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學計劃合集15篇

來源:文萃谷 1.57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現在就讓我們制定一份計劃,好好地規劃一下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舞蹈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舞蹈教學計劃合集15篇

舞蹈教學計劃1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任務和教學基本要求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舞蹈是一門專業技能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專業舞蹈技能,掌握訓練方法,提高舞蹈素養,畢業後能勝任舞蹈教學和舞蹈表演工作,成為合格的`教師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學任務:

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流暢、正確、優美地表演各種風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論,具有創編幼兒舞蹈、組織幼兒舞蹈教學的潛力。

3、教學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門規範性、理論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教學中,應按照幼師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三基”資料的教學,使學生對教學資料全面掌握。融會貫通,到達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要求。

二、本課程與相關課程的銜接、配合關係

本課程應以舞蹈基本理論、舞蹈技能訓練為基礎,音樂教學法相配合。

三、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

1、教學方法:

本課程不是純理論性課程。其核心是解決實踐的問題。在教學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強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舞蹈素養。同時,根據培養目標的要求,突出實踐環節。提高感性認識。

2、教學形式:

為使每個學生都能到達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學形式以教師講授、示範作為基礎,同時,針對不一樣水平層次的學生進行小組教學和個別指導與之配合。第一學期(注重軟開度的練習)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透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必須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1、學時安排60學時

專業開設:民族民間舞(20)芭蕾舞基訓(20)中國古典身韻(10)幼兒舞蹈考級(10)

教材(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教材解放軍藝術學院芭蕾舞基訓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身韻北京舞蹈學院幼兒舞蹈考級)

2、教學資料: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中國舞蹈發展簡史。

2、瞭解舞台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做舞蹈記錄。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中國古典舞基本手位、腳位。

2、進行不一樣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胯關節訓練,腰的訓練、胯的訓練,壓腿和跑腿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身段組合訓練。

四、民族民間舞訓練

理解藏族舞的風格和動作特點,學習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動作:撩袖、擺袖、晃袖、獻哈達、敬禮。學會弦子組合1—2個,踢踏組合1—2個。

五芭蕾舞基訓

把上練習

雙手扶把檫地組和節奏4/4

單手扶把雙腿蹲節奏4/4

單手扶把檫地節奏2/4

單手扶把小踢腿節奏2/4

單手扶把單腿蹲節奏4/4

單手扶把控制節奏4/4

單手扶把大踢腿節奏3/4

六、中國古典舞身韻

地面元素訓練

1、提沉

2、衝靠與旁移

3、含腆仰

4、雲間轉腰

5、橫擰

6、旁提

七幼兒舞蹈考級

1。走步《吹吹拉拉》

2。音樂反應一《大蘋果》音樂反應二《看星星》

3。擴指《保護小羊》

4。手臂動作《你説可笑不可笑》

5。彎腰、轉腰《小鐘》

6、前壓腿《小腳》

7、雙吸腿《彈彈唱唱》

8、腳位《擦玻璃》

9、頭的動作《小鳥的歌》

10。擺臂《伸出手》11。蹦跳步《小兔子》

12。平踏步《開火車》

13。遊戲《萬花筒》

舞蹈教學計劃2

一、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並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集體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集體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羣體舞蹈,它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通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

三、學期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遊戲。

3、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校園集體舞》的風格特點;

2、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集體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

1、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通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後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遊戲舞蹈,在遊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六、一學期一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周安排)

周次;內容;要求

第一週。一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週。一年級:第一個動作;掌握吸跳步的要領,動作規範

第三週。一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一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內容。熟練掌握;

第五週。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一年級:合音樂;卡好節奏;

第七週。一年級:第三個動作(手的動作)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一年級:第三個動作(腳的動作)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三個動作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一年級:合音樂;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一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一年級:第四個動作(腳的動作);注意拍子,步伐統一;

第十三週。一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一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一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一年級:複習所學內容;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學期二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周安排)

周次;內容;要求

第一週。二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週。二年級:準備動作,講解舞蹈的風格特點了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第三週。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二年級:第一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內容。注意雙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週。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一個動作;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二年級:合音樂;卡好節奏;

第七週。二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二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並學第三個動作;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二年級:合音樂;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二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轉移;

第十三週。二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二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二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二年級:複習所學內容;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舞蹈教學計劃3

一、 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考慮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並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集體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達到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學習校園集體舞《找朋友》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集體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羣體舞蹈,它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通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學習校園集體舞《陽光校園》,訓練學生的舞蹈感覺和樂感。

三、學期教學目標:

1、 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 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遊戲。

3、 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 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 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 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校園集體舞》的風格特點;

2.通過集體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集體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1.校園集體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通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後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遊戲舞蹈,在遊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幼兒中班舞蹈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舞蹈作為一種以人體動作為物質材料的表現性的藝術活動,是人類審美活動較集中的表現,是培養人們審美興趣,提高人們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心靈,又能讓他們在表現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希望通過活動,使孩子們不僅能發展身體,得到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的訓練,而且還能發展思維和情感,促進身心愉快的發展。

