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75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

通過有關資料的補充學習,使我初步的認識到“生本教育” 那就是“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

俗話説“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生本教育給我的感受就是這樣,把課堂的主動權放給學生,其實這也正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

本學期,學校也要求每位教師認真學習生本教育的理念、理論,並能夠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因接近學期末,我們生物剩下的課也不多了,也按生本教育的有關理念,給學生設計過兩課的預習作業,通過預習作業上的內容,自主的把握課文內容,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我再拿出一節課來進行小組交流、回報。因是初次嘗試,學生在彙報時的語言流利性、邏輯性的層次性比較差,但是從彙報的情況來看,學生在課下確實是蒐集、交流過了。生本課堂就要求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要符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因此我們教師在傳授知識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正確、合理的運用小組合作交流,讓每位學生在小組合作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幸福。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結合自己的課堂,合適、適時的運用小組合作、交流、回報的形式來構建我的課堂,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育的討論、學習中,真實感受生本教育的快樂和幸福。

推薦“關注人”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對象,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託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生本課堂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主張教師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儘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同時創設情景,引發學生自我意識的產生,並不斷強化。在生本課堂,不是“教”決定“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少預設性多生成性。

“生本教育”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在課前,課堂上是反饋、交流、討論和互相質疑,課堂只是起到調度和調整學生學習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讓學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學習下去。然而,我們的課堂往往是老師教,學生聽得課堂,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卻不知學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學會了,哪裏還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沒有機會表達。相比較一下,的確是差得太多。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其產生動力,老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和調控,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久而久之,教學活動形成良性循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才會彰顯其獨特的人文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2

這個假期讓我有幸走進了生本課堂觀摩教學過感受生本教育。課後還聆聽了實驗教師代表點評以及跟實驗教師座談交流等,這讓我對生本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我在學習強國上聆聽了十節課,令我耳目一新,收穫頗多。從這三節課中,我發現生本教育的課堂是如此的精彩。

首先每節課都安排了課前三分鐘(課前三分鐘形式多種多樣,如:讓學生交流感人的故事或見聞,朗讀古詩、成語或有關數學小知識等),課前三分鐘做到面向全體,人人輪流登台,讓大家都有登台表演和演講的機會;其次突出的是學生,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最多,他們在課堂上是反饋、交流、討論和互相質疑等。整個教學過程他們成了主體,而老師只在其中起了引導作用;再次突出了前置性學習,三節課的老師都在課前給學生出了前置作業,而且這前置作業基本上就是課堂上學生討論展示的內容;

然後突出合作,三節課的老師在每個問題展示交流之前都強調學生進行小組交流討論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最後突出探究和個性。讓每個學生在課前學習時,充分收集資料和思考老師拋出的問題。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從而使我真實的看到和感覺到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中不再是老師一人在講,更多的是學生的參與與展示,老師有時像一位導演,有時像一位主持人,有時像一位演員,穿插與課堂教學中。既有組織的過程,又有指導的過程,同時也有參與的過程。本着“一切相信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全新理念,始終在教學過程中把思考權交還給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把學習、思考的時間、空間交還給學生。這樣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話説、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跟我們的課堂相比,我們的課堂往往是老師教,學生聽的課堂,在課堂上學習新知識,卻不知學生是否都接受了,是否都學會了,哪裏還有不懂的、不明白的,都沒有機會表達。相比較支下,的確是差太多了。從聽課的過程中我發現”生本教育”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在課前,課堂上是反饋、交流、討論和互相質疑,課堂只是起到調度和調整學生學習方向和方式的作用,讓學生一直保持激情,自主地學習下去。

總之,這三節課把生本教育的理念演繹得淋漓盡致,充分體現了“先學後教,先練後講,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至達到不教而教的目的。”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到與生為本。

這次學習更讓我悟出了在生本教育課堂中有幾點突出的地方:

1.突出學生:生本教育的課堂完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台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2.突出學習:生本教育的基本過程是:

(1)課前的學習準備即前置性作業;

(2)上課時的小組討論;上台發言與座位上聆聽、質疑、探究……;

(3)課後的追根究底……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重要千萬倍。比如上網查找相關資料、通過文字或圖例表達自己的意見;課堂上學會聆聽老師、同學的講話、上講台用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疑、對別人的質疑回答自己的見解……)。

3.突出合作(生本教育是強調學生小組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全體參與,連上講台展示學習成果都是整個學習小組全員參與。)

4.突出探究: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説、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撥”,讓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擦出智慧之火、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導等,把課堂由教轉變為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受益匪淺,雖然時間很短,但是學到的內容在教學上將會給予我極大的幫助,我不得不感歎:生本激揚了生命,激活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今後,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更多的瞭解生本教育,以便讓自己快步走近生本教育,走進生本課堂。在課堂上做到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知識,在教學實踐中落實“生本教育”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以及“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小立課程,大作功夫,整體感悟與知識生命”的課程觀以及“先做後學、先學後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的方法觀。為把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深入我的課堂,我覺得我必須更新教育理念,樹立“生本教育”的教學觀,遵循“生本教育”的教學原則。紮紮實實的去開展“生本教育”,不斷的在實踐中去落實和總結做法,做到邊學習、邊工作、邊落實、邊探討、邊促進。逐步提升自身的水平,真正體現以生為本的教育。但願我和我的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克服種種困難、共同成長!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3

很榮幸我們接觸到了“生本教育”這一理念。我們學校為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學校給每位老師都買了郭思樂教授的書《教育走向生本》,學習他的教育理念,讓我初步感受了生本課。隨後組織同組教師一起備課研究討論生本課的教學方法。倆周聽了很多位優秀教師的生本課教學。我們組的2節生本數學示範課。都讓我體會到了生本教育能真正解放孩子。通過看觀摩課、集體學習、個人閲讀生本教育的書籍、上網查找資料,和其他老師一起開始學着上“生本課”,結合自己的實踐,簡單談一下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其中,我們班的喬宇航、楊佳福同學的變化就很明顯,原來的時候他們倆在課堂上屬於不主動積極回答問題的那類學生,對學習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但自從我們開始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探究並走向講台當小老師為大家講題之後,他們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積極性特別高,課下還動不動就問我問題,看到他們的變化,我特別高興、特別激動,甚至都不敢相信。通過看他們兩個的變化使我更加堅信“生本教育”能拯救每個孩子解放每個老師。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頻及課堂實踐,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着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説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比如:在任琴老師課中,有一個孩子居然會下一節的內容,用我試試的口吻清晰的解出了正確答案。並不是因為他預習過,而是,以前我們老師提早就框死了定格了孩子的思維,而這節生本課給了學生無限的空間,就是那句話:“給他一個舞台,他會還你一個奇蹟!”

