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讀後感(精選20篇)

來源:文萃谷 2.13W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終身成長》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終身成長》讀後感(精選20篇)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

最早知道這本書,是從樊登老師那兒獲得的認知,今年五月有幸讀到,收穫很大。

有這樣一個例子,區分“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早上起來出門,發現特別倒黴,車上被警察貼條了,到了辦公室發現遲到了,又被老闆罵了一頓,跟別人開會又發生了爭執,然後自己的意見被領導否定了,晚上回家跟家人又大吵了一架,”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就能看出來固定型思維的人,和成長型思維的人的不同。固定思維的人第一反應是:今天太糟糕了,就不適合出門,就不該去上班,或者覺得自己就不適合跟人溝通,甚至想換工作,……可以看出來,故事中的“它”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產生,“他”認為這一天真的太糟了。但是成長型的思維的人會説:“我以後停車的時候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時間管理抓起來,我上鬧鐘要上得稍微早一些,為什麼開會的時候領導會否定我的意見?是不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我找什麼機會跟領導再表達一下?還是説我從領導身上能夠學到更重要,更正確的想法?”這才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會去思考問題的角度。

《終身成長》這本書講的是思維模式的問題。思維決定認知,認知引導行動,行動又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所以結論就是:思維其實是我們達到滿意生活的本源。通過現象看本質,當我們能夠看到事件的底層邏輯時,那些表面的浮華才能被踩在腳底下。這本書會告訴我們:是什麼導致了自己可以擁有一個滿意的人生。它屬於心理學範疇的書,核心就是要相信明天的自己,比今天更優秀,便為之努力,每天進步一點點。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2

通過終身成長的學習,讓我們認識到成長是孕育一個成長性的思維模式,而這種思維模式的養成需要的不僅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需要全社會的不斷薰陶,而不僅僅是個人,企業也是需要這種思維模式來保障自身的成長。

人是該終身成長,終身學習的,學無止境,做人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人格的成長也是無止境的。它談到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他肯定了我們每一個人兩種思維模式都是有的,但是某一個人某種思維模式佔主導也是可能的或者是很普遍的。認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只相信天賦,自大或自卑,不停的證明自己給別人看等特質。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是認為人的能力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培養,人與人的差別微乎其微,擁有反脆弱心態,從失敗和挫折中學習成長,讓自己強大!還讓我們明白:這是不同兩個人的思維模式,也是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身體中的兩種思維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不斷的學習修煉,去除固定型思維,讓成長型思維佔據我們的內心,使得我們真正成為一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

有沒有發現有我們的人有的能很快的學習和改變,而有的人則很難呢?這不僅僅是學習能力和方法上的事情,有的人心態開放,思想靈活,有的則是心態封閉,思想僵化,不容易吸收新的知識,這就是一種思維模式。在工作時我們的思維模式也要以成長性思維模式考慮問題。固定性思維只會沿用別人的經驗,無法提高自己的維修技能。

我們用成長性思維考慮問題,可以發現設備問題的多面性,維修設備時就能多考慮設備出現的問題,是如何發生的,發生問題時出現的前兆,如何去解決問題。

人有很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自我發現,自我成長,所來説其實是很重要的一個工具。在學習中自我發現、在學習中自我成長,只有我們作為企業的一員不斷的成長,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給好的發展提供動力。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3

雖然書看了一半,但是恰好和自己的想法,和最近的現實來了共振,於是就有了此篇。書中,為方便區分,直接將思維分為固定思維和成長思維。

NBA總決賽,剛好落幕,大家思維中的冠軍隊勇士被不可扭轉的擊敗了。然而,勇士之所以敗北,向來是陷入固定思維了。其實,細心點就會發現,勇士被擊敗不是無跡可尋,因為其對手是猛龍隊——這個常規賽就有過2次戰勝勇士記錄的球隊。

別看不起nba的魚腩球隊,甚至是外籍球隊。這同樣是一種思維的固定。因為nba是職業球隊,每個球員都有一顆總冠軍的心,或許勇士的球員都有一種總冠軍非我莫屬的想當然了。人們總是忽視那些已然存在的,願意相信自己想見的。常規賽0:2的戰績,居然還不足以讓勇士打起精神,總決賽第一場(109:118)就翻車了。

好在知恥而後勇,第二場就扳下一城(109:104)。也許是勝利來的太快,人們還是傾向於冠軍相的,何況對手只是一個外籍球隊的首次總決賽。然而回到勇士主場的第三場,還能以109:123這樣的比分輸球,這時就該值得認清現實了。實力的差距。主場第四場勇士以105:92輸掉比賽,總比分1:3落後。

只能説,這個勇士的敗北是難以避免的了。若能從固定思維跳出,來年會有一番作為。而作為猛龍來説,就始終是典型的成長性思維。不會因為對手是總冠軍,就固定思維,認為不如對手,第一場的勝利就是最好的下馬威。初生牛犢不怕虎。

同樣是籃球場上,我想起了投籃與蓋帽。固定思維的人,會認為被蓋帽,則是技不如人,丟臉的事。而成長思維的人,則是這樣看待的:被蓋帽,則是投籃途中的必經之路。沒什麼丟臉的,只是代表着還有改進的空間,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就是這種秉性,保持投籃,哪怕不進;保持投籃,哪怕被蓋帽,也要保持投籃,就是這種責任感,自我發展,自我激勵,不斷前行。

這就是成長型思維了!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4

思維方式決定一切!

在聽這本書時,我想到了聽的另外一本書《百歲人生》。

《百歲人生》中説,長壽時代已經來臨,我們或將活到100歲,那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要怎麼辦?

80後的我們,如果有50%的機會能活到90歲, 我們該怎麼安排餘下的人生?

