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怎樣真正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來源:文萃谷 2.05W

提高教師素養,真正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國小語文怎樣真正實現有效課堂教學

──由教師分發學生課堂筆記想到的

前幾天,一位小孩在縣城實驗國小讀書的老師手拿一冊小孩老師分發的語文課堂筆記,不由心生感慨,老師也真是煞費苦心了!課文文本內容的要點一覽無餘,學生有一冊在手,誦讀之下必能在考試中不落下風。這樣的語文教學真的就叫有效嗎?教師動動手,學生動動口,課堂無需探究,只要“合作”就可以了,這樣的課堂教學活動還有意義嗎?

楊再隋老師關於《語文課又怎麼了?》的論述,讓我們每個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汗顏──為了“有效”,我們在變,但我們不能因為“變”,“迷失了自身,消失了本體,缺失了本性,異化了本質”。現在來看,分發語文課堂筆記的行為,是現行教育考核體制的失敗!是教師人文關懷的失敗!是學生機械化接受教學成果的失敗!是社會畸形認識的失敗!是語文課堂教學片面追求有效性的失敗!

我們不能將語文課堂上的文本知識僅僅看着是一種考核的工具。我們面對的是孩子!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分數並不能説明一切,一心只為考高分是要不得的,高分低能的事我們見得多了,我們要把孩子的發展放在首位,真正的有效地利用40分鐘的課堂展現我們應有的責任心。真正有效地課堂教學活動,我以為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看待。

一、真正重視課前的預習,切實做好新課文的教學鋪墊工作

學生閲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對語文文本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在語文教學中,朱永新、薛法根等特級教師都把學生的閲讀能力培養放在課堂教學的首位。蘇霍姆林斯基更強調,孩子的閲讀開始越早,閲讀時思維過程越複雜,閲讀時對智力發展就越有益。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磨刀不誤砍柴工”。由此想到,曾幾何時,洋思教學模式之所以受到歡迎推廣,源於老師在課前精心的準備,源於學生課前有效地自學。能力的提高意味着水平的上升。魏書生老師外出講學,他的學生依然能夠有效進行學習,成績在盤錦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敢於積極引導學生改變純“接受性”學習,倡導探究性的學習。

語文課格外要重視課前的預習。預習包括很多的.方面,我們要學會充分利用課前的預習調動學生的學習新知的積極性。首先,明確目標,引導激發課前閲讀的興趣。開學初時,學生拿到課本要做的就是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章閲讀,我們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啟發學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閲讀課文,解讀文本。“書不讀熟不開講”。語文教學的基本特徵教師閲讀,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想得對話發揮更大的有效性,事前的功課要做到家。僅僅利用課堂短短地40分鐘進行有效閲讀是不可行的,講文之前首先佈置學生讀書,楊再隋教授説的那樣:“要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所描繪的形象;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中所藴含的情感;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其次,“不動筆墨不讀書”,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善於發現,做一個有心人,鼓勵提問與思考相結合,質疑與釋疑相結合。鼓勵學生將自己在閲讀過程中的疑惑帶到課堂上來,有了問題,不愁書讀的不熟。

另外,教師要以身作則,不以教參為標準,將個人的課前朗讀進行到底,掌握第一手資料,將心比心,備課文的同時也是備學生,將自己的感受連同教參的提示做對比,真正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