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

來源:文萃谷 3.04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1

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

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2

從古至今,一直都不缺自強不息,與惡運拼死抵抗的人。他們在逆境面前從未放棄,而是盡着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生活。這一點,我在看完二零二一《感動中國》後,我真是深有感觸,更是有所感觸,受益匪淺。

張順東,李國秀夫婦在身殘志堅的情況下,堅持去勞動,他們在面對生活的重重壓迫,沒有去怨天尤人,而是微笑面對,甚至在下地幹活的時候還會哼唱兩句。兩位身殘的老人是風裏來,雨裏去,三十年如一日的艱辛,可是他們從未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憑藉自己的能力去生活,去扶養自己的孩子長大成人。

清華博士江夢南,小時候因肺炎誤食藥品,而導致聽力幾乎喪失。作為一個聾啞人,他沒有把自己看成一個弱者,而是和平常人一樣去上學,她在父母無數次的教導下學會了脣語和説話。可想而知,這對一個聾啞人來説有多艱難。她沒有因為自身的殘缺而放棄去學習的.機會,甚至在自己自學的情況下還跳級讀書,成績也是名列前茅,江夢南付出了別別人千百倍的努力,有着野火燒不盡的頑強鬥志,也是我們值得學習的榜樣。

香港傳媒人陳貝兒,跨越重重困難所拍攝的《無窮之路》,向西方媒體展示了我們中國脱貧後的面貌,打破了他們的質疑。在拍攝過程中,陳貝兒蹬了幾千級梯,爬了十幾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她更是以莫大的勇氣親身體驗索蹓,用自己的第一感受來感化觀眾,要知道,索蹓下邊是破濤洶湧的怒江,一掉下去便屍骨無存,可她卻毅然體驗,沒有絲毫猶豫,她用親身體驗向西方媒體證明了我們中國脱貧後的面貌,是真實且觸動人心的,而她的勇氣和毅力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作為青少年,我們要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豁達,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難,磨礪自己的意志,堅持不向挫折低頭。風雨過後便是彩虹,只要我們心換希翼,便能達到成功彼岸。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3

高高挺立的風牆,從不畏懼前面的萬仞驚濤,以勇往直前的氣魄,百折不撓的意志,執着地出沒于波峯浪谷間。因為堅守着信念,才能拼搏前行。

在《感動中國》20xx中,每個人都藏在心中一份力量——堅守信念,永不言棄。浙江嘉興人朱麗華,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學成為當地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百餘位殘疾人提供工作崗位,並堅持做慈善,幫助貧困學生。在黑暗中,靠自己的雙手,推拿出燦爛的人生,因為內心堅守正直,為人生撐起了一片天。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對信仰的堅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對骨氣的堅守。

屈原正道直行,一部《離騷》萬古流芳;司馬遷剛正不阿,一部《史記》成為絕唱;朱自清寧死也不吃美國的救濟糧。是啊,多少仁人志士堅守自己的脊樑,為華夏民族撐起了明亮的藍天。而我們也要學會堅守,讓生命的航船駛向遠方閃爍的燈塔。

讓所有中國人值得驕傲並且學習的是中國女排,在一次次失敗中奮起直追,沒有泄氣,沒有放棄,正如“女排精神”中所説的那樣頑強拼搏,並不言敗。他們有過挫折,有過失敗,但是他們沒有放棄,在賽場下默默奮鬥,潛心追夢,完成他們的`使命,他們是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是國家的英雄,也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動見證。

因為有了失敗,讓他們更加努力,奮起直追;因為有了困苦,讓他們勇往直前,拼搏不息。他們從不驕傲,而是默默的堅守自己的信念與使命,努力追求他們的夢想。

作為學生的我們,有過失敗,也有過沮喪,但只要我們不忘初心,堅守本色,也一定會實現自己的夢想,至少不會後悔,自己努力過,追求過。

人生本就是一場向前的旅行,誰又會一生完美無缺,一帆風順,沒有逆境,怎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堅強的經歷風雨,用成功的汗水驗證青春無悔。

無論是“朱麗華”還是“中國女排”,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堅持自己的事業,永不言棄的精神,他們是時代的楷模。

漫漫人生路,多少風雨交加,崎嶇坎坷的日子與你我相伴,沒有人會一帆風順。面對生命中突如其來的風雨,我們應學會堅守,磨練自己,用堅韌不拔的精神,潛心追夢。

英雄之心常懷博大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4

張桂梅同志命運坎坷,但無論身心如何困苦、處境如何艱難,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信仰,飽含着對黨、對人民、對貧困山區的無限深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1998年4月,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於黨。

她對黨忠誠!