00後的你們,如果有50%的機會能活過100歲,你們會怎麼安排餘下的人生?

如果沒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沒有終身成長的思維理念,我們不是活着,而只是在等待死亡。

整本書,都在説兩種思維: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急於證明自己,喜歡把責任推給別人,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間,在乎結果,相信天賦,視失敗為一種身份。

成長型思維:能正確看待自己和現狀,能100%承擔責任,分析為什麼比結果重要,相信努力,視失敗為一個行為。

從兩種思維模式的表現可以看出,成長型思維的人更理性,能直面困難和挫折;而固定型思維的人更感性,不敢面對失敗,抗壓能力弱,經受不了打擊。

我們就假設一下,如果對於一個有可能活到90歲的70後,兩種思維的人如何來策劃另外50%的生命時間。此時的70後,人已到中年, 面對複雜多變的時代,原有能力已不足以滿足未來持續的需求。

固定型思維的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擁有的榮譽、地位、經歷和能力不容挑戰,不能接受和自己理念觀念不一致的人和事,等待退休的休閒生活,躺在前半身的成果上坐吃山空,等待死亡那一天的來臨。

成長型思維的人,會預測時代的變化和需求,努力學習新技能,虛心向年輕的人學習,擁抱改變,延長工作階段,迭代知識和能力,擁有好奇心。腳踏雲彩時,心如履平地,深陷泥潭時,氣自高潔,活的豐滿而富有生機。

任何時候我們都有一個權力是別人無法剝奪的:選擇的權力。

所以,現在是什麼樣的人和未來準備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每個人自己的事!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5

人和人的區別,在於出生環境,在於貧富差距,而更多的,在於思維方式的區別。

01、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

《終身成長》這本書大概可以為我們解釋社會人的兩種區別: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相信一切都是與生俱來,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他們相信這個世界存在天才,也覺得自己的能力無法改變。成長性思維的人相信一切都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所獲得,一切都在發展變化中,他們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只要自己朝着目標正確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02、兩種思維方式的教育表現

我們在表揚孩子時,經常誇:“寶貝,你好聰明啊”、“寶貝,你就是個天才。”而這種誇獎,更多的是在讚揚孩子所達到的結果,對孩子的促進作用僅限於刺激孩子下次要得到表揚,一定達到要達到這個目標。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父母,一般會這麼説:“寶貝,你這次的努力沒有白費。”、“寶貝,你作文水平提升了很多。”從孩子的努力過程、思考方式上去表揚孩子,則更能激勵孩子不斷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績。

03、如何培養成長型思維

《終身成長》這本書給出了四個步驟:接受—觀察—命名—教育。把我們固定性思維展現的時候,逐漸教化成成長性思維。我們可以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它一般什麼時候來臨,給它取個名字,制定具體步驟,慢慢養成成長性思維。在我看來,成長型思維最重要的一點是在於毅力二字,遇到困難時我們有毅力堅持,有毅力克服困難;立的flag有毅力執行結束。

我們不怕遇到困難,而怕遇到困難就退縮的懦夫;我們不怕失敗,而怕一失敗就一蹶不振。擁有成長性思維,擁有毅力,才能勇往無前。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6

近期有幸拜讀了斯坦福大學行為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代表作《終身成長》。她在這本書中總結了人的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通過對大量真實案例的分析闡述了成長型思維的優點,從體育、商業、人際關係、教育等四方面反映出成長型思維是成功的推動力。

固定型思維:是認為一切成功都是天賦使然,不斷地給予自我滿足的暗示,停滯學習,不思進取的想法。

成長型思維:是認為一切成功都是可以靠努力實現的,只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思考,總結成功經驗並付諸實踐,就會有所進步的想法。

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兩者的區別。課堂上,點名回答問題。固定思維的人會想,課堂上這麼多人,怎麼偏偏會是我被叫到,一定要好好回答不能出錯。而成長思維的人想的是給了我這麼好的機會,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師會給予糾正。一個看重的是回答問題的結果,另一個看重的是回答問題並糾正、肯定所帶來的提高。

雖然不願意承認,我大多數都是以固定思維去看問題。害怕被點名、害怕新的環境、害怕不熟悉的人,每天從事着一成不變的工作,不願意嘗試新的挑戰。經常產生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總是從別人身上挑毛病,不從自身找原因,藉口總是比辦法多。看過這本書後感覺思想的轉變是迫在眉睫了,按照書中提到的通往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四個步驟:接受,面對自己的固定思維;觀察,明確出現固定思維的原因;命名,給這個思維定式一個名字;教育,用成長型思維來反覆教育、溝通。努力去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走向更好的那個自己。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7

人從一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對一起都充滿了好奇,開始學習吃飯、走路、説話,問周圍人各種各樣的問題,並且期間會鬧出很多錯誤和笑話,我們卻依然興致勃勃。但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變得不一樣了?面對錯誤和挫折,有的人會勇敢面對,從批評中學習,但有的人只會逃避、不再努力。

原因在於我們的父母和老師在我們小的時候在言談舉止中傳遞給我們什麼樣的信息——如何看待自己?

人們説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個動作都會傳遞出一個信息,而孩子對這些信息的敏感和關注程度又是非常驚人的。

比如,我們經常會聽到父母或者老師跟孩子這麼説:

“你學的真快,你真聰明!”“你太棒了,你根本沒有怎麼看書就得了優!”

