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通用18篇)

來源:文萃谷 1.41W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通用18篇)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

14年前的今天,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一場巨大的災難。

“今天,14時28分,在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地震。”那天,所有電視台都被緊急插播這條消息,人們不敢相信,唐山地震也才7.6級啊!四川……汶川……這是遭遇了多麼大的災難!

當即,所有的官兵都衝向汶川,開始救援,他們沒有多想,就直接衝向了前線。

汶川,本來一個山清水秀的小鎮,現在已經變得一片狼藉,人們撕心裂肺地叫喊着遇難了的親人,那一塊塊石板下面也在壓榨着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剎那間,這個本來人民幸福安康的家園已經成了一個墳場,大地在晃動,在咆哮,在搶奪着一個個無辜的,鮮活的生命。

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既能讓我們豐衣足食,成全人類,也能翻滾咆哮,摧毀人類。它是那樣的危險,那樣的變幻莫測!但人類沒法離開這片土地,人類得依靠這片土地去生存,所以,對於它所帶來的災難,人類也只能默哀。那幾年的汶川,毫無疑問,是灰暗的,整個小鎮籠罩在一片煙霾之下,沒有生機,沒有活力,只剩下了一片傷感和寂靜。

政府出了政策,要幫扶汶川重新建設,人們自發組織,幫助汶川人民度過難關,這些温暖的行為的確可以為汶川帶來一些安慰與關懷,但毫無疑問的是,有些東西,是無法彌補的:在汶川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家園已經物是人非,他絕望了;汶川在外的遊子,聽到自己親人遇難的噩耗,他絕望了;那些兒童,幼兒,知道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幸去世,他們也絕望了,但他們即使已經失去了希望,也有着堅定的信念,來自自己故去親人的希冀,也來自那些捨己為人官兵的囑託—活下去,他們知道,只有有了這樣的信念,掩蓋着那些傷痛,繼續堅強的活着,汶川,他們的家園,才有重生的希望。

今天,如果你到了汶川,你看到的一定是嶄新的汶川,它已經在祖國的幫助下站起來了,但也許,它也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地哭泣。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2

那一年的那一刻,我還在1414中學讀高二。當時我和同學們正在教室裏上午自習,突然教室裏的吊燈開始搖動,課桌也感覺被人踢了似得移動了一下,但是對於從未經歷過地震的我們而言,並沒有感到什麼異常,都以為是後面的同學惡作劇故意搖桌子,照舊在教室裏寫作業。午自習後的第一堂課剛好是地理課,地理老師剛進教室就告訴我們,就在剛剛14時28分04秒,四川發生了一場大地震,當時還在納悶:四川地震怎麼會影響到我們?那時哪裏知道,這場地震奪走了幾萬人的生命,還包括我的許多同齡人。

地震發生後,當因為正在讀高中,一直都不給看的電視,在那期間都總是打開着,全校都在關注,全中國都在關注。每個人都在捐款,家長都會多給錢還説着“多捐點兒吧”,每個人都是發自內心的想幫助受災人民。讓人感動的更多的是堅強不息的精神,“能聽見説話嗎?有人嗎?”電視裏播放的新聞,每救出一個人,我們都跟着鼓掌。聽到有人要截肢,心都跟着揪一揪。可樂男孩,敬禮男孩,豬堅強……是沉重災難中的一抹陽光,一抹光彩。解放軍精神,白衣精神,帶給我們安全感。一直都記得那句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時光飛逝,竟然已經1414週年了,大地的傷疤已經癒合,人類挺過傷痛,但會記住傷痛。新冠疫情,汶川地震,讓我感受到了,災難會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進,也對“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人在災難面前從不服輸!要相信不管怎麼樣,背後都會有強大的祖國支撐。中國人民真的很了不起,這1414年中國人經歷了很多,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在挫折中越來越強大,偉大的中國,偉大的中國人民都是自己的英雄,祖國大好河山,在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中一定會越來越雄壯。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3

14年,歲月的齒輪緩緩地滾動軸承,向逝去的生命唸佛祈福,祈福在地震中為愛奮不顧身的愛心天使,願他們因心充滿愛而被世界温柔以待,而被上帝所眷顧。祈福為地震中逝去寶貴生命可愛的人們,在人生的另外一個國度,過得風平浪靜,閒適自由,不再有狂風怒吼,不再有天崩地裂,不再有人走茶涼。

猶記得用愛築成鋼鐵之軀的年輕媽媽,瘦弱的身軀因為母愛而變得無比剛硬厚實,為剛剛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撐起了一片晴空,詮釋了母愛的偉大,一條短信,一份祝福,是她留給兒女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禮物,也是延續生命最好的載體。孩子,願你,好好的活下去,別回頭,向前看,帶着媽媽的愛,勇敢的前行,好好的把媽媽的生命在你的身上延續和釋放母愛的煜煜光輝,願你,被世界温柔以待,願你,從此,不再孤獨,不再寂寞,願陽光從此照亮你心底裏最陰暗的角落,做一個像媽媽一樣勇敢,博愛的人。

匆匆的人生旅途,充滿着太多的無奈,充滿着太多的變故,情緒的起伏波瀾,離別的悲歡離合,不經意間,總懷念曾經兒時的玩伴,懷念曾經逝去的青春,懷念曾經逝去的親人,懷念曾經有過的夢想和果敢,懷念曾經離別就再也不見的愛人和朋友。路過記憶的家,還停留在一隻鳥,一張桌子,一句快去叫你媽媽的話語中,二十一二年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呀,每每想到關於你,每每在別人的口中聽到關於你的英雄故事,我的心時而平靜如水,時而波濤洶湧。也許,在每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只有我安靜的想你的時候,我的淚水才屬於你一個人的吧,也許,只有看到別人拿着煙斗,喝着酒走路搖搖晃晃的時候,或者別人向我乞討的時候,才更能觸動我內心的那一根想你的弦吧,因為你是愛抽煙的,因為你是愛喝酒的,因為你是愛幫助別人,充滿愛心的。曾經和你爛醉如泥的邱莫叔叔回憶你,和我説起關於你的故事,説你為了幫助別人,我們家沒有吃的你都把我們家的給需要的鄰居們,然後我們一家人餓着肚子。這一點,即使我們餓着肚子,我也是為你驕傲的。father,你知道麼?有時候,多希望時光能夠倒流,再叫你一聲father。就這樣,我也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想要提筆寫關於你,可是每次我想要動筆寫二句的時候,眼淚總是不爭氣,總是不聽自己的話,所以總是二眼模糊以至於不能繼續寫下去,我不想寫太多關於你的故事,就讓這些故事永遠的留在我的記憶深處裏,屬於我一個人的財富就好,不必要説成段子。每當夜深人靜,月亮懸掛的夜晚,我也總是不自主的透過窗口,望向天空,尋找關於你的背影,因為我想,那會是你歸去的方向。我想,我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懷念你,拉進與你的距離,又或許,只能通過夢裏,與你相約在夢裏,我也記不起二十多年了有多少次在夢中與你相遇,相遇時的畫面我也記不起了,總之,心裏唸的,想的,都是你。願你,在另外一個國度:安好,我的心心念唸的……

