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精選12篇)

來源:文萃谷 1.02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精選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精選12篇)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1

今天,我們在家統一線上觀看了天宮課堂的第二課,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老師給我們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精彩特別的太空科普課。

這次課堂主要分為5個實驗以及空間科學設施介紹與展示,這些實驗看似通俗簡單,實際藴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失重環境下水錶面的張力作用,通過旋轉把密度不同的水和油分層等等,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最後一個小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頂流冰墩墩也驚喜現身,在實驗中冰墩墩被拋出後竟然做直線運動,在兩位老師的手中飄來飄去。這個實驗的原理是我們最近剛學到的牛頓第一定律,而且獨一無二的實驗現象是隻有在太空這種微重力環境之下才能看到的。這次珍貴特別的知識展覽讓我驚喜萬分,也收穫滿滿

同時,我也明白了許多學習上的道理,在提問過程中,有一名同學十分誠懇地問老師們:“我以後能當航天員嗎?”“當然”。“太空教師”王亞平上一次的天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為我們講課,“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望過去,原本遙不可及,神祕深邃的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中國的一個個飛天夢正在實現,身為青少年的我們應當向航天員們學習,走好每一個腳印,去迎接未來星辰大海的征程。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2

看到三位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竟然在空間站為我們授課,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不足百年的時光。中國這隻東方雄雞已然屹立於世界之巔,從一窮二白到現在的科技強國,這是多少代中國人奮力拼搏的結果。科技強則國強,自信之路的成功,為中國的航天英雄們點贊。

看着三位航天員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各種知識,那些只有在太空才有的神奇場景也深深地吸引了我。特別是那個“冰雪實驗”讓我歎為觀止。王亞平阿姨用吸管緩緩擠出一個水球,水球就這樣慢慢地脱離水袋,因為重力的緣故,水球就這樣漂浮着,接着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只見茅根一觸碰這個水球,水球竟然變成了冰球。後來經過王亞平阿姨的解釋,我才明白,這是過飽和乙酸鈉液體球迅速結晶變成固體,雖然外觀像“冰球”,其實是有熱度的“熱球”。這些神奇的實驗激發了我探索知識宇宙的強烈興趣。

如果説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王亞平老師的太空授課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所有青少年。謝謝宇航員們為我們帶來的精彩一課,謝謝大自然和宇宙饋贈的一切,當然最要感謝的當然是我們強大的祖國。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3

“不是誠齋無月,隔一林修竹。”在廣闊無邊的宇宙中,存藏着無數的奧祕……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空三人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帶領着我們探索宇宙,在這次“天空課堂”中,我們跟隨着航天員參觀了他們的航艙。空間十分低矮,四周擺放了許多的器材,就連牀鋪也沒有太大的空間,王亞平的牀頭還貼滿了一張張與女兒站在一起的照片。看着他們一個個繪聲繪色地為我們講述着知識,我不禁鼻子一酸,這幾位航天員一定都非常想念家人,但是他們為了能為祖國貢獻一份力量,舍小家為大家,飛向宇宙,去攀登航天科技的高峯!

而在航天員做的實驗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冰雪實驗,只見王亞平老師拿出了過飽和醋酸鈉溶液滴在空中,立刻變成了一個頑皮的小球,接着王亞平老師又拿出樂沾滿結晶核的毛根輕輕碰了碰水球,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只見小水球慢慢變成了晶球,這讓我驚歎不已,原來這是因為乙酸鈉溶液在温度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高,很容易形成過飽和溶液,在這種溶液中,只要有一點結晶核顆粒,就能放出熱量,變成“熱球”。

這幾年來,我國的科技正在不斷地發展與進步,汽車導航、掃碼支付都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方便,我們應該珍惜當下的生活,努力克服困難,掌握科學知識,將來為祖國出一份力。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4

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給我們開啟了奇妙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淵,也給中國的載入航天事業提供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攝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入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在地球上做課程中的實驗會有什麼現象呢?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感興趣的同學開始了自己的探索。把水和油加入到一個透明容器中,嘗試分離水和油;讓一滴水夾在大拇指和食指中間,兩隻手指慢慢分離,觀察通過這種方法形成液橋的最大長度,並思考為什麼會產生液橋。同學們撰寫了自己的實驗報告,並錄製講解視頻,將課程學習激發出來的興趣和思考付諸於實驗探索,這體現出對科學的崇尚,也激勵着學生不斷進步。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課程雖短,但餘韻悠長。“天宮課堂”激發着學生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把熱愛科學、追尋夢想、探索未知的種子撒向更多好奇的心靈。同時,這場生動的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讓學生充盈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揚追夢逐夢的萬丈豪情,讓航天夢、科學夢代代傳承。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5

