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文萃谷 2.69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薦)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5篇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

今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了自然博物館。一進博物館我們先參觀了古乾屍展廳,展廳裏放了兩具乾屍的骨頭,都是明朝的。一具乾屍骨頭已經發黃,還有一具乾屍骨頭竟然是黑色的。我看了覺得有點恐怖,所以我們很快就出來了。

接着我們參觀的是古動物展廳。一進展廳我就看到了巨大的恐龍化石。我根據這些化石的樣子告訴媽媽這裏的恐龍化石有劍龍,還有長頸龍。媽媽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其實我是在自然課上聽老師説的。這次我看到了真的恐龍化石,覺得有些害怕。因為長頸龍的化石好高,頭頸好長,頭都快碰到屋頂了。我想如果它們沒有滅絕一定會把人吃掉吧,它們簡直是龐然大物,就連旁邊的恐龍蛋化石也很大,我都看呆了。

古動物展廳裏的古人類發展陳列室也很吸引我。陳列室裏的圖片、模型介紹了人類進化發展的過程,還有人的.胚胎髮育的過程。我看到很多實景模型,知道了人類是由猿人進化而來的,知道了猿人由爬行到直立行走的進步,還知道了古人類是怎麼生活、捕獵的。其中有一個模型中有一羣猿人用自己做的石器在殺一隻鹿,我覺得太殘忍了,不過媽媽説他們是為了生存才這樣做的,不然他們會餓死的。

後來我還參觀了各種動物的展廳,看到了節肢動物、線形動物、魚和兩棲動物的標本,還有各種鳥、哺乳動物的模型。其實還有很多動物我有點忘了。不過今天我問了爸爸媽媽一個問題把他們考住了。

你知道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是什麼嗎?答案是蝙蝠。如果上自然課認真聽的小朋友一定都知道這個答案。

我今天的收穫可真大啊!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2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着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台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件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卧、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級”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摸”,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裏的不文明現象,既説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羣,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峯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峯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3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築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眾非常多,並且很多是外國遊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着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着自己説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着悦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藴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4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特展的展廳在博物館右側的二樓。博物館一樓右側的展廳原先是"文化遺產日特別展覽",已於前一天結束了,裏面正在收拾整理,不再對遊客開放,讓我和妻感到很大的遺憾,還好,在接下來在二樓的參觀中看到的大量寶貴文物,讓我們減少了些許的遺憾。在樓梯口檢票後,將打過孔的票張進口袋,同妻一起順着樓梯來到二樓。感覺到有些累,正好展廳門口的長椅上有空閒的地方,於是讓妻一人進去先看,我喝了點水,在椅子上少時休息後進入展廳參觀。

展廳分左室和右室兩個部分,我從左廳開始參觀。順着門左側在選購紀念品的眾多遊人往去,第一件展品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青銅器方鼎,具體的名字我現在記不清了,大概叫做"虎耳牛頭鼎"。五頭形態各異的長角、虎耳的銅牛首尾銜接的站在鼎口上圍成一個圈,剛好將鼎口圍住;鼎腹兩側各有一隻頭朝上、尾朝下、呈爬行狀的銅虎,威猛之勢自然流露;三隻虎足形鼎腳均勻的分佈在鼎腹底側,使圓鼎穩穩的站在展櫃上。整個圓鼎結構緊湊,佈局合理,想象豐富,造型逼真,銅綠色顯示着它年代的悠久,讓我駐足許久不忍離去,盡情感受着那段昔日的歷史。

1959年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墓地第10號墓出土的"彩陶背壺"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展廳中部展出。壺的腹壁一面扁平,兩側各有一環耳,另一面中部有一豎鼻與扁平腹部的一面相對,3個附耳繫繩之後便於背在肩後攜帶。背壺為紅陶,近口沿處繪有3個等距離的黑白彩同心圓;壺頸與環耳之間的肩部內白外黑兩道細線形成一帶狀圈,沿帶繪有黑地白彩渦紋;壺腹繪有黑白彩同心等邊三角形,頂角上下相對沿壺腹排列;腹下繪有黑色細帶,在其上等距白點排列;底部繪有白色圓點。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文物工作者,更非一個歷史研究人員,無法從專業角度進行解釋和説明這件文物的特點和意義,能做的,僅僅是將我眼中看到的記錄下來罷了,以後當我讀到相關的資料時,能從我的記憶中找到相關的記憶片段,來讓我重温這段歷史,引起相應的共鳴,那或許便達到了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享受了吧。

