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數學教學心得

來源:文萃谷 1.91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數學教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1

“複習課最難上。”這是許多數學教師經常發出的感歎。複習課既不像新授課那樣有“新鮮感”,又不像練習課那樣有“成功感”。最重要的是,到目前為止,複習課還不像新授課有一個基本公認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因為有了這個課堂教學結構,就等於有了可供操作的教學程序。大家知道,結構的優劣決定功能的大小,井然有序的課堂教學結構就像階梯一樣使教者能胸有成竹地帶領學生拾階而上,進而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經過實驗研究,目前我們採用如下的複習課結構。

一、出示複習目標(以下簡稱亮標)(2分左右)

上課開始,教師直接出示覆習課題,接着把預先寫在小黑板上的複習目標掛出來。出示的複習目標應注意如下三點:

1、目標要全面。所謂“全面”,就是指按照數學教學大綱上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在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提出複習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識方面的複習要求,把能力與思想品德丟在一邊。例如,統計表和統計圖的複習,除了應當掌握的知識外,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變能力也要得到發展,同時還要注意訓練學生一絲不苟的認真態度、追求美觀整潔的愛美情操和習慣等。

2、目標要準確。即針對性要強。一是目標中知識、能力、思想品德各方面的要求要準確,二是三者之間不能混淆。如統計表和統計圖的複習,複習的目的是:將學過的統計表和統計圖強化和分化,防止相關或相似知識的互串。學生易混的問題是:如何確定單位長度?(共性)為什麼折線統計圖中橫標目的間隔要按實際年份留空?(個性)學生最容易遺忘的是:製圖後忘掉寫數據,或把標題與圖表分開等等。在複習課上制定複習目標時,應注意和這些新授課後發現的問題結合起來,以利於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3、目標要具體。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號,諸如“通過複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粗一聽很具體,細一想太空泛,到底培養學生的哪些習慣不得而知。其實一堂課只能按實際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質,太多會適得其反。

教學目標不僅是向學生提出的,也是對教師提出的。複習課上教師應緊緊圍繞着目標組織教學,就像寫文章不能“跑題”一樣,複習課也不能“離標”,而應有的放矢。

二、回憶(8分左右)

回憶,就是要求學生將學過的舊知不斷提取而再現的過程,這是學生獨立聯想的有利時機,應盡最大可能讓他們獨立完成。如果是低年級,可讓他們先看書本再回憶並説出來;中高年級也可讓學生提前一天預習,這樣課上會節省一些時間。當然,回憶過程也離不開教師的啟發輔助。我們常採用如下策略:

1、獨立地默寫。

2、同桌相互説。

3、啟發得結果。

如要求學生用“組詞”或“造句”等方式回憶出學過哪些“數”?哪些“形”?哪些“式”?哪些“量”?也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聯想”式回憶的辦法。

回憶過程中一般只要求學生寫出或講出“是什麼”,不追問“為什麼”或“怎麼樣”,以便一氣呵成地將所有舊知“拉出來”,提高回憶的效率。因此,學生回憶時,教師不要過多地“插手”或“插嘴”,而是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説,龍飛鳳舞地寫,這時只有一個目的:把有關舊知回憶出來。例如,讓學生回憶: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角”?只要學生講出鋭角、直角、平角……所有的角的名稱,不必追問其意義和區別,也不用管這些角的序列。

回憶既是提取舊知的過程,同時也是進一步強化記憶的過程,還是互相啟發獲得聯想結果的過程。

如果學生的回憶不完整,這時可讓其他學生或由教師補充,也可暫時放一放,之後在“梳理”中完善。

三、梳理(10分左右)

梳理,就是將舊知識點按一定標準分類。因此,梳理是複習中的重點。梳理要完成兩項任務:一是將知識點聯接起來(求同),二是把各知識點分化開來(求異)。這些工作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準備好,否則上課時會造成混亂。梳理往往同板書聯繫起來,使視聽融為一體,增強複習效果。根據複習內容的異同,通常採用:

1、邊梳理邊板書。即梳理與板書同步進行。

2、先梳理再板書。即師生先一起將舊知的異同點輸出,然後出示板書。

3、先板書後梳理。這在低年級比較適用。運用時也可在掛出板書的同時,邊看板書邊梳理。

梳理過程,實質上是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的思考過程,其間應用的思考方法主要是“分類”,即根據一定的標準將知識分化。如四邊形,根據對邊關係可分成兩類: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梯形)。在國小裏,一般應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的內容及所達到的思維程度來教學,不必拘泥於完全科學性原則而把國小數學知識太宏觀化,這就是作為“學科數學”與作為“科學數學”的區別之一。像四邊形,嚴格地講,應把兩組對邊都不平行(不規則四邊形)作為一類,國小數學不研究它,也沒有必要讓學生“多此一舉”。一定要注意:我們的分類,是將已學過的知識分類,而不是將學生還沒有學過的知識分類。其實,分類標準本來就是人為的,更何況對有些分類目前專家們也爭論不休,如三角形按邊分類就有兩種情況:一是分成兩大類——不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把等邊三角形作為等腰三角形的特例;二是分成三類——不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這就要看給“等腰三角形”怎麼下定義了。到底是分得細一些好,還是粗一些好,可看複習內容的多少來定,複習的內容多要粗分,反之則細分為宜。

