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體會(集合15篇)

來源:文萃谷 1.96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育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育兒心得體會(集合15篇)

育兒心得體會1

但很多父母常常心存困惑和不甘:“別的孩子能做到的為啥我的孩子做不到?”他們也常常會對孩子説:“你看看那誰誰誰!”“誰誰誰”往往是別人家的好孩子。

孩子們最不願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誰誰誰”!曾經有一則很火的微信“別人家的孩子”,是孩子們寫給家長的,裏面説到:有一種奇特的生物叫“別人家的孩子”,這種生物不玩遊戲、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年級第一……

確實,很多父母最愛做的就是拿其他孩子的優點要求自家孩子,卻不知全世界孩子都很痛恨父母將自己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讀懂孩子,非常重要的是要承認孩子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每個孩子的發展狀況都是遺傳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父母們的基因不同、媽媽孕期的經歷不同、出生時的身體素質不同,後天的父母養育的方式不同、入學的成長環境不同,甚至孩子出生地域的不同……都使孩子們成長為不同的個體。

之前,這種説法很受家長追捧——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等着你畫最新最美的圖畫。

但經過科學研究發現,其實每個人從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存在着差異,承認和了解這種差異是教育的起點。

孩子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差異,體現在孩子發展速度不同,因此他們需要的教育方式不同、達到的要求也不同。

舉一個例子,有的孩子上國小後字跡歪歪扭扭,家長和老師常認為是他們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其實也可能是他們的生理髮育水平稍慢,不能很好地進行精細運動,所以家長和老師對他們要更耐心和寬容一些。

又如,孩子存在不同偏好的學習方式:有的孩子屬於視覺型,擅長通過視覺信息學習,如圖片、表格、錄像等;有的孩子屬於聽覺型,擅長通過聽覺信息進行學習,如講座、討論、聽錄音等;有的孩子屬於動作型,擅長通過運動學習,如動手操作。對於不同學習方式類型的孩子,需要採用不同的引導、輔導方式。如讓視覺型的孩子多看圖、畫思維導圖,讓聽覺型的孩子多討論,讓動作型的孩子動一動、做一做。還有研究表明,男孩與女孩的大腦存在較大的差別,這種差別從小就存在。男孩的額葉(負責注意力和自我控制的腦區)發育速度比女孩慢。因此,男孩比較衝動、經常管不住自己;相對而言,女孩能遵守規則,做到知行一致。因此,相比於女孩子,家長和老師對男孩要給予更多的寬容和耐心,給予更多的引導,絕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

每個孩子都有其成長的軌跡,都有其發展的優勢和不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首先要承認差異,然後去了解自己孩子的優勢和不足,並進一步瞭解這種優勢和不足是如何造成的,在此基礎上去揚長補短。從這個意義上看,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線。孩子的成長不是一場戰爭,是每個人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優於故我、勝於昨日”。人的一生都會參與競爭,而只有每個人做好自己,才可能正確面對競爭、有能力跟別人競爭。因此,父母要努力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發展需求,為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

育兒心得體會2

幼兒園小班育兒心得

第一次看到幼兒園是孩子的生活場很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幼兒園就是幼兒生活的場更好地詮釋了這句幼教界的名言。幼兒教育雖然屬於學校教育,可是卻不能像學校教育那樣抽象出知識技能的要素,剝離開生活,只傳授間接的經驗,而應當讓幼兒體驗真實的生活。這就是《與孩子們共同生活》一書中提出的觀點。“幼兒園作為幼兒生活的場,要開展適應幼兒的生活”、“生活僅有經過其形態才能夠發揮真實的生活性”、“幼兒園教育應當讓幼兒體驗其自身所需要的真生活”、“經過生活,在生活中,面向生活”等等一系列的觀點讓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對生活與教育的觀點,也使我進一步理解了幼兒生活的場的含義。

1.幼兒園教育應當把幼兒期作為人生的重要時期來對待,使每個幼兒能夠自由地伸展天性,在適合其年齡特點的生活活動中得到真實的成長。

2.幼兒園不是模擬場。學校教育就是把教育資料的要素抽取出來,編製成有系統、有組織、有計劃的教學體系,然後配置相應的教材,在脱離真實生活的模擬情景中,對兒童進行模式化的訓練。而幼兒園教學卻不能夠運用這種模式。幼兒園的生活是幼兒與教師的共同的生活,是心靈之間的溝通與感應,充滿了感動與發現的喜悦。

3.幼兒是生活的主體。教師應當使幼兒意識到本身是獨立的人,是生活的創造這與承擔者,教師應當激發幼兒的主人翁職責感,使幼兒體驗到自主地經營生活的歡樂,為此,教師要力圖使幼兒瞭解尋常小事中隱含的生存上的大意義,引導幼兒認證地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並給幼兒以適當的援助和指導。

育兒心得體會3

拼媽時代缺位媽媽是最差的媽媽。

真正的好家庭,一定是拼媽的,是的,你沒看錯,不是拼爹是拼媽!“‘拼爹’拼‘硬件’,諸如家住哪裏,開什麼樣的車,穿什麼牌子的衣服等。而‘拼媽’則拼‘軟件’,帶孩子參加何種親子活動、陪孩子上何種興趣班等。”

近日,家住魚峯區駕鶴路的林芳菲女士無奈地告訴記者,幼兒園在放假前給家長們留了個做消防知識剪報的親子作業,建議家長和孩子們共同完成。

無論是主動去“拼”,還是被“拼”,做媽媽的看法大體一致:過去不擁有“拼”的條件,如今孩子出生在信息時代,媽媽力爭全能,也是為了讓孩子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事實上,目前我國的家庭中,孩子的爸爸通常承擔大部分養家的責任,而這些育兒的事,理所應當就落在了媽媽們的身上。

媽媽們普遍認同,“拼媽”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拼教育理念,也就是所謂的家庭教育方式。

我曾經花費了很多時間研究早教知識和孩子的吃穿用度,應該説,隨着時代的發展進步(當然也有各種早教機構炒作的原因),當今社會對早期教育的重視被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發達的網絡和物流也讓孩子成了世界寶寶,可以隨時用到來自各國的最優產品。

我身邊很多人都在説: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要什麼有什麼。

曾經我也這麼認為,當我給孩子買很貴的用品和玩具的時候,我還覺得自己是個很不錯的媽媽,頂着生活壓力給孩子提供了我所能給的全部。

但是我又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

我們這麼重視早期教育,那為什麼,這個時代多的是工匠,而非大師?多的是明星,而非恆星?多的是鉅富,而非貴族?

我們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孩子身上,給他提供最好的教育最貴的玩具,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叛逆的、孤獨的、偏激的、不快樂的孩子?