很多父母和老師認為,説一些鼓勵孩子的話會讓孩子增強信心,但是孩子可從這些話中聽到另一種意思:

“如果我學東西不那麼快我就是不聰明。”“我最好不要努力學習,不然他們會覺得我其實沒有那麼聰明。”

卡羅爾·德偉克博士針對數百名學生進行七項實驗後發現:對孩子智力水平進行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這其實就是在向孩子傳遞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你的能力永遠不會變,而我正在對你的能力進行評定。

父母認為通過表揚孩子頭腦和天賦可以給予孩子持久的信心,但事實上卻起到了反效果,這種做法會讓孩子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立即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會為了掩飾自己糟糕的成績而選擇撒謊、欺騙。最後,雖然告訴孩子很聰明表揚他們的先天潛力,但卻讓他們感到愚蠢甚至做出蠢事。

卡羅爾·德偉克博士提出,正確的做法是我們應該避免對孩子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表揚,而是應該對他們通過自身的實踐、學習、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成就的這個努力的過程做出表揚。並且在跟他們談到其成就時,更傾向於表示自己欣賞和讚揚他們所付出的的努力和做出的選擇。這就是一種成長型的思維模式: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有興趣。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8

人們常常認為"天賦"就是能力本身。然而,澆灌這些天賦應是不斷的、無休止的好奇心以及對挑戰的探尋。

——《終身成長》

最近,我認真地讀了一本關於心靈成長的書,書的名字叫《終身成長》,這本書有五個部分內容:

一、人的兩種思維模式

二、兩種思維模式的區別

三、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四、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體現

五、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講思維模式在不同領域的體現時其中所舉的一個案例。

著名籃球明星邁克爾·喬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許多人只知道喬丹是體育界明星,卻鮮有人知道他一路走背後的故事。在高中時,喬丹被校隊淘汰了。他沮喪地回家向母親傾訴。他的母親説,那就回校好好訓練。從此以後,他每天早上6點離開家到校練習。上大學時,進一步訓練防守、控球和投籃各方面的能力。如果輸了比賽,他會在賽後更加努力練習。即使贏了比賽,他也會對不滿意的地方作出調整。後,因為年齡原因,他的體力和靈活度不如以前。為了彌補這個缺陷,他更加註重協調性和動作的訓練,以此保持良好的狀態。他説,我可以接受失敗,但我無法接受從不去嘗試。

作為高速收費公路收費站最基層的一員,隨着高速公路事業的發展,明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收費站的形象。所以必須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用優質服務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首先,要把收費業務練熟練精。其次業務技能要過硬。最重要的是服務態度要優質。人們常説"幹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收費工作,我們的工作態度必須始終如一,工作中應保持良好的心態,用真誠的微笑、彬彬有禮的熱情、明得體的語言和整潔的儀容面對司乘人員,樹立良好的窗口形象,展示新時代收費員的明風采。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9

我最近讀書只是為了樂趣,想要培養讀書習慣。那為什麼近期會看這本書?是因為我遇事又開始出現逃避心理了。於是,通過老鐵介紹,我就去看了這本書。其實這類書我以前讀的時候會覺得很艱澀,所以會拒絕讀它們。但是這本書裏提到了2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我覺得對於我最近的狀態有非常大的啟發,所以我才想要硬着頭皮把它們讀下去。一遍看不懂,那就多看幾遍。相信會有逐漸理解的時候。

固定型思維模式在我身上表現的非常明顯。

1、對於努力,我其實從來沒有真正去思考過。我從來沒有把它與成功掛鈎。努力就真的會成功嗎?

2、天賦,我也沒有真正瞭解過它。但是我認為人們會成功是與天賦有關的。

3、當一開始我做事情很順利的時候,我可能會洋洋得意,然後,當我碰到困難的時候,我就會放棄這件事情。

4、我很着急。當我學習新事物的時候,我不能接受這需要一段漫長的過程,我總是覺得它可能一個月就得會有效果,要不然,我就不會成功的。

5、我時常拒絕溝通。我可能是覺得別人都是錯的。我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是媽媽有時候會這麼説我。而我只是覺得我是對的,我不想聽你們説的,你們就讓我犯錯誤,犯過錯誤後我下次自然就不會再犯了。

以上這些情形在我看來就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所導致的結果,讓我深受其害。通過最近看這本書,我思考了這些問題,覺得很苦惱。我明白自己一定要通過努力來邁向成長型思維模式。可是當我在現實生活中真正遇到這些問題時,大多數時候還是依然被固定型思維模式控制着大腦,從而做出一系列不理性的行為。所以,即使你發現了問題,但是突破口在哪裏呢?我還在尋找。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0

書的內容,其實無非就是兩個觀點:固定型和成長型思維。但我為什麼想不到可以這麼分類,或者有這樣的理論存在,能夠來解釋很多現實裏看到的問題,不清楚的問題?

這就是差距。我們往往喜歡鑽到事情本身裏面去,而很少跳出來看事情的本身,所以少了這些觀察和思考,也就很難做出自己的底層思維思考了。

這本書,看起來很囉嗦,但可讀性還可以,我屬於比較快速的跳讀模式,因為裏面的一些例子屬於美國的例子,看起來距離我們很遠,可讀性一般,單位了講述自己理論的情況,還是要拿出來闡述。

對我個人比較ok的部分是,讓我產生了思考,聯想了自己現實的一些問題,從而達到將我心中的疑惑有所解答,這是非常棒的一部分。

當然,我自己同樣屬於兩種思維的人,大多數情況還真比較傾向固定型思維,但這本書讓我看到了另外一個我,這在後面的成長過程中,要好好溝通和磨合兩個思維。

如果你也喜歡個人成長,真心的可以建議你,讀讀這本書,當作自己的鏡子,看看自己的情況是哪一類型。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活到老,學到老;學不可以已……這些話耳熟能詳,説的都是自身所知有限,要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終身成長》這本書恰恰也是對上述思想的論證。本書作者是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書中主要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即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並在教育、婚姻、體育、工作等多個方面舉例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的差異,論證了成長型思維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成長型思維模式等。

