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1.42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

從黨的發展到民生環境,從國際舞台到中國道路,每篇每章,每字每句,都讓人不禁感歎堅定魄力、廣闊胸懷和博學多才。

就才情而言,每次的講話無不旁證博引,貫通古今中西。不僅“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等傳統文化頻頻出現於講稿,歌德的《浮士德》,拿破崙關於中國是沉睡雄獅的名言使用起來也是信手拈來。自上台,傳統文化得到了應有的重視,重新迸發出應有的活力和光彩,這與其自身的才情及對文化的珍惜與愛也是分不開的。

就胸懷而言,心懷黎元,最記掛的還是困難羣眾,最重視的還是普惠民生。在湖南西部貧困的十八洞村。不識字也不會説“官話”的苗族大媽石爬專把迎入家中詢問如何稱呼。自我介紹:我是人民的勤務員。這名人民的勤務員在北京街頭的中式快餐店,端着盤子,排隊買飯,和百姓一起用餐;春節來臨,他自辦年貨,回到插過隊的農村看望老鄉;他冒雨同工人交談,為工人打傘。在書記與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的對話中,不講政策,沒有空話,關心的是貧困村的火腿和酒。“白酒?多少度?價格怎麼樣?”“九十九也太不便宜了。不在於貴,太貴的酒反而不一定賣得好。”一字一句是那麼家常,彷彿就是幾個農民日常聊天,雞毛蒜皮、家長裏短,無不流露出對人民的關愛。回想起之前讀過的《七年知青歲月》“那時候什麼活兒都幹,開荒、種地、鍘草、放羊、拉煤、打壩、挑糞……幾乎沒有歇過。”“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胸懷人民之心,讓我不禁感慨。

就魄力來説,反貪不只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反腐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獵狐’‘拍蠅’”。如此魄力,讓我堅信,貪腐不會“春風吹又生”,黨會打造鐵籠,構築長堤,堅定守住共產黨人的純潔性,更好的為人民謀福利。

讀的不僅僅是文字,是一個領導的風格魄力,更是一個國家的航向目標。受益匪淺!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2

第一次看到這個書名,就特別感興趣,不得不承認這個書名對我們來説很有吸引力。青春、迷茫,類似的字眼對於20多歲的我們來説總有着特殊的意義。總感覺在我們這樣的年齡很難避免得了迷茫、空虛、失落……類似的情緒起伏。我們在上大學,我們選擇各自認為符合自己將來出路的專業,硬着頭皮讀下去,可是會不會有那麼一瞬間,閒暇下來,你會突然思考自己未來的路在哪裏,將來畢業了出去又要找份什麼工作,專業跟工作一定能對口麼……然後又得不到答案。對未來的各種思考與擔憂讓我們對青春、對生活、對未來的方向越來越迷茫,同時也感到無助。

最早認識劉同是因為《職來職往》這個節目,一個言辭犀利卻不乏幽默親切的職場達人。《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介紹了奮鬥小青年劉同十年逆襲人生,寫給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輕人,是送給所有年輕人的心靈指南,是送給所有同齡人的成長禮物。30歲的劉同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長歲月,對自己十年過往經歷進行總結、感悟和思考,在時間和空間的交錯中,用文字搭建了一個屬於他自己成長的立體的世界。

150萬字北漂記錄,跨度十年自我對話,極有力地見證了劉同自己十年裏一步一步地成長與蜕變。看一看他走過的路、發生過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然後發現我們也會是這樣去成長的。青春不是一個年紀,而是一種狀態,一種成長的狀態。劉同説,經過這些年,你會發現:“每一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我們不是變得現實,而是變得更能接受現實。我們都一樣,正處於期盼未來、掙脱過去、當下使勁的樣子。有狼狽、有瀟灑,但更多的是不怕。不怕動盪、不怕轉機、不怕突然。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成長路上,我們不會總是一味幸運地在付出汗水和淚水之後就輕而易舉地獲得自己追求的東西。例如成功、奮鬥路上也會荊棘不斷,路途坎坷,失敗總是難免的。因此成長就是這樣,不是學到就是得到。你成長中所遇到的問題都是為你量身定做的。解決了,你就成為了這類人當中的倖存者;解決不了,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可能成為誰,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能到達怎樣的水準,也不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在何方,奮鬥的方向應指向哪。成長不易、青春不難。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不曾因為苦而輕易説放棄,只會因為扛而努力去成長。今天我們輕鬆了,並不是生活越來越容易,而是我們越來越堅強,心理承受能力越來越大,對自己的期望值越來越合理併為之付出努力。每段青春都是苦的,但在後半段會有出路的。青春是道明媚的憂傷,成長怎麼會少了磨難與考驗?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妄自菲薄,我們要加油努力,奮發向上,多思考,多交流,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對未來抱有無限的希望、保持無限的動力。要把快樂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裏,把堅強的一面展露出來。真正承受不住了,及時訴説,做最真的自己。所有的事只要我們儘自己的努力去做就好了,不論結果如何,只要我們曾經為之努力過、奮鬥過,我們就不後悔。生活中有太多的迷茫,有諸多不順,但是這些都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都不能成為我們懦弱的藉口。每一次阻礙都是對我們的一種歷練,我們敢於面對,才能成長。智慧、獨特、真誠、有個性,這就是我印象中的劉同。