而在古代,在物質條件非常艱苦的時候,甚至在戰亂動盪時期,我們這個國家還是大師輩出羣星閃耀不是嗎?

經過長時間的反省和思辨,我發現這個問題產生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媽媽的缺位。

最大的缺位媽媽羣體,就是留守兒童的媽媽。

據統計,我國有6000多萬的留守兒童。這就意味着有6000多萬的孩子享受不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在嚴重缺失父母親情、經濟條件不佳、無有效管束的環境中孤獨散漫地成長,這些讓人心疼的孩子,如果憑自己的本性和造化走上正路,開創幸福人生,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但我知道,即使實現這個最好的結局,他們內心的那個巨大漏洞,也是永遠填補不上的。

排名第二的,是職場媽媽。

很多媽媽三個月產假一過就奔赴職場前線,把孩子丟給後方老人或者保姆照顧,為了更好地工作沒有後顧之憂,很多人早早給孩子斷奶。比留一起感悟人生守兒童媽媽強一點的是,她們會每天或者每週回家陪陪孩子。但是扣掉做家務、玩手機、休息的時間,實際陪伴孩子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

排名第三位的,是不懂得正確陪伴方式的媽媽,這些媽媽可能是全職媽媽。

看似為了孩子犧牲了職業前途,終日圍着孩子操勞,但是要麼不懂得科學早教知識陪伴質量不高,要麼太迷信各類早教言論用力過猛。這些媽媽會成為孩子的保姆、陪讀、導師、教練……就是沒有成為媽媽。

當然,我説這些並非指責,只是提醒。

首先,是提醒社會各界對這個問題有足夠的重視。

曾經看到一種説法:日本人的孩子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媽媽親自帶,中國人的孩子都是沒有多少文化的老人和保姆帶,這樣長期下去,中國的國民素質和經濟水平跟日本會越差越多。

深以為然。中國的媽媽,在成為合格媽媽的路上有太多阻礙、太多不利因素。生活壓力、工作壓力、家庭壓力、性別歧視、生育歧視、哺乳歧視……哪一個阻力不是靠自己拼了命去推開?哪一個問題不是靠自己的血和淚去解決?請社會、企業和家庭多給媽媽們一點理解和支持,這不僅是關係家庭穩定和諧孩子健康成長的小事,更是整個國家和民族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其次,是提醒媽媽們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重視親子時間,提高陪伴質量。在大環境還沒有徹底改變之前,我們還是可以努力不成為第三種缺位媽媽的,對嗎?

現在回到開頭那個問題,古代那些偉大人物的母親,她們大多足不出户、甚至目不識丁,她們沒有中西合璧的教育理念、沒有高精尖的教育器材、沒有各種用途的啟智玩具,為什麼卻能教育出千古流芳、成就卓著的人物?

我得出的結論是:教育這個東西,無論形式如何變,核心的東西永遠是不變的。我們往往趨之若鶩去追求最昂貴最華麗的形式,而忽略了最核心最重要的東西。

“三遷擇鄰”、“斷機教子”、“陶母教子”、“岳母刺字”……在這些歷史故事的背後,往往站着一位平凡到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姓名的母親,她們眉眼温柔,語氣平和,但又頗有主見,意志堅定;她們吃苦耐勞,勤勉持家,但又明辨是非,識大體顧大局。可以説,正是她們的言行舉止,塑造了燦若星河的華夏曆史,正是她們的柔弱臂膀,托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樑。

最好的教育,就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裏,就在媽媽和孩子相處的點滴時光裏。不缺位的媽媽,才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急缺的人。

育兒心得體會4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預習是促使孩子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激發孩子求知慾、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很多媽媽一起交流對孩子學習語文經驗,總結出幾點要求是:

一畫,大聲地朗讀課文,勾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句子。

二問,問家長自己不認識的字或詞,自學字、詞,並寫下來。

三析,對課文進行分析,説一説課文裏的主要內容,最好能夠用圖畫把課文的意思表達出來。

四答,嘗試性回答課後作業題。

五提,提出通過預習後還不懂的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慾,則有興趣。孩子帶着問題去聽課,把主要精力放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問題上,在聽課時就能產生一種積極主動、輕鬆自如的心理狀態,就能充滿自信,這正是成功的學習所需要的一種心理優勢。

學習主動,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滿自信,於是成績就好。成績好了,學習更主動,學習興趣更濃,成績會更好,良性循環鏈就形成。所以,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尤為重要。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一種最有效途徑。

育兒心得體會5

幼兒迷戀手機,這跟你的家庭環境有關。為什麼孟母要三遷?不就是怕環境影響自己的孩子。

1、試想下,一個家庭裏面只要有空閒的時間每個人都在玩手機,時間長了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能不迷戀手機嗎?如果家庭學習氛圍很濃是絕不會出現一個愛玩手機的孩子。

2、很多家長因為各種原因讓自己孩子過早的接觸電子產品,孩子嚐到甜頭就自然會迷戀上電子產品。

孩子迷戀上手機對身體發育傷害很大,我們要怎麼改掉孩子的壞習慣呢?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要做好一個榜樣,在家裏的時候有空閒時間可以多陪陪孩子閲讀,多陪孩子進行户外活動。也可以多帶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孩子知道不只有玩手機有趣,幫助他人比這個更有意義。

要改掉迷戀手機的壞習慣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家長多配合多引導。

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就點進來了,感覺非常有同感,我家女兒32個月,也是特別的愛玩手機。經過我長達一個多月的努力,從迷戀到有節制的玩手機。

我來給大家分享幾點我是怎麼做的:

1、爸爸、媽媽在家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不要總是當着孩子的面去玩手機,我和爸爸下班到家之後會把手機調成響鈴狀態放在衣櫥裏面,如果有電話來,我們就可以聽到。大人不去玩手機孩子也自然想不起來去玩手機。

2、給孩子提前約定好看手機的時間,説到做到。

娃兒喜歡看小豬佩奇的動畫片,每次我會給她提前約定:"寶貝,今天呢你可以拿着媽媽的手機看2集小豬佩奇的動畫片,看完2集之後我們兩個一起來藏貓貓,你覺得怎麼樣?孩子連連點頭:好呀、好呀!”

