋與新娘貪心聊天,Babita和Geeta向新娘姐姐訴苦,新娘對他們説:“你們父親的做法是正確的,他在為你們着想,承受着所有人的嘲諷為了給你們好的未來,不跟別的女孩一樣長大嫁人與沒有見過的男人在一起,為他生兒育女,做家庭婦女,就這樣那個過完一生,像奴隸一樣生活着,你們真的想要嗎?”這段話成了這兩個女孩生命的轉折點,她們決定好好練習摔跤,讓別人看得起他們,告訴別人,你們等着。

第二天,她們早上早早地去訓練了,她們的爸爸還是按平時一樣起牀,發現兩個孩子不見,原來是在訓練場練習,感到很欣慰,過了段時間Mhavir帶Geeta去比賽引來了很多人來觀看,那是Geeta第一次比賽雖然比較終輸了,但是也有得到了50盧布的獎勵。回家後,晚上Geeta睡不着大哭一場,説下次肯定贏,她的爸爸很欣慰,一心一意地訓練,十年後獲得了冠軍,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她質疑父親的方法,相信了國家教練的話,輸掉了國際比賽。而她的妹妹Babita贏得了比賽也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告訴她姐姐,讓她與爸爸談談,那一次通話後,Geeta剪掉了頭髮回到了比較初的自己,聽從她爸爸來訓練,為此她爸爸特意搬到這城市住,默默在背後指導女兒,儘管教練處處阻撓她,為難她,在英聯運動會比賽爭奪將她爸爸鎖在屋裏,想把Geeta的一切名譽,成果歸功於自己,簡直可恥。

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自己努力,還要父母默默地支持,影片中的父親發現女兒的天賦辭掉工作,讓女兒成為冠軍,他知道,不想讓女兒跟別人家的女兒一樣在生兒育女,照顧家人中平庸過完一生,所以要改變她們,過程是多麼艱辛,受到了社會的諷刺,成為別人口中的笑話,很多人認為他是瘋子,而當兩個女兒被培養地那麼優秀,不僅完成了他的夢想,又替國爭光,所以印度人民記住她們是多麼有價值,有意義,這樣的父親是多麼偉大啊,令人敬佩不已。

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耕耘的人,當成功的那一天來臨時,再回首過往一切真好!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2

今天是普通話二甲考試失敗的第一天,離英語四級考試倒數一個月。讓我想到一句:“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能想到這句調侃的話,説明自己還是一個樂天派了,哈哈哈,就這樣安慰自己吧,畢竟該考的還得接着考。有朋友安慰我説:“沒事,你計算機二級過了呀。”這應該算是一種情緒的轉移吧。人們總是喜歡在轉移或對比中迴避失敗。但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認真備考,拿出毅力,與普通話、四級“摔跤吧”,也算與今天看的電影扯上一點關係。

《摔跤吧,爸爸》自5月5日上映一週以來,成功甩開《銀河護衞隊2》,票房持續不斷。情節並不新奇,但節奏恰到好處,將體育的刺激性和電影的藝術性完美融合。突破了題材的限制,能夠讓人們在笑與淚後,有所感悟和思考,電影便已經成功了。更何況還有演員阿米爾.汗令人佩服的職業精神,影片中要飾演19歲、29歲和55歲三個人生階段,他選擇先拍55歲,狂增到194斤,然後花五個月狂瘦50斤後拍29歲的階段,這是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對電影質量的追求,更是對觀眾的負責。為此我即使有資源還是去影片貢獻了自己的一票。

首先是吉塔與爸爸的“摔跤”。爸爸因為家庭經濟原因和國家的不支持,因沒能完成自己為國家爭光取得世界金牌而遺憾,希望通過自己的孩子實現夢想,不曾想,一連四個女孩子。但人生卻是充滿着偶然與未知。吉塔和妹妹因為一次與夥伴的打架而讓爸爸重新看到了希望——女孩也可以摔跤。於是便開始了惡魔般的訓練,每天五點起來跑步,穿上表哥的寬鬆衣服,甚至剪成短髮。於是吉塔