讀完他的這本書就像是跟着他走過了奮鬥的十年曆程。劉同平靜地講述着自己的故事:一個沒有含着金鑰匙出生、沒有讓人驚羨的簡歷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有夢想而平凡的人生的故事。誰的青春不迷茫?我也不例外,處於大三這個年齡的我也在迷茫的青春中摸索,在摸索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未來的路。我也有夢想,我懷揣着自己的夢想在青春的路上前進,跌倒了我會再站起,因為我明白“成長的每次低頭都是對自己的肯定。”人生的選擇會越來越多,人生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多,而我需要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做最真實的自己,不讓自己後悔,不給自己留遺憾。朝着夢想前進,向着夢想出發!希望在未來的八年、十年中的某一天,自己能像劉同一樣説出同樣的話--感謝十年前自己的堅持,才有了今天的自己!為了自己能夠活得更加精彩,我會更加努力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3

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素質,在我這個寒假,我利用假期多讀好書,寫出心得。希望通過讀書能有所得、有所收穫、有所感悟,讓自己可以在書中學到更多的東西。讓自己可以在如今日漸商業的城市中找到心靈的棲息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屋"。 在這個假期中,令我頗有體會的是高爾基寫的一部小説《童年》。這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小説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長經歷,描繪了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貢凰?虻沒杷攔?ァS仔〉陌⒘紊騁蒼?凰?檬髦Τ櫚檬?ブ?酢K?拱檔乩鋟鷗呃???踔了擻漣錒とネ刀?鰲A礁鼉司艘彩譴忠埃?運降氖鋅耄??瘴??峒也??扯放埂T謖庋?桓雒致?挪斜┖統鷙薜募彝ダ錚?仔〉陌⒘紊徹?緄靨寤岬攪巳思淶耐純嗪統蠖瘛>司嗣俏??峒也???扯放溝那榫笆剮“⒘紊潮ナ芫?擰U庖荒徽媸搗從沉碩砉?虜閎嗣癯林氐納?鈄純觶??辛誦∈忻竦淖運講斜??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有温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刻畫了一羣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裏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鬱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抬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為"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羣玩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善良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羣人中,體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憂傷來逗樂,玩弄,不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從這個足跡裏,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為我們認真瞭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户。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從中讀到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還學習了作着刻畫人物性格的匠心獨運和簡練的敍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相信自己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也可以從中獲得從容面對的勇氣。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4

我未曾見過海洋,但各種書籍無不讚歎它的美,是啊,海洋美。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走向海洋。

大家應該都知道海洋是地球上遍佈最廣,佔地最大的,大約在佔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點八,佔地面積大約3。61億平方千米,多麼驚人的數字啊!你們看了是不是覺得很好奇呢?那今天我就來説説《走向海洋》這本書吧。

《走向海洋》這本書主要寫了海洋的奧祕及人類與海洋之間的關係,讓人讀了不得不由衷地發自內心感歎:海洋實在是太神奇了,並且和人類有着密切的關係。

書中最令使我感興趣的在世界上的著名的四大洋之中,這裏面有許多馳名中外的大洋,有: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都是物產豐富的。

當我讀到海洋與中華民族關係時,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淡無奇的海洋竟於中國史上戰爭及文物的流傳具有非常緊密的關係如:鄭和下西洋,中日甲午戰爭及海上的絲綢之路。