3、安排和孩子的特殊時光

因為我自己比較喜歡畫畫,我經常帶着孩子一起塗塗畫畫、做手工,讓孩子動手的事情貌似娃兒都特別的感興趣,自己也想不起來玩手機了。

4、户外運動

我們可以帶着娃兒去下樓多多的去運動,自己騎滑板車、滑滑梯、給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注意力被分散了,不會想着去玩手機了。

娃兒玩手機會讓大人很困擾,當我們可以掌握一定的方法針對孩子玩手機,就可以把娃從“手機寶寶”的道路上拉回來,焦慮遠離,輕鬆育兒。

育兒心得體會6

現代社會,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總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與大家一樣,有時我也無所適從,但不管怎樣,育子這一關是天下所有父母都非過不可的。現把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些的方法和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並探討。

一、讓孩子快樂,培養其幽默感

快樂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實踐證明,如果失去了快樂,不管家長花多大的氣力,對孩子的教育最終都不可能成功。因此,要讓孩子從國小會快樂,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創造快樂。在我們家,笑聲與歌聲是不斷的,有許多知識,比如成語接龍,説出世界上國家的首都等,我們都是在類似遊戲的活動中教給孩子的。

幽默感就是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的表達方式,讓與自己互動的對象感到愉快的言語或舉止。具有幽默感的孩子通常很樂觀,在生活中不斷地製造歡笑,讓周圍的人感到輕鬆愉快,自己也會富有成就感和自信。因此,我們經常在家中與孩子做一些搞笑的事情,也經常互開玩笑,以不傷害他人為原則,同時要注意禮貌。

二、適當督促,少些干預,多些鼓勵

大多數小孩都很貪玩,家長的督促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科學的,但應適可而止,要注意度的把握。比如,孩子放學回家,我們就會問今天學了些什麼,老師有沒有佈置些作業?然後就讓孩子自己安排、掌握並處理時間。在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家長一般不要在其身旁,不要嘮嘮叨叨,更不可喧賓奪主。只有當他遇到問題時,再進行必要的點撥和啟發,與孩子一起思考問題。

另外,賞識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家長對小孩應當堅持鼓勵為主、批評為輔的原則,更不要輕易傷害小孩。我們小孩喜歡看書,閲讀量已經非常大,從他二三歲起我們就經常在朋友甚至陌生人面前當面誇獎小孩喜歡看書,其實那時他並非特別愛看書,而現在真的已經離不開書了!當然,鼓勵也不能盲目,尤其不要一味物質鼓勵,實際上,我們很少用純物質的鼓勵。比較常用的有:給他買想看的書、允許他參加自己非常想參加的活動等等。

三、尊重孩子,給孩子更多關愛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訓練、教育,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比如,孩子正在看電視,我們希望他不要看了,這時並不是給他下命令,規定什麼時候非關電視不可。而是問他,是再看10分鐘關電視還是過15分鐘關電視,孩子一般會選擇後者(這正是我們的底線),孩子也感受到了一種民主的氣氛,更看到了家長對他的尊重。時間一到,他一般都會主動關掉電視或者離開。

給孩子以關愛的形式非常多,但我認為,儘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是給孩子最大的也是最好的關愛。在每天工作之餘,我們通常會盡可能多地騰出一些時間來陪孩子,與一起讀書、一起遊戲、一起參加各種體育活動。這樣可以擴展孩子的視野,豐富他的知識,陶冶他的情操,使孩子的人格更加完善,同時也促進家庭成員的交流,增進家庭的和睦。

育兒心得體會7

夏季暑期來臨,為了使孩子能健康,愉快地度過夏季,期望大家能掌握一些幼兒夏季的保健知識,以確保我們的孩子愉快的度過炎熱的夏季。

一、慎用蚊香夏天蚊蠅多,家長為保護孩子往往點上一盤蚊香。但要注意,蚊香個性是劣質蚊香中摻有敵敵畏等有機磷農藥,燃燒時農藥散佈在煙霧中,被幼兒吸入易致中毒。孩子年齡小,身體器官功能較差,對有機磷個性敏感,故不宜應用。

二、夏季食物注意事項孩子在夏季曬太陽時間過長,日光中的紫外線能促進兒童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促使骨骼加速鈣化,但血鈣超多沉澱於骨骼,會使經腸道吸收的鈣質量相對不足,造成血鈣下降,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此時如果兒童從食物中攝入的鈣質不足,或不能及時補充鈣質,極易導致低鈣性驚厥症、出現雙眼上翻、面肌顫動、肢體抽搐,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因此,夏季要及時給兒童多吃些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蝦米皮、海帶、魚、骨頭湯等。另外,蛋白質可促進鈣的吸收,如豆製品、雞蛋等;炎熱的夏季裏西瓜是孩子常用的消暑佳品,但是此刻吃西瓜也要當心惹出“禍”來了。據介紹,一般帶有激素和農藥的西瓜,從外表看西瓜皮上的條紋黃綠不均勻,從裏面來看瓜瓤比較紅,瓜子卻是白色的,而且吃起來沒有甜味;冷飲吃得過多,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並刺激腸道,使蠕動亢進,縮短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影響孩子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

三、喝水並非越多越好人離不開水,但過量飲水卻會中毒。大家明白,水約佔體重的65%至70%,且在體內相對穩定。所以,在炎熱的夏季,孩子喝水時最好放點鹽或飲用含鹽汽水。若不習慣於喝含鹽飲料,則應將菜炒鹹一點食用。這樣,能夠有效地預防水中毒。

四、夏天不宜給孩子剃光頭不少的家長認為孩子夏天剃光頭涼快,殊不知此法不利頭部保健。夏天陽光強,孩子光頭失去了頭髮遮陽屏障。孩子皮膚防禦功能不夠完善,剃光頭增加各種外傷碰傷頭皮,從而增加各種細菌在頭皮上的感染機會。如果細菌侵入孩子頭髮根部,破壞了毛囊,會影響頭髮的正常生長。因此,孩子夏天不宜剃光頭。

五、飲食不宜過於清淡夏日炎炎,家長怕孩子上火,往往只給孩子吃些清淡飲食,實際上這樣做並不好,因為寶寶正處於生長髮育期,對營養的需求量較大,過於清淡的飲食,會導致孩子出現營養障礙。夏季寶寶的飲食,仍應多樣化,新鮮的魚、肉、雞蛋、豬肝等,都是就應吃的,可做成粥,這樣既便於寶寶消化,又有營養。

六、飲料不宜多喝各種飲料,如汽水、果汁、可樂等,由於內含較多的糖分及電解質,寶寶過多攝入,會影響其食慾和消化功能,而且過多糖分也會使寶寶發胖,因此夏季兒童出汗較多時,最好多喝白開水,給其補充水分。

育兒心得體會8

從學習心理學角度解讀孩子學習成績提升的密碼。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孩子成績的高低由三方面因素決定:智力基礎、動力系統、學習方法。