於我,此刻,只想默默的,虔誠的向所有來到生命中又離開的人,輕輕地道一聲:願你們,餘生安好;向曾經來到美麗的世界又逝去的親人,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可愛的你們道一聲:願你們,在另外的世界,不再有煩惱,不再有人間疾苦,不再有……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4

2008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08年北京奧運會讓全世界的關注點都聚焦在中國北京。鳥巢、水立方的魅力使他國著名建築物都黯然失色,中國以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國情懷熱情的接納了四海賓朋,再次以他五千多年悠久古老的歷史文化征服了全世界人。

然而2008年5月12日這一天對全國人民來説又是及其黑暗的,令我們永遠無法忘記,由於天災的摧殘破壞,汶川地震震中烈度高達11級,六萬九千餘人不幸遇難,三十七萬人受傷,1.79萬人失蹤,一串串驚悚的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在這一天我們痛失了無數親人,災害使原本瑰麗秀美的山水風光霎時間全部摧毀變得殘破不堪,一些古老無價的古建築化為一片片廢墟瓦礫,多少曾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多少家庭變得支離破碎。

越是國難當頭越能夠看出人們的團結與無私,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像古人行跪拜禮一般用雙手支撐着身體將孩子保護在自己的身下,救護人員在熟睡孩子身旁的手機上看到了母親留給孩子的短信:“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記住,我愛你。”為母則剛,母愛的偉大光輝又一次在災難中温暖了人心。或許我們無法準確預報地震發生的時間,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面對災難無能為力,殘酷的天災不相信眼淚,災難發生後,中國人沒有如棄婦一般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社會各界的力量集聚在一起有如正午的烈日,光芒無限,驅散陰霾温暖人心。柴靜説:“有些笑容背後是緊咬牙關的靈魂。”誠然!面對一張張掛滿灰塵血漬,一個個身心俱疲的靈魂,救援人員加快了救援的速度,加快了自己的腳步,面對餘震的危險,面對廢墟里散發出的陣陣屍腐味,14萬餘中國軍人子弟兵用自己無畏的犧牲精神和高效的行動拯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他們用自己佈滿老繭滿是傷口的雙手扒開一片片廢墟中的瓦礫,用孔武有力的臂膀扛起擔架上虛弱無助的生命,用自己血肉之軀築起一條生命之路,鋼鐵漢子也有柔情的一面,抱着劫後餘生的孩子時他們露出了燦爛治癒人心的笑容,強忍着疲憊,強忍着身上的劇痛,強忍着空氣中屍腐的血腥氣味,他們將個人安危拋在腦後,只為了多救出一個生命,只為了讓親人、愛人能夠再次重逢。

14年的辛酸鉅變,四川受災區舊貌已然換新顏。一切的努力都是有意義的,如今的受災區已經發生了日新月異的改變。

知道感恩,努力奮進的四川人及時從災難摧殘的苦難中恢復,向着新生活前進,他們在黨和國家的扶持幫助下及時迅速的開展災後重建工作,現如今的汶川擁有着秀美的山水、品種繁多的動植物、底藴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

重建後的受災區已舊貌換新顏,城區建設更加完善,基礎設施更加齊全,彰顯着悠久的歷史底藴和時尚新潮的新時代風貌,汶川人的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的提高,他們將感恩珍存在心裏,感恩幫助扶持他們的黨和國家,感恩曾經施與援手的團體和個人,感恩14年來一直關注災區發展的好心人。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14年過去了,我想汶川地震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死者逝去的悲痛絕望,而應該是受災同胞堅強樂觀積極發展的精神,應該是國家有難時國民眾志成城相互幫助的世間大愛。

紀念5.12有利於樹立民族樂觀開朗不斷進取的精神。緬懷歷史追憶過去是對鮮活生命的尊重與敬畏,是對無私貢獻者的謳歌讚美。

願逝者安息,願生者堅強!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5

時間過得特別快,轉眼間已經14年過去了,然而就在14年前的今天,有許許多多人失去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的人正在公司上班,有的人正在坐在教室聽課,有的人在在操場嬉戲打鬧,有的人正在路上行走,總之人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做着不同的事情。但是隨着一聲巨響,地震山搖,高樓大廈瞬間垮塌,不斷的尖叫聲和混亂,人們這才意識到地震來了。

想想自從1976年經歷唐山地震之後,三十二年之間人們就再也沒有受到任何地震的侵襲,以至地震這個概念已經慢慢的從人大腦中被抹去,人們嚮往着未來科技的時代,人們奔向未來小康的社會。基本上每個人都在懷揣着自己的夢想,信心十足的奔跑在大街小巷以及各個角落裏,人們可以相信自己前面的路途是光明的,人們對於自己未來充滿自信和盼望,進而展望自己越來越強大的“母親”。

但是汶川地震好像一個晴空霹靂出現在中國的上空,想想多少世紀了,人們依舊抱着“人定勝天”的口號在建造屬於自己的巴別塔,但是多少年來人們受到上帝之手一次又一次的干預,以至於每一次都需要人們付出巨大的代價。從當時出現在示拿平原的人類,到14年前經歷汶川地震的人們。正如有人所説:面對地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已經疏於對地震的防患。我想我們常説好了傷疤忘了疼,大概就在表達着這樣的一種意思吧!

14年過去了人們依然對於生死問題拋之腦後,多少人依舊信心十足沉浸在自己的對未來的盤算和計劃裏,新的科技產品不斷的湧現時常,追求自我的文化如同潮水般湧進大街小巷,好像人們已經淡忘了自己在汶川地震時所表現的渺小與絕望。那一幅幅不忍直視的畫面以及那一雙雙絕望的眼睛,似乎已經在歷史成為過往的煙雲,而14年後的今天人們依舊追隨安逸和放縱的生活。

人類究竟從哪裏來?將來要往哪裏去?這個世界發展的最終目的要駛向何方?這個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一位上帝?這些問題在現今的時代中即或提出來也會被稱為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的,但是這些問題卻關係着每一個人。如果當時汶川在汶川地震中喪生的人,因為太忙與世界沒有慎重思考過這問題,最後遺憾的離去,那麼我們現在的人們何不痛定思痛,亡羊補牢呢!

