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8篇

來源:文萃谷 2.55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心得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心得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讀書心得體會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師讀書心得體會合集8篇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1

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半年多,經歷了數不清的瑣碎事情,也正是這些瑣碎的事,鍛鍊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養自己成為細心,注重細節的人。但是瑣碎的平凡,卻是一種神聖的使命,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孩子,每一個瑣碎可以説聯繫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長和快樂!

這半年多來,我面對着孩子,懵懂、迷茫、不知所措、驚慌、焦慮也有喜愛和成就感帶來的快樂。總的來説,自己是發自內心的愛孩子,但是沒有更好的方法和專業理論來指導自己工作。愛孩子是母雞都能夠做到的事,所以真正做到愛孩子,要不斷學習師德師風,不斷學習和充實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才能真正使孩子一生受益。

告別人生中第一個幼兒園半年工作的經歷,來到了萬豐幼兒園已有一個多月,在這裏面對新的挑戰,一切從零開始,難免感到吃力。但是幼兒園的文化豐富多彩,這不,我們幼兒園近期開展了師德師風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我不但更愛孩子,而且更懂得如何去愛。原來,教師的語言、動作、態度和科學的教育方法是體現真正的師德師風的精神風貌。

教師的語言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很多孩子在幼兒期非常喜歡模仿,如果老師的語言不文明,孩子也會跟風,有些孩子也會把不文明的語言帶回家,勢必讓家長覺得我們老師沒修養,從而對我們教師的印象大打折扣;教師批評孩子的語氣和方式也很重要,如果過重,可能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命運和快樂,因為孩子如果接受不當的批評,會形成自卑感,沒有自信心,想想後果多麼嚴重。

教師的文明動作行為也是影響孩子的行為因素,孩子與老師朝夕相處,行為的養成是環境決定的。教師應當以得體的語言和動作行為來指導幼兒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形成文明的行為規範。讓孩子得到周圍人的尊重和喜愛,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每個孩子都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教師的這一舉動可以説為社會創造了和諧。

態度決定一切,不管做什麼事情,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愛崗敬業,用職業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做到細心、耐心、用心愛孩子,要有極強的責任心,才能體現工作的價值。

當然盲目地愛孩子是遠遠不夠的,能讓孩子科學健康地成長,我們教師應該多學習教育理論,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2

我有幸讀了《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深受啟發,真是受益匪淺。只感覺自己教學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堅定和從容。讀完此書,如沐春風,豁然開朗。做教師若不學孔子乃是一種缺憾。孔子不僅僅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論家,而且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曾被評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所積累的豐富教學經驗,構成的博大精深、獨具風采的教育思想,是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的寶貴遺產。

孔子的教育思想十分廣泛而全面:從教育理念到治學理念,從治學原則到教學目的,從教學態度到教學方法,從教師修養到教育手段,構成一套他獨創的、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思想源泉。

透過讀《學學孔子怎樣當老師》這本書,我覺得在今後生活、教學工作中就應像孔子一樣誠實守信、以身作則、像孔子一樣約之以禮、重視自省、做到終身學習、不斷進取。像孔子一樣誨人不倦,對待學生一視同仁,關愛每一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像孔子一樣學思並重,因材施教。像孔子一樣教學相長、重視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科學的思維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用心的人生態度,讓學生在簡單愉快的學習中學到知識,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總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取其精華融於現代教育的實踐中,這是保證我們的教育,個性是教育健康、持續發展的寶貴財富。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3

沒有讀《愛和自由》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有聽過什麼蒙氏教育,初看到這個詞時更是一頭霧水,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雖然此刻也是一知半解,但勾起了我繼續學習的慾望。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天底下有哪個母親不愛自我的孩子的,而又有幾個母親真正懂得愛孩子的?

作者這樣説:“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為現有的經驗是我們成長的結果,那可能是不愛。”我十分同意作者的這個觀點,而愛是什麼?書中是這樣寫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我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雖然讀完了這本書,但裏面的好多概念似乎還不太明白,而自我更感興趣的就是作者所舉出的例子,因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沒想過這些現象意味着什麼?不記得在哪裏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不要輕易對孩子説“不”,不要以大人的觀點去告訴孩子,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讓孩子在過程中自我去確定事物的真偽對錯。思索自我的行為,每日從我們口中吐出多少個“不”字呢。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也是説,當孩子的行為超越紀律的範疇時,我們應當是有權利説“不”的,但這個“不”要怎樣説,以什麼方式去引導,去告訴孩子呢。在蒙氏理念中,一切都要為了心靈讓步。比告訴孩子對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使孩子不至於陷入困境,使孩子心靈不受到傷害。孩子是經過感覺來認知這個世界的,經過感知而發現宇宙的定律,或許我們簡簡單單一個字眼,就會傷害到這幼小柔嫩的花朵。