四、溝通(10分左右)

溝通是複習課的鮮明特質。因為新授課的主要目的是將知識點分化,把握單個知識的本質屬性,一般很少也不可能同後繼知識發生關聯。複習課中,正好就是將所學知識前後貫通、溝通起來,這就是所謂知識點的泛化。

溝通不同於知識之間的簡單聯結,而是知識本質上的融合。因此,溝通不僅要在異中求同,而且也要在同中求異,這是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的重要環節。這就是前面談到的,回憶階段只求“是什麼”,而這裏“溝通”時還要追求“為什麼”問題。如約分與通分,它們的意義不同,但本質和操作卻是同一個理論根據,即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具體化。操作過程也有差別,約分一律運用“同時縮小相同倍數”,而通分則一般運用“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

溝通時,既可讓學生提出疑問,也可由教師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還可採用板書填空的形式,這要看具體運作情況而定。

溝通的目的也不僅僅是求同與求異,更重要的是為了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進而拓展學生的思維。

五、練習(10分左右)

複習課中的練習與新授課或練習課中的練習都有明顯不同。新授課中的練習主要是為了鞏固剛學過的新知,因此其練習成分是基本習題佔70%左右,側重於知識方面;練習課中的練習則是為了技能向能力轉化,側重於數學能力的形成;複習課上的練習側重於知識結構轉化為認知結構,因此應出示綜合性較強的習題讓學生練習。

值得一提的是,複習課上的練習應集中在一起(劃定一段時間),而不宜分散進行。這樣既能集中學生注意力,又能節省複習時間。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2

七年級的數學學習是整個中學數學學習階段的基礎,也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黃金時段。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保障,獨立自主學習是學生成長基石。數學思想的培養和建立為之後數學學習奠基。

本學期我在不斷學習探索實踐生本育人,生本教學的理念,高度重視學生,嘗試把課堂歸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學習,合作交流,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主動的獲取者。在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幾點:

1、 轉變教育觀念。傳統的教學是老師的課堂,這早已不符合時代的發展,生本教育是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把課堂的舞台交還給學生,需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2、 備好課。每一節課都認真備好教材,備好課。精心設計好教學設計,參考教材分析,教科書,導學案和優秀教案,聯繫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設計。認真設置好前置作業,按照“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聯繫學生的實際,精心研究前置學習,前置學習是生本教育最關鍵的一環,儘量由易到難,這裏面最關鍵的是學生要養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考慮到平時不按時完成小研究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讓學生先自我要接觸教材,把要所學的知識,應該掌握的知識弄通、弄懂,並能逐步會把握所學知識的重點與難點,逐步引導學生去思維,查閲資料,探求與新知識相關的東西,對新知識有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習的積極性。

3、 備好學生。努力去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分析每個班級的學習情況,學生與老師的互相理解與尊重,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4、 重視課堂的小組合作。課堂上設置合理有效的課堂合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在課堂是,以學生為主,教師引導,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尊重學生的成績,鼓勵學生,給予學生鍛鍊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培養學習主動性,鍛鍊小組合作能力。組建有效的小組,推動組內以優帶差,帶動組內進步,鼓勵成績好的同學做小老師,鼓勵成績不理想的同學勇敢請教他人,重點是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上從基礎知識方面對他們進行輔導,讓他們學有所得,爭取每天進步一點點。

5、 重視作業。注重作業的質量,作業做到全批全改,部分同學的作業找時機進行面批,從面批中輔導學生,通過面批,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從錯題中認識自己,查漏補缺。

6、 重視錯題。逐漸培養學生收集錯題,歸納總結錯題的學習習慣,在錯題中查漏補缺,在題目評講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同類型題目進行歸納,總結解題方法,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想去解答問題。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3

通過八年級數學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此外,在數學教學中應滲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

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二、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

通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三、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

通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儘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四、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通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説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説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交流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羣體學習環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

五、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通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儘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培養學生反思是作業之後的一個重要環節。

實踐表明,培養學生把解題後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成對解題後進行反思的習慣,即可作為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都有作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作業之後儘量寫反思,利用作業空出的反思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作出合適的反思。對學生來説是培養能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反思解題過程是作業之後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七、多準備資料,認真備課。

增強法制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如在一次函數的教學時,通過函數的表達式及圖像等知識,可滲透《環境保護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相關的知識。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4