大多數人在生活當中一定以為海洋只是一個固定的稱號,可他們哪裏知道海洋的名稱有着很大的意義,並且和他們是融為一體的,沒有海洋,就沒有他們的今天;沒有海洋,更沒有他們的未來。一句話,海洋是他們的母親,一直在哺育着他們。所以我們的未來也在海洋的掌控之下,比如説:“躍進號”事件,“長征1號”下水事件。都需要海洋的幫助。不僅如此海洋更給我們的地球增添了蔚藍的景色,讓地球變得更加美麗動人。

看,海洋一直在無微不至的哺育着我們,我們難道對這麼重要的海洋無動於衷嗎?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5

上個星期,我看了《海的女兒》這本書,對其中的第一個故事感到思緒萬千。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海的女兒是海王最漂亮的小女兒,這天她滿了15歲了,她去海面上看看。她看到了一個國家的王子,也是今天生日,她第一眼看到他就喜歡上了他。突然掀起大浪,王子被捲到海里了,海的女兒救了他。海的女孩為了讓自己有像人一樣的兩條腿,和王子在一起就到一個巫婆那去,用自己美妙的聲音換來了兩條腿。她在海灘旁邊,被王子看見了王子就將海的女兒領進了皇宮。

有位鄰國的來了,王子誤認為是她救了自己。海的女兒得知後十分傷心,但是海的女兒現在已經不能説話了。幾天後王子竟然要娶鄰國的公主為妻,這讓海的女兒更加傷心了。第二天,他們結婚了,海的女兒做了他們的伴娘。當天晚上,她的姐姐們上岸來對她説:你只有殺了王子才能生存下去,否則你會變成泡沫!海的女兒拿着姐姐給的匕首走進了王子和公主的新房,即將要下手時,海的女兒還是把匕首扔到海里,她不忍心殺死自己最喜歡的人。東方的太陽即將升起,最終海的女兒化成了泡沫。

讀了《海的女兒》以後,我被海的女兒的善良和勇敢深深感動了。我想:像她這樣美麗善良的姑娘怎麼會變成大海的泡沫呢?對海公主的遭遇我很同情,也很感動。我以後也一定要做一個像海的女兒一樣心地善良的人。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6

寒假我讀了《感恩父母》這本書,書中講述的故事不盡相同,但都是一個主題——父母對孩子的愛。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流下感動的淚水,靈魂受到觸動。不禁讓人想起自己的親身體會,我的兩個媽媽同樣讓人感動。

20xx年12月12日,婆婆出車禍住院了。之前半月,我利用週六時間陪孃家媽去醫院檢查抓藥,病情剛有好轉。兩個媽媽一起生病讓我措手不及。令人焦灼的還有工作,此時月考剛結束,接下來的一個月就是緊張地期末複習。今年我剛剛從文科轉教理科,重新備課很累工作本來很緊張,扔下工作不是我的風格。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婆婆有事的話我就失去了一個媽媽呀!哭過之後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理順頭緒,處理面前的事情。感謝同事們,安慰我,配合我調課,好讓我照顧婆婆。我努力做到在校一心工作,在醫院精心照顧病人。在這期間,我自己還在吃藥,因為我只剩下八個血了。

令人感動的是我孃家媽媽,知道我婆婆住院後怕我受累,打電話讓我安心照顧婆婆,並且在經濟上幫助了我,這就是我的親生母親,在女兒犯難的時候,忘記自己的不舒服,在第一時間為女兒考慮。