兩種思維模式有什麼特點呢?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不需要通過努力奮鬥就可以獲得成功,失敗則是自身能力有限。他們關注事情的結果,在意他人的評價。而成長型思維的人則認為,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來提高的,只要不斷努力,方法得當,沒有什麼不能學會,失敗則是成功路上的墊腳石。他們關注學習的過程,喜歡做有挑戰的事情,迎難而上,堅信方法總比困難多。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回想自身存在哪種思維模式。記得在上國小的時候,在班裏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於是總能聽到來自老師、親人的誇獎,哪個小孩子不愛聽稱讚呢?慢慢的,虛榮心逐漸增加,在每次考試時會很緊張,害怕考不好,公佈成績時更是心跳加速,擔心成績不理想……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將別人的評價視為衡量自身價值的尺子,做事就是在證明自身能力或天賦。然而,我並沒有認為自己本身能力有多強,為了能取得好成績、聽到表揚,還是會努力學習,即使遇到困難仍然積極主動去應對,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這樣來看,成長型思維模式又在起作用。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少有絕對的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而是普遍存在於每個人頭腦中的兩種狀態,在某些情況下,固定型思維佔主導,另一些情況,成長型思維佔主導。固定型思維的人意味着固步自封、停滯不前,把輸贏成敗看得太重,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得突出,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世界如此豐富多彩,怎能在各方面都做好呢。成長型思維的人意味着積極樂觀、開拓進取,喜歡嘗試新鮮事物,敢於挑戰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顯然我們希望自己身上積極成分多一些,消極成分少一些,那這些消極成分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在每個人小的時候,對走路、説話等基本技能,都是通過不斷訓練、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學會的,這期間摔過多少跟頭、鬧過多少笑話。但是那個時候還不懂什麼是自尊,更沒有什麼虛榮心。然而,隨着年齡增長,無論家庭還是學校教育,家長或者老師給予各種各樣的評價,比如考試成績優異,會誇獎“你真聰明”,而成績不理想,可能會被評價,“你就是個笨蛋”……負面評價可能會給孩子太大打擊、失去信心,但是正面的不恰當的評價可能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負擔,因此評價需謹慎,要適度,多些鼓勵,少些責備。

現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一點一點長大,俯卧抬頭、翻身、坐、爬、站、走、學習説話,解鎖一個又一個新技能,但是在學習過程中,比如走路,不知道摔過多少次,作為父母,不禁為他的進步感到欣喜,更被那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感動。難怪老子對嬰兒格外喜愛,他們至柔、至和、至純、至真的品質,的確讓人有“復歸於嬰兒”的想法。讓我們“活到老,學到老”,將“終身成長”進行到底。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2

《終身成長》一書的核心理念在於講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人的才能是天生的,不可改變的。而成長型思維是相信人的才能是可以發展的。只要通過努力和有效的方法,任何能力都會取得進步。如果將困難和挑戰視為在學習的機會,並熱愛挑戰與學習,就能收穫成長。

“全書都只是在灌輸一個理念,你不是高智商,你通過刻苦學習還是可以達到高智商的成就,但無法迴避一個事實,高智商和天賦型只是花了少量學習時間就獲得了你要花上多年的努力,而書中還只是舉例那些可學習得到的,那些音樂和繪畫的領域,你再努力,都還是個庸才而已。最怕這樣瞎激勵的。”這是豆瓣上對本書的一則評論。我並不認同。劃分人為庸才和天才本身就屬於固定思維模式的作法。我相信通過刻苦努力和合適的訓練方法,能讓一個五音不全的人唱得出音準好的歌曲,也能讓人畫出厲害的畫作。

固然,唱歌不跑調不意味着成為專業歌手,畫畫畫得好看也不一定能成為名畫家。這就像我們的大學培養出很多聲樂專業、繪畫專業的學生,但稱為歌手和畫家是需要很多其他條件決定的,這其中可能包含天賦(先天條件)、機遇等人為不可控的因素。但我們所追求的,難道就一定是比大多數人都強的那種“不凡”嗎?成功就一定是比他人優秀、有錢、有才華嗎?

如果這本書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傳統的成功學,那我會感到有點可惜。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的是如同動畫電影《Soul》裏説的一樣,“火花”其實並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你的激情與熱愛。夢想並不是用來做夢的,甚至不是用來作為目標去實現的,夢想是用來追尋的。如果你是一個從不止步、追逐夢想的人,那麼你的“火花”就一直都在。這“火花”是:努力本身就是意義,不斷挑戰,勇於求索就能帶來幸福感和成就感。

幸福感是挑戰難題帶來的。人生就是一場升級打怪的遊戲,遊戲的意義不是最後的勝利,而是過程中的那些險阻、意外,和我們一次次的嘗試以及巧妙的化解。我們的想要的不是成功,成為天才,而是我們對人生中一關關挑戰擁有了內在驅動力。在我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工作,而忽略了時間的流逝和所處現實的忘我狀態,樂趣全然來自於過程,外在的報酬產生的動力反而是極小或不存在的。這種由全神貫注所產生的心流體驗是本身已經是一種絕佳的體驗,是一種巨大而不可替代的幸福感。

夢想是用來追尋的,在實現夢想的路上,成功只是它帶來的一種副產品。不過多放大“成功”,才能收穫更大的成長與價值。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3

成長,近年來一直關心的話題,尤其是有了小孩兒以後,更希望自己快速成長,做好小朋友的榜樣。《終身成長》,在看到書名的時候,就比較認可,確實,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於是想了解書中講述的是怎樣的終身成長。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的觀點是獲得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