讀完這本書,不得不承認,在教育這方面,我瞭解的還遠遠不夠,但任何一種教育理念都不能讓它走向一種極端,這本書裏觸動我心靈的地方很多,但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明白自我的不足,就要確定自我努力的方向,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我會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使之成為自我教學工作的強力支撐,加油!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4

今年暑假,我在家裏陸陸續續讀了19本書。大體可以分為三大類:古代經典作品及相關闡述的書籍、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怡情消遣的書籍。

閲讀古代經典作品書籍,不僅可以讓我知道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瞭解中國古代先賢們的思想和智慧,而且讓我體會它們對我們現代人的為人處世、治學治國的意義和價值。而專家和學者對古代經典作品的精妙解讀或闡述,無不體現出他們深厚的國學底藴和人生閲歷,也為我去解讀經典作品提供了一些方法和思路。閲讀語文教學方面的書籍,不僅可以讓我感受到前輩、名師對語文教育的無限熱情、責任和自信,對學生真誠、無私、偉大的愛,也可以讓我領略到他們因為有深厚的文化素養、道德學養和社會閲歷而對教育能夠作出自己獨特、理性的判斷,對文本作出自己與眾不同的解讀,對課堂教學的駕輕就熟,而且讓我意識到自己在語文教學上的不足及努力進取的方向。而閲讀怡情消遣的書籍,則可以讓我放鬆神經,獲得許多知識和樂趣。

朱熹老先生的《四書章句集註》(《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作為儒家經典作品,可以聯繫自身,聯繫社會,常讀常新,可以讓我感受到經典作品的永恆價值。

南懷瑾先生的《孟子旁通》一書對《孟子》的解讀很精彩。作為國內外深有影響的國學大師,南懷瑾自信灑脱,面對年輕人,採用通俗易懂和幽默風趣的語言,引經據典,觸類旁通,解讀孟子的為人、為學、政治主張以及給予現代人讀書、做人、做事的啟發。

辜鴻銘先生的《中國人的精神》一書能夠讓我看到近代史上一位哲人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自信,對中國人的精神的辨證認識和分析。他廣博的知識、嚴密的邏輯、通曉的事理、流暢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在書中一覽無遺。

駱玉明教授的《<世説新語>精讀》一書在融通《世説新語》全書和廣泛採納前賢見解的基礎上,通過13個專題考察魏晉時代的社會結構與政治變遷、思想演進、文人心態及藝術趣味等情況。讓我印象深刻和佩服的是,本書結構嚴謹完整,駱老師對文本解讀非常細緻深入,尤其是對人物風流的闡述很詳盡深刻,獨具特色。而《老莊隨談》一書,駱老師以冷靜的智慧和詩性的筆觸描摹出老莊的精彩境界和人生,文字十分簡練、流暢,可讀性很強。

劉強先生的《一種風流吾最愛——<世説新語>今讀?人物篇》一書對人物的描述很生動,對人物的評價很精準,文字的表達很流暢幽默,可讀性也很強。

黃玉峯老師的《教學生活得像個“人”:我的大語文教學》一書是對“大語文教學”的理解和寶貴的實踐經驗。我能夠感受到他的“大愛”、“大智”、“大氣”。我被他的“大語文”教學觀以及執著進取、勤於筆耕、獨立思考、真誠待學生的精神品質深深打動。

陳日亮老師的《如是我讀——語文教學文本解讀個案》一書讓我最欣賞和佩服的是他的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傳言的“三以”讀法以及對文本深入、仔細、嚴謹的挖掘和充滿個性的解讀。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5

新教育行動在全國如火如荼的開展,我們也積極的參與其中,《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又一次的讀了這本教育典著,又一次的豁然開朗,又一次的被深深的震撼。

再一次的重讀新教育,這一次對對它的理念:“過一種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燃起我對教育的新的期望。教育也可以是幸福的、完整的。這句話,不只説我們教師要過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學生也應該是幸福的。

