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文章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15W

教學文章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讀了《竇桂梅與主題教學》這本書,還沒有讀完就讓我感慨頗深,讓我學的東西很多很多。

竇老師當初的追求,“一個樸素的願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講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師。我被竇老師的追求久久的感動着,而我已經擁有這一份令當時的竇老師羨慕不已的人生座標。卻沒有感到這份榮耀,沒有感到如此的神聖。有時更多的則是累,更多的是為單調枯燥的循環往復而牢騷滿腹,竇老師的對教育事業的摯誠,對學生的真心的愛讓我感動。從這本書裏,從竇老師的身上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什麼是激情。今年我所教的是一年級,經過半年的時間和孩子們接觸,我明顯地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孩子們上課毫無精神,無精打采,好像還累得要命,課堂上只有幾個孩子在發言,其它的孩子吃的也有,玩的也有,就是沒有學習的,趴着的,拐着的,遲到的……語文課上進行起來很困難,孩子們不願意讀書,讀起書來聲音也特別地校每節課我都用心準備,課堂上我大講特講,自己總覺得自己很有激情,可是孩子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了竇老師的書後,我才徹底地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激情:那就是對語文教學的熱愛,對孩子的愛。

超越教材、超越課堂、超越教師是竇老師富有創意的理念。看了竇老師的課堂教學實錄以及教學理念,原來竇老師特別注重孩子的閲讀量,六年的時間竇老師帶領學生積累了300多首古今詩詞,精選了180篇文章,泛讀了84篇文章,精講了72篇文章,略讀了24篇等等。可見超越教材,就是讓我們帶領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積累知識。讓我們引領學生走進閲讀的空天闊海。再來審視我的語文教學,我只顧着讓孩子透過一本教材教學生閲讀、學習,從而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超越課堂不僅僅把語文從課堂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還要觸及學生的心靈。竇老師通過開展家長和孩子的心靈對話,老師和孩子的心靈對話的'過程,不僅讓她和她的孩子,也讓我瞭解到只有這樣的學習才是感受自然、發現社會、體悟人生,才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矗

教師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時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為,是自己成為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創新,成為學生心中一本不讀不厭的大書。是啊,經驗早就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孩子的心靈深處都有做好孩子的願望,老師的使命就是強化這種願望,呵護這種願望。從竇老師的書裏,實錄中,我知道她就是這麼做的,而我也要向她學習,做一個真正為孩子終身發展的好老師。

在這本書中,我重點閲讀了《我的教育主題——為生命奠基》這部分,對於主題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何謂主題教學?竇老師認為:主題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圍繞一定的主題,充分重視個體以驗,通過與具有共同主題的多個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過程的生成理解中,實現課程主題意義建構的一種開放性教學。這裏的主題,既非思想主題,亦非知識主題,而是一種文化主題。它主張在實際教學中,將內容零散、形式單一但卻有着共同主題的語文學習文本重新作一番統整。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策略,使課堂教學的功能增強,容量變大。它不僅是組合教材的一種方式,更是實施教學、改革課堂的一把鑰匙。

竇老師在文章中談道:“主題教學有一個基本操作框架,即:話題切入——探究文本——比較拓展——鏈接生活——昇華自我。”我認為這是一個開放的框架。我們現在的語文教材都是按主題設單元,應根據不同主題的特點,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方式和策略,讓學生“入境”,所謂“入境始與新”,再通過對重點文本的揣摩、領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題的內涵和語言的魅力,竇老師稱之為“典範方為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走進廣闊的語文天地,進行主題閲讀的拓展或者相關的語文實踐,豐富學生的積累,擴大學生的視野,所謂“拓展求發展”。

竇老師之所以能夠快速成長,源於她的自立,自覺和自醒,正確的信念就是穩定的動力。她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只要我們擁有追求,擁有信念,像她一樣通過不斷地讀,去思考,實踐,努力尋找新的進展,而不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願我們都能夠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