今天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台的天宮課堂,從中我獲取了許多知識。我知道了1992年,我國確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上的去,回的來”,第二部“出的去,對的上”第三步“造船為建站,建站為應用”。中國能取得如此,宏偉的航天成就離不開幾代航天員的艱苦奮鬥。

接下來,主持人老師為我們講了幾個重要的知識點,首先,失重,的重力並沒有消失,接着老師,通過一個小實驗解釋了完全失重現象。接下來,老師又告訴我們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間圓圈運動的向心力。最激動人心的時候到了,航空站的幾位老師親自為我們介紹了幾個實驗。首先是太空“冰雪”實驗,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結晶和顆粒打破液體穩定狀態,迅速結晶,而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為“熱球”。第二個實驗是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第三個實驗告訴我們,在空間站水和油並沒有自然分層。迅速旋轉小瓶時,水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分層。接下來是天地互動環節。讓我印象最深的問題就是第一位網友提出的在空間站裏流眼淚是怎樣的?回答是在,空間站內無法自然流淚,而是眼淚在眼眶中打轉,或者在眼角停留。

此次活動對我的感受是,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利於國家的人。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6

2021年10日16日0時3分,神舟十三號在酒泉發射中心精準點火發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功進入空間站,並且要在這個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住上6個月。

2021年12日9日舉行了《天宮課》第一課,時隔3月後的今天,《天宮課》第二課如期舉行!

在這次課堂中,主講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做了各式各樣的小實驗,每一個都新奇而有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小實驗是“點水或冰”與”油水分離”了!

只見老師輕輕擠壓小水袋,在太空浮力作用下,水並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噴湧而出,而是像一條懶洋洋的蟲子,慢悠悠地從水袋裏爬出來,形成一個懸浮的小水珠。此時,老師輕輕的用玻璃棒一點,整個小水珠就像被魔法師施加了魔法似的,迅速凍結成為一個小冰球,令人意想不到的還在後面,小冰球的温度居然在不斷升高,卻並沒有融化。在日常生活中,當冰在加熱時會直接融化,沒想到太空中竟然不會化,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展示完“點水成冰”後,老師們又做了個“油水分離”的實驗,在太空中油和水是混合的,老師們將小瓶子像陀螺一樣轉動,油水又分離了,太神奇了!!

時間飛速流逝,很快課堂在大家的驚歎中結束了。天宮課堂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宇宙的奧妙,還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別樣課堂學習的樂趣,真是一舉兩得!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7

今天下午,我看了新一期的《天宮課堂》。這一次的課堂又一次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這次的《天宮課堂》第二課,主要是在三位航天員老師的帶領下,瞭解在地球上和太空中的科學知識和差別以及空間站內的神奇器械。

這次的的課堂又給我增添了許多新知識,比如:萬有引力,“冰雪實驗”等。這些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沒有接觸過,一切都是那麼神奇。讓像我這樣對科學有着濃厚興趣的青少年想要更深入地去了解這些知識。

除了神奇的科學知識,我還看到了空間站上一些稀奇的器械。比如懸浮實驗台、無容器實驗櫃等。通過了解得知,空間站上的實驗器械都是有利於科學家們在醫學、化學事業上作貢獻的。並且,這些器械的發明也是科研工作者們的結晶。

能夠做到這樣,讓航天事業和醫學事業取得重大成就,説明我們的中國已經越來越富強,越來越偉大。

“巾幗鬚眉共築航天夢,吃苦攻關同示強國心!”正如這句話所説的,從1992年我國確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到現在,我們已經在航天事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你是否為今天的中國而驕傲呢?

這次的課堂讓我領悟到科技進步之快,讓我也想加入這龐大的隊伍中去,緊跟科技的步伐,追隨夢想的腳步前進。作為一名中國人,我驕傲!

