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7篇

來源:文萃谷 1.28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7篇

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1

自今年九月份實施“雙減”政策以來,我們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課業結構都發生了變化。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學生的課業壓力減輕了,學生不再有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補習課,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課餘生活時間多了。

在減負的同時增效提質,我在語文教學方面有幾點嘗試:

一、調整課堂結構,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大膽説。研讀課程標準,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讓學生敢於舉手、樂於發言,從學生隻言片語的分享中去捕捉對所學內容的把握程度,關注學生對課文多樣的解讀和感受,也更加註重多數學生的課堂學習感受和體驗。

二、設計分層作業,基礎、鞏固、提升,多種形式有選擇。根據班級學生學習的差異性,設計多種作業形式,不論是基礎類的拼音字詞、鞏固類的課文回放還是提升類的知識延伸,讓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得、有所獲。

三、課外作業,細心篩選,仔細編排,重視生活體驗,情感溝通。一改常態化的書面作業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比如第四單元習作“二十年後的家鄉”課前預習,我並沒有讓學生課後花費大量時間查閲資料去完成,而是讓學生用訪談的形式開展,對自己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進行一次訪談,瞭解瞭解二十年前的家鄉是什麼樣子的,可以從住房條件、通訊設施、出行方式等等方面瞭解。這樣的作業形式,讓學生更多的關注到身邊的變化、生活的變化,甚至是家人的變化,學習充滿了生活化。

四、豐富積分獎勵機制,激勵後進生樂學、好學。學習有動力才能更上進、更積極。在雙減的環境下,提升後進生的學習,是老師的重點也是難點,班級的後進生在學習上或多或少存在主動性差的不良習慣。針對班上的後進生,設置了多樣的積分獎勵機制,或是學習文具或是心願卡或是一次身份體驗等等,不論是書寫還是朗讀或是舉手發言,只要有積極表現均可得到積分獎勵。經過這樣的實踐,學生的學習態度慢慢變得端正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致高漲了。

在“雙減”政策實施的大環境下,在教授學生學科知識的同時,既達到減負的目的又實現提質增效的作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不斷學習和摸索,真正讓“雙減”落地開花。

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2

“雙減”政策的落地,是為了減輕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的負擔,從而有效減輕家長因為教育公平而導致的社會焦慮感,同時也是通過減負來達到中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雙減”政策的實行,並不意味着要減輕家長和老師的責任,而是為了有效的減少“第三方”對已有的教育成效進行過分干擾,造成的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與此同時,也是為了更有效的助力於家校“教育合力”的培養,從而通過課堂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直接結合,共同促進學生全面進步。這樣一來,學校教育可以專注於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也便於家長對孩子校外家庭教育的直接參與,並對孩子在德智體美勞進行有益補充教育。校外輔導培訓的削弱,也意味着孩子們待在學校和家庭中的時間進行適當的延長,這也需要教師和家長多多溝通交流,及時瞭解學生的在校學習和在家自學的狀況。

總之,“雙減”的目的在於減壓,但這並不意味着減責,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減少作業量和校外培訓的方法,使得家校形成更有利的戰線,在統一部署下,為孩子制定更為合理和正確的作息時間,讓孩子能夠在適宜的環境下,得到更大化的發展空間。

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3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頒佈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上海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國小在本學期開學伊始,就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方案,並深入年級組、各教研組予以實施。

學期近半,教師們在落實“雙減”工作的過程中具體形成了哪些經驗與方法呢?由薛xx副校長主持的“雙減之我思”經驗交流會給全校教師提供了分享溝通的機會。來自不同學科、不同教齡、不同崗位的六位教師從不同角度向全校教師介紹了自己落實“雙減”工作的心得體會。他們中有的是區域骨幹教師,有的是剛入校不久的新教師;有的是學科教研組長,有的則是經驗豐富的班主任……六位教師從不同的視角,為全校教師展現了一幅經緯交錯的學校“雙減工作”全景圖。

六位教師的分享中,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作業負擔”的減輕,絕不等同於作業的簡單“減少”,更不等同於教師工作的“減輕”。例如,在劉蓉老師看來,“作業負擔”的減少,意味着作業的優化設計。作業的類型應該更豐富,更精準,更好地圍繞學習重難點予以突破。耿笑笑老師和曹揚老師對此非常贊同,她們分別和大家分享了自然“項目化”作業設計案例以及數學“活動”作業設計案例。在這兩個案例中,學生們在教師引導下自主探索和建構相關學科概念,並將其運用於日常生活。學生在這樣的作業中,不僅獲得了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運用能力的提升,更感受了探究本身的樂趣。

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4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廣大家長們的殷切希望;培育社會棟樑,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是新時代教育的重要任務。“雙減”政策應運而生。從學期初就開始學習研究“雙減”政策,聽了劉亞林老師的講座,對於“雙減”,我有了更新的認識。

一段時間以來,作業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和紛雜的校外培訓課程成為學生頭上的幾座大山,使他們很少有無憂無慮的休息、娛樂時間,影響了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雙減”,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正是針對這樣的教育現實提出的解決對策。

面對“雙減”,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義無反顧的支持。現在的社會現實要求我們培養綜合素質高、全面發展的學生,減輕作業負擔,保障充足的睡眠和體育鍛鍊才能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才能讓學生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培養自己的特長。面對“雙減”,我能做的是努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合理佈置作業。就像講座裏説的,作業是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從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出發,合理佈置作業,避免機械化、重複性的作業,達到練習的目的。

面對“雙減”,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同樣堅決支持。家校共育才能培養優秀的學生。通過家長會等方式宣傳“雙減”政策、“五項管理”政策,通過多種方式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引導家長轉變觀念,合理規劃孩子的未來,引導家長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能在和諧的氛圍下快樂、輕鬆地成長!