我在這次國培中學習了“國中數學概念課堂教學設計”。雖只有短短的時間,卻讓我受益匪淺。

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數學學習的真正開始是從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開始的,作為一名國中數學老師,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鐘,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通過這次國培,給我們今後的數學概念教學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鑑的教學模式:即“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共同特徵——建立數學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鞏固、應用與拓展。”概念教學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一個數學模型,老師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了許多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現實背景與材料,極大的鼓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過程、分析過程,體現了活動主題

通過一組實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徵。

3、鋪墊導入恰當,讓預設與生成合情合理。

課堂教學的優秀與否,既要看預設,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舊概念的`基礎上滋生和發展出來的,她們這樣的引入,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需要,教師適時搭建了一個新舊知識的橋樑,然後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學生就會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數學陷阱的設置。

把學生對概念理解中的易錯點、易混淆點列出來,讓學生判斷、研究可以讓學生對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學科間的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極為重要的,這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之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點:一要注重聯繫生活原型,對概念作通俗解釋,體驗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質,準確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實際應用,實現知識的昇華。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5

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學習,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藴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6

作為一名國小的普通教師,如何在數學教學中,使每一節課變的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學生都樂於學習是我所追求的目標。那麼,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就可以使學生尤其是國小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濫用多媒體教學的情況。如何利用電教媒體,使它很好的為我們的教學服務而不僅僅是為了好看而使用就成為我們廣大教師所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經驗,簡單談一下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

一、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在最關鍵的地方充分運用電教媒體的作用,創設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去觀察、探究。如在教學分數乘法應用題例二時:“噪音對人的健康有害,綠化造林可降低噪音。汽車通過綠化帶時噪音可以降低,小汽車發出的聲音是80分貝,那麼人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利用電腦創設教學情景,把課本上的插圖變成實景,動畫演示摩托車、小汽車、大客車、載重車通過綠化帶的情境,學生在實景中來體驗問題,解決了課本難以解決的問題,學生注意力也更加集中,學習興趣很濃,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二、利用電教媒體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現在的教學活動,我認為如何去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個教師的首要任務。因此,課堂教學我們要儘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展開豐富想象的機會,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電教媒體進入課堂,使如今的教學環境煥然一新,改變了教師一本書、一支筆、一本教案的現狀。教學中,可以把課堂時空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創新思維的感性材料和空間,喚起學生的興趣,萌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積極地開展,產生創新的火花。國小數學教學中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向學生展開教學情境,提供豐富的感知對象,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如: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上期第四單元有個思考問題:“為什麼車輪是圓的”。在學生回答後,運用電教媒體顯示自行車、摩托車的模型,然後再問:“如果將圓形的車輪換成橢圓形的,會出現什麼情況呢?”隨着多媒體的演示,學生很快得出結論:橢圓形的車輪,在行使過程中無法保持穩定。接着再運用多媒體將車輪依次換成長方形、正方形、進一步驗證上面的結論。這樣藉助多媒體不斷的`變換,把它們與圓形進行鮮明、生動的比較,在對比的情境中,學生對圓的特徵有了深刻的直觀認識,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利用電教媒體提供多層次的練習

練習是學生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徑,又是運用知識發展智能的重要手段。只有精心安排一些有坡度、多角度、多層次的練習,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利用電教媒體安排大容量的、形式多變的練習,不僅省時,而且學生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了練習的有效性,不失為教師的第一選擇。

雖然多媒體教學改變了以往傳統教學的模式,給廣大教師和學生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但在使用中發現它畢竟存在有一些問題。

一、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

當我們嚐到了多媒體教學的甜頭後,就會在一些課堂上從頭到尾都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來進行教學活動,而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任何教學的輔助手段都是有其所長,亦有其所短。雖然多媒體教學有其他媒體或教具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他一些常規的如投影、幻燈的靜態展示功能和實景放大功能也不可忽視。特別是教具和學具的實物觸摸感受和空間結構功能更是多媒體所無法替代的。還有就是數學課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用多媒體來教學,如果強用的話則會使效果適得其反。例如:一個袋子裏有5個紅球和5個藍球,一次至少摸幾個球能保證有兩個是同色的?這個問題就需要學生親自去動手操作、觀察、思考,然後得出結論。而用了多媒體就無法實現這一動手過程。因而,教師需要根據課型要求以及要達到的目標合理去選用教學方法,不要一味的為追求課堂的華麗而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

二、忽視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

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是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因為通過實際操作來學習數學,是國小數學教學的特點,也是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所決定的。如在學生學習重量單位時,單靠教師去講,學生通過多媒體去觀察都不足以使學生充分的感受重量的實際含義。那麼,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角等幾何圖形時,才能讓學生真正觸摸、感知長方體、正方體的實物和物體的角與圖片之間的差別。在動手實踐的基礎上,再利用計算機的優勢,幫助學生形成概念。這樣的教學,符合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和國小生的心理特點。

