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文萃谷 1.34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藝術教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5篇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

“好的老師應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應與學生做心靈的溝通,應成為學生心靈可以信賴的.港灣;好的老師應努力自覺提高教師專業能力,尤其是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能力。”通過學習教育的藝術——怎樣做個好老師後對我的心理啟發很多。

1、面對學生,是否做到愛每一個孩子?

教師只有學會愛學生,學生就會愛老師,才會喜歡你這位老師教的學科。教師心裏有學生,無論是多還是少,總想着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展與成長。即使學生調皮、搗鬼得讓你發了瘋,最終都能因為他是學生而對他有所原諒。

2、面對學生,是否教會學生做人?

教會學生如何生存(安全問題、應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如何做人(要有美好的人性)、如何成功(所做的事對大家有好處)。

3、面對學生,是否勤奮好學,勇於創新,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教師要教給學生知識,自己必須擁有知識。而知識的擁有,必須是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獲得新知識。任何時候都要虛心學習,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2

我看了《教育是慢的藝術》這本教育類的書籍。一看到這個書名,就感覺此書有內容,至少作者以非常前衞的思想指出了我們目前教育中所犯的重大錯誤,那就是貪多求快的非理性化的潛意識。

希望得到好的教育成為天才或者是精英是每個人所夢想的,但是這種教育不適合所有的人。更快,更高,更強是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但是我們每個人即使刻苦鍛鍊不可能都成為運動員,更不可能都參加奧運會,更加不可能一參加就拿金牌或者是破世界記錄。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的,循序才能漸進。張文質先生説到慢是一種教育的藝術,我覺得值得討論。我覺得慢是一種科學,更是一種戰略戰術。網絡上盛傳着一堂美國的數學課,看過之後,真是感慨萬千,浪費一堂課只學一丁點內容。不過,我總算明白了真正的數學是怎樣的,而國內的算術又是如何的。

張文質先生書中提到“我們的教育往往過於急切的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夠‘立竿見影’,缺乏期待與從容”;“我們缺乏一種悠閒的心態,缺乏閒心”。不知從何時起,我常常被超負荷的日常教學工作弄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閒餘時間去思考,去關注學生的發展,做教育應該做的事情。不是有言論説幼兒園學國小的,國小學中學的,中學學高中的,高中學大學的,大學卻在學幼兒園的.。

教育是一種“慢活”“細活”,是生命的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的“潤物細無聲”,正反映了教育的變化過程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積澱,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範”。

看了這本書,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我們教育體系的問題是非常大的,是一個系統化的問題。可憐的教師是很難改變教育的現狀的。張文質先生作為一個專家,書中談及《教育是慢的藝術》以專章內容討論似乎只有區區40頁,只佔到全書的20%,可以説對此內容是點到即止。

作為一個平凡的教師,我們又能做什麼呢?我想還是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至少在教育時保留一份哲學的心態,保留一份童心吧!要想教育的節奏變慢,可能性不大。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3

教師的天職是育人,肩負着民族興衰的重任,被廣泛譽為園丁、春蠶、蠟燭、人梯、靈魂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怎樣才能不辜負這些美稱呢?我認為關鍵是心中要有愛。我國現代教育家夏沔尊曾説: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的,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心中必須要有愛。

首先,要愛學生。

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建設祖國的棟樑,因此我們要把每一位學生都看作是愛迪生、愛恩斯坦。用愛心、關心、責任心、寬容心、細心去培育他們。高爾基説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會教育孩子。的確,愛是一種情感交流,只有把熾熱的愛通過一言一行傳給學生時,才會激起學生對老師情感的回報,從而樂於接受你所給予的一切。所以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先決條件是要愛學生,只有心中有愛,才會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會竭盡全力地去教育好學生。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傾注了20xx年的愛,終將一名有偷竊習慣的學生培養成了一名成功的農莊主席,可謂愛的偉大!

其次,要愛學習。

教育是一項灌溉事業,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是一條有源頭的河流。所以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敬佩的老師,一定都要熱愛學習,不斷學習,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是使自己的教育取得成功的法寶;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成為一種發展着的教學藝術;學習專業知識,使自己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和廣闊的智力背景。只有愛學習的老師,才會在教學中保持創造的激情與活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成為學生傾心,學校放心,家長開心的名師。

再次,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

教育是一項事業,我們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而不要僅僅把它當作一種職業,更不能只當作是一個謀生的`飯碗。職業與事業的不同層次在於職業只讓我們生存,而事業才能讓我們自己、國家、社會發展。因此要成為一名對學生終生產生積極影響的老師,必須把教育當作一項事業作一生不懈的追求,把教育好學生放在首位,不為權力、地位、名譽、金錢和其他物質利益所動搖,每一天都充滿激情,勇於開拓,敢於追求,讓三尺講台綻放出世界上最美最燦爛的花朵。教師生活雖然艱苦,但我看到學生獲得優異成績後欣喜的笑容,看到一屆屆的學生正成人成才,我感到無比快樂!

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就註定一生都要傾注愛。只要不吝惜揮灑愛的教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愛戴的老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敬佩的老師;才會成為受學生感激的老師。國家教育周部長曾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就是教師的靈魂。我,一介書生,深有同感。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4

10月10日至10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為期3天的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此次培訓通過講座、研討、採風、聽課、評課的形式,使此次活動更加有意義和更有實效。學海無涯,透過參加此次視覺教研組活動的學習,我又一次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和遺憾。感到快樂,是因為學習讓我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感到遺憾,是因為學習時間很有限。通過這次視覺藝術教研組的活動,讓我學習到了很多。

一、10日下午2點,講座,題目:審美時代下美術教育的思考,主講:麗水市青少宮副主任周巧紅,她結合平時的教學和研究,在美術教育上做了很多的思考,我覺得兩點可以借鑑。一個是關於美術教學的策略思考,(一)孩子愛上你,才會愛上你的課。(二)家長參與學習。(三)引導觀察。美術教育是“想象力——創造力——觀察能力——審美認知——美學規律”的過程。所以對於美術教育者們更應該引導孩子們觀察,以及審美認知能力的培養。

