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心得體會(精選35篇)

來源:文萃谷 2.64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心得體會(精選3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精選35篇)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

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書》就是一本苦心孤詣的教育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最適合家長和孩子的閲讀。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較獨特,他是通過書信把真情傳遞給遠方的孩子,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真誠地指導,而且還暗暗透露了對兒子的牽掛和愛。一個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説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決定一個孩子的人生,畢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師,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兒子教育成才,讓人讚口不絕。

不錯,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此一個優良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適當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國,許多家庭的教育不恰當,家長都沒有用心與孩子溝通,不瞭解孩子的情況,沒有正當地引導孩子,讓孩子步入歧途,最後後悔莫及。還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現了數不勝數的家庭暴力,讓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不但沒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讓孩子變得反叛。用合適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長們應該欣賞這本《傅雷家書》。其實,作為孩子的我們也有必要看看,因為它可以感染我們,讓我們察覺到家長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謝父母,它更讓我們懂得藝術的欣賞,在生活的處事做人,得到正確的指引。

《傅雷家書》是男女老少都適合的書,定會使人們有所收益。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

每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孕育發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謂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富厚,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瓜葛、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品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異文化的組成部門。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正題是,教育孩子,立品行事,要以中漢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故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謂是對中華民族優異品德的最佳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大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異品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品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開教許多人立品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使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巨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品來事的大原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無論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籌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原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一樣平常的教育又何嘗不是立品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子講原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原理,還感遭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3

傅雷先生從20世紀30年代起,就致力於法國文學的譯介工作,翻譯了許多作品,同時,傅雷還是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些家信匯編成冊後,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所刊錄的,乃是傅雷與傅聰之間自1954至1966年的書信。當年,這批書信,只是父與子之間的私人函件,而現在會刊行成書,且風行各地,因為這不是尋常父子之間的閒話家常,而是兩位特殊藝術家之間的心靈對話。

傅雷在藝術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因此這些家書還以相當多的篇幅談論美術、音樂作品、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不管是傅聰去波蘭留學、獲得國際大獎,還是後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終關注着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特別是經常給他郵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和有關繪畫、雕塑等藝術理論方面的書籍,鼓勵他多從詩歌、戲劇、美術等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

在1956年2月29日的通信中,傅雷由莫扎特樂曲的特點起,論及藝術家要有一顆赤子之心,要真誠。而真誠是做人的根本,必須從小培養。這是一種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語重心長。

這些家書凝聚着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傅聰如何面對各種問題。拳拳愛子之心,溢於言表。通過這本書,能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己的修養。

在這本書中,我們所看到的,除了為人父者對國外遊子的無盡思念,無盡懸掛,還有承載着中國知識分子千百年來的民族大義,蓄滿特殊一代共同記憶的時代反思。我們看到的,更是對文化的傳承,對藝術的追求。藝術在最高層次上,是超越民族、不分畛域的,而吾人對生命的禮讚,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與追求,也是永無止境、亙古常新的。正因如此,《傅雷家書》中所體現的,不僅是人間的摯愛與關懷,也是超越生命的氣魄與胸襟。

《傅雷家書》撰寫於五十年前,半個世紀過去了,卻在一代又一代有良知、有深度的讀者心目中,如惠風吹拂迎風懸掛的風鈴般,撥動了無數敏鋭的心絃,使無數讀者為之感悟、動容。

當年的傅雷,身處斗室,而心繫國家,甚至遍及文化、藝術,這一切都不會老,不會過時。如今,人已不在,但它的影響力,卻是越來越強,歷久彌新。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4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温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説:“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心得體會。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繫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剋制着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為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為“禮薄”而不安,為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餚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為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為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恆,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為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為著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脱,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為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為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為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着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5

暑假期間,我看了一本書。叫做《傅雷家書》,這邊書讓我深受體會。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為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感動於文字間的深情,又為傅雷和其夫人和自殺感到難過。下面是讀書時作和一些摘抄,我喜愛像傅雷這樣一位長輩的諄諄教導。

《傅雷家書》這絕不是普通的家書,它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我們看傅雷怎樣培育他的孩子,從家書中顯而易見。

他在給兒子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

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數萬裏之外對他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6

時光荏苒,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很多本書,其中《傅雷家書》讓我印象深刻。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在文學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而且嘔心瀝血培養了兩個孩子:一位成了著名的鋼琴大師,一位成了英語特級教師。

《傅雷家書》主要是傅雷寫給兩個兒子的信,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參透了一種偉大的、理智的父愛。他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一步。”

是呀,父母對我們的關愛,往往都像這本書中的傅雷一樣,時時刻刻為我們着想。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前幾天我和媽媽吵架。因為寫作業時我的頭總是低得很低,媽媽提醒我要把頭抬高,這樣不會近視。可我不聽,覺得我的視力很好,不用注意。我就和媽媽頂嘴:“我的視力好的很,幹嘛要抬高呢?怎麼舒服就怎麼來唄!”媽媽聽了火冒三丈,説:“你要是近視了,我可不會給你配眼鏡。”我生氣極了,就朝媽媽擺了一個白眼,心裏想:哼!壞媽媽!

我現在才感到後悔,當初要是聽了媽媽的話,我就不會近視了,現在只想對媽媽説:“媽媽,對不起!我不應該不聽你的話。”

每次我與爸爸媽媽爭辯時,我都會翻開這本《傅雷家書》來體會體會傅雷對他女兒兒子的嚴厲,如果沒有傅雷對他們的嚴厲,他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可謂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呀!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7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間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該書是一本優秀的青年思想修養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範本,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篇。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為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為英語特教教師,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國中的時候,就有老師向我們推薦這本書,但是當時並沒有在意,而這個寒假,恰巧我在圖書館中借了這本書,利用寒假將它看完了。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與子女溝通,在一封封信件中,傅雷對孩子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從家信的話語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他愛子教子的精神實則令人感動。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地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家書中父母的淳淳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同樣令人感動。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許多豐富的精神養料。父親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及鞭策,使他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自己正當的成長道路。我認為傅聰這樣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子啊數萬裏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開的。

現在很多人都學會了隱藏自己,你從不曾理解我,我也不需要去解釋,還有多少人可以像傅雷家書裏面把自己的情感細細地表述出來?總之,看完《傅雷家書》之後,我覺得這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書,同時也應該是作子女的瞭解父母的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8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這是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中的著名詩句。《傅雷家書》使我感受到那充斥在字裏行間中的濃濃的親情。

《傅雷家書》主要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間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的實錄。一封封家書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在傅聰成長過程中記錄的點滴小事,但就是透過這一件件小事卻顯示出了傅雷與傅聰之間最偉大、最真摯的愛。傅聰在二十歲時出國深造,而二十年後傅聰再一次回到故鄉時,卻沒有看到父母的笑容,而是墓園裏多出的那兩座新墳。