令人感動的還有婆婆,她是烈士後代,堅強勇敢,凡是為別人着想。在我陪牀期間儘量裝得很輕鬆。同病室的陪牀大叔大嬸告訴我:“你媽一到深夜疼得自己默默地哭。”她怎能不疼呢?折了鎖骨,五根肋骨,頭部兩個大包,留了很多血。她怕耽誤兒子兒媳的工作,一直催促我們上班,讓公公一人照顧就行了。車禍後第五天做的手術,糟糕的是婆婆年輕時做過手術不吃麻藥,八個人按着做的手術,疼得把滿口的牙咬得掉的掉,鬆的鬆。而這次手術要全麻,但是術後婆婆不是睡着的,而是嘴裏哼哼着的,麻藥勁兒過得很快。那得多疼啊,怎一個痛字了得。後來我追問她,全麻也不行嗎,怎麼一出手術室嘴裏就哼哼?她説怕全麻傻了怎麼辦,你們就剩下一個傻媽了,多拖累人吶。多好的媽媽呀,多麼偉大的媽媽呀。在那一刻,我的心深深的疼了一下,為沒有血緣關係的婆婆心疼,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忍着割肉接骨的疼的,這就是母愛!我該怎樣孝順她才好?然而考驗還在繼續,婆婆術後第五天發燒(本來快出院回家養着了)。一半身子熱,一半身子涼,連燒了五天,煩躁的她,疼痛的她在我面前忍着不發脾氣,那是怎樣的不舒服啊。燒退後,我像哄孩子一樣哄她,哄她喝下熬了三個小時的骨頭湯,吃下我笨拙但用心做的飯菜。我不能替這個媽媽受疼,就讓我盡我所能孝順她吧!

我為遇到這樣的婆婆感到慶幸,婆婆,我愛你!我會和你兒子一起孝順你和爸。

爸爸媽媽你們放心,你的女兒碰到了這樣的好人家。媽媽,婆婆説了,過幾年,把你接過來住在一起,她還要和你遛彎呢。

讓我們滿懷愛意,感恩雙方父母!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7

初入國小時,居里夫人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詳,她是偉大的科學家,她是啟發我成功的後盾是堅持的人,《居里夫人》這本書使我更深刻地瞭解她,今天,就讓我一吐為快吧!

居里夫人的一生是坎坷的,她從小聰慧過人,但一直忍受着亡國的屈辱,姐姐與母親相繼離世,這都讓她悲痛萬分,可是,堅強的她並沒有屈服,她去做家教,後來攢夠了去留學的錢,經過一番艱辛,她畢業了,又與丈夫在空間狹小的倉庫裏歷經數十次實驗提煉出“鐳”。最後獲得諾貝爾獎,受萬人景仰。

其中,我最忘不了居里夫人那種工作精神、處事態度,她的堅持是那麼驚人:她身兼數職,還為了考試而犧牲睡眠時間。她30歲時用堅強的意志克服病魔。她在簡陋不堪的倉庫裏進行四年的研究。她的研究被恩師反對,但她仍在繼續。父親去世,隨後丈夫又因車禍離世……一連串的打擊使她傷心,但她仍在堅持。

看啊看,我不禁低下了頭,回想起自己:生活無憂無慮,沒有約束,天天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平時上學遇到困難就退縮,找大人幫忙,就連不小心刮傷手,也要喊痛,還左手抓一把汗,右手抹一把淚的,再回頭看看居里夫人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在倉庫裏:夏天,工作服被灰塵和汗水弄得又髒又潮。秋天,常常有陣雨,使她要把機器搬來搬去。冬天,以免中毒,要把窗户打開,凍得握筆都成問題。我真慚愧。

讀完這本書,我思緒萬千,居里夫人持之以恆的精神使我銘記於心,最後,她成功了,成為了萬人景仰的人物,成為了啟發我的良師,我一定要向她學習,心動不如行動,開始吧!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8

寒假裏,我和孩子一起欣賞了《五牛圖》,並且一起進行了討論,收穫多多。

《五牛圖》的作者是唐代韓滉,五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出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別無其它襯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畫中五隻不同形態的牛,從瑣的角度表現了牛的生活形態和習性,結構標準,造型生動,形貌真切。

非常簡單的畫面,但其實意義事實上卻並不是那麼簡單。在鼓勵農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着非常的含義。孩子很好奇,為什麼?我只好慢慢向孩子解釋古代農耕文化,使我國解決了温飽問題,但如果農事如果不好,勢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國古代以安撫農民為第一要務,不然會造成社會的動盪。

為了讓孩子理解作品,我讓孩子仔細看《五牛圖》上乾隆的題字詩“一牛絡首四牛閒,弘景高情想象間;舐齙詎惟誇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

然後,向孩子解釋説,那頭絡首的牛,是南北朝陶弘景的故事,梁武帝多次欲聘陶弘景入朝為官,陶弘景終是不應,並畫雙牛圖與梁武帝,其圖上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絡頭,有人執繩用杖驅打。梁武帝見圖遂不復提聘官之事。然而國家遇有大事,無不前往諮詢,故人説他是“山中宰相”。