二、11日上午,活動安排去古堰畫鄉、大港頭採風。下午的活動安排是在蓮都區大港頭學校,1點鐘我們先聽了校長關於《借勢鄉村少年宮,畫鄉學校人文發展》的講座。他介紹大港頭學校依託大港頭這個地方,學校把油畫作為自己的一個特色去抓,學校設有油畫成立廳,定期向家長、孩子開放。2點半安排我們聽了一節大港頭學校王偉靜老師的美術課,題目是《映日荷花》,聽了這節最大的感受覺得這位老師個人素質、教學把控能力、語言組織、課堂的呈現等都很好,值得我學習,反思自己課,要想上好一節課,我需要有一個充分的準備,平時個人不斷的積累。

三、11日晚上安排我們書法老師在麗水市青少年宮聽課。兩節45分鐘的課,授課的兩位老師都是杭州市青少年宮的,一位視覺教研組組長戴春霞老師,還有一位書法老師叫盛傑。這兩位老師的課都很精彩,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學習。先説下戴老師,為人親和,語言幽默,富有童趣,孩子麼很喜歡。這堂課學習提,我平時生字時就是直接出示幾個漢字,但是戴老師先提問在哪裏有見過提畫的字?讓學生舉出帶有提畫的一些字,在同學舉出的字中進行教寫,在教寫“蟲”字時,提問字的“提”為什麼不用“斜提”,我在教學生寫“蟲”字就很直接説用“平提”,學生們缺少動腦思考。書寫要領會用口訣幫助學生記憶。盛傑老師的課,教學生寫一個筆畫,從書法專業術語的角度編要領幫助學生理解筆畫。整個課堂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

四、12日上午是寧波青少年宮金巨劍老師的關於《寫生漫談》的一個講座。他向我們展示了很多寫生的作品,作品內容豐富,從教師教法和學生的學習兩個角度和我們聊了關於寫生的問題,也引起我很多思考,要想出一件好的作品,需要個人深入、細緻和對美不斷推敲而創造出來。我也拍了一些作品,感興趣的人可以看下。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束我的講話,“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止在於生存。”

謝謝大家!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5

愛是教育的靈魂,愛是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作為班主任,僅僅德才兼備、剛柔並濟還不足夠,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去愛每一個學生。只有注入了愛的教育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今年是我第一次接觸一年級。我們班有一個家庭情況“特殊”的小朋友,她有一個新媽媽。小朋友面對新媽媽時會顯得比較任性。特別表現在早晨遲到這一點上,每天早晨穿衣服都要一件件試,直到滿意才肯出門。第一次遲到時,我儘可能地耐心勸阻,對她講道理。可是小朋友似乎不能聽懂我的話,眼睛直直地看前方,問她遲到的原因和以後的想法,一點反應也沒有。幾次三番下來,我的耐心也漸漸告罄。於是,我便改“利誘”為“威逼”,表情嚴肅地批評了她,希望她能覺得羞愧而改正過來。哪知,她卻像是被我嚇到了,隔天早晨又遲到後,她竟站在校門口,怎麼也不肯進校門了。聽到這個消息,我趕忙來到校門口,叫她趕緊進班級,可是她卻一動都不動。我想:這次説什麼也不能讓她在這麼任性了,一定要“懸崖勒馬”,讓她養成遵守校紀校規準時到校的好習慣!於是我下課見到她,就更頻繁地提醒她。結果卻發現她“守門”的次數更多了。我心中越發焦急起來。

正在我糾結該如何教育這個孩子的時候,我有幸研讀了《陶行知教育著作》一書。通過這本書,我瞭解到:“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熱愛每一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讀了這本書,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需要愛心,兒童渴望得到愛。只有尊重學生,才能教育學生。沒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教育。

於是,我潛下心來,認真反思我一直以來的教育方式,我發現問題可能出現在這些地方:其一,原來我在教育這個小朋友時,總是站在我的角度,過於重視老師的需要,沒有真正讓她明白她自己守時的需要。其二,發現她“屢教不改”後,我對她總是以批評的方式來教育,沒有考慮到孩子本身的個性特點。這個孩子個性比較強硬,直接的批評教育讓她很難接受,最後導致她和我在心靈上越來越遠。其三,我沒有及時去了解孩子行為表現出的內心的感受。她守在校門口不肯進來的行為,正是在説明她對我這一教育方式的不認同,相同方式的教育再多,都是起不了作用的。

明白問題所在後,我改變了教育的方法。當這個小朋友再一次在校門口因遲到而不肯進門時,我沒有板着臉叫她自己走進來,而是若無其事地走上前,輕輕地牽起她的小手,輕輕鬆鬆就把她帶進了教室。知道她可能暫時心理上還沒有完全接受我,路上我並沒有説多餘的話。孩子進了教室的表現也鎮定多了。回班級後,閲讀課上,我和大家一起欣賞了一本《遲到大王》的繪本,孩子們都被遲到大王的各種理由逗笑了,她,也笑了。故事的結束後,孩子們對於“守時”有了比原先更豐富的想法。下課以後我留心觀察了這個小朋友的反應,欣慰的發現,在開心之餘她的臉上出現了一絲懊惱。我想,這一次“講道理”的教育,可算是成功了吧!中午吃飯時,小朋友吃得特別快也特別乾淨,我馬上為她豎起了大拇指。在她高興時,我有意提了一句大家都很喜歡她,想要早上想早點見到她的.想法,她也眼睛亮亮地點頭答應了。果真,她遲到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也越來越活潑了。

經過這一次的經歷,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愛,並不是流於表面的教育,也不是“錦上添花”的誇讚,而是要設身處地的以學生的立場來思考,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來為孩子選擇他能接受的教育方法。

教師給學生的愛,應該像母親那樣細膩而温柔,應該像父親那樣廣博而深沉,讓每一個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沐浴着的都是温暖的陽光。只有不斷學習,用師愛譜曲,用師責填詞,才能腳踏實地地當好一名國小老師。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6

作為一個教育一線的教師,我非常喜歡《教育是慢的藝術》所説的“慢教育”這個詞。教育並不是立竿見影的工作。急功近利,往往與教育背道而馳。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着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慢慢地陪着學生長成參天大樹。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不能戴“有色”眼鏡。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對學生來説,錯誤是什麼?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

“不管貼着什麼標籤,永遠不要去愛使兒童備受折磨的教育體制。不需要智慧,不需要反覆思量,只要稍加觀察,我們眼中就會時常含着淚水。”這一段話是張文質先生《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斷句一則中的兩句話。類似的話語在張先生的這本書裏比比皆是。直面教育、直面教育的責任、直面自己內在的責任,似乎是張文質先生在本書中的核心觀點。回想自己平時的教學實際,我很有感觸。