二、訓練目標

2、教會學生用舞蹈語彙來表現舞蹈的情緒和意境,注重舞蹈的神韻、感覺。

1、基本功方面

由於學生水平上的差異,本學期針對他們的基礎和特點突出了不同訓練內容和的要求。有的學生要繼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加大訓練力度和難度,重視訓練質量,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還有些學生則要從基本功入手,進行系統的訓練,如:基訓地面練習和基訓把杆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氣質,為以後的舞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舞蹈學習方面

本學期計劃學習一塊成品舞蹈:民族舞蹈對隊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要求隊員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並要求隊員節奏感強、動作規範,特別強調眼神和表情以及舞感,讓學生學會用心舞蹈。這首舞蹈是本學期訓練的重點,我們要加強訓練,從齊、快、準上下功夫,爭取以高質量的演出迎接今年的文藝匯演。

三、訓練時間

每週一、二、三、四、日課外活動時間。

四、活動地點:舞蹈教室

1、引導學生觀看舞蹈錄像帶,幫助學生尋找舞蹈感覺。

2、逐段示範、講解動作,逐個輔導。

4、採用學生互幫、好學生示範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水平。

舞蹈教學計劃4

1、 教學目標

培養幼兒喜歡跳舞和做音樂遊戲。

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2、 周次和目標:

第一週:

1、練習隊形,站立、壓腳背跪坐的姿勢。

2、交待舞蹈課的常規要求。

3、認識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頭、頸、肩肘手、跨、腳尖、腳背、腳跟等)。

認識身體動作分解:

1-8:用手邊指各部位邊大聲説,頭頭-胸胸-肚子肚子-頭胸肚子

2-8:反覆一次。

3-8:肩肩-肘肘-腕子腕子-手手(左右各一次)

4-8:跨跨-膝蓋膝蓋-腳腕腳腕-腳腳

5-8:雙手向左旁平伸,反覆一次。

6-8:前伸手,低頭-後伸手,仰頭

7-8:左前方-右後方(雙手平伸)

8-8:反覆一次

第二週:

1、複習上週的學習內容。(站立、壓腳背跪坐、認識身體動作)

2、學習盤腿坐,要求幼兒雙腿盤坐、頭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手部動作組合分解:手放在腰後,站立。

1-8:雙手前伸五指伸開,手(打開-合攏)

2-8:手腕左右轉動,五指張開。手由前伸-雙山膀(手轉動)

3-8:左手握拳-打開,反覆一次

4-8:手畫圈-手放背後-雙手向前伸出(最後一拍)重複一次

第三週:

1、複習上週的學習內容。(盤腿坐、手部動作)

2、學習伸腿坐,要求幼兒雙腿伸直併攏、雙手輕放在身體兩邊,頭向正前方看、背部挺直。

3、學習小舞蹈《兩隻老虎》:前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

1-8:雙手五指張開伸直,兩臂上舉,膝彈動兩臂屈伸在兩旁(左右一次)

2-8:小碎步,兩臂上舉,小碎步,兩臂側平舉

3-8:右手單指指眼睛,雙手向後立掌同時小碎步

4-8:山膀位,擊掌經頭頂雙手打開

間奏:跟隨音樂點頭

第四周:

1、複習上週的學習內容。(伸腿坐、小舞蹈)

2、學習踵趾步,小八字步準備。

1-8:左腳向右斜前方伸出,腳跟落地。右腿向2點屈膝,身體向左後傾斜,面向2點上方

2-8:右腿直立,左腳向6點撤步,腳尖點地,腳面向外,身體略前傾面向8點上方,反覆一次。

第五週:

1、 複習上週的學習內容。(踵趾步、小八字步)

2、學習勾繃腳。

腰部動作組合分解:

前奏:手放在腰後,壓腳背跪坐

1-8:雙手曲肘上下疊放在胸前,身體隨節奏左右擺

2-8:雙手前伸做放物狀,雙手翻掌後放在身體兩側

3-8:重複第一個八拍

4-8:手放在嘴邊身體前傾,腳壓腳背跪坐

5-8:左手放在肩旁左右擺動,右手伸直放在身體旁,身體向左轉身面向2點

6-8:雙手交叉畫圈,壓腳背跪坐

7-8:雙手放在身體兩旁,身體左右擺動,身體面向1點

8-8:雙手合掌放在臉旁,做睡覺狀

第六週:

1、 複習上週的.學習內容。(勾繃腳、腰部動作)

2、複習小舞蹈《兩隻老虎》,鼓勵幼兒在眾人面前表演,進行分組表演,給予幼兒最大的鼓勵,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第七週:

1、 複習所學的基本內容。(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踵趾步、小八字步、勾繃腳)

2、學習小舞蹈《小青蛙》:

