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參考

來源:文萃谷 7.58K

一、多項選擇(2*7=14)

華中科技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參考

1、中國散文的源頭是 ( B D )。

A、《春秋》B、甲骨卜辭 C、《國語》 D、銅器銘文

2、新樂府運動的代表詩人有( BD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元稹

3、下列詩歌中屬於徐志摩作品的有( ACD )

A、《雪花的快樂》 B、《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C、《再別康橋》D、《偶然》

4、下列散文中,( AD )是餘秋雨的作品。

A、《文化苦旅》 B、《雅舍小品》 C、《綠風土》D、《文明的碎片》

5、對“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句讀合理的分別是:( AB )

A、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B、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C、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D、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6、下列句子有歧義的是:( ABCD )

A、身長等於頭長和尾長的一半。B、你説不過他也得説。

C、我在教室裏發現了他。D、這份報告我寫不好。

7、詞語“恐龍”指稱的是生活在中生代時期的爬行動物,但在網絡語言中,所表達的意思卻是“相貌比較難看的女孩”。比較合理的解釋是:( BD )

A、擬人B、擬物C、對比D、誇張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8、中國古代詩歌因為(詩經)和( 楚辭 )兩部經典,形成“詩騷傳統”。

9、元雜劇一般只有一個主角唱韻文,因此元雜劇一般稱為旦本或(末本)。

10、小説發展經歷了魏晉南北朝的“志怪”、唐代的( 傳奇 )、宋代的( 話本 )、到明清的白話章回小説和文言小説。

11、五四時期散文創作派別林立,出現了散文創作的盛況,其時產生了( 魯迅 )、( 周作人 )、(朱自清)、( 林語堂)、(冰心)等名家。

12、中國早期象徵詩派的代表詩人有:( 李金髮 )、王獨清、穆木天、樑宗岱等。他們提出了( 純詩)的概念,指出詩歌是“內生活”的象徵,人間生活才是散文的領地。

13、( 黑話 )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方言,它具有強烈的排他性。

14、( 洋涇浜)是外語在本族語的影響下產生的變種,其特點是詞彙量少,採用迂迴的説法指稱事物,外語語音經過當地語的改造,外語語法不繫統,帶有本地語法特徵。

15、在語言符號中,語音和意義的結合是( 約定俗成 )的。

16、仰韶文化時期的(幾何符號),大汶口時期的(圖象符號),在文字發展中

起了過渡作用。

17、( 押韻 )就是把同韻的兩個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常放句尾,故又叫( 韻腳 )。

18、依照詞譜所規定的字數、平仄以及其他格式來寫詞,叫做( 填詞)。

三、分析改錯題(每題3分,共6分)

19、學校組織參觀了漢代新出土的文物。

語序不當

20、修改文章的時候,要刪去那些多餘的廢話。

成分多餘

四、閲讀欣賞、理解題(第21題為必答題,為12分;第22、23、24、25題中選做兩題,每題14分;共40分)

21閲讀以下兩則材料,並回答問題。、

(1)《春秋左傳·宣公二年》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牆;從台上彈人,而觀其闢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殺之,寘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羣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猶不改。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歎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秋九月,晉侯飲趙盾酒,伏甲,將攻之。其右提彌明知之, 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殺之。盾曰:“棄人用犬,雖猛何為!”鬥且出。提彌明死之。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於翳桑。見靈輒餓,問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問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請以遺之。”使盡之,而為之簞食與肉,置諸橐以與之。既而與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問何故,對曰:“翳桑之餓人也。”問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趙穿攻靈公於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太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示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宣子使趙穿逆公子黑臀於周而立之。壬申,朝於武宮。

(2)《《春秋·宣公二年(晉靈公十四年)》:

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1試比較兩段文字在敍事上各有什麼特點?(4分)

前者敍事完備,有剪裁運化之妙,後者大事記

○2請問第一段文字中是否有虛構敍事?如有,請舉例説明如此虛構是否符合歷史敍事的特點?(4分)

有,如鉏麑刺殺情節,符合,是設身處地的虛構

○3請問第一段文字體現了該段文字所書寫年代的什麼觀念?(4分)

人本民本

22、閲讀《詩經·秦風·蒹葭》一詩,並回答問題(14分)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①本詩每章首句使用了什麼藝術手法?這種手法為全詩奠定了什麼基調?(4分)

興 悽婉的基調

②本詩每章中用一“宛”字,請問此字表現了什麼?(5分)

讓伊人虛化,從而使伊人具有象徵意義

③請分析本詩中“伊人”的象徵意義。(5分)

賢臣、明君、美女

23、閲讀下文並回答問題

送孟東野序(唐)韓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草木無聲,風撓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其躍也或激之,其趨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無聲,或擊之鳴。人之於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後言,其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聲者,其皆有弗平者乎!樂也者,鬱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金、石、絲、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鳴者也。維天之於時也亦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是故以鳥鳴春,以雷鳴夏,以蟲鳴秋,以風鳴冬。四時之相推敚,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於人也亦然。人聲之精者為言,文辭之於言,又其精也,猶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鳴者,而假以鳴。夔弗能以文辭鳴,又自假於《韶》以鳴。夏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伊尹鳴殷,周公鳴周。凡載於《詩》、《書》六藝,皆鳴之善者也。從吾遊者,李翱、張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鳴信善矣。抑不知天將和其聲而使鳴國家之盛邪?抑將窮餓其身、思愁其心腸而使自鳴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則懸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洗?其在下也,奚以悲?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1將“樂也者,鬱於中而泄於外者也,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句譯為白話文。(4分)

音樂是鬱結於心的感情抒發出來的,選擇了那些善於發聲的東西而藉助它

們來發出聲音。

○2這篇文章是什麼文體?其特點是什麼?(5分)