在展廳靠近裏側的中間位置,橫列着一個長約2m、寬1m左右的的展台,著名文物"金縷玉衣"就靜靜的"躺"在裏面。對金縷玉衣是早在國中的歷史課本中就已經知道了,但對它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記載上,沒有一個實際的或者更可以説是基本成形的概念,今天得以在眾多的參展文物中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實屬幸事、慶事。在我面前的金縷玉衣是由一塊塊紅白色的大小不一的玉石片組成,大的平均長約10cm、寬5cm,小的平均長約3m、寬1cm,最大的玉石片是腳底的那片,長約25cm、寬10cm左右,所有的玉石片,無論大小,厚度都不到1cm,表面光滑、紋理清晰。在每塊玉石片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米粒大小的孔,金絲穿過這個小孔,將所有的玉石片串連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將要穿戴金縷玉衣的人從頭到腳、絲毫沒有放過的包裹保護起來。能看出,展示在我面前的這件金縷玉衣是為男性製作的,因為在其大腿根部有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而形成的小筒子,用來盛裝男性的'生殖器官。頭部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起來、按照人的五官巧妙的分開鼻、眼、耳器官,軀幹及臂膀、腿部用大塊的玉石片錯落有秩的穿接,手掌及腳部用大小不同的玉石片按照一定的順序交叉穿接、用一大塊整片的玉石片坐為腳底,腳趾前端用小塊玉石片豎立串起,使整個腳部能合適地放入。

整個金縷玉衣渾然一體,大小不同的玉石片在金線的連接下有序地成為一個整體,緊湊而不擁擠的將穿戴的人包裹在金與玉的氛圍中。據資料顯示,這件金縷玉衣整整花費了當時數百名技藝精湛的玉石匠人兩年多的時間,花費的資產相當於幾百户富裕人家一年的所有花銷總和。花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來製作出的金縷玉衣,顯示出當時的統治者希望通過這種外在的保護來達到自己屍骨永存的願望,但後來發上的事實可與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往往在他們穿上金縷玉衣不久的以後,他們的墳墓就被垂涎於墓室寶物的盜墓人所挖掘,寶物被偷盜,而他們的屍骨卻落的個蕩然無存的地步。

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的眼底出現,一段段的歷史,在我的腦海中重現。宋呆瓷器珍品"官窯貫耳瓶"、兩漢時期的"碧玉谷紋璧"、唐代的"騎駝樂舞三彩俑、三彩馬"、商朝的"玉援銅內戈"、兩漢時期的"市樓畫像磚"、漢代青銅燈具"彩繪銅雁魚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牛車"、讓我痴迷的"四羊方樽"等等珍貴的文物,在我的面前一一閃過,讓我通過它們去解讀和感受那段昨日的輝煌,所有的這一切讓我留戀、讓我駐足、讓我忘記了去分辨左右兩個展室佈局上的不同,更讓我忘記了朝代的更替、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恍惚間不同朝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在我的面前,而我,也貪婪的呼吸着那已經久遠了的熟悉的祖先的氣息,深切感受着祖國母親的博大精深。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5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國小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祕”。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着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裏,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藴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6

“起來,起來,快起來,你可別忘了,今日要和應樂天一齊去博物館參觀。”媽媽象只大鬧鐘大聲喊道。我朦朦朧朧的睜開眼睛,打了個哈欠,從牀上坐了起來。“快點,快點,時間不等人,不要像只小蝸牛。”媽媽催促道。我立刻從牀上跳了下來,飛奔到衞生間洗漱,很快就洗瀨好了。我跑到媽媽面前,幽默的對媽媽説:“報告媽媽,張慧燕洗漱完畢,特來報告。”

我和媽媽乘公交車,首先來到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和應樂天一家會合。會合後,我們領取了“第二課堂學習競賽場館實踐活動通關卡”和“工藝美術博物館的闖關卡”後,我們直奔三樓參觀並答題。