熟悉張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説黨委政府的不好、説共產黨的不是。她反覆説:“你們可以説某個幹部不行,但絕不可以説共產黨不好。如果沒有共產黨,哪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樣一句話,她講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説還要繼續講下去。

她對黨感恩!

2000年,在領取勞模的5000元獎金後,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隨時可能撒手人寰,把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2015年,她將自己的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榮譽證書,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黨組織,全部保留在縣檔案館裏。別人問她怎麼捨得,她説:“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她對黨信賴!

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創建後,她把黨的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堅持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教育育人,實行紅色教育統領校園文化的教學模式。建校初期,由於山區條件艱苦,加之她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完全適應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師就有9名辭職離去,教學工作近乎癱瘓。現實雖然讓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這也啟示她,有黨員,就要有黨組織,有黨組織,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從此,張桂梅心中有了底氣,腳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温入黨誓詞,誦讀《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裏泛着淚花,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裏的女孩送入大學!學校黨支部很快成立起來,從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學校建設翻開了嶄新一頁。10多年來,她開創並堅持“五個一”黨性教育常規活動,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員徽章上班、每週重温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週觀看一部紅色影片、黨員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女子高中第一屆學生都清晰記得,第一天唱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理想信念教育成為女子高中一大辦學特色,“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成為了女子高中始終不變的辦學宗旨。對此她説,我們就是要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有人説,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外,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沒有家。她卻笑着説:“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裏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麼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無疆大愛,堅守着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給了黨。

牢記宗旨,為民奉獻一輩子

20多年來,張桂梅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為民情懷,保持着鑄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1975年12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從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在此後的時間裏,她把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1996年,丈夫去世後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在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從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越走越偏、越走越苦。來到華坪後,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並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沒人喜歡艱苦,張桂梅也一樣,但她卻選擇了艱苦,她説:“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愛生如子!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面對的是傈僳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學生幾乎都來自大山,家庭貧困,因為缺乏營養,普遍體弱多病。對此,她就每個月輪流帶着學生出去“加餐”,她告訴學生:“你們這個時候正在長身體,想吃什麼就告訴我。”每次學生們都吃得很開心,直到有一天,學生們吃完飯,張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飯錢,學生們才一下子明白過來,每頓飯僅捨得吃兩毛錢一份小菜的張老師、其實並不寬裕。大家無語凝咽,淚眼相望。

2003年,張桂梅還送走了一個特殊的班。這個班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吧過夜,老師們對這個班都失去了信心,紛紛要求調離。隨着會考臨近,張桂梅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主動請求接下這個班,擔任班主任。之後,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但玩遊戲的學生還是管不住自己,晚上總想跑出去。張桂梅橫下心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了一起,既當師長又當家長。早上,她叫學生們起牀早操;晚上,她先檢查完女生宿舍後,又逐牀清點男生人數,才躺下休息。一段時間下來,男孩子們都説就像在家裏一樣,有個媽媽和他們住在一起。可是,只有張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裏的那幾個月是怎樣熬過來的。為更好照顧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張桂梅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而且男生們粗重的鼾聲、夢話聲和臭腳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覺……。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在會考時22個學生考到了500分以上。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不幸總是纏繞着張桂梅。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已經像5個月胎兒那麼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九年級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地把檢驗結果揣進懷裏,繼續堅持站在講台上,直到7月份把4個班的學生送進會考考場後,她才住進醫院接受手術。為她手術的醫生從她體內取出重達2公斤多的腫瘤時,眼泛淚花,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着這樣一個薄弱身軀熬過這樣的疼痛: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後壁上了。手術後,醫生反覆叮囑,一定要靜養6個月以上,可僅僅24天之後,張桂梅又站在了她熱愛的講台之上……。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5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xx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6

很榮幸“最美快遞員”汪勇給我們分享他的抗疫日記,讓我非常感動。在武漢封城的日子裏,為了幫助醫護人員解難題、化煩憂。汪勇自大年三十始一直義務接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還解決了7800名醫護人員的供餐問題。大到醫療物資、出行、用餐,小到理髮、洗衣、眼鏡腿壞了、手機屏碎了,只要是醫護人員提出的需要,他都想方設法去解決。他怕家人擔心,瞞着家裏人在路途中奔波,把公司捐助的口罩一併交給了醫護人員。汪勇以“聚攏温暖守護英雄”的義舉,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為醫護人員編制出了一張大網,維繫着每個人。