贈序體,大致如序而稍微短

○3本文的主旨是什麼?作者是如何論述主旨的?(5分)

題旨:東野之役於江南也,有若不釋然者,故吾道其命於天者以解之。 藉以抒發了孟郊懷才不遇的情感。 通過類比等方式

25、閲讀文章回答問題

粘指民族 林語堂

染指,中飽,分羹,私肥,還是中國民族亙古以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販夫小卒文武老女賢愚共同擅長的技術。根據這技術之普遍性及易學性,我們幾乎可以主觀的演繹的斷定這染指性已是中國人之第二天性了。最近普斯基大學生物學教授摩爾君發明,中國人巴掌上分泌出來一種微有酸味之粘性液質,分泌管之後有腦系膜直通第五脊椎與眼系腦筋聯絡。凡眼簾射到金銀銅時,即引起自然反應作用分泌額外加多,錢到手時尤甚。此時所發出之泌液特富粘性,特別見於拇指與食指之末,而巴掌正中的一生蒂米突見方亦然。因此銀錢到手,必有一部分膠泥手上,十元過手,必泥一元,乃無可如何之事。故中國人向來認為錢不沾手,違反天性,“糞夫挑糞,亦必蘸一蘸。”此粘指性,科學名詞名為Agglutindigitalism。最近賑災委員(記不清姓名,但必是慈善家,又必是仁義之徒),以侵水災款而被老蔣槍斃,即粘指性下之冤魂。又本日(十一月五日)《福爾摩斯》載,“《東北捐款七百萬元查無着落》”一文,令人想到“若不染指,非中國人”八個大字。因此我們夢想中國自殺團計劃也不能實行了。原來中國人很可以自殺,大規模的相約投入東海,以免身受亡國之痛。但自殺團亦必舉出幾位委員,辦理該團旅行購票事項。然而自殺委員如果是中國人,定必大做其中飽,剋扣,私肥,分羹的玩意起來,因此自殺委員之旅費亦無着落,並自殺亦不得。嗚呼,神明帝胄!

○1本文的主旨是什麼?(4分)

○2本文通過怎樣的方式產生了亦莊亦諧的幽默效果?(6分)

○3本文的語言有什麼特點?(4分)

五、作文

26、請根據以下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500字且不多於6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其他文體不限。

面朝常識 春暖花開

今天,20XX年12月18日,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紀念日。30年前的今天,一場“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的會議召開,會上人們做出“關鍵抉擇”: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關心糧食和蔬菜;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今天的青年難以想象,這般人之為人的平常願景,當年卻要經過千難萬險才

能最終作出選擇。恰恰這樣的難以想象,反襯出當年中國人的生存狀態是何等荒誕不經。

那時的人們,並不關心糧食和蔬菜,他們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那時的人們,陶醉在與天鬥、與地鬥、與人斗的其樂無窮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階級鬥爭;那時的人們,愛戴偉大領袖、英明領袖勝過一切親人;那時的人們,堅信越窮越光榮;那時的人們,不知學歷為何物,因為知識越多越反動

精神力量如此強大,照理那時的人們臉上洋溢的都是幸福,但後來“傷痕文學”證明,當年的幸福都是嬌嗔與虛妄。所以,深圳河上,才有無數人冒着被邊防射殺的危險,奮力遊向資本主義的香港,是謂“逃港潮”。

那時,也並非人人盲從,但幾句“是左傾”、“個人崇拜可笑”的真話,就讓她慘遭割喉虐殺。底層如此,身居廟堂高位的清醒之人,亦難逃被打倒乃至家破人亡的`厄運。因為那時最高領袖的話句句是真理;其身後,凡是他的決策,凡是他的指示,人們也必須維護、遵循。

在人類的公共生活裏,最為珍貴的不是大師們浩如煙海的著作,不是領袖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普通人的常識。常識,在人類所有的識見中最為珍貴。許多時刻,人們囿於種種偏見,將認識對象意識形態化。欺騙性質的反覆言説,教科書給定的認知模式,如此這般的忽悠,固化了人們的頭腦,“從來如此”成為難於逾越的智障。

常識的珍貴之處,就在於穿透迷霧,説出“皇帝什麼也沒穿”。表達改革開放的語言極其平實,卻總是藴意深邃。把“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作為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無疑就在奉常識為圭臬。

所有與常識為敵的決策,都將付出災難性的代價。我們不該忘記,今年還是“大躍進”五十週年。1958年的那場浩大運動,領袖一聲喚,人們大幹快上,趕英超美,畝產糧食十萬斤的“衞星”頻頻上天,到頭來卻是資源耗盡,餓殍遍地,數千萬人餓死的悲劇釀成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饑荒。

改革開放的起步,得益於常識的迴歸;改革開放的歷程,正是一步步找回常識的歷程。儘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常識説出多年,但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仍然爭了十餘年才有定論。改革每進一步,都要突破教條、本本的夾擊,都要殺出既得利益者的重圍。發現常識的“血路”佈滿荊棘,不由不讓早已知道常識的人扼腕長歎。

回望來時的“血路”,幸運的是,三十年我們未曾虛度,“中國奇蹟”正是常識的勝利。但改革未有盡期,我們仍需重新迴歸常識,重新從常識出發。教條仍然遍佈經濟、政治、民生、文化諸多領域,改革推進,端賴拋卻更多的本本迷信,匯聚更多的民眾常識。而匯聚常識的渠道,就在建立一個人人有話説的議決機制。這是公共生活裏最大的常識。 做一個幸福的人,每個人心中都懷有這樣的常識,願國家佑護她,願改革者珍視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