前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動跨

1-8:雙手曲肘,左腳向右斜前方伸出,腳跟落地,右腳向2點屈膝身體向左傾斜,面向2點上方。

2-8:反面反覆一次

3-8:雙手五指張開曲肘,雙腳做蹦跳步左-右

4-8:雙手做游泳狀,雙腳做小碎步

間奏:雙手隨節奏拍手、點頭後四個八拍反覆一次

第八週:

1、複習所學的基本內容。

2、複習小舞蹈《小青蛙》。

3、學習小碎步:正步準備,雙腳跟抬起可有節奏也可無節奏地雙腳掌交替快速、均勻地小步行進或原地走動。強調膝關節一定要放鬆。

第九周:

1、 複習上週的學習內容。(小碎步)

2、學習頭部動作組合:

前奏:雙手叉腰,雙腳跪立,身體面前1點,強調幼兒面帶微笑

1-8:雙手叉腰,低頭-向前-仰頭-向前

2-8:雙手叉腰,左旁-向前-右旁-向前

3-8:反覆第一個八拍;

4-8:反覆第二個八拍

5-8:雙手叉腰,左側-向前-右側-向前

6-8:雙手交叉於胸前,手向兩旁打開,雙腳由跪立-跪坐,頭左右快速擺動

7-8:反覆一次 8-8:反覆一次

第十週:

1、 複習所學的基本內容(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踵趾步、小八字步、勾繃腳、小碎步)

2、 新授舞蹈組合:《愛我你就抱抱我》(一)

第十一週:

1、複習舞蹈組合:《愛我你就抱抱我》(一)

2、學習基本功三角架:講解動作要求,並找幼兒做示範

3、新授舞蹈組合:《愛我你就抱抱我》(二)

第十二週:

1、複習上週的學習內容。(三腳架、舞蹈組合)

2、學習基本功壓腳背:講解動作要求,並找幼兒做示範

3、新授舞蹈組合:《愛我你就抱抱我》(三)

第十三週:

1、 複習上週學習內容。(三角架、壓腳背、舞蹈組合)

2、練習蹦跳步,正步準備。動作時雙腿屈膝,經雙腳蹬地跳起,在空中雙腿直膝,然後雙腳掌落地,同時雙腿屈膝。蹦跳步可雙腳起跳,雙腳落地,也可單腳起跳落地。

3、新授舞蹈組合:《愛我你就抱抱我》(四)

第十四周:

1、複習上週的學習內容。(蹦跳步、三角架、壓腳背、舞蹈組合)

2、新授舞蹈組合:《愛我你就抱抱我》(五)

第十五週:

1、 複習上週學習內容。

2、 新授舞蹈組合:《愛我你就抱抱我》(六)

第十六週——第十九周:

1、複習本學期學習的基本動作,及教學常規

2、複習本學期學習的舞蹈和小律動。

3、複習基本功三角架、壓腳背、蹦跳步,強調動作要求

第二十週: 彙報演出

舞蹈教學計劃5

一、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思考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並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齊。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潛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羣眾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到達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我身體的各個部分,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羣眾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羣體舞蹈,它是透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透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

三、學期教學目標:

1、認識自我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遊戲。

3、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1。掌握《校園羣眾舞》的風格特點;

2。透過羣眾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一樣年齡階段的羣眾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1。校園羣眾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透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透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後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羣眾榮譽感和職責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遊戲舞蹈,在遊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六、一學期一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周安排)

周次

資料

要求

第一週

一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

第二週

一年級:第一個動作;

掌握吸跳步的要領,動作規範

第三週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一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資料。

熟練掌握;

第五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週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

一年級:第三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一年級:兩人配合第三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

一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

一年級:第四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拍子,步伐統一;

第十三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一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

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

一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

一年級:複習所學資料;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一學期二年級教學進度計劃按周次列表:(本學期授課時間按16

周安排)

周次

資料

要求

第一週

二年級:上課隊形,基本站姿;

掌握站姿的基本要求;第二週

二年級:準備動作,講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瞭解舞蹈的風格特點;

第三週

動作到位統一;

第四周

二年級:第一個動作(腳的動作)並複習所學資料。注意雙跳步和分腿的的重心;

第五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一個動作;

動作協調統一;

第六週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七週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手的動作)

要求動作標準;

第八週

二年級:第二個動作(腳的動作)

注意開步的大小;

第九周

二年級:兩人配合第二個動作並學第三個動作;動作協調統一;

第十週

二年級:合音樂;

卡好節奏;

第十一週

二年級:第四個動作(手的動作);

動作標準;

第十二週

步伐大小和重心的轉移;

第十三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併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四周

二年級:第五個動作(手和腳的動作)動作要求標準;

第十五週

二年級:兩人配合合音樂;

配合默契,音樂要卡好節奏;

第十六週

二年級:複習所學資料;

熟練掌握動作並有感情的去跳舞;

舞蹈教學計劃6

一、教學設計理念:

舞蹈,是一門綜合的富於動感的藝術,舞蹈教學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經過訓練和表演,鍛鍊學生身體,發展身體素質質,提高學生的動作協調性和動作美感,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講禮貌、懂禮貌、愛團體、守紀律的好品格和團結協作的羣體意識。

二、教學設計特色:

國小自主合作舞蹈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外音樂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合作創編為主線,讓學生在掌握必須舞蹈基本動作和初步具備對音樂的感受本事後,根據自我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經過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的形式,集思廣益共同為歌曲或音樂形象較鮮明的樂曲創編動作及隊形。使學生在自主愉悦的氣氛中,聞樂而動,聞歌起舞,在“練中逐步感知音樂語言,在“樂”中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在“動”中發展身體各個部位之間的協調性。經過熱烈活躍、自主合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膚覺,運動得到充分協調均衡的發展,這部僅有利於培養學生膚覺運動得到協調均衡的發展對舞蹈的興趣,還進一步增強了羣體協作的意識,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本事,全面整體性地提高學生舞蹈藝術素質。

三、舞蹈教學計劃與資料:

1.培養學生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學生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明白其名稱。

4.培養學生與同伴友好相處,競爭合作的個性。

四、學情分析:

我所帶領的舞蹈班是低年級,舞蹈基礎一般,身體協調性及舞蹈表現力均差,所以,我所設計的教學環節以先調動學生的進取性為主,僅有學生先參與進來,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弱化動作知識點,強化舞蹈感覺,突出重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練、想、跳為主,教師的示範、激發、啟發、點撥為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本我的學習體會和本事。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舞蹈的基本體態、基本動作。

2、瞭解舞蹈藝術的基本特點,引導學生對舞蹈藝術產生濃厚興趣開發發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熱情。

3、經過舞種介紹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種類,依據學生情景歸納教學活動,感受舞蹈魅力,瞭解舞蹈發展,提高學生藝術修養。

4、經過舞蹈讓眼睛會説話提高學生自信。

六、教學重點:

1.舞蹈基訓技巧的掌握。

2.動作的協調性。

3.舞蹈的表現力。

七、教學難點:

1.舞蹈眼睛眼神流動與舞姿的協調。

2.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舞蹈動作的表現力。

舞蹈教學計劃7

一、教學目的

啟蒙舞蹈班授課資料針對才接觸舞蹈幼兒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好奇心強、缺乏身體協調性的特徵,以激發孩子對舞蹈及音樂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及樂感,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為教學目的。在資料設定上,堅持兒童的天真、活潑的天性,為進一步的舞蹈教學打好基礎。

二、教學任務

1、培養幼兒喜歡舞蹈和做音樂遊戲。

2、認識身體的基本部位及空間上、下、左、右、前、後等,並對身體各部位進行鬆弛、伸展和靈活運動的'初步協調性訓練

3、學會正確的站姿和雙跪坐、交叉盤坐、伸腿坐等幾種基本姿態。

4、能按照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5、學會幾個簡單的舞蹈,能在眾人面前自如地表演,培養自信心。

三、教學資料安排

1、活動部分

第一部分:排隊帶着孩子們繞教室四周活動,放歡快的音樂,經過快慢不一樣的走步,拉手繞圈小跑,變換不一樣的造型、步伐,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導入上課的氣氛。

第二部分:師生共同熱身,將孩子插空排成兩排,教師應對孩子,帶領他們做動作,活動頭、頸、肩、腰、臂、膝等部位。

2、軟開度初步訓練

簡單的壓前、旁腿,彎腰等。

3、舞蹈組合

A、認識身體的基本部位,唱、跳結合。首先認識雙手和雙腳的左與右,練習手腳的協調配合和反應本事

B、碎步練習、蹦跳步練習。根據孩子的步伐選擇相應的歌曲進行遊戲和律動,培養孩子的平衡感和節奏感

C、基本舞蹈坐姿的培養,在舞蹈中加入雙跪坐、交叉盤坐等坐姿,提醒孩子要挺胸拔背;伸腿坐時指導孩子們注意繃腳、雙腿加緊,經過示範和糾正動作,培養孩子的聽從指令、自省意識

D、模仿及觀察本事練習。讓孩子模仿平時見到的小動物,跟着音樂進行練習,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E、讓孩子學習按照音樂節奏一拍做一次動作,訓練孩子的節奏感。

舞蹈教學計劃8

舞蹈特色班的教學計劃舞蹈,作為一種肢體語音,它的產生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的標誌,在此基礎上逐步成熟的舞蹈文化在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舞蹈的發展經歷了幾十世紀的風風雨雨,人們一直飽含着對它的熱愛。他們熱愛舞蹈的神奇,熱愛這神奇為他們呈現的所有美的東西,熱愛這美是表現者。