正像有的人所説:如果這個世界真有一位上帝存在,那麼為什麼有如此頻頻的苦難發生,要麼這位存在的上帝就是個暴君,因為他喜愛苦難。要麼這位存在的上帝就是無能的上帝,因為他無法平息這個世界的苦難。然而事實上苦難本身並不能否定這位上帝的存在本身,正如父親對孩子的嚴厲責打也不能斷定父親不愛這個孩子,因此有時候苦難存在正在標誌着上帝對這個世界全權的護理和掌管。

當整個人類都在悖逆這位上帝,虧損那位按着自己的形象和樣式創造人們的上帝的時候,地震和災害想必是上帝所管教人們的最佳方式了,因為往往藉着如此的管教,使得人們意識到自己的有限,同時也藉着如此管教來削減人們自大高傲的氣焰。但是面對整個犯罪的人類,上帝雖然藉着苦難來加以警告,但是警告終究不是上帝對待罪人的最終目的,因為他對罪人所做的乃是賜下自己的獨生兒子,為罪人死在十字架上,以此救贖罪人脱離上帝公義的審判。

那麼這就在意味着這個世界雖然有不斷的災害和苦難,但是我們仍然還有盼望,雖然我們的生活依然有太多不確切的因素,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靠着上帝所賜下的恩典進而獲取真正的安全感。然而當人們硬着自己的頸項不會改歸向這位上帝的時候,那麼他們要為自己悖逆和虧負上帝的行動附上慘重的代價,因為當我們拒絕上帝伸向我們的救贖之手,也就意味着我們要為自己的最承受永遠的審判。

現今人們所能夠經歷到的地震、饑荒和瘟疫,只是上帝對對安於罪中指人們的警告和提醒而已,換句話説如今所經受的這些苦難只是末後上帝對犯罪之人永遠審判和刑罰的縮影而已。因此只要我們還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就還有機會來接受上帝所賜給我們的救恩,藉着上帝透過他兒子所賜下救贖的恩典,足以使得人們在任何的環境面前都不至於恐懼而失去盼望。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6

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了,昔日化為一片廢墟的汶川,早已建起列列洋房,條條大道,經濟增長迅速,當年劫後餘生的人們也繼續着各自的精彩生活。時間會撫平人的`傷痛,也會讓思念韻味綿長;時間會讓廢墟煥然一新,也會讓記憶斑斑生鏽。十年了,我們很少會再提起當年那一場浩劫,也不會去想象,那遇難的69227人和那些留下殘疾的人本該擁有怎樣的生活,倖免於難的我們則要繼續面對生活的困惑,時代的變革。我們都在為自己、為家人考慮着,承受着生活的種種壓力與挑戰。

許多人在忙碌的工作、接連的挫折之中忍不住懷疑,這樣活着的意義究竟何在?於是有的人,選擇隨波逐流,且行且看,失去了從前壯志躊躇的心氣;有的人,惶惶終日,嘴邊充斥着抱怨,心中盡是倦怠。而在這羣人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在生活中屢戰屢敗的年輕人,聚集到這裏當了主力。他們本該在社會扮演的新生力量、發展革新的導火線的角色,但是,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中難以自拔,空洞機械地活着,他們甚至喪失理智,缺乏情感,缺乏意識,漠視約束,像行屍走肉一樣麻木地生存下去。這催生出一種奇異的文化現象——“喪文化”,它反映出當代青年的精神特質和集體焦慮。

如果説,一個人的“精氣神”是其最大的資本的話,那麼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同樣如此。本是朝陽蓬勃之輩,結果卻呈頹日遲暮之狀,這恐怕是誰也無法承受之重。如果未能認識到其間藴藏的巨大危機,從根本上找到幫助青年人抗衡“喪文化”侵蝕的精神起搏器,從中泵發出年輕力量與人性光輝,那麼整個社會發展的腳步也會在“負能量”的積重難返之中漸趨停滯……

但是,有一些年輕人好像被這樣的“喪文化”赦免了,堅守住了他們心中明豔的精神世界。他們是真正經歷過浩劫的年輕人。

重災區青川縣八年級學生強天林,在地震後惦記家中,偷偷溜出了學校。途中遇到山體滑坡,千鈞一髮時,一名解放軍叔叔用身體為強天林擋住砸下的石頭,當強天林搬進了新家,救他的軍人卻就要離開了!臨行前一天,軍人將一摞筆記本塞到強天林懷裏,鼓勵他説:“你要好好讀書,走出大山!”“叔叔,終有一天,我會成為你!”強天林隔着車窗,用盡力氣大喊。從那時起,強天林開始了逐夢征途。國中時,強天林學習成績並不好,地震後,他的學習成績從排名倒數一躍成為前幾名,順利進入了重點中學。高中三年,他將所有精力用在了讀書上,滿腦子都想着考軍校,學習成績不斷進步,就在所有人認為他不可能的時候,他成功拿到了國防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隨後,強天林來到工程兵學院進行培訓,這一年,不管骨折還是膝蓋積液,還是面對挫折失望無助時,他都會想起他對解放軍叔叔的承諾——我一定會成為你。為了這一個承諾,他一往無前。2016年央視節目《了不起的任務》中的武警教官蔣雨航令人們覺得似曾相識,當年18歲的他在地震中被上海消防救出,重獲新生的他義無反顧地加入了上海消防,多次執行救援任務,如此年輕,卻臨危不懼,表現卓越。

還記得08年9月6日“鳥巢”裏的芭蕾舞女孩嗎?她在殘疾人芭蕾舞演員的託舉下飄逸起舞,地震奪去了她一條腿,卻阻止不了她盡情起舞,健全時的她追求的舞蹈時遇到的困難在現在的她看來反倒不過如此,現在她的舞步是那樣輕盈專注。從事特殊兒童教育工作,辛苦是必然的,但是董翠霞老師很有耐心,因為困難總是會為熱情讓路。“沒有什麼不能解決的!”這位愛笑的老師時常這樣鼓勵自己,這句樸實的話來自十年前一位志願者的書信,那時候年幼的董翠霞正在汶川災後的康復醫院中,經歷着她的至暗時刻。在志願者們的關心和鼓勵下,她漸漸走出陰影,還在2013年的雅安地震中擔任志願者;她大學選擇了幼師專業,並加入了茴香枝公益機構組織,成為了一名頗具專業素養的志願者。他們那樣純粹地活着,並不計較什麼得失難易;他們堅定地投身生活,活得那樣義無反顧。

災難之後,我們沉沉哀痛,哀痛過後,活着的人還要抬起頭來,挑起離去的人的擔子,繼續走下去。我們很奇怪,為什麼那些親身經歷了劫難、生活中同樣困難重重的人,往往是活得精彩,活得無怨無悔的人?為什麼在逝去的人心裏眼裏無價的生命,被我們活得平淡無奇?有人説,活着的人,就是要替死去的人活過去。真正親身經歷了生死考驗和生離死別的人,才會真切看到生命平庸外殼之中的無上價值,他們感念逝去的人不能再享有這樣的價值,他們會比以往更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不計較得失苦痛,就是純粹地活着。因為他們早已看到,自己的身上,有高於任何苦難坎坷、功名利祿的瑰寶,那就是我們自己尋常而偉大的生命!他們覺得,辛苦付出與無私奉獻,是對生命的回饋,而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他人生命,則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追求一件比其他任何事物更有價值的事。