開始反抗,調爸爸的鬧鐘、故意輸給表哥、故意拐傷腳等,有一天去參加同學的婚禮,成為事件的轉折點,同學訴説着印度女子從出身就開始註定了14歲嫁給陌生的男子,與鍋碗瓢碰相伴,相夫教子度過自己的一生。由此吉塔他倆真正的開始爸爸的訓練。在這一次的“摔跤”中,爸爸勝利了,更為重要的是吉塔姐妹邁出了印度傳統的枷鎖,不再成為千千萬萬印度女人中的一位。

其次是吉塔與自己的摔跤。經歷一次次的比賽後,吉塔成為了世界冠軍。並且成功進入到國家體育學院,受到專業的指導。從小農村來到了大城市,接受着正規的訓練(教練沒有因材施教的加強吉塔善長攻的優勢),同時也受到了大城市的誘惑,開始留長了頭髮,和同學去聚餐,看電影,吐美甲,這一切都是那一年齡段的女孩再正常不過的了,但對於想要為國爭光大的她是要抵住誘惑的。並且在回家後因嫌父親教得過時而與父親發生隔閡。結果便不言而喻,她在國家級的比賽中首輪便被淘汰了。在經歷多次失敗以及妹妹的到來下,她開始反思自己,跟父親為自己錯誤的行為道歉。剪回短髮,姐妹齊心投入訓練。並且有父親給他平時和現場的指導,取得了兩場重要的比賽,成為冠軍,終於迎來了20xx年在印度舉行的英聯邦運動會,在這一場中,父親由於之前的讓教練掛不住面子而被阻止在外。吉塔只能自己面對曾兩次敗給澳大利亞的選手,這一次她帶着父親對他的寄望,帶着印度人從未取得金牌的不甘心,憑藉自己,在最後的10秒鐘,逆襲成功,取得了冠軍。在奏響自己國家國歌的那一刻,她與自己的“摔跤”退成功了,由需要父親的指導取得比賽到完全地憑藉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擁有自己的人格和自尊。

最後,吉塔的勝利正如他爸爸所説:“你的對手不是那個選手,你是在跟所有歧視女性的人在戰鬥。”吉塔與歷來印度重男輕女的思想在“摔跤”,並且摔得很漂亮。體現出了電影的厚度。在吉塔剛開始訓練的時候,收到了村裏人的冷嘲熱諷,而且第一次的能夠參加比賽僅僅是舉辦方為了吸引眼球,博得收入;再到後來隨着比賽等級的提高,需要專業的墊時,體育局因為是女性而沒有給予經費的支持;到了國家體育學院後,高層卻不作為,只看重結果,教練不能因材施教和目標太低而沒能發揮出吉塔,或者更多運動員的潛力。但吉塔和爸爸都努力地克服了種種困難,為自己的國家爭了光,並且向所有歧視女性的人發出了最有力地吶喊!她將成為印度女性的榜樣,相信由此,會有更多的女性開始為自己而活。

補充,有人認為這部劇充斥着男權中心的思想,“為什麼在有能力讓孩子讀書的情況下,仍然讓孩子去摔跤;假如兩個孩子和普通人一樣,成為一個普通的運動員,未取得成功,父親的做法還值得讚揚嗎?”首先我們要充分地將視野放到印度那個國家,不能以自己所處的環境去做出不負責的評論;再次,吉塔的父親是看到女孩的天賦才開始訓練他們,並且説給他一年的時間,如果不行,他將永遠放棄自己的夢想,説明了他是從一個摔跤運動員專業的角度衡量了自己女孩的能力的,認為是有希望的。再者,他曾跟妻子説:“你不要誤會,我不是不喜歡女孩,我也很愛她們,只是為自己的夢想遺憾。”還有他收藏整理了孩子任何一場比賽勝利的信息,足以説明他與其他印度家長是不一樣的。

印度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改變印度女性的命運仍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但要抱有希望。堅信歷史總是會隨着一批批人的努力而前進!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3