平時的教學中我會經常遇到一些“問題學生”,他們在學習上基礎較為薄弱,理解和接受能力差,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失去信心。給我的教學工作增加了很大難度。但每次自己遇到這種情況自己總是不願放棄他們,雖然有時自己耐心也會耗盡,也會大喊大叫,但不管同事怎樣好心提醒,我就是不願就此放棄。但卻不可否認自己的否定性思維還是太多。今後真的要肯定孩子們的進步;雖然他們進步的速度比較慢。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鼓勵、啟發、引導、耐心、寬容、等待……。自己今後還要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教育是需要感悟的。為人父母,育人的經驗是慢慢感悟出來的。我們老師的許多教學經驗也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慢慢地去感悟。一個好教師,應是偶有所得,有些獨特的理解、獨特的發現。教育是些潛移默化、潛滋暗長的東西。作為老師,尤其如我們成天和孩子打交道的老師,對待孩子,我們要有耐心,要學會傾聽,要平等對待每個孩子。靜下心與孩子交流,打開孩子的心結。也許,你一句温暖的話語,改變的卻是一個人的人生。“教育的魅力在於激勵與喚醒”。

教育需要等待。教育要有足夠的期待,足夠的耐心,減少教育浮燥與功利。教育作為一種“慢的藝術”,尤其需要合理地對待孩子的不足缺陷甚至錯誤。每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點滴錯誤、點滴成績、點滴感悟積累而至質變的過程。這個慢,也就是讓孩子感受、體驗過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個過程中充滿着跌下去和爬起來。他一跌到,你就去懲罰他,而不是等待他、鼓勵他自主地站起來,那他也許會耍性子,乾脆不起來,等着你來拉扯他。對學生來説,錯誤是什麼?錯誤是一種經歷,錯誤是一種行為,錯誤是一種認識的暫緩,錯誤是一種履歷性的成長資源。學會使用這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需要教師發揮慢的藝術。

“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立竿見影’的背後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為,所有反教育的行為都立竿見影。”真是一劑清醒劑,並時時告誡自己,欲速則不達,對待“問題”學生,要寬容,要等待,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簡單粗暴。

教育需要永恆的責任。一個人在校期間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他走下去。如何讓孩子明確活到老學到老是生存的需要,走出校園後,還願努力頑強的活着,甚至讓自己更好的活着。這才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真正需要承擔起的責任吧。

以“慢”的心態來對待教育,陪着學生慢慢地走,慢慢地欣賞成長的快樂,也讓孩子慢慢地學會欣賞這種成長才是真正的教育。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7

新修訂的《藝術課程標準(xxxx版)》正式發佈,我們在綿陽市張曉蓉名師鼎興工作室的組織下展開了新課標學習和思考。學習新課標,感覺較之舊版相比,有很大變革,我的主要的體會如下:

一、強調核心素養。

首先新課標對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目標重在關注素養的培養和提高,而不是單純的知識點的學習。注重培育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所需要的核心素養,特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備課設計中不僅要注意階段性知識目標,更要深入思考在整個學習階段中,該堂課能提升學生的哪些素養?怎樣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能達到最好效果?知識領域間有哪些聯繫?又通過什麼有效方式更客觀、多層面檢測學生的學習達成情況。

二、內容擴大、綜合性增強。

高中美術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是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義務教育階段綜合為藝術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去掉了圖像識讀,將其包含在美術表現裏面。美術表現改為藝術表現,更寬泛包含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審美判斷改為了審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課改更注重感受和體驗的特點。“綜合”是這次藝術課程改革的精彩亮點。藝術課以人文主題式學習方式為主,課程綜合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多種藝術綜合共生互生。通過聽覺+視覺+知覺,促進通感能力,體驗+情感+思維提高藝術修養,完善人格。這些讓我認識到我們要從一個美術教師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師、創新型教師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做一個合格的藝術教師。

三、學習方式的轉變。

改變往昔以師為主生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以生為主、師為輔的過程,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增強學生主體人格。而美術學科本身的`性質決定了本學科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首先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差異性以及表現的多樣性。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老師作為主導,起嚮導,顧問作用,指導學生快樂地學習。

四、明確學業質量要求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藝術課學業水平考試與評價結果納入會考。藝術課的學習成績評價涉及到學習態度、過程表現、學業成就等多方面,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和教學各個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做好過程評價方式的設計,選擇科學、實效的方式,客觀地體現學生學習過程中藝術素養的發展。

總之,這次學習是一次很好的“充電”機會,讓我對未來的美術教學有了全新的目標和方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及時更新觀念,調整方式方法,做成長型教師,邁向新的征程。

例如,美術學科課程內容包括“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和“綜合探索”4類藝術實踐,涵蓋16項具體學習內容,分學段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並將學習內容嵌入學習任務中。整體結構圖更系統,更具有全面性。

2、體現了課程改革的時代性和國際視野。

由以往的學科本位取向轉到育人本質取向。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課堂、教育取向是全世界課程改革的共同方向。

3、帶來美術教師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

每一學段詳實闡述具體學習任務,包含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教師和學生更具有任務的明確性,自然帶來教與學的變革。

4、實現基礎教育課程目標的科學化、具體化;

新美術課程標準解決知識技能如何轉化為育人導向、功能的科學化教學設計,將目標落實在具體的課堂環節。

5、落實“立德樹人”“以美育人”的根本要求。

美術學習的成果並非僅僅是看到學生的美術作業,更重要的評價指標是學生對美術文化的理解內化於心的內在素養提升,具體反饋點在增添了學業質量的闡述。

《藝術課程標準(xxxx版》的閲讀,我還停留在認知的舒服區,它的精華,需要我靜下心來去梳理、去思考、去實踐。我們會用開闊的人生視野為學生們帶來更好的美育課程。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8

《教育的情趣與藝術》這本書是肖川教授的教育隨筆。本書共分七個部分,作者以清新淡雅、細膩簡約的語言風格,對教育、對人生、對社會歷史進行了多角度的透視及解析。書中文章立意高遠而又充滿實踐關懷。當我看到封頁上的一段文字,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段話這樣説:

“良好的教育不僅是充滿智慧魅力的,也是充滿情趣和藝術的。惟有健康的趣味能夠養育我們的靈性和激發我們內在的興趣。藝術是教育的一種境界和存在形式,藝術不是教育之花,而是教育之本。我們只有將自己融會與教育文化和教育的情境之中才能欣賞這種藝術。良好的教育就是要讓我們的心靈在一種有品位的精神氛圍之中。”

細細品味他的這本書,文章中無處不體現着一種對美的追求和趨從。讀肖川先生的隨筆,讓我感受到一個“隨”字:隨和,隨意,隨緣,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像朋友之間的促膝而談。它表達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讀完全書後的一點體會:

一、他告訴我們什麼是教育的靈魂

書中提到,教育的靈魂是道德教育,很多時候,我們趨向的是一種無視主體性的教育。這種無視主體性的道德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大多數表現為缺乏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缺乏自律能力,缺乏進取精神,表現出盲目從眾和循規蹈矩,表現為逆來順受。肖川先生的書讀到這裏,我有着醍醐灌頂的感覺,而如何將書中理念運用於我們的教學之中,我覺得應該從關注學生的情感,尊重每個孩子,從創設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開始,讓學生對自己、對課程及其文化、對學習有積極的情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中嘗試,開展各種合作學習活動,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儘可能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關係。

二、他告訴我們教育帶給我們什麼

書裏寫到一個讓人心疼,卻又覺得每天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現象:制約教育改革的瓶頸在考試評價制度。應該來説,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可是,我們為了公平所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巨大的,那就是犧牲了整整一代人的自由和諧的發展。我不由的想,我在之前的學生生涯中,沒有美好的回憶,沒有深刻的興趣與愛好,再回想起那段日子,我有種莫名的恐懼。書中提到,學習成了苦不堪言的差事,大考小考的`成績排隊等,使學校成為造就失敗者的場所。目前,一直都説興趣是最重要的,而我們目前所要注意的,就是在學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不要扼殺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對美好知識的嚮往,要使我們的教學有吸引力,就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尊重每一位學生,給學生寬容、寬鬆、寬厚的生長環境。

三、他告訴我們教育就是傳遞真善

書中提醒我們,不能只習慣於樹立榜樣、宣傳榜樣、學習榜樣,要學會觀察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的“善端”,我們該對別人多一份對人的信任和由衷的尊重,對待學生,特別是那些暫時還處於落後的學生,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温暖,讓他們多一份真誠的感動。肖川先生説:“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現;有發現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會有快樂!快樂應該成為我們追求的重要目標。”要教學生髮現生活中的真善美,讓他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9

對班主任來説,班級管理是頭等任務,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必須注意方式方法。筆者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班級管理中的幾條几何原則。

一、“正方形”原則

幾何學中的正方形,是指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方方正正”這個詞包含公正無私的涵義。班級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則,簡單説就是依法治班,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社會管理需要“法制化”,班級管理也需要“制度化”。班主任的首要任務是制定合情合理的班級制度。但是有了可依靠的制度還不夠,班主任還必須遵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處理問題時不偏不倚,完全依法治班,才能真正發揮制度的作用。這就好比正方形,一旦一個角度有偏移,或者一條線出現一絲一毫的傾斜,就不再成為正方形。班級管理也一樣,班主任必須一碗水端平,嚴格按制度辦事,才能真正發揮班級制度作用,避免其淪為一紙空文。

所以,班級管理中的正方形原則,便是以制度為管理依據,依制度行事,不變形、不扭曲,如此才能達到建設良好班集體的目的。

二、“圓形”原則

幾何學中的“圓”,是指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圓”在中國傳統文化裏,常常與稜角分明的“方”相對,因而常常被賦予柔性、講究技巧、避免損害性摩擦等文化意義。而班級管理中的“圓形”原則正是借用了這層文化意義,即班主任在處理問題時,要在遵循班級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儘量採取柔和的、富有技巧的方式方法,將可能出現的傷害或對班級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圓形”原則提醒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必須剛柔相濟。刀再鋒利,如果一碰就斷,也就毫無作用。如,當學生逆反情緒嚴重時,必須先進行心理疏導,助其釋放不良情緒之後再進行思想教育,或者先讓其冷靜下來,再委婉地進行點撥。如果一味地硬碰硬,必然費力不討好。達不到效果不説,嚴重時還會兩敗俱傷。教育本身是一種喚醒、一種激勵,也是一種約束和規範。青春期的學生逆反心理強,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些見解或主張也許並不成熟甚至是錯誤的,但班主任卻不能因此而全盤否定。如果強行採取高壓政策,往往會事與願違,甚至加大教育工作的難度,而“以柔克剛”卻往往能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三、“立體”原則

幾何學中的“立體”是一個與“平面”相對的概念,其特徵是通過視覺可見物體或圖形有多個層次。班級管理中的“立體”原則,是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班級是立體的、多維的,我們面對的學生也是一個個立體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個性特徵,情感豐富而複雜。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教育也應該以立體的方式進行。

班級如同社會,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複雜性對班主任的管理策略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面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性質不同的問題,班主任必須採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處理,一定要避免平面化的“一刀切”。

我們常常把教育分為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其實這五個方面本身就是一個立體的不同側面,分割開來各自為戰,必將破壞教育的完整性,也達不到我們想要的教育效果;只有全方位、多層次地將各種教育因素融合滲透進日常教育的點點滴滴中,才能塑造立體的、完善的個體。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中的幾何原則,簡單説就是在依法治班時要“方”,在處理具體個案、解決棘手問題時要“圓”,在實施教育、制定教育計劃、策劃教育活動時要“立體”。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0

美術教育,在教師眼中,是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和激發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而在孩子的眼中,卻只是表現自己內心世界無聲的語言。它可以説是孩子與外界傳情達意的一種工具,藉助繪畫,幼兒把自己心理上的需要,情緒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瞭解表達出來。新《綱要》明確指出:“在藝術活動中要面向全體”、“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美術的目標不是培養少數畫家。傳統美術教育活動以灌輸、臨摹、教師示範為主,在實踐中我們已加以否定,取而代之的是自主性美術活動,即孩子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認為這樣既保護孩子自尊心,又發揮了創造力,但問題是孩子雖然有思想、有個性,但是卻什麼也畫不出來,老是叫“老師,這個我不會畫”,究其原因,是他們本身缺乏一定的技能技巧。也就是説,前面兩種教育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怎樣進行美術教學?”“如何才能讓幼兒的畫板而不僵、靈動、有個性呢?”帶着此疑惑,我總結了以往的經驗,並在實際工作中進行了貫徹實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鑑於此,這裏我結合自己的學習和工作,談談我是如何進行幼兒美術教育。