她認為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努力可以改變才智,會帶領人們積極探索新知,以及成長路上的抗壓力。

那什麼樣的思維才是固定型思維,什麼又是成長型思維?它是否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結合我的體會談一談我的認知。

在我的學生時代,父親在我心中一直是個令同學羨慕的家長,不打不罵,特別能理解我,對我不會有過高的要求。但我也總能回憶出在我考不到理想的分數時,他跟別人交流時會很平靜地説:跟我一樣,記憶力不好,沒關係,能有這樣的成績我們也滿足了。父親認定了,我的智力水平就是這樣的,不會拔尖,也不會很差,記憶力和他一樣的不好。這樣的否定型標籤確實一直影響着我。我也會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再努力也不會改變什麼。這就是書中説的固定型思維。

在這次公司組織的賦能學習營中,老師分享了關於記憶力的知識,讓我對此有了不一樣的瞭解,原來記憶力是有周期的,是需要長期不斷重複地練習,過目不忘只是用來混淆真相,讓固定型思維的人認定“我背書為什麼就前背後忘呢”。

近年來也是從工作生活中不斷地總結,發現自己很多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就像書中説的成長型思維的人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們是會這樣想:我還不夠努力,我要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而不是歸咎於我的智力與記憶力;我必須為我喜歡的事情付出最大的努力;能力並不是一層不變的,而是與長時間的學習有關,直面挑戰,取得進步。

現在為人母,也希望自己做一個成長型的家長。但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總是會有很多接踵而來的焦慮。就像書中提到固定型思維總是與成長型思維並存的。

例如小朋友每次告訴我在學校不愉快地事情時,我都想盡力地幫他去解決,擔心他的心靈是否受到傷害,但內心又會有個聲音在説,讓他去經歷去承受,事情沒有我想象的複雜,反而焦慮的情緒會有更壞的影響。其實孩子們需要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如果孩子們被保護起來了,他們將無法從失敗中很好地學習,他們會認為建議、指導和反饋是消極而具有破壞性的。

我們也一樣,成長的道路並不一路平坦,固化的思維模式已經深深紮根於我們的成長過程,成為內化的心理機制,我們很難跳出思維的框架。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也更需要一種健康、積極、不斷進取的思維模式,將關注點投放在持續不斷的努力、不畏挫折的態度上。在遇到挫折、問題時用成長型思維去思考、實踐。我認為它不是萬能的,但一定比固定型思維讓我們更樂觀。

人生的故事還很長,為了你所熱愛的一切,積極健康地成長!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4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她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於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

德韋克揭示的成功法則已被很多具有發展眼光的父母、老師、運動員和管理者應用,並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通過了解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做出改變,人們能以最簡單的方式培養對學習的熱情,和在任何領域內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壓力。

《終身成長》這本書告訴我一個信息—人與人之間存在一種可選擇的差異,即思維模式。我們每個人的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都是它無意識的寫照,而思維模式是可以通過個人的努力塑造而成。我大部分時間所持的想法是,一個人的所能達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天分,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們的起跑線可能會落後於那些生來就有天分之人,但是現實中不乏通過後天鍛鍊努力獲得不世成就的人,全書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即便我們落後於人,還是有方法以及途徑來追趕。智力並不是一個定量,能力更不是,他們是像肌肉一樣,愈鍛鍊愈加強大。

許多人格外推崇天賦,輕視努力的價值,認為需要努力就意味着存在缺陷,缺少才能,甚至不具備與之競爭的資格,如果需要為某事或某物而努力,説明它本身註定不屬於你,這是固定思維模式的偏見。抱有這種思維模式的人熱衷於評判,結果導向,往往更在意成敗,也更難以面對失敗,遇挫時更易放棄,更易焦慮與抑鬱。想要毀掉一個天才,只需要誇獎他是天才便夠了,這會讓他從此活在擔心跌下神壇的恐懼與不安中,縮手縮腳,再也難以發現做事的樂趣。諷刺的是,頂峯是固定思維模式者渴望抵達的地方,卻是很多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產品。他們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並堅持下去,遭遇失敗也更具有復原力。

思維分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本書作者不是一棒子打死一個的態度,他認為這兩張模式都存在,它們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一個人會同時具備這兩種思維模式,不同的時間只使用其中一種而已。當然,使用了不同的模式就帶來了不同的結果。結果顯示,成長型思維模式狀態往往能給人帶來好的結果。

那什麼是固定型思維呢?生活中我們常説一句話,“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我也想努力啊,可我不會啊!”前面一句是我常説的話,後面一句我是兒子常説的。顯然我們都是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為什麼這麼説呢?

因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很難付諸行動,對他們來説,行動了也會有失敗的可能,而這件事情失敗就表示我這個人也很失敗,努力了也可能失敗,還努力幹嘛呢?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差,於是就不努力,不努力你總不能説我天生能力差吧!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他們放棄努力。我給孩子規定了時間,讓他在這個時間內完成什麼作業,然後我去檢查的時候才發現他更本做不到。我就會很有情緒,始終認為他不主動想要變得更好,不在乎他在別人眼中的好壞,因自己有那一點點努力就停滯不前。我也總是在情緒中發泄自己的不滿,跟他講道理,讓他再努力一點。“你太讓我失望了。你是有努力,但這點努力還不夠。我給你的時間,你都幹嘛了?是我給你的時間不夠還是你根本就沒想要抓緊?”