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班的班訓: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同時,自己也要學着做一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4

最近,學校統一組織學習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我感受頗深。生本教育提出並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師角色的轉變;強調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老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是對學生的學習起指導、點撥的作用。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的根本理念就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自己主導自己的學習,老師只是一個輔導因素。

參加生本教育理論學習後,我覺得受益匪淺,平時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還是過多地研究教師如何教的問題,對學生的學研究的不夠,這種做法還是很不科學的。教是為了服務於學生的學,觀念落實不到位,從而使學生的學變成了服從和接受。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忽視了孩子情感世界的構建,在分數與排名評比中,讓孩子感受不到成長的快樂,成功的自信、期待的温暖。我們的.教育觀念轉的還不夠徹底,對新的觀念理解的不夠透徹,在行動的落實上也不夠紮實。當然教育不是萬能的。再完美的教育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自然界中沒有兩樣東西是一樣的。我們無法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事實上再高明的教育者也無法洞悉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但這不意味着我們教育者將無所作為。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和提供一個開放的、多樣性的發展環境,那麼我們的學生獲取適合自己發展方式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我深切感受到生本教育倡導的高度的尊重學生,讓學生先學、教師後教、以學定教、小組和班級中的交流、討論、教師適時的引領等,無一不在體現這方面的努力。

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我自己感覺收穫多多,特別是對我們的課堂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我深信,只要我們將郭教授生本教育理念吃透,一定能夠找到適合自己教學一套方法來,從而更加高效地投入到教學中,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5

通過這段時間的生本教育學習,漸漸有了點自己的想法。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通過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成績,這不是完全的成功,成功的另一方面還要看你有沒有讓你的學生體驗過你的教育給他帶來的無窮快樂,你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

一、學生們得到了釋放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以前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是老師們在口若懸河、喋喋不休的講個不停,學生們乾巴巴的坐在那裏聽,只是在聽老師講,而他本身並沒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中來,即便是老師在課堂上設計了“小組合作”環節,但也只是“蜻蜓點水”,幾分鐘而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體性並沒有真正體現出來。“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他們特別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在這種氛圍中學習,孩子們很放鬆,他們得到了釋放,在課堂上很放的開,對學習更加有興趣了。

二、老師的角色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

三、生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我們通過看教學視頻,發現生本課上的孩子們都是自信的、快樂的,現在我有時候體會到這一點,當學生從自己研究和探索中發現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時候是憋着一股氣,每次都在想:孩子們怎麼這麼不會合作?語言表達能力怎麼這麼欠缺?每次做總結時怎麼總是説不在點子上,還那麼囉嗦?實際上,他們的現狀其實很正常,因為在前期,我們並沒有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這些方面的好習慣,現在,我們剛剛開始接觸生本教育,作為老師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夠,又何況是孩子們呢?但是,通過看他們的變化,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很強,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我深切的意識到,孩子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説:“快樂的感受是人更好學習的情感基礎。快樂的日子使人聰明,使人產生心理的興奮和生理的活躍。在興奮中,他會獲得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學習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對我們的課堂改革確實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理念,將生本教育深入開展下去。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自己也要學着做一 個魅力老師,從而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魅力!

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現在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發現自己失敗了學生不領情,因為教育不可能像修剪樹苗對學生進行外在的改造,我們對學生所施加的影響教育都要通過兒童進行自我認知、自我建構、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來達到,教育過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我們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學習是生命成長的過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外在壓力的結果。教育的一切行為都應該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這種需要,從而使他們內在的生命力、使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課堂應該上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

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我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學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於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生本教育的課堂有以下特點:

1、突出學生

生本教育的課堂完全改變傳統教育中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局面,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規定每堂課老師講話時間不超過十分鐘,其餘時間都交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上台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2、突出學習

生本教育的基本過程是:(1)課前的學習準備;(2)上課時的小組討論;上台發言與座位上聆聽、質疑、探究;(3)課後的追根究底處處突出學生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比學到知識重要千萬倍。比如上網查找相關資料、通過文字或圖例表達自己的意見;課堂上學會聆聽老師、同學的講話、上講台用口頭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別人的觀點提出質疑、對別人的質疑回答自己的見解

3、突出合作

生本教育的第三個特點是強調學生小組學習。全班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4-6人,無論是課前準備還是上課時的學習每位學生都必須在小組內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4、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説、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生本教育使學生髮生了很大的變化:

1、生本教育使學生獲得了學習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生本教育是學生獲取“交往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的最佳途徑。學生學習有了動力,學習就主動了,老師、家長再不用發愁了。

2、生本課堂使學生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變“聽懂了”為“學懂了”、“會學了”。在生本課堂裏,學生通過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全班發言、聆聽所獲得的知識是真正“學懂了”、“會學了”,“生本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發散能力”、“合作能力”和“學習能力”

3、生本管理使學生獲得了自信、自尊、自愛,由“他律”變為“自律”。 在生本管理中,學生獲得了充分的信任,逐步樹立了自信心和責任感、懂得了自尊、自愛,並且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形成了“自管自”的良好局面。