母親節的那天,我去看了電影《Dangal》,印度語中Dangal是摔跤的意思,中國上映被翻譯為《摔跤吧!爸爸》這是一部緊張又不失温情和笑點的故事,恰到好處的配樂,敬業的演員和值得思考的人生,電影院裏的我已經不是哽咽,而是忍不住的失聲大哭了,讓這碗勵志雞湯喝的很暢快很舒服。

電影根據真實人物改編,講述主角馬哈維亞(阿米爾汗在本片中扮演的父親)印度的一名摔跤運動員立志為國家贏得一枚摔跤獎牌,卻因環境等原因,無法圓夢,退役後無錢無地位的他始終懷揣着一顆為國爭光的赤子之心,一心想生兒子,但老天給了他4個女兒

有一天當他發現女兒們有摔跤天賦,不顧社會反對和嘲笑,讓女兒走一條與其他女孩子不同的道路,為了女兒對抗整個世界、與印度傳統觀念抗爭,成為一個孤膽英雄,不信任國家體育學院的教育方式,無論遇到多大阻力都堅持着自己的信念,正是這份反傳統的執拗精神和信念,最後把女兒送上國際賽場,成為印度摔跤史上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在印度,傳統觀念都認為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14歲便要嫁人,然後一輩子跟鍋碗瓢盆打交道,但馬哈維亞卻無視全村人的冷嘲熱諷,為自己的女兒選了一條完全不一樣的道路,先是帶着女兒和男孩們比賽,最後在國際賽場上奪金成功,為印度人贏得了他們最珍視的國家榮譽,而且動搖了印度社會長期存在的重男輕女的思想,為全印度千千萬萬的女孩帶來了希望。

喜歡這種鼓舞人心的電影,劇情熱血逗樂、競技驚心動魄、故事勵志感人,要知道每個冠軍的成長都不簡單,他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現實的種種,還要面對自己的內心。幾組動作戲非常精彩,毫無尿點,經過了父女之戰,二者心靈決裂,再到最後一場父親缺位,而吉塔終於走向人格的獨立,依靠自己取得勝利,才讓電影達到了更高程度的昇華,實現的不僅是她個人的勝利,也是千萬印度女性的勝利。

摔跤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扮演者阿米爾汗為了演好片中角色的19歲、29歲和55歲三個不同狀態,通過訓練和飲食,愣是將體重從140斤增肥到194斤,從魔鬼身材變成蛋白質大叔,在拍完胖大叔戲份後,又花了五個月時間瘋狂減脂變回144斤的型男,實在是非常敬業,阿米爾汗如説:短短几個月,這些女孩子通過地獄般的訓練成長為摔跤運動員,讓她們看起來完全就像國際職業摔跤手!。為了拍好這部電影,把事情做到極致的這種敬業精神,我也是由衷地佩服和欣賞!《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00字

今天閒來無聊打開電視看了一部電影,今年才上映的印度片《摔跤吧!爸爸》,豆瓣評分9、1分,還算比較高了,至少説明這部電影還是很值的看的,畢竟深受文青的喜愛!

這部電影雖然是一步勵志片,但是是根據真實的故事改編,説明電影的故事在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因此還是有很多的借鑑意義。

故事情節介紹:

馬哈維亞(阿米爾汗AamirKhan飾)曾經是一名前途無量的摔跤運動員,在放棄了職業生涯後,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能夠替國家贏得金牌。馬哈維亞將這份希望寄託在了尚未出生的兒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連給他生了兩個女兒,取名吉塔(法緹瑪薩那紗卡FatimaSanaShaikh飾)和巴比塔(桑亞瑪荷塔SanyaMalhotra飾)。讓馬哈維亞沒有想到的是,兩個姑娘展現出了傑出的摔跤天賦,讓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夠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賽場上,為了國家和她們自己贏得榮譽。

就這樣,在馬哈維亞的指導下,吉塔和巴比塔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兩人進步神速,很快就因為在比賽中連連獲勝而成為了當地的名人。為了獲得更多的機會,吉塔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學習,在那裏,她將面對更大的誘惑和更多的選擇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具備三個要素:

1、先天條價

這個從電影中可以看出,吉塔和巴比塔首先是天生的具有摔跤的天賦,這樣才能夠獲得父親的認可,從而使父親幡然醒悟,女兒只要有天賦一樣可以培養成一名優秀的摔跤運動員,並能成為冠軍。現實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如果沒有天賦在怎麼努力也是有天花板的,即使能成為優秀的運動員,但是絕對成不了國際冠軍,因為他根本不具備成為冠軍的先天素質,這個素質是後天很難完全彌補的,就像一塊很普通的玉料,即使再好的工匠再好的雕工也許能雕出一件精美的作品,但是絕對雕不出一件精美絕倫、舉世無雙、獨一無二、流傳百世的無價之寶來。人也是這樣的,先天條件絕對了你的絕對高度。這也是為什麼古人將一命二運三風水將命排在第一位的原因。

2、後天努力

這個也正好印證了古人的一句老話十年磨一劍,這個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包括身體上和精神上折磨和壓力。這也告訴了我們,要想成功必須要付出比別人多的多的努力,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也沒有哪條成功道路是一馬平川的,都是吃遍了別人不願意吃的苦,付出比別人多的多的努力才換來。

 3、貴人相助

假如沒有發現兩個女兒摔跤天賦的伯樂也就沒有吉塔和巴比塔成為摔跤運動員的事情;假如沒有對她們嚴格要求的父親,她們也許在這條路上早就放棄了;假如沒有對他們如此瞭解的父親,可能吉她在半決賽前已經被淘汰。因此父親正是她們的貴人。有了貴人的相助能讓她們在成功的路上少走很多彎路。因此,我們要善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也許他就是你的貴人。

總之,一個人要想成功一定離不開這三點,但願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發現自己的天賦,並能不畏艱難持續為之奮鬥,而且能遇到可遇而不可求的貴人相助,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4

《摔跤吧爸爸》中這位爸爸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在自己年輕的時候,為了給祖國爭得榮耀,練就一身好功夫……但卻始終沒得到金牌,成了遺憾。他將夙願轉到下一代的身上,迫切的想生個兒子,完成自己沒有實現的夢想。然而命運卻和他開玩笑,一連生了四個女孩。但是,他從女兒們打架和不服輸的氣質裏看到了新希望。他衝破世俗觀念,居然訓練女兒摔跤。他剝奪了女兒們簡單快樂的童年,讓他們做各種體能訓練。

他不希望女兒天賦被浪費。首先,她讓女兒換掉了印度女性那包裹嚴實的長裙,穿上了短褲汗衫,每天早起練習體能。沒有練習場,他自己建了一個,沒有陪練,他叫來了侄子。女兒頭髮長了蝨子,他下決心狠心要剪掉女兒的辮子,女兒的哀求並沒有讓他心軟,還是剪掉了。女兒從此各種偷懶,要知道,辮子可以説是女生的標誌了,平時的冷嘲熱諷沒有擊垮女兒們,但是剪辮子徹底讓女兒們傷心。

你是爸爸的驕傲,父女對視,眼淚奪眶而出,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他們的眼淚飽含着父親的堅持,他們的汗水!

第二場景,他們在參加14歲小夥伴的婚禮時,與小女孩的對話中,他們真正懂得了,她們的爸爸是真的為他們考慮的人,通過他們的努力,自己是可以主宰自己的人生,自己活出自己的模樣。這時的他們開始真正的改變了,從被動練習到了主動練習。

第三場景,當大女兒獲得了全國冠軍,獲得了印度最高體育學院的入學資格。去了那裏,大女兒開始否定爸爸過去交給他的東西,開始瞧不上自己的爸爸,面對女兒的態度,爸爸選擇的是默默的隱忍,表面堅強,內心卻是五味雜陳,面對翅膀漸漸變硬的女兒不再聽自己的話,表現出了堅強的無奈。