被我指責了一通之後,他説:“是我的問題。”在這之後他又做了一個作業,這次是又積極又努力,很快就做完了,做完後他告訴我:“媽媽,你知道我這次為什麼做的這麼快嗎?因為我腦子裏一直有個鈴鐺在響,它提醒着我。所以我就很快很好,不然。”

我一直都在強調努力的不夠,要主動想好,因為我曾經真的經歷過這樣一段想努力,但最終沒能實現的事情。那是高中的大學聯考前了,我的成績一直不理想,我很想提高成績,也告訴自己要努力才行,那段時間努力聽,可已經越來越多的內容聽不懂了,越來越多的題目不會做了。我百爪撓心啊,想努力,可就是找不到一努力就能上去的學習方法。我內心有些放棄了,我不想努力了,因為努力了也沒用,也提高不了。就這樣我和努力這件事結下了不解之緣,現在只要我看見孩子不努力,我就受不了。看見他不努力就像看見當初放棄努力的我自己。我用發泄情緒繼續保護我的那一點點自尊。

發現了嗎?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為自己找到藉口不去做某些事,比如不去找學習方法。不去總結自己的問題,而只想着改正錯誤。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更看中行動和方法,看中如何努力提高自己。

可笑的是,一次我把兒子留在車裏,我回家取個東西,回來時他不願意了,説我怎麼去了這麼久,他快悶死了,其實也不到10分鐘,而且車窗是開着的。他一個勁的怪我,也讓我很快有了情緒,跟他理論了半天,他説:“你只考慮自己,都不考慮我,你説什麼都是對的,我説什麼都不對。你覺得快就是快,是吧!那我還覺得慢呢!你覺得快那是你覺得。”理論中我絲毫沒覺得自己不對,只想着“他覺得不舒服了,應該自己想辦法,而不是指責別人。一味地指責別人是不對的。”

不過他的話還是讓我察覺到我沒有同理他的感受,也沒能看到他的情緒和需要了。我立刻收拾好自己的情緒,感受他的感受,最後我送給兒子一個小鈴鐺,希望在我有情緒的時候,讓兒子用它來提醒我,這一下他的情緒平復了許多。他鬆開了緊鎖的眉頭,臉上露出來信任的微笑。

當情緒來臨時,我很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這是隻要觀察情緒就可以,不要讓頭腦跟着情緒走。這一點很難,真的很難。不是一次兩次的事,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不斷的重複練習觀察情緒而不作為。

就目前而言,我需要幫助兒子總結學習方法,總結自己的不足,在不足的地方多練習而不是責怪他不夠努力。努力這個詞不夠具體和細節化,孩子聽不懂。比如,他不懂題目的意思,那就要每天閲讀,最好讀完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作業方面不求做快,只求做對。生活中引導孩子多思考。當然了,要想做到這些,首先父母必須是會主動這樣做的人,不是為孩子而特意做的,是父母本生就是個愛思考的人,是個愛看書,愛思考,愛總結,求隊而不求快的人。當然後如我們本來不是這樣的人,現在開始努力練習,讓自己朝這方向努力。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5

上了年紀讀《終身成長》這本書讓我豁然開朗,真正明白了自己人生成長的每個階段為什麼都不理想,做很多事都難以成功。父母總説我不夠聰明,朋友也給予肯定,久而久之我自己也默許了,的確是呀,對我人生有很大影響的事情我一次也沒有做好。最典型的就是學習吧,我承認我是笨拙的了,所以就死學了,最後就是沒多大效果。這本書中的很多例子都像我的'一面鏡子,看到了曾經現在的自己。

書中將人的思維模式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註定的,不可改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則認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變的。如果單看他們各自名稱的解釋你可能覺得很簡單,覺得自己肯定是成長型思維模式。但如果將他們放到具體的事情上,你就可以看到兩種思維模式會產生多大不同了。

書中有個例子:你是一個年輕人,經歷了非常糟糕的一天:

你去上一門對你來説很重要的課,而且你非常喜歡這門課。你的教授公佈了期會考試成績,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準備回家的時候,你發現自己的車上貼了一張違章停車罰單。你感到非常泄氣,打電話給最好的朋友想要傾訴,但是卻沒有打通。

你會怎麼想?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我感到被拒絕了。”“我是個失敗者。”“我是個傻瓜。”“我感到自己很沒用而且愚蠢——所有人都比我優秀。”“我太差勁了。”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我會更努力地學習,下次停車的時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過得不開心。”“C+這個成績告訴我,我必須在課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個學期的時間來提高我的成績。”

看出兩者對人的生活有多大影響了吧,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只是對待學習有重大影響,對友誼,愛情,婚姻,教育都有着很大影響。推薦大家可以具體看一看。

我想最大的魔力就是你要肯定你的現狀並相信可以成長,學會從失敗,不痛快中找到有用的知識,積極樂觀不忘成長的初心。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6

過去兩週利用工作之餘的碎片時間將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讀完。這本書早在2019年就已購買,但一直安靜地放在書櫃,甚至連塑料膜都沒有撕開。畢竟這類書不像文史類以及哲學類的書容易閲讀,所以讀這本書對自己來説也算是個不小的挑戰。

説到讀書,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讀不下去”,在此,也分享一下自己近幾年所總結的讀書經驗。很簡單,只有兩點:第一是讀書要專一,不能東翻西閲,一本書沒讀完絕不看另外一本書(自己最多同時也只看兩本非專業書,一本放在辦公室,利用午睡前看十幾分鍾或者工作累了之後翻看一會兒,全當休息;一本放在包裏或家裏以便隨時翻閲);第二是,看書要迅速突破全書的百分之三十,因為大多書籍都會有自己的內在結構,無論緊密與否,讀書都不要太過拖沓,一本書的前百分之三十如果遲遲讀不完,後面就很難推進,而且時間越久信心就越少。讀《終身成長》也是一樣,自己快速讀完前一百頁,剩下的兩百頁也就非常輕鬆地讀完了。