今天,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國家的繁華昌盛,舞蹈的學習也隨之悄然進入百姓人家。舞蹈教育讓孩子們次小就接受舞蹈文化,提高綜合素質,並通過學習,學會運用舞蹈語音這一自然工具加強相互之間的感情交流,提高表現能力,培養兒童肢體的協調能力,大腦的靈活性以及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塑造美的形體,從而使兒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長。今年的舞蹈特色班由我帶,我們舞蹈特長班在幼兒學習舞蹈方面要進行一系列的.舞蹈形體訓練和幼兒成品的舞蹈教育,來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兒童舞蹈的基訓

兒童舞蹈的基訓,是指對兒童形體.姿態,腰腿的軟度.力度.控制及跳.轉等等最基礎的訓練。訓練方式有:

(一)熱身運動

在上課的開始,讓幼兒做些輕鬆,簡單的熱身運動。例如:“腳腕少量的轉動”.“勁和肩放鬆配合做小跑步”等等。主要目的的創造出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為孩子們的身體和情緒適應訓練做好準備,避免上課就用力過度.情緒緊張。

(1)圓軸上的練習

(2)遊戲練習

(二)地面訓練

兒童的生理特點是:人小,穩定性差,但軟度和開度較好。而軟度和開度又是一切舞蹈動作的根本點。由於幼兒是躺和坐在地板上進行訓練的,負擔較小,易掌握動作,達到較理想的訓練目的。但為了避免枯燥.單調,採用不斷變化組合.節奏和隊形,選用不同的音樂。每個動作的訓練時間不宜過長,動作變化多一些,否則肌肉會僵硬變粗。

(1)壓腿組合(伸坐前壓腿.吸伸前抬腿.前吸伸腿接大踢腿.起腰後抬腿)壓胯組合(前伸.盤坐前壓腿.前含)

(2)眼睛訓練組合(眼睛上孤線練習.眼睛點的練習.手眼訓練並的定位練習)

(3)提沉呼吸練習.因為呼吸是完成舞蹈動作的一大要素。呼吸得當動作就配合自如,風格就容易掌握。因此,要十分強調呼吸的訓練。主要內容(運用前大波浪.雙手前大波浪、中間加停頓的前大波浪的節奏和方位來練習提沉呼吸)

(三)把上訓練

當孩子們在地面完成軟度開度訓練後,就可以進行把上規範而簡化訓練,使孩子的形體、姿態、腿線條、腰腿的軟度、力度和控制進行一步提高。

(1)直立和半蹲

(2)擦地腿腳背

(3)壓腿、大踢腿

(4)屈膝彈跳

(5)下腰練習

舞蹈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舞蹈作為一種以人體動作為物質材料的表現性藝術活動,是人類審美活動的集中體現.它是培養人們審美興趣、提高人們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它不僅能陶冶孩子的心靈,還能使他們在表演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期望通過活動,兒童不僅能發展身體,獲得運動協調性和靈活性的訓練,還能發展思維和情感,促進身心幸福感的發展.

二、培訓目標

1.本學期系統而嚴格的訓練將進一步增強隊員的節奏感,增強隊員對舞蹈的表現力和感受力,特別注重舞蹈中的面部表情,以“心”起舞,使隊員的.整體素質和表演水平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2. 教學生運用舞蹈詞彙表達舞蹈的情感和意境,注重舞蹈的魅力和感受.

3. 嚴格要求,精心排練.

三、培訓材料及要求

1.本學期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特點,突出了學生的水平、不同的訓練材料和要求的基本技能(1002)〔1000〕.部分學生應繼續加強基本功訓練,加大訓練強度和難度,注重訓練質量,提高身體柔韌性.一些學生應該從基本技能入手,進行系統訓練,如基礎訓練、地面練習和基本訓練棒練習等,以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氣質,為今後的舞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 舞蹈學習

本學期計劃學習一段已完成的舞蹈:民族舞蹈要求團隊成員素質高,要求團隊成員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好,要求團隊成員有強烈的節奏感和規範的動作,異常強調眼神,表現力和舞蹈感,使學生能夠用心學習舞蹈

舞蹈教學計劃10

教學設計理念:

舞蹈,是一門綜合的富於動感的藝術,舞蹈教學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要求,通過訓練和表演,鍛鍊學生身體,發展身體素質質,提高學生的動作協調性和動作美感,同時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愛集體、守紀律的好品格和團結協作的羣體意識。

教學設計特色:

國小自主合作舞蹈教學模式就是在課外音樂活動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合作創編為主線,讓學生在掌握一定舞蹈基本動作和初步具備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後,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通過小組討論、組際交流的形式,集思廣益共同為歌曲或音樂形象較鮮明的樂曲創編動作及隊形。使學生在自主愉悦的氣氛中,聞樂而動,聞歌起舞,在“練中逐步感知音樂語言,在“樂”中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在“動”中發展身體各個部位之間的協調性。通過熱烈活躍、自主合作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的`視覺、聽覺、膚覺,運動得到充分協調均衡的發展,這部僅有利於培養學生膚覺運動得到協調均衡的發展對舞蹈的興趣,還進一步增強了羣體協作的意識,促進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能力,全面整體性地提高學生舞蹈藝術素質。

舞蹈教學計劃與內容:

1.培養學生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學生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知道其名稱。

4.培養學生與同伴友好相處,競爭.合作的個性。

5.基本功訓練與芭蕾基礎訓練與古典舞聲韻訓練。

6.根據學生訓練編排舞蹈組合與元旦晚會開場舞的編排.