第四場景而且父親的成就不在於他還教會了女兒們怎樣的摔跤技巧,更教會了女兒們成長和人生道理。在女兒進入體育學院學習,受到大環境的各種誘惑以及那個所謂的正牌國家教練影響後,女兒一度迷失了自己,甚至懷疑父親,丟棄了父親教給他的本領,當大女兒由於驕傲、享受自由,不再接受爸爸的指導與訓練,在國際賽場上連連失利時,女兒留下委屈的淚水,在電話裏向爸爸認錯時,那個內心等待女兒認錯很久的爸爸,眼淚奪眶而出,背起行囊,立刻奔赴到了女兒需要他的地方。父親為了女兒偷偷來得到了學院附近,不斷鼓勵女兒,不要侷限於銅牌,比賽淘汰的知識心中沒有毅力的人,他給了女兒繼續拼搏的動力。“不要忘記,你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是啊,在比賽前父親還對她説“爸爸不可能每次都來救你,你要憑藉自己的力量戰鬥,盡全力救自己”。這都指點了迷津中的女兒,沒有這樣偉大的父親,何來這樣優秀的女兒。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受到無數人的嘲笑後,他們以優異的成績給了所有人一個大大的驚喜或者説是證明了他們自己。

一句 “你是爸爸的驕傲,”父女對視,眼淚奪眶而出,享受着成功的喜悦!他們的眼淚飽含着父親的堅持,他們的汗水!

女兒們的成功離不開父親的堅持、嚴厲以及鼓勵,在吉塔不得不去追求銅牌時,是父親站出來鼓勵她相信自己給他信心。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他的父親所受的壓力絲毫不比女兒們少,在印度那個思想保守的鄉下,流言蜚語、冷嘲熱諷打擊在這個成熟的男人身上,他沒有放棄。

為了給女兒補充營養,他去求別人換來雞肉,用被子做成訓練的摔跤墊等等這都是父親做出的努力,為的就是女兒的成功。雖説他也是為了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可能有人要説這是他逼迫女兒做的,但是,嚴厲的父親形象依舊那麼高大。女兒們最後不是也不也是欣然接受了嗎?要是沒有這樣一個父親,可能她們就會像其他印度女性一樣,過上鄉下那種家庭主婦的生活。這是好的結果嗎?

而且父親的成就不在於他還教會了女兒們怎樣的摔跤技巧,更教會了女兒們成長和人生道理。在女兒進入體育學院學習,受到大環境的各種誘惑以及那個所謂的正牌國家教練影響後,女兒一度迷失了自己,甚至懷疑父親,丟棄了父親教給他的本領,在輸掉比賽後,她竟覺得理所當然,父親為了女兒偷偷來得到了學院附近,不斷鼓勵女兒,不要侷限於銅牌,比賽淘汰的知識心中沒有毅力的人,他給了女兒繼續拼搏的動力。“不要忘記,你是怎樣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是啊,在比賽前父親還對她説“爸爸不可能每次都來救你,你要憑藉自己的力量戰鬥,盡全力救自己”。這都指點了迷津中的女兒,沒有這樣偉大的父親,何來這樣優秀的女兒。

父親也對吉塔説“你是為千千萬萬的女性而戰”而在比賽戰法上,父親鼓勵她打破束縛,做她自己。比賽的勝利不僅僅是單純的比賽輸贏問題,更是打破了禁錮印度女性千百年的世俗牢籠,那一刻,她是真正的冠軍,她證明了女性不單單隻可以圍着鍋碗瓢盆,在很小時便嫁給一個陌生的男人,從此過完一眼就可以看到邊界的一生,她證明了原來女性還可以這樣活着。

打破世俗束縛,鼓勵女兒去做自己,鼓勵她為國爭光,這可能最初有點逼迫女兒的意思,但是這卻給了女兒另外的出路,也給了廣大女性更多的出路。這樣的父親,何嘗不偉大?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5

最近剛忙完論文的事,期間師妹和師弟不斷幫忙,回想上年師姐師兄畢業時,我完全不太清楚,覺得都是小事啊,現在發現對當時的我們來説絕對是大事,也發現自己做師妹是多不及格,。所以打心底裏感激師弟師妹,恰逢週六又都在實驗室,就約好做完實驗一起去看電影,看的是5月5號上映的《摔跤吧!爸爸》。