當你在一萬尺的高空時,愛的力量能夠感受到你的微笑;當你在一百尺的深海時,愛的力量能夠感受的到你的心每一次有規律的跳動!在兒子傅聰出國深造時,傅雷寫給兒子一封又一封的家書,而更為難得更為可貴的是,那一封又一封的家書被兒子傅聰保存的完好無損。通過讀書,我瞭解到,傅雷在文革中不幸被打成了右派,儘管如此,傅雷還是一如既往的給兒子寫信,並不斷的激勵兒子,做兒子的精神支柱。花兒因為有小草的襯托而美麗,大樹因為有雨水的滋潤而高大,傅聰也因為父母的鼓勵而成功。

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與孩子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傅雷也曾對傅聰説過:“你從小到現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國獨一無二,乃至世界上也不多。”不過在孩子心裏,並不認可傅雷這種苛刻的愛,他喜歡的是那種所謂的“溺愛”。傅雷為了教育傅聰,苦心孤詣,嘔心瀝血,這種愛雖不被認可,但是卻不能否認。

大愛無疆,愛不是空空的支票。傅雷就將自己的愛付諸於行動之中,如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而傅聰也在父親這種特別的愛中逐漸成為一個人才。用大愛無聲這四個字來形容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間的感情,應該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希望這種愛會感染、感動更多的人。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9

傅雷的個人修養極高,不僅表現在文學、藝術、真理上,重要的是他做了一個好榜樣給兒子。

他告誡兒子:“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事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圍巾和大衣必須一同脱在衣帽間裏,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禮儀能夠體現對別人的尊敬,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所以父親教育兒子要注意個人禮儀,可想而知,傅雷也是一個非常謹慎,注意細節的人。一個人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禮儀習慣、具備了基本的禮儀素養,才能贏得別人的尊敬和愛戴,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功。

傅雷在寫給兒子的信中寫道:“國內的大水災害,迄今仍極嚴重......災難的損失,初步非正式估計已達十萬億。人民的生命財產更不知道損失了多少。”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一位愛國知識分子的憂國憂命之情。體現出了作者是一個具有高尚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的知識分子。

傅雷生活經驗豐富,在信中,他寫了一段內涵的話;"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會淹死莊稼。”這是一段富含哲理的話,主要是想告訴自己的兒子:勝不驕,敗不餒,要理性看待榮辱成敗。

為了不讓兒子走彎路,以免重蹈覆轍,他對兒子説:“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這句話讓我明白:只有敢於正視現實的人,才是能夠面對錯誤和失敗,並且有望改正錯誤,走向勝利的人。傅雷寫這封信,主要是想給情緒低沉的兒子加油鼓勁,希望他能夠正視現實、正視成敗,最終讓自己成熟起來。

傅雷幫遠在波蘭的兒子排憂解難,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的生活經驗豐富,對兒子起模範帶頭作用,他個人也有極高的修養。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0

在這本《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孜孜不倦的教導,同時我彷彿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與我交流,不時地提醒我、鼓勵我、教導我……

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優秀,無論是在藝術上的造詣,還是對國家民族的榮辱感,對人格尊嚴的的高度要求,這些都從書中字裏行間體現了出來。

這是在上世紀前期的中國,國力不足來滿足學生的高效學習,但是傅雷翻譯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藝術上也體現很深的造詣。傅聰彈了一手好鋼琴,多次在國際大賽上獲獎,並努力鑽研多種語言……這需要多強的毅力才能實現呀!我得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

給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對兒子的愛,他與兒子的書信往來一直不斷,每一封都體現了傅雷對兒子的牽掛,他的每一封家書都十分認真地完成,毫無草草了事的意思,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穩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對兒子深深的愛。

傅雷在這些家書中強調了一些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中的問題等一系列問題,其中,傅雷對兒子的日常行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書中説“你車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見只要有實情、實事,不會寫不出好信”,爸爸經常告訴我寫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實感,老師也強調寫實,我突然覺得他們就在我的面前。

傅雷對兒子的習慣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談幾樁重要的事。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裏,或是褲兜裏。這兩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禮貌……”這些語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別人對兒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愛國”,有這一段話“你得抓住時間,抓住機會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練,不足以報效國家,對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國家。”這些話語,令我感觸很深。

《傅雷家書》中,我看到了一對耐心的父母;一對艱辛的父母;一對堅韌的父母。《傅雷家書》它不僅是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一封封家書,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孩子不倦的教誨!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1

《目送》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卻只能目送,無法挽留。”讀《傅雷家書》,彷彿穿越千山萬水——遠行的人漸漸消失,原路返回的人,眼中有忍住的淚水。

251篇家書,如同父母與兒子的竊竊私語,從時間的縫隙中重疊下來,累積成獨特的傅雷家風——“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無論是為人還是從藝,傅雷夫婦給予孩子的,無疑是他們最寶貴的見識和經驗。還有什麼能抵的過這家書中的殷殷教誨?每一字每一句都飽含深情,在告誡成長中的孩子要“先做人”。每一言每一行都微妙且率直,在坦言生命中的為與不可為。

所謂父母,無疑是需要用能量和力量來推動孩子的成長。視他們為獨立而自尊的個體,給予強烈的親密、關注和引導,形成平等而良好的關係,在他們長大之後,學會放手和退出,這才是樸實而開闊的智慧之道。

時間太快,我們都害怕在匆忙之中辜負彼此,“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份。”為此,給予和付出,並非需要回報,而是需要轉化成生命的營養,去有力的愛自己和他人,同時獲得更多豐厚的愛。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2

《傅雷家書》是由傅雷、傅雷夫人朱梅馥及傅雷大兒子傅聰的信件編輯整理而成的一本書。普通的信件能集結成冊嗎?能引人深思嗎?不能。《傅雷家書》,看似平常家信,卻飽含無限價值。從書中,我們讀到了傅雷對傅聰的教育與引導,既嚴厲,又深遠。字裏行間滲透出來的親子之愛,既偉大,又深沉。

尤其特殊而獨特的傅雷式教育,讓我看到為人父母與為人子女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比如傅雷,他為人正直,且知識淵博,在文學、藝術上的造詣非同尋常,他對祖國懷有一腔熱血,對人生和生活理解非常透徹,他毫無保留的把他的人生經驗和對藝術、生活的見解,通過書信,一一告誡給自己的孩子,他説:“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而傅聰,也不負所望地成為父親引以為傲的藝術家。同時,傅雷的妻子,這位偉大温柔的女性,在傅聰的成長路上,也功不可沒。

