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研究與投資方面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59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習研究與投資方面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學習研究與投資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時間是每個人唯一稀缺的資產,要學會研究最重要的問題

研究面對的是一個非常複雜、非結構化的海量信息。時間的稀缺性與信息的無限性就會派生出兩個問題:

1、要研究最重要的問題

研究的應該是大問題,要把握的是產業與企業的大方向,並在判斷與決策上獲得大概率上的正確。概括起來就是,大問題、大方向、大概率。

學習站在產業的最高處、最前沿,以企業老闆的角度去思考大問題,即使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上做得多麼完美,其價值也是有限的。大問題上的模糊準確遠遠比小問題上的完美精確更為重要。

2、在正確的路徑上持續積累

解決效率問題的第一步是要樹立科學合理的正確的研究方法,然後通過不斷的學習,去持續優化這個思維框架與方法體系。要在正確的道路上持續的積累,守正出奇。

二、四個維度去思考什麼是重要的問題

研究一個課題,可以通過四個邏輯框架去思考,即:宏觀邏輯、產業邏輯、業務邏輯與財務邏輯。

宏觀邏輯,包括宏觀經濟因素,還要從社會思潮、羣體心理、甚至政經關係等大格局去看問題。

產業邏輯,不同的產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核心驅動因素與競爭要素是發生變化的,而且在當前互聯網與全球化的時代,其變遷的原理更加與以往不同。比如,由於創造性破壞更為普遍,廠商與用户的關係發生本質變化,技術優勢與商業模式的生命週期也變得更短。

業務邏輯,看一個企業的業務首先還是要看其戰略佈局、業務方向是否符合前面説的宏觀邏輯與產業邏輯,是否符合社會大潮與產業大方向。

財務邏輯,財務就像數學是對其他自然科學最好的表達一樣,財務是對企業過去的經營行為進行數字化、結構化的總結與記錄,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很好地分析與驗證其業務上的特徵與問題。

這四個維度是看一個公司和一個產業的相互驗證、相互有勾稽關係的邏輯閉環。

三、把握產業本質、核心要素與關鍵變化

看一個產業,要看驅動產業發展與企業成長的核心要素是什麼。比如芯片技術驅動了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才導致TMT行業各個領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飛速發展。技術路徑選擇與全產業鏈的生態競爭是相關公司最為重要的戰略。

研究一個產業的長期方向,在一些拐點時刻把握關鍵變化也十分重要。比如現在這個時點的TMT行業,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流量紅利可能已經基本上結束了,移動互聯網用户的使用時長開始接近天花板,增量的創新變得越來越難、更多可能是存量之間的替代競爭。

四、從時間、空間與人看企業的核心能力

好的商業模式要順應社會大勢的發展、順應人性的良性發展、順應為社會更多的總福利,這樣的商業才是可持久的,是時間的朋友。好的商業模式要應該在時間與空間上具備不斷複製與持續優化的系統能力。

另外一個最重要的維度就是人,其中最核心的是企業家精神。

一個企業的核心能力是能夠構築相對於競爭者形成的可持續的壁壘。

五、從四個邏輯簡單分析幾個大類行業

1、消費品行業

從宏觀邏輯與產業邏輯看,消費品行業有幾個重要的因素需要關注:

1)消費的人口紅利基本消失。商品普及與渠道滲透基本完成,大單品的增長時代基本結束。

2)中產階層的人口與互聯網一代的人口占比會在未來幾年迅速提高。

3)廠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從過去的廠商導向,到現在的消費者導向,消費者才是最終最有影響力的引導者,但好的廠商深刻理解消費者又要超越消費者。對廠商來説,最重要的是要和消費者建立高效互動的溝通模式。現在的IT技術可能會幫助他們做到這一點,用大數據去記錄消費行為的全流程,用這些數據來進行深度挖掘。做到流程更加優化,供應鏈效率更高。並在這些數據的基礎上不斷啟發有效的創新,帶來更多的,產銷對路的產品。過去廠商生產太多品質湊合的、消費者也湊合購買的商品,以後更多應該是更為精準的東西。

4)品牌與產品力。渠道的價值被壓縮、差的品牌被淘汰。產品力(廣義的內容,包括服務)的價值將更容易得到體現,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有效準確的傳播(代替傳統意義上的形象代言與廣告)、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變得越來越重要。

要看一個老品類的毛利率是否在提升或維持、新品類的佔比是否提高、新品類創新的邊際利潤是否提升、總量上的市場份額是否提高等指標。再比如對消費者的觀察還要看客户人數、客單價、復購率等多個維度的業務數據與財務數據,去驗證這個企業是否具備持續的學習與創新能力。

2、服務業

宏觀邏輯上看,在商品消費普及基本結束的背景下,體驗消費與服務消費的佔比將持續提升;商品與服務的融合越來越普遍,對於消費者認知來説,“服務即產品、產品即廣告”。

產業邏輯上看,服務業最重要的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建立更好的體驗、口碑和以及由此遞進的用户粘性,是要提升消費者的功能需求、體驗滿足、情感共鳴與文化認同上的總效用。

1)用户數及其變化,尤其要看可以產生交易或付費的用户數量;