災難過去,就讓它永不重臨;斯人已去,便讓他們安息。而我們這些鮮活的人,不應該留在迷惘與痛苦中黴變,而應拾起逝者生命的價值,繼續前行。在哀悼中低頭不是向上天屈服,而是對生命的反思;我們紀念地震中逝去的人們,是在對他們許下生命傳承的諾言。雖然前路波詭雲譎,我們也可做一個純粹的行者;縱然前路山高水阻,我們也應活得義無反顧。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7

一轉眼,汶川地震過去已經有14年了,14年的風風雨雨,14年的艱難險阻,14年的塵世浮沉,換做是別的事物,或許我早已忘記。

但時至今日,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發生的場景依舊像一幕幕清晰的畫面映照在腦海裏,揮之不去。

我還清晰地記得那時正上九年級,會考的壓力迫使我們一個個都如繃緊的弓弦停不下來,一心一意用在功課上,大家都以為那一天會和平時一樣背書、上課、看書、做題度過。

但天傾地覆的一聲巨響打破了大家的認知,教室裏搖搖晃晃的吊燈與顫顫巍巍的桌椅都顯示了地震的到來,但因為那時候驚慌失措的我們對於地震沒有什麼清晰的認識,最後還是因為我們的英語老師的提醒方才急忙忙疏散逃生。

這還只是遠離震源中心的我們的直接感受,通過後期在電視、網絡、手機上的新聞報道瞭解到了震源中心汶川的實地場景,遍地的瓦礫,傾斜的樓體,崩塌的建築物殘留,那一張張觸目心驚的圖片橫貫腦海。

伴隨着主持人的腳步我們看到了災區現場的場景是多麼的慘絕人寰,罹難者的遺體被盡數掩埋,能辨認遇難者身份的家屬自然悲痛莫名,那些生死不明行蹤未定的遇難者家屬更是呼天搶地痛不欲生,那段時間,全國都被死亡的白色覆蓋。

那天之前,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是地震,那天之後,全國人都知道了地震是什麼。

救災活動刻不容緩,國家機器這個龐然大物在第一時間啟動了緊急預案,在第一時間、第一時刻、第一人的姿態出現在救災現場。

災難發生後,國家立即組織搜救隊,駐地武警、消防、公安等公職人員全部動員參加災後救援,民眾也自發組織捐款捐物,更有甚者直接前往救援現場自發救援。

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有五個農名工兄弟在收到消息後,星夜趕往災區參加救援活動,他們或許沒有太高的學識,但這種捐軀赴國難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的精神是所有人的典範,他們只是救災人員的一個縮影。

救援的隊伍也絕對不止這麼一個,還有成千上萬的普通民眾參與了這次救援活動,他們或許沒有留下名字,只是默默地為救災活動出資出力,他們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對國民的關心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國難當頭,我們沒有被天災擊垮,反而更加迸發了國人自信心與凝聚力,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救災需要的物資設備很多,單靠國家臨時抽調根本滿足不了廣大災區民眾的需求,為了儘早救出被困羣眾,儘快安撫災區人民飽受傷害的內心,國家號召廣大人民羣眾積極捐資捐物。

國人們紛紛慷慨解囊,面對天災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為災區民眾帶去了生存下去的必需物資。

據統計,面對災後重建工作,中央財政總計安排了超過3000億元的災後重建基金,傾全國之力從各方面給予了大量支持,一場動員範圍最廣、投入物資之大、建設速度最快的災後重建工作在災區迅速展開。

根據2008年6月18日頒佈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文件要求,全國19個省市以不低於1%的財力對口支援重災區3年。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重建方案確定後一星期內,來自祖國各地的援建隊伍全數到齊,設計、規劃以及施工隊陸續到達,這些援建隊伍裏有來自建設北京奧運會體育館的主力,上海世博園修建的精英,還有唐山大地震後參與重建的優質企業。

逝者已矣,物是人非之後給人們帶來的傷痛依然存在,大家只是將它深深藏於心底。汶川地震震倒的是建築物,震不倒的卻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就在災後短短的兩三年裏,援建隊伍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重建家園的任務。而這一切還沒有結束,災區人民充分利用援建活動帶來的工作機會,依靠勤勞肯幹、踏實努力的工作態度不僅恢復了震前的經濟生產水平,在隨後的幾年裏還將當地的GDP推到了一個新高度。

14年生死兩茫茫,汶川地震已然過去了14年。

14年前,我是一名即將參加會考的考生,14年過去了,如今的我已然邁上了工作崗位。有過那種從死神魔爪逃生的經歷的大家想必更加明白,生命不能虛度,經歷過汶川地震的我們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貴。

我們每個人不僅要好好活,更要將已故親屬的那份精彩活出來,以此祭奠那些在災難中喪生的罹難者。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8

2008年5月12日既是汶川、北川8.0級大地震紀念日,也是中國防災減災日。

xx年前的5月12日是個黑色的日子,所有的中國人,都處在強烈的震驚和悲傷當中,一瞬間:無數的笑容化為死亡,無數的快樂變成了悲傷,無數的歡歌變成了哀歌……時間永恆地定格在14時28分04。

一時間整個汶川、北川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巨大損失。然而生命又是如此頑強,天搖地動之時,是你們用自己的生命,築起死亡的屏障,保護住那更多的生機。

107小時的深埋,怎能摧毀人的意志,頑強的人們,重燃了生命之火。“不論你在哪裏,我們都要找到你!找到你!一雙雙顫動的手掌;一對對無助的眼神;一場場絕望的生死離別;一條條奄奄一息的生命。

愛的真諦讓我們聯繫在一起,“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擔當與力量,剎那間無數愛心飛向四川。心靈的呼喚是我們感受到對生命的無限渴望。

然而時間就象流水一樣,轉眼間,今天便是汶川地震十週年紀念日。我們紀念這個日子,不僅是追思逝者,也是要祈禱災難不會再一次重演。

十年風雨同舟催人奮進、充滿希望!“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凝聚成了社會發展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正是一次次災難的考驗、一場場人間真情的傾注,砥礪着我們的民族精神,推動着中國社會在挫折中奮進、在逆境中前行。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9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以來,社會各界人士都表達了自己對地震災區的援助與心意,我們的志願者和志願行為都很直接的説明這一點。

在震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全國人民都心繫汶川,媒體、志願行動都充滿了激情。而今,兩個月過去了,我們對次的關注漸漸被新的熱點所取代,這是現實問題。

此時的志願援助行為也慢慢地漸變為一種承諾、一種責任、一種義務…

作為心理學專業的學習者和心理學專業的從業者,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轉變呢?