我們首先來到第三展區—————巧奪天工的織繡工藝,王文瑛的雙面異色異物異景《雷鋒今昔》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後我們來到了第四展廳—————經天緯地的編織工藝,趙錫祥的特重工萬縷絲全雕鑲邊牀罩給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它是由一個挑繡能手花費4年半時間,用1500萬針精心繡織820朵形態各異的花朵而成的,榮獲20xx年首屆西湖博覽會工藝美術金獎。參觀完展廳我們開始答題,耶!我們兩個都得了一百分。

我們接下來去參觀了運河博物館,杭州運河博物館看起來很神祕的樣貌,裏面藏着許許多多我們不明白的祕密。裏面共分五個展廳,全方位地反映京杭大運河開鑿、變遷的歷史和重要作用,沿運河主要城市的歷史風貌,以及豐富多彩的`運河文化。參觀完運河博物館讓我瞭解到,在中國古代,運河邊的經濟異常繁榮昌盛,運河是經過好幾個朝代的人才修築完成。工程浩大,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最終,我們又去參觀了我們最為熟悉的西溪濕地博物館。大門入口種着各種各樣的荷花。進入一樓大廳,到處都是介紹濕地的相關知識的液晶屏和簡介牌。裏邊還有兩隻可愛而又很逼真的大恐龍,孩子們爭先恐後的爭着坐上去照相。在通往二樓的通道兩則,有全世界存在的各種各樣的鳥類圖片和簡介。二樓有許多介紹濕地的通關遊戲,讓我們瞭解了很多有關濕地的知識。

經過對三個博物館的參觀,以及三個場館的通關答題學習,我收穫了許多以前我不瞭解的知識。我下次還要去更多的博物館,瞭解更豐富的知識。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7

一週前就聽老師説學校要組織我們去參觀大慶博物館。聽到這個消息我興奮極了,可是時間彷彿在作弄我,一週的因此卻變得漫長起來。

終於捱到了前一天,夜晚我想象着博物館的樣子,許久才睡着。一早我就爬起來,興沖沖地來到學校。8點整,一隊大客車開進校園——整整9輛,好壯觀啊!

坐在寬敞的大客車裏,我們全班同學在老師的建議下唱起了歌,從《春天在哪裏》到《讓我們蕩起雙槳》,從《童年》到《踏着鐵人的腳步走》,車廂裏歌聲盪漾,一路歡笑。要到了,透過車窗,一圈紅色建築映入我的眼簾,老師告訴我們,這裏是我們大慶的文化區,左邊是城市規劃館,正對着我們左邊的就是大慶博物館,右邊的是大慶歌劇院、大慶書苑。哇,好漂亮呀!一圈紅色的建築凹字形環抱着一個廣場,就像張開的臂膀在歡迎着我們。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不如館內,迎面就是一組高大的雕塑羣,講解員告訴我們説中間的是猛獁象,左邊是東北野牛,右邊的是披毛犀,這些都是大慶地域史前的動物,都是因為地質氣候變化滅絕的物種。通過腳下的環形地坑,我們看到了這些生物的骨骼化石,每一件都可以説是碩大,難怪雕塑中它們都這樣高達威猛呢。

順着電梯來到二樓,這裏是《東北第四紀自然環境》,在這裏我看到模擬數以百萬年前的自然羣落實景,老虎、狼、鬣狗、麋鹿等動物的標本佇立期中,看着這些栩栩如生的畫面我似乎自己置身在廣袤的東北大草原上,樹木葱蘢,野草起伏……

《東北第四紀哺乳動物》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真正看到了猛獁象和披毛犀的完整骨骼化石整齊地排列在展區裏,一排排,一隊隊威武雄壯,突然感覺自己穿越到了史前,參見它們隆重的慶祝儀式。沿着電梯上到三樓,來到《大慶地區古代人類文明》展廳,這裏陳列着各種文物,通過講解員的講解我瞭解了大慶遠古人類、燦爛的青銅文化、遼金元時期民族融合、驛站文化四個專題知識,原來我們的`油都大慶的古代先民文化是這樣的豐富多彩呀!