讀完此書,我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我感懷他們對我無微不至的付出,更感恩他們在我成長過程中所呈現的點點滴滴的愛。我甚至想到未來,我的孩子與我,倘若能以“傅雷家書”式的親密方式,來進行溝通和聯結,這不失是一種智慧而又完美的教育。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3

寒假期間,我閲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是由傅雷寫給他的兒子傅聰的家書組成的,閲讀完這本書,我有感而生。

一篇篇家書,都流露出傅雷對兒子的關愛和盼望他有所成就。傅雷對於傅聰,是關愛他的爸爸,也是一個互相幫助的朋友。

在信中,傅雷與傅聰談人生,談藝術,談生活中的瑣事,談他的終身大事……他向傅聰毫無保留地講述他的經驗,他的建議,教導着兒子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他對兒子的關愛,在字裏行間淋漓盡致地表達着……

合上書本,傅雷的形象揮之不去,也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在生活中,他對我嚴格,制定了一條條規矩,如:放假期間8:30起牀;每天運動;飯後洗碗,晾衣服等等。放假前幾天,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這些“任務”,但是過了幾天,我就“偷工減料”,爸爸開始察覺,把我拉去喝茶,苦口婆心地跟我講道理:因為我是女孩子,所以我要養成好習慣,因為我是女孩子,所以我要學做家務勞動......這些話在我耳邊環繞一遍又一遍,但我一句都沒聽進去……

可當我看完了這本書後,對父親的話,似乎有了新的理解。那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無盡的關愛,相比於温柔的母愛,父愛更深沉,更深遠。

每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方式都有所不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與父母換位思考,理解和感受父母對我們的愛!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4

閒暇時間看了《傅雷家書》,其實給我最深的感觸是傅雷先生其實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但也不是。説他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是因為他和大多數的中國家長一樣,孩子有關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學業也好,生活也好,都要悉數操心,即使孩子已經成年到國外留學,也依舊緊密關注着孩子的動態,關注孩子有沒有積極學習,並時刻關注孩子在學業上取得的進步和成就。最開始打動我的是傅雷先生在第一篇家書中寫與兒子傅聰分離後的情景,“只説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臉’,她又嗚咽不成聲了。孩子,你這一次真的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臉’,教人怎麼捨得!“這一句畫面感極強,一對夫婦想着遠方的孩子,只一句與孩子有關的話就已經泣不成聲,也讓我想起那句”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而説傅雷先生不是一位典型的中國式家長,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傅雷先生與孩子的交流是具有極強的針對性的,他對孩子的演奏做出反饋,告訴他低音區混亂或是與孩子爭論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哪一首最重要的問題。這與大多數只能模糊給出”你一定要好好學習“的家長有所不同,我想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傅雷先生能夠與孩子成為很好的朋友。第二點是傅雷先生其實把他對孩子的感情很完整、且不羞恥地表達出來,他在信裏給孩子寫”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也讓孩子明白家長的想法,讓彼此間的關係更緊密。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5

秋風已去,寒冬已至,但似乎閲讀完《傅雷家書》後,我的心有一陣暖意,暖透心頭。

一間温暖的大衣勝不過一句親切的問候,一個熱熱的暖爐暖不過一本充滿着温馨與親情的好書,而《傅雷家書》就是這本滿是温馨與親情的書,寄託着傅雷夫婦對兒子傅聰,傅敏充滿着暖意的愛,在深秋中滋潤着兒子們的心,在寒冬中呵護着兒子們的魂,讓流落在外的兒子傅聰感受得到家庭那份深深的愛意。像是一個無形的身影,時時刻刻都教導着,鼓勵着傅聰一步一步地前進。

回想起自己的父母,他們何嘗不是像傅雷疼惜傅聰一樣疼惜着自己,他們或許沒有傅雷的學歷,或許沒有傅雷的文采,但是他們都有着一顆對兒女最真摯的心。他們也會像傅雷一樣,在自己的兒女面對困難,挫折時攪盡腦汁,想盡千方百計去幫助我們,在你取得成功時,他們會為你而開心,但他們不會忘記提醒你要有驚醒,不要被一時的成功衝昏了頭腦,你似乎會覺得他們就像是傅雷的翻版,其實不是的,世界上的每一對父母都是這樣,反反覆覆,不厭其煩地做着這些為自己兒女着想的事。

但我們做為兒女的,有像過傅聰一樣,去細讀父母所寫的每一個字,傾聽父母的每一句話嗎?傅聰之所以成功,似乎離不開父親傅雷的每句金言,或許沒了這些金言,傅聰也就不會擁有現今的成就,傅聰他聽了父親的每字每句他成功了。

而現在的我們,似乎都覺得自己的父母整天煩着自己,沒有留心父母的每字每句,流失了許多成功的祕訣,失去了許多獲得成功的機會。學會感恩,留意父母所給予自己的每字每句,不需要懷疑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從我們一出生開始就不曾懷疑過為我們付出一切的價值。

温暖的親情呵護着我們,愛的春風總在我們的周圍陪伴着。學會感恩,學會試着去保護親情,保護我們的父母,只有他們是最信任你,只有他們才願意無怨無愧的付出。即使你身在異國,他們的愛也絕不會離開你一分一秒,但我們也要懂得細心呵護着種愛,因為這種愛是獨一無二的,或許你的一生可以享受這種愛的機會就這麼一次!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6

有那麼一本書,它如山間那潺潺的清溪,如碧空中那舒捲的白雲,如海上那自由翱翔的海鷗,如那無瑕的白璧那透明的結晶體。它的感情是那樣純真,那樣摯樸,那樣深情。沒有半點虛偽,用不着半點裝作勢。它,就是《傅雷家書》。它的意義,已經遠遠超過了傅雷個人家庭的範圍。

1966年9月2日深夜,連日遭受批判的傅雷夫婦坦坦蕩蕩地選擇了死亡,選擇了離開。以生命為代價,來以此捍衞了他們人格的尊嚴,離開了他們最愛的孩子,永遠地告別了這個他們曾經認真生活的世界。在《傅雷家書》中我們看到了傅雷先生對人生、文學、藝術的侃侃而談,也感受到了傅雷先生貫穿一生的獨立自由之人格,體會到了他那嚴厲卻又不失仁慈的父愛。

“赤子之心”是《傅雷家書》貫穿全書的精神,同時也是傅雷先生做人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正如傅雷摯友樓適夷先生所言:“《傅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先生雖然家教嚴格,但他的教育方式也在時間流逝中不斷地調整,父子關係愈發和諧,他們在對藝術的切磋交流中成了知心朋友,他在孩子面前從沒自恃身份而高高在上。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他的感情總是寓於生活的細節之中。同許多父親一樣,愛子之心猶如大海,澎湃而又深沉。