言歸正傳,本書名曰終身成長,而內容其實就是讓人們認識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思維模式,並教給讀者如何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

所謂固定型思維模式,是指相信一切都是固定不可改變的,具有這類型思維模式的人總喜歡給自己或他人貼上諸如“天才”“聰明”“愚蠢”“漂亮”“醜陋”等非黑即白的標籤,並且很難改變,往往使用一些“我/你/他(她)/他(她)們總是這樣或那樣”;“為什麼別人針對的總是我?”一切都是命運”……等等詞彙。

而所謂成長型思維模式,則更多的相信什麼事都是可以改變的,也是可以變得更好,而前提是需要不斷做出努力。哪怕是犯錯也要從中學到經驗,而不是抱怨他人或者過多的責怪自己。

説到固定型和成長型兩種思維模式,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也是個二者並存。好比老人們常講“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很多“神童”最終因為不再努力而泯然眾人,同樣也有很多小時侯資質平平卻因後天的不斷學習努力而有所成就,由此可見“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並不可取。 對於孩子無論多大無論現在如何,父母的態度就應該像《士兵突擊》中那句話:“不拋棄,不放棄”,相信孩子可以改變,並且會變得更好。當然前提是作為父母也要改變,最理想的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

至於成長型思維的例子可以參見《了凡四訓》也可以從動畫片《哪吒》中找到答案,其中無論是“命由己造,福自己求”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都是典型的成長型思維,在此不再贅述。

幾天前,自己給女兒講不要過於相信什麼星座和血型,就給她講任何星座都可能會誕生總統也可能會有殺人犯;有億萬富翁也會有乞丐;有文化淵博的學者也會有文盲……然後我問她:你説星座代表什麼?其思考一下答:代表在哪個時間出生。這是國小五年級孩子經過啟發後給出的答案,仔細想想不也正是如此嗎?

接下來再講一講,為什麼要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以及終身學習的習慣。因為在宇宙中變化是唯一的不變,好花不常開,青春不常在,我們不能再用在學校時所獲得的一張就業船票繼續登上如今飛速向前的巨輪。即使我們有的人很聰明,但如果不繼續學習而是不斷透支自己的聰明,最終就會像無源之水一樣,總會有枯竭之日。所以只有不斷學習,建立成長型思維,鍛鍊大腦肌肉,才不會像電影《土撥鼠之日》主人公一樣日復一日地過着“today is tomorrow ”的生活。

個人如此企業也是一樣,一個企業依然需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正如樊登在推薦語中所説“彼得.德魯克説過一句名言: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激發他人的善意。但是善意這個詞顯的太過籠統,究竟哪方面的善意,才是我們需要去激發的?最終我在《終身成長》中找到了一個接近答案的答案”。

最後,希望我們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經營企業,都摒棄固定型思維,慢慢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不要動輒將一個人或一個組織“一碗水看到底”式的貼上各類標籤尤其是負面標籤。所以將《終身成長》這本書推薦給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閲讀一下,沒有時間的或者一時還沒有信心讀完紙質書的也可以聽一下音頻,畢竟對於改變、學習與成長,任何時候都不會太晚。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7

最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MIND SET: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文標題是《終身成長》,作者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

在對成功的數十年研究後,卡羅爾·德韋克發現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在《終身成長》中表明,我們獲得的成功並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卡羅爾認為,人的思維模式可以分成兩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

固定型思維模式特別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當我們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變的時候,一系列的表現在於:急於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價值,遇到困難容易產生挫敗感,脾氣暴躁、喜歡講排場、擺架子等等。

從心理學角度來説,固定型思維模式是人的本能,是一種自我保護模式。正如我在休假期間接到公司吳姐的電話通知,要我參加總公司演講比賽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演講比賽?不要吧?我會緊張啊,我演講水平不好,演講不好會遭人嘲笑吧?很多中國人跟老外在交流的時候喜歡説的一句話是:My English is very poor!這些都是一種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所以,固定型思維模式來源於認知偏誤,而成長型思維則注重理性認知。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成事不在天賦,而在努力;馬雲大學聯考三次才考上杭州師範專科學校,他自己也承認在:BAT三巨頭中,他是唯一不懂互聯網技術的領導人,但是他卻是那個最敢想、最努力、最敢拼的。我認為,阿里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於馬雲內心的成長型思維模式遠遠大於他內心的固定型思維模式。

成長型思維模式,本質還是對一種人與人關係的正確處理模式。伴侶之間的關係,朋友之間的關係,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老闆和員工的關係,以及和自我的關係。在這些關係中,有沒有一種正確的處理模式?有,那就是從「評判與被評判」的關係,轉變成「成長與幫助成長」的關係。這句話,值得我們反覆思考。

舉例説明——老闆在每年的會議上總是會説這樣一句:新華聯的茁壯成長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辛勤付出。馬雲也多次強調:感謝每一位阿里人,哪怕他只在阿里待過半個小時!這就是一種成長型的思維。對員工的努力和付出表現出由衷的讚美。在這一點上,我相信我們公司在座的每一位領導都是具有成長型思維的領導。

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模式都是成長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孔子説過: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我認為君子與小人也只不過是每個人心中的兩面性而已。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就是要讓君子性的成長型思維多一點,讓小人性的固定型思維少一些。這樣才使我們由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變成閲歷豐富的成年人。

那麼,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本質差異是什麼呢?

這兩者對於自身的評價的準確度差別很大。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對自身評價很客觀,很準確。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要麼是自視甚高要麼非常自卑,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間。

當你獲得一個機會的時候,你的思維和表現是什麼?是毫不猶豫抓住機會還是徘徊再徘徊?