三、多媒體在設計缺乏針對性

毫無疑問,多媒體豐富多彩的視聽效果,可以增強教學直觀性和生動性。然而,在課堂設計和使用時,一些教師在追求豐富多彩的視聽和動畫效果時,容易忽略心理學中的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規律。在課件中過度採用與教學內容無直接關係的圖像、音樂、動畫等,只會使學生把更多的無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畫面和悦耳的音樂上,而無法專心於這些畫面和音樂所藴含的教學內容,效果往往適得其反。如某位老師在講授軸對稱時,給學生出現了一組組美麗的軸對稱畫面,但是卻插入了“最炫民族風”這首音樂,結果可想而知,教育教學效果適得其反。因此,在設計課件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適當選用多媒體效果。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在實際教學中,恰當的運用好電教媒體,會使我們的課更加生動、精彩,也必然為學生所接受。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7

停課不停學,也不停教研。吳正憲老師國小數學教研活動如約於20xx年3月10日在線上開展,這次數學教研活動讓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思考頗多。

一、數學教學的系統性

吳正憲老師在本次研修活動中提出,數學教學要有系統性,即國小數學的全部知識是系統的,是具備邏輯性的,是結構化的。同時建議所有小數人應該通讀國小數學六個年級十二冊課本,而不是隻關注自己所教的年級,這樣才能夠發現國小知識的內在聯繫性,才能夠把知識的內在聯繫性體現在日常教學中,才能提高自己教學的整體水平,也能潛移默化提高孩子對數學知識的接受程度,這樣才能在平時工作中提升自己的教學效果。

二、數學教學的主次性

吳正憲老師在本次教研活動中提出要聚焦數學核心內容,實現少量主題(多個單元知識整合)的深度覆蓋。深入把握國小教學的核心概念和重要主題,建立1-6年級知識結構和數學單元的“承重牆”,打通各知識模塊和教學單元之間的“隔斷牆”,以核心素養統整教學,溝通知識間和教學單元間的內在聯繫,將碎片化的知識系統化、邏輯化、結構化。要求小數人要能夠在平時教學工作中梳理出來學科知識的“承重牆”和“隔斷牆”,然後加以歸納,把數學知識的基礎打牢固,才能在基礎之上創造更多的.教學模式。

三、本人對此次教研活動的思考及下一步行動

1.自己的數學教育知識必須要系統化,下一步要通讀和精讀國小十二冊課本,逐步整理出知識架構和脈絡;

2.要在系統化的基礎上梳理國小數學的“承重牆”和“隔斷牆”並想辦法打通各單元教學的“隔斷牆”。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8

概率是研究隨機現象規律的科學,隨機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概率為人們認識客觀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維模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為統計學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統計與概率的基礎 知識已經成為一個未來公民的必備常識。

對於概率的研究,在教學中多結合實例,讓學生親自經歷隨機現象的探索過程,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收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結果,並將所得結果與自己的`猜測進行比較。例如在進行頻率與概率的關係教學時,我要同學們事先準備好四張不同花色的撲克牌,遊戲規則是兩個人玩牌,將牌洗勻後,從中任意摸出兩張,如果花色相同算第一個人贏,不同算第二個人贏,兩個人贏的概率相同嗎?如果你認為不相同,哪個概率更大些呢?它們的概率各是多大呢?開始同學們大多都説概率相同,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説不同。此時我並沒有對他們的結果做出判斷,而是開始做遊戲,並強調遊戲的隨機性,把全班分成十二個小組,每個小組做二十次,記錄下實驗結果並填入表中,根據對實驗結果的統計,得到兩個人贏的次數,從而得到兩個人贏的頻率,由統計的結果來判斷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然後再帶領學生一起分析所有的等可能結果,用列表法展示出來,這時學生們就明白了它們的概率為何不同。

所以,國中統計與概率的學習,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強化計算,應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知、體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9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詮釋了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幫助人們更好的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對大量的複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和判斷,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它基本理念來源於實踐,又不斷的服務於現實生活。要使生活更加和諧,讓學生學好數學是必不可少的;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不外乎有兩條路徑:學生有較高的積極性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和任課教師有良好的引導水平。

一、徹底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前提 。

教師、學生、教材構成課堂教學的三個基本要素。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課本為教學依據。處理好這三者之間關係的最基本前提便是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關鍵。課堂教學要想有較大的收穫,必須深鑽教材。只有在認真分析教材後,才能確定章、節、單元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才能找出重難點和關鍵,以便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課時教案和學案,準備好精選試題。