這一本書是把打開智慧之門,啟迪心靈之窗的鑰匙。我們不要只限於浮光掠影地瀏覽,而是要去深刻領略這一藝術瑰寶。從法國大文豪巴爾扎克的小説中窺視到法國的舊社會;在羅曼。羅蘭的小説中,學會正視現實、錯誤,徹底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品味陶淵明、李杜的詩詞歌賦;聆聽如大海般寧靜,包容的巴赫作品,欣賞恬淡平和,寂靜幽瀾的肖邦作品,在古典音樂的世界中徜徉;欣賞富有中國風格的山水畫作。若有機會,我們大可不必拘束於書本、家中,可快步走進自然,感受生活之美好……正如傅雷先生所説:“世界上最高的純潔的歡樂,莫過於欣賞藝術。”

現在,當我讀完這本書,我的靈魂進行了一次昇華,它使我驀然間清醒。我想,人還是要有自己的信仰,人還是要對崇高的東西有所追求,人還是要讓自己的心靈乾乾淨淨。人活一場,還是要認真地活過,就像傅雷先生有過的認真一樣……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7

《傅雷家書》從1981年出版到現在,已經增訂了五版,發行100萬冊,可見這本書的影響之大。1984年我大學將要畢業時,讀到了《傅雷家書》。當時的感覺《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父愛的教子書。不久前重讀《傅雷家書》,從中感受到了傅雷濃濃的愛國情懷。

從唯物主義的樸素觀點看,愛國是一種對故土親人的天然樸素的道德感情,具有強烈的自覺性和認同感。從傅雷給其子傅聰的書信中,他們父子之間對家庭、社會、國家之間的關係理解和精神境界,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七千多字。《傅雷家書》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在1956年3月1日晨的信中,他寫道:“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塊,為你的成功而高興,為你的煩惱而煩惱,為你的缺點而操心!”全書真實地記錄了傅雷先生“大器之成,精心雕琢”,把兒子培養成材的過程。傅雷先生曾有志於美學及藝術史論的著述,卻終於遺憾地不能實現。但在他給傅聰的家書中,充分體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素養及深刻的探索。他自己沒有從事過音樂實踐,但他對於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遭受的心靈的歷程,體會得相當細緻深刻。他對傅聰説:“藝術家天生敏感,換一個地方,換一批羣眾,換一種精神氣氛,不知不覺會改變自己的氣質與表達方式。但主要的是你心靈中最優秀最特殊的部分,從人家那兒學來的精華,都要緊緊抓住,深深地種在自己的性格里,無論何時何地這一部分始終不變。這樣你才能把獨有的特點培養及厚實。”這充分説明,傅雷把兒子的教育、生存發展與社會、民族、國家的生存發展,把兒子的家庭幸福、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培養自己國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愛國的關鍵是“愛”,有了愛才會在言行中表現出愛國的道德品質。有了對祖國深沉而熾熱的愛,就樂於為她奮鬥,甘於為她奉獻,勇於為她犧牲。可是愛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建立在大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基礎之上,正所謂“知之深,愛之切”。對兒子遠在他鄉異國,傅雷最擔心的是兒子埋頭藝術生活、脱離實際、脱離政治,害怕兒子對祖國有所隔閡。因此,在許多書信中,他諄諄教育兒子:“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你如今每次登台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你既熱愛祖國,這一點尤其不能忘了。”傅聰在異國飄泊的生活中,從父親的書信裏吸取了豐富的精神養料,使他時時得到父母的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困難。這些書信,不但是親人聯結的紐帶,也是傅聰與祖國聯結的紐帶。傅聰在國外,不管國內家庭的殘酷遭遇,也不管自己背了多大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叛祖國,沒有説過有損祖國的話,沒做過有損祖國的事。所以傅聰信賴祖國、熱愛祖國的精神,是與傅雷的教育分不開的。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8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摘編,編入了家書180多封,它不僅僅是家書,更是傅雷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傅聰的教育的文字篇本,是一部充滿着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傅雷夫婦作為中國父母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是世界著名的鋼琴大師,傅敏成為英語特級教師。作為文學翻譯家的傅雷, 他寫給家人的書信以其真摯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獨到的藝術見解深深打動了每一位讀者的心。

《傅雷家書》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了,或許每個父親對他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傅雷不忘對其兒子進行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的,縱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未知能有幾人,因為這確實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學貫中西,兒子也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在相互尊重和愛護的基礎上達成充分的默契。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父親的聯繫自然只能依靠書信,於是父子之情便在一封封家書中表露無疑。他們通過書信一起討論藝術,研究樂曲的內涵,交流對事物的看法,雖然沒有母子通信時那種噓寒問暖,但他們之間的默契卻是其他無論什麼都無可代替的。掩卷後對書回想起來,最大的感觸就是傅雷對藝術甚深的造詣。傅雷對於藝術尤其是樂曲的領會,頗有一番自己的見解。書中不僅論及音樂,同時涉及教育、文學、愛情、人生等各方面,且不是淺嘗輒止,很多都是極有深度的見解。在這本書信集裏,隨處可見一個父親的慈愛、對孩子的厚望及驕傲,深厚的藝術造詣、淵博的學識涵養在書中各個角落閃光,所有的這些無不體現着作者的博學和睿智。

而正是由於這麼一位苦心孤詣的父親,受其陶冶與教導,使傅聰在海外的孤獨環境中,汲取到勇氣和力量。父母的鼓勵鞭策更讓他明確藝術道路上的前進方向。傅聰在異國漂流,但父母彷彿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説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而今,七旬的傅聰已是聞名世界的音樂家,藝術造詣舉世公認。被寓為鋼琴詩人的他應該也會時常地想念父親對自己的言傳身教吧。傅雷把培養孩子同樣當作他對社會、對國家所應盡的一項神聖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上升到這種認識層次,但對於孩子的關愛和培養,我想是人的本性。在閲讀的過程中,看着傅雷的諄諄教導,遠方的父親輪廓漸漸清晰,彷彿近在咫尺、觸手可及,時常想念、時常感動。

《傅雷家書》是老師的教導,是長者的叮囑,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詩人對生活的熱愛。那一封封家書,就像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同書中人物的距離,給予我心靈的盪滌,思想的啟發。我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19

在傅雷家書中福清和孩子的對話裏,我可以看出父愛的偉大。

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傅雷看待傅聰不僅是兒子更像是朋友,和他來往的書信寫出了傅雷對傅聰的一次次困難的選擇都做了引導。