首先,對於我們自身來説:當心理援助成為一種日常工作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將其納入到正常的學習、工作中?我們如何在先前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新的工作?

圖片説明:心理分析專業志願者在德陽東汽安置點

先前的心理援助工作處在一種應激狀態,其行為也深深地打上了這種應激的烙印。將我們工作的方式與心情從應激狀態轉變為一種常態,需要我們的智慧。比如,許多的心理援助工作者都坦言,當時的工作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陪伴、更多的是去做他們的朋友…這種坦言透露出了在應激狀態下的工作模式以及在這種模式下所建立的關係。毫無疑義,作為心理援助志願者的“陪伴”與“朋友”和一般志願者的陪伴與一般朋友是不同的,這其中多了心理諮詢/治療的意義。現在的工作,就是如何讓這種了心理諮詢/治療的意義呈現出來,發揮它的作用。這是是一種轉機、一種轉變、更是一種轉化——這其中,需要我們專業的態度與修養。

其次,作為此次地震的經歷者和見證者的災區居民和救援者,該如何面對這種轉變呢?

圖片説明:地震後,全國人民展開了許多的祈福活動

作為地震經歷者的災區居民,需要的不僅僅是面對這種外界關注的改變,還得面對這種轉變時機所同時發生的更多的現實問題的湧現:如板房、物資的分配,如今後的生計問題尤其受傷人員的,如那些喪親的家庭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的日子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兒童與那些失去對方的夫妻…這些現實問題會讓任何遭遇的人頭疼,更何況是遭受了如此巨大喪失的人呢?

雖然這些都是現實問題,甚至也是客觀的現實問題(與任何個人無關)。然而,當我們真正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時,就會出現另一般的景象。我個人是一個容易憤怒的人,我對憤怒的情緒也比較敏感、關注,在我看來,在這段轉變時期,憤怒將會是最常見最主導的情緒。最常見,指的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種情緒;最主導,指的是它表現得太頻繁了,而且會掩蓋其他的情緒,甚至會掩蓋對別人的好意所應有的感激。在這種情緒的籠罩下,任何個人都會表現出小心翼翼,惟恐為他人所詬病。前不久我在災區也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這兩天的大新聞“成都市政府將新的行政中心轉現”也與此有關。

作為災區居民,要知道這種憤怒的情緒,要理解這種憤怒的情緒。在任何時候,寬容都是一種美德,寬容自己寬容他人,儘量不要將這種憤怒轉化為一種指責與攻擊,從而讓憤怒恣意傳播。在有條件的地方,在感受到憤怒而無法自我紓解的時候應及時去心理援助工作者那裏尋求幫助。

那麼作為此次地震見證者的救援人員呢?不僅僅是災難經歷者才會有創傷,任何見聞、見證過災難的人也可能會有創傷,這種創傷被稱之為替代性創傷。相信任何救援人員都能感受到在震區的救援行為所帶來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有些是正面的有益的,如一些人回來後會更加寬容、關心他人;也有些是負面的有害的,如一些人會變得繁忙煩躁甚至抑鬱。任何參與了援助行動的個人都會出現這些變化,包括英雄人物。也尤其是這些英雄人物和公眾人物,他們所承受的比常人更多,在當下的受關注程度的變化時期,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作為心理援助志願人員,我們會在從災區回來之後,會開展很多的分享活動,分享這種歸來後的感受,如建立QQ羣討論、參加集體活動等。在這裏,我也建議其他行業的援助志願者,也可以這麼做。當經過這些集體活動之後,仍不能紓解內心感受的人士,可以嘗試尋求親人朋友的支持,在這些仍覺得不夠的話,可以嘗試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在這裏,我也真誠地祝福志願者身心健康,讓地震後的救援經歷成為自己人生中美好的回憶…

上面所做出的一些總結,是共通的,尤其是其中的情緒與感受,很容易傳播的。因此,志願者和災區居民也會彼此感受到彼此的情緒,並彼此影響。這更加需要在將後的心理援助行動中所注意。

同時,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們更加感受到這種壓力,也亦認識到這是一種責任。“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這些都是心理援助志願者所要考慮的,尤其是作為“陪伴者”與“朋友”。這種責任需要我們做出長遠的打算,也需要我們做出心理準備。

最後,衷心祝福所有的經歷、見證、見聞此次地震災難的人身心健康!也為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難者和隨後的救援行動中不幸遇難的援助者致哀!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0

晚上看了cctv的一段視頻“男子被埋108小時搶救後奇蹟生還”,很振奮,居然出現了奇蹟。這位教師的奇蹟源自自己堅強的信念,一個礦泉水瓶子,幾張作業本紙張,還有自己排出的尿液,最好挽救了自己,喝自己的尿液,吃作業本紙張,生命的盡頭,是自己的努力挽救了自己,是用極限條件下正確的方法挽救了自己。人只要有信念,只要我們相信有奇蹟,只要我們往奇蹟這個方向努力,希望還是有的。

“我就等你們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這是被困60多個小時的女孩樂劉會獲救後説出的第一句話,也説出了所有埋壓在廢墟下的羣眾的心聲。這求生的執着信念和對搜救人員堅定的信任,是受困羣眾的精神支柱,一定能夠使人們有效地延續生命,一定能夠使一些人堅持到被營救的那一刻。

儘管隨着時間殘酷地推移,受困人員搶救成活率會越來越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不以人的意志和情感為轉移。但亦有諸多事實表明,在極端惡劣的生存條件下,總是會有人能夠創造生命的奇蹟。尊重每一個生命,抓住每一個可能,最大限度地搜救每一個受困羣眾,把人員傷亡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就是抗震救災的最大勝利。

全體救援人員,沒有人想放棄,沒有人會放棄。每一個搜救人員,都在想盡一切辦法,採取一切手段,與時間賽跑,與死神抗爭,竭盡所能地多救活一些人。一位剛剛救人的戰士,不顧斷壁坍塌往裏衝而被其他戰士拖住時,跪下來這樣哭喊:“求求你們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再救一個!”這樣的信念,這樣的力量,時刻督促每一位救援人員把心思用到最仔細,把體能發揮到最極至,最大可能地尋找每一絲生命的氣息。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1

從汶川大地震到現在,一千多個小時過去了。在這一千個小時裏,千千萬萬華夏兒女的心,被四川省山脊間的一片區域緊緊的繫着,汶川的土地每顫抖一下,我們的心也跟着悸動。儘管那些被埋在瓦礫下塵土下不見天日的軀體,和我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我們卻會為他們而歡喜、悲痛,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體內都流淌着龍的血脈!