這次的《天宮課堂》第二課,我學到了很多,瞭解到了很多。希望我們的中國更加富強!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8

太空教育是世界載人航天活動的組成部分。美國女宇航員芭芭拉·摩根於2007年8月乘坐“奮進”號進入國際空間站,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課。

“當年,芭芭拉主要講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國首次太空授課則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課。”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認為,我國的太空授課與美國有明顯差異。美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國太空授課的內容是介紹和演示失重環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國太空授課的科技含量較高,難度也更大。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點,我國首次太空授課開始。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通過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和水球等5個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並回答了學生們關於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對抗和太空景色等問題。

“我們先後研究了‘竹籃打水’‘乒乓球’‘迴旋鏢’‘溜溜球’和‘跳繩’等20多種方案,根據科學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視性、即時性、趣味性等綜合因素考量,經過集思廣益、反覆篩選、嚴格論證,最終確定進行2個方面的物理實驗,即物體運動特性和液體表面張力;隨後,又對確定的實驗項目進行了精心細緻的研究,力求給學生們最好的‘課堂’感受。”龐之浩説,實踐證明,授課專家組最終制定的授課教案達到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獲得圓滿成功。

“太空授課挑戰不小。”中國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員楊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和物資條件下,僅教具的選擇和運送就非常考究,太空物資運送成本很高,1公斤物品的運輸成本遠超1公斤黃金的價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鐘的時間裏,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現象,還要講明白物理原理,對於備課和臨場組織調配要求極高。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9

啊!宇宙可真是太奇妙了,在太空船裏,既可以看到宇航員的自由娛樂,也可以看到在顯微鏡下一個個好似夜空中閃爍的星星,又好似一隻只翩翩起舞的螢火蟲閃爍着朦朦的微光在飛行。晚上舒舒服服的睡在睡袋裏面,可以看到一顆顆在空中明亮寶石似的星星,也可以看到深黑色的天空裏鑲着他們日夜想念的星球——故鄉地球。

在太空船裏,他們還給我們展示了一下他們的運動、娛樂,因為在太空中,重力向上,所以人們沒法促成血液循環,而正是因為這個太空中水也有變化,水不會倒出來,會形成一顆晶瑩剔透的水球,在空中飄來飄去,他們還會把一個乒乓球放的水瓶裏,在水面上的那個乒乓球好像一個收到命令的士兵一樣,特別服從命令,沉入水底;還有更加厲害的是:

宇航員拿出一個似放大鏡的東西,在中間註上水,變成了一片薄薄的水膜,放入紙做的花朵,花立刻就變成了一朵盛開的櫻花!我把它叫作“奇花盛開”但是這只是小小的把戲,更精彩的還在後頭呢,只見宇航員不斷的在給小水膜加水,水膜漸漸變大,哇,小水膜竟變成了一顆好似水晶球的大水球!在對面看,他們都倒過來了,再往中間充水泡,中間看過再去又正了,真是太神奇了,他們對水球中的`水泡染成了藍色,又放入半片泡騰片,哇,水球像煮開的水一樣,沸騰起來,但神奇的是這水球好似有一層透明的外層,水竟穿不破它,這時,水裏的泡泡越來越多,從藍色變成綠色,哇,這裏好似一片片魚鱗,一片疊在另一片上面,美麗極了,等泡泡散去,水還沒合二為一,好似一片藍藍的大海中透着一絲翠綠色,也好像我們那美麗的家園——地球

啊!大自然的,哦不,不僅僅是大自然,也是我們那讓人着迷的,美麗的天空都值得我們去一一探索。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10

中國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持續約40分鐘。這一天地互動過程是在我國中繼衞星的支持下實現的,它的亮相同時標誌着我國新一代載人航天測控網基本建成。

“地面上網課,最難的是網絡通暢,在天上這個問題更難保證。”楊宇光説,如何確保高碼數率、高保真視頻流的通信鏈路完全暢通,是太空授課過程中挑戰最大、難度最高、不確定因素最多的環節。

楊宇光進一步解釋道,太空授課的高清視頻傳輸,我國主要依靠居高臨下的天鏈中繼衞星進行支持,以地面測控站、海面遠望號測量船作為備份,但是地面測控支持比例不高,這是因為天宮一號、空間站多數時間不在我國本土上空。

無線電通信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傳輸的數據碼速率越高,那麼傳輸的能量消耗及對傳輸設備的靈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課對音視頻的碼數率要求較高。”楊宇光解釋道,為此天鏈中繼衞星使用高增益天線,使得波束非常窄,以保證能量集中,順利傳輸高碼數率的視頻數據。另一端我國空間站上設置有蝶形天線,指向中繼衞星進行配合。這樣一來,理論上任何時候都有一顆中繼衞星能夠“看”到我國空間站,確保授課過程通信暢通。“太空授課的時延僅約0.3秒。”他説。