其中有一篇説傅聰因為貝多芬第29首和第10首哪個更重要吵了一架,最後傅聰離家出走。

這裏可以看出傅聰對藝術的追求,以至於和傅雷吵了一架,升至離家出走。

服從遇到困難是,弗雷也總是告訴他誰也是這樣過的,讓她心裏好受一些可以渡過難關。所以在後來一場比賽裏,雖然服從的天賦不如別人,但卻因為弗雷德知道然他在比賽時不緊張得到了第三名的成績。所以這場比賽的得獎可以看出傅雷的教育方式對傅聰的成長有恆大的幫助。

傅雷曾對傅聰説過,久算在談戀愛最火熱的時候他也認為,學術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而如果是別人在這種時候坑定認為愛情第一。所以他對傅聰極其嚴格,但同時它也是愛他的。

傅雷對傅聰説行中的字不要太大,不然會被郵票該注意繳或少去移交。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傅雷是個星系的人,而傅聰是個粗心大意的人。

這小小信封的事情,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應該做事仔細認真不粗心。傅雷也告訴傅聰錢不能亂花,做人也不能太吝嗇,然他自己要好好理財,也提醒了我們因該要好好理財。還有就是交友很重要,自己要和朋友多聯繫,不然別人會覺得你冷漠,還有就是有些人的內心是熱親的但是在變面上他無法表達出來,所以需要長時間的接觸才能發現這些,才能表達出來這些真的內心品質。有些人表面上很好但實際上是想利用你,這也同樣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現,所以交友橫重要,只有接觸一段時間之後才瞭解他。

所以,傅雷家書不僅説了父愛很偉大也然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給了我們恆多的啟發還有更多的發現要我們自己思考。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0

讀了《傅雷家書》之後,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瞭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説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裏,文字就到哪裏。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於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後反覆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麼”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1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第4篇:傅雷家書讀書心得

我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深厚的愛。信中強調的是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説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充斥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關愛及嚴格要求,洋溢着濃濃的父子情深。它讓我感覺像戲曲那樣給人以脱俗的氛圍和無窮的回味。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我的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積累了豐富的人生閲歷。父親把教育我當成首要任務,他在我身上耗費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2

相信大家都聽説過清代著名的書信體名著《曾國藩家書》吧,但就這類問題的作品而言,也有一本現代名著《傅雷家書》,這本書的內容是傅雷的兒子遠去歐洲波蘭留學候,傅雷夫婦寫給兒子的書信,多達上百封,書信的主要內容涉及到親情、愛情、事業、時事政治等各種話題,而且對這些話題的闡述都非常深刻,給我們的啟示也很多。

例如書信中有關於留學過程中如何對待學習的問題,傅雷夫婦的看法是多用心在學問上,應該理智些,少感情用事,這樣才可以有所大成。

放眼現代社會,我們有着良好的條件是,往往不懂的珍惜,荒廢學業的事情經常做,有不務正業之嫌!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3

傅雷家書作為中國文學上的名著,一經問世就引起了轟動,書信的內容涵蓋各個話題,見解獨到、點撥精闢,然而我們也知道傅雷夫婦因為無法承受壓迫最後雙雙自盡,這不得不讓我們對這些文人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悲歎。

我讀傅雷家書時,從裏面看到了這樣一個關於傅雷夫婦處理事情的方式:兒子留學海外,傅雷夫婦並沒有給兒子寄很多錢,而是希望他到了國外,自己去勤工儉學,去掙自己的生活費。反思我們現代社會,大多數孩子都是有着優越條件的,而他們的父母也擯棄了教育的本質,往往給與優厚的條件和經濟基礎,但孩子遭受溺愛之後,也往往害了孩子。他們無法經受挫折和困難,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很差,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並沒有真正的素養,也是不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環境的。

教育是一個深刻的話題,我非常讚賞傅雷夫婦的處事方法,給我們現代人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案例。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4

這是一本歷史的記載,這是一本表達了對傅雷無盡的思念的回憶錄,當你翻開這本泛黃的牛皮紙的封面,你就會被深深的吸引、感動,那其中的滋味只能自己細細品味。

傅雷,是一名著名的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他在翻譯巴爾扎克的作品上十分出色,被人們所讚賞。在兒子的教育方面他十分用心,在家書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來,在千千萬萬的書信中,不管是在生活上感情上還是事業上,都給予了莫大的鼓勵和勇氣,這就是偉大的父愛吧。

在其中也有母親寫給兒子的信,那些疼愛的話是並不是每一個細心的母親都會將這種感情流露出來的,這可以説明傅雷一家是以朋友的方式對待孩子,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輩分抑制他。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5

傅雷的朋友施蟄存先生曾這樣評價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嚴,望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他理想的人物。這種家庭教育是相當危險的,沒有幾個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

為什麼他能夠成功呢?我想一定是因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優秀的人,固然也能使他的兒子變得優秀。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可他們做的只是傅雷教育兒子的皮毛而已,光有嚴格的家教基本上是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人的,而傅雷給予他兒子的還有他的言傳身教,他的兒子從傅雷身上學到了他的可貴品質,和許多為人之道。在求學上,傅雷讓他多寫作多思考、作好時間管理、不要被時間所控制、生活學習時間正規化、避免無效或過度社交。讓他不能閉門造車,要博採眾長,擴大視野。到大自然中去、到博物館中去,要多讀書,用其他藝術的領悟過來滋養對音樂的感悟。在生活中,他要求傅聰在感情上專一、多溝通、多忍讓、多陪伴。在名利上淡泊希望,成為一個淡泊名利、德藝雙馨、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減少商業演出、做人要真誠、要甘於寂寞。在挫折上勇敢,不斷地追求完美,擁有強烈的同情心,做一位品德與才華並重的藝術家。

傅雷對傅聰的期望和要求很高,但他也為此而盡心盡力地培養,有很多細節我們可以看出傅雷對他的指導下的關懷。譬如,他曾經寫道:“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脱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巾。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比插在褲袋裏更不禮貌,切忌切忌!”從這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傅雷對兒子的觀察之細緻,體察之入微,這些細節的背後是父親對兒子的愛。他的這些提醒也使得兒子能夠更好地融入他來往的朋友,也從側面體現出傅雷對西方文化的探究,才能道出這些經驗之談。傅聰也曾在信中因為自己在國外有了苦悶,便向家中的父母發泄,傅雷沒有因此而感到憤怒或者寒心,反而是很體諒傅聰,並且安慰他,信中全然沒有責怪的意思,是滿滿的關懷。

傅聰為什麼能成長的這麼優秀,我其中也包括父母給予他的愛,在他最難過的時候,開導他、安慰他,讓他感受到家人的温暖。我想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給予他正確的引導和嚴格的管教,更應該給予孩子愛,愛的教育會使孩子更深刻地體會這個充滿大愛的世界,使愛的美德永駐孩子心間,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6

傅雷,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其長子是世界著名鋼琴演奏家。本書將傅雷夫婦在兒子傅聰出國深造時的家信整理成一本書。信中全面地展示了傅雷夫婦與傅聰的精神交流,再現了傅聰成長的家教背景,展現了傅雷的家風。既有對文化藝術探討,又有思想上的交流,還有生活瑣事的"嘮叨",厚重不失輕重,深刻不離日常,以小見大。篇篇家書是對兒子的惦念,也是對傅雷其人形象的再現!