智力基礎是最容易讓大家產生錯覺,許多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聰明的,但面對一張張試卷上的成績很快將家長帶入另一個極端,出現這一情況時家長就會妄下結論。家長不要給孩子貼一些多動症的標籤,要分清楚小孩的氣質類型,不要扼殺膽汁質和多血質氣質類型的小孩,如果發現有多動症的小孩,不能強化,要多溝通,致使其淡化,家長與老師溝通時不要總説孩子的缺點,要對老師的工作進行肯定或欣賞,引導老師去鼓勵和表揚孩子。

有些家長害怕自己的孩子智商不正常,所以給孩子吃一些補腦丸、忘不了之類的藥丸,這麼做是不科學的,與其買一些昂貴的藥物,還不如堅持給孩子做早餐,多給孩子吃雞蛋,喝牛奶,補充營養。判斷一個孩子的智力是否正常可以從面部表情識別,如果孩子的嘴巴一直張着,大到一定程度的話,就可以初步判定你的孩子存在智力問題,只要孩子沒有這些症狀,那他智力就是正常的。

孩子真正的競爭不在智商,而在情商,孩子的想象比大人複雜,不要把他當寵物養,情商在國小時期很重要,特別在國小一年級要注重培養情商,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讓孩子在適當的時候入學。情商包括意志力、人際關係。

舉個例子來説,如果老師誤解一個學生,一種學生的反應是大膽説出自己的不滿,這種學生在社會上比較偏執,跟人無法相處,總是抱怨是別人的錯,從不正視自己,這是典型的負能量;一種學生的反應是被老師嚴厲的言語嚇哭,這種孩子將來出現的問題就是膽子太小不能勇敢的闖世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女老師的控制慾強,這種控制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體現,比如,看電視的時候遙控器的主動權;第三種學生的反應是,表情淡定,既不悲傷也不執拗,下課之後主動向老師示好,再進一步向老師説明情況。這種學生情商高,將來能自如的應對社會上各種紛繁複雜的事情。

開學沒幾天,一些孩子就會產生懶惰、不好學的現象,主要出現在三類人羣:第一類是青少年,寫兩道題就開始摳手、發呆、看電視,這就是拖延症;第二是文藝青年,要求有自己獨立做作業的空間,其實他是在裏面插着耳機聽音樂;第三類是更高層次的青年,一回家不是她的生理告訴他而是他的潛意識告訴他,快睡覺吧,早睡早起,明天好去抄作業。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弊病,有的孩子卻非常自覺,這是為什麼呢?有5%的學生是班級的核心,經常期待考試,髮捲,開家長會,覺得這是他們最榮耀的時刻;還有一些學生期待停電不上晚自習,老師不來不上課,這些學生學習都很被動,如果你的孩子屬於後者你就要小心了,本來學生的水平沒有問題,但是上好學校需要有相對優勢,那麼孩子就會相對薄弱一些。

一旦讓孩子處在後5%被動學習的人羣中,孩子會有三個階段的表現。

第一階段:老師上課提問,他不敢與老師對視,説話聲音會突然變小,這是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的表達;

第二階段;不在沉默中毀滅就在沉默中爆發,孩子上課時會故意接老師的話引起全班學生鬨堂大笑,或者故意頂撞老師,不守紀律,而孩子的實際需求是——求關注;

第三階段:孩子會千方百計尋找一個舞台來證明自己很強,個子高的學生就會去學習打籃球,再苦再熱都不怕,打遊戲的孩子也並不是懶得學習,他們通宵達旦、廢寢忘食只是為了在遊戲中獲取經驗值,血值,能力值等等來證明他很強。

這些就是心理學家阿德勒説的相對優勢,也是人本主義學家馬斯洛説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比如説近幾年流行的十字繡,大家都在繡,可這是為什麼,就是為了朋友來家裏玩時隨便問一句這是誰繡的啊,而你卻會不好意思地説:“我就是閒着沒事隨便繡一繡”,朋友就會誇讚説:“隨便一繡就繡的這麼好”,在這樣的激勵下,完成了一幅十字繡的鉅作。這就説明人一旦受到激勵就會戰勝你的惰性。那麼你的孩子真的受到激勵了嗎?有的家長則會期盼老師作為聖人般出現。

雖然我們的教育極力推行要賞識教育,但是賞識教育更多的是一個教學術語,我們國家的教育學更多的是受前蘇聯的影響,有一個教育學家説,一個小孩在校園的花園裏摘了一朵花,他就問:“你為什麼摘花”看,小孩説:“因為我媽媽過生日”,教育家幫他又摘了一朵,這個故事雖然很唯美,但是現實中無法實現。

西方心理學觀點告訴你,當老師表揚班裏的每一個學生時,這叫無效經營。怎麼樣的經營最有效,一定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例如劉老師的孩子在課堂上受到老師的表揚,激起了孩子的興趣學習,回家以後就吵着讓爸爸給自己輔導,預習功課,第二天帶着成功的慾望去上課,希望再次受到老師的表揚,果不其然,老師表揚他“勤奮、認真、自覺、踏實等等”。

所以説老師要不停的給孩子貼上唯美的文藝標籤,慢慢的孩子就會帶着這樣的任務不停的努力,從而塑造成這樣的形象,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心理學上講,創設情景助人自助,不要給學生講道理。不要給孩子貼上懶惰、不好學、不細心、不上進的標籤,而應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注重心理健康,學習習慣,要能體會到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育兒心得體會9

楊楊,女,三歲。楊楊比其他小朋友晚一週進幼兒園的,她不哭不鬧,給人的感覺非常懂事,可是當我們正常上課後發現,原來她非常的內向,膽子也很小。每當她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時,她就會主動讓出來,當別的小朋友有攻擊行為時,她更是躲避、退縮,從來不會還手或還嘴,也不會告狀。上課遊戲雖然聽的、看的很認真,但不會參與,就連小朋友最喜歡玩的大型玩具也是敬而遠之。

每天早晨小朋友來園都會主動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進行活動,楊楊來園後,跟往常一樣安安靜靜地坐在小椅子上看其他小朋友玩。我過去叫她跟小朋友一起玩,可是被她拒絕了,後來我提出跟她一起玩,她才慢慢的跟我進了活動區。上課時,小朋友齊聲唱着歌,我發現楊楊邊唱歌邊表演着,於是我對小朋友説:楊楊表演的真好!我們請楊楊站起來唱歌,好嗎?只見她滿臉通紅,害羞地低着頭,説什麼也不肯唱歌。我只好請其他小朋友唱,過了一會她又跟着唱了起來,她的聲音好聽且節奏感強。午飯過後,小朋友們玩了會兒遊戲,準備睡覺了,我帶着他們去上廁所,大家都排隊了,只有楊楊還坐在椅子上,我過去一看,楊楊眼淚汪汪的摸着小手,好象是被椅子夾到了,問他怎麼回事,她還是閉着嘴不説話。