不知不覺地參觀結束了,坐在返回的車上,看着窗外一棟棟高樓林立,一叢叢油井鑽塔轟鳴,突然發現原來我們的大慶原來這麼美麗,這麼可愛!回想起序廳裏坐落的當前中國最大的一對銅質鑄鼎,鼎身鑄就《大慶賦》和《鐵人銘》銘文所記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就是大慶人的自豪嗎?

回味中,歌聲又想起來,又是從《童年》到《踏着鐵人的腳步走》,那聲音比來時更嘹亮,感覺比任何時候都自豪,幸福。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8

今天,風和日麗。媽媽帶着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車去參觀永安博物館,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紅色的門,門上有很多的鉚釘,在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寫着“文廟”二字。左邊貼着歷屆大學聯考金榜題名名單,光榮榜單上的名字分別來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學子,看着光榮榜單上的名字,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們的成功告訴我,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學習任務,努力刻苦學習,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隊員。

緊接着,跨入門內,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特別有古代韻味。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魚兒在池塘裏愉快的遊着。我想他們和我一樣,為在能夠在這充滿着文化氣息的地方而喜悦。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廳和大成殿。展列着永安歷史文物以及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物。透過玻璃制的展台上,我們看到了放着抗戰時期的武器、錢幣、生活用品、瓷器書籍等等。在殿中,還放着一台水輪發電機和手搖踏板印刷機,雖然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沒有了昔日模樣,但卻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價值。

但最令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戰爭時期留下來的武器,看着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戰英雄們拿着這些武器保家衞國,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解放,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人民才有了現在的辛福生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可以在學校裏安心地學着知識。謝謝抗戰的英雄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今日的永安博物館之旅,我們帶着永安的歷史,滿載而歸。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9

上海博物館是一個大型古代博物館,館內珍藏文物12萬其中一甚為青銅器、雕塑、書法和寫生為特色。今天我和爸爸一起來到回到了我夢寐以求的地方—“上海博物館參觀展覽”。

第一個展覽是中國古代國際上青銅器展覽。我一走進展廳,就看到了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的青銅器。源起中國青銅器時代約始於公元前20xx年。青銅器種類繁多,紋飾精美,鑄造技術非常完善。我在欣賞時,展覽館內的一名管理員對我説:“青銅器有五大類,分為:酒器、兵器、石器、水器、樂器。它們雖然只有五大類,可這五大類裏卻有三十六個小類,數目極多。”我一邊參觀一邊聽呀着管理員説的話,想:在這裏卻應有盡有。青銅器的紋飾主要就有三種,有獸面紋、鳳鳥紋和龍紋等。

第二個藝術展是中國古代作品展雕塑展。我剛進去就藝術了珍貴中國古代的雕塑看到起源於原始社會的石器和陶器製作。用於至秦漢時期出現的大量戰國陪葬的陶質和木質的人物及動物俑像,展現了強烈的本民族雕塑藝術的特色。就比如説“天王”四大天王原是印度古代神話中的戰將,後被佛教宣傳報道為四個重要的護法神,各守護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以護持佛法。

第三個展覽珍品是暫得樓陶瓷珍藏展。我剛走到裏邊看到許許多多的文物,真讓我大開眼界!清水河當時我看到了許多景德鎮的磚窯,有景德鎮窯釉裏三彩人物圖尊,聽説是釉裏三彩是置釉青花、釉裏紅和豆青於一器,一次燒造成功,其難度非常之大。此尊繪人物、鶴、鹿、松樹等,寓長壽之意。四種顏色均十分成功,是官窯釉下彩的典形器。這種釉下三彩的燒製技術應該三彩説是清朝康熙的特殊工藝技術之一,康熙以後就逐漸失傳。因此,尺牘品中釉下三彩器十分稀少。

到訪完了青銅器展後,時間也不早了,還沒有參觀完的'地方下次再來。

我今天覺得收穫一定。因為我學習到了在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而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既瞭解到簡牘了各式各樣的的青銅器和雕塑陶瓷,又見識到了絢麗多彩的繪畫和書法,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後還要再去歷史博物館,學習更多的知識!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0

海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1984年開始籌建的海南博物館,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館”,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因為當時海南剛建省,百廢待興,政府資金不足,籌建中的博物館遲遲沒有開工。