這是一位愛國的父親。文中"你的將來對中國音樂的前途有那麼重大的關係,你每走一步,無形中都對整個民族藝術的發展有影響,所以你更應當戰戰兢兢,鄭重將事!隨時隨地要準備犧牲目前的感情,為了更大的感情――對藝術對祖國的感情。”傅雷再三提醒兒子心繫祖國,擔起為國爭光重任。在他看來,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展露出他充滿忘我奉獻精神的高遠人生境界。除此之外,每當傅雷談到藝術,尤其是中國傳統藝術,傅雷總能侃侃而談如數家珍。在他長久的薰陶下,傅聰無論身在何方,其精神、血脈、思想,始終與祖國相連。

他是一位合格的文親。“但是一個有些成就的人,即使事實上不驕傲,也很容易被人認為驕傲的(一個有些名加地位的人,就是這樣難做人!),所以在外千萬謹慎,説話處處保留些。”這句勸導,是傅雷人生中的切實體驗,他吃過虧,因此不希望兒子重蹈覆轍。“我説了那麼多,又是你心裏都有數的話,真怕你聽膩了,但也真怕你不肯下決心實行。”明知兒子聽膩了,卻仍要時時提醒,生怕他有半分鬆懈,這句話凝結着父親樸素而又深沉的愛。除文化及文藝方面,就連生活上的瑣事,傅雷都十分看重。

他覺得真正的強者不是在絕對高度上俯視他人,而是心懷天下,捨己為人的人,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修養是整個的,全面的;不僅在於音樂,特別在於做人――不是狹義的人,而是包括對世界、對政局的看法與態度。"“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養才是做一切學問之基礎,不僅是狹義的做人,而是愛國,愛蒼生,愛同胞等大是大非。

讀《傅雷家書》,讀的不單是家書,更是傅雷其人。家書的字裏行間都能感受到傅雷超凡的人格魅力。他,既狂放又能冷靜,既率真又深刻,既高傲又不失謙卑,不卑不亢,錚錚鐵骨。他身上所顯現出的,便是中國典型文人的秉性,謙謙君子,德才兼備。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7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家書》,創作於1945~1966經歷了--初期,--前,傅聰去波蘭留學。此後與父親傅雷常常書信來往。--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餘的幾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為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父子之間交流藝術的平台,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內容。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榮譽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氣息。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的琴。不過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去。但這次,傅雷不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起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當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頓時熱淚縱橫。

父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他鄉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信念與精神。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走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將永遠影響着我們。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8

晚上的時候,偶拾《傅雷家書》,但是讀序言和遺書,便要落淚了,及至家書,更是情不能自已,其間洋溢的彷彿盡是生命的樂章。幾乎所有的父母———無論名人巨,還是凡人百姓,在諄諄叮囑女注意衣食寒暑、關心身體之外,更多的是告誡他們如何堂堂正正做人,如何刻苦學習,立志成才。

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常抽空寫家書告誡兒,務必勤學苦讀,不要虛擲了寶貴的少年時光,務必保持克勤克儉的家風,不要忘本,不要驕橫鄉里,不得染上紈絝習氣。清末狀元張謇,經常寫信教導在外求學的兒“人當有志氣”,“志當存高遠”。而《傅雷家書》更是把一位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儘自己責任的父親的心靈展示出來,成為的“鏡、“手杖”和豐富的精神養料,震撼了千萬讀者的心。《傅雷家書》摘編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為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字意湧動,閲者無不為傅雷教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教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諦。

40年代上海孤島時期,傅聰還未及學齡,傅雷就發現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為音樂工作者的素質,便首先在家中由父母親自擔當起教育的責任,並在最基礎的文化教育中,環繞着音樂教育這個中心。他親自編教材,給孩制定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監督,嚴格執行。他規定孩應該怎樣説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甚至因傅聰不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傅雷平時克己待人,對兒也就十分嚴格,但深含意,正是從小這樣的教導,傅雷方能遠赴重洋後,仍能專心藝術,不為外界侵染,最終成才。但是作為父親,他時常為自己以前過於嚴厲而向兒懺悔,兒自然也是理解父親的苦心的。寫作這些家信時,傅聰已經長大外出,但是傅雷仍然希望“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因此,兒雖然已經長大,但在父親的眼裏,他永遠是關的對象。他的這些關,不光是對兒幼時關的深情延續,更有着許多的延伸和擴展,每閲之,總在感動之餘,給人無限啟迪。傅雷家書》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字裏行間不僅是拳拳的父此之情,還有更多的人生領悟,宛如一個忘年的老友,娓娓道來歲月的感受。做父親的在兒別離後,翻然想念曾經的許多遺憾,其實孩又何嘗不是在別離後才更深的理解了那殷殷親情。人世的無奈就在於此,只有失去才更知其美好,所以小別更顯得彌足珍貴字裏行間不僅是拳拳的父之情,還有更多的人生領悟,宛如一個忘年的老友,娓娓道來歲月的感受。做父親的在兒別離後,翻然想念曾經的許多遺憾,其實孩又何嘗不是在別離後才更深的理解了那殷殷親情。人世的無奈就在於此,只有失去才更知其美好,所以小別更顯得彌足珍貴。

傅雷説“我的文字太死板,太實,不夠俏皮,不夠輕靈”。而儘管他的作品不具備輕靈,他卻具備另一種較之毫不遜色的文風,含蓄凝重。這種文風,只有嘔盡心血,而又嚴謹求實的學者才能寫出。他所寫出的熱,寫出的生活,都讓人感覺仿如耳邊響着貝多芬的樂章,血脈裏激昂着命運的音符。即便他以一種最平淡的父之辭寫出的家書,也同樣洋溢着這種讓人心動難止的的感動。可想他對生活的熱是充滿藝術家氣質的。我們理解了梵高的自殺,也同樣理解了傅雷的棄世,儘管二者不同。然而當一個人的血液裏充滿了澎湃的激情為信仰和生活嘔盡心血時,是很難面臨一種崩潰的。這也許是對完美與現實衝突的一種折中。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29