一、激發興趣,創設一個有利於幼兒發展的環境。

興趣的重要性,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做每件事,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培養、激發他們的“興趣”。但在現實工作中,卻時常發現這是那麼的空洞、抽象,“如何培養?”“如何激發?”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實施,我發現營造寬鬆氛圍,給幼兒一個有利的環境,是培養幼兒“興趣“之源。環境包括周圍生存環境和心理環境。大到幼兒園整體佈局、構造,小到幼兒旁邊接觸的夥伴。小班一開學,我就在教室裏設置了一個寬敞的美工角,根據幼兒發展的特點,投放了少量的蠟筆、彩色筆、鉛筆,圓珠筆等各種畫筆、紙張,儘可能保證孩子們能自由進行塗畫,尤其是午飯後一段時間,我引導幼兒三三兩兩參加活動,

在人員搭配上,注意強弱合作,讓幼兒互相交流,學習。由於沒有壓力,慢地他們不再需要我組織、引導,而是習慣性地變得喜歡到美工角里去活動。對幼兒的作品,我總是耐心地理解,用童心去欣賞,然後,帶着誠心去聽孩子介紹,並且,真心地給孩子一個“你畫得真棒”、“你真是一個小畫家”之類的鼓勵和肯定。每當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帶着開心的笑容從我身邊走開時,我知道,我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因為,我給了他們自信心,培養了他們對畫畫的興趣。那時,我們班孩子一有空總是畫畫、塗塗,弄得“美工角”總是人滿為患。而越擠,孩子就越想去,結果,常常聽孩子説:“老師,我們什麼時候畫畫?”主題牆是展示幼兒成果的大舞台,我常常留出大部分的空間給幼兒,讓他們的作品在上面得到展出,使他們漸漸地對教室的活動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認同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情緒,建立一種“我能畫好”的強烈自信。

二、將生活化的美術教育滲透在主題活動的實施中。

福祿貝爾曾説過:“通過生活並來自生活的課,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課。”當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中,無論是生成的美術活動或是教師預設的美術活動,其共同點是都來源於孩子的生活。重在讓孩子親身去感受生活,親自去探討他們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自主的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積累了的情感經驗與其它有用的經驗,使孩子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的美好。

當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中,無論是生成的美術活動或是教師預設的美術活動,其共同點是都來源於孩子的生活。重在讓孩子親身去感受生活,親自去探討他們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自主的運用美術的手段進行表現,積累了的情感經驗與其它有用的經驗,使孩子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的美好。

例如在《我家和我家附近的》主題活動實施過程中,我請家長帶孩子在自家附近散散步,幫助他們認識自己家附近的環境,感知周圍環境點滴變化,並把孩子的發現拍下來、寫下來,張貼到主題牆上。有温暖的“家”、美麗的“公園”、熱鬧的“街道”、還有人來人往的“汽車站”……雖然幼兒還不能用好聽的形容詞來描述他們的發現,但是幼兒的親身體驗,對社區多了一份熟悉,多一些親近感,從而產生關心與愛護社區的温馨情懷。而且迫不及待地把它們“搬回家”的慾望也由然而生。一幅幅美麗的“我家和我家附近的”主題畫,展示在了主題牆上。在該主題教育活動中我還安排了創意美工活動。採取用泥工、手工、等多種美術表現的方式讓幼兒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體驗愉悦的情感,激起了探索的願望。

三、材料的生活化,豐富幼兒美術創作途徑。

《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它為幼兒的藝術創作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如:果殼、蛋殼、樹葉、種子、石塊、蟹殼、稻草等等,這些隨手可得的材料提供令孩子們既熟悉又新奇,同時我們也重視一些日常生活廢舊物品的提供。如:舊報紙,塑料袋,一次性杯碟,碎布條,飲料瓶,包裝袋等,它們都貼近幼兒的生活,易於喚起幼兒的創作熱情與創作慾望。利用各種資源豐富幼兒美術創作表現的途徑。而我們的“美術活動材料的生活化”就是讓幼兒在廢舊材料上做做、玩玩、剪剪、畫畫、貼貼,使他們容易接受啟示,充分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陶行知先生説過,要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美術活動材料生活化將“美術”與“材料生活化”二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玩着學、學着玩,從中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

四、合理的評價幼兒的作品,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教師對幼兒的作品的評價不在於好壞,而在於他是否動了腦筋。幼兒在創作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支持者”的態度。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創新的能力。

在實踐工作的美術活動中,常常會聽到孩子們説:“老師,我不會畫!”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教師重視和關心的問題,聽了這些話,我很納悶,為什麼孩子們在説的時候,都能滿腔熱情,別出心裁,顯得躍躍欲試,可一到作畫時卻推辭着,難以下筆呢?通過觀察、思考後,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原因:

一是家長們觀念比較沉舊,對孩子美術方面的已有經驗不注意積累;二是在平時的美術活動中,教師的選材及對活動的指導;三是孩子自身存在的差異,導致會説不會畫,長此下去,孩子們對繪畫活動就產生了恐懼心理。那麼,如何在美術活動中來培養幼兒積極動手能力呢?我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注重美術技能的培養,如讓幼兒從小班就開始練習點、線、面及三者間的結合是變幻無窮的,為幼兒的創新意識,標新立異,提供機會,就這一點就可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及想象。如:你的點是什麼樣子的?它像什麼等?學習線條的變化時可試用不同的線條(直線、曲線、螺旋線、繼續線、重疊線、連續線),很多線條又能組合成一個面,這個面又是很有趣的,很廣泛的`。這樣,不斷的練習、討論、回答、層層深入,既使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也會使他們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二點,《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美好的人和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所以,教師應為幼兒提供直接接觸生活和自然的機會,提高感性認識,教師要能根據季節和時令的變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而易,讓幼兒通過嗅覺、味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感知覺,直接感受各種不同的事物,加深對事物的印象,積累“形象”資料,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心中有畫,筆下有畫。