學情分析:

我所帶領的舞蹈班是中低年級,舞蹈基礎一般,身體協調性及舞蹈表現力均差,所以,我所設計的教學環節以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主,只有學生先參與進來,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在此基礎上,弱化動作知識點,強化舞蹈感覺,突出重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看、練、想、跳為主,教師的示範、激發、啟發、點撥為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本我的學習體會和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舞蹈的基本

體態、基本動作。

2·瞭解舞蹈藝術的基本特點,引導學生對舞蹈藝術產生

濃厚興趣開發發學生對舞蹈藝術的熱情。

3·通過舞種介紹芭蕾古典舞蹈爵士舞種類,依據學生情

況歸納教學活動,感受舞蹈魅力,瞭解舞蹈發展,提高

學生藝術修養。

4·通過舞蹈讓眼睛會説話提高學生自信。教學重點:1.舞蹈基訓技巧的掌握。

2.動作的協調性。

3.舞蹈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1.舞蹈眼睛眼神流動與舞姿的協調。2.對歌曲情緒的理解和舞蹈動作的表現力

教學進度:

第一週·第二週·第三週:基本功訓練·基本站姿·基本芭蕾手位·舞蹈基訓組合。

第四周·第五週·第六週:基本功訓練·基本芭蕾舞姿·芭蕾本功技巧·基本芭蕾擦地·芭蕾擦地組合。

第七週·第八週手位組合·運動會開場舞蹈。

第九周 :複習

第十週·第十一週·第十二週:基本功訓練·基本功技巧·古典舞聲韻訓練·爵士基礎·元旦開場舞蹈編排。第十三週·第十四周·第十五週 :基本功訓練·爵士組合·元旦開場舞。

第十六週、第十七週:複習基本功組合·芭蕾組合·古典舞組合·古典舞聲韻組合·爵士組合·元旦舞蹈。第十八週:總結

舞蹈教學計劃11

活動目標

1、感受舞蹈歡快的情緒,體驗跳雙人集體舞的快樂。

2、能在舞蹈中能協調配合做動作,並正確變換位置,動作協調性及配合能力。得到發展。

3、初步學會舞蹈並完整表演。

活動準備課件: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兒歌MP3下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音樂,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點點頭,高興的轉個圈。

2.教師:我們剛才聽到的音樂,是《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舞蹈音樂,你們知道小熊跟洋娃娃是怎樣跳舞的嗎?

二、展開

1.欣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樂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熟悉歌詞。

2.按樂句學習舞蹈動作。

(1)啟發幼兒創編動作,教師幫助幼兒將動作串聯起來。咱們一起來學學洋娃娃和小熊是怎樣跳舞的?(兩個人面對面站好。)這麼好的天氣,洋娃娃和小熊見面後高興的拍起手來,兩個人對着“拍拍手”。他們在跳圓圈舞呀”圓圈舞怎麼跳兩個小朋友拉起手來,小跑步轉一圈再回到自己位置上,“拍拍手”。小熊小熊點點頭,洋娃娃也跟着點起頭來。“小洋娃娃笑起來呀”誰學學洋娃娃是怎樣笑得,誰能做一個更漂亮的`動作?咱們跟她一起學一學,兩隻手的食指指着自己的小臉蛋。小熊呢,微笑的看着你對面的洋娃娃,“拍拍手”。

(2)欣賞老師跳一遍。小朋友都有自己的舞伴,老師也邀請了一個舞伴,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把我的舞伴請出來。交代:老師扮演洋娃娃,我的舞伴扮演小熊,請欣賞。

(3)教師哼唱幼兒完整跳一遍。老師相信小朋友一定會跳的非常好的,咱們一起來試一試。

(4)聽音樂完整表演。提醒:前奏時,按節奏左右點頭。

3.學跳雙圈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個雙圈舞蹈,如果站在圓圈上表演,會更有意思。

(1)幼兒站好雙圈。現在,就請小朋友站好圓圈,找自己的舞伴面對面站好。

(2)學習怎樣變換位置,交換舞伴交代:裏圈的小朋友不動,外圈的小朋友,小碎步移到前面一個舞伴位置,找到一個新舞伴。師喊口令,幼兒練習換舞伴,三四遍後保證所有孩子都會交換舞伴。

(3)聽音樂完整跳2-3遍

三、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操場上繼續練習,自然結束孩子們,今天天氣多好呀,咱們到操場上站成一個大大的雙圈,在温暖的陽光下繼續跳,好不好?(活動結束)