這本書中我最欣賞的一句話是:行動就有收穫。朱永新教授説的是,只要你去做,你就能行;只要你去做你就會成功。是的呀。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我們總是想要的、希望的很多,而實現的卻很少。原因有很多種,自身的惰性,是最重要的是,沒有去行動,沒有去堅持。我們不需要華而不實的話語,我們不需要誇誇其談的口號,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的去做、去行動,就一定會有所收穫。

而整本書裏,我感受最深的是沒有教師的幸福,就不會有快樂的學生。教師是教育活動的支撐點,一切為了教師,為了教師的一切。讓教師和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共同成長,共同發展進步,心得體會《《新教育》讀書心得體會》。讓教師和學生一樣,也能享受教育的幸福感和愉悦感。我們校長也常説,一個學校發展的最最核心的的東西就是教師用自己的專業發展帶動學校的發展,進而去影響學生的成長。那就很清楚了,如果沒有教師的成長,也就不會有學生的成長;沒有教師的快樂就不會有學生的快樂。教師不快樂,他就沒有激情去擁抱他的教育生活,那麼幸福的教育生活從何而來?

一個人精神發育史就是一個人的閲讀史。閲讀讓我們精神起來!因此我們教師應該把閲讀當成一個自己的習慣,就像每天起牀、吃飯一樣,每天讀每天都有收穫。在收穫中成長,在收穫中快樂,自己快樂,孩子們也就快樂了。

朱永新教授還説過:“只有追求理想,超越自我,才能培養積極的態度,真正的讓教師、學生和學校一起成長。每個老師都應該有自己的夢,都應該給自己一種挑戰自我的勇氣,一種超越的精神。這樣每一個老師、每一位學生都要成功、都會成功。

為師者,不斷提高自己,用心閲讀,用心成長,用心總結。讓我們在新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平坦。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6

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夕陽之輝。一個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斷提高,與其始終如一的學習是分不開的,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莊子説,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知識是沒有窮盡的,堅持學習讓人始終處於不敗之地。反之,沒有知識的不斷補充和積累,人便會落後於時代。歌德説過,誰落後於時代,就將承受那個時代所有的痛苦。個性是在現今知識爆炸的年代裏,不能接觸新的知識便會被時代所淘汰。

對於我們教師學習新的知識來應對新的挑戰,更是不可忽視的。它能帶給我們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爾基所説,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但是由於工作的限制,上班族們不能向學生那樣坐在課堂裏學習,而讀書就成了我們最有利的知識武器,透過書本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業餘時光,也不受空間的限制,方便的學到新的東西,擴展新的思路。總的來説,讀書對於我們個人成長的好處可體此刻幾個方面。

一、讀書能夠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牛頓説過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遠,科學巨人的虛懷若谷自然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還能夠從中學到更有價值的東西。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的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書本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是他們的研究成果和經驗的體現,透過對他們的學習,發現對自我有用的東西。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來不斷的完善自我,大大的促進了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這樣説,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也是這樣來實現的。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是從頭開始,那麼,無論多麼偉大的人,做出多麼大的貢獻,人類社會最終還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了。

二、讀書開闊人的視野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的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明白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必須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務必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

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的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忙。

從它的經歷中,我們能夠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讀書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來無善亦無惡,關鍵是正確的引導。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一位良師益友就能起到很用心的作用,書本就是這樣的一位。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能夠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書必將各種信念注入我們的腦海,使我們充滿崇高的歡樂和思想,從而使我們入神忘情,靈魂昇華。

所以我們要倡導並支持讀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做一個稱職的教師,以帶動教育事業的蓬勃健康的發展!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7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識信息的載體,它對教師職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養時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優秀教師語言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慾。優秀的教師語言還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德育工作顯示出極大的藝術魅力,從而產生強大的征服力,而不是枯燥的説教。因此,教師的語言修養直接決定着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敗。

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這一本書,我的感觸很深,書中一個個生動的例子,體現了老師們在運用語言時的藝術,在解決問題時的機智、幽默。我從中收益匪淺,下面我簡單的談談幾點感受:

一、教師的語言要具有鼓勵性

教師語言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學生正處於成長時期,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因此教師必須愛護他們,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時時鼓勵他們積極上進。本學期是我第一次教六年級的美術,每個班都有個別學生上課搗蛋,不認真聽講,作業更是不認真完成。我起初很生氣,會點名批評那些態度不端正,作業不認真的學生,可是收效甚微,仍然保持着他們的常態。有次我在點評作業的時候,拿起了小A的作業,表揚了他創意的想法、顏色的搭配符合要求,填塗的也非常均勻。班裏有同學起鬨,説他的想法非常的簡單,沒有什麼新意。“雖然他的整個構圖非常的簡單,但是他用了最簡單的方法做出了最好的效果,非常符合我們這次的作業的要求,不是嗎?”我回答道,“我不需要你畫的有多麼的複雜,只要你符合了作業要求,掌握了這個知識點,並很好的運用了,就是好作業。”班裏同學啞口無言。於是我又抓住時機,肯定了他學習態度的轉變,希望他以後的作業都能像這次這樣認真的完成。小A收到了鼓勵,之後上課非常的認真,作業也完成的很好。之後我反思,教學中如果一味對學生進行批評,反而容易讓學生對老師產生反感,也會對所教學科失去興趣。如果先讓他聽一些令人高興的讚揚,再去批評他,就比較容易接受了。改變他人,並不一定要以傷害他人的感情為基礎。有效批評是從讚揚開始的。把批評換成鼓勵,少批評多鼓勵。

二、教師的語言要具有幽默性

想讓學生被教師的語言“粘”住,想讓學生對教師的課倍感興趣,想讓他們緊緊跟着教師走,聚精會神聽課,生怕漏掉任何一句話。那麼,就來點幽默。幽默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何樂而不為。在教學中教師的幽默語言還可以縮短師生心理距離,融洽師生關係。如果師生關係不和諧,學生又怎可能“親其師”“信其道”呢?

書中列舉了好幾個例子,看得我都笑了。但説出幽默的語言又談何容易,書上總結了一些方法:巧用陳言、故錯誇張、正話反説、巧用諧音、巧用雙關等。因此,在我們的教師語言中要具有幽默性,教師的小小幽默可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正如美國教育家哈·曼説:“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慾望的教學,正如同錘打着一塊冰冷的生鐵。”教學語言的幽默藝術就是為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並直接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會説話的老師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老師,但優秀的老師一定是會説話的人。要想在普通的教師中脱穎而出,攀上你心中的頂峯,你就必須學會説話,這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要做到用生動的語言吸引學生,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不容易,但我們只要認認真真、紮紮實實地在日常平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積累,勤於採集大量的語言材料,就會使自己的語言更加有藝術。

教師讀書心得體會 篇8

新教師成長的途徑有許多,可以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在觀摩中學到優秀的教學方法和巧妙的教學環節的設計。還可以通過微格教學,記錄自己的教學過程。更可以通過專門的培訓以及教學反思來促使教師的成長。通過學習取得進步的方法有許多,但必須通過轉化實踐,才能使這些理論和方法為自己所用。如何更加高效地將別人的優點轉化為自身擁有的技能呢?今天我在讀於永正老師的《重在“轉化”》中找到了答案。

於老師在和一位校長談話時,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學校的老師幾乎“輪訓”遍了,有些骨幹教師不止一次參加過“國培班”。但有些教師進步很大,效果顯著,有些老師去依舊故我,重複昨天的自己。他不由地思考起這些問題。再根據自身經驗以及和其弟子交談的過程中,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轉化有兩種,一種是把理念轉化為行為,它需要創造,要付出相當的腦力、精力和體力;另一種是把別人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只要願意做,很容易取得成功。

對於第一種轉化,他提到了他讀葉聖陶先生關於“下水文”的論什麼,於是便運用到自己的作文教學中,在備作文指導課的時候,先寫一篇“下水文”,等待學生寫好了,師生共同分享文章,這種“師生同寫”的方法,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也起到了為人師表的作用,真是一舉兩得,這使我想起了我的師傅李賀老師,她才華橫溢,對教學很有自己的見解,其所寫的博客也十分精彩。她也常常與學生在習作課上共同寫文章,我相信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的寫作興趣會更高漲。雖然我所教的是三年級,作文剛剛起步,我覺得這種方法同樣可以去嘗試,讓學生也能在我的帶動下愛上作文,體會到作文中的樂趣。

對於第二種方法,於老師強調教師在學習一節課一個理論或者一種方法時就是重在實踐,先模仿,再在實施的過程中經過觀察,調整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但前提是自己必須先踏出那一步,如果沒有轉化的意識,新的東西永遠不會被接納。

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會得到一把好箭,而握在手裏不能為自己用的箭就不能成為好的箭。我們要把得到的箭射出去,物盡其用,而我們需要的就是射箭的本領——轉化。要有轉化的意識,這樣教學就會有所收穫,要有轉化的實踐,這樣的教學才能如活泉一般,永遠充滿生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