2)用户的續單率(對應的流失率)與ARPU值(或ASP),這是對口碑與體驗最好的'數據驗證;

3)獲得新客户的邊際成本與邊際利潤;

4)客户更容易進來而不容易離開。

3、製造業

從宏觀邏輯看,

1)中國製造業的總體能力仍較難被其他經濟體所替代,中國製造業全產業綜合配套能力在全球仍有較強的競爭力、甚至這個競爭力還會進一步提高。

2)、中國有着龐大的本土市場作為很好的試驗場,其試錯的成本就遠比其他經濟體低得多。

3)由於發達國家總體經濟較為低迷,給中國的領導企業帶來了難得的全球化機會。

從產業邏輯看,傳統制造業的核心邏輯是產品與流程的標準化與規模化,從而達成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自我複製能力。另一方面,在計算技術、大數據與雲計算飛速發展的現在與未來,過去難以規模化的非標準產品也可以再相當程度上實現全流程的數字化改造,並可能實現個性化生產,

從業務與財務邏輯看,無論是產能複製式還是個性化量產的模式,製造業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一是廣義產能規模(財富上包含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等因素,業務理解上也包含製造、研發、營銷等一線人員的數量)的擴張是否帶來正的邊際利潤,好的擴張還會帶來邊際利潤率不斷上升,從而有能力提升公司總體的ROE水平。二是這個規模的擴張是否帶來顯著的長期競爭力的提升,在空間上形成規模與成本優勢,在時間上積累品牌溢價。

4、TMT行業

從宏觀邏輯看,技術進步是經濟長期增長潛力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過去幾十年TMT行業集中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技術進步與商業模式創新,也是全球過去幾十年最為重要的增長動力。

從產業邏輯看,TMT的技術演進路徑、技術成果的商用普及以及由此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路徑尤為重要。站在現在時點看,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流量紅利基本上結束,新的技術進步需要跨越到下一個S行曲線,大級別的技術創新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的探索,

從企業的業務邏輯看,TMT行業的技術路徑選擇的錯誤成本非常高,錯誤的選擇會是滅頂之災,主流技術的領先性所主導形成的全產業鏈研究尤為重要。

從財務邏輯看,技術導向型的企業,其收入,利潤,現金流的變化,不像傳統制造業那樣線性變化。對於技術研發型的企業來説,最先增加的可能是技術人員與研發費用,然後才是收入,淨利潤與現金流更為滯後;對於商業模式創新的服務型企業來説,最新體現的可能是流量與用户,再有收入的增長,最後是淨利潤與正的現金流。

六、研究的三個環節:歸納、演繹、實證

歸納:我們不僅是信息的傳遞者,更是信息的整合者,要搞清楚問題的邏輯關係與主要矛盾。

演繹:演繹需要一種有邏輯的、突破線性框架的創造性思維,假設的過程中可以需要一定的理性的想象力。

實證:實證研究的結果,有時候可能會徹底否定之前的幾個假設,卻獲得了新的答案。

對做博弈的,他們可能只做歸納和推理,或者在邏輯和推理上可能比別人稍早一步、更強一些,他也能賺到智力優勢的錢,但卻很難持續獲得成功。但對基本面研究來説,我們要努力把這三個步驟都做好,我們要做的是把通常60%的確定性提升到90%以上,事實上60%確定性的判斷幾乎是沒有決策價值的。

通過更有效的實證研究,也許掌握的只是比市場多出10%的有效信息,卻可能讓你對問題的理解力、基礎信息的處理能力提升了一個檔次;從而把研究的確定性提升到顯著高於大部分人的水平。這個可能就是創造阿爾法價值的過程。

七、優秀研究員的個體特質

求知慾/好奇心。即無壓力與無任何情況下的自我驅動力。

誠實。人總是更容易接受、甚至強化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有利於證明自己觀點的論據,更容易接受獲得被認同的東西。

獨立。獨立的思考與判斷,其最重要的好處就是能夠進行清晰的歸因分析,並會逐步積累屬於自己的可以持續優化的思維體系。

八、正確的心態:必要訓練時間與放下經驗

1萬小時的錘鍊是一個人從平凡變成專業的必要條件。對於資深的人,我們又需要反覆強調先放下一切經驗。如果一個研究員要做的好,必須要有屬於自己獨立判斷的成功案例和錯誤案例。

把5個公司研究到90分遠比把20個公司研究到70分,反而容易得多,而70分的研究是沒有阿爾法價值的。

研究了好公司,但估值較貴怎麼辦?這個主要是基金經理考慮的,跟研究員的關係不是最大。這是對整體估值的考量,包括大類資產之間的估值比較,包括行業之間的估值比較,更包括不同產業生命週期、企業成長軌跡、不同業績增長邏輯下不同公司之間估值比較的問題。不同行業、不同公司的估值是否貴,終極的思維還是按照長期的自由現金流貼現的思路來思考,即判斷未來的價值,而不是簡單的、當期的PE/PB等指標,深度的基本面研究可能是判斷未來的價值最為可靠的方法。

基金經理,更多的時間花在對產業大方向、關鍵變化以及重點公司的持續研究方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