《傅雷家書》裏,傅雷大大小小的事都跟傅聰説。傅聰長年在國外,從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思子心切。特別是傅聰出國初期,傅雷給傅聰的信非常頻繁。不過傅聰的迴應卻沒有如傅雷那般熱烈,這讓傅雷夫婦時常感到擔心,有時是落寞。我不知傅聰回信少的原因。從和菜頭的陳述中得知,傅雷對傅聰幼時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甚至會有暴風驟雨般的體罰。據我自己的經歷,我推測這是傅聰很少回信的重要原因。我想,不管信奉傳統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也好,即興發揮動手也好,專制和暴力無論如何都會削弱兩代人之間的情感聯繫。關於專制,傅雷在信中也有提到,不過想起來是非常懊悔:

我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嚴格,非常刻板,甚至很專制,我一直怕寵壞孩子,尤其是聰。

在教育的過程中,我用了上一代的方法及很多其他的方法,犯了無數過錯,使我時常後悔莫及,幸而兩個孩子都及早脱離了家庭的規範與指導。

我不知已經當了父母,或者將要為人父母者,不吸取這樣的教訓,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對孩子來説是多麼不公平,甚至是不幸。有前人的經驗教訓,就知道怎麼做是錯的,不要凡事都親自錯過一回,才來後悔,那時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子女也長大了,父母也老了。痛苦的也痛苦了,後悔的也後悔了,可是誰能得到第二次機會,讓孩子再從小長大一次,別那麼痛苦,讓父母從頭養育子女一次,不那麼後悔?

東方人和西方人對待孩子的觀念不同。西方人把孩子當作是上帝賜給自己的禮物,東方人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這可能是我們在孩子的養育方面更加專制的原因。但不管出於什麼理由,由於傷害帶來的隔閡,豈能輕易彌補。正如書中展現出來的,傅聰離開傅雷之後,傅雷先生近乎用乞求的方式,希望得到傅聰多一點的迴應。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中得到一些教訓?

傅雷作為一名知識分子,是一個儒雅的人。從信中可以看到其很高的藝術品味,和對生活深刻的理解。因為是書信,原本就不以出版為目的,所以讀起來讓人感覺很親切。其中的智慧我們可以從信中看得出來。比如説: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在兩個盤裏很精密的稱過。

事先多問問老師意見,不要匆促決定。決定後勿輕易更動。

去年下半年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在兩件事交接期間出現了一些噪音,結果就出了意外,短時間裏改變了原計劃,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到現在還有後遺症。倘使當時有這樣智慧的人作輔導,不至於會如此分不清輕重,匆促改變計劃,犯那麼大的錯誤。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我們應該怎麼做,希望能從這些家書中得到啟發吧。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30

《傅雷家書》是傅雷及夫人寫給他們孩子的家信摘編,是一部最好的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看了《傅雷家書》後,我一直很羨慕傅聰和傅敏,因為他們有這樣一對父母。

傅雷和他的夫人和大多數父母一樣望子成龍,但他們“望”的方式不一樣。有些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態十分扭曲,認為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把孩子當成出氣筒,甚至有些父母把孩子當成賺錢的工具。我們都熟悉的偉大音樂家貝多芬,他的父親就是這樣。貝多芬在小時候就顯現出他的音樂天分。他的父親,一個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急於把他訓練成一個像莫扎特一樣的音樂神童,以便他享受榮華富貴。

於是,貝多芬被迫學習鋼琴,一練就是幾個小時,稍有不遂,即遭毒打。鄰居們經常看到這個孩子抽泣着睡着。貝多芬就是在這樣黑暗的童年成長起來的,可是他的父親最終還是沒有把他培養成一個像莫扎特一樣音樂神童。許多中國父母似乎把貝多芬的父親當作典範了,在應試教育和父母的雙重壓力下,有些中國孩子苦不堪言。幼兒園就開始學唱歌、跳舞、樂器、畫畫;一年級就要上奧數班;一放假就得去參加各種競賽……一些孩子稍稍做不好,父母掄起胳膊就是一個耳光。

為了一份好工作,為了一個好未來,父母們花盡了心思。雖然世界上所有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的十全十美,但是他們有沒有為孩子的心情想過?要是人到中年,才發現自己的童年是多麼艱苦,要如何去彌補這些流逝的時光?並不是一味地玩耍就可以出人頭地,但也不是乏味地學習就可以成龍成鳳。我呼籲天下父母都看一看《傅雷家書》,打罵解決不了問題,要培養孩子得教子有方。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31

傅雷家書》能印刷出來出版,不用説都知道,這不是一般的家書。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書的點點滴滴很容易就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雖然我沒有傅聰的成就,也沒有一個像傅雷一樣的爸爸,可是我依然感覺到生活中,總有一些東西與傅雷家書中發生碰撞。如在傅聰出國的第三天,傅雷給傅聰寫的信中提到,傅雷重温了傅聰的童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齊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

書中這一句話讓我想起我與我爸爸,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爸爸對我脾氣很好,可是他從不會讚美我,還經常打擊我,還記得在讀國小的時候,有一次考試居然考到99分,回到家裏很開心跟家裏的人宣揚了一下,可是我爸卻只説了一句話,怎麼那麼差,差那麼一分都拿不到。

我們家本來就沒有什麼獎懲制度,沒想到考得這麼好,連一句讚美的話也不給我説一下。當然,我有着樂天的性格,這麼一點點是不會打擊到我的,所以我依然開心的活着,還經常與我爸倜儻。還閲讀了《傅雷家書》,在想自己是否也是“得天獨厚”呢?在想我的父親是否有覺得“罪過”呢?如果是的話,那我想我應該努力活的更精彩,來減少父親的愧疚。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書,而且不同時期會有着不同的感受。如果在國小中學時期看,你會羨慕傅聰,如果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愛自己的父親就好了。現在上大學,看着有一種不一樣的感受,你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你會用不一樣的角度去看問題,你會從書中學習怎樣去閲讀着父愛。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不僅僅母親的愛是如此的直白,父親其實也一樣,只是他們的方式不一樣,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閲讀父愛的偉大。

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説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閲讀着《傅雷家書》,閲讀着偉大的父愛,學會了感恩。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32

翻開傅雷家書,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簾,父母的的諄諄教導、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覺已流入心間。

傅雷家書,創做於1945~1966經歷了文革初期,文革前,傅聰去波蘭留學。此後與父親傅雷常常書信來往。文革時傅雷家遭到抄家,傅聰的書信只剩下殘餘的幾通,所以文章中大部分為傅雷對傅聰寫的書信,故名“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不僅僅是書信,還是傅雷和傅聰交流藝術的平台,處處可見深厚的藝術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筆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間的濃濃親情,即使相隔萬里,依然不減。