20xx年11月15日開館的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是我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省博物館工程佔地面積60餘畝,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託“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館內設有基本陳列4個,《海南館藏文物陳列》、《海南歷史陳列》、《海南少數民統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

由館長丘剛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於20xx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彙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我館多位業務骨幹,向讀者展現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築、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此外,我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西沙羣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製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為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不僅是我省重要的社會文明標誌,對建設國際旅遊島和促進我省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必將對全面推動我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1

晚上8點半,全年級200多人在圖書館門前集合。每個人都是大包小包,還有很多提了箱子。這次去廣州的只有三十多人,去西安的竟有浩浩蕩蕩有一百五十幾人之多。同學們臉上都洋溢着笑容,興奮之情溢於言表。去廣州的同學先上了車,我們互相道別。在通往火車站的路上,校車裏也是一片歡聲笑語。

坐上T2,我們幾乎佔了兩節車廂,感覺很親切。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去北方,又是去西安這座古城,心裏的新鮮感就別提了。雖説我們上車時已是晚上10點多,我絲毫沒有倦意。同學們都在討論西安的景點和美食,也都沒有睡覺的意思。車廂裏的其他人都向我們這幫學生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到了下半夜,我在對西安的美好期盼中進入了夢鄉。

26日中午,我們到達了中轉站鄭州。經過幾小時的修整,我們再次上路。這次是慢車,又沒有空調,坐在車裏感覺不是很舒服。不過這絲毫沒有影響我的心情。向車窗外望去,大片的麥田豐收在望。進入陝西境內,只在國小課本上看過的窯洞讓我大開眼界。不遠處的夕陽把天空印染得格外美麗。夜幕漸漸降臨,遠處的燈光時不時引發車廂內的歡呼和掌聲。我們離西安越來越近了。

晚上九點半,我們的終點站西安到了。走出火車站,高達的城牆引入眼簾,彩燈把城牆點綴得格外漂亮。緊接着,大家分批坐上通往臨潼驪鐵賓館的汽車。死機熱情地向我們介紹西安的美景。他的熱情讓我們提前感受到了陝北人民的淳樸和好客。

在我們工作之前,兵馬俑博物館宣教部的王芸老師先給我們作了實習培訓。她先教我們如何做人,讓我們學會堅強,懂得珍惜緣分,更要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多多學習。然後她給我們介紹了博物館的相關知識。在培訓最後提醒我們注意安全。

我們一共分成兩組輪流工作,每個組工作一天休息一天,這樣也有利於我們休息調整。我們此次在宣教部和票務部工作。完成規定任務之餘,我們就可以找外國遊客交談,鍛鍊口語。萬事開頭難,我觀察了很多外國遊客,遲遲不敢上前。想了一會,我找上幾個同學,人大力量大嘛!“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話果然不假。我們幾個終於鼓足勇氣與一位年青人交談起來。我們你問一句我問一句,交談很融洽。在他的同伴到來之後,我們的談話不得不結束了。開了個好頭,以後的'工作就水到渠成了。我們碰到了各個國家的遊客,都聊得很愉快。

通過交談,我發現了外國遊客的很多共性。首先,他們很熱情。只要我們和他們打招呼,他們都會笑容滿面地迴應。他們還都會説一兩句中文,如“你好”、“謝謝”,就像大多數中國人都會説“Hello”、“Thankyou”一樣。其次,來到這裏的外國遊客都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有些外國遊客掌握的中國的歷史文化知識甚至比很多中國人都多。還有很重要地一點,他們都會誇獎我們英語説得好。儘管他們只是出於禮貌,我們還是很開心。這也讓我們增強了自信心。

宣教部的工作是做調查問卷,這項工作需要很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我們需要找準調查對象,通過察言觀色知道説採訪之人是否願意接受調查,能否提出建設性意見。票務部的工作相對來説比較機械,但是需要良好的工作態度。我們邊檢票邊説“歡迎光臨”或“Haveaniceday”,臉上還要保持微笑。時間一長,臉部肌肉都有些僵硬。總的來説,我們的工作很輕鬆,但要做好還是需要付出很大努力的。我們做的調查表中,遊客們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遊客們的建議涉及了博物館的各個方面。我們都希望這些建議可以對博物館的建設有幫助,讓兵馬俑博物館永葆生機!