爸爸,為什麼那頭牛吐着舌頭啊?這是漢代名臣丙吉見喘問牛的故事,西漢宣帝時期,丞相丙吉十分關心百姓的疾苦,他經常外出考察民情,遇到行人鬥毆,路邊躺着死傷的人。然而,丙吉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掾史感到很奇怪,暗自納悶兒。過一會兒,當看到老農趕的牛步履蹣跚、吐着舌頭,氣喘吁吁時,丙吉卻馬上讓車伕停車詢問緣由。下屬不解,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丙吉回答説:“行人鬥毆,有京兆尹等地方官處理即可,我只要適時考察其政績,有功則賞、有罪則罰,這樣就可以了。丞相是國家的高級官員,所關心的應當是國家大事。而問牛的事則不同,如今是春天,天氣還不應該太熱,如果那頭牛是因為天太熱而喘息,那麼現在的氣節就不太正常了,農事勢必會受到影響。所以,我過問了牛的事兒。”

韓滉是唐朝的宰相,在這裏借用自己,喻像牛一樣努力奮鬥,這五頭健碩的老黃牛,在當朝宰相筆下被“人格化”了,傳達着注重實際、任勞任怨的精神。表達自己關心民事,一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9

這個寒假是非常愉悦的一個假期,放假之後我便開始在家裏閲讀書籍,從小到大,我都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也許是受家庭的影響,我喜歡在書房裏安靜看書的感覺,我也喜歡一個人沉浸在書籍海洋裏的快感。每次從書房走出來,我都覺得自己心裏暖暖的,滿滿的。比起看一天的電視來説,看書更能讓我感受到情感的真摯,文字的力量。所以這個寒假,我也是在書房之中度過的。短短几十天,我看了不下七八本書,這些書或長或短,但是能夠讓我的心靈有一個棲息的地方,也能夠讓我明確自己的追求。在此,我想談一談我此次讀書的體會。

最開始的時候,我開始看《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充滿了各種驚奇的世界,它就如有一股魔力一般,拉攏着我,也無限的吸引着我的眼球和身體,就這樣,我廢寢忘食的讀了兩天,這本書就被我啃得差不多了。在我的眼裏,魯濱遜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人物,他能夠在如此窘迫的環境之中找到生存的契機,能夠在這樣絕望的環境之中找尋生存的希望,這讓我無比的動容,也讓我感受到原來每個生命都有創造自然的可能。

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來説,大多是安逸享樂慣了的,所以對待一些突如其來的暴雨時,總會承受不住。再回頭看看魯濱遜,就會發現我們精神上和身體上的脆弱。一個人的能力大小並不是絕對的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去懂得發現自己,懂得靈活運用周圍能用的一切。想要成功,就必定要求智慧。

後來接二連三看了很多的書,我也讀了唐詩三百首,看了大宋歷史。雖然我現在年紀尚小,但是我對書的渴望遠遠大過自己的年齡。我父親也會常常和我一起看書,我遇到不懂的就會問他,緊接着我的世界就和很多同齡人的世界有所不一樣了。在學習上我也領悟到了更多的不同,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不同的事情我也會有各種不一樣的見解。我認為這是培養我自己獨立人格的第一步,而書籍也恰恰能讓我邁開腿,去嘗試,去追趕。

寒假的時間在書籍的消耗中,變得很短,但我對書的熱愛不止於現在。未來的每一天我都會堅持讀書,我也會繼續熱愛它,追尋它。時間就像是一隻抓不住的風箏,但我不會低頭和妥協,我也會盡力飛翔,和它一同飛翔藍天,尋找心靈的自由。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0