第三點,按能力分層次請幼兒示範,培養幼兒自信心。由於發展的不平衡及個體差異性,同一年齡層次的幼兒繪畫水平存在較大的差異一般情況我請代表大部分幼兒的中間水平的幼兒上來示範,如畫有難度的物體,我請繪畫能力強的幼兒上來示範。畫結構較簡單的物體時,我就請能力相對弱些的幼兒,如畫“樹的朋友”,小朋友討論説樹上有小鳥、鳥窩、水果,小鳥的結構最複雜,鳥窩次之,水果最簡單,我就分別請了能力強、中、弱的幼兒上來示範,上來示範的機會是均等的,示範的幼兒都會獲得掌聲,這樣逐漸培養了每個幼兒的自信。

第四點,是重視幼兒的畫與説,珍惜和保護幼兒第一次作畫結果,儘管他畫得什麼都不是,作為教師都要將其視為珍品,多鼓勵、多表揚,因為幼兒受認知能力和思維發展水平的限制,自我意識和評價能力都很低,如果他們聽到的總是批評告誡,自尊心就會受損,自信心就會動搖,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我不行”、“我不會”的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勢,阻礙了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對美術活動也會產生恐懼心理。

所以,在平時活動中,教師要作一個有心人,時時去關注幼兒的心聲,孩子他説出了自己的心聲,教師應表示肯定與讚揚,這樣的話會使幼兒對繪畫的興趣更濃,想像力也更豐富了。我們要把關愛的目光傾注於幼兒稚拙的畫面上,不能認“像不像,好不好”這樣的標準去衡量幼兒美術作品,而應從幼兒作品的創造性和獨特性上去評價,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和勇敢創造。

五、家園合作多方資源,把生活化美術教育外延到社會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借鑑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生活教育理論觀點,家園合作多方資源能把生動而豐富的社會環境作為實施幼兒美術教育的場所,帶幼兒到廣闊的社會和大自然中去加深體驗、拓展相關經驗。讓生活化美術教育活動更生活化、直接化、靈活化、個性化,為開展家園合作教育搭建了一個生動的平台。整合利用社區、家長這兩塊主要資源來實施,以達到讓幼兒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為目的。

如在一次“交通工具博覽會”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請家長協助幼兒收集主題有關的圖片、書籍等資料,也可以請家長帶幼兒到社區的一些場所去參觀、等實踐活動。還可以邀請開各種汽車、交警等相關的家長來園與幼兒互動。這些教育措施使幼兒能夠更全面深刻地瞭解主題的內容,豐富已有的生活經驗。幼兒通過對汽車的觀察和親身體驗,在作畫過程中,孩子們也是非常樂於表現自己所瞭解的新事物,如路標的含義、汽車的名稱與特殊用途、駕駛員和行人該怎樣遵守交通規則、闖紅燈所造成的危害、乘車安全的小常識……種種的生活體驗與情感,在孩子的作品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在活動的過程中,家長也學會運用一些孩子喜歡的遊戲語言、方式、內容,在家庭中開展一些美術活動。如與孩子一起選擇家居物品的色彩、形狀等,真正讓幼兒的審美情趣培養迴歸幼兒生活。家園合作整合多方資源,把美術教育外延到社會這個大課堂裏,拓寬幼兒的空間、時間、開發他們的大腦、手、口使幼兒更加積極地更富有個性地表現生活。

美術活動,是一種創造美的活動。幼兒美術活動的主體是幼兒,要千方百計創造機會,創設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這一主體與創造美的美術活動真正融合在一起,讓幼兒不斷去創造美。每一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成長中的個體,他們既是需要成人的幫助和引導,又存在自身內在的發展需要。所以,我們必須尊重幼兒自主成長的要求,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我。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1

在這次專業必修課的學習中,我受益匪淺,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藉助這個專業必修課的網絡平台,我想談談本人對藝術教育的一些體會。

托爾斯泰曾説:“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藝術教育表現出一種廣泛的滲透功能。從本質上講,藝術教育以自覺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對人的整體生存態度與生活觀念進行培養,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造就一種健全的人格。藝術的價值在於為個體的心理成長和精神發展提供了一種內在的精神營養和文化價值,以提高人的精神性。

藝術教育不僅能夠在德育、智育所不及的方面發揮出藝術教育所特有的審美功能,而且能夠發揮出就連德育、智育自身也難以發揮出的德育、智育功能。既然如此,便有一個形式和方法問題。馬克思曾説:“你要聽音樂,便須培養一個聽懂音樂的耳朵,你要欣賞繪畫,便須具有懂的形式美的眼睛。

藝術教育以塑造“人”為出發點,以科學的眼光關注人類生理、心理健康,使人全面發展。因此,孩子應當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目前,課餘時間,學習藝術的孩子很多,參加藝術考級的孩子更多,不可否認,考級證書與升學掛鈎,對孩子的學習起到一定程度的鼓勵,但家長們對藝術在思維情感、創造力、想象力以及人文素質培養方面的巨大作用認識尚嫌不足。蘇霍姆林斯基説“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的多樣化,知識信息的廣泛化,審美活動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美育是通過現實美和藝術美打動人們感情,使人們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和感化,從而使人們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具有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得能力。學習藝術的孩子,將來並非都成為畫家、音樂家,所以,在課程設置上應以科學性、生動性、趣味性相結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為目的,儘量做到邊教、邊學、邊實踐,在學生畫出一幅畫,彈出一首曲子的同時,真正感受到藝術的魅力、美的魅力。來學習藝術的孩子,每學期流動性較大,如果加強社團活動,有些因課業負擔和時間緣故不能繼續學習的孩子,可以定期參加與自己興趣愛好相關的藝術社團活動,使其得到可持續發展。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2

班級管理工作中,表揚與批評是班主任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班主任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表揚與批評都會對學生的情緒、感情、心理、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大多數人都會覺得聽人批評是難堪的事。班主任批評學生主觀上希望通過批評促進他們克服和改正錯誤的思想行為。批評含有品評、判斷、指出好壞,其積極作用應該可以激勵人、鞭策人、教導人。只有適時、適度、有效的表揚與批評,才能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達到既定的教育目的。因此,要做好班級工作,班主任必須掌握必要的表揚與批評的言語技巧,在批評學生時更應講究方式方法,講究批評的藝術性。