最讓我感動的是汪勇同志描述醫護人員下班的情景“我看着她們終於像二十多歲的小姑娘一樣下班棒棒跳跳的跑出來,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讓我覺得,那些醫護人員的眼中 那個在凜冽的寒風中瑟瑟發抖都站得挺直的.汪勇,才是醫護人員心中的一道光吧。正因為有汪勇同志這樣的奉獻,才讓千萬萬投入抗擊疫情的人民心中鼓足了士氣,正是因為每一個普通人的付出,讓我們看到了戰疫必勝的信心。

為認真學習汪勇同志先進事蹟和可貴精神,弘揚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行業正能量,學校舉辦了“最美快遞員與我校師生面對面”視頻直播活動,我在學校通過抖音平台學習了汪勇“聚攏微光守護英雄”的感人事蹟,快遞小哥汪勇,為了節省醫務人員的時間以便搶救更多的感染者,主動發起了志願者團隊。

汪勇有一段話樸實又感人:“人這一輩子碰不到這麼大的事情,不管做什麼,盡全力做,不後海。其實想想,我開始做這件事的初衷很簡單,每天接送一個醫護人員可以節省4個小時,接送100個就是400小時,400個小時,醫護人員能救多少人,怎麼算我都是賺的。”

汪勇以自己的行為告訴我們:只要力所能及地為別人、為社會、為國家做出奉獻,一個普通勞動者也可以在平凡崗位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7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羣眾,始終相信羣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着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兑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着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着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着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8

飛鳥、游魚、走獸不同路,山水不相逢。思想境界不同,所做的事蹟就不相同。其中,我最敬佩的是張桂梅。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

我們學習她,學習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

我們要認真學習張桂梅同志牢記宗旨、堅定信念、對黨忠誠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作為——名奮鬥在玉溪元江山區的教師,張桂梅是我學習的楷模,我將以她為樣,努力做到努力工作,愛生如子,把一—顆紅心貢獻給黨的教育事業。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9

學習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

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10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11

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以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的工資拿出絕大部分來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嗎,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了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她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蹟的視頻時,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濕潤的:當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麼遠山路只為了去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告知家長孩子成績很好,只要考上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中,就能免學費就讀時;當她夜晚在手腳關節處塗完治療風濕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條椅上時;當她面對鏡頭,説出唯一的願望“我想要再多活兩年,把這些孩子送入大學”時,我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同為教師,自問難以到達張桂梅同志這樣的大愛無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邊有許許多多的人,都投入了這場脱貧攻堅之役。早在我在大學時代,我也有幸參加過一次為貧困山村的'貧困羣眾獻愛心的公益活動,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心中萌發出了自己該為此做點什麼的真情實感;而在我畢業之後,來到了農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脱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為了“所做”,不僅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羣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12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一個國家來説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吩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窖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説,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好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説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課,是用行動上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13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教育更是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對一個國家來説教育是一件大事,對一個家庭來講更是一件大事。由於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一部分適齡兒童無法正常入學,對上學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種奢望,但張桂梅,一個62歲的老太太,瘦弱多病、無家無子,卻用行動讓1645名貧困女孩邁向了大學之路,實現了華麗轉身,她就是人間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並不難,難得是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對張桂梅來説,她這一輩子都在為貧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勞,為建立一所免費女子高中,面對旁人的不解、質疑甚至是謾罵,她都不予理會,牢記自己的初心,勇挑教育的重擔,為改變貧困山區教育落後面貌,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現實情況,她四處奔走,拉贊助,搞募捐,最終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費女子高中成立了,這不僅僅是一所學校,而是無數貧困女孩改變命運的希望之門,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女子學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張桂梅,由一名普通的中學老師,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再到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中黨總支書記、校長,這一個個身份的轉變和疊加,對她來説不僅僅是一個稱謂的改變,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身患疾病的她,面對當地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都化作了她為當地教育事業做努力貢獻的.動力,她不為名利,不圖回報,只為讓每一位貧困的孩子能夠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她用一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貧困孩子未來的天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張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通過19年的努力實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教育奇蹟,她知行合一,身體力行,用行動向我們廣大黨員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課,是用行動讓貧困女孩華麗轉身的“天使”。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14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

