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漿巖國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來源:文萃谷 2.26W

【地理總結之巖漿巖】巖漿巖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上的巖漿經緩慢冷卻而形成的巖石,稱為侵入巖。侵入巖固結成巖需要的時間很長。

巖漿巖國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地質學家們曾做過估算,一個2000米厚的花崗巖體完全結晶大約需要64000年;巖漿噴出或者溢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巖石稱為噴出巖。噴出巖由於巖漿温度急聚降低,固結成巖時間相對較短。1米厚的玄武巖全部結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可見,侵入巖固結所需要的時間比噴出巖要長得多。

黏度也是巖漿很重要的性質之一,它代表着巖漿流動的狀態和程度。巖漿中SiO2的含量對黏度影響最大,其次是Al2O3,Cr2O3,它們的含量增高,巖漿黏度會明顯增大。酸性巖中SiO2,Al2O3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巖漿中的揮發份可以降低巖漿的黏度、降低礦物的熔點,使巖漿容易流動,結晶時間延長;此外,巖漿的温度高,黏度相應變小;巖漿承受的壓力加大,巖漿的黏度也增大。

巖漿巖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結構和構造特徵,比如噴出巖是在温度、壓力驟然降低的條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巖漿中的揮發份以氣體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氣孔狀構造。當氣孔十分發育時,巖石會變得很輕,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巖。如果這些氣孔形成的空洞被後來的物質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狀構造。巖漿噴出到地表,熔巖在流動的過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動的痕跡,有時好像幾股繩子擰在一起,巖石學家稱之為流紋構造、繩狀構造。如果巖漿在水下噴發,熔巖在水的作用下會形成很多橢球體,稱之為枕狀構造。可見,這些特殊的構造只存在於巖漿巖中。

巖漿巖不論侵入到地下,還是噴出到地表,它們和周圍的`巖石之間都有明顯的界限。如果巖漿沿着層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類似巖盆、巖牀、巖蓋等形狀的侵入體,它們和圍巖的接觸面基本上和層理、片理平行,在地質學上稱為整合侵入;如果巖漿不是沿着層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過圍巖層理或片理的斷裂、裂隙貫入,這種情況形成的侵入體被稱為不整合侵入體。人們通常所説的巖牆,就是穿過巖層近乎直立的板狀侵入體,厚度一般為幾十釐米到幾十米,長度可以從幾十米到數十公里,甚至數百公里。

總結:由於巖漿巖和圍巖有很密切的接觸關係,因此,圍巖的碎塊常被帶到巖漿中,成為巖漿的捕虜體。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動遺蹟在巖漿巖中是不存在的。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巖漿巖是多種多樣、千變萬化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