一、批評學生的語言要客觀公正,要有所指。

批評通常是在事情發生後出現的,教師一定要深入瞭解事實,調查情況,通過研究分析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給予公正合理的`批評。客觀公正是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的最基本要求。教師要明確要批評的是針對學生的哪一件事,哪一個行為。點明瞭某一值得批評的行為,教師不致於將犯錯誤學生的所有行為籠統地納入批評的目標,也不至於因某位同學有違紀行為而在班會上批評全班同學。

二、批評要注意選擇適宜的場合與時機。

對於自尊心較強的學生,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批評時機和場合,才能達到教育目的。一般來説,對於個別同學批評宜單獨進行。針對學生的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批評場合與時機。對於那些一時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比較固執的學生,可以適當在辦公室進行批評,藉助其他教師言論的旁敲側擊。對於自尊心很強又"愛面子"的同學,則應以單獨聊天的方式進行批評,創造一種輕鬆和諧的氣氛,讓其在與老師平等交談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被批評的錯誤具有代表性,批評一人可以教育全班學生時,才可公開批評,起到對全班同學"敲警鐘"的作用。另外,對於學生缺點錯誤的批評應隨機進行,不可等錯誤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採取措施,應隨時發現,隨時批評。

三、語言要和氣,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不要用訓斥、威脅的口氣,也不要用斬釘截鐵的語氣,那種瞪眼睛、拍桌子,大聲叫嚷等發怒的表現都是不得法的,會使學生產生對抗的逆反心理,也有損於教師的形象。每個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要用平等和氣的態度,講究委婉含蓄,設身處地為接受批評的學生着想,班主任滿懷愛心,滿懷理解,用平等和氣的態度點明學生的錯誤,用真情感化學生,啟迪學生的心靈,使之產生自我批評的意識,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要側重轉化,達到學生積極效果的內化。

批評時要説明該做的事,指出改正的方向,讓學生用積極的態度思考批評的問題。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感到後悔,這時教師應給予關心和體貼,給予改正錯誤的機會,通過教育有了正確的反應,接受教師的指點並積極付諸於行動,改掉了錯誤的行為習慣,這時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讚許,恰當地給予表揚,批評轉化為表揚,達到了批評的最佳效果。

五、多以鼓勵代替批評。

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一般宜通過鼓勵達到批評的目的。使他們從鼓勵中發現不足,看到希望,增強信心。例如我班有一名班幹部工作一直積極主動,各項工作做得很好,深得老師讚許和學生認可。但有段時間學習下降,作業也不認真做。同學們也説她這樣不行、那樣不好。該同學就背上了思想包袱,工作再不像原來那樣積極、主動、熱情了。我多次找她談話,查找原因,提出奮鬥目標。學習上每當有了進步,就特別提出來表揚。使她堅定了學習信心,各方面又像原來一樣好了。

六、批評過後要多關心學生。

關注情緒變化,防止過激行為。嚴厲批評後要關注其情緒變化情況,個別情緒不穩定的同學可能會做出逃學、出走、破壞、報復等過激行為。關注改正錯誤的情況,防止坐失良機。批評的目的是促其改正錯誤,所以認為批評結束就萬事大吉,而要進行有意識的觀察、輔導、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注意安撫技巧,批評後必要時可以採取適當的方法向學生表明為什麼要批評,為什麼要這樣批評,以消除感情上的隔膜。

總之,教師在工作中不要過多地使用批評,以免造成學生消極悲觀,應少運用且善於運用批評才是上策,要講究方式、方法,講究藝術性,以提高教育學生的實效性。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3

我們知道沒有藝術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學校需要藝術教育,實施藝術教育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時代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通過藝術教育濃厚學生的藝術文化,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通過閲讀了赫伯裏德的《通過藝術的教育》後,我感到其主要思想是主張依據受教育者的自然傾向,通過適當的藝術教育,養成受教育者的創造精神,養成和諧人格。將赫伯裏德的"通過藝術的教育"思想的有益部分嘗試應用於我們目前的藝術教學,也就是張揚學生個性,發揚教學民主,降低藝術教學的難度等,這對我們藝術教師是個很好的啟發。

書中提到藝術教育不能一瞰而就,不能心浮氣躁,不能做樣子打快拳,它是一個長期的戰略性的任務。作為一名藝術教育工作者,我結合自己的藝術教育教學的時間深深地感到:提高大學生藝術素質的措施有多種,而首先就是應注重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採取多種辦法。以音樂教學為例,通過講解音樂背景、情節等,通過畫面展示、播放幻燈或電影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曲目的理解,又可以激發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強烈興趣。例如,根據民間傳説的愛情故事及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而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其美妙的旋律令人無限神往,其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扣人心絃。但是,如今學生對於這個故事,並不一定完全熟悉,尤其他們欣賞是該曲時,也並不一定能夠充分理解。

若在欣賞此曲前,教師將故事的梗概以及“草橋結拜”“同窗共讀”“十里相送”“婚變投墳”“化蝶”等情節向學生講述清楚,便能激發學生欣賞該曲的強烈興趣,使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此外,隨着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越來越多地受到音樂欣賞教學研究和實踐者的注意。有論者認為,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更好地啟發、誘導、感化、影響學生心理,促使他們積極思考,激發他們認知上的需要和對音樂的興趣。比如,在欣賞課《春江花月夜》的教學中,通過在不同的'班級分別進行聽磁帶錄音和通過多媒體欣賞樂曲,對學生注意力集中情況進行對比後發現,學生對於MIDI音樂、文字、圖片、動畫、動態視頻等多媒體綜合信息更感興趣,能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另外,我還感到濃厚學生的藝術文化不僅落實在藝術課堂中,還應落實在中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因為課外活動是藝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各類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把建立藝術教育評估體系與標準提到日程上來,藝術教育教學考核、評估是檢查學校藝術教學質量、改進教學的必要手段,是促進學校藝術教育發展的重要措施。