4、生本備考使學生提高了學習成績,變“怕考”為“敢考”、“愛考”。 生本備考使學生直接參與系統複習,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歸納、綜合;對考綱,考卷進行分析、研究;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和練習。讓學生自己當“司機”做“探路人”,其效果比師本備考要好得很多。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6

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生本教育”的內涵是:打破常規,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下面是我在學習生本教育的一些體會:

一、學生才是教學的最大資源,教學過程要以尊重學生的內部自然規律為教學前提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是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現在的三年級我就有着非常明顯的感覺,上課的時候,我一個人在上學講。總是有的學生不聽,無論用什麼樣的方法,也是還難調動學生的興趣。有時讓學生自己來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但“生本教育”並不這樣認為,它提出“學生才是教學的最大資源,教學過程要以尊重學生的內部自然規律為教學前提”。尤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拓展部分要根椐學生的能力,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對話,或暢所欲言。不管多與少,對與錯,重在參與,加強和關注學生的操練。

二、生本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語言學習的效果和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密切相關,在長期的教學探索中我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不濃,其原因是多樣的,如老師講課過於呆板,要求學生機械式的學習和記憶,學生基礎太差沒有信心等。在我擔任教學任務的`班級裏,我採取很多方式來改變這種狀況,大量開展對話、競賽、講故事、表演等貼近學生心理的活動。例如,每天和學生用英語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交流,在詳細講解課文的基礎上針對中等程度的學生開展搶答比賽和提問比賽,讓學生自由發揮才能;或者就課文內容在課堂上表演等;與此同時,我比較留心在講課的語言上儘可能做到生動有趣,抓住學生語言裏的有趣點加以發揮,利用任何可以用的機會引起學生對英語的關注。

三、生本教育對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

生本教育絕對不是一件容易到一蹴而就的事情,相比傳統的教育模式,它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控制課堂教學進程的能力。生本教育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並設計很多的學生活動,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有果斷控制課堂進程的能力,在適當的時候讓學生從一個學習環節進入下一個學習環節。例如我經常在新課教學中安排學生就課文內容互相提問,或開展比賽,有的時候已經到了約定的時間了,由於學生對課題非常有興趣,就會不斷的提出很多的問題,課堂氣氛可以熱烈到令老師不忍心打斷他們的地步。這個時候如果老師不及時停止學生的活動,就會影響本節課預定的任務,會導致整個學期的教學計劃被耽誤。其次,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的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生本教育需要教師與學生具有非常融洽的關係,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有可能積極配合老師的要求,順利的和老師配合開展各項活動。我在課堂上也每天或多或少都會留時間和他們用英語進行交談,涉及的話題多是他們感興趣的,長期實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除了以上兩條外,生本教育對教師的專業素質能力、創造和開拓的精神、向學生和他人學習的能力等都有較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的語言能力不夠,或者教學能力不足,言傳身教下,是不可能教出高素質的學生的。

當然,我們實施生本教育模式是在起步階段,必須不斷學習先進的方法和經驗,勇於探索和創新,開拓新的教學領域和教育方式,甚至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設法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興趣。

任何改革都有其發展的不同階段,生本理念也不例外,我覺得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循序漸進。生本課堂,要求小組活動有板有眼,要求課堂收放適時有度,要求學生自學方式有效,但好習慣和好模式的形成,需要教師細緻到位的指導和幫助,因此,根據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去調整方法,給學生一定的適應空間很重要

2、默契培養。生本課堂,要求老師把有效的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從表達展示中收穫,而教師的語言就要精練到位,一堂課效果好壞,學生可能起主要作用,這就需要老師在幕後課下做足工作,組長的溝通培訓,問題學生的幫助指導,細節的深入研究,來形成和學生的默契,這樣的課堂才會事半功倍。

3、激勵效應。沒有一個人不渴望被認可。因此,當學生主動去探究,表達有新觀點,展示有新發揮時,我們一定要及時評價,及時鼓勵表揚,甚至學生沒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或偏離主題時,恰當的激勵和建議,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摸索,對生本教育的認識還很淺顯,有時,也會有很多困惑和問題,把課堂交給學生的同時課堂紀律就有所放鬆,讓學生展示的同時就延緩了教學進度時間,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同時對教師自身的知識儲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還應積極學習,主動實踐,力爭讓學生先學樂學,讓我們的英語課堂更生動更精彩!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覺得要繼續學習生本教育,在課堂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善於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教學情境;注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積極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快樂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7

通過暑假生本教育理論班的學習,使我對生本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更深深地感受到,這裏的教學不僅無限精彩,而且是在教學中播種人文情懷,喚起生命的激揚。生本教育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生本教育課堂,就應該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構成積極、歡樂、高效的課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是以生命為本,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

作為教書多年的我,實在感到遺憾,很少想到學生是一個生命個體,站在講堂上,我只覺得他們是一個個缺少知識,缺少學習熱情與方法的求知者,所以在課堂上總是嘮嘮叨叨。考試來臨時,我只覺得他們是有待驗證的教育產品,不停地打磨補缺。學生違紀時,我只覺得他們是行為失調的高等生命個體,強行校正。很多時候,我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內心中潛藏着人類數萬年的經驗積累。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生命個體,尊重生命,敬畏生命,這何嘗不是在開放我們自己的潛能呢?很多時候我們遇到學生學不懂的地方,我們慣常的做法就是講,反覆講,練,大量練。這種形式訓練的結果是什麼呢?學生聽煩了,練倦了。成績又怎能提高。殊不知智慧的獲得不是練,而是感悟、頓悟。從舉三反一,到以點見面。為何學生不懂感悟,因為我們都太急功近利了,教育的急功近利必然是把學生當做產品,以為由外而內的琢磨幾下就行了,卻不知,能力的提高最終還是由內而外變化的。所以每個老師多點耐心,把學生當做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讓他們在活動,做中,去感悟,總結,最後學會運用,把知識成為他自己的部分。