這次的實習機會是十分難得的。正如王老師説的,全國只有我們這羣學生有機會來兵馬俑實習。兵馬俑是世界聞名的博物館,我們應該珍惜機會,好好學習。通過實習,我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可以用以下幾點概括:

1.改變了對英語的認識。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工具,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好地與人溝通。經過這次實習,我認識到,英語不是多背幾個單詞,多學幾個語法,多做幾道題目就能學好的。它是交流的橋樑,只有通過與人交流才能發揮其作用。學以致用,也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提高。今後我要抓住任何機會鍛鍊口語,爭取更大的提高。

2.增強與人交流的能力。怎樣開始一段談話也許很容易,但如何繼續談話就是一門藝術了。拿我自己來説,我碰到了一羣江蘇老鄉,很容易打開了話匣。我請他們作了幾分調查表,寒暄了幾句之後,我發覺無法繼續和他們交談了。不知説什麼,我只能低頭做問卷。直到他們要走,我才和他們説了句“再見”。這次經歷讓我認識到,今後要多多學習如何與人交流。在後來與人談話中,我注意多談一些他們可能感興趣的話題,很好地繼續了我們的談話。

3.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遇到了一位法國女孩,她的英文不是很好,説着説着就會冒出一句法語。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試着揣摩她的意思,並用英語向她證實。這樣一來,我們的談話進行得很順利。

4.開闊了眼界。西安不愧為十三朝古都,擁有無數景點: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兵馬俑、傳説中楊貴妃的沐浴場所華清池、巧奪天工的大唐芙蓉園、歷史悠久的鐘鼓樓、號稱天下第一險的西嶽華山……這些景點讓我們流連忘返。除了這些文化景點,西安還有着現代的一面。在比較繁華的街上,世界名牌比比皆是,有些在長沙都是沒有的。此外,我還慕名去西安交大和西北工大參觀了一番,認識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西安交大與中南相比,文化底藴更濃。這一方面是由於我校歷史不長,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何增強我校的文化底藴?這是我們作為中南學子要認真思考的。我們要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自身修養,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提高自己,打造中南學子的新形象!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2

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原名x省立西湖博物館,是x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餘件,參觀省博物館觀後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為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為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1003年,x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佔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裏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傢俱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築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築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於湖光山色間,成為天堂x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為x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稱x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100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x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100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x省自然博物館。

省博物館是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數據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餘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大量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3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裏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説,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着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温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裏的軟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反映着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説,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4

有朋友在MSN上笑:鄒老師真勤奮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還在上網伏筆耕耘啊?

我倒誠實:沒寫東西,呵呵,在看別人寫的,檢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繼續:那還是勤奮……

哈哈,其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俺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起來出去去什麼博物館看看,也沒什麼想法可以寫得出來的,只好在網上看別人的博客。

主要是看別人寫去博物館的觀感。一般人其實很少去博物館的。只要去各種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了,各類博物館一般都是沒啥人去,顯得冷冷清清的。

去過的人,一般都是會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過程寫出來。我看着頗得教訓和啟發:有些博物館,看別人的敍述之後,我其實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則更加有興趣;還有的也太不正規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錢給假鈔什麼的,我要去的話,就得小心了,事先準備好零錢;還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機問題,還是角度問題,或者怎麼樣補救光線的不足?還有,大家去的都是一個博物館,但看到的東西,很多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那些我沒有看到想到,怎麼樣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得以改進?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這裏大致總結一下:

要解決“為了看什麼而去博物館”、“去哪些博物館”、“在博物館怎麼看”、“看完之後如何變成有用的知識”這些問題之後,博物館才真正實現了其社會價值。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點一滴去做,需要長期努力,還需要回顧和檢討改進。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着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館。一百多家博物館,市外的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市內的鬧中取靜,不失幽雅。天氣適宜的週末,參觀博物館既能學知識,又能活動活動玩得開心。

博物館參觀竅門是:安排好時間和路線,博物館一般閉館較早,要想一天多去幾個,最好早點起,早出門,並安排好行程;還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館點打個電話,落實一下是不是開館,有些博物館正在裝修改造中,如果貿然前往可能撲空,還有就是關注當天的天氣和調整好自己的體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車路線,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體力!還有要了解博物館大概有多大,根據自己的興趣等判斷大概要花多長時間,附近有沒有其他博物館,回來什麼路線,中午到哪裏吃飯等等。