為了更好地提升本身的素質,在我這個寒假,我利用假期多讀好書,寫出心得。希看通過讀書能有所得、有所收穫、有所感悟,讓自己可以在書中學到更多的東西。讓自己可以在如本日漸喧鬧的城市中找到心靈的棲息地,找到屬於自己的“黃金屋”。在這個假期中,令我很有體會的是高爾基寫的一部小説《童年》。這是高爾基以本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小説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長經歷,描繪了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隨母親往投靠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往"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逐步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跋扈,殘酷,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腸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由於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往。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往知覺。他還背後放印子錢,乃至鼓動幫工往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取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着殘酷和冤仇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陋。舅舅們為爭取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形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底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態,批評了小市民的自私殘酷。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裏,也有暖和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愛仁慈,聰明能幹,酷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恍如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忘我的愛豐富了我,使我佈滿堅強的氣力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步成長為一個堅強,英勇,正直和佈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類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刻畫了一羣性情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裏有嚴厲而急躁的外公,有慈愛的外婆,有愛飲酒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鬱的媽媽,還有會舞蹈的"小茨岡";有抬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為"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羣玩草鞋大戰,往雪窖冰天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仁慈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羣人中,體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佈滿了堅強的氣力往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哀傷來逗樂,玩弄,不為做不幸的人而慚愧。正是從這個足跡裏,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偉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為我們認真瞭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户。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但從中讀到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取得珍貴的精神糧食,而且還學習了作着刻畫人物性情的獨具匠心和簡練的敍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平靜地往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遭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湛藍。相信自己在以後的生活和學習中也能夠從中取得從容面對的勇氣。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1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可以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己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己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知道從何學起。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己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建議》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並且每一條建議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理論分析,我自己法子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於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

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內容深入地思考。“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裏還應該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己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我瞭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己對所教內容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內容就越生動有趣,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其次,隨着信息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最後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符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閲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 “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通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2

在新冠肺炎居家隔離的這段時間裏再次拿起這本書,認真看了起來。都説父母是最容易的職業,只要你會生孩子,你就能當父母,不用考證,不用過關。算算日子,自己為人母已三年有餘,自問是否合格,答案是否定的。因上班的緣故,孩子十個月的時候就與我分居兩地,少了陪伴,自然談不上合格了。

寒假到了,收拾行李,我一個行李箱,孩子一個,我們在關係上儘量平等。他學着媽媽的樣子,一手牽着我的手,一手託着行李箱。我們回姥姥家了,在高鐵上抱着孩子,我説這個寒假媽媽希望是温柔的媽媽。儘管現在看來,我並沒有做到,懊惱!這時才發現,媽媽這個職業,我需要再修煉一下了。趕緊找到這本書看了起來,越看越發現之前的自己多幼稚和愚蠢。好好學習,做個儘量合格的好媽媽!

作為一名教師,自然知道教育分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並且後者更加重要。開篇第一張就是教養的格局。孩子之間的差距,來自於原生家庭。這就是老師總會説的一句話,同樣都是一個老師教,為什麼學生的差距如此之大,拋開先天智力因素,那麼客觀環境的影響就顯得至關重要了。父母給予孩子的包括物質條件也包括了精神財富,經濟因素有時無法改變,那麼父母的性格就更為重要,可以成為孩子成功的助推器,千萬不要讓原生家庭成為孩子的天花板。孩子未來的道路有千萬種,不要因為你的眼界就侷限了他的發展。

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每個媽媽剛剛經歷了痛苦的生產過程,看到皺巴巴的小寶寶都會説一句話,我只希望你這輩子快快樂樂的,你平安健康就好了。隨着孩子的長大,他會不會翻身,會不會走路,會不會講話,變得格外重要,和誰誰誰家的孩子比是好還是不好呢?漸漸地到了學習的年紀,更多的技能要讓孩子學會,成為金字塔尖上的人。這本身沒有問題,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的,但是需要正確的方法。父母就是要做好引導作用,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要先成為這樣的父母。這個過程,是相互的,人長大到成熟,沒有正確的時間節點,即便成為了父母,也許也沒有真正的成熟起來,那麼就需要學習和自我修煉。這個過程,父母在成熟,孩子在成長,這多好啊!世上沒有完美的人,自然也沒有完美的父母,但是都會有擅長的某一方面,發揮極致,培養出情商高,教養好的平凡的孩子。不需要個個都是清華北大,不需要個個都是民族英雄,簡簡單單的孩子,走普普通通的路,一樣也是成功,只要孩子快樂,更加有深度的快樂,那就是成功的人,父母也就是合格的父母了。這條路漫長並且充滿了樂趣,有挑戰也會有挫折,但是隻要方法對,心態好,和孩子一起成長,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這個寒假十分特別也很漫長,多了許多時間用來陪伴,整日不出門的相處,都是一個個災難現場,一會兒孩子哭,一會兒孩子笑,一會兒媽媽大聲呵斥……分分鐘在崩潰的邊緣。我總認為現在的小孩不會缺乏愛,尤其在我們這樣的家庭,雙獨生家庭,家裏只有一個寶寶,小孩子應該是在滿滿的愛中成長的。直到今天才意識到,沒有意義,低質量的陪伴都是不愛的變現,甚至讓孩子更加的缺乏愛。放下手裏的事情和手機,把眼睛放在孩子身上,投入在他的世界裏,愛就出來了,絕不是幾件好玩的玩具和迷人的電子設備可以替代的。

