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烈紀念館社會實踐報告

來源:文萃谷 7.87K

難忘的社會實踐結束了,相信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實踐報告怎麼能落下。那麼實踐報告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先烈紀念館社會實踐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先烈紀念館社會實踐報告

先烈紀念館社會實踐報告1

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活動於4月14日上午舉辦,金奧國際社區黨支部組織廣大黨員參觀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紀念館。

黨員們來到紀念館內聆聽了"5.28運動""12.9運動"等革命事蹟,1935年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中,天津學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西青區李七莊街王蘭莊村為基地,在天津市郊和周邊地區開展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義務教育運動,培養了一批抗日骨幹,建立了津郊最早的共產黨支部——王蘭莊黨支部,推動了津郊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

通過展館內一幅幅故事掛圖和珍貴的親筆書信,大家緬懷先烈、致敬熱血英雄,追溯先輩豐功偉績,繼承先輩光榮傳統,弘揚先輩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實物,伴隨着講解員的講解,把大家帶回到那段艱苦卓絕的革命崢嶸歲月,廣大黨員停下腳步,仔細看展品,認真聽講解。

活動的最後金奧國際社區黨員們參觀了一九三六年天津學生抗日救亡義務教學點舊址紀念碑併合影留念。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紅色教育基地,黨員們紛紛表示,今後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記黨員的職責義務,以革命先烈不怕犧牲、甘於奉獻的優良傳統激勵自己,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務實的作風乾好本職工作。

先烈紀念館社會實踐報告2

為進一步開展好紅色學習教育,激勵廣大黨員繼承和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4月12日下午,董市鎮政府機關支部組織全體黨員,結合“主題黨日”到枝江市紅色教育展廳開展“尋訪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活動,接受紅色教育和精神洗禮。

展廳講解員分別從“稟賦枝江”“風雨如磐”“開天闢地”“中流擊水”“正道滄桑”“偉大變革”“圓夢有時”等7個篇章,為全體黨員進行了詳細講解。

黨員們一邊參觀、一邊學習,一幅幅珍貴照片,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個個真實事蹟,讓大家瞭解了枝江歷史發展和革命故事。通過此次參觀學習,進一步築牢了信仰之基,砥礪了政治品格,加強了黨性錘鍊,增強了紅色學習教育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參觀學習結束後,全體黨員在鎮委宣傳委員、機關支部書記王芳的帶領下,在黨旗前重温入黨誓詞,追憶入黨初心。大家紛紛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始終牢記自身工作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更要堅決聽黨話、跟黨走,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優良傳統,為董市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先烈紀念館社會實踐報告3

從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出來,行走在鄱陽街葱蘢的行道樹下,迎面而來的是老漢口歷經百年風雨洗禮後的安靜温婉,街道一旁矗立着一幢莊嚴肅穆的三層公寓。公寓的門楣牌匾上書寫着——八七會議會址。

走進展廳,名為“偉大的歷史轉折”的巨型浮雕闖進視野:密佈的陰雲之下,以毛澤東為中心,幾位參會者神情凝重地圍坐一起。展廳按照“風雲突變”“重大轉折”“星火燎原”的歷史脈絡,還原了1927年共產黨人在重重危機之下,尋找到新的道路,完成由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變。

循着紀念館的展陳脈絡回望,聽着紀念館講解員講述那段風雲激盪的往事,“白色恐怖”籠罩下的緊張情形似乎穿越時空,大家彷彿就站在八七會議的現場,感受着中國共產黨人對真理的追尋,對初心的堅守和戰勝艱難的勇氣與力量,見證着中國共產黨歷第一次偉大的轉折醖釀而生。

歷史崢嶸、氣壯山河,紅色教育基地的參觀,讓我們更加堅信,革命先輩播撒的精神火種,一定會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

先烈紀念館社會實踐報告4

那年代,是人類記憶歷史的數字刻度,而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卻讓我們永遠懷念那樣的年代。遼瀋戰役紀念館,既記載了那個年代,又承載了那段歷史,同時,也在書寫自己不平凡的歷程。

遼瀋戰役紀念館基本陳列的主題是“決戰決勝”。總體設計思路是突出主題,把握重點,強化亮點,即體現軍事題材特點,又具有現代性。設計的基調和風格是莊重、精練、舒展、大氣。設計的原則是堅持內容編排、形式設計、展示手段上的創新和有機結合,注重博物館展陳語言的運用和總體環境藝術氛圍的營造。遼瀋戰役紀念館主體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建築結構共分三層,基本陳列設有序廳和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全景畫館4個專題館。

走進紀念館,我們被紀念塔東西兩側林立的一塊塊革命烈士紀念碑所震撼,紀念塔的東西兩側林立着一塊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英名錄碑上刻錄着五萬多位在遼瀋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戰士們的名字,烈士名錄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對每個人的心靈都是一次撞擊。時刻提醒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呼籲着我們要儘自己所能來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量。

在紀念館中不僅使我們瞭解到了遼瀋戰役的全過程,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的歷史。同時也展現了當時東北羣眾是如何搞好生產,支援前線,可以説遼瀋戰役之所以勝利是與我們的烈士和羣眾分不開的。紀念館分為序廳、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紀念館內部分為四個部分:戰史館、支前館、英烈館和全景畫館。戰史館主要介紹的是東北解放戰爭的歷史進程,裏面陳列着戰爭時期我軍部隊曾經使用過的槍炮以及生活用品等,給大家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被子彈打成千窗百孔的塔山英雄樹。支前館裏介紹了在戰爭時期,後方老百姓支援前線的物品,有獨輪車、擔架小缸、鐵叉、扁擔等等,無一不體現了軍民的魚水情深。英烈館裏介紹了很多英烈的感人故事,其中就有在東北解放戰役中犧牲的英雄,有在錦州戰爭中犧牲的馬雲飛、樑士英;有在解放河北隆化中學戰鬥中捨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著名戰鬥英雄,這些英雄的悲壯事蹟不由得讓我們肅然起敬。

我們最後參觀的就是著名的全景畫館,全景畫館被稱之為“中國第一館”。它採用繪畫、塑形、燈光、音響等多種藝術形式,生動地再現了遼瀋戰役的關鍵性戰役--攻克錦州的宏大戰爭場景。

最令我難以忘懷也是全景畫館,站在全景畫館裏,聽到轟隆隆的槍炮聲,爆炸聲,還有戰士們的吶喊聲,天邊映襯着沖天的火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就撲面而來,那種不怕犧牲,勇於戰鬥的精神使我深受感染,彷彿跨越了時空,又走進了半個世紀前那場壯烈的戰爭,在感受東北解放時期的艱苦歲月,追憶先烈的英雄事蹟同時,我不禁感慨今日生活的幸福。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是由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過去,因為歷史將指導我們更好的前行。

對於我們當代大學生,我深切地明白,愛國不是用説的,而是實實在在做的。作為未來社會的中堅,未來中華民族的領跑者,我們理應從自身做起,為社會樹立良好的榜樣。或許,有人會問“國是什麼?國在哪裏?”那麼請記住國是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國是華夏大地每一處疆土,國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愛國就要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滲透、去踐行“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

同時在這個科技比較發達的社會,我們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要求的步伐,嚴格要求並不斷的充實自己。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斷的進步,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之人,使自己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建設者,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愧對死難的烈士,才能以實際行動告慰他們的英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