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起羌笛跳鍋莊》教案

來源:文萃谷 2.71W

教案是針對社會需求、學科特點及教育對象具有明確目的性、適應性、實用性的教學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應是與時俱進的。今天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吹起羌笛跳鍋莊》教案精選,歡迎閲讀

《吹起羌笛跳鍋莊》教案

《吹起羌笛跳鍋莊》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為歌曲伴奏,隨歌聲舞蹈

教學目標:

1、加深學生對少數民族善良、樸實、豪放、能歌善舞的特點的認識。

2、學會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

3、在唱歌、伴奏、跳鍋莊舞諸項音樂活動中能大膽投入、熱情表現。

教學過程:

1、導入

《五十六朵花》這一單元從低年級一直延伸到高年級,一方面是加強民族團結的需要,另一方面,從學習音樂的角度來看,學習各少數民族的音樂實在是太有必要了。我國有56個民族,除漢族外的55個民族都稱為少數民族,他們中有很多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樂、舞蹈豐富多彩,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中的寶貴財富,所以我們從小就應當學習、瞭解它並熱愛它。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歌曲是《吹起羌笛跳鍋莊》,老師首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羌族。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這是一個以藏族為主的多民族居住地,因此各個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響,歌中唱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間樂器,但跳的“鍋莊舞”卻是藏族的民間歌舞,從中也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漢文,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語言,他們世世代代從事農業生產,但在改革開放後也興辦起自己的製革、水泥、木材、化肥廠,另外,羌族的繡花和編織也是非常有名的。

同學們請看羌族人民的服飾(出示圖片),再看羌笛的圖片(出示圖片)。羌笛歷史悠久,早在漢代就有了,唐代詩人王之煥就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著名詩句。現在的羌笛都是雙管,可以吹出七個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到逢年過節、喜慶豐收,羌寨裏就處處響起羌笛的聲音。

我們再來看跳鍋莊的圖片(出示圖片)。鍋莊是一種藏族民間歌舞,羌族人民也經常跳鍋莊,在羌寨只要聽到哪裏在跳鍋莊,不論男女老少都會高興地參加進去,可見羌族人民對鍋莊舞的熱愛,鍋莊舞的主要動作是弓腰、甩袖,邊唱邊舞,我們等會兒也來學幾個鍋莊舞的動作,請大家也像羌族人民一樣,高高興興地參加進來。

2、學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

(1)欣賞歌曲範唱錄音(兩遍),請同學們説説聽後的感受。

(2)集體朗讀歌詞。

(3)隨錄音輕聲哼唱歌詞。

(4)學唱前16小節歌譜,引導學生“發現”後面8小節與前面8小節基本相同。

(5)背唱第一段歌詞,並隨伴奏帶放聲歌唱。

3、用課堂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由學生討論選用四種課堂打擊樂器作伴奏,聲音相似的可只選其中一種,例如三角鐵與碰鈴、舞板與木魚。

(2)前16小節的基本節律是“××│×××│”,後8小節的基本節律是“×××│×××│××│×××│”,最後3小節可與旋律的節奏相同。

(3)由部分學生(約15人左右)演奏,其餘學生隨伴奏帶歌唱,再依次換部分學生演奏。

4、學習幾個鍋莊舞的動作,歡快起舞

(1)根據錄像或圖片,隨教師學會一兩個鍋莊舞的動作。

(最好將教室裏的課桌撤掉,學生可以在原位學習舞蹈動作。)

(2)隨錄音做動作。

(3)邊唱邊跳。

(4)男女同學各站一排,隨歌聲起舞,男女同學動作可以不同。

(5)部分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其餘學生圍成一個大圓圈,隨歌聲歡快地跳起鍋莊舞。

5、小結: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跳鍋莊舞帶給我們的歡樂,也初步瞭解了羌族,但這僅僅是開始,請同學們在課外收集羌族和鍋莊舞的有關資料並互相交流。

隨筆:學會演唱本歌曲,在音樂活動中能大膽投入、熱情表現。

《吹起羌笛跳鍋莊》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是人教版第十冊教材第二單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首歌曲,本單元是一個從低、中年級延續過來的向學生介紹五十六個民族音樂歌舞的重要單元。幫助學生樹立五十六個民族互幫互學共同繁榮的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少數民族能歌善舞的優良傳統更是學生值得學習的。羌族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這首歌表現了羌族人民在歡樂的節日裏載歌載舞的情景。羌笛是羌族的民間樂器,鍋莊是藏族民間舞蹈,流行於西藏、四川、雲南等地。羌族因居住在四川西部,故鍋莊也成為他們喜愛的民間舞蹈的一種。

歌曲為五聲徵調式,但最後三小節突然交替到宮調式。旋律進行以四度上揚為其特色,表現了開朗、活潑的心情。節奏前密後疏,形成了一定的對比。這首歌曲短小精悍,易學易唱易記,還具有舞蹈性,適合於邊唱邊舞。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

2、能根據歌曲情緒,用鍋莊舞的形式大膽、熱情地表現歌曲。

3、培養學生對羌族音樂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羌族人民讚美幸福新生活的喜悦之情。

【教學難點】

唱準純四度與純八度的音高,有控制地唱好結尾處的高音。

較好地用多種方式表現歌曲。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錄音機、鋼琴等。

教學環節

時間

教學過程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激情導入3分鐘

1、師生音樂互相問好。

2、師:同學們,我們國家有五十六個民族,象五十六朵鮮花一樣盛開在祖國的大家庭中,誰來説説你所喜愛的少數民族和他們的相關情況?