看過央視的那場賑災晚會,有個主持人説:“這些天裏,我們聽到的最美好的聲音就是:這裏還有一個活着的。”確實,在天災面前,能夠存活下來,就已是莫大的歡喜了。每當一個個本應枯竭的生命被人從死神手中強行奪回時,心中的喜悦是無法言喻的。看着那些堅強的人們努力挺住讓自己活下來,我覺得更高深的體會到,這世間,生命彼比一切都重要。“我們還活着,我們還有希望,儘管我們是去了一部分的肢體,可是我們會用剩下的人生,來回報這些將我們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人,還有祖國。”你能相信嗎,這是一個做完截肢手術後的人説出的話。面對攝像機,他沒有一點扭捏地説出了肺腑之言,讓所有看過聽過這句話的人為之動容。是的,因為活着,所以會有希望,因為活着,所以還有時間去追尋夢想!

始終記得的,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一個眼神是在都江堰市荷花池市場的一片廢墟下,女孩樂劉會大聲地説:“我知道你們會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我堅持着,我現在還活着,我很高興!”她説出這番話的時候,眼神裏閃爍着一種如火焰般灼熱的希翼之光,即使是厚重的灰塵,也掩蓋不了她燦爛若星辰的明眸,身後的黑暗無法將她吞噬,卻更襯托出她身上那種令人信服的神奇力量。給人感覺,看到她,就像看到希望。那種對祖國的信任,更讓我對中國的未來產生了無比堅定的信心。

現在,災難的悲痛已漸漸的離我們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宛若嬰兒初生般的喜悦。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正在重建,重傷的名人正在康復,一切苦難在我們面前都不堪一擊。只要我們帶上勇氣,攜着希望,未來的路必將更加光輝,沒有困難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全中國團結一致之後的巨大力量!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2

世所罕見的大地震,讓數萬同胞頃刻罹難,十三億親人為之默哀。在舉國哀悼的日子裏,對於逝者來説,什麼才是最好的祭奠,什麼才是最好的告慰?

是生者的堅強不屈!不能讓災難擊垮我們的意志,不能讓困難停滯我們的腳步,不能讓廢墟掩埋我們重建家園、重整河山的堅定決心。

為這堅強不屈,讓我們在宣泄中撫慰心靈。汶川大地震緊緊揪住了全國人民的心,人們由驚愕到悲傷,由悲傷到焦慮,由焦慮到堅強。而在時間的煎熬、緊密的關切、焦急的期盼中,這心情在日漸焦灼,這心絃在日漸緊繃,這心緒在日漸難安。

全國哀悼日,既是對罹難同胞的祭奠,也是對生者心靈創傷的撫慰。那麼,就讓我們把這連日來積鬱的悲情傷緒,一併盡情宣泄吧,一併盡情地盪滌吧。災區幹部羣眾不能倒下,全國人民不能倒下!

為這堅強不屈,讓我們在淚眼中抬頭挺胸。面對被無情摧毀的家園,面對被廢墟埋壓的生命,面對那一幕幕悲壯的場景,面對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翻飛的淚花是心靈無聲的語言,是心底流出的哀歌。這裏有傷慟淚,悲逝淚,亦有感動淚,欣慰淚。眼淚可以盡情流淌,但我們必須挺胸抬頭,去把悲痛化為力量,去把感動化作堅強。而這,是我們在風雨中挺立、在災難中前行的巨大動力。

為這堅強不屈,讓我們在泣別中毅然前行。逝者已矣,家園已毀,而生活還將繼續。傷者需要全力救治,無家可歸者需要安置,家園待重建,河山待重整,我們必須泣別逝者,揩乾眼淚,重新上路。重建的任務十分艱鉅繁重,需要我們更加凝聚起來。儘自己最大努力施以援手,加倍努力地幹好自己的工作,加倍激發前行的信心和力量,就是對災區人民最好的支持和慰藉。

“現在災難已經發生了,我們還要生活,不能什麼都靠政府,睡着等飯吃。”17日一大早,有災區村民就拿着鐮刀下地割油菜和麥子去了。而面對災難,災區羣眾在高喊:“我們可以從頭再來!”

那麼,讓我們更加堅強不屈,告慰罹難同胞,凝聚一切力量,去把困難踩在腳下,去把行動付諸實踐,去把希望寄予明天!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3

通過學習有關抗震救災的先模人物報道,特別是眾多人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動人事蹟,我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無不為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所感動。在大災來臨之際,汶川地區的老師譚千秋、吳中紅、張米亞等教師沒有選擇逃避和退縮,而是決然而然地用自己並不強壯的身體給孩子撐起生的希望,可敬!可佩!他們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示着偉大的師愛,

向世人詮釋着新時期教師的內涵。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當災難降臨時, 他們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垮塌的水泥板,保護懷裏的學生。用自己的雙臂張開着趴在課桌上,死死地護着自己的學生。有的壓在廢墟中已經犧牲了,可仍然死死地抱着自己的學生。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人民教師的壯烈凱歌。他們是新時代的黃繼光、董存瑞!他們是這個時代人民教師的符號。他們的精神是中國教育振興的希望。我為這些老師而感動,也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而驕傲。

作為一個普通教師就要向“用生命作支撐,捨身護生”,勇救四個學生的譚千秋等“感動中國的十大災區教師” 學習。並以他們為驕傲,要學習他們奮不顧身、捨生忘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操,只有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對災區的最大支持。他們是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這些英雄教師奮不顧身勇搶救學生生命,危難關頭無暇顧及自己的家人,甚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為我們樹立了愛生如子、捨己救人的崇高師德形象,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要切實把學習災區英雄教師的英勇事蹟與幹好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落實到行動中去,認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在捐款捐物支援災區、奉獻愛心呵護學生等活動中率先垂範,發揮黨員的先模作用。

當前,我省的教育事業正處在一個轉型階段,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素質教育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我們的任務還很艱鉅,大量的工作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後繼的去探索、去披荊斬棘,我想當前的最要緊的就是要為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來,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辦社會有用的、人民滿意的教育。

同時,祖國經歷了這麼大的災難,災區人民經受了巨大的磨難,他們要重建家園,還面臨着許多困難,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學習英雄那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盡我們最大的力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去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4