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5

伴隨着國家“雙減”政策的進一步推進,全國上下將進入到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去。“雙減”工作的主旨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還原孩子們童年最本真的模樣,這就要求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本着從學生成長的角度出發,轉變教育教學的理念,深入研究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作業設計的質量,以達到減負不減質的目的。在提質減負方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研究學情與教材,提高備課實效。

減輕作業負擔,要從源頭抓起,備課是教學流程的起點,抓減負,要首抓備課。為提高備課實效,我們應該認真研究教材和學情。研究學情,就是要研究每節課學生“在哪裏”,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節課應把學生“引到哪裏”。課前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前測,找準知識之間的前後關聯,教師就可以準確判斷學生“在哪裏”,從而實現因材施教;分析研讀教材,把握學科核心素養,才能確定“把學生引到哪裏”,從而使課堂教學實現有的放矢。

二、培養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效率。

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是為了不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職責在於以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藉助積極有效的對話平台,使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過程,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習真實發生,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改變作業形式,優化作業設計內容。

作業設計的目的應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可以設計形式多樣化的作業,將作業融於活動,融於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1、前置性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繫的,已有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前置性作業是指教師預先設計探究性問題,以作業單的形式佈置給學生,學生結合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活動經驗進行自主探究。設計前置性作業的目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為新知的探究做好準備。例如,在教學“圖形的密鋪”時,鼓勵學生在家自己藉助圖形動手拼擺,學生帶着初步瞭解的圖形密鋪知識進課堂學習,會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學生在剪一剪、拼一拼的過程中,鞏固了對圖形的`認識,在操作中體驗到了數學的美,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2、實踐性作業,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圍繞現實問題,我們讓學生動手實踐或是實際調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拉近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例如,在教學“1—10各數的認識”後,設計“找找生活中的數字”實踐活動,教師鼓勵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數,通過有趣的找數、認數活動既鞏固了10以內數字的認識,同時也有助於激發對數學的熱愛。再比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後,設計“家庭作息時間表”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設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既鞏固了時分秒的知識,又能引導教育學生學會珍惜時間。

3、整理性作業,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這類作業主要源於每個單元結束後的“整理複習”。在每一單元結束後,可以讓學生對本單元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使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形成清晰的脈絡,進而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心在哪裏,哪裏就會開花,我們眼裏要有作業,心裏更要有學生。讓我們在“雙減”政策的驅動下,更加堅定有力地走好教育教學之路,向教學更深處漫溯……

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6

開學初,在索校長的帶領下,我校全體教師學習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的文件。根據文件指示,我們學校開始實行“雙減政策”,從學生課業和教育教學等方面作了要求以及規定。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有體會。首先,是完善作業管理,深化評價改革。形成完善的學校作業系統,減少作業總量,提升了作業質量。對於學生作業量也給出了明確的標準,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作業,只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從這一點來看,給學生減少了不少負擔。作為二年級數學教師,一開始我還擔心因為沒有家庭作業,學生回家後什麼都不做,只顧着玩了。但後來通過了解學生動態,發現多數學生利用之前寫家庭作業的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課餘生活,比如學習畫畫、學習練字、讀課外書籍等等。第二,是加強課後服務,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每天課後一小時,老師利用這一個小時解決課上沒有解決的問題,對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當面指正,學生利用這一個小時完成作業,有不會做的可以當面問老師,問題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通過課後服務,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了很大提升的同時也幫助家長解決放學後接送學生的實際困難。第三,作為體育教師,我們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來組織學生學習三跳比賽項目了。在今年舉辦的區級三跳運動會上,我校在“雙繩十字帶小繩”集體項目中榮獲全區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另外也有好幾個同學榮獲單項前8名的好成績,為本次運動會學校積分總排名爭得了不少分數。在上週,我校還開展了冬季趣味運動會,鍛鍊身體的同時,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心理上的壓力和負面因素也都得到了釋放和緩衝。

“雙減”政策的出台,讓作為教師的我看到了國家教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政策的出台,更加減輕了家長的負擔,讓“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了希望。同時也督促着教育者,要想更多辦法去努力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今後,我們要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服從國家大局,努力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一份力量。

落實雙減提質增效心得體會7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對於擁有教師和家長雙重身份的我而言,深刻學習領悟了雙減政策,收穫頗豐。

雙減指的是減少學校作業負擔和減少校外培訓負擔,其配合政策是五項管理,包括作業管理、睡眠管理、手機管理、讀物管理和體質管理。有了雙減政策和五項管理政策的落實,讓我們對教育中的一些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對教育公益屬性的堅守。的老師在學校,的學生也在學校。學校是學科教育的主陣地,學校的老師是最瞭解班級學生情況的老師。教育是一項良心事業,利國利民,功澤後代。我們必須堅持對教育公益屬性的堅守。

對教育規律的再認識。一個孩子的成長應該着眼於長遠和全面,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拔苗助長。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的教育內容才是最科學、最有益的教育內容。

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關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配合。有些內容是學校教育無法完成的,而良好的家庭氛圍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比如對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對孩子人格教育的養成,對孩子持續成長的動力輸出等等。

雙減政策是緩解社會焦慮情緒的必由之路,也是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雙減進行時,我們在行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