那麼在“生本”課堂裏,教師應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學生自已主動地去學,而且學得積極、歡快、高質、高效呢?郭思樂的《教育走向生本》這本書告訴了我們許多讓我們困惑的問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怎樣想教師的'觀念、教育態度、教育境界,如果能很好的思考這些問題,那麼在教育方面也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首先,要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

剛開始實施“生本教育”時,我們只是在形式上放開,而在實際操作時,總是擔心學生這沒學到,那沒學好,非要讓學生按照自己思維框架去學習,那就會束縛學生的手腳,壓制學生的學習天性,大大削弱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在思想上完全放下包袱,把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還給學生,這樣,學生才能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的空間去自由發揮,自由創造。

其次,要高度尊重學生,多用欣賞的眼光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

“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因此作為老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並不斷地給予學生支持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這樣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像“太好了!”“棒極了!”“謝謝!”“真讓人難以相信,你們會想出這麼好的辦法來”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教師要經常掛在嘴邊。尤其時我們剛剛開始進行生本教育實驗,學生還沒有完全從過去的那種“師本”教育模式中走出來。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對他們來説就是放開腳步主動前行的一種動力。學生只有在老師的激勵下,嘗試了成功的喜悦,學習願望得到了滿足,學習的積極性才會日益高漲。

三、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

“生本”課堂中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小組學習活動。在學習小組的組建上,小組成員搭配要注意均衡性,每個小組要吸收兼顧到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這樣,在小組學習時,優秀學生能夠帶動和幫助學習能力相對落後的同學,各個小組也才能展開公平的競爭。另外,教師還要注重對小組長的培養,尤其是培養他們的組織領導能力,如何帶領小組成員高效的完成任務,只有小組長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小組合作才能有實效,教師才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在對小組的彙報交流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要只注重評價個人的成績,更要突出整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這樣,通過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績效。

四、要轉換教師的角色

關於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以前的時候在課堂上總是像一個老大媽一樣,嘮嘮叨叨,生怕孩子們聽不懂,總是反反覆覆的講個不停,自從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後,我才意識到,我這樣的老師太強勢,而且我發現在教學中我們太自作多情了,很多時候我們一廂情願承擔了許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們設計的方向去發展,但到最後卻往往是自己失敗。因此,我們要儘快轉換自己的角色,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是(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説:“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教師的這種對學生學情的駕馭能力,是與老師在平時教學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進行反思離不開的。

開學至今已經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這一點還需要在今後的課堂上繼續努力學習。另外就是根據本班實際情況,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時,始終不動腦思考、不動口交流、不動筆寫,還有一少部分學生自覺性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每次佈置的前置小研究總是不能夠很好完成,因此影響了新課的學習,所以下一階段工作我要針對出現的問題多向其他教師請教,並制訂出切實有效的措施改變這些現狀,真正的將生本教育落實到位。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教育改革已成為時代教育的主題。及時的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來,我們的教育才有出路。在今後的生活中、教學中,我覺得我應該一改以往的教學作風,無論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允許他們犯錯誤,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錯。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8

任教十餘載,回頭一想我感慨萬分。剛畢業那會兒,多數老師都只知道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們,一節課下來,老師喋喋不休地從頭講到尾,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講得精疲力盡,結果授課效果並不太好,老師也一愁莫展。

近幾年來,隨着新課改一輪接着一輪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改觀,也逐漸嘗試在課堂上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並且教學手法與授課方式也有了巨大轉變,力爭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一切為了學生能自主學到知識而授課。我認為“生本教育”的宗旨就是課堂氣氛一定要熱烈。當然是學生髮自內心的活躍,而不是教師領着學生做“秀”,同時要讓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而不是處於等着“喂”知識,是去主動尋覓自己要掌握的知識。

在《生本教育》一書中,郭思樂教授説:“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生本教育。”一句話道出了生本教育的內涵。生本教育就是全面依靠學生,一切為學生設計的教育,即是激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天性、讓學生自主活動起來、去獲取知識、去解決問題的教育。讀到這兒,我自問自己:我們眼前的教學模式正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我們也有很活躍的課堂活動,這不正符合生本教育的理念嗎?我繼續讀下去,找到了答案,其實不然。我們一直沿用的教材、教法和教案,都只是為教師而設計的,根本沒有留給學生施展拳腳的時間和空間。至於學生在課堂上活躍的表現,也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下。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師本教育模式。它和生本教育最根本的區別在於忽略了學生的學習天性和潛能,而生本教育從教材、教法到教師都給了學生自然發展的空間,在認知的過程中,尊重了學生的意志和學生的認識規律。

一、“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 先“主體”後“主導

生本教育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路:一切為了學生,全面依靠學生,以學定教。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裏表面上看不過是句序的顛倒,實則是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先“主導”後“主體”,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狀態,而先“主體”後“主導”,學生則處於主動激活狀態,他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能,培養創造力,因而我們説教育無論怎麼改,都不能忘記教育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主持人的角色出現,使學生完全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生本教育最主要是注重教學的交付,教師儘快地讓學生自己活動起來,去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把可以託付的教學託付給學生,它是一種依靠學生、為學生設計的教育思路和教學方式,它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努力創設一個優良的課堂氣氛,把學生的個性、想象、創造的潛能開發出來,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發揮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根據學習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

二、全面依靠學生,重視學生資源

生本理念指出,教育的終端是學生,學生學會任何東西,最終都要通過自己內化,人的獲得最終是依靠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對象,更是教學資源。學生的全部既有經驗、智慧、知識和學習內化的積極性是基礎性資源,其他資源最終必須和學生資源相結合或化合,才能發揮效益。依託學生資源進行教育,容易獲得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育教學中,常常根據學生情況選擇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教多還是教少,是先教後學,還是先學後教,或者完全不教完全託付給學生。

學習生本的.相關理念,更新自身教學技能。接合我班的實際情況,現對本班的語文教學從以下方面有所突破:

1、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老師結合學生手中的《語文讀本》、《國小生天地》等書籍,佈置看課外的作業。通過家長簽字、詞句的摘抄、評比讀書星、講講等形式交流學生的讀書收穫,激發孩子的讀書興趣。並且努力做到早晨、中午有10分鐘的讀書時間。

2、加強寫話的練習。結合每單元的主題以及學校的學習生活,鼓勵學生練習寫話。可以在書本上寫一兩句,專題性的寫在作業本上。力爭每週寫一篇。

3、加強學生字詞的掌握練習,在上新課之前聽寫前一課的生字。並做到及時批改、訂正。

4、堅強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提倡學生互相交流、探討。主要以組長檢查讀書類的作業、同桌互相交流。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9

本學期初,我們楊寨中心國小被確定為生本教育實驗學校,隨着一、二年級生本實驗的展開,我們接觸到了越來越多的生本理念。

最初,我對“生本教育”的瞭解僅僅停留在它是一個以學生以本的教育方式,對生本教育課堂印象最深的只有前置作業環節。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總算明白了一點“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體的教育,其特徵是主要依靠學,而且是讓學生快樂高效地學”。

接觸生本教育以來,我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看到實驗班級的學生上課時的每一個眼神,都充滿了期待與渴望。在生本課堂中,老師們積極探索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認真落實好“前置性作業”。秉承只要孩子能做的,教師絕不過多幹涉。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極大的提高,教師的教學也變得異常輕鬆。

到底什麼是“生本教育”呢?郭思樂教授認為: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與師本化、灌注性教學相對立,有強大穿透力、衝擊力、震撼力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

在生本的課堂上,學生不再是可以讓我們任意描畫的白紙,而是天生的學習者。郭教授認為:生本教育提出對課堂進行根本的改造,使之成為兒童自己的課堂。具體説來,教師所要做的事情就是:積極地旁觀;給學生以心理諮詢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教師的角色時而是活動的促進者、平等的合作者、謙虛的傾聽者、真誠的賞識者、得體的協調者、資源的開發者、得法的組織者,時而又是“顧問” 與“同伴”,“顧問”角色其行為特徵是“指點”;“同伴”角色,旨在參與合作,教師以同伴身份參與學生的活動。生本課堂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主張教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儘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同時創設情景,引發學生自我意識的產生,並不斷強化。在生本課堂,不是“教”決定“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少預設性多生成性。

在生本教育的課堂上,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他們控制着課堂,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穫知識的同時,鍛鍊了能力。孩子們的學習是自願的,也是快樂的。所以我覺得生本教育這種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如果我們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運用生本教育的理念,我們的學生也一定會樂學,會學,發現知識的意義,投入真正意義上的學習。

其實我們在教學中都或多或少地經歷過“生本”的案例。我們曾在自己的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幡然頓悟時,我們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只不過,對比生本教育課堂,我們還是做的太少。我們總是怕孩子們沒有那個能力,怕孩子們學不會,記不牢,所以我們一遍遍的重複,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的熱情,也造成了部分學生的厭學。同時因為自己教學的失敗,教師的挫折感加深,“厭教”情緒越來越深。我想我們的教學要是像郭思樂教授提倡的那樣,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前提下,以教師激勵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為手段,以精心設計的學生主體活動為形式,促使學生快樂地高效地學習,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在學習“生本教育”理念的時候,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他是誰?他就是他自己!讓他自己做主!讓他自己取得!”不難看出,這個“他”就是指的“學生”。誠如郭思樂教授所言,在教學中,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就會調動生命自然的偉大力量,就會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自主,變得快樂,學習自然會高效!

當我們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讓教育適應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也才會樂此不疲,“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狀況也不會再現。學生的學習變會自主、快樂、高效,那麼教師的工作也將成為一種享受。正如有些人所説:“生本教育”是孩子們的福音,它有着崇高的、人性的價值追求,我衷心地希望,“生本教育”理念能遍地開花,使越來越多的孩子擁有快樂、健全、幸福的學習生活。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0

生本教育,從實踐到理論,讓我真正體會到了生本課堂教學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是一種深受師生歡迎的全新的教學模式,讓我的語文課堂更精彩。通過春期的學前周的學習,我對生本教育理念又有了心的認識和體會,我會逐步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使得自己的課堂更精彩。

1、實行生本課堂,要沉住氣,有耐心、恆心、決心

生本課堂與我們以往的教育理念、模式都是有區別的,要想適應這種區別,就必須首先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要從教給學生變成讓學生髮現,要從事事為學生做變成讓學生學會自己做,這説起來似乎很容易,但真的要實施確實很難的,人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和心理是最困難的事。以往我們都習慣了去教去傳授,老師每天都跟在學生後面,催着學生背啊寫啊,好像學習不是學生的事而變成了老師的。在生本課堂下,是學生願意學,是學生自己希望獲取知識,不需要老師催,自然的把讀書學習當成了自己的事。生本課堂切忌着急,要沉得住氣。一是對自己沉住氣,二就是對孩子們沉住氣了。對自己沉住氣,是要給自己時間去學習去充實,從思想到行動上都能真正達到生本教育的要求。對孩子們沉得住氣,就是要給孩子時間去發揮自己的潛力。在這個過程中,相信學生,鼓勵學生,支持學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給學生機會展現自己。在生本教育的實驗階段,我們必須以足夠的耐心、恆心、決心,面對所遇到的一切的困難。在生本教育的初級階段,可以説老師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的,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要耐心更要細心。

2、放手學生並不等於放縱學生。

生本課堂教學主張放手,讓學生去展示,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他們自由的成長。放手不等於放縱,這手怎麼放要大量額度準備和引導。我覺得,要實行生本課堂,首先要把學生的好習慣養成,養成了好的習慣,才有可能進行生本課堂教育,才有利於生本教育的實施。如果學生們連一些基本的好的禮儀、學習、生活習慣都沒有,那麼也就不可能去展示和發揮才能。應該怎麼自主學習,應該怎樣展示自己,如何小組合作探究,在一開始學生是不知道的,需要我們一步一步的帶領着學生走過來:自主預習怎麼做,該標什麼樣的符號,小組合作應該怎麼進行?自信展示注意什麼這些都要我們細心的一點點的去告訴學生,要不厭其煩的引導學生走上生本的道路。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能要思考很多反思很多總結很多也付出很多,但只要學生走上生本課堂的`教育的大道,對我們對學生都是無比幸福的。總之,我不認為生本教育是完全的放手,老師應該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良好的習慣、品質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的發展。