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的特大地震,震動了全中國,也震驚了全世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很多的學校垮塌,許多教師經受着考驗,他們用生命雕刻出師德豐碑,他們的捨生忘死的英雄壯舉詮釋了師愛的崇高與偉大。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他們在生死關頭臨危不懼、捨生忘死、奮不顧身、拼死保護學生的英勇獻身精神深深令我們驚歎。有這樣一個場景,在孩子身邊,竟緊緊地圍着三個雕像般凝固住的女老師,她們沒有下意識地自我保護動作,而全伸着手臂。顯然,她們在生命最後的時刻,用自己的軀體保護住了孩子……救助的團政委站在廢墟前熱淚盈眶地對戰士們説:“面對這樣的生命,面對這樣的高尚,大家明白什麼叫捨生忘死了嗎!”用生命為孩子擋住水泥板的瞿萬容老師,當時瞿老師撲在地上,用後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裏還緊緊抱着一名小孩。小孩獲救了,但瞿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教學樓倒塌之際,生與死的考驗立於眼前,一個個平時默默無聞的老師,沒有絲毫的猶豫,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用生命詮釋了一個師者對學生最深摯的愛。其中閃現出的人性的光輝,足以穿透那幾秒鐘的災難陰影。是呀,在危難時刻,他們全然想的就是自己的學生,周圍所有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只想讓孩子們少受一點傷害,再少一點。把自己的愛全部獻給了他們。作為同行的我們,自己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震撼,更深的理解了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愛在每一個瞬間。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們在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於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的拼搏奉獻精神令我們欽佩。許許多多的教師,他們在地震過後,在不知自己親人生死的情況下,甚至有的已經失去了親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在廢墟中尋找着自己的學生,這種忘我的精神怎麼不令人敬佩呢!同是教師的我們,儘管我們沒有遭受如此的災難,我們要以他們為楷模,把自己的愛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幫助他們渡過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個個難關,積極健康的成長。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他們在大災面前,化悲痛為力量,振奮精神,不屈不撓,迅速投身重建校園,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自強不息精神令我們感動,儘管他們同樣失去了親人,儘管他同樣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作為教師的他們,在自己學生面前卻是如此的堅強,走進帳篷搭起的教室,去撫慰孩子們那受傷的心靈,激勵他們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常言説“言傳不如身教”,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們,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作為教師,不僅僅教給孩子們豐厚的知識,還要用自己優秀的品質去激勵孩子們,感染孩子們,讓他們積極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一個個感人的英雄事蹟撞擊着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一樁樁驚心動魄的畫面激勵着活着的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作為教師的我們,為他們的種種行為所敬佩,深深地體會到“責任”二字的重大意義,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校長葉志平,校舍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後,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衝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蹟。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愛與責任,什麼是新時代的師魂--強烈的責任意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大愛無言。昨天,他們還是普普通通的老師,拿着微薄的工資,日復一日地在做着雖然神聖卻毫不起眼的教書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們就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段永遠不倒的愛之長城,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上了一堂無聲之課,點亮了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用他們的行為告訴孩子們如何面對苦難學會堅強。所謂“一日為師終身如父”,哪裏還需用語言去做矯情的表達?

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把英雄教師的崇高精神融在心裏,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真誠地關愛學生,使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愛-需要無私,需要奉獻,需要全身心投入。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吧。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5

教師是學校的基礎,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是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譚千秋老師在這次地震中用生命詮釋了這一格言。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我們往往視師德為一種個人修養,較多強調教師個人的自律。顯然,僅僅重視個人修養、僅僅要求教師自律是不夠的。我認為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靈魂,遇到特定的環境,就會得到昇華或者泯滅。今年的5月12日當地震災難突然襲來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他的學生。在那千鈞一髮之際,人生閲歷豐富的他本來有機會能夠從容自保,但是他首先想到了學生。在那一瞬間,他眼前可能浮現出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也可能有些許遲疑和猶豫,他毅然地張開雙臂,護住自己的四個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們,把死亡留給了自己。在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家庭的悲痛和惋惜、四個家庭的團聚和幸福以及無數的感動。他無私的愛就像種子一樣開始發芽、他的師德在地震中昇華,他的行為感染了無數的教師和我本人。

健全制度促師德。“無規矩不成方圓”。一般學校為了培養老師的師德在工作紀律、態度作風、儀表形象、遵紀守法、廉潔從教,將對教師的師德要求,由抽象變為具體的行為約束,使教育工作者常修為師之德,常懷律已之心。促進了師德建設水平的提升。據同事講譚老師“走在校園裏的時候,遠遠地看到地上有一塊小石頭他都要走過去撿走,怕學生們玩耍的時候受傷。”當我們看到這些細節的時候,就明白譚千秋的勇氣和力量來源於哪裏。譚千秋的行動並非偶然,只有對學生巨大的愛和對職業的虔誠才能讓一個人在面對死亡威脅產生如此大的勇氣是師德的閃光!

創新載體促師德。師德建設的主體是教師,如何圍繞主體激發潛能、發揮作用、提高質量,培養教師神聖的師德。這是我們學校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師德,北川教師劉寧在地震時先救出學生卻永遠失去女兒。

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師德,都江堰聚源鎮教師在地震時為疏散學生而放棄了逃生的機會。

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師德,廣安的特崗老師為救一個被絆倒的孩子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正是由於這種神聖的師德,平通中學的化學老師喬廣平在地震時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卻跑到了最後。

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乃至生命,向我們闡釋了什麼是師德,什麼愛,什麼是榮耀!

當成千上萬間房屋倒下去的時候,是他們的愛撐起了整個世界!

災難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傷痛。教師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石,作為政治老師的譚千秋用自己的生命給學生上了最後也是最完美的一場思想政治課,當那些被他救起的孩子長大後,他們將會比別人更加懂得什麼是勇氣,什麼是無私,什麼是不責任,什麼是民族的靈魂。

國家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第一戰線的實踐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教師的言傳身教,人格魅力直接影響者學生的成長。汶川地震考驗了一批教師的師德思想品質,只有對學生的愛和對職業的虔誠才能面對死亡產生出如此大的勇氣。使我深為感動,作為教師一員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通過學習使自己對教師的責任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在今後的工作中“躬耕教壇,甘為人梯”,愛生如子,無私奉獻,平平常常顯本色,普普通通見真情。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6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兩點二十八分,這個讓全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時刻;這個讓全中國的人民教師心痛到極點的時刻。就在這一刻許許多多的孩子變成了孤兒。就在這一刻許許多多的學生失去了他們敬愛的老師。伴隨着數以萬計生命的逝去,“老師”這個普普通通的稱呼緊緊的和“英雄”連在了一起。

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見證了人民教師的偉大師魂,揭示了人民教師愛與責任的崇高境界。他們的英雄事蹟可歌可泣,令人震撼,催人奮進。就在這最危難,最緊急,最關鍵的時刻,他們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死換來了學生的生。

這是一個讓無數人感動流淚的畫面。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而就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學校教導主任譚千秋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的護着4個學生,4個學生獲救了,他卻被無情的地震奪走了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

什邡市師古鎮民主中心國小教師袁文婷,為拯救學生,一次又一次衝進教室,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當她最後一次衝進去後,教學樓完全倒塌了……她的青春定格在了26歲。一個多麼年輕的生命,一個讓人多麼心痛的事實。