最後,出發的時候別忘了換一雙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個展館比較大,要細緻地觀看一遍,可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小心別讓自己的腳受委屈。還有,衣服要可以穿脱的.,因為很難講那個博物館的温度會怎麼樣,有的過熱,有些很冷,我都遇到過。

博物館不同於公園:博物館所藴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很多,如果把參觀博物館等同於逛公園,那就錯了。逛公園,為的是單純的欣賞風景,娛樂放鬆身心,那走馬觀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館參觀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覽主題為背景,通過觀看和接觸展品,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作一定的瞭解,進而擴大視野增加個人的文化素養。參觀博物館是一種知識的薰陶和觀察自然與社會的一種方式,通過這個窗口滲透進歷史、人文、科學知識的源源活水,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還得有點認真的態度才行。否則,走馬觀花的看,您的參觀只是為博物館增加人氣,買票參觀的話只是為GDP的增長做貢獻,自己的收穫不大。

參觀博物館要想有更大的收穫,參觀前最好做一些相關的知識準備。有些展出可能是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會有些深奧枯燥,最好提前查閲一下相關的知識。最好參觀時能將知識和展品實物相結合,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調動眼睛去觀察,耳朵去聽(最好能找講解員講解或者租用自助導覽設備),主動地思索問題。目前北京地區許多博物館已煥然一新,早已是散發無窮魅力融聲、光、電、多媒體和互動體驗等多種表現形式於一體的現代化館點,好多博物館提供動手區域(DIY)如果可以也多爭取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瞭解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學習,進行知識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質準備,比如水,比如筆記本和筆,比如相機,帶了這些最好存包之後再入館參觀。因為博物館的每件展品都有其豐富的內涵,認真看完整座博物館的展品需要大量時間,因此攜帶包、袋就需要花費相當的體力。

留意博物館內的提示牌,非動手區的展品不能動手摸,萬一摸壞了俺們陪不起。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僅靠一兩個小時的自行參觀,很難有真正的收穫,而通過傾聽講解員的講解,邊聽邊看,參觀效果會更好。最好能聽講解員講解、跟着講解員一起走,聽他們的講解會讓你受益匪淺。

當然聽他們解説之前後,自己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瀏覽一遍,因為解説不會每個展品都解釋的,很多他們會省略,那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可以隨意看個夠。然而最愜意的應該是跟解説互動,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求教和討論。

語音導覽器,看情況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參觀中帶着相機、筆記本等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拍攝或記錄下來。現在很多博物館不僅允許參觀者攜帶各種各樣的輔助參觀用品進去,而且往往允許照相,前提是不對文物造成傷害即可。到博物院參觀完後,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麼一定將您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深化記憶博物館知識,還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穫並進行交流。

個別展覽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權原因,博物館不允許參觀者拍照。特別是一些臨時展覽和引進展覽,主辦方一般都會明確要求不允許參觀者對展品進行拍照。那其實也沒關係,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讓照的,很多照片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和網友的博客其實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為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織繡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強光的照射下,會加速它們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壞。因此,沒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館的規定也是好人的表現。

先説這麼多,以後想到其它的再補充……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15

星期四下午,老師帶領我們到博物館去參觀。我們在路上行走了二十分鐘,便到達了地。

站在博物館前,發現博物館的樣子像一頂帽子,又似一個糧倉。隨着隊伍我走進了博物館,我先看到地底下有許多小人、船、房子……它們個個栩栩如生,讓我跨越時間的長河,回到了古代聽解員的一番講解我才知到太倉原本是皇家的糧倉,在古代打仗是來儲存食。