3、課堂上高度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充分地信任學生,關注學生

老師對學生的尊重,也會換來學生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尊重學生並不是放任自流,對於學生的不良言行有時還是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評。但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如果一味諷刺、挖苦只能促成學生的逆反心理。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學會尊重學生。課堂上運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獨特的理解,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解答,及時鼓勵,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在共同的全班性學習交流中,我更關注不發表自己獨到見解學生的參與度,如果哪個小組中的這些學生髮言了,無論對與錯,我都讓全班同學用熱情的、鼓勵的掌聲激勵,使他們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樂。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學”,即自主合作探究,要求學生帶着導學案中的自學提綱(分為學習目標、自學問題和學習方法),進行有序的獨學、對學、組學,在這個環節中就是對學生的最好的信任,絕大多數學生也會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4、注重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不管是班級管理還是課堂教學,小組合作都可以發揮出難以想象的作用,只要能採取合理的措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大家小組合作和競爭的熱情,那麼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記得生本課堂剛開始時候,一節課要用很長時間來維持紀律,真正能講課的時間很少。我以前並沒有覺得小組合作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但是現在,學生會自覺地管理自己小組同學,我相信只要堅持小組合作,不斷完善小組合作,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其中自主學習和交流展示是課堂的主旋律。教給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技巧和方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饋測評、小結達標等操作過程,使學生對知識初步感知、認識、記憶與理解,從而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提升自學能力。“交流展示”則是學生鞏固提升所學知識,並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以導學案為依託,以學生展示為主要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領下,進行雙基、拓展訓練,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通過學生自主練習、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彙報、達標測評達成學習目標展示環節,不僅是把時間還給學生,也是把個性和尊嚴還給學生,把質疑的權利和知識的遷移能力還給學生。。

5、備課需要更精心,教師的“教”更要靈活

在課堂上學生也經常能提出我備課時多預料不到的問題,所以備課要更充分。認真備課,設計好前置性小研究,每個小研究我向學生提出的要求非常簡單明確,只要是結合生活實際有所發現、有所收穫,並能説出原因,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學生認為這些事情自己還是能做到的,他們便願意去做。精心準備導學案,學生自主學習圍繞“導學案”展開,上課前,教師把“導學案”發放給每個學生,然後讓組長帶領組員“預習”。預習的過程先以自學為主,遇到障礙時,組員之間開展合作探究。教師退居幕後,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協助者,起到的是點撥、啟發、引導作用。教師參與學生知識的形成、歸納和總結,而不是把“標準答案”告訴學生。。教師的“教”要靈活。生本教育在教學方法中提到要“以學定教”,這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安排適合學生的學習活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計劃,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內容,適當把教學進度放慢點兒,安排多些時間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保持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對於生本教育,我一直在學習探究之中,今後我會不斷摸索,尋求更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方法。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1

教育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主。在未去廣州之前,就已經接觸了生本教育理念。只是不大清楚是誰提出這一思想。到了廣州,第一天的培訓就看到了真正的鼻祖??郭思樂教授。他提出:“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相信學生、依靠學生,讓學生學好,真正把時間、主動、思考、成功留給學生”這一理念。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是讓學生“自己學、自己做”。他特別推崇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方法,主張“讓學生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帶進課堂,帶到小組和班級,進行討論或爭論,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方法”。在生本課堂中,學習小組成了課堂教學的核心,活動交流成了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改變了原來的等、靠、要的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在第二天的培訓,安排我們去香江中學、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國小現場聽課,體驗生本課堂,讓我們去體會生本教育的真實內涵。在聽了幾天的講座後,心裏總有那麼一些疑問:生本教育真有那麼神?

聽了生本教育,心裏還有許多疑惑:

1、前置性作業大多要求學生自學,要求學生查閲大量的資料,這樣做會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2、如何調控各科的前置性作業?如何檢查?

3、怎樣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如何培訓小組長?

4、如何解決不同小組之間討論結果的重複性?如果課堂上不同小組展示了同樣的內容既耽誤了課堂時間,又減少了課堂容量,怎麼辦?

5、在生本教育高度尊重學生的理念下對於違反課堂秩序,違反學校規定的學生怎樣做才能做到既充分尊重了學生又達到教育目的?

6、如何提高生本課堂的.學習效率?

7、最重要的是生本教育在職高部如何施行?

我在這為期4天的學習、參觀中,雖然自己所有的疑惑沒有全部找到答案,但卻也給我留下深刻的感悟,而期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生本教育的課堂“和諧、開放、合作、交流”的課堂。

第一天的講座完成後,第二天去兩個學校感受真實的生本課堂。知道了生本教育的教學模式主要是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課前佈置前置性小研究。二是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行為主要有這樣幾個環節組成:

1、課前一分鐘。

2、引入新課。

3交流課前小研究。

4、課堂練習。

5、課堂小結。

6、課後思考。

第二天的現場生本課堂學習,我個人覺得,上午的三節生本課堂總體就是學生在以小組的形式在講。第一節英語課,就是每個小組上去演示課本小情景劇。每個組差不多。每個小組展示完就差不多下課了。(英語不是我的專業,我就説一下大概。)第二節是數學課,老師是以一個前置性作業開篇。主要講的內容是一元一次函數的圖形。上課頭一件事就是複習上節課所學,然後小組整理前置性作業,然後一個一個小組派代表上來講述自己的成果。講成果的時候別的小組可以提出意見。但是我感覺當時那堂課知識點。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2