而藝術教師要扮演好培養者、促進者的角色,藝術教師是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者和促進者,作為一名藝術教師,首先要學會合作,改變傳統的單一備課、授課方式。其次,藝術教師要以與學生平等的姿態進行教學活動,建立個師生同樂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師生在一個同思索、共發展的環境中,達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教師要做到蹲下身來和學生講話,耐下心來聽學生做事,全身心地參與學生的活動。教師要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持,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藝術學習氛圍。活潑多樣的藝術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藝術學習,促進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使課堂更加生氣盎然。在學生學習出現困難或表現不當時,教師不是求全責備,而是給予理解和鼓勵,使學生敢於行動,敢於探索和思考。讓他們從心理上接受藝術教育,並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才達到了我們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總之,通過閲讀學習我感到濃厚學生藝術文化的實踐研究不是短期的而應是個長期的過程,潛移默化地陶治學生的性情,純潔心靈塑造,是美的集中體現。事實上,素質的提高,不單是文化知識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個人意識、道德修養等的提高;素質的提高,也能使學生的精神風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4

首先,我面對的是國小的孩子,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樣:簡單、天真、純潔,而作為孩子的啟蒙者,老師自己的言行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將會是很重要的。我們給予孩子的應該是“真、善、美”的東西。通過學習,我更加懂得了,教師工作的最大特點在於靈魂對靈魂的塑造,因此,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發展就非常重要了。如果教師自身的心理不健康,人格有障礙,將會給學生未來的身心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應是教師職業素養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實,老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生活和工作中也存在着種種壓力,教師不僅面臨來自教學改革的壓力,而且還有學歷、職稱、論文、課題、競聘上崗、評等級等各種壓力,知識更新的速度更需加快。教師需要不斷地充電,補充新知識,才能適應教學;教育改革的力度增加,學校之間、同事之間競爭激烈,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期望越來越高,這些都是加大教師心理問題的壓力,而且由於教師的社會角色,往往更容易隱藏自己的心理問題,不願意向外人透露。

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能面對這種壓力,一方面能對壓力進行自我調節,我想,作為一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還是能較好地對自己的心理素質進行培養的。

一、有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具備這些素質,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影響學生。

二、具備耐心和愛心

在工作中,我們總可以接觸到不同能力、性格的孩子,也遇到過形形色色的家長,他們當中,有的令我們感到欣慰,但是也有讓我們感到頭痛。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家長,我們能夠做到換位思考,從他們的角度和立場出發,真心地為他們考慮,耐心細緻地做好工作,就沒有難得倒的人和事。

三、清晰的自我意識和工作責任感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有清晰的角色意識,經常意識到自己是個教師,懂得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並經常用優秀教師的標準衡量自己,自覺地評價與調節自己的行為,自尊、自重、自愛、自強,並且意識到自己所充當的角色會遇到的衝突,及時進行調整和克服。這樣就能緩解教師的心理失衡和失落感、相對剝奪感,使其以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工作之中。

教師不僅是在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更是在塑造人格,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

藝術教育心得體會15

在課堂教學中,人們普遍認為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採用優美的語言,和諧的動作,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課堂顯示出強大的魅力,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之中,就必須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各個教學環節中的藝術,尤其是教師那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言。”這是書中講述的課堂教學方式給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讀到其中談的課堂評價語言魅力,再結合自己平時教學進行反思,感觸頗深。

課堂是展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教學藝術的神聖殿堂。我認為,對於教師,不單單是完成一項工作和任務,還理應是恆久的科研課題和執着的藝術追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改進做法的着力點,是改進教學方法。科學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課堂教學藝術中的有機構成部分。回顧以往的課堂教學歷史,預測未來的課堂教學趨勢,筆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幾點:

1、注重課堂整體設計。

課堂教學,從每個學科到這一學科的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是一個多元複合的整體,只有進行整體設計,才有可能實現全程優化、整體優化的效果;才有可能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

點。而整體設計的過程,就是藝術構思的過程。在整體設計中,堅持以“大綱”為綱,以課本為本,以教具為輔助,針對教學內容和多數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的優勢和特長,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飯”,老是“一道湯”。久聞芝蘭不覺香。

2、創設氛圍。營造語境。

生龍活虎的學生渴望生動活躍的課堂氣氛。課堂上是最怕“鴉雀無聲”。人非鴉雀,焉能無聲?連古人都懂得“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辯證法,怎能讓現代的少年兒童個個成為泥塑、木雕,老是沒有表情或只有一種表情呢?沉悶、呆滯、死寂的課堂氣氛,只會令學生感到壓抑、麻木、窒息。活教,才有活學;講得傳神,聽得才有神,而不會走神。如何創設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課堂效果,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呢?

(1)設疑激趣,以趣生情。興趣是一種愉快的情感。我採用遷移法、懸念法、遊戲法等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對學習頓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其產生了求知慾,讓學生由疑生趣,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進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狀態時,教師要抓住時機,依據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展示有利於學生學習模仿、概括的教學內容,發掘教材的興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過學生努力學習和老師的配合指導,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滿足,進而成為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促使短暫的興趣發展為持續性的求知慾。

3、講究課堂語言技巧。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力臻無聲語言與有聲語言的相互協調和相得益彰。

4、利用遊戲教學,激勵學生參與。

課堂不是教師的“一人堂”、“一言堂”。課堂教學也不是教師的“獨唱”、“獨角戲”和自言自語。師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人翁和參與者。動員和激勵學生參與,本來就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況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説,課堂教學藝術就是師生合作的藝術。

由此,我聯想到平時自己的教學。自己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語言就太顯單調,“好”、“不錯”等簡單、隨意的話語經常出現,現在想來,這樣的方式對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的確產生了極大的阻礙。那麼是自己不會使用這些豐富的評價語言嗎?我想,是堅持給學生鼓勵、隨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態的意識不強造成了平時課堂中語言的單調。在一節課中,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是有限的,他們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師對他們問題回答的打分。可老師在一堂課中面臨着無數這樣的“打分”,容易在意識上產生疲勞,於是,這種簡單、隨意的評價語言就產生了。因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很重要,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學生那難得表

現的機會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更活躍,氛圍更輕鬆。書中還講到評價的語言要生動巧妙,富有幽默。有時學生會重複前幾個同學的回答,聰明的老師也不會指責學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説:“哦!你認為這很重要,再強調一下,對嗎?”這些充滿愛心、智慧的話會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學生有這樣一位老師和風細雨地幫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他們自然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自然會爭先恐後地發言。在這樣的一個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學會欣賞同學,寬容同學的錯誤,消除有些學生內心的自卑和怕失敗的侷促,在課堂中品嚐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總之,課堂教學藝術在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線的教師,我們還要進行深入探索。尋求更多彩、更靈活的教學手段,促進新課改,營造課堂教學新模式,這一切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