舞蹈教學計劃12

一、指導思想

舞蹈作為一種以人體動作為物質材料的表現性的藝術活動,是人類審美活動較集中的表現,是培養人們審美興趣,提高人們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心靈,又能讓他們在表現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希望通過活動,使孩子們不僅能發展身體,得到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的訓練,而且還能發展思維和情感,促進身心愉快的發展。

二、訓練目標

1、本學期系統而嚴格的訓練,進一步增強隊員們的節奏感,增強他們對舞蹈的表現力和感受力,特別強調舞蹈時的面部表情,做到用“心”舞蹈,使隊員們的整體素質和表演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

2、教會孩子用舞蹈語彙來表現舞蹈的情緒和意境,注重舞蹈的神韻、感覺。

3、嚴格要求,精心排練。

三、訓練內容及要求

1、基本功方面

由於孩子水平上的差異,本學期針對他們的基礎和特點突出了不同訓練內容和的要求。有的孩子要繼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加大訓練力度和難度,重視訓練質量,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還有些孩子則要從基本功入手,進行系統的訓練,如:基訓地面練習和基訓把杆練習,幫助孩子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氣質,為以後的舞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舞蹈學習方面

本學期計劃學習一塊成品舞蹈:民族舞蹈對隊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要求隊員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並要求隊員節奏感強、動作規範,特別強調眼神和表情以及舞感,讓孩子學會用心舞蹈。這首舞蹈是本學期訓練的重點,我們要加強訓練,從齊、快、準上下功夫,爭取以高質量的演出迎接今年的文藝匯演。

四、訓練時間

每週一、二、三、四、日課外活動時間。

五、活動地點:

舞蹈教室

六、活動措施

1、引導孩子觀看舞蹈錄像帶,幫助孩子尋找舞蹈感覺。

2、逐段示範、講解動作,逐個輔導。

3、孩子個人練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4、採用孩子互幫、好孩子示範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水平。

舞蹈老師教學計劃4

xx月份

目標:吸引幼兒興趣,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內容

a、律動練習、走步練習。

根據走步的方法和節奏、速度、力度來表現不同的人物及情緒,不同形象的走,可以慢慢的走,雄壯的走,歡快的走。

b、碎步練習、蹦跳步練習。

根據幼兒步伐來選擇相應的歌曲來表達遊戲或律動,來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xx月份

內容:小跑步、後踢步、點步

目標:根據舞蹈和幼兒發展水平的變化,讓幼兒能夠在歌表演以及遊戲中進一步體會各種舞蹈步伐的特點。

xx月份

踮步、踏點步、小跑步

目標:通過幼兒在對這三種步伐的學習,培養幼兒的形體,增強幼兒足尖、足踝的力度及準備部位的協調性。

xx月份:

內容:模仿動作:打鼓,吹喇叭、小鳥飛、小兔跳、開火車、摘果子

目標:初步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表現能力,陶冶幼兒的興趣和品格。

xx月份

基本功練習-勾繃腳、地面壓腿、一位練習、一位。

手位練習:蘭花指、提碗、壓碗、雙晃手、單晃手、虎口掌、芭葉掌。

目標

1、訓練幼兒手位的同時,鍛鍊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及動作韻味的培養。

2、加強幼兒地面形態動作的練習,要求幼兒學習正確的吸氣、呼氣。

舞蹈教學計劃13

一、活動目的:

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在感受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的進行活動,能夠隨着音樂的不同情緒,節奏以及節拍的變化,有表情的進行律動,模仿動作和即興表演,寓教育於舞蹈活動之中,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行為規範、尊老愛幼的教育,讓每一位學生都在舞蹈活動中享受到美和歡樂。

1、開學的一個月之內,對學生進行強化基本功訓練,尤其是新入隊的隊員,他們身體的協調能力較弱,教師通過有趣的基訓,使學生腿的開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2、當學生在地面完成軟度開度的訓練以後,可以進行簡化的形體訓練,使孩子們的形體、姿態、腿線條、腰腿的軟度、力度和控制進一步提高。

3、下一個訓練是中間訓練,這是使隊員們掌握、熟悉、提高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這個訓練主要解決形體、中心、控制和呼吸,因為只有掌握這些才能完成舞蹈的表演。

4、通過組合的練習,使學生加深基本功訓練的系統性,更好的服務於平日的舞蹈之中。

二、活動內容:

1、熱身運動;在訓練的15分鐘左右的時間裏,讓學生做一些輕鬆、簡單的'熱身運動,如:圓場走步等,主要目的是創造一個融洽的學校氛圍,使孩子們的身體和情緒適應課堂訓練的準備,避免用力過度。

2、地面訓練:學員穩定性差,但是軟度和開度較好,而軟度開度又是舞蹈動作的根本點,所以要運用平整的地板來幫助隊員們進行軟度和開度的訓練,主要措施有:(1)腳背和膝蓋的訓練(2)肩的開度和前腿的軟度訓練(3)旁腰和旁腿的軟開度訓練(4)胸腰和腹肌的訓練(5)脊椎和胯骨的訓練(6)胯部和臀部的訓練(7)胯部和腿部的綜合訓練(8)節奏和方位的訓練(9)後腿和背肌的訓練(10)踢腿和力量的練習