這些天,我一直都和其他教師一樣,在認真的學習郭思樂教授所寫的生本教育這篇文章,剛開始讀時我有些茫然,什麼是“生本教育”?怎樣才能施行“生本教育”?帶着這樣的疑問,我靜下心來,非常認真地讀了“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這篇長長的文章。通過學習郭思樂的生本教育,我瞭解到“生本教育”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老師僅僅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指導者和引領者。“生本教育”要求教師放棄講解,而拋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討論。以往我們的課堂是教師在上面講的聲嘶力竭,學生在下面似聽非聽。

讓學生講解吧,還扭捏不大方,聲音小的只有自己才聽得到。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在課堂上主動舉手發言的熱情越來越低。這種狀況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以前我們的教師在課堂將知識講解的太多太細,給學生髮言的機會太少,久而久之使學生思維懶惰,懶得思考問題,認為學習是被迫的,是為家長學、為老師學,沒有了學習的動力,課堂效率低。

兩年前我校在杜郎口中學的影響下也實施了課堂教學改革,課堂上由一名同學展示完成後,其餘有不同觀點的同學會搶着到黑板上講解,無需教師點名指派,課堂上常常會出現同學爭論問題的情景。做事情應該從小做起,良好的行為習慣也要從小養成,由於改革的時候孩子們已經高年級了,要想讓他們改變上課的學習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得到的,所以教改革上困難重重。

在我的思品課堂上,也曾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況。雖然課前我精心準備了大量教輔用具(比如圖片,實物模型等),課上還親自帶領學生動手做實驗,可我發現,課堂氣氛是活躍了,但學生的注意力不是放在新授知識上,而是被各種教輔用具吸引了,他們忽略了學習知識。

熱鬧的一節課上完後,真正掌握新授知識的學生寥寥無幾。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郭思樂教授的“新錯誤觀”——“評研”的理論基礎。他説:“兒童獲得的東西,有許多是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之下獲得的。這種探索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也會犯不少錯誤。發現錯誤,改正錯誤,就激發了思考。

正是在克服錯誤的過程中,兒童獲得了真知。”他提到“傳統上,我們總要求學生的認識‘一次性完成’,這並不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生本’的學生,我們給他這樣的機會,使他們的認識,可以通過多次或長期地反覆式提高來完成。我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逐步地去感悟。”他提到一個例子,讓我感觸很深。

他説:牙牙學語的孩子有時候會犯一些令人發笑的錯誤。比如:他學着別人的口氣,認真地把自己的爸爸稱為“你爸爸”。這時,他會驚異地發現,周圍的大人們發出一陣善意的鬨笑,或許還有一個温柔的手掌,拍一拍他的腦袋。沒有誰會生氣、發火。

我們都知道:這點錯誤,沒有什麼了不起的!過不了多久,這個走起路來還跌跌撞撞的小不點兒,就能學會全套的、精準的、完美的母語,他自然會排除自己的'錯誤而趨向正確。哪怕他説話比別人晚上一年半載,父母也不會着急。因為父母相信,他遲早能夠學會,不過是略晚一點而已。

我現在是一名一年級孩子的家長,孩子在學前時我很有耐心,然而,孩子上學了,我反而變得煩躁,失去了原有的耐心,開始否認孩子之間的差異,只要別的孩子能做到的事情,我的孩子也必須做到,只強調自己的虛榮心,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切身的感受,使她變得着急起來,一旦學習出了差錯,就大聲的斥責讓孩子心驚膽顫!這可能十多年教學的職業病吧,自己的孩子都是如此對待,何況是其他孩子呢!其實學生學習科學的過程和他們小時候學習母語是相似的。

從模仿跟學,到嘗試自己做,反覆實驗後才可以獲得正確的答案,並能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去。這個過程中,自然會不可避免地出現錯誤。但是在日常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的確有點扭曲了學生的學習規律。我們似乎很在意學生犯錯誤,希望他們能在同時間內掌握相同的知識。我們為什麼不能允許學生有一段相當笨拙的學習過程,不能允許錯誤的出現呢?“評研”,正是體現了對兒童學習人格的尊重,為他們提供了“出錯”和“改錯”的機會。

生本課堂帶來的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和成長。教學中封閉的資源和方式必將產生學習結果的單一和學生思維的僵化,於是學習變成沒有個性的重複和驗證、記憶,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都被禁錮,沒有創造性的工作讓教師在重複、單調中,滋生了麻木和倦怠,最後形成惡性循環,教師厭教、學生厭學。課堂應該在給予學生充分的前置性學習的經驗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思辨,能學會的自己學會,不能學會的創造機會讓他學會,真正實現教育是為了幫助學生,而不是限制學生。

在課堂上還應該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們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質疑,在合作、交流、質疑中主動學習,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的知識,孩子們就有成就感,就有了自信,這樣學生對課堂學習就更感興趣了。

在生本教育這篇文章中郭思樂教授列舉了強有力又吸引人的事例,讓我們一再地感受到那裏的學生的學習生活非常有趣,意義十足,也為那裏的學生感到欣慰,他們能有那樣的學習方式真的很幸福,他們在學習上衝勁十足,自主意識強烈,不光有很好的合作意識,更多的是學習上的創新意識,他們樂於開發自己的潛能,同時我們也從中看到,他們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今後的生活中、教學中,我覺得我應該一改以往的教學作風,無論是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允許他們犯錯誤,而且是可以多次犯錯。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快樂的成長。使他們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3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為了使自己的業務能力得到不斷提高,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但是這次在廣州實地參觀學習了生本教育之後,我覺得我們在過去的教學中目光僅僅是停留在教師如何去教的問題上,對學生如何高效的學考慮得不夠,可以説還十分欠缺。這次有幸現場聆聽學習郭思樂教授的全新的理念,使我對教育教學有了許多新的認識與理解。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而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的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上。