如果教材上説得明明白白的內容,教師可略講、不講或讓學生自己閲讀,做好引導,滲透洋思經驗,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對那些重點、難點的教學內容,要抓住關鍵,充分展示數學的思維過程,該拓展的絕不可一帶而過。

二、認真進行數學教材分析上好數學課的關鍵

1.要分析數學學科的結構。

數學學科主要由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問題、基本方法和基本應用組成的'。

如:對九年級(上)的“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的知識結構分析如下:

A、基本概念:一元二次方程(從三方面表述概念的內涵)。

B、基本問題:

(1)、解方程——已知方程的係數求根;

(2)、作方程——已知根,確定方程的係數。

C、基本原理:根與係數的關係——韋達定理。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10

通過上一年的數學教學,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的過程歸根結底是如何教會學生學習,而要教會學生學習,教師必須先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對症下藥。下特針對國中學生數學學習現狀,探討數學學法,以提高學生數學效率。

一、 我班學生數學學習現狀

我班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讀、聽、思、記、寫”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嚴重影響學生數學學習效率,主要表現在:

1.閲讀能力差 往往沿用國小學法,死記硬背,囫圇吞棗,像浮萍濺水,一搖即落。根本談不上領會理解,當然更談不上應變和應用了。這嚴重製約了自學能力的發展。

2.聽課方法差 抓不住要點,聽不入門,顧此失彼,精力分散,越聽越玄,如聽天書。如此惡性循環,厭學情緒自然而生,聽課效率更為低下。

3.思維品質差 常常固守國小算術中的思維定勢,不善於分析、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狹窄、呆滯,不利於後繼學習。

4. 識記方式單調 機械識記成份多,理解記憶成份少。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往往滿足於記住結論,而不去理解它們的真正含義,不去弄清結論的來龍去脈,更不會數形結合,縱橫聯繫,致使知識無法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5.畏難情緒嚴重 一遇難題(綜合性強、靈活性大的題)便不問津,或互相抄襲,應付了事。

二、數學學法指導

如何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導“讀”

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翻譯,更重要的是教導學生怎樣讀數學,這是讀法的核心,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教會學生讀書:

①粗讀。即先瀏覽整篇內容的枝幹,傳到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然後邊讀邊勾、邊劃、邊圈,粗略懂得教材內容,弄清重難點,將不理解的內容打上記號(以便求教老師、同學)。

②細讀。即根據章節的學習要求細嚼教材內容,理解數學概念、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的實質及因果關係,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③研讀。即帶着發展的觀點研討知識的來龍去脈、結構關係、編排意圖,並歸納要點,把書本讀“薄”,以形成知識網絡,完善知識結構。

2. 開導“聽”

數學教學中,首先應從培養學習數學興趣入手來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認知結構,打開“聽門’,專心聽講。這樣,才能把接收的“頻道”調諧到教師輸出的`“頻道”,達到同頻共振,獲得最佳教學效果。其次,要開導學生注意去聽教師對每節課所提出的學習要求;對定理、公式、法則的引入與推導過程;對概念要點的剖析和概念體系的串聯;對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和處理方法;對疑難問題的解釋及課末的小結。

3. 引導“思”

教學中,對學生思法的引導,應着力於以下四點:①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來開展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思考,使學生學會聯想。②從挖掘“問題鏈”來開展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推理、綜合,使學生學會轉化。③從創設問題情境來開展探索式教學,引導學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學生學會深思。④從回顧解題分歧過程來開展評價,引導學生去分析錯因,便學生學會反思。

4. 指導“寫”

作業書寫最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須充分重視。

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對教學語言的解釋,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這是理解、掌握數學語言的基礎。如通過比較、區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詞語,如“大於”與“小於”,“都不”與“不都”,“有一個”與“至少”等等。

要注意語言規範,這是正確運用數學語言的保證。其一,説法要規範。以利思考和表達的規範,如“在直線 上順次截取 ”,不能説成“在直線 上截取 ”;其二,書寫、作圖要規範,如(x+5)千克,不能寫成x+5千克。畫圖也要規範,直線要直,垂線要垂,鋭角要鋭,不能亂來。

總之,我在教學中盡力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障礙和情緒障礙,克服學生在“讀、聽、思、記、寫”等方面的缺陷,創設正遷移條件,矯正學生學習障礙;同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參與意識,提高師生互動的正面效益,爭取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益。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11

如何切實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一直是數學教學所關注的。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可以説,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 學的主體,即教師的一切活動就是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讓學生得到充分發展。這就是我們所需求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全面提高國中學生的數學素質,就要求老師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結合本人近來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聯繫實際,合理確定教學目標