還有太多太多令你銘刻在心的名字:向麗、湯宏、嚴蓉、翟萬容、吳忠紅、張米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老師”。然而這些老師的名字,以前我們一無所知,他們只是教師隊伍中的一部分。就是這些最平凡最普通的老師,不惜隕身,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學生的安全。毫無疑問,是一種無私無畏的高貴精神在驅使着他們,是一種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輝在激勵着他們,是一種對他人生命的無限敬畏、恃重、關懷與愛護在告誡他們――先人後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在災難面前,在生死關頭,我們的老師首先想到的是學生,他們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這是多麼崇高的英勇無畏和大愛之舉。他們用愛和責任為學生築起了生命長城,展示了為人師表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輝。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人民教師的職責,展示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師德,譜寫了人民教師的英雄讚歌

著名詩人臧克家有一句詩:“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是的,這些英雄都已經死了,但我們相信,他們還活着,而且,還會永遠地活着。他們不是活着的人,而是活着的靈魂和精神;他們不是活在有形的日子裏,而是活在人們無形的心中。人們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老師”。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7

在internet搜索引擎中輸入“地震中的英雄教師”,百度一下,用時0.001秒,就能找到相關網頁約1720000篇。汶川地震,震塌了數以萬計的房屋,奪取了數萬名鮮活的生命;汶川地震,也凸顯了人民教師的英雄本色。

三次衝回教室搶救學生的苟曉超、雙臂護住4名學生的譚千秋、搶救掉隊學生的吳忠紅、救出學生卻永失愛女的劉寧、用身體擋住水泥板的瞿萬容、臨死胸前還護着三個幼國小生的杜正香、雙臂緊摟兩個孩子的張米亞……在災難面前,生命顯得很脆弱;但在災難面前,人性的光輝卻愈發絢爛!在這場震驚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中,我們的人民教師用他們“愛的翅膀”築建起一座座“為人師表”的豐碑!

不要刻意去拔高,不要追究深層次的原因。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所有人的反應幾乎都出自本能,而這些老師的“本能”正是刻在他們骨子裏的“師道”,和流淌在他們血液中的“大愛”!教師肩負着“愛與責任”,愛學生是職業要求,對學生負責也是職業要求。在危難來臨時,我們的許多教師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愛與責任”,向人民遞交了“愛與責任”的滿意答卷。

地震中的英雄教師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今後工作中,我們應該像他們那樣,用“愛與責任”、用我們的紮實工作,來告慰天堂中的同行們!

教師作為一份崇高的職業,實際上已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傳播者。教師通過知識積累、研究社會,通過教書育人,把社會“接力棒”傳遞給學生,使之繼續探索,從而實現整個社會從矇昧通向文明,使人類從無知步向有知,進而促進人類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做好文明進步的傳承工作,需要“愛與責任”。我們要用赤誠的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户,真心地關愛學生,蹲下來“看”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以真情、真心、真誠教育和影響學生,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常言道:“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擁有一桶水”,當今社會,“一桶水”已遠遠不夠,要做一名好教師,必須不斷學習,終身學習,要用一泓活潑潑流淌的活水來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要做一個博學者,做一個真正的學者、知者,學習應該也是教師的責任。我們要更新知識結構,拓寬視野,努力學習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爭做學識淵博、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新型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高屋建瓴地把握、理解教育教學的思想與方法,使自己的工作更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更符合社會、家長和學生的需求;要加強研究,踴躍投身改革,大膽創新,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着眼未來,挖掘學生的潛能,努力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國小階段,是學生品德培養、習慣養成、能力形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國小教育是基礎的基礎,是關乎學生一生的奠基工程。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涉及面廣,工作瑣碎,責任重大。做好奠基的事業,需要“愛與責任”……

有了“愛與責任”,我們就會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有了“愛與責任”,我們就會甘於奉獻,堅守清貧;有了“愛與責任”,我們就會……“愛與責任”,包含在教師職業的方方面面,滲透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點點滴滴中……

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就在於有多少人需要你,而你為這些需要你的人又做了些什麼。作為教師,學生需要我們,家長需要我們,社會需要我們,而我們又能夠用我們的愛與責任在平凡的職業生涯中做出許許多多有意義的事情,用我們的“愛與責任”成就學生、服務社會,我們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獲得教師職業的歸屬感、認同感和榮譽感,體現自身的生命價值,獲得教師職業的快樂和幸福!

512汶川地震十四週年紀念日優秀心得體會 篇18

如果時間凝固,畫面定格;如果我們能強忍自己的淚水,那麼讓我銘記這樣一些名字:

杜正香、向倩、譚千秋、袁文婷、苟曉超……

還有許許多多,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他們,平凡人羣裏的教師羣體,彷彿一朵朵小花散發出奪目的光芒和沁人心脾的芬芳,亦如明燈照亮着這段恐懼而絕望的日子。他們,在四川大地震中僅僅是數萬遇難者中的一小部分,但他們卻共同書寫了一個職業的榮光和高尚,讓教師又一次成為充滿悲壯情懷、令人驕傲的英雄羣體。

有許多人在追問:為什麼面對生死抉擇時,不只是一個教師而是大部分教師都選擇了以死來竭盡全力護衞孩子們的生命?為什麼有那麼多教師一次又一次衝進搖搖欲墜的樓房救人?是的,我們相信,面對災難,每個人都會竭盡所能,人性的光芒會如暗夜的燈火照耀心靈。但我們更相信,教師的職業操守裏,崇高從來就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字眼。

他們崇高,因為他們尊重生命。對生命的尊重,讓他們熱愛人生,也正是因為對生命的尊重,在生死攸關時,他們選擇了拯救身邊的生命,獻出自己的生命。在教師眼裏,學生並不是枯燥的數據,並不是職業的呆板對象,而是花朵般綻放的鮮活個體。沒有這樣的生命意識,教師羣體不可能日復一日在三尺講台前重複那些也許講了千百遍的話語,日復一日批改那些也許要批改一輩子的作業。瑣碎小事裏掩埋的職業操守,最終也讓他們成為矚目的大寫的人。

他們崇高,因為他們關愛弱者。雖然在死神面前,誰都不會是強者,但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強者。在孩子們眼裏,他們知識淵博,人生經歷豐富,遇事沉着冷靜。他們也自覺擔負起孩子們人生領路人的角色,這不僅僅是職業所決定的。災難面前,這種領路人的操守,讓他們一次又一次衝進危險,拯救他們所庇護的弱者,這舐犢之情,成為他們傲視死神的精神資本。

他們崇高,更因為他們的愛沒有邊界。教師的愛不同於父母,他們的愛是一種廣泛的付出,也是一種長久的默默關注,沒有貴賤智愚之分,沒有血緣親疏之別。所以,災難面前,他們甚至沒能去救就在隔壁班的親生骨肉,而將生存的希望更多地給予了眼前的學生。

現在,一些人常常詬病老師,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走進我們的操守。也許在這些人眼中,教師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而我們自己心裏最是明白:輕生死、重大義,乃是我們教師的本色!

著名教育家郭思樂教授深情地寫道: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教育,詮釋了什麼是教育者。逝者已矣,這份崇高應永值我們銘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