以前的課堂,每一節的上課內容不會預先告訴學生,很多的.問題都是突發式的,因為我覺得學生都知道了上課的內容與問題,這節課就沒有了新鮮感與吸引力了。學生沒有思考的時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很難實現。生本教育其中的理念是全面依靠學生,先學後教。學生學在老師教之前。前置性作業是對學生課前先學的一個引導。如果説課前的閲讀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回到課堂把故事説出來就是一個輸出的過程,學生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不僅把課前閲讀到的知識經過思考表達內化成自己的學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辨力,口頭表達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養,帶動了聽與説的訓練,能説會道是為了以後的寫做鋪墊的。可以説,充足的先學準備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

生本課堂裏,精彩的是學生,不是老師。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要合作,要交流,要展示自己蒐集回來的資料。學生站起來表現自己的機會很多。我們為學生創設表現自我的機會,而老師是要努力做到“不現自我”。老師上課要做的不是講解課文,進行知識的傳授,而是組織學生交流他們的預學所得。我們這次聽課,感覺老師是站到一邊,但其實對老師觀察課堂,適時點撥,駕馭整個課堂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本課堂主張教師不給兒童過多的干預,而是給他們學習儘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意識,保證他們有獨立的活動空間、人格空間和學習空間;同時創設情景,引發學生自我意識的產生,並不斷強化。在生本課堂中,不是“教”覺得“學”,而是“教”引導“學”,為“學”服務。

課堂是學生生長的地方。在生本課堂上,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可點燃的“火把”。

總而言之,我們的教學,停留在教師“教”上的居多,關注學生“學”的過少。“生本教育觀”的提出,讓我對教育有了更加深刻和全面的思考。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4

近期,重慶教師為我校語數英教師進行生本教育培訓,這次生本培訓,聽了三年級的兩節課,觀摩了四年級的語文課,聆聽了重慶一線生本教師的報告,我對生本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從心裏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創造。是以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

培訓期間,我講了一節《角的初步認識》的新授課。《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由於角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學時,我先設置了一個課前小研究,圍繞小研究引入新知。一節課下來感覺挺累,並不像重慶的石老師講的那樣:生本教育可以使教師教的簡單,學生學的輕鬆。原因在哪裏?經過密老師和石老師的講解我對升本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課前小研究的'設計要找準切入點,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效果。課前小研究的設計可以説直接影響着我們這一堂課的效率,學生通過小研究的學習、討論、展示,對本節課要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自我的見解。所以課前小研究應做到如下幾點:⑴把握課堂重點,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設計。結合生本課堂上體現的教育目標:思想、知識、能力。每一個問題的設計在把握課堂重點的前提下,要充分從學生的思想入手,通過學生運用知識,獲得能力。⑵結合學生特點,讓學生有思考和研討的空間。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趣味性,因為興趣是最好的教師。⑶注重能力遷移,體現自由化的思想。在生本教育的每堂課上都可以根據問題靈活的增加,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方式,交給學生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由自己來選擇,讓他們在自由中學習,自由中成長。

其次,交流展示要把握好分寸,即時間、形式、內容。交流展示在課堂上大致有這樣三種形式:小組間交流展示、個人班內交流展示、小組班內交流展示。交流是一種展示,展示同時也是一種交流。⑴保證交流的時間。這是生本課堂的一個特色,因為生本課堂上交流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並不單是一個教學活動的環節,所以應和一般的課堂發言區分開來。因為生本課堂是交流的過程,是學生對所學問題知識的一個彙報,對於其它同學來説是學習,對自己來説是提高。同學們在交流中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高效的完成學習的任務。⑵交流的方式要有度。對於難度小的問題,可以直接進入全班交流;對於有些難度的問題,可以先小組討論、展示,再由小組推薦進行交流;對於難度大的問題,可以討論過後,由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採用多種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理解,確實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⑶交流的內容要有數。對於課堂上的交流問題,以三個左右為好,我認為不宜多,應該是精心挑選的精華問題。如果過多會被解決問題所累,課堂上的問題會缺少深度,影響學生能力的發揮,從而影響了學習的效果。因為生本課堂上,學生是在自己運用知識,運用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成長自己的。

再次,教師引導要恰到好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上了一段時間的生本課,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課堂上該説些什麼不該説些什麼了,一開始總感覺本節課的知識點應該由學生來生成,自己儘量不敢多説話,但是後來才知道,老師應該學會恰當的去引導孩子、做小結,並不是什麼都不説,要把握好一個度:⑴精。生本課堂上其中的一個原則就是所有的問題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通過學生不斷的探究得出來,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要做好適時的引導,這個引導要精,要和通常的講區分開來,不是在講一個知識,而是引導同學們並經過努力,讓他們對這個知識有一個正確的理解。⑵簡。在精的基礎上,要力求簡單,堅持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不講,小組交流討論能完成的不講,有些問題講也講不清的乾脆不講,最大限度的留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合理地探究有所收穫。

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離不開高效的小組合作,如何建立小組,怎樣分工合作,我們已經做了許多嘗試,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小組之間的任務均衡問題,小組獎勵機制的有效運用等等,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研究探索。

我校實行生本教育已經半年多了,我正處於摸着石頭過河的階段,有那種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迷茫,但是沿着這個路堅持不懈地走下去也一定會有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的頓悟。那個時候,我們的教師就會有待到山花爛漫時,獨在叢中笑的幸福感與成功感了。

學習生本教育心得體會15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悦,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你知道老師叫什麼,你瞭解老師多少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平台,提出學習目標,並讓學生自主學習相關內容,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以教材為本,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四、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對學習不再陌生,不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五、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教師在講課時,多數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幾天的活動安排中,讓我明白了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老師放手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學習,去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見解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積極採用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着低起點、密台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

(4)探究與滲透的關係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

總之,通過這次為期三天的培訓學習,令我大開眼界,使我領略了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和名師的精彩報告及教研員的精彩點評,為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在今後的課堂中,我將以這次所學的教學模式為前提,不斷學習,積極嘗試,潛心理出屬於自己、符合我們學生的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成績,打造更優異的學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