家書中最常見到的,還是關於音樂的內容。父子倆時常在家書中暢談自己對音樂的見解,對音樂作品的感悟,對藝術家的評論。傅聰曾獲得第五屆肖邦鋼琴比賽第三名,是有名的鋼琴家,受過國內外知名音樂家的讚譽。這些功勞與他嚴厲的父親是密不可分的。

傅雷對小時候的傅聰嚴加管教。那時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圍的上海孤城,連大氣中都瀰漫着一種罪惡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讓孩子去街頭遊玩,他把孩子關在家裏,培養他的音樂和文化。他還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生活習慣,他要求孩子生活儉樸,學習認真,每天都要監督傅聰不停地連上幾個小時的琴。不過傅雷並不是死板的教育。有一次傅聰正練着琴,突然來了靈感,彈着彈着就跑到自己的調上了。父親察覺到異常,便走下樓來。傅聰嚇得趕忙回到譜子上去。但這次,傅雷不僅沒有責備傅聰,反而叫他彈自己創作的曲子,父子倆一起研究,並將剛才的曲子命名為《春天》。

傅聰長大後遠出家門出國留學、演出,傅雷的家書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聰在外艱苦奮鬥時,家書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婦戴着沉重的精神鐐銬,離開了這個世界。兩個多月後,傅聰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得知噩耗後,天旋地轉,熱淚縱橫。

人愛其子,勝於一切。傅雷對孩子所灌注心血,全部融入到一封封家信中。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身邊給他教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擁有更多的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踏上自己正當的道路。他拒絕與祖國敵對的國家的邀請,從不做有損於祖國尊嚴的言行。這種熱愛祖國的精神,與傅雷在萬里之外給他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

傅聰在藝術上的造詣,離不開父親傅雷苦心孤詣的教誨。傅雷已去,家書仍留。傅雷家書給我們帶來的愛與精神,永遠影響着下一代……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33

《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篇充滿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傅聰,傅敏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説裏的,不是普通的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的信裏這樣説:“長篇累牘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很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而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八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

傅雷與傅聰的家書給我許多啟示:的很多家長忽視了與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都沒有真正享受過為人父母的的快樂。他們的為迫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手段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們有沒有想過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這一點,於是與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本書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34

千百封書信寄託着説也説不完的愛,一句句殷切期望背後是數也數不清的情。説到《傅雷家書》,那其中藴含着的濃濃父子情,被人們口口稱頌。在閲讀這“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傅雷那表現得淋漓盡致的父愛,也會感歎於傅雷教子的成功,可很少人又去思考過,傅雷除了在筆頭上教育孩子,實際又是怎麼做的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一、在教育孩子時,傅雷永遠身作則。

傅雷、朱梅馥和全天下所有父母一樣,都希望孩子成為全面發展的人,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也會提出一些作為過來人的建議。書中寫道“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而傅雷也的確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奉勸兒子要多努力,因為“勤奮比天賦更重要”。而他自己也一天花費十幾個小時來進行他的翻譯工作,他所翻譯的《歐也妮·葛朗台》《巴爾扎克全集》《幻滅》《約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至今都是不朽的名作,後人還專門設立了“傅雷翻譯出版獎”來表彰那些近代優秀的發育翻譯家們,他在學術方面為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儘管兒子在國外留學,他仍然時刻培養兒子愛國的思想觀念。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時候,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剛剛解決温飽問題的大多人們並沒有足夠文化藝術素養。對於以音樂表演藝術來謀生的鋼琴家傅聰來説,在國外發展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但傅雷在信中多次提到“你不是抱着一腔熱情,想為祖國,為人民服務嗎?而為祖國,為人民服務是多方面的,並不限於用音樂去安慰心靈———雖然這是你最主要的任務。”儘管傅聰不能通過音樂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去,但他可以通過用事實使別人受到他實質的幫助。

同時,傅雷也在思想方面教授了傅聰許多中國優秀哲學。書信中寫到“富貴於我如浮雲,在你我是一條極崇高極可羨的理想準則。或許是氣質不同,並非多數中國人全是那麼淡泊。我們不能把自己太理想化。“傅雷對於巴爾扎克筆下那些為了追求富貴奮不顧身的那些人十分不理解,並要求孩子要學習傳統的中國哲學,可以看出他至始至終不忘初心。

傅雷從1940年開始一直從事外國文學譯著工作,同時參加馬敍倫、陳叔通等籌備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建國後,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及書記處書記,上海市政協的委員。他應該是最希望黨、希望國家發展的更好的,也是最最不應該被扣上“反黨”的帽子的。或許傅雷傾注一番心血在這上面,到頭來卻受了當頭一擊,極度的失望或許是他自殺的原因之一吧。

傅雷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更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觀念現在看看也毫不過時。我認為現代家長們也應該學習他的教育方法。

《傅雷家書》心得體會 篇35

在國人的人生字典裏,“家書”是非常獨特、非常寶貴的財富。“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等膾炙人口的名詩佳句,無不傳達出“家書”所承載的人倫親情、人間温暖和人生力量。

《傅雷家書》無疑是最不尋常、最感人肺腑的。它記錄了生活點滴,記載着家庭情思,有日常得失,有人生感悟,訴諸於筆端,發之於內心,惟其真實,所以動人,直抵人心。記得兒子快6週歲的時候,我曾經給他寫了一封信。信雖然不是手寫的,但也是在手提上花了一夜的功夫才完成的,傾注了很多心血。這封信回顧了他自出生以來的一些家庭生活過往,念給他聽的時候,聽着聽着,他突然跑回自己的房間,哭了,因為受到觸動,因為有所感動。當時,我還暗下決心,能不能每年給他寫一封信,用這種方式和他好好交流一下。可惜的是,這樣的好習慣,我只保持了一年,在他入學國小一年級前夕,我又寫了一封信,後來就沒有堅持下來。僅就這一點,我真的算不上是個稱職的父親。入學中學的時候,我也想着給他寫封信,卻終究沒有付諸行動,想來是非常遺憾的。

《傅雷家書》最打動我的,是傅雷的反思和自省。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健康的體魄、開闊的思維、樂觀的態度、健全的人格,這些都是一個稱職的父親,在子女的孩提時代就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地傳給孩子的。但實際上,由於自己的不成熟、太自我,打了很多的折扣。所幸的是,有賢惠的妻子的補位,有乖巧的孩子自己的努力,我才不至於陷入更深的自責和羞愧。

《傅雷家書》架起了父子間溝通的橋樑,激起了思想碰撞的火花,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典範。“家書往來兩代人,父子成友一世情。”作為父親,應該和自己的孩子交朋友,俯下身子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溝通交流,為孩子創造一個温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一個快樂温暖的少年時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