合理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師生教學行為指向有效的基礎。對於每一課的目標確定,除了必須尊重本課教學內容以外,還要考慮學生學習能力,使之儘可能地切合本班學 生學習的實際。目標過高,學生難於達到,目標過低,不利於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目標確定的過程中,應尊重學情的確定。 如《有理數的減法》這一課的主要目標是:體驗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形成過程,能熟練地進行有理數減法運算,能用有理數的減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我在上這一課 時,考慮到班級學困生較多的現實,把核心目標放在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的形成和有理數減法的運算上。通過教學,大多數學困生能夠較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2、尊重學情,實施教學過程

一個個知識點的突破與實現,是教學目標達成關健。課堂教學過程中,由點到面、有淺入深、承上啟下、環環緊扣、條理清晰,讓學生聽得清楚,學得明白,想的深入,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根本保證。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情境是一種以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為價值取向的數據材料和背景信息,是從事數學活動的環境,產生數學行為的條件。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情境的創設,架設起數學 與生活這座橋,讓學生往返於數學與生活之間,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自然地學習“現實的數學”。從而使學生有興趣地去進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強烈的探索欲,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教學《有理數乘方》一課時,首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一張0.1毫米厚的紙對摺15次後,它的'厚度會超過姚明的身高嗎?問題一提出,就立刻吸引了學 生的注意力。有些學生拿出紙開始對摺起來,有些學生陷入了沉思。大多數學生在我的啟發下,得出了疊合的紙共有2×2×…×2(15個2連乘)張。從而為新 課程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2)引領學生,體驗過程

國中學生數學底子薄、基礎差,教師在組織教學時,特別要注重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即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 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充分揭示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暴露知識的背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感知、發現、歸納,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 心、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過程教學中,我特別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時間,打消學生畏難情緒,保護學生參與的熱情。

3、分層訓練,個有所長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要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尤其對於國中來説,教師的主導既要作用於中差生,又要充分發揮優等生。對於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 要保護他們學習的熱情,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對於優等生要善於發掘他們的能力,放手讓他們解決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加大思維的訓練力度。 在課堂抽問、板演、合作交流活動中,我特別注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

有的基礎上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讓更多的學生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不冷落中下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恰如其分的問題,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4、激勵評價,促進發展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有效的評價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 的有力手段。教師應從學生知識的掌握、方法創新、習慣形成等多方面進行全面的激勵評價。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體會到對進步的肯定,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 信心,也有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評價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和糾錯能力。

一句鼓勵性的話語、一個讚美的眼神、一次充滿讚許的點頭肯定。讓學生在激勵評價中充滿自信,在激勵評價中體驗成功的喜悦,獲得成功的感受!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通過教學反思,積極地更新傳統的教育觀念,真正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 創設有利於有效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着力探究開展有效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12

教材與學情:

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解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它是把一些實際問題轉化為解直角三角形的數學問題,對分析問題能力要求較高,這會使學生學習感到困難,在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信息論原理:

將直角三角形中邊角關係作為已有信息,通過複習(輸入),使學生更牢固地掌握(貯存);再通過例題講解,達到信息處理;通過總結歸納,使信息優化;通過變式練習,使信息強化並能靈活運用;通過佈置作業,使信息得到反饋。

教學目標

⒈認知目標:

⑴懂得常見名詞(如仰角、俯角)的意義

⑵能正確理解題意,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

⑶能利用已有知識,通過直接解三角形或列方程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⒉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靈活性。

⒊情感目標:使學生能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對立統一的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利用解直角三角形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難點:正確理解題意,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信息優化策略:

⑴在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探究中,神經興奮,思維活動始終處於積極狀態

⑵在歸納、變換中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創造性。

⑶重視學法指導,以加速教學效績信息的順利體現。

 教學媒體:

投影儀、教具(一個鋭角三角形,可變換圖2-圖7)

 高潮設計:

1、例1、例2圖形基本相同,但解法不同;這是為什麼?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探求狀態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將一個鋭角三角形紙片通過旋轉、翻折等變換,使學生對問題本質有了更深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輸入並貯存信息

1.提問:如圖,在Rt△ABC中,∠C=90°。

⑴三邊a、b、c有什麼關係?

⑵兩鋭角∠A、∠B有怎樣的關係?

⑶邊與角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2.提問:解直角三角形應具備怎樣的條件:

注:直角三角形的邊角關係及解直角三角形的條件由投影給出,便於學生貯存信息

二、實例講解,處理信息:

例1.(投影)在水平線上一點C,測得同頂的仰角為30°,向山沿直線 前進20為到D處,再測山頂A的仰角為60°,求山高AB。

⑴引導學生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

⑵分析:求AB可以解Rt△ABD和

Rt△ABC,但兩三角形中都不具備直接條件,但由於∠ADB=2∠C,很容易發現AD=CD=20米,故可以解Rt△ABD,求得AB。

⑶解題過程,學生練習。

⑷思考:假如∠ADB=45°,能否直接來解一個三角形呢?請看例2。

例2.(投影)在水平線上一點C,測得山頂A的仰角為30°,向山沿直線前進20米到D處,再測山頂A的'仰角為45°,求山高AB。

分析:

⑴在Rt△ABC和Rt△ABD中,都沒有兩個已知元素,故不能直接解一個三角形來求出AB。

⑵考慮到AB是兩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而CD是兩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而CD均不是兩個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但CD=BC=BD,啟以學生設AB=X,通過 列方程來解,然後板書解題過程。

解:設山高AB=x米

在Rt△ADB中,∠B=90°∠ADB=45°

∵BD=AB=x(米)

在Rt△ABC中,tgC=AB/BC

∴BC=AB/tgC=√3(米)

∵CD=BC-BD

∴√3x-x=20 解得 x=(10√3+10)米

答:山高AB是(10√3+10)米

 三、歸納總結,優化信息

例2的圖開完全一樣,如圖,均已知∠1、∠2及CD,例1中 ∠2=2∠1 求AB,則需解Rt△ABD例2中∠2≠2∠1求AB,則利用CD=BC-BD,列方程來解。

四、變式訓練,強化信息

(投影)練習1:如圖,山上有鐵塔CD為m米,從地上一點測得塔頂C的仰角為∝,塔底D的仰角為β,求山高BD。

練習2:如圖,海岸上有A、B兩點相距120米,由A、B兩點觀測海上一保輪船C,得∠CAB=60°∠CBA=75°,求輪船C到海岸AB的距離。

練習3:在塔PQ的正西方向A點測得頂端P的

仰角為30°,在塔的正南方向B點處,測得頂端P的仰角為45°且AB=60米,求塔高PQ。

教師待學生解題完畢後,進行講評,並利用教具揭示各題實質:

⑴將基本圖形4旋轉90°,即得圖5;將基本圖形4中的Rt△ABD翻折180°,即可得圖6;將基本圖形4中Rt△ABD繞AB旋轉90°,即可得圖7的立體圖形。

⑵引導學生歸納三個練習題的等量關係:

練習1的等量關係是AB=AB;練習2的等量關係是AD+BD=AB;練習3的等量關係是AQ2+BQ2=AB2

五、作業佈置,反饋信息

《幾何》第三冊P57第10題,P58第4題。

板書設計:

解直角三角形的應用

例1已知:………例2已知:………小結:………

求:………求:………

解:………解:………

練習1已知:………練習2已知:………練習3已知:………

求:………求:………求:………

解:………解:………解:………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13

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通過平時的教學實驗,產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首先教師的教育觀念開始發生變化,教師認識到教材只是教學的載體,教師不再受教材的限制,而是以教材為平台有效地利用教材啟發拓展。課堂教學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對於數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教師自身知識水平,業務能力必須得到提高,掌握必要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師的自我學習提高的積極性越來越高。積極主動地參加在職進修,業務培訓或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自我訓練。積極地開動腦筋,進行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課件,集體備課等,是一個新時期教師必備的素質。

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另外,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強調在課堂教學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同時,不能忽視教師在系統教材體系下落實“雙基”的主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主導者的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學生正處於心理髮展的關鍵時期,學習狀態極易受情感因素的影響。學生對教師的情感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他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為此,教師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質和個人魅力,讓學生身心愉快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習效率。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説:“在所有的東西中間,人最需要的東西乃是人”。人需要關懷需要愛,人需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信任。師生之間也一樣。中學生情感豐富,教師在教學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別是“差生”更需要教師的關懷、愛護。如在提問、練習中,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分層設計,讓不同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説:“要把給予學習者取得成功的歡樂看作是教育工作的頭一條金科玉律”。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給他們展示自己,表現自己的機會,達到要求時給予肯定和讚揚,並不斷鼓勵他們,要讓學生經常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課堂上,教師本身應舉止莊重、文雅。提問時,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多用禮貌用語。教師良好的素養、專業水平和教學方法,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言傳身教,直接或間接影響着下一代的成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應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

在新課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激情、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緊緊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為孩子們每一天的成長而快樂着。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14

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因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是我們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創設富有興趣的故事情景的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燃探索的慾望,自然而然就會促使學生帶着問題、自覺地參與學習過程,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軸對稱”時,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提出幾何引言中的問題:“要在河邊修建水泵站,分別向張村、李莊送水,水泵站修在什麼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同學們對這一早已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都積極思考,互相商討並嘗試解決。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將這一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從而順利地引入了新課。通過這樣引入,使學生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又如,在九年級講相似三角形一章前,老師可這樣問:“你能夠用一杆直尺,不爬樹並能測出樹的高嗎?不過河測河寬嗎?只要我們認真學好相似三角形這一章,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這樣,容易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的求知慾,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要改變以例題、講解、示範為主的教學方式,以開放、寬容的態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導學生投入到充滿着探索性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自主探究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