楊楊的媽媽常常問我:“楊楊在幼兒園裏會跟小朋友一起玩嗎?上課和遊戲能參與進去嗎?願意到户外做運動嗎?跟小朋友的關係好不好?”楊楊媽媽還反應楊楊在家裏其實很活潑,喜歡唱歌跳舞,常常一個人表演,但是到了幼兒園了怎麼就完全不一樣了呢?我認為在幼兒園裏,由於楊楊比其他孩子晚進園,因此和其他小朋友有種距離感,不願意主動遊戲,每一次都是在老師的幫助下加入遊戲,比較被動,所以不能很好地投入遊戲及其他活動中來。

我發現楊楊對音樂比較敢興趣,所以在上音樂課或是音樂遊戲時經常會請她唱歌給大家聽,在她自動給音樂加上動作表演時,引導其他孩子一起表揚她,跟她學習。雖然一開始楊楊還是不敢在大家面前唱歌,但是慢慢的開始願意在大家面前表演了,現在楊楊是我們班歌聲最響亮的小朋友了。找到了自信,似乎讓楊楊變的開朗起來,會主動參與到遊戲中,前幾天放學的時候我帶着小朋友玩大型玩具,當楊楊奶奶來接的時候她不肯走呢!

自信心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而幼兒期又是各種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根據每個幼兒不同的發展特點,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讓每個幼兒都有足夠的機會獲得成功和滿足,從而產生自信心,激發幼兒再次嘗試的慾望。因此幼兒無論在幼兒園,我們應該為其創設一些自我鍛鍊的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平時,要多給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幼兒生來就對音樂有特殊的情感,幼兒用獨特的的方式來表現他們內心的感受。正是這種寬鬆和諧的氣氛,使幼兒有可能大膽表現,同時也為教師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提供了機會。其實,困難、挫折在幼兒生活中常常發生,作為老師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引導孩子大膽嘗試,去克服困難,獲得成功。

育兒心得體會10

一、利用愛美心理消滅壞習慣

女兒很小的時候,因為爸爸媽媽要上班,家裏沒有老人幫忙帶小孩,所以是由保姆帶大的。當時的保姆是個貪玩的人,所以七個月大的女兒經常是在保姆與別人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一個人默默地坐在一旁,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吮吸手指頭的壞習慣。雖然百般糾正,但是都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等她上了幼兒園之後在幼兒老師的幫助下放棄了吮吸手指頭,卻變成了啃指甲。十幾年當中,她的手指甲從來沒剪過,一旦她感到寂寞無聊時,就會挨個把手指甲咬一遍,咬到手指甲比一般人的都要小一碼,而且光禿禿的,手指肚因為沒有指甲的保護而變得特別飽滿。資料上顯示,孩子缺乏安全感時就會啃指甲,但我們已經沒辦法再讓她忘記幼兒時期的孤獨和緊張。

等她上了七年級的時候,我發現十三歲的她慢慢地開始關注美容化粧,穿衣搭配了,這是女孩子的愛美之心開始萌動了。有一天,正在看電視的女兒又在啃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我輕輕地捧起她的小手讚美它的白皙修長,然後鄭重承諾,等她把指甲蓄起來,我就會帶她去美甲。愛美的姑娘一下子蹦起老高,保護指甲的行動馬上開始,先是查閲資料,然後根據網絡上説的給指甲塗抹橄欖油,每天精心地清洗,不斷地觀察它生長的速度。一種期待與憧憬讓女兒忘記了自己的精神寄託,一種屬於這個年齡的愛美之心拯救了那十個手指甲。終於十個手指甲都長到了一兩毫米長了,美甲行動在即,她總是擔心媽媽會毀約,每天都會問美甲的事情,我堅定地告訴她媽媽説過的話就一定算數。因為這時已經是下半年開學季了,我答應她去美甲,美完之後老師也會讓她處理掉了,這樣既讓她滿足了一把愛美之心,也不會讓美甲傷害到她的身體。所以,一週後,當她美滋滋地欣賞自己漂亮的美甲時,在老師的督促下,在她自己上網查詢各種資料後,她愉快地接受了老師的建議,洗掉了美甲。孩子在這個美與洗的過程中,通過查閲資料,懂得了美甲的害處,看到了美甲之後指甲的細微變化,也遠離了這種以傷害自己身體為代價的美麗行動。

從這件事中,我也明白了教育孩子不能光靠施壓和唸叨,而是要學會因勢利導,像練太極一樣借力還力,很多道理不能光靠説教,體驗本身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教育方式。

二、利用勞動機會學知識

每年過年之前,我們家裏都要搞一次大掃除,裏裏外外,從廁所到廚房,我一個人總是累得腰痠背痛。20xx年的春節即將來到,我又開始了瘋狂的大掃除活動。等到中飯時,房間裏已基本完事,但是我們家外面還有一個小平台,要爬窗户過去搞衞生,因為很不方便,所以小平台上面很亂很髒。女兒剛剛寫完作業從房間裏走出來,癱在沙發上的我,提出請求,請求她幫我打掃小平台。條件是每平方米5元的報酬,但是小平台多大我也不清楚,需要她自己去丈量。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數學一直是女兒的弱項,所以我故意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想讓她在勞動中學會動手,學會生活中的數學。女兒一聽有錢賺,立馬來了精神頭,因為她平時喜歡去買點零食買些書。她拎着一條量衣服的尺子,爬出窗户,跳到小平台上,觀察了一番後,才開始了測量,計算,求出了平台面積,然後在核算出我應付的報酬。這些前期工作做好後,她開始賣力地清理垃圾,一遍一遍地擦拭着地面,最後把物品擺放整齊,大汗淋淋地爬了回來。拿走了她的報酬30。6元,然後愉快地預約下一次掙錢的機會。

路遙在《平凡世界》中寫到:"勞動是每個人都應該必修的課程。"是的,一個孩子具備了勞動能力和勞動習慣才能走向獨立的生活。讓孩子在勞動中學習,既讓理論聯繫了實際,又讓孩子的身體得到鍛鍊,何樂而不為呢?