書中提到許多家長花高價錢買學區房,上幾萬幾萬的輔導班,有個媽媽花了幾萬塊錢給自己的孩子報名情商培訓機構。怎麼看待這些現象呢,平常心很重要並且要根據每個家庭的經濟承受能力來面對社會上各種各樣的培訓機構。縱觀世界,精英教育已經普遍化,那麼父母能做些什麼呢?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比如名校,這大概是中國父母能想到並且的答案。根據我本身的經驗,從國小起一直到研究生畢業,上的學校雖然不是清華北大這種特別牛的學校但是在本領域範圍也算的上中上等了。高中就讀鄭州外國語學校,當年也是河南省數一數二的高中了,憑藉一技之長有幸進入名校讀書,名校果然不一樣,學生都是全省頂尖的人才,教師也都是省級名師,再來談談自己,學習跟不上一點不意外,好在老師不放棄,同學不嫌棄,自己也必須要努力,壓抑的三年,説痛苦肯定有,説遺憾真沒有,學習這件事真不是努力就有好的結果,那麼名校對一般的孩子來説到底有沒有好處呢?有,比如身邊的同學確實整體素質高,有,比如老師真的有水平。那麼要説沒有,就是大環境會壓的人喘不上氣,再加上不懂自己的家長,心理素質但凡差點的孩子直接就跳樓了。作者提出的一個觀念我也十分認同,那就是比學區房興趣班更重要的,是培養適應未來的孩子。父母絕不僅僅是一個角色,更是一門學問或者學科。從理論到實踐每個步驟都必不可少。名校不是孩子的天花板,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的眼界,興趣愛好,性格脾氣才是孩子的財富。

暖媽的書值得一看再看,育兒觀念也要與時俱進,這是一本有温度、有智慧的書,書中52個核心教育理念需要認真解讀,好的教育,好的父母就是讓孩子有權利去選擇他的人生道路。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3

寒假期間學校佈置了一份作業讓每位教師看一本書,並寫下讀書體會。對於我來説現在難得會捧起一本書來看,也許是因為在這個現實的生活環境讓人變的越來越浮躁,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往往變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假期正好久別的女兒回到了身邊,於是想到了看一本對兒童教學的.書,能吸取一些教育經驗的同時也能完成了任務。於是在網上搜索,看到一本叫《卡爾威特的教育》推薦的人比較多,所以找來這本書,以下就是一些讀這本書的體會。

書中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位鄉村牧師,他把出生時別人認為低能的孩子教育為天才的教育過程。這位鄉村牧師與別人有着不一樣的思維方式。小卡爾出生時是個被認為有些痴呆的嬰兒,但他八九歲就能自由運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6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了《但丁》一書,併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他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全賴於他父親的教育方法,他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這本書,這本書中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學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卡爾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本書在問世了三個世紀後,依然值得我們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學習和借鑑。

我自己也正嘗試按照老卡爾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女兒,雖然現在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內容確實講得十分有理。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4

作為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在處理班級一些棘手的事情時會感到有些迷茫,特別是針對國小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有着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寒假讀書心得體會。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到問題的正確性,如何與這些充滿童真的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對於我來説非常重要。寒假裏,我再一次認真閲讀並細細品味了孫蒲遠老師《美麗的教育》這本書,確實是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本書,就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給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我不再迷茫,也不再困惑,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例子,似曾相識,孫老師是那麼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去處理去對待,她時時刻刻用她那平凡而偉大的愛心去温暖着每一位孩子。

孫蒲遠是愛的大師,是脱離了浮華的愛的大師,而《美麗的教育》一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閲讀,認真思考。