例如《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過程中,以學生思維發展為主線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良好。 教者教學時,讓學生用紙條代替木條進行探究,很快發現14cm的木條太長,6cm的木條太短,9cm的木條可以與木條a和b釘成三角形木框。通過探究,感知木條c要有一個範圍,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

通過教學時的觀察,學生做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1.有一部分學生列出的不等式10+3>x和10-3<x。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列出這樣的`不等式的同學,自然是直接運用了數量關係"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這些同學受到複習內容的影響較大。

2.列出不等式x<10+3和x>10-3的同學思維要多一步,根據不等式的對稱性由不等式10+3>x和10-3<x轉化而來。或是把"三角形中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中兩邊之差小於第三邊。"轉化為"三角形的一邊應小於另外兩邊之和,且大於另外兩邊之差。"更簡單一些説,三角形的第三邊不能太長,最長也要小於已知兩邊的和,不能太短,最短也要大於已知兩邊之差。這些同學思維較靈活。

3.有一部分同學列出了x+3>10,10+3>x,x+10>3中的兩個或三個。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他們列不等式的依據是"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如果給與指導,他們就會加以篩選,只列出前兩個。根據經驗,在三條線段中只要看較短的兩條線段的和是否大於最長邊,就可以判斷這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4.利用"三角形中任意兩邊的差小於第三邊"也可以列出一些不等式。它們是10-3<x,3-10<x,x-10<3,10-x<3,x-3<10,3-x<10。學生很少有這樣做的,如何篩選也比較困難。 可以看出,由於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其解題的方法也不相同。面對學生各種解法,老師讓同學們先小組討論,充分暴露思維過程,然後全班討論,對各種解法及思維過程給與評價。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強化教學效率。

練習是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不僅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而且對學生智力發展和能力提高起着重要作用。鞏固練習要遵循以下幾點:(1)練習要有目的性,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2)練習要及時,使學生對當堂所獲得信息反覆循環,實現記憶層次的轉化(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3)練習要有層次性。它有兩個含義:一是教師要根據教材本身的邏輯性,以及學生的認知的有序性選擇練習題,做到由易到難、以簡到繁,既有坡度又有跨度;二是教師對練習題的設計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即要使中下生“吃得消”,又要使優秀生“吃得飽”(4)練習要多樣化,為鞏固概念,選編基礎變式題;為糾正差錯與判斷、選擇題;為拓寬思路,選擇多變、多題型等等。同時,練習時教師要在練中有反饋,教師要根據當堂練習的反饋及時給與激勵性的評價,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解決,予以糾正。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説過:"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説,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那麼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就是我們一直永恆不變的追求。

國中數學教學心得15

一、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必須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興趣是一個人前進的動力,是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正是因為這樣,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兩千多年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從自己豐富的教學實際經驗出發,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赫爾巴特學派甚至將興趣視為教育過程必須藉助的“保險絲”。他們都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可見,將興趣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發生的運行機制,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2、要使學生有興趣,必須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自由活動是人發展的內在依據,學生的學習也應如此。學生並不只受教於老師,而且自己也獨立學習。學生應當是主動的學習者。許多教育事實也反映出,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學生,而是出自學生本身,我們應該讓學生自發地主動地學習,留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並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糾正自己的錯誤。如果我們把每種事情都教給學生或者規定他們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會妨礙他們的主動參與和自主發現,妨礙他們的發展。

3、要留給學生學習的自由,必須充分尊重學生。教師往往只根據教材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最容易忽視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實際情況。教師憑想象充分準備一堂課,並依此設計如何去講授,雖然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其結果往往也只是學生被動地接受。如果我們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潛能和學生的最近發展情況,課堂上交給學生恰當的主動權,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由於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才能使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數學活動的開放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主動參與條件,提供充分的參與機會,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1、巧創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證明,情趣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

2、運用探究式教學,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中,在以教師為主導的'前提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的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着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動參與。

3、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其參與教學活動的持續熱情。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徵,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繫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其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三、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繫、溝通,而忽略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繫,忽視發揮學生羣體在教學中的作用。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也是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鬆和民主的環境,更有利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社會技能的發展及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共同發展。具體應做好以下幾點:1、改革課堂教學的空間形式;2、小組學習任務的佈置;3、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助的合作意識,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不斷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們學會既善於積極主動地表現自己的意見,敢於説出不問的看法,又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並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四、適當進行數學開放題教學

數學開放題是指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解題策略多樣化的題目。由於它具有與傳統封閉型題不同的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有其特定功能。數學開放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構建,積極參與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數學意識;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探索和創造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開拓精神和創造能力。當然,由於數學開放題的教學費時太多,而課堂教學受課時的限制,因此,需要適當控制問題的開放程度,必要時可先作一些鋪墊。

熱門標籤