興奮點體現的不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腦波亮的時候是在分析準確答案的時候,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腦波亮的時候是宣佈對與錯的時候。

對於後天努力的看法不一致。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天份,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卻相信努力。

今天我給大家簡單地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的兩種基本心態。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目標。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關鍵在於思維模式:是滿足於現有成果、避免失敗可能的固定型?還是以努力為主、尋求挑戰機會的成長型?決定了你能在成功路上走多遠。只有扭轉自己的思維模式,我們才能改變前進的方向。

《愛拼才會贏》的歌詞唱到: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加油吧,新華聯石油人!改變吧,我們的思維模式!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8

“你的手機,每天都充電。而你,多久充一次電呢。”

作者在書中,像我們展示了兩種思維模式,一種是固定性思維,一種是成長型思維。

第一種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時刻想向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價值感和存在感。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自己有固定的水平,討厭別人挑戰自己的權威,喜歡把一切責任推脱給別人,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極力掩飾自己的不足,最後變成不愛學習的人。

第二種成長型思維: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雖然人的先天才能、資質、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過努力和經歷來改變。成長型思維的人會認為自身沒有成長或者沒有盡到最大努力,才意味着失敗。遇到挫折和挑戰,會看做是提高自己的機會,不斷改善和進步。這種思維模式帶來的結果是可以規避錯誤,一直成長。

雖然很不願意承認,大多數時我是第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每日重複做同樣的工作,用已經掌握的知識技能去證明:我能!懼怕失敗,恐懼批評,只願意承擔自己確定性的工作,而不願意嘗試任何有挑戰性的任務,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可能就會説:我不行!長此以往,在一個固定崗位上幹很多年可能也得不到晉升機會。

固定思維模式者在生活中也時常會產生消極想法,比如上學時不敢上台舉手發言,怕説錯了被他人嘲笑、週一早起堵車遲到、開會與別人發生爭執、自己的意見被領導否掉、晚上回家跟老公大吵一架,會認為今天真是太倒黴了,我這個人就不會跟別人溝通,是不是不能勝任這個工作,老公為什麼不包容我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產生,很少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覺得都是別人的錯。而成長型思維會怎麼想呢?以後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鬧鐘定的早一點,開會時為什麼領導否掉我的意見,是不是我表達的不夠清楚,用不用我找個機會跟領導再表達一下,或者我從領導身上能夠學到什麼樣的更重要或者更正確的想法,這才是一個成長型思維的人思考問題的角度。兩種不同看問題的角度會造就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你喜歡自己做一個消極的人,還是喜歡做一個有積極性,會帶來正能量的人?

以後如果再面對未知的挑戰,我會把我不行換成:我現在可能做不好,但沒關係,不斷挑戰和學習後會越來越擅長。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19

以前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這麼暢銷,以為就是一碗雞湯,看完會不痛不癢,成長嘛,大家都知道,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能力。這本書讓我明白了為什麼要終身成長,因為人需要。人的一生是不斷解決問題的一生,擁有成長的思維,才不至於被問題打敗,習得能量和能力超越問題,進而變得強大。

首先改變看問題的角度。

比如:這次的失誤不能決定我的未來,不能定義我的能力和價值,而是説明我需要下功夫。

換個角度,看到了不一樣的結果。有意思。

然後,嘗試不同的方法,尋找資源,持之以恆的努力。

這裏就是一場馬拉松,會經歷兩種思維的打架,有時可能暫時找不到要突破口,只要不放棄面對和嘗試,結果不會差到哪裏。

整本書的一個亮點就是幫助人思維的轉換。這是新旅程的起點。

每個人遇見的問題不一樣,性格不一樣,成長背景不一樣,內心的境況也不一樣。在沒有他人幫助的情況下,要活出這樣的人生,需要克服許多的攔阻。當局者迷,有時對自己的認識存在偏差。在我自己身上就可以看到。看來這是我需要付出努力去研究的地方。當嚐到因為去面對和努力以後的進步,哪怕只有一點點,有可能會説:還好當初堅持下來了。

《終身成長》讀後感 篇20

微風拂面,人頭攢動,真是好美麗的一次體驗!

所有與會的女神臉上都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我的心情也很放鬆!作為分享人之一,羅裏吧嗦地説了很多,把8分鐘分享拖成了18分鐘還不止,非常感恩大家對我的傾聽和包容,讓我能滿足自己的虛榮和私心——想要克服人前説話恐懼的心理。

本章是對前面如何誇讚孩子這個話題的再重複,作者再次強調了固定思維只會贊孩子聰明,成長思維是贊過程和成長的行為,他會對孩子的失誤給出建設性批評而不是僅僅只是批評。

我認為成長思維可不可以認為就是善於轉念,看到了事情閃光的一面,不在負面的地方糾結自責指責,總是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

那如何做到轉念,看到發光的地方呢?我覺得這跟自己的學習有關,要不斷學習,不斷地自我成長,豐富自己的內在,用道充實自己的大腦,知道愛自己,接納自己,愛好自己才會愛別人,才能給到別人愛,也知道如何去愛。

我要如何才能更好地成長呢?解放自己,打開自己是首先要做的事情,打開自己的心胸,接納和欣賞,信任周圍的人,跳出情緒的圈圈,欣賞自己的優點,做一個有活力,有熱情,靈魂有趣的人!想要幸福指數高,就要改變自己,自己的生活只和自己有關,和別人無關!雖然成長伴隨着苦痛,尤其是青春期撞上更年期,更是痛上加痛,但是還是咬着牙看到光明的未來!相信一切會更好!

祝福同行的我們!歲月越長越甜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