3、中間訓練:這是使孩子們掌握、熟悉、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在中間訓練中,主要目的就是解決形體、重心、控制和呼吸。

4、能夠隨着音樂做動作,節奏準確,充分表現音樂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即興創編能力和學生的創造能力。

5、排練幾個小型的舞蹈,通過這些組合來鍛鍊學生。

三、活動措施:

1、引導學生觀看舞蹈錄像帶,幫助學生尋找舞蹈感覺。

2、逐段示範、講解動作,逐個輔導。

3、學生個人練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4、採用學生互幫、好學生示範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水平。

四、活動時間:

星期三的課外活動課。

五、活動地點: 多功能室

舞蹈教學計劃14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

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舞蹈素養,提高綜合性藝術素質。

2、教學任務:

學生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快樂、優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識,強調學生在藝術氛圍的薰陶中健康成長。

二、具體教學目標

1、透過訓練使學生身體各部位有必須的靈活與協調潛力。

2、跳舞時與音樂協調一致。

3、對事物的動態和舞蹈動作有模仿興趣,樂於參與自娛性的兒童羣眾活動。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明白舞蹈與音樂的姐妹關係。

5、在舞蹈中與他人合作。

6、欣賞舞蹈,能有體態反應,掌握舞蹈風格。

三、以舞帶功的形式讓孩子逐步掌握舞蹈的要領和要求

1、動作基本準確到位,配合協調,身體各部位能夠靈活運用。

2、跳舞時能情緒投入準確表演掌握不一樣舞蹈風格。

3、樂於透過舞蹈表達自我情感。

4、羣眾配合協調默契隊形整齊準確

(1)意識到在生活中注意自我體態語言行為美

(2)觀賞舞蹈表演,簡單瞭解欣賞舞蹈的文化背景。

四、教學資料

第一教學單元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透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幼兒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必須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Ⅱ、教學資料: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舞蹈發展的相關知識。

2、瞭解舞台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識別舞蹈圖譜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舞蹈基本手位、腳位。手形、腳位、手位、腳形。

2、進行不一樣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腰的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組合訓練。

三、教學進度

片段舞訓練

(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

(第一週)基本動作練習

第二課時

(第三週)完成“準備段,第一舞段”

第三課時

(第五週)完成“第二舞段,間奏部分”

第四課時

(第七週)綜合訓練,動作提高

片段舞訓練

(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

(第九周)完成“準備舞段”教學

第二課時

(第十一週)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學

第三課時

(第十三週)完成“間奏段,第三舞段”教學

第四課時

(第十五週)完成“第四舞段,綜合表演”教學

第十七、十八週欣賞課成品舞表演彙報

注:

每個學期讓孩子學會並掌握一個舞曲,能獨立隨音樂跳舞。每個舞種根據孩子本身的掌握情形而定。

舞蹈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舞蹈作為一種以人體動作為物質材料的表現性的藝術活動,是人類審美活動較集中的表現,是培養人們審美興趣,提高人們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有力手段。它既可以陶冶孩子的心靈,又能讓他們在表現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滿足。希望通過活動,使孩子們不僅能發展身體,得到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的訓練,而且還能發展思維和情感,促進身心愉快的發展。

二、訓練目標

一、本學期系統而嚴格的訓練,進一步增強隊員們的節奏感,增強他們對舞蹈的表現力和感受力,特別強調舞蹈時的面部表情,做到用“心”舞蹈,使隊員們的整體素質和表演水平再上一個新台階。

二、教會學生用舞蹈語彙來表現舞蹈的情緒和意境,注重舞蹈的神韻、感覺。

三、嚴格要求,精心排練。

三、訓練內容及要求

一、基本功方面

由於學生水平上的差異,本學期針對他們的基礎和特點突出了不同訓練內容和的要求。有的學生要繼續加強基本功的訓練,加大訓練力度和難度,重視訓練質量,提高身體的柔韌性。還有些學生則要從基本功入手,進行系統的訓練,如:基訓地面練習和基訓把杆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氣質,為以後的'舞蹈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舞蹈學習方面

本學期計劃學習一塊成品舞蹈:民族舞蹈對隊員的素質要求較高,要求隊員要有良好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並要求隊員節奏感強、動作規範,特別強調眼神和表情以及舞感,讓學生學會用心舞蹈。這首舞蹈是本學期訓練的重點,我們要加強訓練,從齊、快、準上下功夫,爭取以高質量的演出迎接今年的文藝匯演。

四、訓練時間

每週一、二、三、四、日課外活動時間。

五、活動地點:舞蹈教室

六、活動措施

一、引導學生觀看舞蹈錄像帶,幫助學生尋找舞蹈感覺。

二、逐段示範、講解動作,逐個輔導。

三、學生個人練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

四、採用學生互幫、好學生示範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