三、利用小目標激勵進步

女兒是個中上等學生,智商不低,但是毅力不夠,缺少了刻苦鑽研的精神,所以進入國中的她,成績忽上忽下。為此,我為孩子制定了不同的小目標,七年級的第一個學期,我們的目標是進入班級前十名。通過幾次考試我發現,進入了班級前十也不一定能保證在全校前百名。所以,第二個學期我們的目標是進入全校前一百名,等這個目標也實現的時候,我鼓勵孩子向班級第一名衝刺,當然這是要有充分的誘惑條件的。以前都是給獎學金,這次答應她只要衝到班級第一,可以實現自己的一個願望。女兒的要求是想要一隻小狗作伴,我爽快地答應了她。因為女兒曾經飼養過一隻小狗,那隻小狗讓她遠離了獨生女的孤單,走出了獨養的寂寞。小狗陪伴了她半年之後走丟了,從此這個愛心滿滿的孩子便有了深深的小狗情結。在八年級第二學期的第一次月考成績出來後,她真的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自然她又擁有了一隻可愛的"小怪物"。

每個孩子都是不可複製的,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足,我們只根據自己女兒的實際情況為她量身定製每一階段的"小目標",讓孩子在追求的過程中努力奮鬥,在奮鬥中體驗成長的快樂,在目標達成之後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懲罰促其成長

女兒在進入八年級下學期後,爸爸媽媽經過商量決定每月給200元零花錢歸自己支配。決定這樣做,是希望孩子能夠自己抵得住誘惑,學會理財。但是,這個暑假,媽媽去外地辦事,她在QQ上告訴我她想買條裙子,我讓她自己決定,要徵求一下爸爸的意見。等我回來之後發現,那條裙子已經買來了,但是與她的年齡段不符,有點時尚。再一問才知道,她在沒徵求爸爸意見的情況下私自動用了媽媽的錢買了這條裙子。買衣服可以,但是沒經過允許就私自動用父母的錢,這是不被允許的。尤其審美觀點有點不符自己的身份和年齡,意味着她更多地關注了時尚元素,拋棄了自己這個年齡段該有的清純。為此,我把這兩點做得不太合適的地方跟她講了一遍,孩子賭着氣把自己所有的零用錢都摳了出來,説是還給我,但還差幾十元。我接過了她的零用錢,並且告訴她要通過自己的勞動去掙取欠我的那幾十元,因為媽媽覺得不應該買這件衣服,所以不支付費用;第二,下個月的零花錢將被扣除,那是對她私自動用公款的懲罰。女兒很不高興地接受了懲罰,但是既然是規定就要遵照執行。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個社會是有約束和規定的,潛在的和明文規定的。所以要想適應生活,就應該具備規則意識。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孩子在懲罰中學會承擔自己行為所造成的後果,學會堅強地面對自己的過失,我覺得這是塑造一個健全人格的必經之路。

教育是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我覺得家庭教育亦如此。我在與女兒共同成長的路上用智慧呼喚着那個小靈魂,讓她將來能夠以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體魄步入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小公民。

育兒心得體會11

我一向覺得孩子就應在簡單的環境中成長,享受她無憂無慮的童年。玩,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方式,也是我們認為的教育方式,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僅能夠讓她們獲得無盡的樂趣,還能夠學到各種知識,透過遊戲還能夠讓她們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敗的苦惱。

我不看重她此刻能學多少文化知識,我們平常關注的是她的身心健康,讓她懂得自尊、自強、自立,我期望我的孩子能做一個富有愛心、懂得寬容團結的孩子。平時期望她能多參加羣眾活動,能和小朋友玩到一塊兒,從平時的溝通和交往中來加強她的社會交往潛力、心理承受潛力以及處理事情的應變潛力。能及時告訴老師自己的需求,在課間能大膽的發言。我覺得此刻是孩子性格構成的關鍵時期,融入羣眾對她完整性格的構成是很有幫忙的。

在家裏,我們會有意識地給她創造一個寬鬆自主的環境氛圍,平常也把她當作朋友一樣來溝通,不會拘束於某種特定的形式來教育她,而是在平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其實我們就是她的參照物,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她產生影響,因此在要求她的同時我們要嚴格地要求自己。

在家裏我們會給她一點獨立的空間,讓她學會自我管理。比如我們房間的一個角落是專門給她置放玩具的,那裏的所有物件需要她自己來整理。這個效果很好,這樣讓她體會到了媽媽平時整理家務的辛苦,還有物件需擺放整齊,從哪裏取來就要放回哪裏。平常在處理問題時,我們都會徵求她的想法,比如在給他買衣服的時候,會徵求一下她喜歡哪個顏色,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我們很尊重他,那麼以後她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會思考到別人的感受,多替別人着想。平常我們會盡可能抽出多的時間去與她溝通,耐心傾聽她的心聲,允許她發表不同的意見,創造一種能讓她充分吐露心聲的氣氛,對於正確的觀點,我們會鼓勵,對於不妥當的想法,我們會跟她講道理,她仍然不明白的,我們再適時地加以引導。

總之,我們就應放下家長的架子,多點朋友式的溝通,把她當作家庭的一份子,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重要和職責,給她一份平等,一份信任,讓她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

胡紫政此刻已經六歲了,説話、做事儼然是一個小大人了,什麼事都有自己的觀點和思想。

她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們欣喜萬分,但也不乏頭痛的事情,性格倔強,自尊心太強。胡紫政很愛“面子”,這大概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成長的見證,我覺得是和紫政在共同成長,她是一天一天在長大,我們是一天一天在學着做家長,她的每一天成長都會給我們帶來新的課題,但相信和成人之間的交往一樣,溝通是最重要的,鼓勵和信任是走近孩子心聲的重要橋樑。每個孩子都有缺點,但每個孩子也有他獨特的個性,我們要懂得欣賞他們最可愛的一面!

育兒心得體會12

1、自己勤儉,對孩子卻大手大腳

【害處】有的家長省吃儉用,對孩子卻出手大方,以為這樣是愛孩子,可除了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回報和付出、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反倒不能讓孩子明白一些他該學會的品質,如節約、有計劃的支出等。

【改變方法】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東西,而是給他合適的。從小教會孩子理財,懂得感恩和回報、明白節儉的道理,才是給孩子最好的。

2、沒有禮貌

【害處】家長平時“出口成髒”,或者總做些沒有禮貌的事情,孩子自然會有樣學樣,在長期的模仿中逐漸把這些舉止變成自身行為的一部分,成為一個沒有禮貌的人。以後無論是在人際關係上,還是在學業、事業上,沒有禮貌都將成為孩子的絆腳石。

【改變方法】審視自身的行為,爭取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人。在教育孩子上,言傳、身教是不可分割的兩個部分。

3、帶着寶寶一起看成人劇

【害處】有些家長喜歡帶着孩子一起看電視,因為這樣既能照顧孩子還能自己娛樂,兩不耽誤。但是很多電視節目並不適合孩子觀看,容易讓還在產生錯誤的認知,而且長期看電視多孩子的視力發育非常有害。

【改變方法】給孩子看的電視節目一定是要適合孩子的發展階段的、內容健康的,而且小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也要嚴格規定。最好用玩遊戲等來取代看電視。