之前就看到消息説中國要引進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這又是米叔的一大經典之作,看後果然不讓人失望。影片針對印度當下的社會現實——性別歧視,我看到的除了這個,還有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長,結合自身經歷來談一談我的感受。

一、出生的環境

不説社會環境,這個範圍太大而且各個地方情況不一樣,越發達的地方越開明,這是不爭的事實,況且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所以我只説我出生的小環境。

我出生在的市郊的一個村莊,不算太貧窮也不太富裕,但爺爺這輩重男輕女很嚴重,爺爺最喜歡的大伯和小叔,最喜歡的孫子輩是大伯家的堂哥和小叔家的堂弟,奶奶好些,愛屋及烏也喜歡小叔家的堂妹,我爸排行老三和二伯一樣,從小不被過多關注,子女過多,爺爺奶奶關注不過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這樣也成全了老爸和二伯相對自由的童年和自立自強的性格。

後來,我爸有了第一個孩子,也就是我,是個女孩(大伯家有三個堂哥,二伯家已有一個堂哥一個堂姐,半年後又有看個堂弟),爺爺為此意見很大,因此我媽受了很大的委屈。我們村的青年大多都是國中輟學去學技術、打工等,現在我大堂哥生意做的就很好,帶領了好幾個堂哥堂姐。但我偏偏一直上學,這下我爺爺意見更大了,因為他覺得女孩子不需要上那麼多年學,以後都是要嫁人的,總而言之就是浪費錢、沒用。

二、父母的選擇

我爸本來就比較自立自強,不管做什麼絕對都是我們那附近數一數二的,所以我們家的小日子過得也越來越好。我們村有個張爺爺,曾經是書記,典型的知識分子,温文爾雅,幾個子女全都在外高就,退休後閒來無事,特別喜歡找我爸聊天。前兩天和我爸打電話,我爸還説到張書記(我爸習慣喊他張書記),説張書記告訴他哪怕現在自己苦點累點也一定要盡力讓孩子多讀書。

所以,在我準備專升本、考研時,在周圍親戚一片質疑和勸阻聲下,我爸只有一句話:"你想考就考",這和米叔飾演的爸爸很像,近乎固執地堅持着自己的做法。在4月28號《奇葩説》中馬薇薇説"自己做父母時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這點我爸絕對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三、子女的選擇

上面提到的張爺爺,他的太太張奶奶也是一個知識分子,我國中上學時幾乎天天騎自行車從她家門口經過,她都會笑着和我説話:"上學去啊,真好,好好學習哈"’,兒時的自己不理解張奶奶的苦心,有時會想辦法不從她家門口過,因為覺得天天和她打招呼好麻煩。有時週末還會去她家裏玩,現在只模糊記得她家很古典。高中住校後,每兩個星期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幾乎都會在張奶奶家門口看到她,然後和她聊會天再回家,她每次都囑咐我要好好學習。再後來,去外地上大學,有一次聽我媽説張爺爺去世了,之後沒幾年,張奶奶也去世了。每次回家從張奶奶家門前經過時,還是會習慣性的往張奶奶家張望,院子還在,門前的人卻已不在。

我不知道我喜歡學習有多少是受張奶奶影響,也許是小時影響不大,隨着年齡增加越來越大,反正我從來沒覺得學習是辛苦的,相反專升本和考研的日子是我最快樂和充實的一段時光。

影片中大女兒離開父母去到國家體校學習後,全盤否認爸爸之前的付出,還和年老的爸爸比試,比試過程中爸爸臉上滿是拼勁全力的痛苦。看到這裏,我淚流滿面,心疼米叔飾演的爸爸,也痛恨女兒的不懂事,同時心裏一個聲音在發問"我應該沒有這麼混的時候吧"。

4月28號《奇葩説》的辯題就是"父母提出去養老院養老,你是支持還是反對"。我們這輩人更多的在一線城市或省會城市工作,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養老問題。我非常同意馬薇薇説"自己做父母時要求自己做最好的父母"的下一句"自己做子女時要求自己做最好的子女"。臨近畢業,面臨城市的選擇,我也迷茫很久,最後發現:不管在哪裏,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做最好的子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