書上有這樣一句話:班主任是世界上級別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確有這樣一個感受。在與家長朋友的溝通中,家長也經常説:"孩子聽老師的要比聽家長的多很多。"還有人會説:"看,這個班孩子的做法真像他們的班主任。""這一看是某某老師帶的班。"其實,這都是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的一種耳濡目染,一種側面薰陶,使孩子在無形中形成的一種定勢,一種傾向。正如孫老師説:"班主任在國小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班主任簡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國小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影響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常説的話將成為這個班的座右銘,班主任的好惡將會成為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性格氣質的形成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讀了孫老師的書,讓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師尊嚴,師生關係的融洽,關鍵在於教師要千方百計營造一種和諧寬鬆的氛圍,這樣孩子才願意接近你,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這不僅需要熱情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我從孫老師的身上找到了作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具備什麼,要有一顆可貴的童心,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過程中,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從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而我們不管作為教師還是家長,一味的希望孩子能聽我們成年人的話,常常忽視孩子的需要,不考慮孩子在想什麼,不體諒孩子的處境,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瞭解孩子的苦惱和心理障礙,只憑着我們想象的情況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為出乎我們的預料,或者孩子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能對孩子不滿意,甚至批評孩子。孫蒲遠老師告訴我們"懲罰是教育失敗的根源",懲罰的結果讓學習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讓常常出現問題的孩子更加自暴自棄,讓本來就頑皮的孩子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讓這樣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那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許批評嗎?不是!沒有批評就等於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講清其危害,告訴孩子這樣做為什麼不能夠,這樣做對別人、對自己、對集體有什麼不好。

教育孩子,老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不同於縱容,寬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之曾説過:要想做孩子的老師,你首先要變成孩子。淘氣是孩子的特點,是正常現象,犯錯誤是難免的,我們不可能限制他,我們要從他的淘氣中找尋身上閃光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氣,這時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主動和輕鬆起來,甚至還能夠從中得到很大樂趣。當然,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不是對學生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他是以學生認識錯誤為前提的。對已經認識到錯誤的孩子的寬容是啟發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孫蒲遠老師教給我們很多寬容的方法,給膽小而又出錯的孩子一句安慰;給知道自己錯了的孩子台階下,用顯微鏡找淘氣包優點,給矯情的學生一個存在的空間,包容學生進步過程中的反覆…

讓我們牢記孫老師"寬容與賞識讓教育更美麗,愛心與智慧讓教育走得更遠。"的經典話語,讓我們把寬容、賞識、愛心、智慧給予我們的孩子,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我們也會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為美麗的教育。

寒假讀書的心得體會15

書,一道彩虹。既明亮,又多彩。讀書,如涓涓清流沁人心脾,又似熊熊烈火促我激情。讀完書,帶給我更多的思考:

教師的教學技能對於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年輕教師還需不斷學習,潛心鑽研,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對有效的教學而言,學科的課程並非是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所以教師要做的是不僅要了解起學科課程,而且要能夠將知識傳達給學生,因為傳達知識的能力絕非簡單地瞭解知識,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大學教授儘管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裏才華橫溢、知識淵博,但教起學生來卻捉襟見肘,條理紊亂而詞不達意。所以掌握教學技能對一個教師來説便成為關鍵所在。故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教學目標以及其他因素的差異性來完成教學任務:激勵學生、管理課堂紀律、評估先前知識、有效地表達觀點、考慮學習者的各種特性、評估學習結果,以及複習等,許多事實證明了這些任務完成的多寡,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好壞,亦即決定了“好”與“壞”的關鍵。

人們常説:“要讓學生得到一杯水,教師先得有一桶水。”而這桶水永遠都裝滿鮮活可口的聖水。我崇拜竇桂梅老師,記得在一書中曾寫道竇老師在平時工作之餘大量閲讀有關教育的書籍,並做好讀書筆記,幾年來記的筆記有10萬字之多,多篇發表。正是在她不斷的學習、符號學中,自身修養日益提高,才能在工作中高瞻遠矚地指導實踐。

這使我想起了宋代學者朱熹的一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活水不正是我們發展提高的最關鍵所在嗎?“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得大道恩師而學之,樂在其中。”我們青年教師是二十一世紀教壇的主力,繼往開來是我們使命。用我們的不懈的追求、堅定的信念、永恆的執着去不斷學習、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才能實現我們的遠大理想,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才會無愧於自己的一生。

我們不僅僅要學習教育方面的知識,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要掌握的東西太多了,如英語、計算機等等。樂在學中,樂在超越自我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