4、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比較

【害處】總喜歡拿別的小朋友和自家孩子比較,首先可能會讓自己出現心理落差,從而在教養上對孩子過於嚴苛,或者因為總是對孩子説“你看__怎麼樣”之類的話,讓孩子總是把注意力放在別人孩子身上,很容易受外界影響,沒有信心、自卑。

【改變方法】不要總是用別的寶寶的標準衡量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順着自然的方式自由發展,只要他沒有出現滯後、遲緩的情形,就不必過於擔心。

5、過於愛護孩子

【害處】你心疼孩子,所以什麼也不讓他做,但這樣實際上就是剝奪了孩子動手的機會,讓他沒有學習的機會,得不到鍛鍊,孩子就很難學會照顧自己的技能,同時出現依賴的思想,變成一個“懶惰”的小孩,將來也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改變方法】給孩子一些自主的機會,在他的能力範圍內,給他分配一些事情,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也讓他學會該有的能力。孩子動手是學習最有效的途徑,過於愛護孩子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6、帶着寶寶一起玩電腦

【害處】有的家長既想玩電腦又得照顧寶寶,於是“兩全其美”地帶着寶寶一起玩遊戲,但是電腦的輻射對孩子神經系統和大腦的發育很不利,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都會傷害寶寶,也容易造成頸椎等骨骼發育問題。

【改變方法】孩子接觸電腦太早並不是一件好事,不僅能力達不到,也沒有好處,雖然很多家長想讓寶寶儘早接觸電腦,但也一定要適齡適量才好。

7、當着孩子宣泄你的各種不滿

【害處】工作有壓力了、朋友間有誤會了、夫妻間出現爭執了,你都毫不隱瞞地向孩子傾訴,説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這樣做不僅解決不了問題,也會造成孩子的負面情緒,同時也讓他慢慢學會找別人的毛病,而不能審視自身的錯誤,學會錯誤的處理事情的方式。

【改變方法】你可以用公正的態度向孩子述説,告訴他生活中有不美好的事情,但是別指望孩子替你解決,你也要儘量試着給孩子更積極的印象。

8、説謊

【害處】有時候,家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説謊,甚至為自己的謊言沾沾自喜。這一切,看在孩子的眼裏,會是什麼樣的?首先,孩子會覺得説謊不是錯,那麼他也可能擁有這種“品質”;其次,會讓他因不解,而對家長的認識產生偏差。

【改變方法】珍惜孩子的信任,不要敷衍孩子,承諾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無論孩子在不在場,都爭取做一個有誠信的人。

9、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

【害處】有些家長做事總是拖拖拉拉的,一點時間觀念都沒有,這樣的做法延續到孩子身上,容易讓孩子也沒有時間觀念,對不守時、遲到之類的不良事件都沒有正確的認識,日後就很容易出現類似的問題。

【改變方法】從小給孩子灌輸時間觀,讓他們瞭解時間的重要性。平時做事一定要按計劃進行,嚴格按規定的時間完成,不要總是“來日方長”

10、不守交通規則

【害處】看看左右無人、無車,就隨意亂闖紅綠燈,這樣不僅威脅自身及他人的安全,也讓孩子不重視交通規則,存在僥倖的心理。沒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無論出門在外或者在家都很容易遇到危險。

【改變方法】不論是否帶孩子出門,都要遵守交通規則。平時也儘量告訴孩子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告訴他,這樣做實際上是在保護自己。

11、當眾批評孩子

【害處】有的家長為了挽回面子或其他的原因,總是在寶寶犯錯的時候當中責罵他或者羞辱他,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自卑。也會影響親子間的情感,同時這樣的做法並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改變之處】孩子犯了錯誤要及時指出來,但態度一定要温和,告訴他為什麼錯了,你的目的是讓寶寶改正錯誤,並不是當眾打擊他。

12、不愛運動

【害處】這大概是大多家長的通病,自己不愛運動,自然就不會帶着孩子一起運動,甚至忽略運動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讓孩子成為一個小胖墩,或者因為缺乏運動而導致某些技能發展滯後。

【改變方法】多運動是利於自己也利於孩子的事情,所以平時儘量抽時間帶着孩子一起做些運動和遊戲,既鍛鍊了身體,也培養了親子感情

育兒心得體會13

其實教育子女説複雜也不復雜,説簡單也不簡單。我的體會就是: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用心。基本上就事半功倍了。

在我們一鳴很小的時候,我每天都會抽時間講故事給他聽。雖然他那時並不見得能聽懂,也不認識那些字,但我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給他聽故事,給他創設學習的氛圍,讓他能感受到看書的興趣。

事實證明,這樣做非常有必要。因為就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認識了很多很多的字,這一切都是在潛移默化只能感完成了。現在他每天都是自己看書,基本上不用我操心。在這個過程中,耐心很重要的。因為在對待孩子的教育方法上,並不能好象成人之間的做法,簡單直接。

一鳴愛看書,但他對數學興趣不大,而我也沒有強迫他去學,因為我知道那樣反而會事與願違,所以我只是利用平時機會。比如:今天酒宴上分喜糖了,叫他數一下,一共有多少?分給了大家以後還剩多少?就如此類的事情。只要我有空都不會放過,漸漸的,興趣越來越濃,現在十以內的加減法已經很順手了。

我覺得教育孩子並不需要特意安排時間,正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小事,多用一點心思,找機會來指導孩子。説真的,我並不羨慕學會了多少知識,學會了多少技能的孩子,我只希望兒子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以後學習成長的道路鋪好路!

育兒心得體會14

  一、孕期

對於我來説,育兒其實是從孕期就開始了,我當時就開始讀很多育兒書籍,我是個相信書本的人,對於許多禁忌都嚴格遵守,還有意識地多聽好聽的音樂,每天念《心經》給寶寶聽。

  二、一孩時代

初期,有老人幫忙,孩子除了吃睡,其他的要求也不太多,我一直用親密育兒法,儘自己所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培養親密感情。孩子一歲後隨着個性逐漸顯露,越來越發現書本不夠用了,書上的問題我沒有遇到,遇到的書上沒有解答或者書上的方法對我的寶寶不管用,我就只能更加深入地去了解我的孩子的個性,用做媽媽的本能去思考怎麼樣去應對,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的嘗試,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三、雙孩時代

大孩子一歲時我又再次懷孕了,第二個孩子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體力上的辛苦增加了幾個數量級,但精神上反而比原來放的鬆些了。新生兒生理上對媽媽的需要很多,大孩子又要爭寵,所以晚上睡不好,白天很忙,再加上完全沒有自我空間,使我曾一度陷入產後抑鬱,我感覺自己要調整親密育兒的策略了。另一方面,由於有了第一次帶寶寶的經驗,對於許多事情已經有過經歷,像黃疸、出疹子、發燒等,就不再驚慌失措,精神上相對放鬆,對自己做媽媽也更有自信,對自己的育兒方法也越來越清楚。