令我印象最深的在其它幾樓,第一樓我們是站在一條船上參觀了全景,裏面講了在當時我們太倉的糧食要運到北京,為了當時的海運竟然選了兩名海盜來管理。我想肯定是因為在當時沒有什麼海路的人才,而他們對海路又很熟悉只好選他們來管。之後我們又在解説員的帶領下到了第三層。突然,解説員要選四名學生,我看了旁邊才知道原來是選他們去按三D影片的按鈕,雖然我剛才也舉了,但還是沒被選中。看完這個影片後,我知道了在那個時候人們沒有打穀機,都用一個木盒子在一個面是空沒有的,用手抓了一把稻穀用力的在那個盒子上甩,穀子就掉在木盒子裏了,之後還要經過曬麥等好多工程,才能為糧食可想而知,一粒糧食得來是多麼地不容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接着我們看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線圖,才明白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困難,而他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通過今天的參觀,我對太倉的歷史又有了很多的瞭解,同時也增強了自豪感,我要為太倉明天的美麗而學習。

博物館參觀心得體會篇18月9日至8月16日,我在開封市博物館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名文科生,一名歷史愛好者,我懷着滿心際中,我毅然地參加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及現狀調期待開始了這份義工工作。開封,這座七朝古都,生活學查”赴麻城小分隊。作為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應當自覺習中便不知不覺浸潤出頗為廣博的文化視野,我也期待用地給大家起到一定的模範帶頭作用,因此我主動擔任了小我在歷史文化上的一技之長來回報這座生我養我的城市,分隊隊長一職,帶領小分隊一行九人在麻城市圓滿的完成讓我在工作中和奉獻中體會到感恩社會的快樂。

要做一名合格的博物館義務講解員,離不開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親身實踐,讓我感歎於家鄉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講解技巧和禮儀規範,9日至11日這三天培訓中,我深切體會到了工作人員的謙和大度和博聞廣識,他們對於觀眾的親善和耐心,對於文物如數家珍的滔滔不絕都讓我由衷敬佩,並立志在這之後的.幾天獨立講解中向老師們看齊。8月12日,我迎來了由我獨立接待的第一批觀眾——一批來自市二師附小的國小生。第一次為觀眾講解,迎來的是十幾雙好奇又友好的眼睛。因為觀眾是小朋友,在講解時我便挑選輕鬆易懂的內容,用生活化的語言告訴他們,並在其中適時插入一些古代流傳的有關的神話志怪以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看到他們為繁華的盛世圖景而讚歎,為靡麗的昏庸君王而歎息,為英勇的民族英雄而敬仰,我也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歷史的講述者和文化的傳承者,肩頭肩負着的責任。

8月15日已對講解工作熟悉的我,又迎來了一項挑戰——給外賓講解。這是四個來自荷蘭的留學生,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我便針對他們介紹一些功用簡明且流傳較廣的文物,並儘可能用我已知的英文詞彙描述出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聽着講解越來越感興趣,不時還有問題,我們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障礙,當然也有他們包容我漏洞百出的語法的緣故。這次的經歷十分寶貴,不但讓我結識了四個荷蘭朋友,也讓我意識到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肩上擔子的重量。這一個星期時間在忙碌充實的工作中飛快掠過,當捧着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評語,當我看到觀眾對我報以感謝的笑容,當我與外國朋友親密合影並對我豎起大拇指時,那份是收穫的喜悦難以言表。經歷了這次博物館難忘的義工經歷,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我也會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義務工作來鍛鍊自己回報社會,也為四川大學這個精神家園做出我的貢獻!

了為期一週的調查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這短短的一週內,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從申報工作到活動順利完成這一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在寫申請書時,由於缺乏經驗,實踐活動實施的難度較大,不易得到理想的調查結果,於是,我們虛心的向有經驗的學長學姐們請教,我們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經過多次修改之後終於獲得批准。在實

踐開展的過程中,做問卷調查時頻頻受挫,但是,我們沒有放棄,而是攜手互相鼓勵,最終完成任務。在麻城的一個星期,天氣炎熱,我們頂着烈日出行。這一切困難,我們都一一克服。我深深地明白,作為隊長,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一定要做出表率。同時,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所謂實踐,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如果不能用來指導實踐就沒有任何意義。馬克思曾經説過:“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的思維的此岸性。”這就非常清楚的告

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的反映了客觀現實,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如果沒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就不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但卻也無法檢驗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正確。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繫起來的橋樑,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把主觀認識和客觀現實緊密結合起來,並加以對照,才能正確的認識客觀世界。因此,堅持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我們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義。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實踐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我們可以再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社會實踐能力;我們可以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總的説來,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強思維分析能力等。我們大學生應當學會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