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護理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63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護理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護理心得體會

關於護理心得體會1

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全省第十八期護理管理人員培訓班”。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護理前輩們講授的一堂堂精彩課程,像暗夜裏的燈塔照亮了我,使我對護理管理有了新的認識,更新了觀念、拓寬了思路,進一步明確了今後工作的方向。

通過這次培訓,我懂得了,身為一名護士長,不但要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和奉獻精神,還要有綜合能力,有競爭意識、服務意識和安全意識。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拓寬眼界和思路,不斷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才能更好的.適應不斷髮展的現代護理工作需要。

護士長必須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團結並影響科室成員,使我們的團隊成員工作起來,心往一處用,勁往一處使。發揮科室成員的主人翁意識,並按照各人所長進行科學分工,做到人人蔘與管理。

社會在發展,患者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要提高患者對我們的滿意度,就必須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從細處入手,開展護理工作。同樣,精細化管理勢在必行。細節決定護理質量;細節確保護理安全;細節融洽護患關係;細節增進醫護友誼;細節決定成敗!

“無危為安,無損為全。”安全管理是護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沒有安全意識,醫療糾紛就會不斷出現。護士長作為科室的領頭人,應該組織全科人員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護士責任心,提高安全意識,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護士長應做好護理質量控制,特別是現場質量控制。

每天對急救藥品及器材、消毒隔離、手衞生、護理措施的實施、查對制度的落實等項目進行檢查,發現隱患和問題,及時討論分析,查找原因,持續改進、追蹤檢查,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對科內護士進行分層次培訓,並進行理論及操作考核,協助護士做好職業規劃,樹立其敬業奉獻的精神。

接受培訓的這些日子,我看到了護理前輩們對護理事業的專注、投入、執着及無私奉獻。我感動的同時,也感受到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我要和我的團隊夥伴一起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努力工作,為我們的護理事業貢獻出屬於自己的光和熱!

關於護理心得體會2

護理要從心做起,聽似簡單,其實不簡單,如何才能從心出發把我們的老年科護理工作做得更好?

一、滿足生理需要的困難多、要求高

隨着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各系統的功能都在減弱,出現衰老現象,致使一些高齡老人身體衰弱無力,還有些老人因為疾病而致殘,使他們在自我活動照顧中發生困難。如有的老人長期卧牀,有的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大小便失禁,還有的老人因視力、聽力發生障礙,與外界溝通困難。此類狀況均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對一般人非常容易解決的事情,對老年人來説都是難事。照護者要充分認識和理解老年人所面臨的日常生活料理上的困難,經常想一想“我老了也會這樣需要人幫助”,以使自己在照護中遇到困難、深感疲憊時,不煩躁、不退縮。

二、老年人對安全的需要增加

由於老年人大腦反應遲鈍,控制身體姿勢的能力降低,肢體的協調功能下降,使得老年人跌倒、墜牀的發生率增加。跌倒常是老年人致殘卧牀而發生感染、壓瘡等卧牀併發症,還有的老人在進食過程中,吞嚥功能不全易發生嗆咳、噎食或誤吸、誤食而導致生命危險。照護者瞭解老年人身體的特點,在飲食照護中注意食物的調配、進食的姿勢、進食的速度,以防發生誤吸、噎食等情況。在老人外出時注意照顧,走路不要過快、過急,外出活動的時間不要過長,每次30~60分鐘,每日兩次,以防老人過度疲勞而發生意外。在雨雪天、霧天、大風天或炎熱天氣都不宜外出。室內外環境的設備,如廁所、浴室、樓梯等設備都要考慮老人安全的需要,以防意外傷害的發生。

三、老年人容易發生感染

老年人機體抵抗力低下,感染性疾病的發生明顯高於年輕人,尤其是呼吸系統與泌尿系統的感染性疾病。照護者要重視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如注意老人的保暖,生活環境和老人身體各部位的清潔衞生及飲食的衞生等。同時照護者在照護老人的前、後,要認真洗淨雙手,並做好個人的防護,鼓勵能自理的老人積極鍛鍊身體,以增強抗病的能力,預防疾病。

四、老年人患病不容易被發現

老年人機體反應力低下,患病後常沒有典型的臨牀表現,使得老年人患病後不容易被及時發現,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而延誤病情。因此,照護者要熟悉老人的飲食、睡眠、精神及日常生活習慣等,隨時觀察老人有無身體不適,即使最普通的異常表現,也要引起重視,如食量減少或愛睡覺等,都要及時與醫生聯繫,以便得到及時的診治。

五、關愛是照護是基礎

關愛使老人得到温暖、勇氣,關愛使老人在困難中得到支持,關愛使老人在疾病中增強抗病的.信心,關愛使老人健康,感受到快樂、幸福。

照護是人與人之間表達關愛的一種形式,老年人需要關愛、親情,需要照護者的理解、支持和幫助,但老年人由於各種原因與社會的溝通減少,或因獨居、喪偶、子女的外出工作或因疾病的困擾,常使老年人缺少關愛,甚至處於孤獨無助之中。照護者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機體情況和心理、社會狀態的基礎上關心、照顧他們,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温暖,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尊重。但是,在照護中也可能會遇到老人的心情不好、誤解、不合作等情況,此時照護者真誠的理解、關心,努力設法滿足老人的需要,有利於克服相互的隔閡。所以當老人情緒不穩定時,照護者要儘量順從他,不要違背老人的意願,這樣可有助於抑制其情緒的惡化。同時也要區別老人的需求、慾望和心理疾病的情況,妥善處理,因勢利導,才能完成好照護工作。

六、護理要依老人的情況而定

每位老人的身體、心理、社會環境都是不同的,需要照顧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對於長者能自己照顧自己是一種健康的標誌,自理可使老人改善生命質量,生活的充實而有信心,同時,對多種疾病和機體多種功能退化的預防也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有相當多的老人因機體的老化,疾病的困擾,自我照顧的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為了老人的健康和使老人在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能得到周到、有效的照顧,照護者要評估老人的身體情況及自理能力的程度,在老人能自理時為老人創造方便、舒適的條件,使老人生活的充實而有意義;在老人能部分自理時,照護者就不要完全代替老人的活動,要補充老人不能自理的那部分照護工作,如為老人洗衣服、買菜等;對於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對長期卧牀、意識障礙的老人定時翻身、餵食、洗漱等,使老人在卧牀期間能生活得舒適,不發生併發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