1、 孩子一定要自己帶,並不意味着全部要自己帶。把事務性的工作儘量壓縮,能夠請別人代勞的,要學會交給其他人。我的體會是每天把孩子交給老人、保姆帶一會兒更好,因為他/她會有同更多人交流的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對寶寶也是很好的體驗。同時給媽媽騰出一點自我空間。

2、 把握和孩子在一起的黃金時間,全心全意。當我開始將孩子“假手於人”的時候,我更注意自己同孩子在一起時的交流,我會放下所有的事情,專心專意陪伴他們,經常在玩兒的時候生出許多新鮮的想法,效果比全天陪伴但是心煩意亂或者同時做其他事要好很多。用心才是王道。

3、 關於親子班。第一個孩子時,我很熱衷,現在已經是可有可無的態度了。不得不承認,有的親子班很不錯,可以學到一些教孩子的方法,也給孩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是相對於收費和花費在上面的時間和精力來講,我覺得有些得不償失。我現在更注重自己專心帶孩子的親子時間,而且帶他們去家附近的公園和小朋友在户外玩耍,也非常開心。

4、 關於選擇幼稚園。香港的幼兒園入學也很緊張,大家往往剛入幼兒園就開始考慮國小的問題了,針對幼稚園和國小還有很多的面試培訓班,真讓人感覺出了孃胎就開始賽跑了。對於選學校,我一開始也常焦慮,也像其他媽媽一口氣就報十幾家,在不斷面試的過程中,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學校是什麼樣兒的:離家比較近,課業負擔不太重,有中英雙文的教育等,我也很看重孩子在面試後的感覺,如果孩子表示喜歡某所學校和老師,我就會很大程度上傾向於這個學校了。至於其他媽媽比較看重的學校名氣和升學率,我反而不太重視,因為這些都是和成績掛鈎的,而成績是要靠孩子的時間和努力得來的,我不希望剝奪他/她太多的童年,我覺得保持他/她的想象力和對於學習的興趣是更重要的事情。

5、 關於中英文的教育。我用的方法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在家裏播放中文、英文的歌曲和故事,重複播放的多了,孩子自然就會複述了,雖然慢了點,但孩子在玩中學,很開心。平時我也注意用中英雙語和孩子交談,讓他們熟悉日常用語。

6、 核心的教育理念。我想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愛、關注和成長空間,讓他們有安全感和自信去探索世界,成長為自己的樣子。

 四、家長的自我教育

這個好像才是我想講的重點。

如果人生是一場修煉,那麼養孩子是很重要的一種修行。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一種自我成長,會從孩子身上了解自己生命的源起,也深刻體會到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更會從中體驗到自我的成長,可以説成為母親之後,我才感到自己真的長大了。除了學會家務事、照顧孩子的種種細節、處理婆媳(母女)關係、培養維繫良好的夫妻感情以及兼顧自己的事業(或理想),在多線操作的同時還要運行良好,確實是個大的挑戰,做到了自然也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如果説生完孩子之後,其他的痛就不叫痛了,那麼養了孩子之後,你會發現所有的困難也沒有那麼難了。

更重要的是,我認識到教育好孩子的本質就是教育好自己,“家長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嘛。自從認識到這點之後,我就不再把力氣使在孩子身上了,我開始改自己身上根深蒂固的毛病,從説話走路到脾氣性格,每當我看到孩子胡鬧忍不住要發脾氣的時候,我就會想:“如果我自己都忍不住大叫,怎麼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呢?”如此一來,我的火氣也就小了一半。奇妙的是,我平靜下來用温和的語氣同他/她講話的時候,孩子也更聽話了。

我從30歲開始學鋼琴,所有的人都認為我是為了孩子打基礎,這麼説也對,也不完全對,主要是我自己喜歡彈鋼琴。我想要我的孩子明白,有夢想就去追,不管多大年紀、多大阻力;我希望他能看到我的堅持和努力,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氣餒和害怕,因為媽媽做到的,他通過努力也可以;我希望我能將音樂自然而然地介紹給我的孩子,讓他欣賞到其中的美,如果他能因此而認識到生命的精彩和其他美的事物就更好了。同時,我更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和運動,每天堅持讀書並和他分享一些心得,我們都樂在其中。

最後,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公婆、老公,因為教育孩子從來都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他們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努力,也感謝他們讓我遇到了更好的自己。當然,還要感謝我的兩個可愛的寶貝,其實他們才是我的人生導師,對不對?!呵呵~

育兒心得體會15

都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有多大。父母的教育將伴隨孩子的成長,教育的得當與否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將來,所以説,家庭教育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哦。

閒暇中翻閲郡郡的成長手冊,發現孩子在不經意中已經漸漸長大了。郡郡不僅是媽媽的寶貝,也是媽媽教育的成果,對於郡郡的成長過程,我很樂意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育兒經驗:

一、從小培養孩子的閲讀習慣

閲讀習慣的形成關係到孩子長大以後的學習,媽媽對幼兒的閲讀培養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記得郡郡幾個月的時候,媽媽就開始給她唱兒歌、講故事,媽媽在家裏每個角落貼上圖片與漢字大卡片,從小給孩子營造一個語言氛圍,所以,在郡郡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許多字寶寶,並對故事表現出很強的興趣。在郡郡1歲多的時候,不管有多忙,媽媽總會抽出一段時間陪她一起讀書,突然有一天,郡郡竟然拿着書一字不漏的把故事內容複述出來,從那以後郡郡在認字方面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很快她就能獨立閲讀了,有時媽媽忙就遞給她一本故事書,郡郡坐在沙發上一個人認認真真地看着書,不吵也不鬧。

二、從小注意孩子思維發展

讓孩子變聰明,1分靠天賦,99分靠家長的付出。所以,媽媽總是不厭其煩

的去“淘”各種各樣的智力訓練的書來考孩子,這樣既滿足了郡郡看書的慾望,又促進了她思維的發展。另外,看碟片也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法,關鍵是家長要為孩子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徵的,我覺得天線寶寶和巧虎對郡郡語言和思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加強交流,和孩子做好朋友

孩子就像一本書,家長只顧往後翻,但真正讀懂十分不容易。當郡郡4歲的

時候叛逆期特別強,性急的媽媽有時也會錯怪她,當媽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會主動向郡郡承認錯誤。媽媽和郡郡還常常玩遊戲,我們之間的身份不僅僅是媽媽和寶寶,更像好朋友。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許多,這需要我們家長不僅要有關愛孩子之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家長能做到這幾點,再加上學校和社會的共同關心,我們的孩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