3、今天老師要為大家介紹羌族,羌族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民族呢?讓我們來一起走進羌寨,瞭解一下。

學生自由談談自己所瞭解的少數民族。

複習以前所學的少數民族的相關知識,為學習新課做準備

二、瞭解羌族揭示課題5分鐘

1、出示羌族相關的民居、服飾、人物、羌笛等圖片。

2、播放羌族的風光片及羌族鍋莊資料片,以《吹起羌笛跳鍋莊》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教師結合資料圖片進行簡單介紹。

教師:羌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音樂和舞蹈也是非常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好聽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

學生聽音樂欣賞羌族風光圖片,初步感知歌曲的地域風格,瞭解該民族的特點

視聽結合,幫助學生了解羌族的風俗文化,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並順利導入新課。

三、歌曲學習20分鐘

一、整體感知。

1、教師範唱,感受歌曲速度,情緒.(要求:安靜的聽)

師:聽了老師的演唱,大家覺得老師在演唱這首歌曲時的情緒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

2、再次聽歌曲錄音。

師:這次邊聽邊根據音樂節奏做出相應的體態反應

3、再次聆聽歌曲。

教師:“好,讓我們帶着快樂的心情再聽一遍,注意這次老師要求你們張嘴默唱,邊打節奏,能做到嗎?”(要求:張嘴不出聲)

1、學生欣賞並舉手回答。

(歡快活潑)

2、學生再次聆聽歌曲,利用身體律動感受歌曲節奏。

3、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詞

學唱歌曲時,共安排了3次聽歌曲範唱,每次都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們能夠結合問題有意識地聆聽,讓學生“聽”有所感,“聽”有所悟,“聽”有所得。

二、學習歌曲第一段。

1、教師整體彈奏,學生小聲試着填詞演唱。(要求:用自己聽到的聲音演唱歌曲第一段)。

2、找出容易唱錯的地方進行指導。

3、準確演唱歌曲第一段。

(教師指導演唱歌曲結尾,難點處理。)

學生隨教師伴奏自主學習歌曲第一段。

(1)21│25│容易唱成21│21│

(2)2226│55│5555│i05│i0‖

指導學生分析並突破演唱難點。

三、學生自己學習第二段。

1、隨琴哼唱第二段歌詞。

2、請個別學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3、找出容易唱錯的部分,同學互相幫助,唱準該處。

4、全體學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5、完整演唱歌曲。

學生找出自己不會唱或演唱有困難的句子,生生幫助。

全體練習演唱歌曲。

在已學會第一段的基礎上,讓學生隨琴自學第二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處理歌曲

1、歌詞挖掘、演唱歌曲。

師:歌曲中有兩個詞最能表達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來嗎?

生:喜洋洋心花放

師:很好,讓我們就帶着羌族人民“喜洋洋”、“心花放”的快樂心情來唱這首歌,好嗎?

2、唱和激情

(1)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還能用什麼演唱形式來表這首歌曲?

(2)分組表現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現歌曲。

學生隨伴奏音樂放聲歌唱。

生:自由表達輪唱,領唱、接口唱……

以音樂為本,以情感為主線,從歌曲的速度、情緒、內容入手,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以情帶聲,以聲傳情。)

四、律動與舞蹈10分鐘

1、教師根據節奏,給學生教幾個鍋莊舞的基本手勢和動作。

2、學生跟隨音樂進行創編。

3、師生共同學習評價.

4、集體跳鍋莊。

在同學間互相學習與教師的幫助下學生完整進行表演

把音樂與舞蹈有機融合,讓學生在舞蹈中更好地把握歌曲歡快熱烈的情緒特徵,在舞蹈參與中增強興趣,提高表現美的能力。

五、結課2分鐘

師總結:今天我們瞭解了羌族這個古老而神祕的民族,學習了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鍋莊》並學跳了鍋莊舞,感受了他活潑歡快的情緒,同學們讓我們做個有心人,去演唱更多的優秀民族歌曲,它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快樂。

伴隨歌曲,邊唱邊以鍋莊舞的步伐走出音樂教室。

回顧與總結本課內容,昇華主題

【教後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多種方法積極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讓學生在自己設計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表現,培養學生內在的音樂修養,較好地完成了本堂課的教學任務。

1、注重了音樂與相關文化的滲透。本堂課一開始就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羌族的歷史、服飾、民居、風俗習慣等,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打開了新課教學與學習的良好局面。

2、注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通過帶着問題安靜聆聽、演唱歌曲、對音樂進行評價、合作演唱、舞蹈律動等方式,在視唱、練耳、節奏訓練等方面進行潛移默化地訓練,為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

3、注重了實踐性。通過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主動參與,在教師的引導下全身心投入到“裝飾”羌族音樂的實踐活動中,享受美、實踐美、創造美。

本節課中的不足:

1、在學生進行舞蹈創編和舞蹈表現時,學生所掌握的相關舞蹈元素較為貧乏,不能很好地將歌曲與舞蹈結合起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五年級學生不象低年級學生那樣願意在音樂課上大膽地表現自己,總顯得很害羞,在表現音樂方面不盡如人意,這也是以後教學中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