不僅如此,太空授課及授課前的全要素演練,均涉及廣泛的天地協同工作。

“2013年王亞平第一次太空授課時,教育部負責組織學生,中國科協負責設計準備課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負責航天員和通信系統。”龐之浩説。

“測控通信系統進行中繼星的切換也是重要的天地協同。此外,王亞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實驗,地面老師也在做相同的實驗,天地對比實驗幾乎同步呈現在視頻畫面中。”楊宇光表示。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11

每個人都有自我的夢想,我也不例外。我的夢想是駕駛自我設計的飛船去遨遊太空,到月球上漫步,到火星上和火星人踢足球……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送我一架遙控飛機,我開心極了。飛機機身是銀灰色的,有一對寬寬的機翼,很酷。白天,我把它拿到操場上玩,看着小飛機忽上忽下在空中自由地飛翔,我想要是我能坐在飛機上駕駛着飛機,那該多好啊!

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長大了,正在一艘宇宙飛船的駕駛座艙內。我仔細檢查着每一個儀表,一切正常。當我坐在駕駛座的時候,聽到廣播傳來塔台同意起飛的命令。我按下啟動鍵,拉起操縱桿,眼睛不停地盯着各種儀表,飛船騰空而起,直上雲霄。地球上的景物變得越來越小了,漸漸地有點看不清楚了。突然眼前閃着一道紅光,不一會兒,飛船就衝出了大氣層,來到了茫茫的太空,眼前的景象變得太讓人着迷了。深藍色的背景下,有無數閃着藍光的星球。我選擇自動導航駕駛,開始運行飛船的各種設備,這時,飛船外艙蓋緩緩打開,露出了一大片電視牆,開始播放關於地球的各種信息,用各種語言,經過不一樣的聲波向外星的生命問好。

正當我在忙着操作設備,導航屏幕提示,飛船已經接近火星了。忽然,透過舷窗,我看到有一架外星球的飛船飛來,裏面坐的可能就是傳説中的火星人,我用各種方式和他們打招呼,他們好象都聽不懂,但表情很友善。之後,一陣急促的警鈴響起,電腦屏幕閃着一排紅色的大字:能量不足,請儘快返航!我心裏一驚,醒了過來,桌上鬧鐘在響個不停。原先是一場夢。

我一向記着這個夢,相信我經過努力學習各種科學知識,長大了,能夠自我設計一艘真正的宇宙飛船,去探索浩瀚的宇宙。

神十三乘組的星空手賬視頻心得體會12

太空授課的“選題”條件是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設備必須安全可靠、質量小、體積小、功耗小、對航天員健康無影響、不會污染座艙環境等;當然,也要考慮創意新穎、簡單可行、不需要花費航天員很多時間等因素。

“當時還設計了一個磁鐵實驗,但考慮到磁鐵可能對航天器內部儀器和設備產生影響,所以這個實驗被放棄了。”龐之浩補充道,此外,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安全起見,太空裏的化學實驗通常在實驗櫃或者手套櫃進行,難以向地面學生呈現,因此挑選物理實驗作為太空授課的內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視化。

為做好中國首次太空授課科普教育活動,當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部門對活動進行了系統、周密的策劃,完成了課件、教具製作和地面課堂的準備工作,航天員還為此進行了專題準備。

由於天宮一號是精密飛行器,航天員的授課活動必須小心謹慎,既不能動作幅度太大,干擾到正常飛行,還要當心漂浮的實驗器材、液滴影響到航天器安全。

作為主講人的航天員王亞平,在備課時沒少下功夫。她精心準備授課內容,向專業教師虛心請教講課技巧。指令長聶海勝擔任太空課堂的助教,負責配合王亞平管理教具,維護課堂秩序。航天員張曉光幾乎是被“捆”在艙壁上聽完這堂課的,因為擔任攝像師的他,要想在失重環境下保持平衡,必須用束縛帶把自己固定在艙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攝像機的情況下,保持長時間穩定拍攝,把太空授課的精彩圖像傳回地面課堂。

“未來的太空授課將會有更多、更新穎的實驗內容和形式。例如天地對比實驗,比較蠶或蜘蛛在太空與地面吐絲的區別,觀察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飛舞等。”龐之浩介紹,我國有關部門也已開始組織青少年設計太空實驗,並定期請專家評審,優秀的實驗方案未來有望在中國空間站上實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