當感動的淚水無聲的滑落,當心靈的悸動盪漾在美德的春風裏,當道德模範事蹟震撼着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麼清晰。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中我記憶猶新的是張順東夫婦。他們兩人都是殘疾人,加起來只有一隻胳膊,一雙腿,但他們身殘志堅。他們為了養活自己的兒女,為了擔負起家庭的經濟支出,為了擔當起作父母的責任,他們必須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堅定樂觀地去生活。在片段中提到“別人家的孩子都是手抱大,而他們的孩子是用腳抱大。”這可以看出他們撫育孩子的艱辛和對孩子的疼愛。他們的女兒來到了現場,聽他們女兒的描述,她並沒有因為父母不能像別人父母那樣四肢健全而自卑,反而以父母那種積極向上的心態,那種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為榜樣,把父母作為自己成長路上的.風向標,這中樂觀的心態也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

由於身體的緣故,他們不得不比村裏其他人更早起來幹農活。在農田裏,雖然他們幹活非常的艱辛,但是他們夫婦二人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這對夫婦也好似命運共同體,心連心,一起下地幹活,彼此依賴,互幫互助。由於不斷勞作,李順東的雙腿不得以做截肢手術,這對他們家庭無疑是雪上加霜。但在20xx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他們家成了村裏第一個全面脱貧的住户,這都是他們堅持不懈的結果。

從李順東夫婦身上,我學會了擔當與堅持。當代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着歷史的使命。我們需要擔當起自己的責任,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的貢獻,向世界各國展現出我們的團結力與凝聚力!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語的那份動容。

“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心得15

堅持、堅守、堅毅、頑強、腳步從容、目光鎮定,感動不變,激勵不止。這是我們從“感動中國人物”中汲取到的。

每一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都能給我們很多力量,回憶生活的林林總總,總覺得我們需要學習的太多,而這些正義善良的人,給我們點燃了指路明燈。

楊振寧先生他心繫祖國科教事業,為國家的科技發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説:“希望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由中國人自己做出來的”,為了這個願望,他傾盡心血。他心繫中國的科學工程,無私奉獻自己,用他的科學精神和學術人格引領着中國的科學界不斷精進,不斷強大。

“寧拙毋巧,寧樸母華”是楊先生為節目提的字,也是他為學為人所遵從的格言,是科學精神與人格特徵的體現。楊先生曾為中學生演講時説過:“投機取巧是沒有前途的,做學問必須誠實,腳踏實地的,才會成功”。生活亦是如此,唯有腳踏實地,才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才能做到問心無愧。

“生命,於你不止一次,士兵,於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一直在戰鬥,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這是對朱彥夫的頒獎詞。他14歲參軍,先後10次負傷,3次立功,他先後經歷47次手術後,被截去四肢,沒了左眼。新中國成立後,主動放棄榮軍療養院的優厚待遇回鄉,用25年時間帶領鄉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本可以頤養休息的.朱彥夫,卻如此的頑強不息,不屈不撓。我們深深的被震撼了。不管在什麼時間,什麼場所,他都把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踐行到底。我們應該學習的是他不屈的精神,堅強應對生活中的困難。

“他一輩子的奮鬥,為信仰的力量做出了生動詮釋”,“只要信念不到,精神不跨,什麼都能跨過去”,這是別的前輩對朱彥夫的評價。生命不息,衝鋒不止,他一直在挑戰人類的精神極限,不得佩服,不得不讚歎,他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和敢於但當的實幹精神像一面鏡子,激勵着我們。如果總是抱怨生活,你只會看到生活的黑暗面,因為一直在索取,這種精神內核是空洞的,一切像內求,“吾日三省吾身”,積極向上,內核才是穩的,心性才是堅定的。

還有“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繡出幸福花”的張順東夫婦,他們説:“人再苦再難,不能沒有希望!”。還有超越了年齡和傷病,更超越了自己的蘇炳添,讓我們領略到了奧運精神。還有深藏着強國夢,讓中國人的脊樑挺得更直的顧誦芬。還有“缺氧氣,不缺志氣”的吳天一等等,這些前輩都用實際行動證明,“水滴十年石終穿。書寫人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我們要有孜孜不倦,生生不息的精神,腳踏實地,用堅持和堅守書寫人生。但行前路,無問西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